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念春归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齐王一脸真挚诚恳的看向太子:“五哥这么说,可真是让我汗颜了。我自幼不喜读书,也不喜练武,只爱吃喝玩乐。生平最大的愿望就是携妻眷就藩,做一个闲散的藩王。此次周琰坚持去边关,我实在放心不下才想着陪他一起去。不然,以我的性子,哪里想出这种风头。”
......(未完待续)





念春归 第三百一十七章 告别(一)
齐王接二连三的举动足以表露出无意皇位,太子心中的忌惮之意终于去了大半,神色也缓和了不少:“你的心意我知道了。你只管放宽心,日后我绝不会疑心你,更不会在你就藩的事情上有半点刁难。你和琰儿年龄相若,也是我亲眼看着长大的。我岂能信不过你。”
齐王一脸感动和感激:“那我就先谢过五哥了。五哥放心,我说到做到,一定平安的将周琰带回来。”
太子叹了口气:“也罢,你们都大了,不甘被拘在京城里,又想为边关战事尽份心出份力。连父皇都点了头,我也没有拦着的道理。琰儿性子温软,遇事不够果决,你机智灵活,比他强的多。有你在身边多提点他一些,我也能稍稍放心了。刚才发的毒誓,你千万别放在心上。你和琰儿情意厚重,我知道你肯定会时时护着他的。”
齐王笑着应下了,又诚恳的张口说道:“我还有一事要拜托五哥。我这一走,府里就只剩下念春一个人。她年轻识浅,还请五哥五嫂替我多照应王府里的事。”
太子答应的很爽快:“好,我会交代你五嫂一声。”
一派兄友弟恭的和睦融洽。至少从表面看来,兄弟两个毫无芥蒂彼此信任。
齐王心里很清楚,太子并未完全打消心中的疑虑和顾忌。不过,总比之前的处处提防要强多了。
说服了皇上,又说服了太子。他和周琰去边关一事已经成了定局。
接下来要做的事才是最为难最痛苦的。
他也该向慕念春坦诚相告了。
......
慕念春早已习惯了齐王早出晚归,做好了宵夜放在蒸锅上热着。等了片刻不见齐王回来,索性又做起了针线活儿。
晚上做针线最伤眼,石竹劝不动主子,只得在屋子里多燃了几支烛台。屋子里亮如白昼一般。慕念春偶尔一抬头。不由得哑然失笑。屋子里本就燃了四盏烛台,石竹又多点了四盏,整整八盏烛台。连角落里都被照的亮堂堂的。
慕念春笑着打趣:“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我不过是做点针线,你就点这么多烛台。也不怕浪费。”
石竹故意叹口气:“小姐嫁到了王府之后做了当家主母,果然和以前不同了。如今竟会为了几盏烛台数落奴婢了。”
冬晴在一旁凑趣:“等齐王殿下回来,奴婢一定要将此事原原本本的禀报给殿下。殿下一定很庆幸娶了这么一位勤俭持家的王妃。”
主仆三个有说有笑,倒也不寂寞。
慕念春手中正在做着一双男鞋,不用想也知道,这鞋子是特地为齐王做的。做鞋最费时费力,慕念春又大多待在宫里,闲暇时间实在不多。从过了年之后就开始动手。到现在也没做完一双鞋。
“诶哟!”
慕念春蹙眉轻呼,指尖一痛,冒出了血珠。
今天晚上,已经是第三次戳中手指了。她的女红不算顶尖,却也说得过去。像这样接二连三戳中手指的却是前所未有。心里有种莫名的不安和慌乱,好像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似的......
“小姐,要不然还是别做了吧!”石竹看着十分心疼,忍不住张口劝道:“今儿个晚上这可是第三回了。”
慕念春定定神笑道:“放心好了,我没事的。刚才只是一时不小心。”这双鞋都做了两个多月了,要是再拖延下去。只怕到了夏天也做不好。
慕念春吮了会儿手指,又继续做针线。很快,小桃便笑嘻嘻的来禀报:“齐王殿下回来了。”
慕念春心中一喜。手不自觉的抖了一下......然后,手指又遭了殃。
......
“我为你做鞋,今晚被针戳中了四回。”慕念春见了齐王,忍不住举起伤痕累累的左手。纤长细白的手指上果然有几个红点。
齐王笑着握住她的手:“这些事让绣娘们做就是了。”
慕念春笑容微微一顿。这画风明显不对劲......以齐王的性子,此时最正常的反应应该是将她搂在怀里又亲又抱又哄然后厚颜无耻的要求她再为他做双袜子什么的才对,怎么可能这么平静。平静的几乎可以称得上反常了......
