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农门娇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花柒迟迟
娇娇想着老娘又在奶奶跟前吃瘪,定然要把账算她头上,于是赶紧说道,“月仙,一会儿记得帮我泡把木耳,中午我做个牛肉豆泡炒木耳,我娘最爱吃这道菜。否则奶奶不在家,她不揪我耳朵,也得让我绣帕子。”
“好,姑娘,我一会儿就去。”
花开和月仙都是听得笑起来,虽然她们都是家里遭了难,一路流落到北地,但上辈子肯定积了太多福德,这辈子居然运气好到进了林家。
即便是做丫鬟,但主子们和气,让她们吃饱穿暖,很多时候甚至拿她们当半个自家孩子看待,说出去不知道要让多少人羡慕呢。
娇娇拾掇干净,换了衣衫,自觉没什么失礼之处,就赶紧出门去给姚老先生父子行礼。
姚先生父子正同老爷子喝茶说闲话,见了娇娇,摆手免了她的礼,就道,“娇娇,你方才念诵的诗,可是你写的。虽然直白,意境却极不错。”
娇娇之前盗了那么多故事,给自家的故事会使用,但外人问起,林家一直宣称写故事的人是吴先生。取意“无”先生,就是不想得了实惠,再做个欺世盗名之徒。
这会儿听得老先生问询,她自然还是不肯往自己脸上贴金,赶紧解释道,“先生误会了,这首诗是我无意中听来的。具体是谁写的,我也不知道,就是觉得朗朗上口,就记下来了。方才起床,见雨后景色极美,脱口而出。”
林老爷子猜到几分,就招了孙女到跟前,笑道,“娇娇这孩子虽然聪慧,但是自小懒怠,不喜读书。不,只喜欢读些杂记之类,其余看的很少。这诗,她就是想做,也做不出来。”
“哎呀,爷爷,你看不起我。等我以后好好读书,一定做几好诗出来。”
娇娇扯了爷爷的胡子抗议,惹得老爷子赶紧求饶,“好,好,爷爷相信你,快放手,胡子都被你薅没了。”
“这还差不多。”
娇娇神气活现的松开手,接了爷爷递来的点心,得意吃起来。
姚老先生父子在一旁看着这祖孙俩笑闹,心里惊奇又羡慕。
姚家也算家大业大,儿孙无数,老先生有孙儿孙女十几个,就是姚长鸣也有三子一女,但孩子们在他们跟前,从来都是规规矩矩,礼数自然是周全,却从来没有这般…亲近。
原来祖孙之间,还可以像孩童一般玩笑。孙女能薅爷爷的胡子,爷爷还要讨好孙女…
这好像不合规矩啊,但怎么就让他们忍不住想要试一试…
“咳咳!”
姚老先生干咳两声,笑道,“娇娇,我们刚从学堂过来。这几日,跟着孩子们学新算学,受益良多。”
老先生迟疑了一瞬,神色有些尴尬,到底还是说道,“新算法入门简单,计算容易,不只是孩子,任何人只要用心学上几月,都能轻松运用,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算法。若是推广出去,大越各行各业,都将受益。所以,我厚颜相求,能不能把新算法传授给更多人学习?”
姚长鸣也是附和道,“是啊,有了新算法,几乎人人都能做账房先生,不只如此,大到朝堂的工部户部,行军粮草,小到商贩买卖,都会助益良多。只放在学堂里,教授孩童,实在是太可惜了。方才,我问过大山,大山说算法是你最先学会的,又教授了家里人和学童,这事要你同意才成。不知,你到底有何考量,如何才能同意传授给更多人?”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377章 付出和回报
娇娇同老爷子对视一眼,都是忍不住叹气。这些时日,姚老先生父子几乎日日都过来,同学童们一起学习算学,他们就猜到必定有这样的时刻。
毕竟,相比于大越各处教授的,京华堂的新算法实在太简单易懂。
姚家虽然落难,但为人师表百余年,已经把教化天下万民为己任,怎么舍得放弃这样一个,能够使得人人都成为神算子的机会呢。
娇娇放下点心,喝了茶水漱口,这才应道,“老先生,大先生,不是我们林家不懂大义,有了好东西,却敝帚自珍。实在是北地贫寒,我们林家一族,还有周围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日子过得都是艰苦,家里孩童几乎没有读书的机会,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要在田里刨食。
当初开设学堂的时候,我爷爷就同各村乡亲有过约定,这个新算法,三年内不教授任何外人,只为了孩子们占个先机,凭借这点儿本事寻个养家糊口的机会,也是脱离田里刨食的机会。
如今才过了一年,还有两年呢。
我们林家是农门小户,但最重信诺,说到一定要做到。所以,只能请老先生收回成这话。待得两年过后,就是老先生不说,我们林家也会把新算法无偿教授给所有想学的人。”
林老爷子也是点头,“正是,当初已经答应各村乡亲,若是先生不相信,可以随便寻个乡亲问几句。”
“不,我们自然是相信林家。”
姚老先生起身,亲自给林老爷子和娇娇行礼,“林家如此高义,为了乡亲们着想,我们父子敬佩还来不及,又怎么会怀疑。”
“使不得,先生,快请坐。”
林老爷子慌忙扶了姚老先生,待得重新坐下,姚老先生叹气,“按理说,知道了原因,我们也不好再说什么。但实在是可惜这样的好算法,要埋没两年之久。”
他沉吟一下,又道,“不如,这般呢?我在南边有个老友,也是岳麓书院的山长。他为人博学,又最喜算学。我休书一封,请他过来小住,他见猎心喜,一定会赶来学习。待得他赶路过来,再学得精熟,怕是也要两年。这样,两年后,以我这老友的名望,经他的手推出新算学,必定会立刻天下皆知,而林家也没有违背对乡亲们许下的诺言,可谓是一举两得。不知这么安排,可好?”
