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农门娇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花柒迟迟
刀哥指了演武场尽头绑在木桩上的红绸子,说道,“你们跑过去,拿到红绸子回来交给我。最先回来的二十人,有可能进学堂读书。”
小子们没想到考验居然这么简单,不是他们想象中的写字或者算数,于是各个都是信心满满,撸胳膊挽袖子的等着发令。
刀哥扫了一眼站在半路的胡天明,暗暗点点头,然后高声喊道,“跑!”
“啊,跑啊,跑啊!”五十个孩子一窝蜂似的往前冲去,不知是跑得太猛,还是脚下踩了什么东西,当先的七八个孩子居然接连摔倒在地,连累的后边的孩子,有的跟着摔倒,有的却从他们身上跳过去,直接摘了红绸子又往回跑。
有小子耐不得疼,呜呜哭了起来,“疼,呜呜!”
还有的埋怨摔倒的小子耽搁他的功夫,开口骂道,“滚开,蠢猪!耽误我上学,我就让我爹揍死你!”
有的孩子,咬紧牙,拖着摔疼的腿,依旧努力跑向红绸子,拿到后又往回跑…
闹闹哄哄的足有一刻钟,所有孩子才都回到刀哥身边。
刀哥挥手示意他们站去演武场一边,这时候,在教室里等了两刻钟的第六组到第十组的孩子们又被叫了出来…
京华堂外,孩子们的父母等的是心急如焚,有人趴在墙头,有人爬树,有人干脆伏在地上,拼命往里面张望。
于是,消息不断被传了出去。
“小子们被关在屋里了!”
“哎呀,又出来跑去摘红绸子!”
有人忍不住就好奇问道,“这是什么考试啊,难道不是考写字,背千字文吗?”
“当然不是了,学堂就是教写算,你家孩子都会了,还来读什么书啊。”
“也是这个道理,但这么关着孩子们,又抢绸子是为了啥啊?”
“不知道,一会儿怕是就有结果了。”
众人议论纷纷,都是翘脚盼着大门打开。
许是知道众人的焦急,不过两刻钟,大门真的打开了。
这次换了和气的胡天明,笑眯眯同众人行礼,邀请道,“学童们的父母请进门,山长要公布入学孩子的名单了。”
“这么快,真是太好了!”
众人都是争先恐后的涌了进去,胡天明也没关门,嘱咐了风火山林的那些小子们好好维护秩序,然后就进去了。
剩下的看客们都堵在门前看热闹,很自觉的没有踏进一步。
演武场上,孩子们同爹娘汇合在一起,当爹娘的自然要问询孩子考的如何,孩子们有的摇头,有的哭诉摔倒的委屈,一时间乱的同市集一般。
刀哥眼见林大山带了一众小先生们出来,就敲了铜钟。
众人赶紧闭了嘴,林大山这才说道,“各位乡亲,录取的名单出来了,我这就公布一下,请被录取的学童,明日辰初到学堂报道。”
“是,辛苦先生了。”
众人纷纷客气感谢,但眼睛都盯着林大山手里的单子,那个炽热的程度,几乎要把单子点燃。
林大山也没耽误,展开单子就读了起来,“县城西区的吴贵,大王村的王秋,大王村的王二牛…”
随着名字一个个被读出,人群中不时响起惊喜的欢呼,当然更多的人还在焦灼期盼…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370章 缘由
随着名单越到末尾,众人也就越发着急了。待得读完,林大山合上单子,又道,“正好五十人,就全点到了。辛苦各位乡亲今日赶来,若是还想把孩子送来读书,明年还可以报名。”
他的话音不等落地,就有恼怒于孩子没有入选的人高声喊了起来,“林先生,我家小子跑的那么快,第一个送回了红绸,为什么没有入选?”
“是啊,林先生,我家小子跑的也不慢啊。”
“还有,那个唐宝子,明明最后一个到的,凭什么他就选上了啊?”
