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Loeva
只是谢谨之满百日之后,谢老太太声称舍不得小孙子,不肯让文氏带着儿子回任上,文氏又不可能真的丢下还未断奶的儿子不管,就这么拖呀拖的,拖到谢璞任满回京,夫妻方才团聚。偏那几个月里,文氏又怀上了女儿,没法出远门了。那期间,都是金氏姐妹在任上侍奉,还闹出了小金姨娘盛宠,惹曹氏不满的闹剧来。
之后文氏几次想要跟到任上去,都有事阻碍,不是儿子生病,就是女儿生病。后来她发现小金姨娘的死有点问题,曹氏并非她以为的那么贤惠善良,谢老太太紧扣着谢谨之与谢映真不放,文氏放心不下孩子,只得死了去任上的心,等谢璞回京再团圆了。结果这一等,她就等了将近十年。
文氏把这些话给女儿细细分析清楚了,才道:“好孩子,我知道你心里对老太太有怨言,所以不喜欢待在她身边。可是你要知道,疏不间亲。老太太是你们父亲的亲生母亲,哪怕二老太太对你们父亲有大恩,又是嗣母,在你们父亲心目中,也是无法与老太太等同的。你们父亲之所以瞒着老太太,与老家书信来往,就是不想让老太太生气难过。二老太太又何尝不是体谅你们父亲这一点,方才纵容了他呢?二老太太有女儿,有外孙,她身边不缺小辈侍奉,不会在意我这个礼法上的儿媳是否能留在她跟前。在她看来,只要你们父亲过得好,旁人的想法都不重要。她对老太太便是有再多的怨恨,也都越不过她对你们父亲的关爱之情。”
谢慕林无语了。反正,不要脸的人总会过得比要脸的人好就是了。谢老太太有恃无恐,靠的不就是儿子的孝心,和宋氏等人的宽仁厚道吗?可谁又欠她了?!
谢谨之在旁默默地听着母亲与妹妹的对话,目光微微一闪,垂下了眼帘。
慕林 第一百一十章 邀请
夜已深了。
文氏掩口打了个小小的哈欠,对两个孩子笑道:“时候不早了,我们早些回房歇息去吧,明儿还要早起呢。大伯父与昆哥儿一同上了京,这个好消息我得尽快告诉老爷知道才行。”
谢慕林没什么异议,扶着文氏,便与谢谨之一同离开客厅,返回西院。
路上,她又想起了一件事:“大伯祖父能顺利救出爹吗?他看起来很有把握的样子,娘您先前也提过,二老太太的父亲曾经是当今圣上潜邸时的长史,应该在京城很有面子吧?”
不过那位宋长史那么有面子,怎么曹家好象没把他放在心上?谢璞怎么说也是人家名义上的外孙呢,可曹家逼婚、陷害、夺产……什么事都干完了,都没点忌讳的?
文氏脚下顿了一顿,面上露出几分尴尬之色:“这……宋大人已经去世十年了,不过他生前故交不少,又曾经担任国子监祭酒,门生众多,即使人走茶凉,也总有念旧情、怀旧恩的君子。二老太太既然写了信来,想必是有把握的。”
谢谨之歪了歪头:“原来宋老大人还曾经做过国子监祭酒?是在担任了长史之后的事么?”
文氏道:“今上被册封为储君后,宋大人便调回国子监,升任祭酒了。中间除了我与老爷成婚那一年,他曾经离任过半年外,一直不曾挪动过位置,直到十年前去世为止。他老人家这一生桃李满天下,在士林中极有名望的。他当年的门生有许多都已出仕了,有几位就在朝中。除此之外,二老太爷夫妇所创建的竹山书院,也培养出许多出色的学子,经科举入仕。你们见过的温绪友大人,便是竹山书院出身。”
原来如此。怪不得温绪友平日很少与谢家来往,还愿意为搭救谢璞而出力,他们二人分明就是同乡加同窗的关系呢,多年的老交情了。谢老太太不喜温绪友,估计也跟他的出身有关吧?