老爷子低头给烟袋锅里续烟丝,脑子里转悠个不停。若是按照姚老先生所说,确实没有违背对乡亲们的承诺。
最重要的是,岳麓书院的大名,他这个北地的老汉也是听过的,大越最具盛名的三大书院之一,山长姓周,声望和学识也是仅次于姚老先生,他若是来了林家村,学了林家的新算法,自然不会白学。
不用他给付真金白银,就是随便指点林大山几句,林大山也会获益良多…
娇娇显见也想到了这些,她拿了火石给爷爷点烟,祖孙两个对视一眼,瞬间达成了一致意见。
“好,姚先生一心为大越着想,老汉佩服。既然能不损孩子们的前程,那就任凭老先生安排吧。”
姚老先生没想到林家会如此轻易就答应,毕竟他安排的再周到,都有些强人所难。
但姚家居然答应了,这反倒让他心里更为愧疚。于是他脱口就道,“听说,林护几个孩子和学堂里的几个孩子,正准备明年的童生试,不如让他们跟着我读几日书…”
“好,我替哥哥们谢谢老先生。”
不等他话音落地,娇娇已经欢快的一口应了下来。她笑的大眼睛都弯成了月牙儿一般,“老先生指点,我哥哥们一定能考上童生。”
林老爷子指了孙女笑的无奈又宠溺,“姚老先生大才,教授你四叔尚且委屈,你居然还要辛苦他教授你哥哥们,实在是不该。”
姚老先生也是笑道,“我既然答应了,就不会反悔,小丫头放心。”
娇娇笑嘻嘻跳下椅子,同姚老先生父子行礼,“先生既然来了家里,中午就留下吃饭可好?我下厨给先生做两个好菜。”
“好啊,我也尝尝娇娇的手艺。”
姚老先生也没客气,毫不犹豫就迎了下来。这会儿正好冯氏从学堂那边回来,虽然平日有林富奶奶带着妇人们忙碌,胡天明也是个厉害的,但冯氏和周心秀还是偶尔会过去看看。不是为了同众人显示林家的“主权”,只是为了亲眼看看,不想孩子们被委屈了,而林家还丝毫不知。
娇娇想起懒床的事,赶紧跑过去迎了老娘,小嘴抹了蜜一样,“娘,你回来了,累不累?中午我做饭啊,你好好歇歇。”
冯氏怎么会不清楚自家闺女的小心眼儿,伸手点了她的脑门儿,然后遥遥给姚家父子行礼,就扯了闺女的手去了灶间。
林大海带了林保刚刚从田间回来,稻田地里,如今已经放了水浸泡好久,只等着天气再暖一暖,选个好日子,就把秧苗插进田里。
两人都是高高挽着裤脚儿,赤脚上满是泥巴,就是衣衫上也沾了星星点点,但他们脸上却都是笑。
各村乡村学了种稻的新法子,难得的认真勤恳,家家户户的稻苗都长得不错。俗话说,有苗不愁长,这就相当于得了一半的丰收了,谁看了都跟着欢喜。
董氏带着周心秀拎着两篮子鸡蛋,同样是笑得眉眼弯弯。许是见得姚家父子在,婆媳两个进门行礼,董氏指了鸡蛋同姚老先生道,“正好今日捡了这么多鸡蛋,一会儿让娇娇她娘给先生蒸蛋羹,先生多吃几口,养养身子。”
篮子里表面几个鸡蛋,兴许是刚刚从被母鸡生出来,还带着些许鸡粪。但姚老先生也没嫌弃,拿起一只鸡蛋,感受着蛋身的余温,疑惑问道,“家里母鸡生蛋这么早?”