二百孩子,只有五十入选,其余落选的占了一大半,失望又懊恼的爹娘们,见得有人挑头,立刻都是跟着嚷起来。
一来,他们不愿意相信自家孩儿比别人差。二来,也是盼着闹一闹,林家为了好名声,就把他们的孩儿也收入学堂,这也说不定呢。
可惜,他们都打错了算盘。
林大山收了笑意,板了脸,挺直了脊背站在人前,任凭众人怎么说,他都不曾开口回应。
慢慢,众人都讪讪停了口。
林大山冷哼一声,这才说道,“京华堂,是我们林家开设,初衷是为了各村的孩子有一个学本事的机会,以后寻个养家糊口的活计,不必艰难求生。自从开办这一年来,用粮十万斤有余,布匹二百匹,笔墨无数,合计用银三千两,足占了家里进项大半有余。
我们林家不求任何人的感激,只想力所能及之下,惠及北茅父老乡亲。
但我们林家如此,不是亏欠北茅,不是家里银子无处可用!
京华堂归林家所有,选学童自有章程,恕我不愿多言。若是各位怀疑林家存了私心,有所图谋,可以不送孩子到京华堂读书。”
说罢,他一甩袖子就背过身去。
留下一众百姓,都是尴尬之极。虽然林大山发了火儿,说的话也不算难听,但他们还是忍不住脸红羞愧。
林家建学堂,出粮食,出银子,养孩子们长大,教授本事,真是一点儿好处没有。
各家只有感激的,真是半点儿要求京华堂的资格都没有。
人家想要哪个孩子就要哪个,就是脸皮再厚,也不能强硬逼迫林家替他们养孩子啊。
本来七八个村子的里正和族老都由林老爷子陪着,站在屋檐下看热闹,眼见如此,众人也是有些尴尬,望向林老爷子,干笑道,“林老哥,大伙儿都没读过书,说话免不得就失了礼数。你赶紧帮忙劝劝林先生,别跟大伙儿一般见识啊。”
按理说,林老爷子这会儿该客套两句,也说说儿子的不是,但偏偏他却没有这般。就像儿子说的一样,林家出粮食出银子,自然有决定人选的绝对权力,否则出钱出力,还要听命于人,那还开设学堂做什么。
人心贪婪,不是一时一刻就这般,都是天长日久养成的。
今日众人闹一闹,林家就多收孩童进门,那么以后就有人胆敢到林家门前撒泼,然后把孩子塞进来。
有些事,开了头,就再也扼杀不住。
但这般尴尬下去,确实也不是好事。于是,老爷子到底还是开了口,给儿子递了一个台阶。
“大山,有话好好说,不可意气用事。我也好奇你是如何选人的,赶紧说说看。”
林大山听得老爹发话,遥遥冲着老爷子和众人行了一礼,末了才转身面对众人,说道,“今日的考核分为两场,第一场是在教室里的两刻钟。教室的地上扔了纸团,桌椅也是凌乱摆放,讲桌儿上放了果子和点心,屋角和窗台还扔了几枚铜钱。
这两刻钟之内,有的孩子帮忙打扫,有的却随便拿起讲桌儿上的点心和果子吃了,甚至还有几个捡了铜钱,直接塞到了兜里。至于是谁,我就不点名了,各位回去再亲口问孩子好了。
第二场考核,要求是孩子们跑去拿到红绸,最先回来的有可能被录取。我事先安排了人使了一些小手段,使得领先的几个孩子摔倒。
有的孩子摔倒就开始哭泣,不愿意爬起来,有的破口大骂埋怨同伴。但也有的孩子腿上摔出血了,依旧坚持跑去拿了红绸,即便最后一个到终点,也没有放弃。甚至还有一个孩子,因为同村的伙伴摔倒,背起伙伴一同摘了红绸,又把伙伴背到终点。
京华堂教授的就是读书习字,所以,不要求孩子们入学就会读书习字。但品行却是绝对不容含糊,京华堂只要勤勉,聪明和坚韧的孩子入学。这样的孩子,才能不畏惧习武的辛苦,学了本事之后不骄傲,出门谋生时候同心协力!
这就是择选五十个孩子进入京华堂的原因,并且希望你们保持下去。今日的考核也是你们进门第一课,记住,品行永远比能力更要!”
京华堂内外,因为这样一段话,半晌没有人出声。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有入选的学童父母第一个喊了出来,“谢林先生教导!”
“呜呜,儿子你听见了,林先生夸赞你了!”