谢慕林对谢泽山接下来的行动,有了一点信心。皇帝潜邸旧人呢,就算人已经去世,多少还有点香火情吧?再加上谢璞本身就是冤枉的,还是受曹家人陷害,皇帝要是生出同情心,应该不会再为难他了吧?
谢谨之又一次发现了母亲话中的破绽:“母亲与父亲成婚那一年,宋老大人是何时离任的?因何离任?”
文氏脚下又是一顿:“那是个误会……总之,年初出事的时候,宋老大人被革去了祭酒之位,但他并未发愁。你们父亲前去请安时,他还劝你们父亲,专心准备会试,不要为他操心。果然,没几个月他就证明了自己的清白。等到中秋节前,他已官复原职了。他并没有受过什么苦,你们就不必多问了。”
虽然文氏让儿女不要多问,谢谨之还是察觉到了什么,谢慕林也猜到了几分。
谢璞会试之前,宋祭酒被革职了。等到谢璞高中进士之后,曹家觉得他没有了宋祭酒这位便宜外公撑腰,是个任他们拿捏、容易摆布的财主,便有意下嫁爱女。谢老太太就生出了踢开文氏,改娶曹氏的想法。谢璞带着文氏回老家完婚,获得了宋氏的支持,回到京城时,宋祭酒也差不多官复原职了。曹家碍于他的存在,不方便对谢璞或文氏下黑手,又找不到第二个更好的财主了,只能捏着鼻子把女儿嫁过来做了平妻……
十年前,宋祭酒去世,谢璞已经在官场上站稳脚跟了。不过曹家也少了顾忌,敢明目张胆地扣下文氏,不许她到任上去与谢璞团聚了。曹氏刻意淡化二房的存在,应该也是差不多从那时候开始的吧?
谢慕林啧了一声,才对谢泽山的计划产生的信心,又打了个折扣。人走茶凉,这在官场上是很常见的事。曹家都没把死去的宋祭酒放在眼里,宋家的人脉真的能扛过那帮黑心肠的皇亲国戚,把谢璞救出生天吗?国子监出身的官员们,又是否会买多年前的师长之女的账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宋祭酒既然是皇帝潜邸时的旧人,还做过皇帝的老师,要找助力,也不仅仅局限于门生吧?他当年的那些同事呢?都是潜邸旧人,总有几个成了权臣的吧?这些人会不会给宋氏一个面子?
谢慕林小声问文氏,文氏却没有直接回答。这时候他们已经回到西院,站在房间门前了。文氏微笑着对女儿说:“早点睡吧,有话明儿再说。”便催着儿子回屋。谢谨之回头看了妹妹一眼,听话地进门去了。
谢慕林站在原地,目送母亲回房,心中有些遗憾。文氏是不是故意不回答的?莫非她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宋祭酒过去的人缘不好吗?还是皇帝潜邸时的旧人,如今已经没几个在高位上了?
谢慕林带着疑惑进入了梦乡。
虽然她心中存有疑虑,但谢泽山与谢谨昆祖孙俩次日还是开始了自己的行动。他们先去大理寺牢狱见过谢璞,离开时正好与前往探监的文氏与谢谨之打了个照面,匆忙间也没有多说什么。两日后,谢谨昆再次上门来,给谢家人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王安贵的案子结了,谢璞的罪证也被证实是王安贵捏造的,他有望在近日被无罪释放了。
谢家人喜出望外。只不过,谢璞这桩案子,问题并不仅仅在于那些伪造的罪名,还有曹家的因素在。倘若曹家不想放人,谢璞是否能顺利脱身,似乎还是未知之数。
谢徽之这几日没少在外头想办法打听消息,对此倒是挺有把握:“曹家大房、二房已经不想再插手此案了,剩下的三房平南伯府,要好对付得多。他们也就是仗着皇后娘娘与太子殿下的面子罢了。一旦宫里与承恩侯府都不支持,他们也没有足够的底气,去跟大理寺对着干。”
谢谨之似乎早上才收到了什么人送来的信,说话的语气更笃定一些:“承恩侯府与曹家二房都不赞同平南伯对父亲穷追猛打,而且对平南伯府所为颇为恼火。曹家已经不是问题了。”
听起来,谢璞这回是真的有希望脱身了?
