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农门娇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花柒迟迟
便宜坊大院里,各个摊贩和铺子掌柜见了,自然都是羡慕。但让他们更出乎意料的,整个大院生意最好的,还不是木香阁,居然是少有人问询的水果摊子。
这倒是要归功于,木香阁赠送给客人的小果篮。
客人眼见果子新鲜,还算难得,回家之后,几乎都把果子送了父母长辈。
人老枯干,不及年轻人鲜活,又是冬末春初的时候,一个鲜嫩甜美的果子,吃下肚子,简直就同枯萎的花朵得了雨露,简直太惹人喜爱了。
于是,但凡吃了果子的老人家,没有一个不念着的。
孝字当头,再苦也不能苦父母。
很多人就派了小厮到木香阁问询果子的出处,知道便宜坊里就有卖,就顺理成章的找了过去。
一两银子对于贫苦人家来说,实在是天价。但对于富贵人家来说,一两银子哄老人欢喜,是再容易不过的事了。
而林家的果子有限,每日就那么几十个,也不是谁去买就能买到的。
这般倒是让便宜坊每日的门口异常热闹,各家的小厮或者婆子,也加入了等待开门抢购特价用物的百姓大军。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164章 建设忙
后来刘氏见得有人买太多,后来的客人常空跑,就同林大河商量了一下,定了每人限量五个果子,不论是苹果还是梨子都成,就是不能多买。这般才算勉强让客人们满意,但每日还是在便宜坊开门不过一刻钟后就把果子卖光了。
以至于,所有摊贩白日里总是时不时望一眼空出的那个位置,羡慕的口水淌成河…
城里的铺子做的是红红火火,林家村里也是忙碌不休。
自从林老爷子邀请了各村的学童来读书之后,不过三五日,小王村和三里河的村长,外加赵家老爷子就带了他们挑拣好的孩子来林家行礼。
许是生怕辜负了林家的好意,三个村子选出的孩子都算齐整,拾掇的干净,若有问话,应答也还利索。
林家都收了下来,定了学堂开课就提前让人去送信。末了,林老爷子又吩咐工地灶上多添了一把米粮,留了六十个孩子吃顿饱饭,他则请了三个当家人吃酒席。
林家大方,饭菜丰盛,自然是宾主尽欢。只有娇娇眼见工地里多出的那六十个淘气小子,有些叹气,因为没有一个女孩子。
这个时代,就是以男人为主,女人为附庸。重男轻女简直是太理所当然的事了,毕竟女孩要嫁到别人家里,儿子才是成亲生子,延续香火的自家人。
这般看来,林家老少如此疼爱她这个丫头,就越发显得难能可贵了。
于是,这日晚上,老爷子和老太太就喝到了孙女亲自榨的果汁儿,林大海和赵氏等人也吃到了闺女剥的果仁,一众小子们放零食的箱子也填满了。
众人眼见小丫头笑眯眯的爷爷怀里坐会儿,奶奶背上趴会儿,哥哥们身边蹭蹭,那个欢喜的小模样,好似得了骨头的小狗,都是想不通她这是怎么了,但也都跟着自家的小宝贝欢喜。
日子有奔头儿,家人身体健康又合乐,这就是最幸福的事了。
不说林家日子温暖又宁静,只说第二日,小王村和三里河,还有赵家屯都派了人手过来帮忙建学堂。
这些人大半都是学童们的父亲或者兄长,年轻力壮,干活的好手。
林家自然要推辞,毕竟马上就要开春种地了,家里修理个农具,往田里送个肥料啊,马上都要开忙了。
有些家里没有牲畜的,还要人力拉犁耕地呢。
可是这些人却没一个回去的,这学堂是他们家里的孩子也要住的,怎么能让林家自己出力建造?
