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公子风流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怀念到往事的时候,徐太后的眼眶微红,自宫变以来,其实无论是郝风楼,还是她,都曾受过苦难。
当年郝风楼为了逃出京师,不知费了多少心机,稍有不慎,就可能人头落地,那时候看似是平静,实则却是惊险到了极点。
这二人都不禁唏嘘起来,无论如何,这些共同的记忆,现在回想,如今二人虽已成了高高在上的胜利者,心里却都不禁有些惆怅。
徐太后莞尔一笑道:“这人哪,真是奇怪。”
郝风楼道:“不知母后何故发如此感慨。”
徐太后道:“一个人,当你爱他爱得要死,宁肯将自己的心头肉都挖出来给他的时候,得知他背叛自己,这心就好像被人拧起来,撕成了碎片一样,恨不得吃他的血,寝他的皮,世上的事,真是难料啊。”
这句话也触及到了郝风楼的心事,当年的时候,郝风楼又何尝不是真正的将朱高燧当作是朋友,他可以原谅其他人宫变,原谅其他人密谋和背叛,因为他身处在这淤泥里,早已经洞悉人性,在这庙堂上,有几人是干净的呢?可是朱高燧的背叛,朱高燧的密谋,却让他暴怒,转而将朱高燧恨入了骨髓,这或许就是相交越深,恨意就越深的缘故吧。
郝风楼6n,ww▽w.叹了口气,道:“娘娘节哀。”
徐太后微微一笑,深看着郝风楼,道:“今儿见了你,让哀家想到了许多的种种往事。只是可惜,往事不堪回首。多说无益。郝风楼,接旨吧。”
郝风楼道:“微臣接旨。”
紧接着。高进闪身出来,拿出了懿旨,懿旨中的所有恩赐,几乎都是早已商量好了的。
很明显,朝廷已经失去了耐心,决心快刀斩乱麻了。
朝廷赏赐的纹银是三百万,这个数字其实并不算多,不过这是顺水人情,到时候郝家少不得还要赏赐军中。振奋一下士气。
至于封地,除了定南、交趾、广东、广西之外,又添了个贵州和四川。贵州倒也罢了,其建制行省也不过几年功夫,从前只是土司州,那儿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不过幸好因为多山,矿产资源颇为丰富,这四川。却是占地极广,天府之国,人口众多,郝家的势力。彻底可以光明正大的渗透入整个东南和西南,虽然在名义上,暂时还和朝廷保持着藩属的关系。可实际上却已有了彻底分庭抗礼的资本。
其实在不久之前,郝风楼就已写了书信回谅山。与郝父商定采取一切办法,动用任何手段。兴建各省铁路,铁路在交趾和定南二省修建的较多,而且随着工艺改进,也已愈发成熟,通过修建,眼下已经培养出了一个较为成熟的产业,并且培育出了一大批合格的匠人,以及许多附属的工坊,而接下来,无论是告贷举债,还是以其他各种的方式,这各省的铁路必须贯通。
融汇大量的资金,郝家还是颇有底气的,这个底气来自于债券。
所谓债券,无非就是信心而已,债券的收益可期,比如此前的战争债券,只要肯买,往往能从中牟利,而郝家此次拿下数省之地,获得的战利品不计其数,此外,又没收了无数的官田和皇庄,这些,将来都可拿出来兜售,或者规划为工坊工地,借机出售,能从中获得大量的资金,用以还清债券。
如此一来,会造成什么影响?
