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农门娇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花柒迟迟
但琢磨来琢磨去,还是拿不定主意,毕竟林家村这里一马平川,离得最近的山包都在几十里外,想要寻个山洞做现成的库房都不可得。
说不了,这粮库还要建在自家院里了。
“等新院子建起来,你哥哥们都挪出去住,后院空出来,不如就在院子里挖个地窖。到时候,我带着你爹和叔叔们亲自动手,外人谁也不知道,也就不怕扎眼了。”
娇娇一想,这办法很是不错,就点头赞成,“好,到时候我也一起帮忙。不过,地窖潮湿,爷爷要想个周全办法。”
“放心,有你二叔在呢,他肯定有办法。”
祖孙俩定了方向,又商量起地窖建成存些什么东西,再根据这些存货适当调整,力图修建也一个十全十美的存储之地。
“爷爷,过几日咱家城西的大院开业,不如送些果子去售卖吧,想必会引来很多买主。也不用卖的多贵,一两银子一颗,好算账。”
娇娇早搬了纸墨笔砚过来,想到哪里记到哪里,顺便还画了一张地窖的草图,打算二叔回来时候,寻他一起商量一下。
岂不知她方才的话,惹得老爷子差点儿被烟呛到,一两银子一个果子,这还不算贵啊。要知道,如今粟米才八文钱一斤,一个果子定一百多斤粟米,足够一家人吃一个月了。
“一两银子,是不是贵了?怕是没人舍得买吧…”
老爷子试探着劝说孙女,结果孙女小胖手摆摆,无所谓的应道,“卖不掉就咱家自己吃,主要是让城里人知道咱们家的铺子特殊,有别人家没有的好东西。再说了,这果子好吃,卖一两银子已经很便宜了。吃得起的都是富贵人家,只要喜欢,人家也不在乎这点儿银子。”
老爷子吧嗒一下嘴,自觉这话还算有理,也就不再多说了。
待得晚上,家里人都聚了回来,老爷子就吩咐林大河,“城西大院拾掇的也差不多了,选个日子,帮着你二哥把铺子开起来吧。”
“是,爹。”林大河和林大江兄弟听了这话都很欢喜,林大江是欢喜他准备了一冬日的那些成品终于要见到天日了了,林大河则是欢喜家里又多了一个产业进银子。
“爹,让大山给院子取个名字吧,写个匾额,开业时候挂上去。”
林大河提议,又道,“最好名字普通,容易熟记,城西那里都是百姓,太过拗口的,怕是不合适。”
林大山点头,想了想就道,“爹,不如叫‘便宜’坊如何?取薄利多销之意,也有便民的好处。”
“咦,这名字好。若是我是附近乡亲,听了这名字也想去转转,看看到底便宜在哪里了?”
董氏帮着儿子添饭,笑着夸赞了一句。其余众人自然也都没有异议,这事就定了下来。
倒是林大江犹豫了半晌,还是问了一句,“爹,木器铺子一半在院里,一半另外开门对着街口,我想另外取个名字,刻了匾额放在街口一侧的门上。”
“这也是应该,”老爷子明白这个老实巴交的次子,第一次做生意,肯定是忐忑又兴奋,很是鼓励两句,“我前日去看,铺子拾掇的很好,让你挨累了。木器铺子以后你说了算,自然你取名字。”
林大江难得被老爹夸赞,脸上笑得差点儿开了花儿,赶紧应道,“我想把木器铺子叫做木香阁,从小我就觉得,木头的香味最好闻了,饿了时候都顶饱。爹,您看这个成吗?”