谢家上下顿时喜气洋洋地,都期盼着谢璞早日回家,全家人都能回到过去那种安稳而富足的生活中去。哪怕没有了曹家这门显贵姻亲,谢家也是正儿八经的富贵人家,日子好过着呢。
就在这时,谢谨昆忽然对谢老太太和文氏提出了一个邀请:“祖父命我去为你们家物色一处宅子,我已经找好了地方,就在我家附近,并命人清扫妥当,随时都可以入住。三叔祖母和婶娘什么时候有空,可以先过去看一看。若有哪里不喜欢的,还来得及修改。”
众人顿时都有些懵了,原来真要搬家么?可是……谢璞都要放出来了,谢家的宅子也该还回来的,他们还要搬什么家?
慕林 第一百一十一章 搬家
对于谢家人的这个问题,谢谨昆没有多作解释。他只是表示,这件事他已经跟谢璞商量过了,谢璞也非常赞成。
虽然张俏姐一家很热情,但西院这边的条件还是太差了,几个人挤一间屋子,门外废园自打天气转暖后就蚊虫滋生。从前没办法的时候,谢家人将就一下无所谓,可如今谢家族人都上京了,手里也不缺银子,总不能真让这一群老弱妇孺继续住在简陋的环境中吧?
谢泽山老太爷认为,他作为谢氏一族的大家长,人都到京城了,族里的女眷、小辈们还要寄住在外人家中,靠别人养活,也未免太伤他这个大家长的脸面,因此坚持要为侄儿一家寻个象样的住处。
他这话说出了口,谢璞又很敬重他,自然不会有任何异议了。
谢璞点了头,谢家众人也只好遵从。
文氏从谢谨昆处得知,他找来的宅子不是买的,而是租的,暂时只租了两个月的时候,便以为找到了答案,对其他人道:“先前曹家吞了我们谢家的财产,想必是连宅子也一并吞了去。当初建宅子的时候,曹氏费了许多心思,如今都要改嫁了,多半也舍不得宅子吧?曹家人若是厚着脸皮,哪怕知道老爷平安脱罪了,也不肯轻易将吞下去的东西吐出来,那归还宅子和产业等事,只怕还需要时间。我们就先在租的宅子里住些时日,等老爷回家再说吧。”
众人觉得这个猜测挺靠谱的,便也不再多问了。
文氏去请谢老太太参观新居,谢老太太却拒绝了,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露面:“我今日犯了旧疾,身体不适,就不出门了,你们去吧。其实那宅子若是不好,也没必要白折腾一回。反正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住回自家宅子了。”
谢老太太的旧疾三天两头就要犯一次,文氏也不着慌,柔顺地应了声,便带着儿子谢谨之,再捎带上大金姨娘与谢徽之,随谢谨昆去参观了新宅。
半日后,他们回到李家,提起新宅子,似乎都挺满意的。
大金姨娘最积极,为所有人介绍了新住处的情况。
临时租的地方,自然比不得谢家豪华,只是个两进的宅子罢了,但有个好处,就是房间够多。因为宅子是两路两进,合共四个院子,除去一个院子是客厅、厨房、书房、客房等公共空间外,剩余三个院子,每个都是南北两排三间屋的格局,合共十八间房。谢家老弱妇孺十人,每人一间房,还能腾出净房来,甚至是雇几个丫头婆子,都能住得下。
即使谢璞出狱后,需要在这间宅子里落脚,也完全没有压力。
谢谨昆已经答应出借家中的丫头婆子,还帮忙找了贡院街一带有口碑的牙人,随时可以再雇人。
大金姨娘兴冲冲地给所有人安利新宅子,一副恨不得马上搬过去的模样。她养尊处优了十几年,这大半个月窝在李家西院,几个人挤一间屋,着实把她憋坏了。
其实被憋坏的,又何尝只有大金姨娘一人?听说新宅子条件还不错,各方面吊打李宅,还能重新使唤上丫头婆子,谢家上下都激动了。
