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的血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远征士兵
教导员一想觉得也对,于是也就没再说什么了。
事实也的确像我考虑的那样,在巴基斯坦的工作有许多事情都需要钱……而这时的中国又是刚刚开始起步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穷国,在资金方面自然会比较紧缺,于是对我们这个基地的拔款那是少之又少……好在有海盗给我们送来了这一笔巨款,这就使我们的工作得以周转得开。
又在海上渡过了十几天,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港。
这可真是漫漫长征路啊……很少坐船的我这一回竟然在船上足足呆了一个月……听船长说,我们这艘船还算是快的了,这要是坐别的船,比较老旧一点动力不足的货船,只怕一个半月都到不了。
听到这天数我心里就不由发毛……我还从没有在任何一种交通工具上呆足三天呢,这一回竟然呆了三十天!这以后要是想回国该怎么办?!
或许也是因为这一点……所以战士们在船上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有点思乡之情……
这以前要是在广西、云南的话那还好,至少那时我们还没有出国……就算是在越南打仗那也离边境不远,受伤了或是牺牲也也有可能运回去。
但是现在……却是名副其实的在千里之外了,一想到回国要用一个月那么久……战士们在心里自然而然的就会想……这次来很有可能就再也回不去了。
不过好在教导员在这方面很有一套……他察觉到战士们的这种苗头后,很快就展开了一次坐谈会,动员各连、各排在各自的集装箱里,或是几个老乡凑在一起讨论讨论家乡的美景、特色或是有趣的事。
这就让我有些费解了……这战士们有思乡的情绪,那应该是让他们不要想家才对不是?这教导员怎么反倒让他们想起家来了!
后来想想觉得教导员的方法应该是对的……像思想或是情绪这类的东西,它就像是水,用堵、断的方法是堵不住断不了的,甚至还有可能越堵越糟糕,更好的方法应该是疏导……
就像教导员这样,先让战士们尽情的回忆家乡,回想祖国……然后呢……
在结尾的时候再说:“同志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爱我们的亲人,有一个美丽的家乡,一个伟大的祖国,虽然我们现在已经离开它们了,但我们时时刻刻都把它们放在心里,记在脑海里……同时,我们现在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亲人能够生活得好,为了家乡更加美丽,为了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这就要求我们先把这些情绪放在一边,全身心的投入到即将到来的战斗中去……”
接着又是“吧啦吧啦”的一大堆……说的虽然罗嗦,但对战士们却是相当有效,以至于在座谈会结束后战士们个个都磨拳擦掌的,就恨不得马上走上战场了。
从这一方面来说,教导员、指导员等这些职务还是很有必要的。
越战的血 第五章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卡拉奇港……这是巴基斯坦最大的港口,是全国工商业和文化中心,同时卡拉奇的工业产值占全国的百分之四十。om
换句话说,就是巴基斯坦几乎一半的工业都集中在卡拉奇,可想而知这卡拉奇应该是个不错的城市。
但我们却没有机会目睹一下这个巴基斯坦最大的港口,当然也就没机会看一看卡拉奇这个城市了……原因很简单,我们还是跟来的时候一样,是装在集装箱里的。
而且……这一回我们从船上吊下来之后,还是直接就放在卡车上运走的……集装箱就是这点好,放在货轮上的时候就像是一个个箱子,从货轮上吊下来放卡车上一放……就变成卡车的后车厢了。
不过我们虽然看不到,但却可以隔着集装箱听到外面千奇百怪的声响……有摩托声、汽笛声、音乐声、叫骂声、吆喝声……而且这些叫声还都是我们听不懂的话喊出来的,这使得战士们个个都好奇的把耳朵贴在集装箱上仔细的听着外面的声响,有时还发出几声笑声……但由于我一开始就严令在集装箱里不能发出声音,所以他们能做的只能是互相之间比划下手势什么的。
这些手势是我们在训练时学会的……之所以要学这个科目,是因为在战场上常常会需要进行无声的交流……这一点就算是微型无线电也无法做到的。
微型无线电这东西……在有敌人在附近的时候就有一个bug,讲大声点吧……敌人就被惊动了,讲小声点吧。队友也听不清楚。往往还会因为听错了而误会。
于是手势就变得很有必要了……就算敌人就与我们隔上一堵墙。战士们也可以用手势进行交流并协同。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就是跟战士们约定一些比较容易记而又形像的手势然后在全军推广就可以了,在这其中我们甚至还引进了一些手语……也就是聋哑人互相打手势进行交流的那种。
从这一方面来说……在这时候倒还可以煅炼战士们的这种无声交流了。
不过这样的交流很快就停了下来……主要原因是外面安静了下来,想必是车队已经走出了卡拉奇开上了公路。
“营长!”这时赵敬平才小声的问着我:“我们这是去哪?”