也有妇人抱了儿子欢喜的泣不成声,她怀里的正是腿摔出血,依旧坚持跑到终点的小子。
众人都是醒过神来,纷纷欢声叫好。
就是落选的孩子和父母也神色里略带了羞愧的跟着叫好,这一次他们心服口服。
他们的孩子确实不够好,不是因为林家暗地里开了后门,他们自然也没有再闹下去的必要。大不了,回去之后好好教孩子,明年再来考过就是了。
林老爷子人老成精,比之儿子可是老练精明太多了。他上前几步,笑着示意众人安静,又撒了一把“甜枣”。
“各家的小子都是好的,只不过有的年岁太小,还不算懂事。回去好好教教,明年继续再来考就是了。今年夏忙过了,家里准备再建一趟后罩房,明年就能再多收几十学童进门儿。所以,乡亲们别着急,欢迎明年再来。”
“当真?真是太好了!”
众人听得这话,终于彻底高兴起来。明年不只有机会,而且机会还更多!”
“谢老太爷!”
胡天明上前,喊了五十个孩童重新进教室,一人发了一把糖果,又让赵三生等先生同他们说了几句,大意是以后读书要几点到学堂,几点用饭之类。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371章 冒名顶替
其实,是赵三生等人一人分了一份名单,私下把孩子们对照着,认识了一遍,防备明日开学,有人冒名顶替。
隔壁的书房里,娇娇正同姚老先生父子一起喝茶吃点心。待得林大山进来,娇娇就赶紧给四叔倒了茶。
林大山给两位先生行了礼,这才大口喝了一碗凉茶,湿润一下干渴要冒烟的嗓子。
娇娇笑嘻嘻问道,“四叔,入选的学童都在隔壁?”
“是啊,”林大山微微皱眉,他是端方君子,行事讲究一个坦荡,总觉得侄女提出这个“对号入座”的办法,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于是就道,“娇娇,早些放这些学童回家吧,明日必保不会出错。”
娇娇一向护短,哪怕心里腹诽叔叔天真,但也不肯当着姚老先生父子说出来,于是就笑嘻嘻道,“好啊,四叔,我这就去说。”
说着话儿,她就蹦蹦跳跳跑出去了。留下姚先生父子好奇,就问了两句。
结果,林大山就苦笑道,“娇娇这丫头鬼灵精怪,生怕有的人家把学童换掉,让几个小先生在隔壁认人呢。”
姚先生父子对视一眼,都是笑了,却没有说话。
他们自从第一日认识娇娇,就觉得这丫头与众不同,如今比林大山多一份防备和手段,也不出奇。
倒是林大山说完,有些后悔,生怕两位先生对娇娇生出什么不喜之心,赶紧又添了一句,“娇娇还小,免不得就想的多。”
姚老先生听得笑了,对于这个便宜学生,他还是挺看重的。虽然才学在他无数的学生里算是下游,但这份朴实,却是独一份。
“好了,你今日辛苦了。昨日布置的文章可以后日再交,晚上好好歇息,明日开学第一日,怕是更要忙碌。”
“谢先生体恤。”
林大山赶紧起身行礼,姚老先生又摆手,“若是不给你添麻烦,我想跟着新学童学学新蒙书和新算法,如何?”
“先生,孩童们初入学,怕是会吵闹…”
林大山倒不是怕姚家父子学了新算法如何,实在是为他们考量。老先生毕竟年岁大了,先前又遭了大难,最近一段时日,程先生隔三差五的过来,就是为了给他老人家换药方,调理身体。
姚老先生自然看的出林大山这么说是出于真心,于是心头生暖,笑道,“放心,我若是觉得疲惫,自然会说。”
“那好,先生一定不要勉强。新算法,学生也略知一二。先生想要研究,学生可以随叫随到。”
“好。”
三人又说了一会儿闲话儿,姚老先生父子就赶紧回了山上。虽然有周老爹在关照,但他们到底不好在山下太久,万一矿场那边突然派人来巡查,周老爹就摊上大事了。
这一晚,十里八乡不知多少人家欢喜的睡不着,又有多少人家遗憾的唉声叹气。
但不论如何,太阳都终将升起来。
林家村里,还有小王村和三里河,赵家屯的小子们,因为对京华堂太过熟悉,辰时之前就到了,只有对外择选的学童们赶在辰时才到。
昨日下午,林大山就带了赵三生几个,把一百五十个孩子打散,分成了五个班。
每个班里,各个村里的孩子都有,就是为了防备孩子们抱团打架。
都是半大小子,正是好斗的时候,兴许入学之前就是打群架的对手呢,如今聚在一起,若是不看严一些,怕是就更有打架的便利条件了。
在外择选的五十个孩童,也是每班分了十个。
赵三生几个分别拿了自己班里学童的名单,按捺着紧张又激动的心情,去门口喊了名字,把各自的学生带回班级。
赵大山原本以为没事,就打算回书房,同姚老先生请教功课,待得学生们安顿好,再送老先生过去听课。
没想到不到一刻钟,赵三生就匆匆找了过来。
“山长,出事了。”
“出了什么事?”林大山心头一跳,平日赵三生因为只有寡娘一同艰苦度日,比一般孩子都要懂事沉稳,这会儿脸色都变了,显见不是小事。
“山长,当真有人冒名顶替。大王村的王秋,不是本人。我再三确认过了,于他同村的孩子也说不认识这个顶替的孩子。”
赵三生心细,发现之后并没有立刻来禀报,而是探问了一番。
但林大山依旧听得皱眉头,想起昨日还觉得小侄女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想今日就被生生打了脸。他心里忍不住有些恼怒,转身同两位先生告罪,然后转身走了出去。
姚老先生忍不住摇头笑道,“林家这个小丫头倒好像有些生而知之的本事,这份心智,一般男子都及不上她。”
姚长鸣也是点头,“父亲说的是,昨日我也是同大山一般,以为多心了。不想居然真被娇娇料中了!”