郝风楼可以肯定,在许多人从战争债券牟利之后,这债券必定要开始流行起来,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做买卖来牟利,尤其是在这个时代,其中不乏有许多把银子藏在床底的乡间老财,还有许多高门世家,他们不屑于去做买卖,可是因为谅山大量白银的流入,致使手中的货物日益贬值,比如三年前,一个铜钱可以买个炊饼,现如今,没有两个铜钱是买不着了,不只是如此,土地和房屋的价格也是暴增,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之下,银子放在身上只会越来越不值钱,想要不亏本,只有投资,而投资的途径虽然多,却未必都有稳定的收益,那么,债券就成了一个极好的选项。
之前的战争债券已经树立了极好的榜样,那么接下来再发行铁路债券,用未来铁路的收益做担保,势必会引起抢购,不只是谅山、广东、广西等地的老财,即便是寻常匠人,手里存着一些余钱,怕也愿意去做一些极小的投资,除此之外,西洋诸国也不乏有许多富商,愿意抢购。说得再难听一些,即便是这金陵城里,不知多少豪门,只怕暗地里也会指使人暗中购买一些。
人,毕竟是逐利的动物,一旦觉得这样的买卖有保障,且又能获得不错的收益,谁还管得了这么多。
在后世,英国人与荷兰人争霸,英国舰队对荷兰进行多次侵略,可是为了支持战争,便发行了战争债券,这种债券的收益极为可观,于是立即引起了荷兰富商们的抢购,英国人正是用荷兰富商的钱缔造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再对其母国进行一次次的抢掠,最后杀入荷兰,肆意抢劫。
佛朗机人如此,人性本就相通,这些所谓的朝廷肱骨大臣和贵族,只怕未必比荷兰的富商好到哪里去。
因此,虽然郝风楼人在金陵,可是在一封封来往的书信中,他便与远在谅山的父亲达成了秘密政策,即所谓收天下之财货,而大兴土木,在未来数年将缔造一个恒古未有的交通网络,在这个时代要兴建这样的大工程已经不啻是秦始皇修长城了,所费民力之多,糜费钱财之大,都足以让人咋舌,只是这个网络一旦建成,那么整个谅山集团注定脱胎换骨,到了那时……
郝风楼朝徐太后拜了拜,深深的看了一眼徐太后身边的金銮椅,口里高声道:“微臣……谢恩。”
…………………………………………
第二章到,顺便求点月票!
...





公子风流 第八百八十三章 宏图大志
谢了恩,郝风楼站起,拜辞要走。
徐太后挥挥手,笑了:“你下去吧。”
郝风楼点头,转过身,身后的徐太后,那目光如一泓秋水,居高临下地凝望他的背影。
郝风楼走了几步,身后的徐太后突然叫住他:“郝风楼。”
郝风楼驻足,旋身道:“娘娘还有什么吩咐?”
徐太后却是深看着他道:“再让哀家看你一眼,哀家记得从前的郝风楼虽然满肚子的鬼主意,有时候有些疯疯癫癫,却是个很热忱的人,哀家很久没有看过这个家伙的笑容可掬了。”
郝风楼连忙换上一副笑脸,他努力回忆从前的自己,露出带着几分调皮和诙谐的笑容。
这个笑容却仿佛定格在了徐太后的眸瞳深处,徐太后笑了,她郑重其事地对笑容可掬的郝风楼道:“你好自为之。”
郝风楼行礼道:“娘娘保重。”
这话本不该在这个时候提起,可是大家都已经明白话中的深意。
郝风楼旋过了身去,背对着徐太后,他那一张笑脸也就渐渐冰冷,那依旧勾起的嘴角却只剩下了似笑非笑的轻浮。他踏步而出,人的表情多变,可是留给别人的背影却总是不变,在这不变的背影身后,徐太后眼中的郝风楼,其实早已不同了。
到底有什么不同,即便是郝风楼也不甚清楚,无数次的倾轧,已让他看淡了许多东西,也让他对任何人任何事不再抱有任何美好的念想。只要来到金陵,他就永远是警惕的。警惕每一件事,每一个人。
他那冷笑也变得销声匿迹。最后面无表情,自殿中出来,他浑身上下带着彻骨的寒意。
此时此刻,理当出京了。
郝风楼还有太多太多的事做,如今朝廷准允通商,那么接下来,至少在未来几年,谅山还有许多事要做,几年之后呢?
郝风楼禁不住自嘲一笑。几年之后的事,谁知道呢,一切的平衡只在于实力的多寡,而一旦这个平衡不再了,天下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无论郝风楼想还是不想,最后发生的结果都是一样,世道终究是吃人的。就好像士绅必须剥削佃户,商贾必须压榨匠人的价值,这便是天理,一旦你悖逆了这一点。违反了这个原则,唯一的结果就是淘汰出局。
郝家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能在谅山风生水起。只是因为他们符合了许多人的意愿。
出了宫,回到大营。一声令下,便是让将士们准备行装了。
三日之后。浩浩荡荡的谅山军出城,离开京师。
徐景明终究还是熬不过郝风楼的邀请,还是来相送了。
在十里长亭,郝风楼和他各坐一边,旁边的军士斟茶递水,郝风楼吃了口茶,看着近来脸色不太好看的徐景明,笑了,道:“徐兄,此去一别,却不知要多久才能相会,你我素来兄弟相称,既是结拜,那便是缘分,所以老弟在这里还望你能够保重。”
徐景明显得有些心神不属,叹口气道:“是啊,大家都要保重,世事难料啊。”
这些时日,他大起大落,对此,显然有很深的感悟。
郝风楼又道:“太后乃弟之义母,又是岳母大人,我不在京师,还要托徐兄照料。”
徐景明点点头:“这个放心,娘娘万金之体,我乃娘娘之侄,又是臣子,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事。”
“这便好。”郝风楼笑了,长身而起,看着远处那宛如长蛇一般行进的谅山军,道:“咱们后会有期吧,有空常写书信。”
徐景明笑了:“据说你们那儿,书信传递得很快,其实有时候,我很羡慕你。”
“哦?”郝风楼笑了:“这是何故?”