“好听又好记,谁一听名字就知道是卖木器的。这可比方才大山取的名字好多了,你一起刻了牌匾挂上吧。”
“哎,好,我明日就刻牌匾。”林大江欢喜坏了,扭头瞧见四弟,又怕他因为老爹的话不高兴,赶紧添了一句,“大山取的名字也好,就是…不是,我卖木器,不卖杂货…”
他也是个嘴笨的,想安慰弟弟不成,倒是把自己急的脸红了。
众人都是笑起来,林大山更是拍了哥哥的后背,表示他一点儿都不介意。
倒是老爷子哭笑不得,嘱咐林大河以后帮忙多看顾一下木器铺子,林大江太憨厚,被外人占了便宜倒没什么,还是要小心有心人算计。
如此,又忙碌了几日,城西大院挂了块黑底金字的匾额,就在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里开业了。
林大河吸取教训,早在点心铺子重新开业的时候,就在城里寻了七八个半大小子,有的是乞儿,有的是家里太过贫苦的。他让林华带了林仁林义,在闲着无事的时候,跟在这些孩子后边,考察了几日,到底查明白他们没有什么偷盗习惯或者恶毒心思之后,就把他们聚到了铺子后院,一番商量之后,算是半聘请他们做了铺子的编外伙计。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161章 开业大吉
平日扛着铺子给的扫帚和木锹,负责清扫点心铺子门前这条街路,必须保证干净又整洁。另外,铺子每有点心出炉,他们需要站在门前,当着买主和路人的面前,试吃第一块。作为回报,铺子每日给他们五文工钱,外加两个白面馒头。
这些孩子平日难得有吃饱的时候,连点心什么滋味都忘了。如今碰到这样的好事,每日有点心吃,还给铜钱和馒头,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清扫街路,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砸头上了。
于是,他们每日都很勤快,尽职尽责的清扫街路,然后随时跑去林家铺子门前吃点心,晚上揣了铜钱和馒头,欢欢喜喜回家。
没几日功夫,林家铺子的左邻右舍就体会到了这些孩子的好处。有做掌柜的为人大方,眼见自家铺子门前石阶都被洗刷的干干净净,扔出去的废物也都被收走,就也随着林家铺子偶尔给孩子们吃食或者简单用物。
孩子们受益更多,就越发勤快了,慢慢发展到为客人们送东西到马车上,引路寻铺子,客人们得了方便,也有赏钱。于是,孩子们吃饱穿暖了,也更感激林家了。
这次便宜坊开业,娇娇缠着林大山一起商量着编了几首打油诗,林大河教给孩子们,他们就出入城西各个小巷路口,不时拍手唱上几遍。
童声郎朗,且笑且言,惹得所有人都忍不住多听两句,于是,城西开了个便宜坊,卖菜卖米面,卖针头线脑也卖陶碗杂货,甚至是大件木器。
只要进去一趟,就什么都能买到,绝对不必再跑去城南和大小市集。
有人忍不住议论,也忍不住跑去便宜坊门口探看,果然回来时候就同左邻右舍说起,那门前堵了多少辆车,扛进去多少粮食,多杀筐青菜,甚至还有宰杀切割好的猪肉绊子,活鸡活鸭。
陆续又有人说起,商街上最大的银楼金玉阁也在便宜房占了一个小门面,锦绣布庄也搬了很多便宜又实用的棉被过去…
一时之间,便宜坊不等开业,城里的消息就也已经漫天飞了。
特别是西城的老少乡亲们,便宜坊开在家门口,几乎是端着饭碗都能过去溜达一圈儿,每日把这个原本就不陌生的大院各种变化都看在眼里了。
如今,终于开业,鞭炮一响,但凡家里没有什么要紧活计的人就结伴出了家门。
便宜坊虽然是个很气派的大院子,门前却没有台阶,也没有门槛,这让人进门就感受到一丝平等对待,不论兜里银子多少,都不必忐忑。
林大河带着几个孩子站在门口,有客人他就笑眯眯寒暄两句,然后喊了个穿着蓝色衣裤,拾掇的很是精神的孩子上前,负责引了客人往里走。
孩子也是嘴巴伶俐,开口就唤大娘婶子,叔叔伯伯,“我们坊里今日开业,不论哪个菜摊还是杂货铺面都打了八折,也就是说,平日您买一根萝卜要十文钱,今日八文就成了。那边锦绣布庄还摆了一匹棉布,虽然是去年的花色,但价格只有去年的一半,买回去做件春衫,真是再合算不过了。就是您什么都不买,随便逛逛看个热闹都好,若是累了饿了,西南角还有羊汤馆子,喝完羊杂汤,添上半勺红油,保管吃的您满头大汗…”
客人们好奇,免不得多问几句,就在大院里逛起来。果然,就同孩子说的一般。
一个大院子被分成了里外两圈儿,里圈儿是二十个摊位背靠背排在一起。几乎一半是卖菜的,冬日的萝卜白菜,大葱,芥菜疙瘩,品种不多,但都是堆得满满,任凭挑选。
剩下一半里,有卖豆腐的,有卖各色腌菜咸酱的,有卖筐篓碗盆的,甚至是新鲜活鱼,活鸡活鸭。最神奇的是一个卖果子的摊位,看着极简单,却也最惹人注目。
因为那摊位只摆了两样果子,红苹果和橙黄的梨子。也不知道是用了什么神奇法子,这样的春初时节,新鲜的菜蔬都难见,居然还能把秋日采摘的果子保存的像是刚刚在枝头摘下一般新鲜。
那卖果子的妇人笑眯眯正用一块白布巾擦抹,极力想要让红苹果红的更耀眼,黄橙橙的梨子堪比小太阳。
调皮的在院子里玩耍的春风,送了果香到每个人的鼻子里,那种甜美,简直让人不能忍耐。
有人就忍不住问了价格,“小嫂子,这果子怎么比秋日见到的都大都好啊,怎么卖?”