大伙儿日子穷苦,帮不了钱粮,但力气可是不缺啊,尽最大心力,才是受人家恩惠该有的本分。
林老爷子见此,也就不再坚持,转而吩咐做饭的妇人们,不要吝惜米粮,多做一些,让大伙儿都吃饱了。城里的便宜坊也送了消息,每两日送半头新鲜的猪肉过来。
骨头炖汤,肥肉榨油,瘦肉就切片扔进菜里。
白生生的馒头更是管够吃,偶尔还会蒸大锅的二米饭,吃的众人是赞不绝口,嘴角流油。
农家过日子,冬末春初是最苦,夏日有野菜或者偶尔打些野味打牙祭,秋冬刚刚丰收打了粮食。只有冬末春初的时候,青黄不接,一日两餐还只能喝稀粥,肚子里半点儿油星儿都刮不出来。
这般,待得乡亲们回去说起,自动自发赶来帮忙的人就更多了。即便家里孩子不能过来读书,但也不能阻挡众人的热情。
老话说儿,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好干活儿,学堂就以惊人的速度飞快建好了。
北地民风彪悍淳朴,特别是村屯,少有偷盗。所以,学堂外没有建围墙,只等春日时候栽种一圈儿榆树。一来,给学童们一片开阔的眼界,二来绿色围墙,总比冷硬的石墙多几分生气和舒坦。
松木打制的两扇大门,很是整齐气派,右边又开了角门,平日学童从角门出入,但凡有大事才能大开中门。
坐北朝南是一溜七间大房,之所以是七间是取了七上八下之意,盼着孩子们好好读书,积极向上。
其中,六间是孩子们的学舍,顶头一间则是先生们平日备课或者休息的地方。
东西两边都是整齐的七间大厢房,东厢房预备着先生们安身。每个房间都是一明一暗,明间给先生们待客,暗间就是卧房。
林家别的都缺,就是不缺木器,林大江知道,村里人搭把手,又给每间厢房,添了桌椅,盆架,衣柜,甚至还有书架,很有些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意思。
西边厢房分了两部分,两间做了灶房,其中放置盘碗的木架,气死猫柜子,大灶铁锅,炉子砂锅,甚至水井都打了一口。
另外两间打通,做了食堂,整齐摆了条凳和木桌,预备孩子们平日在这里吃饭。
还有两间做了库房,一间放置米粮和油盐菜蔬,一间则备着干柴。
最后一间才是做杂活儿的妇人们歇息之处,也是值夜之人的落脚点。
而一正房,两厢房,中间夹着的大块空地被擂实,铺上了青石。其中又有四分之一被空了出来,埋了木桩,这是刘师傅特意提出来的。不知他是打算训练小子们拳打木桩,还是什么功夫。但众人眼见碗口粗的木桩埋的结结实实,就忍不住替小子们捏一把汗珠子。
至于演武场正前方,还圈了二亩菜田,准备春日时候由学童们亲自动手种上菜蔬,供给他们自己一年食用,也是寓意学堂不出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废物。虽然读书习字神圣,但农家孩子,不会种菜不会耕地,这可是忘本。
在最西南角落还建了三间茅厕,一间学童使用,一间先生专用,一间女厕,分得很是清楚。每间茅厕都是青石板搭建,中间添了隔断,虽然在娇娇眼里还是简陋,但在这样的乡村,已经是惊人的干净整齐了。
这般,学堂就算彻底建好了。
挑了个好日子,大灶同铺了地龙的各个教舍和先生暂歇屋舍,都烧起了柴火。
不过一个时辰,房间里就热得要脱夹袄,泥水糊的大灶也烧干了。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165章 京华堂
各村学童们在长辈那里得了消息,不等开学就聚了过来,有帮忙打水擦抹桌椅的,有拎了扫帚打扫院子的,就是灶间都有人帮忙烧火,各个都是勤快又懂事。
林老爷子聚了里正和族老们想要给学堂取给名字,但里正和族老一来没读过多少书,二来自觉林家出钱出力,就算顶着族里的名号,那是林老爷子厚待族人,族人可不能没了分寸。