说罢,他扫了一眼两个满满的篮子,又猜测这蛋是林家在外收买的,毕竟家里母鸡下蛋,也没有下这么多的。
董氏心里得意,但还是笑呵呵应道,“先生有所不知,家里点心铺子,冬日里要用鸡蛋,但冬日母鸡是不下蛋的。我家娇娇和老四媳妇儿就想了个法子,秋末时候孵了三百鸡雏,建了个鸡场。过年时候,吃了七八十只小公鸡,如今母鸡也都下蛋了,一日里就能捡这么两篮子鸡蛋。
再过两月,就开始孵化下一茬小鸡,落雪时候也开始下蛋了。这一冬日就真是不缺鸡蛋吃了!”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378章 民生之智
姚老先生听得愈发惊奇,他虽然一辈子醉心学问,但书中自有天下万物,他自然也是清楚,母鸡是春日孵蛋,而冬日天寒,停歇生蛋。怎么到了林家这里,就变化这么大…
他忍不住望向儿子,但姚长鸣平日更是埋首圣贤书,还不如老爹对民生清楚。
老先生无法,左右今日对林家也是无礼了,索性再暴露一下他的无知好了。圣人不是也教导弟子们,但凡不知,就要不耻下问。
“林兄弟,自古都是春种秋收,夏长冬藏,万物自有规则,不知你们家中有何办法让母鸡冬日生蛋?”
他问完想起这也许是林家的不传之秘,赶紧又添了一句,“当然,老夫只是好奇,你不答也没关系。”
老爷子摆手,笑道,“老先生不必如此客气,说起来,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夏日时候我们家里就要孵化小鸡,卖给周围乡亲,带着大家一起做这个冬日养鸡生蛋的买卖。虽然进项可能不多,但也足够大伙儿得个日用银子了。至于,如何孵化鸡蛋,如何饲养,这事一直是家中老妻和儿媳忙碌,她们定然说的更清楚。”
董氏本来还要显摆一二,听得这话,立刻把机会让给了周心秀。林大山跟着姚家父子读书,周心秀在姚家父子眼前刷刷存在感,总是好处多多。
“大山媳妇,你说吧,我这笨嘴拙舌,也说不好。”
“娘可不是笨嘴拙舌,家里大事小情,没有娘指点,我们早不知道闯了多少祸了。方才奔走,娘也累了,喝口茶水,我代替娘说几句,若是有说的不对的,娘再帮我填补。”
周心秀替婆婆倒茶,温温柔柔哄得婆婆眉开眼笑。
姚家父子看得忍不住暗暗点头,他们这些时日出入林家,别的不说,最羡慕的就是林家的父慈子孝,婆媳和睦。一家子从来没有争吵,无论何时都是热闹又欢喜。
让人忍不住从心里往外的羡慕,这份羡慕,不是金山银山,不是高官厚禄,那些东西可以弥补。
就是心灵最深处的一种暖意和满足…
周心秀同姚先生父子行礼,然后才仔细把人工孵化小鸡,还有养地龙喂食,建鸡场保暖,这些都说了一遍。
末了又笑道,“先生说的没错,万物自有规则,但这般略微改变一下,就让冬日饭桌多些花样儿,让乡亲们冬日多个进项,还是要尝试一下。若是有什么错处,还望先生指教。”
“不,这般就好。”姚老先生听得点头,叹气道,“世事洞明皆学问啊,上的学问再多,却不及民生里的智慧万一。以前是老夫着相了!”
姚老先生不愧是大儒,反省认错,半点儿不觉得折脸面。
林老爷子赶紧笑道,“老先生可不好这么说,这世上哪有什么都懂的人啊。论种地,老先生肯定不如我,但论起做学问,天下人都不如您一个。以后,老先生多教大山做学问,至于其余,老先生有什么好奇之处,也尽管问我。我保管,有什么说什么。”
“好,我们做彼此的良师益友。”
两个老头儿这般说着,都是笑声朗朗。
众人说了几句闲话儿,林老爷子问起儿子,“各村的秧苗都看过了,长的如何?”