妇人也和气,应道,“这果子产在大山里,许是吸收了日月精华,味道好又个头大,但保存起来也很难,几乎十个里要烂了七个,很是可惜。所以,这价格自然也不好卖便宜了。一两银子一个,果子和梨子一般。”
“什么?一两银子一个!不是一斤或者一筐?”
看客们都是惊呆了,秋日里随便都能得一筐的果子,就算好吃一些,漂亮一些,总不至于贵成这个样子啊。这妇人怕是想钱想疯了吧,怎么可能卖的出去?
妇人含笑不语,只是拿出一把小而锋利的刀子,各取了一个果子和梨子,轻轻划开,切成一块块的小丁,然后用牙签扎了递给客人们品尝。
客人们虽然心有疑惑,却是不耽误他们品尝免费的好东西。
结果,这果子一下肚儿,人人都是更惊奇了。
方才妇人说这果子吸收了日月精华,人人都当她是信口胡说,或者被哪个神叨叨的骗子洗脑了,但这会儿亲自尝了滋味才知道,她说的一点儿不错。
若不是吸收了日月精华,这果子怎么会如此好吃。不但没有半点儿干瘪,反倒水润之极,那种清甜滋味,几乎是瞬间滋润了整个五脏六腑,好似整个人都飘在盛夏的山林之中…
“这果子…也太好吃了!”
“是啊,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果子。”
“怕是天上的仙果也就这个滋味了。”
妇人正是刘氏,听得这些话,忍不住笑得更是欢喜。因为林大江和林荣爷俩都在木器铺子,家里又有赵氏带着大莲和周心秀照应一家老小的吃喝穿戴,刘氏就同公婆请求来铺子照料。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162章 一两银子一颗果
林老爷子同董氏自然同意了,哪个儿女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啊。女人心细,有刘氏在便宜坊,就不用担心在这里忙碌的家人吃不到热饭菜了。
娇娇更是顺势把水果摊交给了二婶,一个果子一两银子,账目简单,买卖也方便,让刘氏有个营生,又不耽误照顾家里人。
刘氏是经常吃果子的,自然知道这是娇娇用神术从某个仙境取来的。听得众人这么夸赞,她真是恨不得告诉他们真相一如他们猜测的,但她还是忍下了,笑着解释道,“乡亲们若是想买,不要犹豫。这果子,家里存的不多,每日只卖三十个梨子,三十个果子。只要卖完,就是十两一个也买不到了。”
有人本来正是犹豫,听得这话就道,“给我两个梨子吧,我家老娘最近咳嗽厉害,我回去熬个糖水梨,老娘一定高兴。”
刘氏挑拣了两个最大最饱满的梨子,用一只小巧精致的草编小筐装了,这才递给买主。
买主一看这般,更是欢喜了,痛快付了二两银子就走了。
但这般舍得银钱的总是不多,众人看了一会儿热闹,眼见刘氏不再分免费品尝的果块,就去别处转悠了。
就如同门口引导的孩子所说,大院里真是什么都便宜,鸡鱼肉蛋,菜蔬杂物,就是外圈儿的店铺里,也很容易就寻到便宜又实用的日用之物。
但凡主妇,哪个不是精打细算过日子,见得如此,自然忍不住,买了菜蔬买针头线脑儿,买完针头线脑儿再来二斤素油,大有把整个便宜坊都搬家里去的架势。
就是男人们不管家里的琐碎,逛了一圈儿,坐在大院角落的羊汤馆前,来一碗热气腾腾疼的羊肉汤,滋溜溜喝下肚儿,真是全身所有毛孔都张开了,舒坦之极。
有人买了太多东西,拎着沉重,原本在门口引导的小孩子就会取个背篓,帮忙装了,然后一路送回家去。
如此贴心,免不得又让妇人更是欢喜了。
当然,世间有善就有恶。有淳朴善良的乡亲,自然也有想走捷径的笨蛋。
两个偷儿被林平在人群里扭了出来,还了施主荷包,众人都是忍不住痛骂偷儿可恶,然后又觉在便宜坊买东西更放心了。
这若是在市集,别说有人替你看牢荷包,不看笑话就不错了。
两个偷儿,林家也没有送去县衙治罪。每人让他们披了一件灰色的旧夹袄,后背绣了个大大的“罪”字,然后发了扫帚和簸箕,撵了他们满大院的拾掇垃圾废物。