徐景明幽幽的道:“谅山那儿的事,我多少知道一些,虽然时人多攻讦,可是我不是迂腐之人,你们郝家在那里大破大立,没有羁绊,这便如一张白纸,画什么画,画得是好是坏,至少都是你们拿捏做主。可是这金陵……”徐景明摇头道:“在这里,做任何事,要牵涉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了,郝兄弟画工好,其实我的画工也是不差,只是我这笔下的画有太多的涂鸦,落笔都没有着墨之处,哈……不管怎么说,你总算要走了,我终究是少了个掣肘,咱们都是明白人,就不要打马虎眼啦,说实话,你留在京师的日子,真的是很糟糕,糟糕透顶,不过这些都是过去了,哈哈……你说的对,无论如何,咱们也是有缘,我交了一辈子的朋友,唯有你才是最特别的,好啦,咱们后会有期。”
郝风楼忍不住道:“为何我最是特别?”
徐景明一脸郁闷,最后摇摇头道:“我不说,有时候人不能说真话,可是我也不愿意骗你,好啦,好啦,你不要追根问底,要走快走。”
郝风楼莞尔一笑,抱了抱拳。徐景明也连忙起身回礼。
“再见。”
“一路小心。”
…………………………………………………………………………………………………………………………………………………………………………………………………………………………………………………………………………………………
数日之后,长兴岛便到了。
松江府的外三岛,如今按照协定,算是朝廷赐予郝家的嫁妆。
其实这场战争最倒霉的,终究还是倭人,这谅山和朝廷打着打着,结果他娘的议和了,可是倭人倒霉啊,十几万人就这么困在了崇明岛上。
那崇明岛的工坊已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冒出来,不少商行已带了许多熟练的匠人在此登陆,随即,便是开始组织倭人劳工进行生产,除此之外,崇明岛的港口也在兴建、扩大,因为贸易的需求,谅山的船行也愿意在这里扩大自己的买卖。
如今在这里早已停泊了不知多少船只,好在虽有船只,那些倭人却是不敢轻易逃了。
一方面,固然得益于岛屿上一支倭人组成的护卫队,这所谓的护卫队,其实就是倭奸,他们从倭人中挑选,担任起了类似于工头的差事,每日不必干活,分配食物和淡水时,往往待遇不错,于是倭人内部已经开始分化,一部分可怜兮兮,另一部分过得还算不错,有了分化就有矛盾,而有了矛盾,自然而然,倭人护卫们就很乐意,用手中的棒子,好生监督这些苦力做工。
另一方面,却是出于倭人谨慎和忍耐的性格,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会轻易滋生乱子的,这一点上,他们的表现其实比谅山的劳工要好上不少。听话,没有抱怨,每日起早贪黑,吃的是杂粮,干的活倒是实在,没有偷奸耍滑,做事精细。
如今在这里的工坊已是越来越多,资本的本性,无非就是无节制的扩张,抢占任何可能的市场,在这里生产,所有的货物可以直接运往朝鲜和倭国,不愁销路,生产成本又低廉,劳力几乎不值钱,虽然运输成本高一些,倒是勉强可以接受。
倭人的使节已经到了,无非是希望释放这些倭人回国,可是很不幸,他们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此时的倭国国内已是一片哀鸿。
一方面,倭人的远征军已经糜费了整个倭国的国力,本身牵涉进天朝上国的战争就是倭国人一场豪赌,输了自然而然也就使他们的信心跌落到了谷底,失去了信心之后,此前积攒的不满也就爆发开来,数个大名直接发动了叛乱,其实因为开国,为了资本积累,倭国岛内早已积压了不少的矛盾,而之所以没有爆发,无非只是因为这种信心而已,因此这叛乱早在预料之中。
另一方面,就是大量工坊的倒闭。