“爹,都长得好着呢。咱家还多育了十几池子,万一谁家照料不到,折损了秧苗,咱家也能分出去一些。”
林大海为人憨厚,笑起来很是踏实。
“那就好,今年是第一次带着大伙儿插秧,到时候肯定要多挨累,出去多转转。庄稼是家家户户的命根子,一定要精心。”
老爷子嘱咐儿孙几句,冯氏就派了秋蝉进来问询,“老太爷,大夫人说饭菜好了,是不是可以摆桌子了?”
“摆吧,告诉娇娇烫壶酒,我同老先生喝几杯。”
两个老爷子兴致很高,惹得全家都跟着凑趣。冯氏在灶间快手快脚又添了两个下酒菜,娇娇切了果盘,还给不喝酒的姚长鸣准备了一壶果汁儿。
如同往日一般,林家堂屋里照旧开了两桌儿,林老爷子和林大海、林保,还有刚从学堂回来的刘师傅,陪着姚先生父子坐一桌儿,董氏带着儿媳孙女们坐了另一桌儿。
两桌儿中间也没隔屏风,众人想起什么就闲话儿几句,偶尔喊着添汤添饭也是冯氏和周心秀伺候,并没有用丫鬟,小丫鬟们都去灶间吃饭了。
姚老先生同老爷子说笑几句,喝口酒,吃口菜,适应良好,就好似他也一直住在林家一般。
倒是姚长鸣稍微有些不自在,“食不言寝不语”六个字本来含在他嘴边,但低头看看杯子里香甜的果汁儿,热腾腾的饭菜,欢笑热闹的林家人,他就把话又咽了回去。
原本家里没有没落的时候,摆酒席的日子,男女老幼比林家可是多太多了。但整个酒席上,除了长辈能说几句话,其余时候,碗筷磕碰的声音都没有。虽然规矩礼仪周全,但不得不说,实在是无趣又沉闷。
而眼前,娘亲给闺女盛汤,孙女给奶奶剃鱼刺,儿子给爹爹斟酒,长孙偷偷望向挺着孕肚儿的媳妇儿。真是分外生动又活泼,人间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不知不觉就让人沉醉在其中,温暖又感动…
入乡随俗,这般也没什么不好…
刘师傅沉默着放下酒碗,夹了一块排骨啃着,眼角扫向一脸古怪的姚长鸣,见他最后终于释然的叹气,嘴角就微微翘了起来,再抬手时候,一口干了碗中酒。
林家的魅力就是这么神奇,不论进门之前,你是冷硬如铁,还是规矩死板,只要在林家住上几日,就会被这满院子的热闹亲近同化。
这世上,恶意包裹了蜜糖,不是人人都能分辨得出。但善意却从来都是带了一团火,只要你愿意,一定会轻易感受到。
林家就是世界上最热烈的一团火,冷过的人,遇到了就不愿意离开左右。若是有人想要这团火熄灭,那等待他的一定是最残酷的打击。
尝到了甜蜜滋味,没人可以再忍受苦涩。
同样,享受了温暖的舒坦,谁也不想回去冰冷孤单…
这也是他和蒋师傅,还有小刀,胡天明等等,对林家付出一个,却得到一百个,虽然自觉脸皮厚,但依旧不愿意离开林家一步的原因…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379章 林家之“威”
许是知道农人们着急播种一年的希望,四月末的时候,天气就变得格外的暖,太阳也是尽职尽责的每天都跑出来报道。晒得赶着老牛耕地的农人们都只穿了汗衫,有的干脆打了赤膊,羞得往田里送水的小媳妇儿都是红着脸,低了头疾走不停。
这一日,太阳刚刚升起一人高,林家的水田外,就聚了足足百十人。原来,今日林大海父子要教授外村的乡亲们如何插秧。
去年林家村里很多人已经尝试过了,甚至林家的水田大半都是他们帮忙插好的。随便一个人都能教给别村的乡亲,但没有办法,人人都只相信林家父子,不亲耳听一听,亲口问问,总觉得心里没底。
只要林大海或者林保点头,说一个“好”字,那全家人好似都看到了秋日的丰收,乐的睡觉都能笑醒。
小小一块水田,不过林家院子那么大,周边却是密密麻麻站满了人,林大海和林保父子,一人站了一侧,手里托着七寸高的秧苗,一边讲解一边掰下两三株稻苗插进泥水里。稻田边雅雀无声,所有人都是前所未有的认真。
林大海生怕乡亲们回去之后还是栽错,就一个个叫人下田来试。直到确保每个人都学会了,这才憨厚一笑,“大伙儿都学会了吧,这活计不难,就是累腰。不过,这样插秧,人家才撒种子,咱们的稻苗已经七寸高了,秋日时候就是下霜早,也不怕。大伙儿放心大胆的种,有任何事需要帮忙,就来家里问。咱们辛苦一年,家里老人孩子,冬日里就都有白米饭吃了。”