两个偷儿初始还欢喜不必进监牢吃板子,但顶着众人鄙夷的目光不过半个时辰,两人就后悔了。这等煎熬滋味,还不如直接被打烂屁股呢。
有熟悉内情的人手指悄悄指了县衙的方向,猜测道,“林家老爷子这是伤心了,不信那位会为民做主了,否则早就把偷儿送去了。”
“我猜也是,不过,以前每次有人把偷儿送去县衙,也不过十天八日的,偷儿就被放出来了,继续祸害人。倒是不如这么扣了人,做些活计不说,也让大伙儿都记住偷儿的模样,下次见到他们多防备。”
“是啊,还是这般好,林家这位老爷子是个明白人。”
其实,林老爷子倒是没有闲人们想象的这般,他只是考虑林家来到城西,初来乍到,不好同人结下什么深仇大恨。
林家不怕事,事情到了,自然是全家老少齐上阵,一致对外。
但无畏的仇恨,甚至要引得全家“千日防贼”,就没什么必要了。
这般,忙碌到晚上,便宜坊关了大门,各个摊贩和商户们拢了一下今日所得银两,都是意外之极。
虽然价格只有平日的八成,但走货走的多,利润居然很高。特别是几家铺子,销量几乎要赶上商街的本家了。
若说今日销量最不好的,还要数林家自家的生意,一个是木器铺子,一个是水果摊儿。
众人聚在一起说闲话儿,有人就劝林大江夫妻,“林掌柜的木器做的真是漂亮,但如今还没什么名气,过些时日肯定会好。就是那果子…太贵了,稍微便宜一些,定然也会卖的不错。”
“好,借各位吉言。”
林大江和刘氏笑眯眯谢过众人,待得关了大门,一家人团团围坐吃晚饭的时候,林大河生怕兄嫂犯愁,也是劝道,“虽然说咱们家的生意并不好,但整个大院的生意都有咱们家里一份儿,他们赚钱就是咱家赚钱。”
林大江也懂这个道理,但一个手艺人,手艺不被承认,这实在是一件让人悲哀的事情。
倒是刘氏想得开,把剩下的果子洗了端上桌儿。林荣同林平,还有特意过来帮忙的林华,都是一人拿了一个啃着,含糊说着,“这些人真是小气,这么好吃的果子,送去永隆,怕是十两一个都要被抢空。如今一两一个,反倒遭了冷落,可见北茅县还是太小了,将来我一定要出去看看。”
说这话的是一心渴望展翅飞出去的林平,林荣性情像了老爹,心细温和,就道,“一两银子足够一家人过上一月了,乡亲们舍不得也是常事。”
倒是林华笑嘻嘻应道,“娇娇说了,这果子本来就不是卖给城西这些乡亲的。买主定然是那些有钱的大户人家,到时候还能替咱们家的木器铺子带些客人呢。”
林大江在一旁听了侄儿们议论,得知小侄女早有打算,也就慢慢松开了眉头。
林大河趁势就劝道,“二哥,明日还是抬一套椅子到外边吧。我知道这些椅子都是你的心血之作,但是如今人人都陌生,不知道这椅子的好处,只有让客人们知道了,才能甘心掏银子买回去啊。”
林大江有些尴尬,想起早晨弟弟也是这么提议,他却拒绝了,如今再反悔,实在有些伤颜面,好在是自家亲兄弟,于是就红着脸应道,“好,以后这样的事,你多嘱咐我几句。我打制木器还成,做买卖实在是…”
“二哥别急,谁也不是生下来就会做生意的。日子还长,慢慢来。”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163章 云椅
林大河安慰哥哥两句,就转而提起把椅子安放在哪里。兄弟俩讨论的热烈,慢慢林华同林荣林平也加入进去,很是热闹。
刘氏出去绕了一圈儿,瞧着几个孩子吃了饭,又开始拎着扫帚四处打扫,很是勤快,就取了两个果子,切开分了他们尝个新鲜。
几个孩子激动坏了,他们可是太清楚这果子多金贵,这么小小的一块,也足够卖一二百文了。主家待他们如此大方,他们自然也要投桃报李,忙碌起来就更尽心尽力了。
刘氏倒是没有收买人心的意图,实在是看着这些孩子同家里林护他们一般年纪,而这果子在外人看来珍贵,林家众人却是每日都能吃到的…