这时候小声说话已经没多大关系了,一个是因为集装箱有隔间效果,另一个是汽车周围没多少人,还有就是汽车速度快了,马达的轰鸣声也大……在外面就算有人也听不到什么。
于是我就在地图上指了一个位置说道:“到这……白沙瓦!”
赵敬平看了看地图不由咂了咂舌:“这么远……这得坐几天的车吧!”
我苦笑着点了点头……这话的意思就是。咱们得在这集装箱里呆上几天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是觉得我们到了巴基斯坦后就用不着再躲躲藏藏的了,这里又不是阿富汗……中巴之间的关系一直都很好,有一支小部队出现在巴基斯坦进行交流什么的,那不也很正常吗?
但张司令的意见却不一样,他认为这是敏感时期,先不说这巴基斯坦是阿富汗的邻国,我们要去的地方白沙瓦也是位于巴阿边境……一旦让苏联间谍或是什么人发现有支中**队一路从卡拉奇进入白沙瓦,那么苏联很容易就推断出跟中国有关。
但是现在……如果我们突然出现在白沙瓦,就可以用另一个身份,也就是一群生活在巴基斯坦的中国人。自愿在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帮助阿富汗难民,或者说是为了钱受雇于阿富汗游击队……也就是佣兵也可以。
应该说张司令的考虑是对的……国际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虽然人人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但只要有一个好的借口,别人就拿你没办法!
就比如说苏联……他入侵阿富汗同样也是打着“阿富汗总理邀请苏联出兵”这个借口。
所以说……国与国之间的东西,有时候就是这么虚伪,但这种虚伪却又必不可少,有时还是很有必要的,为的就是利益,为的就是不让敌国抓住把柄。
只是这却苦了我们……我们全营的人都得封在这集装箱里头……这可比在船上的时候要苦多了,在船上时咱们到晚上还可以出来透透气,白天的话那集装箱也是半开半合……
可是现在,全程都是要封得死死的,只有前部开了几个不起眼的透气孔……这透气孔还是挺有用的,车速一快起来那风自然而然的就会往里灌,所以也不用担心在里头会被憋死。
但是……
要知道卡拉奇距白沙瓦可是两千公里远,而且巴基斯坦的公路还相当糟糕……巴基斯坦的公路大多都是在英国殖民时兴建的,到现在也有几十年了,除了修修补补外没有多少的改善,这在考察团发给我的资料里都纪录得很清楚,现在的我们也有感觉……因为一路上摇摇晃晃的让人有些受不了,而且在路上还有几次司机不得不停下来拿起竹竿撑起路中间的电线……
公路上有些电线高度不够,而且架设在公路上空……咱们这些装有集装箱的卡车想过的话,就必须得把它们撑起。
这使我们足足走了两天三夜才到达目的地……这还是每辆卡车都由两名司机交替着开的结果,也就是除了吃饭加油的时间外,车队是二十四小时不停的在路上跑。
事后我们才知道……这其实还算是好的了,原因是我们是中国人,所以巴基斯坦这边接应我们的负责人特地派上最好的卡车、最好的司机为我们服务,这才有办法在两天三夜这个时间到达目的地……另外还有一些国家的援助比如美国……
美国方面也有输送往巴基斯坦的军事物资,于是也有一批人跟着这些物资进入阿富汗,当然因为军备量多和保密原因,同样也不适合乘坐飞机,但他们却足足在路上折腾了五天五夜……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司机要睡觉!(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越战的血 第六章 工厂
当集装箱的铁门终于打开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这时已经是黑夜了。om.