文氏一声令下,大家便立刻开始收拾东西,争取早日搬进新居所了。
不过收拾着,收拾着,他们就赫然发现,当初他们净身出户,只穿着一身衣裳进了李家的门,如今大半个月过去,每个人却都置办起了几套换洗衣裳,还有各种生活用品,女眷们添了小饰物、手帕香袋,还有保养肌肤的面脂唇脂,几个男孩子还有笔墨纸砚与等物,打包起来都不止一个包袱。
众人不由得沉默下来。这可都是张俏姐一家对他们的帮助。
文氏觉得,他们既然要搬走,就不能再欠张俏姐的银子,便把谢慕林私底下塞给她的二十两银票拿出来,再加上她典当首饰的五十两,并几张谢慕林写下来的糕点、药膳配方,一起塞给了张俏姐。
张俏姐要推拒,她便道:“你不肯收下这些东西,叫我如何能安心?你我主仆多年,我的性情为人,你是知道的。倘若你因为帮了我们家,自个儿家里伤筋动骨,没法好好过日子,难道我就能心安理得么?快收下!有来有往,方是长久的道理,否则,你日后也不必再来见我了!”
张俏姐心中感动,眼圈都红了:“太太对我极好,出嫁时给的陪嫁丰厚,每回我去请安,太太又有赏赐。这些钱财我都不曾胡乱花用,因此手头积攒了不少东西。虽说这些日子,家里支出有些大了,却还不至于伤筋动骨。太太如今手头也不宽松,搬去新宅子后,买东西置家具,每日粮油采买,哪一样不需要花钱?太太手上有银子,就该用在刀刃上才是。我的银子既是太太给的,再给太太拿去用,也是应该的。我家里还没到吃不起饭的地步,又怎能再要太太的钱?等到老爷平安出狱,官复原职,家里的产业也回到老爷、太太手里了,那点银子对老爷、太太又算得了什么?到时候,太太若是要赏赐我千儿八百的,我绝不会推拒半句!”
一般李婆子也帮着劝说文氏把银子收回去。她是察觉到家里支出大了,但日常生活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大孙子反而跟着谢家小少爷谢涵之学会了几句《三字经》,天天在人前背,十分流利,许多人都夸他聪明,长大了定会有出息。李婆子越发觉得收留谢家人是正确的决定了。反正谢家人如今只是暂时落魄,用不了多久又会重新发达起来了,到时候,她还怕赚不回本么?
文氏见李婆子都帮着说话,语气便没先前那么坚决了。谢家如今确实是缺银子的,哪怕有宗房的长辈援手,她也不能事事都问人家要钱。她原本担心张俏姐花了许多钱供养他们一家人,会受婆婆的责怪,万一害得张俏姐一家生隙,那就不好了,方才提出要还钱。如今既然李婆子如此深明大义,谢家也确实有困难,文氏便不再坚持,但同时,她也在心里下了决定,等到二房财产回到她手上,哪怕大房那边的产业还未拿回来,她也要回报张俏姐一家了。
文氏收回了银两,却还是留下了配方。她劝张俏姐:“这些东西都是真姐儿从前在家里藏书中看过的,默写下来,卖给外头的铺子,换些药钱,也不是什么独门秘方。你且收着,若是有需要,卖出去换成银子也使得,留着自个儿家里做来吃也使得,都由得你。”
张俏姐犹豫了一下,还是笑着收下了:“那我就沾一回姑娘的光了。”
文氏与张俏姐这对前主仆正依依惜别,谢家众人也在忙碌地收拾着东西,准备要搬家,谁知道这时候,谢老太太向所有人宣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她不搬了。
她不去新宅子住。她要留在李家。她老人家在李家住得挺开心的,所以不走了!