“不可有害人之心,但常存防人之意,这是处世之道,大山这次倒是被小侄女上了一课。
不说两父子如何私下闲话儿,只说林大山喊了冒名顶替的“王秋”出来,仔细打量,确实没什么印象。
他猜测这孩子兴许是城里哪个大户耍了手段塞进来,打算偷学京华堂的新式算法。
于是,就恼的黑了脸。
这新式算法,虽然林家没有敝帚自珍的想法,但毕竟已经答应父老乡亲,三年内只教授附近孩童,为的就是给同样是贫苦出身的孩子们一份先机,寻个养家糊口的活计也容易些。
否则,先前学成的孩子们,如何会被一月一两半的高价聘去城里做工。
就是姚老先生父子提议要推广出去,都被娇娇借口肚子疼拦了下来。
如今居然有人使了这样下作的手段,觊觎新算法,也怪不得林大山恼怒的厉害。
但眼前的小子不到十岁,他也不好对一个孩子打骂,只能极力压抑着怒火,沉声问道,“你不是王秋,你到底是谁?谁让你冒名顶替进的京华堂?”
那孩子脸色有些白,许是心虚,手里紧紧捏着书包,听得林大山质问,他还勉强应了一句,“我就是王秋…”
“他撒谎!”
不等他说完,屋里就冲出一个虎头虎脑的胖小子,指了他嚷道,“山长,他不是王秋,我和王秋从小一起玩到大,他是从城里回来的小子。”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372章 爆发的母亲
胖小子也姓王,叫二牛,人如其名的憨直,直接就捅破了冒名小子的谎言,也惹得冒名小子终于坚持不住,哇哇大哭起来,“呜呜,我不是王秋怎么了?我娘说我比他聪明,就该我来读书!你们欺负我,我让我爹打你们!”
林大山听得脸色更黑,赵三生几个也是皱眉不耻。
林护几个兄弟,今日也是看着开学第一日,过来帮忙,也有给赵三生几个学生撑腰的意思。
结果,见得如此,就凑到跟前说道,“爹,这事还是告诉爷爷一声吧。最好去大王村一趟,否则以后谁都敢偷偷换人来读书,咱们家里还考核择选什么啊,彻底乱套了。”
林大山点头,嘱咐道,“你们先准备开课,我回家一趟。这孩子看好了,我一会儿来接他。”
“是,爹。”
林护几个应了,林贵立刻扯了那小子进了教室,又是点心又是糖果,哄得他很快就好了。
林大山匆匆回了老宅,因为是月初,城里铺子的账册都送了来,娇娇被抓劳工,坐在堂屋里核对账册,董氏坐在一边做针线,老爷子则吧嗒着烟袋锅,同孙女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闲话儿。
林大海带了林保去各村走动,生怕各家育秧出问题,耽误了春种。周心秀今日也是进城去看老母亲,所以大院里很是安静。
眼见林大山突然回来,老爷子还奇怪,问道,“你怎么回来了?学堂里只留了那几个小子能成吗?”