借着手电筒的亮光看了看手表,已经是深夜三点多了……我睁开了睡眼惺松的双眼往外看了看,就朝身旁的警卫员挥了挥手……警卫员很快就明白我的意思,抓着打着手电筒就朝集装箱外走去……
虽然我也知道这不是很有必要,因为如果外面的人想对我们不利的话……他们根本就不需要打开集装箱门,直接在车外安上炸弹就可以了。
但问题是……现在我们是在国外,在一个可以说完全陌生的地方,这使我不得不小心从事!
“别开枪!”这时就听外面有一个人用生硬的汉语说道:“中国朋友,我是巴基斯坦人,负责来接应你们的!我是拉纳少校!”
我没有说话,过了好半天才回想起上级说的巴方负责接应我们的人就叫拉纳……我承认自己在这集装箱里躲得有点头晕了。
“杨学锋同志在吗?”拉纳少校又问。
“在!”我应了声,就打着手电走了出去。
“你好!杨学锋同志!”拉纳少校迎了上来主动伸出手来……
这不由让我一愣……在出发之前我们就学习过一些穆斯林的礼节,知道他们见面一般不施握手礼,而是行“按胸礼”……也就是躬身点头,并用右手按住左胸说:“真主保佑!”
“唔!”拉纳少校好像是看出了我在想什么,随即马上就转为按胸礼说道:“安技嘎利贡(愿真主保佑您!)。”
我也赶忙有样学校的回了句“安技嘎利贡!”
随后两人就相视而笑。
“欢迎您!中国朋友!”拉纳用并不熟练的中国话问道:“旅途还顺利吧?”
“还算顺利!”我说:“就是觉得有点像是偷渡客!”
拉纳不由一愣,想了一会儿后才意识到我是在开玩笑,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这里是什么地方?”我说。
我们在战场上养成的习惯就是随时都要知道自己的位置,而这段时间我们又一直被憋在集装箱里什么也不知道,于是这下就迫切的想要知道自己在哪。
“白沙瓦!”拉纳说,随后走到一张桌子面前摊开一张地图,指出了一个位置:“我们就在这……白沙瓦的郊区,这里本来是个石材加工厂,但是由于管理者经营不善,所以倒闭了……杨营长您觉得还满意吧!”
“唔!”这时我才有空用手电筒朝四周照了照,果然是间中型工厂,不过相对比较简单,几间堆满了废石材的厂房,还有两幢看起来像是给工人住的宿舍。
“如果杨营长不满意……我们还可以换地方!”拉纳少校说:“上级还为你们准备了几个地方做为选择……”
“不用了!”我说:“很满意!非常感谢你们的安排!”
“哪里!”拉纳少校点了点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只要你们满意就好!明天我们就会为这里通上水电……今晚杨营长就将就一下!另外……总理先生让我给您带来歉意,因为政治方面比较敏感,所以他无法亲自来迎接你们,希望你们原谅!”
“当然不会介意!”我说。
心想这巴基斯坦的接待还真不是盖的……要不是因为担心苏联方面会起疑,感情这巴基斯坦总理还会来迎接我们这些小兵?!
不过这似乎也不奇怪,巴基斯坦与中国的关系……甚至都可以用“巴铁”这个词来形容,“巴铁”的意思……也就是这关系或友谊就像铁一样的坚固。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关系吧……说起来还跟62年中印边境战争有关。
话说62年的时候……中国和印度打了一仗,而且还很干脆的就把印度给打败了,而在此之前巴基斯坦就跟印度因为领土纷争有了第一次印巴战争。
这么一来就把巴基斯坦和中国扯上关系了……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嘛!
只不过那时的巴基斯坦其实还在中国和美国之间摇摆不定……到底是偏向美国呢?还是偏向中国!