慕念春狐疑的看了齐王一眼,直接了当的问道:“你是不是有什么要紧的事瞒着我?”
她一直都是这么敏锐!
齐王笑的有些沉重:“嗯,我确实有件重要的事要告诉你。”
丫鬟们早就识趣的退下了,屋里只有他和慕念春两个人。慕念春下意识的问了句:“什么事?”
齐王嘴唇动了动。可不知怎么的,话到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慕念春心里微微一沉。齐王从来没这样吞吞吐吐支支吾吾过。到底会是什么事,会让他这样难以启齿?难道会是......
一个念头忽的跃然于脑海。慕念春脱口而出道:“你是不是打算去边关?”
齐王默然片刻,然后苦笑一声:“我们两个果然心有灵犀。你一猜就中!”
慕念春毫无猜中的喜悦,一张俏脸悄然泛白,细细的贝齿紧紧的咬着红唇,眼中隐隐闪过水光。
齐王心里一阵酸涩,低低的说道:“念春,对不起,我没和你商量就做了这个决定。这件事,我在心中已经考虑很久了,只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今日在朝会上,周琰主动请缨去边关,我正好随着周琰一起张口。既不惹眼,也不会惹来太子的猜忌。太子在朝会上没点头,我和周琰又趁着中午去了福宁殿,费了许多口舌才说服了父皇。太子知道之后,大发雷霆。我在他面前立了誓,不管遇到什么危险都会先护着周琰。太子对我的猜忌去了大半,也答应我会和太子妃多照顾你......”
“不要说了。”慕念春忽的抬头,眼眸里噙着泪花,声音哽咽:“你已经决定要走了,皇上和太子也都点头同意了。我是否愿意根本不重要。你只管走就是了,我能照顾好我自己。”
齐王心中一恸,舒展双臂,将她搂入怀中。慕念春却没像往日一般柔顺,用力的挣扎几下,猛地推开了齐王。转过身不肯看齐王一眼。
齐王心中愧疚,悄然叹息,从身后搂住了她,在她耳边低声道:“念春,对不起。”
这一次,慕念春没有挣扎,只是身子微微轻颤,肩膀也在轻轻的耸动。
微凉的泪水滴落在齐王的手背上。
齐王只觉得手背一阵火烧般的灼痛,那份痛楚,迅速的蔓延至四肢百骸。
她看着温柔,其实性子最是倔强固执,从不轻易落泪。成亲以后,两人好的蜜里调油一般,别说争执了,两人连重话都没说过一句。他曾经暗暗立誓,要一辈子都爱着她宠着她,绝不让她掉一滴泪。
然而此刻,他却让她伤心地落了泪......
他不自觉的用力,似要将她揉进自己的身体里,口中不停的低声呢喃:“对不起,念春。我不该瞒着你,对不起......”
“我和周琰身份尊贵,前去边关能大大鼓舞将士们的士气,也能更好的安抚民心。鞑靼人知道了我们的身份,必然会不顾一切的来攻打我们的军队,不管是俘虏还是杀了我们两个,都会对大秦的军心民心造成巨大的打击。这其中的危险,我都知道。”
“可现在,边关危急,将士死伤惨重,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这是大秦的危难,也和我息息相关。如果不是因为韩越和我之间的恩怨,如果不是因为我提前识破了韩越,韩越也不会行此险招。一日不将鞑靼人赶出去,我一日心中不宁。你也不用为我忧心。前世我领兵数年征战,最擅长游击周旋和以弱胜强。鞑靼人纵然凶悍勇猛,我也有八成的把握战胜他们。”
“念春,你现在生气,可你一定会理解我。没人逼着我,是我自己过不了自己这一关。我无法袖手旁观,我必须要去边关!我要亲自领兵打败鞑靼人,将鞑靼人打出边关,让边关重新恢复安宁。”
“你放心,我一定会保重自己,平平安安的离开京城,然后平平安安的回来。”
齐王低沉的声音在耳边回荡不息。
慕念春的泪水模糊了视线。
她当然理解齐王的心情。人人都有自己的行事准则,齐王从来不是什么道德感很强的人。可他曾是大秦江山的天子,对江山安稳百姓平安自有执念。他无法冷眼旁观,所以他才会坚持去边关。
理智的来说,齐王这个决定没有错。他也确实是领兵支援的最佳人选。可理智是一回事,感情又是另一回事。只要一想到他此去隐忧困难重重不知何时才能归来,她的心就一阵阵无法抑制的抽痛和恐慌。
原来,这就是爱上一个人的滋味。
为他欢喜为他忧愁,为他牵肠挂肚,为他可能会遇到的任何危险心惊胆战耿耿于怀......(未完待续)




念春归 第三百一十八章 告别(二)
慕念春不知自己哭了多久。
她不用照镜子也知道自己此刻一定很狼狈。眼睛红肿,脸上全是泪痕,一张口鼻音很重,嗓子干哑:“你放开我。”
齐王非但不肯放开,反而搂的更紧了:“我不放,除非你不生我的气了,不然我就这么一直抱着你不放。”
慕念春对他的无赖作风又是好气又是好笑:“我哭了半天,脸上和眼睛都难受,打算吩咐石竹端些热水来洗脸。你抱着我不放做什么。”
齐王闻言顿时一喜,小心翼翼的问道:“这么说,你不生我的气了?”