慕林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搬
所有人都懵了。
谢老太太之前不是还答应得好好的吗?还让文氏去看宅子,也没说过不搬的话。如今大家都把东西收拾得差不多了,最迟明日就可以新居入伙,她却忽然说不搬了,这是什么意思?!
谢徽之小声说出了一种可能:“她老人家该不会是听说新宅子离谨昆哥家近,而大伯祖父正好就住在谨昆哥家,所以她不乐意了吧?”
谢慕林觉得这个猜测挺靠谱的,便道:“这时候才说不搬,分明就是在为难大家。她不搬,我们还能搬吗?可让我们搬去新宅子住,明明是爹的意思,地方又是大伯祖父认可了的。老太太才被大伯祖父骂了没两天,又要折腾了,莫非是担心大伯祖父忙着救爹爹,没空来再骂她一顿?”
文氏瞪了女儿一眼,方才说道:“我去问问老太太。兴许她老人家只是舍不得西院。”
她舍不得西院什么?舍不得那只有几件简单家具的房间,还是院子里荒废的花木,随时冒出来的蚊子、蚂蚱和老鼠?
谢慕林与谢谨之、谢徽之交换了一个眼色,谢谨之面无表情,谢徽之撇了撇嘴。显然,谢老太太那点招数,已经糊弄不了几个聪明的孙子孙女了。
文氏去了谢老太太的房间,柔声劝说她改变主意,与大家一起去新宅子居住。文氏说了许多新宅子的好处,也含糊地暗示了一番,指新宅子离谢谨昆家还隔着一段距离,谢泽山要忙着救谢璞,拜访曾与宋家有交情的各方人士,谢谨昆要帮祖父跑腿,还要忙活自家生意,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有空闲时间来看望谢老太太的。最后,文氏又着重点明,请谢老太太换个住处,是谢璞的意思,孝顺的儿子不忍心见母亲生活上受委屈,因此一旦有条件了,就希望她能住得舒服一点。
若换了是往日,文氏说了这些话,谢老太太兴许已经答应搬家了。可今天不知道为什么,她特别固执,说不搬,就是不搬。她断然否认了自己是因为忌讳谢泽山祖孙,才不肯移居的说法,坚称自己是不愿意给宗房的人添麻烦,觉得谢家的宅子没多久就会还回来的,根本不需要宗房出钱给她租宅子,云云……
如果谢老太太说这些话的时候,表情不是那么的咬牙切齿,文氏兴许就真的信了,以为谢老太太反省了自己多年的过错,真的愿意向宗房与二房低头了呢。
文氏暗暗叹息,又想再劝,谢老太太却有些不耐烦了:“我说了那么多次了,你是听不懂我的话么?我说了不搬,就是不搬!你们要搬就只管搬去,留我一个人在这里就行了。我觉得李家也挺好的,不缺人服侍,闲了还有李婆子来陪我说话。换了新住处,谁能陪我聊天?那岂不是闷死人了!”
文氏拿她没办法,只得退出来,寻其他人商议。
李婆子听完后有些惶恐:“我……我也没陪老太太聊过几回呀?每次我都只是听她说而已。她说的许多事,我都不太懂,偶尔问两句,她也不耐烦回答。若只是想找个人听她说话,找谁不行呀?怎的就为此不愿意搬家了呢?我可担不起这样的责任!”