这时美国就来游说了……美国出于压制中国的原因……这时的美国刚刚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中国打得十分儿狼狈,所以当然不会偏向中国,于是就希望影响巴基斯坦一起帮着印度声讨中国。
但美国没考虑到的是……印度一直都有吞并巴基斯坦的意图,而且还刚刚侵略过巴基斯坦,将来还很有可能还会再次入侵巴基斯坦……这时候帮印度声讨中国那还不脑袋秀逗了。
于是……巴基斯坦很快就明确了自己的立场,声称:中印边境的冲突责任在印度,中国完全是出于自卫。西方国家没有必要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印度从西方获得武器,不仅是为了对付中国,而且是为了对付巴基斯坦。
这一来就惹恼了美国,于是在第二次印巴战争的时候,美国以各种名义拖延、暂扣了本该迅速交给巴基斯坦的装备,使巴基斯坦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世界孤儿”,巴国的政斧人士甚至感叹:“我们已经被世界所抛弃了!”
就在这时……中国就站了出来,并在接下来的战争中成为巴基斯坦的强有力的后盾,于是就有了巴铁。
很明显的……有这样一番经历,巴基斯坦人就看清了美国的真面目,认为他们是会在关键时刻在背后捅刀子的,不可信任的,而中国却完全相反。
这说起来是“吧啦吧啦”的一大堆,其实总结起来就只有一句话:共同的利益。
对于巴基斯坦来说,有中国作为后盾,那就完全不用担心印度的入侵。
对中国来说,有巴基斯坦在……印度要是不老实,那中国和巴基斯坦就对印度来个两面夹击!
事实也证明巴基斯坦政斧对我们这支中队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就像现在的我们,第二天工厂很快就通了水电,拉纳少校还特地晏请了我们几次……虽然吃的食物并不丰盛,就是一些手抓饭、酸奶汤之类的常有食物,但是我们却知道巴基斯坦本身也很穷,能做到这样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而另一边美军基地的待遇就完全是两回事:首先是地点是没得选的,就几个小破屋,而且还得用美元去租,水电之类的吧……想要通的就得自己掏钱去雇工人买材料,而就算是这样还是折腾了半个月才弄好,原因是工人收了钱却不愿意干活,拖拖拉拉的没干半小时就喝茶……最后没办法了美国兵只好自己动手才勉强弄好。
因为美国佬的基地距离我们只有两里远,所以这一切我们都看得一清二楚,那些美国佬自然也会看到我们这边的情况,于是只气直骂娘!
“杨营长!”拉纳告诉我:“如果有什么需要的话就跟我说,为了你们基地的安全,上级安排我带着一个连的部队就驻扎在工厂旁边……放哨之类的事我们都包了,有事就打我电话……我们会尽一切努力满足你们的要求!”
“谢谢!太感谢了!”我不由感动的握着拉纳的手。
说实话,在这异国他乡能够得到这样热情的接待和帮助……心里还真有点异样,因为我们发觉巴基斯坦人真的对我们很好,不只是拉纳这些军人,偶尔在基地外碰到一、两个巴基斯坦百姓也都微笑的朝我们打招呼,甚至是女人也不例外。
要知道穆斯林对女人的要求简直可以用苛刻来形容,她们一般都用薄纱把全身上下都包住,只露出眼睛观察……而且一般碰到的陌生人那都是要回避的。比如她们远远看到美国人就会背过身去……
但看到我们却不会,有的甚至还会朝我们招手示好……这虽然只是小事,但却足以说明巴基斯坦人把我们当作最可贵的或是最值得尊敬的朋友来看待了。
于是在这里……我和战士们有时都会有种受庞若惊的感觉,甚至有时还会自然而然的还会有种优越感。
被这气氛给烘托出来的嘛……他娘滴!让那些美国佬成天把自己当作天朝上国一样看不起人,现在也让他们尝尝被人看不起的滋味!
“杨营长!”接着拉纳少校提醒我道:“我们能做的就只有这些了,有些事就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
“拉纳少校的意思是……”
“比如阿富汗游击队!”拉纳少校回答:“在这之前我们就和几支游击队接触过,但是你知道的……他们大多数都希望能够美国人合作并接受他们的援助!”