“嗯,不生气了。”一通情绪发泄过了,她的心情已经平和多了。
慕念春回答的太干脆了,倒让齐王有些不敢置信了:“你不是哄我的吧!刚才哭了半天,眼睛都哭肿了,现在真的不生气了?”
慕念春没好气的应道:“好好好,你希望我生气,我就继续生气好了。”
齐王立刻陪笑:“王妃请息怒。刚才都是小的出言不慎,惹的王妃不快。小的这就闭嘴。”
慕念春被逗的扬起了唇角,很快又绷住了,轻哼一声说道:“齐王殿下深明大义为国为民,不惜远离京城奔赴边关,不辞劳苦不怕流血。这份大义凛然的高尚品格,当人人敬重才是。何错之有?要说错,也是我这个王妃小鸡肚肠斤斤计较。”
......娶了这么一个伶牙俐齿的媳妇,夫纲不振简直是必然的事!
齐王像牛皮糖一样黏在慕念春的身上:“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其实,我哪里舍得离开你。可边关战事连连不利,我心中实在担忧,所以才想亲自去边关。我之前没和你商议,就是怕你不情愿或阻拦着不让我去。事实证明。这一切都是我多虑了。你聪慧坚强,又深明大义,一定会理解尊重我的决定。刚才生气落泪。也只是舍不得我罢了。”
“别往自己脸上贴金,谁舍不得你了。”慕念春白了他一眼。语气却不自觉的柔和了起来:“我刚才是气你一直将此事瞒着我,直到今日才肯告诉我。”
慕念春冷静下来仔细一想,自然想到了边关之行的好处。
齐王曾逃亡数年,然后不断收拢兵将,最终攻进皇城收复了大秦江山。论战场灵活应变和领军能力,齐王绝对堪当重任。有齐王亲自领兵去边关支援,或许会很快扭转战事局面。一旦打败鞑靼人,家国平安百姓免受苦难。齐王也会立下赫赫战功。这些战功也会成为齐王在朝堂上立足的资本,就算是太子,也不便轻易出手对付齐王。
只是,此去边关,也伴随着重重风险。
想及此,慕念春忍不住轻叹一声,低低的叮嘱道:“你可要多加小心,一定要平安回来。”
齐王故作轻松的笑道:“你放心,不出一年,我一定回来。我还没等到你及笄。还没能和你圆房生儿子,哪里舍得出半点意外。”
慕念春满心的离别愁绪,哪有心情说笑。只默默的用力搂紧了齐王。半晌,才在他怀中低声道:“好,我等你回来。”
齐王也沉默了,俯头在她的秀发上印下轻吻。
再强颜欢笑,也掩饰不住彼此心底的黯然和不舍。
......
太子回府之后,立刻命人将太子妃和太孙妃和两个太孙侧妃都叫了过来。
蒋氏怀孕已有五六个月,肚子早已显怀,行走多有不便。如今每日在屋子里静心养胎,很少出来走动。大晚上的被急匆匆的召过来。显然是有什么要紧事。
蒋氏一路心里暗暗琢磨,待看到太子严肃凝重的神色时。不由得心中一紧,隐隐生出了不妙的预感。
周琰老老实实的站在太子身侧。眉宇间却有些抑制不住的雀跃欣喜。
这样的场合,慕元春和刘氏是没有说话资格的,就连蒋氏也没吭声。
太子妃打破了沉默:“这么晚了,殿下急着召臣妾过来,不知有何要事?”如果没有要紧的事,太子绝不会这么晚了还郑重其事的将众人都召来。
太子淡淡说道:“我叫你们前来,确实有件极为要紧的事。琰儿今日在朝会上主动请缨领兵去边关支援,父皇已经点头同意,我也应允了。几日之后就会出发......”