林大山扫了一眼小侄女,娇娇今日换了桃红色的春衫,象牙色的挑线裙子,为了配衣衫,还特意戴了方夫人送的那个金项圈,怎么看怎么聪慧可爱,倒是让他越发脸红愧疚。
但该说的话还是要说,“爹,学堂里有人冒名顶替。”
董氏同娇娇闻言,也是惊讶的扭过头来,娇娇甚至还问道,“还真有人冒名顶替啊,我昨日不过是说着玩的!”
林大山叹气,把事情原委说了一遍,末了道,“爹,这事怕是要您出面了。”
林老爷子皱眉抽完了半锅烟丝,铜烟袋杆儿在桌腿儿上重重敲了两记,吩咐道,“让林平套车,喊上里正,咱们去一趟大王村。”
“是,爹。”
林大山立刻出去喊人,很快林平就套好了马车,花开也跑去请了里正过来。
一行人边走边把事情说个清楚,又拐去学堂拉了冒名顶替的小子,那小子方才吃喝的欢喜,还以为事情过去了。这会儿一听说要回家,立刻就蔫了。
大王村的东边,有个半砖石的院子,住的是王石匠一家。
王石匠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城里一家商铺做个小管事,带了妻儿一直住在城里。他们老两口身边只有二儿子一家伺候,二儿子和二儿媳生了两儿一女,长子就是王秋。
这会儿,二儿媳郑氏正蹲在院子里的井边洗衣服,一边洗一边不停的掉眼泪,眼睛肿的同核桃一般。
二儿子王斧头是个木讷寡言的,但到底心疼媳妇儿,小声劝道,“别哭了,大哥不是说以后给秋哥儿寻个好差事…”
“你给我闭嘴!”
哭了一晚上外加一早晨的郑氏听得这话,就像被引线点燃的炸药包,终于爆发了!
“我儿子辛苦考上了京华堂,以后学了本事,什么好差事找不到,凭什么要他大伯再寻差事!有好差事,他为什么不给他儿子,反倒要替了我儿子去读书!”
“你小声点儿,爹娘他们该听到了!”
“听到就听到,我当牛做马这么多年,家里家外的干活儿,整整十年,居然都挡不过人家两句好话。这我也认了,但凭什么我儿子要受委屈,难道我儿子不姓王,不是王家的种儿!”
郑氏想起屋子里不吃不喝的儿子,心里像刀割一样,怎么也不愿意再忍耐了。
王斧头还要再劝的时候,一旁的厢房却是开了门,一个穿着锦缎衣裙的妇人,伸手扶了扶头上的银簪,皮笑肉不笑的问道,“呦,弟妹这话可是说的话里有话啊!我平日身子不好,不能多干活,城里又远,也不好常回来。你在爹娘身边是多辛苦了,但你心里有气可不能往孩子身上撒啊,我家聪哥儿,自小就比秋哥聪明伶俐,去京华堂学了本事,以后一定有大出息。可不像秋哥儿笨的像个木头一样,去学也没用,兴许一个月后又被撵回来呢。”
天下妇人,但凡做娘的,那都是把孩子当眼珠子。你可以说她奸懒馋滑,但一定不能说她的孩儿不好。
郑氏原本就满肚子的不平之气,听得这话,哪里还肯忍耐啊,一抬手,一盆洗衣水都泼到了大嫂的身上,趁着她尖叫擦抹的时候,她又奔上前,一把扯了大嫂的头发,狠狠给了她两巴掌。
一时间,院子里,尖叫声,怒骂声,真是热闹的厉害。
正房里,本来打算装糊涂的王石匠老两口,还有王老大,这会儿再也装不住,都是奔出来拉架。
郑氏一个顶不住人家四口,被一脚踹在井边,她望了一眼只知道抱头掉眼泪的男人,恨得直接锤了地,“真是没法活了,我这个当娘的,都不能替儿子出气,活着还有什么用啊!”
说着话,她挣扎着就要爬起来往井里扎,关键时刻,一个小子冲出来死死抱了她的腰,喊道,“娘,你不要死,儿子不去读书!”
郑氏回身抱了儿子,眼见他不过一晚就瘦的厉害,心疼的抱了他放声大哭,“我的儿啊,是娘对不起你啊,怎么就把你生在王家,让你受着气啊!”
“娘,不哭,儿子不读书也会有出息。儿子明日就进城寻差事,就是给人家当学徒,做伙计,我也能赚银钱养活爹娘。”
“儿啊,我的儿啊!”
孩子这么懂事,郑氏愈发哭得厉害了。
就在这样的时候,就听院外有人高声道,“好小子,有志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