倭人因为属于后进,他们的工坊绝大多数并不能适应市场竞争,因而许多工坊都得到了倭国小朝廷的扶持,而一旦国内有变,倭国财政也已经发生了困难,这种扶持也就瞬间的不存在了,如此一来,不少工坊开始破产,岛内到处都是失业的匠人,无所事事,却不可能回乡间耕种,于是就成了流民。除此之外,就是崇明岛的谅山商品开始与倭国商品产生了直接的竞争,谅山的生产规模,往往极大,技艺也更为精湛,生产出来的商品,物美价廉,以往是因为谅山距离倭岛实在太远,因而对倭国鞭长莫及,而现如今,崇明岛解决了这个麻烦,大量的商品开始在倭岛输出,瞬间便让倭国的民族工业土崩瓦解,所谓一朝回到解fang前,大抵就是这样的情景。
……………………………………………………………………………………………………………………………………………………………………………………………………………………………………………………………………………………
第一章到,星期日还要继续码字干活,可有鼓励老虎的么,老虎求月票!(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




公子风流 第八百八十四章 :皆为利来
倭国的一切美梦就如滔滔江水,已然东去,便再也回不去了。
郝风楼抵达长兴岛的时候,这长兴岛倒是热闹非凡了。
一座座的客栈已经拔地而起,无数的青楼酒肆亦是出现,这个岛屿并不大,可是如今却是行人接踵。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不久前,与朝廷的议和上头。
朝廷突然议和,谅山立即掀起了惊涛骇浪,激进者依旧还在煽动着继续打下去,这些人得到了绝大多数军火商的支持,他们在资政局叫嚣,三月之内灭亡大明,一统天下。不过也有理性者,认为谅山军的战线已经拉得太长,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继续进兵,只会徒增伤亡,补给不足,白白糜费人力物力,眼下理应先消化跟前得来的利益,将来再做打算。
也就是说,从一开始,这些尝到了甜头的商贾们,从来就没有想过和平的问题,当他们尝到了打仗的好处之后,当他们从中获取了巨利之后,几乎所有人都有一个念头,战争,不断的征伐,消灭了大明,还有天竺,还有昆仑洲,这天下广大,到处都是资源和市场,市场越大,利润越是丰厚,资源越多,利益就越多,陈学已经成为最激进的组织,他们不断的修改理论,如今已经得出了诸多理念,他们比先辈更为好斗,正因为这种理念,无数的陈学成员坐上了一条条大船,开始出现在天下各处角落,就在不久前。一名陈学生员抵达了昆仑洲,并且宣称。昆仑洲土地肥沃,遍地黄金。此地子民,皮肤黝黑,愚钝不堪,却身体矫健,理应开化云云。
自然,眼下谅山对于所有事件的讨论终究还是在大明的上头,打是必须的,唯一在争论不休的,无非就是速战还是缓战的问题。相比于其他不毛之地,这大明显然要贵重得多,最后郝政一言九鼎,总算平息了争端。
而接下来,许多商贾就出现在了长兴岛。
毕竟许多人已经猜测到,谅山与朝廷媾和的条件必定有通商一条,也就是说,在这大明腹地,万万的人口。很快都将成为谅山新的市场,广东一带,虽然可以辐射江西、两湖等地,可是海运的成本终究是最低的。而要降低运输成本,这崇明和长兴岛,自然而然也就成了一个绝佳的目标。
于是更多的商行和商贾蜂拥而至。商贾一多,便有人开了客栈。有人修建了货栈,扩建了码头。除此之外,各种铺面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出现,有的商贾想在这里租用货栈,将自己谅山的货物在此中转,再想办法输送至大明腹地,这里毕竟对着长江,沿江而上都是人口密集的地方,不但省去了许多开支,而且也能结余许多时间。
如今,各大商行都如一匹匹饿狼一样,将这里当作了一块偌大的肥肉,若是当时只是对朝鲜和倭国的贸易,或许对于那些巨无霸们来说,不过是苍蝇肉而已,未必会真正关注,可是后来,各种通商的消息传出来,大家就坐不住了,这四海,还有比两京八省如此富庶的地方么?还有哪里的人口比这里更多?这样的市场,谁若是抢占了先机,便能一跃奠定霸主的地位,因而超级商行们终于出手了,一些老东家、少东家纷纷出现在这里,将这里当作了乐园,各种交易都在暗中进行,青楼里欢快的声音下则是一次次密谋和打算,酒肆里的嚣叫不过是掩盖自己的迫不及待,所有人只有一个心思,要比别人快,快一步,海阔天空。