众人霍然色变。
“殿下,这个玩笑一点都不好笑。”太子妃勉强挤出一个笑容:“琰儿年轻尚轻,连京城都没出过,哪里能去边关上战场。”
太子瞄了太子妃一眼,脸上没什么多余的表情:“你觉得这么重要的事情,我会拿来开玩笑吗?”
太子妃嘴唇微颤,声音也颤抖不已:“边关正在打仗,殿下怎么忍心让琰儿以身犯险?臣妾恳请殿下收回成命。”
“你当我想他去边关吗?”一提起此事,太子也是满肚子窝火,狠狠瞪了周琰一眼:“他在朝会上提起此事被我拦了下来,没想到他还不死心,又去福宁殿找父皇求情。父皇一个心软就点头了。”
皇上都同意了,他这个太子难道还能驳回皇上的意思不成?
太子妃听的一口气差点上不来:“琰儿,真的是你主动要去边关的?”
周琰一挺胸膛,坦然答道:“是,儿臣早就想为边关战事尽一份心了。母妃不用担心,十四叔会陪着我一起去。等战事一了,我们就回京城。”
如果不是太子妃还有几分理智,只怕此刻早就对着周琰破口大骂了。这种事逞什么能!就算不用亲自上战场,边关也是危险的地方。万一出什么差错怎么办?
太子妃憋着一肚子火气和闷气,瞪了周琰一眼,恨恨说道:“真是无知者无畏!边关正在打仗,你去能顶什么用。”
周琰不以为意的应道:“母妃这话说的可不对。边关百姓饱受战火之苦,边军死伤惨重,西北军和吴王晋王的军队也死伤连连。我和十四叔去了边关,就算不领兵上阵,也能极大的鼓舞士气。说不定就能扭转战局。我知道母妃是心疼我怕我出什么意外,天底下所有做母亲疼惜儿子的心都是一样的。那些将士也都有母亲,他们能去边关,我这个太孙为什么不能去?”
太子妃被噎了一下,一时竟找不出话来反驳。心里还是憋闷不已,却又涌起丝丝欣慰。
周琰果然长大成熟了。温软忠厚善良的少年仿佛在一夕之间,就变成了顶天立地的男人......
周琰说服了太子妃,心里暗暗松口气,很自然的看向蒋氏等人。
蒋氏眼中泛起水光,情不自禁的哽咽出声:“殿下,这么重大的事情,你怎么事前也不商量一声就做了决定。妾身还有三个多月就要临盆了,殿下去边关,岂不是不能亲眼看着孩子出生了......”
这一场仗还不知要打到什么时候。从目前看来,几个月之内肯定是打不完的。周琰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
周琰的目光落到蒋氏隆起的肚子上,眼中闪过一丝愧疚:“我大概是赶不回来了。不过,我向你保证,在孩子周岁之前,我一定回来。”
蒋氏用帕子擦了擦眼角,眼睛依旧红红的,却已经镇定了不少:“妾身一定会带好孩子,静候殿下归来。”
周琰的目光更柔和了几分。
这一幕落在慕元春的眼中,却格外刺目。
蒋氏占着正妃的名分,很快就会有子嗣,又有太子妃撑腰。就算周琰离开再久,蒋氏也不会受什么闲气。可她就不同了。周琰一走,她在府中就没了靠山。太子妃和蒋氏岂能放过他?万一周琰在边关出了什么意外,她这辈子也就跟着完了......
慕元春越想越觉得心凉。有心劝周琰不要走,可太子太子妃都不吭声了,她一个侧妃哪里还有出声的资格?
好在周琰还是顾惜她的。这一天晚上到了她的屋子里留宿。
慕元春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在周琰面前柔情万千依依不舍的哭了许久:“......你好狠的心。就这么一声不吭说走就走,把我一个人孤零零的扔在府里。母妃素来不喜欢我,你不在府中,必然会对我百般刁难。我真怕你平安归来的那一天,我没福气再见你一面......”