说着话,他就弯腰撩了水渠里的水洗去沾在脸上的泥点子,待得抬头时候却是吓了一跳。
原来,所有的乡亲,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跪在了田埂上。
“林家大恩,我们真是不知道怎么报答。”
“是啊,我们只能多磕几个头,替家里妻儿老少谢林家大恩。”
平日都是顶天立地的老爷子们,这会儿都丢弃了膝盖下的黄金,跪的是心甘情愿。不为别的,就为了林家有一点儿好事都不曾忘了乡亲。
原本育秧种稻这样的秘技,林家谁也不教,众人就是羡慕的红眼睛,也没有立场要林家传授。
但林家没用大伙儿恳求,就主动教给十里八村的乡亲。甚至不辞林大海父子不辞辛苦,一次次在各村走动,就是为了他们秋日能多打稻米,家里过上好日子。
这简直就是活命的大恩,别说磕头,让他们为了林家拼命都值得。
林大海赶紧伸手扶起身边的人,又招呼村里人帮忙,“大伙不要这么客气,都是十里八乡的乡亲,我们家里不过是发现一些种地的好法子,和大伙儿说说,大伙儿能信得着,我们就很高兴了。如今才是春日,还有好几个月才能收稻子呢,大伙多尽心,秋日时候,咱们吃上白米饭,再说这些也不迟。”
众人这才纷纷爬起来,也不知道谁高声喊了一句,“大伙儿今日也别回去了,林家一百亩的水田都没插,不如咱们搭把手,把水田都插好,明日再插咱们自己家的。”
“好,就该这样。”
“对啊,左右也来了,都有点儿力气,旁的不成,干活儿咱们可是谁也不怕。”
众人说着话儿,就散了开去,脱了鞋子,挽了裤脚跳进泥水里,学着方才林大海的模样,小心翼翼把稻苗插进田里。
林大海见此,也知道拦不住,就赶紧喊了人帮忙往家里送信。
给林家干活,就有饭吃。这早就成了林家不成文的规矩,今日这么多乡亲帮忙,怎么也不能让他们空着肚子啊。
于是,得了消息之后,林家大院也忙碌起来。
董氏喊了林保,一起去开了林大山后院的地窖,白米扛出来好几袋。林平则赶了车去便宜坊拉猪肉和菜,还要在点心铺子取些果味糖或者锅巴、点心之类回来。
白米自然是要焖米饭,给大伙儿吃,点心和糖果则是老爷子特意吩咐的,帮忙干活儿的乡亲走得时候都给装上一把糖或者几块点心,拿回去哄哄孩子。
想起原来家里困难的时候,每次从城里回来,孩子们欢呼着围上来,却没有什么吃食可以分给孩子们,那份心酸,做长辈的从来不曾忘记。
如今乡亲们在林家帮忙一日,晚上回去给孩子们带点儿吃的,哄得孩子们欢喜,一家人也就都欢喜了。
虽然灾民已经南归有两月了,但林家外边的大灶棚却一直没拆,安上大铁锅,缝隙里糊两锹泥,一把柴火烧的锅里热水沸腾,炒菜焖饭,再是容易不过了。
众人忙了一上午,中午吃了雪白的米饭,配上豆腐炖肉,下午又忙到黄昏,林家的水田就插完了大半。
众人也不肯让林家再准备饭菜,都是要赶回家去。一来是担心家里人照料不好稻苗,二来也是盼着明日家里开始插秧。
林家没有办法,一人塞了一包点心糖果,外加一个果子,才算放众人上路回去。有几个家里实在有些远,还是林平赶车送走的。
这般,马车另做它用,就耽搁了送姚家父子回去,这父子俩第一次在林家吃了晚饭,自然也把这一日的热闹看在眼里。
他们虽然知道林家在十里八乡很有威望,但亲眼所见,才知道,这威望两字是何等的难得。
怪不得他们在石场和林家村出入这么多趟,见到的乡人也不算少。却每一个人议论他们,说什么闲话儿,更没有任何人听着风声赶来寻林家的麻烦。
以林家待十里八乡的这份真心厚义,只要不是造反,怕是老爷子一句话,众人不知缘由,也会立刻冲上去…
家里这么忙碌,但是娇娇依旧很清闲,除了下厨张罗一些新菜式,偶尔被两个小姐妹扯去帮忙“备课”,她就再没有旁的事了。于是,她也恢复了白日背药方辨药,绣花针扎手指,夜里进空间练武的行程。
1...107108109110111...57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