大商行们出现,中小商贾们也是蜂拥而至,毕竟对于那些巨无霸们来说,他们看中的永远都是利益最大的一块,而中小商贾们则是习惯于见缝插针,跟着大商行走,虽然没有肉吃,可是肉汤却还是有的。
这里已经充斥了无数的掮客,无数的土地买卖都在这里进行,甚至江浙一带的豪门,亦有子弟开始出现在这里,许多豪门,从前都做过私船的买卖,而如今也看到了风向,知道一旦通商,就可能开海,或者说,朝廷能绝禁大陆的百姓不许下海,可是禁得住谅山的商贾带着船舶停靠么?那么接下来,新的贸易形式就可能出现,许多粮商的大商行,也确实在寻觅那些本地的代理人,他们毕竟是外来人,即便郝家和朝廷带来的通商条件给予他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可是想要真正渗透进这大明朝的方方面面,却总需要一些在地方上有声望且有实力的人合作。
正因为如此,在这里,永远都是喧闹的,掮客们负责牵线搭桥,紧接着双方接触,之后便是结交,最后开始裸的谈及利益分配。
一些大商行之间的勾心斗角也在这里开始上演,大家并不是铁板一块,同行终究是冤家,你快一步,我就慢一步,你抢占了市场,我就可能失去这么一大块肥肉,因而这老祖宗的三十六计,变化花样的在这里上演,而每一个人都被这利益驱使,每一个人都在这股浪潮之中寻觅着自己的利益。
乃至于谅山的会门,此刻也有一些重要人物在此出现,从前会门的买卖,多是人口的贩运,说是贩运,不如说是诱使内陆百姓至谅山做工,从中牟利罢了,除此之外,就是在码头等一些地方牟利了,而他们也瞅准了这一点,看出这里的未来,将来这里最大的问题,无非还是人工,因而各大会门,也希望及早在这里立足。
自然,一些灰色的地方总有他们的身影,甚至一些大商行,借着他们已做好了准备,买通沿岸的官府,做一些不可告人之事了。
整块大陆,万万的人丁,如今就隔海相望,而在这岛屿上的人早已垂涎三尺,只等一个准信传出,随即便是各显其能了。
………………………………………………………………
第二章到,继续求点票儿!(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




公子风流 第八百八十五章 :不知者不怪
长兴岛兴旺发达了,林立的店铺虽然都是临时搭建的板房,不过里头的商货却是不少,当船队运了谅山军抵达的时候,郝风楼刚刚下了码头,便如一块小石砸入了古井之中,整个长兴岛好像沸腾的开水一样。
各大商行的人纷纷前来拜会,郝风楼和他们不少人都是老熟人,大家见了面,都是开门见山。
谅山那儿,没人喜欢过份的客套,时间就是银子,大家早已习惯了务实。
郝风楼第一个见的,便是炼铁业的巨头吴家,吴家对于崇明岛是极为重视的,东家吴英龙亲自赶来,吴家从前是苏杭的商贾人家,后来举家搬迁到了谅山,财富积攒了百倍,如今来了这崇明岛,野心勃勃,早有了在这里兴建铁坊,趁着倭国内乱,兜售铁器的心思,除此之外,在江浙一带,农业生产对农具的依赖也强,大规模生产的农具,岂是那些寻常铺子里打出来的农具可以媲美?吴家想趁着其他几家铁坊还在决断之前,立即占领市场。
因而前些日子,通过掮客,吴英龙认识了许多江浙一带的人物,这些人物表面上看只是一些江浙坐着私船来的商贾,可是他们背后的力量却是惊人了。
本来对于江浙一带的世家们来说,朝廷海禁对他们是最有利的,毕竟一旦海禁,那么江浙所特有丝绸和瓷器就不得出口,寻常人一旦下海,便是死路一条,可是世家不同。他们的背后有的是关系,别人不能出海。他们却能买通许多人将私船运着货物出去,如此一来。这些货物就成了西贝货,他们垄断了市场,想要开什么价钱,都是他们说了算。
1...353354355356357...3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