周琰原本一脸怜惜,听到后来却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元春,你别胡思乱想。母妃确实对你有些成见,不过,她也不会无故的为难你,更不会狠心要你的性命。这种话以后不要再说了。若是传到母妃耳中,她一定会生你的气。我此次离开京城,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你日后说话行事都要谨慎仔细些,尽量不要和母妃和蒋氏起冲突。否则,我远在千里之外顾之不及,吃亏的总还是你。”
慕元春勉强的笑了一笑,心里却一阵阵凉意。
不知从何时起,周琰对她越来越冷淡了,也不再对她言听计从了......(未完待续)




念春归 第三百一十九章 离京(一)
隔日,皇上正式下了圣旨。命周琰和齐王领四万罗家军前往边关,代替天子巡视边关安抚军心。
圣旨上,周琰的名字在前,齐王的名字在后。这也就意味着此行周琰为首,齐王次之。意见分歧的时候,应该听周琰的。若是立下功劳,当然也是周琰占首功。
齐王跪下接了圣旨。
皇上再疼他,在关键的时候,头脑总是很清醒。
皇上这么做的用意其实不难理解。大秦江山很快就要传给太子,周琰这个太孙很快也会荣升为储君。此次边关之行,让周琰多立些功劳,将来才能得到群臣和百姓的拥护爱戴。这么做,也是为了让太子安心,不必总忌惮他......
齐王起身的时候,不动声色的瞄了太子一眼。
太子的神色果然和缓多了。父皇虽然偏袒齐王,不过,并未偏袒到长幼不分的地步。显然也没有易储的打算。所以才会以周琰为首。去边关已经成了定局,此时要想的是如何利用此事为周琰博些名望。
太子的演技是一等一的,在朝会上煽情鼓励了一番。听的周琰热血沸腾,听的群臣们感恩戴德纷纷赞颂太子和太孙的心怀仁厚,各种肉麻赞美之词不提也罢。
一退朝,周琰便面色不安的扯了齐王到一边,低声说道:“十四叔,我没想到皇祖父竟会在圣旨上以我为首。我现在就去找皇祖父,让皇祖父重新下旨......”
“说什么傻话。”齐王哑然失笑:“谁的名字在前都无所谓。再说了,我本来也是陪着你去边关,当然要以你为首。”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齐王轻松自若的笑道:“我们叔侄两个还用得着计较这些吗?你占首功,我心里不会有半点芥蒂,只会为你高兴。”
周琰不怎么确定的看了齐王一眼:“十四叔。你真的不介意吗?”
齐王耸了耸肩:“当然不介意。好了,不说这些了。我们现在就去福宁殿给父皇谢恩。”
周琰这才放了心,随着齐王去了福宁殿。
......
这么大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宫中。
皇后当时就变了脸色,又是气恼又是心疼:“边关这么危险。怎么能让琰儿以身犯险!皇上真是病糊涂了!竟下了这样的圣旨......”
然而,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就算皇后再恼怒也无济于事了。
容妃只比皇后迟一步知道了这个消息,脸孔当时就白了,身子晃了一晃。绿萝骇然,慌忙扶住容妃:“娘娘,你怎么样?奴婢这就去宣太医来......”
“不用去宣太医!”容妃定定神站稳了身子:“你现在就去金銮殿外候着,把齐王给我叫来!”
绿萝从未见过容妃这般失态。不敢怠慢,忙应了一声。刚走到昭阳宫外,就见迎面走来了一双少年男女。
少年俊美不凡,少女娉婷秀美,并肩徐徐而行,宛如一双金童玉女。
绿萝对这两人再熟悉不过,忙上前见礼:“奴婢给齐王殿下齐王妃请安。”
齐王嗯了一声:“母妃现在如何?”
“娘娘听说了殿下要去边关一事,脸色很不好看。”绿萝如实禀报:“刚才娘娘还特地吩咐奴婢去金銮殿外等殿下......”
齐王应道:“本王知道了,这就进去看母妃。”说着,便携着慕念春进了昭阳宫。
容妃怔怔的坐在椅子上。眼中浮着惊惶不安。当齐王脸孔映入眼帘的一刹那,容妃的眼泪唰的就涌了出来:“你不在京城好好待着,为什么偏要去边关?那里正在打仗。战局不稳,万一有个闪失怎么办?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这辈子也没指望了,干脆早些闭眼,也乐得省心清净......”
1...128129130131132...14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