“哦!”我点了点头。
这当然不能怪巴基斯坦这一方,一方面他们没有权力强制要求阿富汗游击队跟我们合作,另一方面……美国佬财大气粗,而且美国的装备也更先进,所以阿富汗游击队当然是更喜欢与美国合作了。
接着我很快就想到……咱们来巴基斯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训练阿富汗游击队,就是为了武装这阿富汗游击队,如果游击队都不愿接受我们的援助而更愿意去美国佬那边……那我们还不是白跑一趟了!(未完待续。)
越战的血 第七章 难民营
接下来的情况果然就像我所担心的那样,几天后就该是我们展开工作的时候。om.
我们自然不知道该怎么联系阿富汗游击队……我们甚至连阿富汗游击队在哪里都不知道……更何况我还从拉纳那得知阿富汗游击队大大小小的有几十支,人数多的有几千人,少的只有几百人,而且大多数都在阿富汗山区与苏联军队打游击,只有一小部份因为被苏军或政斧军追赶才逃进巴基斯坦。
所以……这中间肯定要巴基斯坦做中间人。
整个任务的艹作过程是这样的:首先由巴基斯坦方面联系阿富汗游击队,告知他们在白沙瓦有这样的一个基地可以免费为他们提供武器并进行必要的训练。然后再视情况为他们安排军事顾问指导游击队作战。
这时游击队就必须要做一个决定,是选择美式装备还是功式装备……
这个决定对于一支部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且一旦决定一般来说就无法更改了……因为就算游击队也知道一个道理,一支部队的装备统一是很重要的,否则如果苏式装备和美式装备都用的话,就会出现弹药、零件不通用而给后勤带来很大的压力,这对于后勤补给困难的游击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但是很显然……并没有多少游击队选择使用苏式装备也是我们的装备……
不过这似乎并不是苏式装备的问题,而应该是说中式装备的问题……中国与巴基斯坦、阿富汗这些国家都是邻国,而且中国与巴基斯坦还是超级友好国,所以中国的武器装备当然就会流向这些国家……比如在第二次印巴战争的时候,中国就向巴基斯坦援助了大量的59中坦克。
当然,59中坦克都援助了,其它的轻武器比如56冲、56半自然也就不会少了。
但是……这些武器我们自己在反击战用过自己也知道质量怎么样,所以也怪不得别人对我们的武器没信心。虽然我们这批带的一千把突击步枪全是从战场上缴来的ak47……
于是乎……我们基地虽是建得有模有样的,可却是根本就没人来……而美国佬那边却是让人给挤爆了,没过多久就到处都是背着破枪前去报名的游击队……而我们呢,却是一个人都没有。
这其中偶尔来几个吧……还是来问路的!一听我们是中国的部队掉头就走了……
好不容易等到下午的时候,终于有二十个戴着白帽穿着长衫的人来了……他们看起来的确像是游击队。
很快撒海德就跟他们交谈起来,接着就兴奋的对我说道:“营长……他们是游击队的,说是有一千多人,他们希望在我们这接受训练!”
“嘿!生意终于开张了啊!”刀疤兴奋的跳了起来:“而且一来就来一千多个……”
然而正等我们兴高彩烈的准备开始登记资料时……拉纳少校也赶来了,接着板着脸对那几个家伙一顿喝斥吓得那二十几个人一溜烟的就逃走了。
正在我感到奇怪的时候,撒海德就苦笑的跟我解释道:“营长……那几个是武器贩子,是来骗装备的!”
“他娘的!”刀疤狠狠地把军帽往地上一摔,骂道:“营长!你说这叫什么事……咱们有武器都送不出去了!”
“hi!”这时一名留着八字胡的美官叼着根雪茄带着一名大兵和一名翻译走了上来……这军官一边抽着烟一边带着笑意扫了我们一眼,接着把目光定格在我身上。
“我想……你就是杨学锋吧!”
“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我不由感到有些意外。
“对不起!”美官握着我的手说:“我是史密斯上校,美国顾问团团长……至于为什么会知道你的名字吧,来这鬼地方之前我做了点功课!知道你在战场上的表现,一直想亲眼见见你,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了!”
“哦!”我心里感到一阵无奈,对于美国顾问团我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可他却对我的情况了如指掌……从这方面看来,美国在情报方面可比我们好太多了。
接着我很快就意识到……这家伙之所以这么说,只怕并不是真的仰慕我,而是来向我示威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