张俏姐也觉得,不能往自家揽这样的麻烦。她跟在文氏身边多年,深知谢老太太有多坑。之前有谢家人在,张俏姐一家不需要负责服侍谢老太太,只是提供食宿就够了,所以没什么要紧。可谢家人要是都搬走了,只剩下谢老太太一个,谁去照顾她?一个雇来的婆子,也做不了所有事呀?张俏姐自家有正经活计要忙,才没空侍候那老太婆呢!
她轻声对文氏道:“恐怕老太太还是对大老太爷有所顾虑吧?那日大老太爷骂得太狠了,老太太大约是害怕再挨骂,才会宁可留在我们家。”
文氏叹了口气:“老太太若真的拿定了主意,我们也只能留下来陪着她了,总不能真把她一个人留在你这儿。”她欠了张俏姐一家的人情,还未回报呢,怎能给人家添乱?
文氏自去给谢泽山写信,谢家其他人都大觉扫兴。倒也不是李家有什么不好,大家都很感激李家,可明明说好了要搬家的,东西都收拾好了,又忽然说不搬,实在很打击人。
大金姨娘十分不甘心:“难道我们就真的不能搬了?”她看向众人,没人能给她回答。即使大家真的很恼火,都想不管谢老太太,直接搬走算了,但想归想,有些事还是不能做的。他们都是有教养懂礼数的正派人,不象谢老太太那么……能拉得下脸来。
晚上,谢泽山亲自过来了。谢谨之把他迎进了西院,言谈间还在委婉地劝他,不要生气,也不要误会,谢老太太其实是不想再给他们祖孙添麻烦而已,并没有别的意思……
谢泽山有没有误会,谢慕林不知道,可她觉得,自家哥哥这番话,好象有些火上浇油的意思,因为谢老太太已经给谢泽山祖孙添麻烦了,人家在外头奔波了一日,已经够累的了,还要来面对谢老太太的任性妄为……
谢泽山面无表情地走到谢老太太的房间门口,也不进去,就站在门前道:“三弟妹不想搬,我做大伯子的也不好勉强。虽然玉和一片孝心,但也要三弟妹自个儿住得舒心,才是真正的孝顺。只是三弟妹你要留下来,小辈们也只能跟着留下,继续几个人挤一间屋,事事亲历亲为,未免太委屈了。三弟妹就不能多为儿孙们着想,随大家一同搬到新家去么?”
谢老太太的声音从屋里传来:“我又没拦着不让他们搬。他们要搬就搬好了,反正我是不走的。如果他们非要逼我离开,那就是不孝了!”
谢泽山点点头,回过身来:“你们听见了?你们老太太发话了,让你们搬去新居,留她一个人在这里。倘若你们不肯听话,非要留下来陪她,那就是不孝了!她已经把话说到了这份上,难道你们还要违背长辈的命令么?!”
谢家众人目瞪口呆。谢老太太不是那个意思吧?
谢慕林听到屋里传来谢老太太有些躁动的动静,想必她也觉得意外之极。可谢泽山已经下了命,最迟明日,大家就要搬到新居去,大家又不好公然违抗。屋里的谢老太太躁动了半天,都没敢开口怼谢泽山一句,就这么让他发号施令完,留话说明日会让谢谨昆带人来帮他们搬家,便由谢谨之恭送离开了。
屋里静悄悄的,屋外众人面面相觑。
大金姨娘小心翼翼地凑到门边,问了一声:“老太太,那我们明儿……到底是搬,还是不搬哪?”
谢老太太勃然大怒:“你是聋子哪?!我都说了八百遍,叫你们搬,你是不是听不懂?!”话音未落,屋里又传来了茶杯被摔落在地碎裂的声音。
屋外彻底安静了。
慕林 第一百一十三章 病了
所有人都知道谢老太太并不是真的想让大家搬走,只留她一个人在李家,可她把话说出了口,谢泽山趁机将事情定死了,她又改不了口,心里再不甘愿,也只能认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