第二日一早是个大晴天儿,林大江带了几个小子,亲自把铺子里最好的一套沙发椅抬了出去,直接放到了院墙外。
晨起的日阳,斜斜照沙发椅上,扶手和靠背的雕花红木,反射着微红的光,衬得锦缎包裹的椅面儿和靠背是那么的贵气优雅。
椅子前边的四脚儿矮几,雕花同椅子相同,只不过面上镶嵌的是大理石,看着很是大气。
一套八只茶碗摆在矮几上,一只青花大肚儿茶壶立在旁边,壶口悠悠冒着热气,显见里面装了热茶。
木香阁的大门开在便宜坊南侧,正对的街口是东西和南边交叉的要道,连同了整个北茅县的四个城区。
这样的时候,不论是城西挎着筐子出来卖菜的妇人,上工的男人们,还是赶去城南开铺子的掌柜,城北等着处理公事的大小官员差役,城东出游或者办事的富户们,都把木香阁外的新鲜式样椅子看的清清楚楚。
有那好奇心重,又不赶时间的人就下了车或者停了轿子过来看个新鲜。
林荣带了两个小童,引了看客坐下喝茶。
客人们初始还有些犹豫,习惯了硬邦邦的椅子,这种摸上去宣软的东西,坐上去能不能摔倒啊,心里实在是没底。
林荣穿了一套灰色衣衫,很是干净利落的模样,笑着同众人招呼,“各位客人,这是我们木香阁推出的新式桌椅,用了上好的红木打制,椅面是棉花,坐久了也不会腰酸背疼,很是舒坦。若是客人们不嫌弃,尽管试坐。我们铺子还预备了茶水,喝一杯暖暖身子也好。”
有两个中年男子,绸缎长袍加身,玉簪别了发髻,显见是有些身份的,两人听了这话,上前摸了摸沙发椅,就小心坐了下来。林荣笑着替他们倒了茶水,抬头时候就听得两人惊喜笑道,“咦,这椅子做的真是奇巧,好像坐在云朵之上。”
“是啊,平日家里倒也在椅子上放棉垫,倒是不如这个宣软。”
林荣捧上茶水,又从椅子后边取了两个绣花大抱枕,垫在两人腰后,两人本来还顾忌一些颜面,坐的笔直,但腰后有了支撑,实在舒服,就忍耐不住往后靠了靠。
结果,这一靠就更是舒坦了,于是就开口问询了价格。
“这一套椅子多少银子?”
林荣眼睛一亮,极力忍耐着兴奋,恭敬应道,“这椅子,家里取名叫云椅,用料是上等红木,棉花等配料也有百十斤,其中还用了一些特殊的技艺,总共历时半月才打制而成。原本是一百两银子一套,今日铺子刚开业,八折出售,所以是八十两银子。若是客人不喜欢红木,铺子里还有其余木料打制的,请移步过去挑拣。”
两人对视一眼,琢磨着没什么急事,就起身进了铺子。
有人带了头儿,其余看客也都放了心,纷纷挤上前试坐这种像坐在云朵上的椅子。
当然,大半的看客坐个新奇就离开了,只有很少的人进了铺子。毕竟这么一套桌椅就要八十两,算不得特别贵,但也不便宜。足够小户人家活个三四年,不是谁都能轻易舍出来的。
但这一小部分人进铺子就足够了,铺子里前堂,摆设的桌椅用物都是娇娇同林大江一起画了图形,琢磨打制出来的,自然是新奇又精致。很少有人看过,感受过,又能不掏空荷包的。
林家也大方,但凡买了木器的客人,都会送只草编小筐,装一个果子和一只梨子,算是个小小的馈赠。
这般一日下来,门外的沙发椅被坐脏了,但铺子里也订出去十二套云椅,外加各色木器二十几件,林大江欢喜的就差手舞足蹈了。林大河也是替哥哥高兴,喊人回点心铺子送了消息,兄弟俩就坐下来喝了两杯庆贺。
第二日,林大江亲自回老宅报喜,顺带同老爹商量一下,想在城西再租一个宽敞的院子,一半做库房,一半留着做工。他打算邀请交好的师兄弟前来帮忙,到时候吃住都要安排。
先前林大河出事,林老爷子就在后悔把儿孙护的太好,有事时候,居然没人能够独当一面,帮他承担。
如今二儿子有心自立,他自然要支持。
于是,林家在城西又以每月五两的价格,租了一个大院,离得便宜坊只隔了一条巷子,平日出入方便,就是抬着打制好的木器过去也极容易。
1...4546474849...57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