于是,林老爷子想了想,也没有再推辞,最后定了名字叫京华堂,取到京都北地,华彩绽放之意。
里正和族老们都赞这个名字听着入耳,喊着也响亮。
林大江亲自雕刻了匾额,第二日就挂上了学堂的门楣,第三日就直接开课了。
各村的学童们被族老和家中长辈带着,亲自送来了京华堂。
眼见如此气派的学堂,众人无不是激动之极,有些人甚至偷偷抹了眼泪。只要孩子进了这里,出来时候能写会算,就算脱离了必须泥土里刨食的命运,不管是进城还是自己做个小生意,总算有个不同的人生,养家糊口容易很多。
林老爷子带了林大山同林家一众孩子们,亲自站在校门口,迎进每一个学童。
学童们整齐站在院子里,林大山站在前边,挺直脊背受了所有孩子的三个响头。
这三个头,谢的是林家的大义和仁善,发达不忘乡邻,也是从此拜在林大山门下,从此就要把他当半个父亲对待,不可慢怠半分,林大山对他们不论打骂,都是应该。
林大山很是激动,背在身后的双手藏在袖子里有些抖动,这些孩子里,一半是林氏一族的希望,将来光耀门楣,庇护族人,兴许都要他们出力。而另一半都是左右乡邻的孩子,从华北堂走出去就刻印了半个林家的印记,以后必定改变他们的命运,也成为林家的助力。
林家在这一日开始,踏上了丰满羽翼,逐渐强大的道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既入京华,终身是京华学子,遵规守矩,敬师忠孝。
春初的晨光里,华北堂的操场上,人头济济,却雅雀无声,只有林大山在诵读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他读一句,孩子们就跟着读一句,慢慢不自觉的挺直了胸脯,非常认真。一旁的父母瞧在眼里,好似孩子一夜间就长大很多,心理那份骄傲和激动,简直说也说不出来。
弟子规,全文三百三百多句,外加三字经和新式算法,都是娇娇同四叔一起商量过后,准备在学堂里教授的。
本来林大山还有些犹豫,毕竟用百家姓和千字文启蒙是大越不成文的规矩,若是换了书籍,实在有些标新立异。
但娇娇耐心的给他讲解了其中的故事和含义,林大山就一点儿顾虑都没有了。弟子规劝诫孩童们孝顺师长,有爱兄弟,行事严谨仁爱,有余力之后更要习学本事。简直是最好的蒙童启智之书。跟别说三字经了,几乎每句话都是一个故事,让孩子们一边听故事,一边明事理,学习起来自然更快。
当然,最让他惊喜和感兴趣的还是新式算法。
这两年他一直在城里,家里子侄们都是娇娇在教授,他也知道娇娇聪慧,但一直以为不过是识字快,背诵理解比较迅速,可是没想到,他的小侄女居然还会这样的神奇算法。用符号代替了繁复的数字,加减有公式,乘除有口诀,简单又容易背诵。只要孩子不是太过愚笨,一年之内,绝对可以胜任任何账目计算。
怪不得,小侄女给学童们定的规矩就是一年内会写算…
很快,经受过了心灵洗礼的华北堂新学子们,就带了懵懂和喜悦,迈进了各自的学堂。
为了孩子们更团结,少矛盾,林大山也是废了一番心思。小王村,赵家屯,三里河,三个村子连同林家村,总共正好是一百个孩子,全部打乱来处,分了五个班级每班二十人。
这样,一个班级里的孩子来处虽然不同,但同吃同学,时日久了,淡化了出处,就会少了很多抱团打架的状况。
至于五个班级的先生,林大山同娇娇更是大胆。直接就拎了林安,林贵,林礼,林护,还有林佳林园做先生。
林安是留在家里的小子中,最喜欢读书的,但性子内向,不善言辞。
林贵和林礼平日跟着哥哥们屁股后边,虽然也淘气,但看不出自己的性情和喜好。
林护则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哥哥们不在家,他就是最大的,性情跳脱,甚至有些莽撞。
林佳林园年岁最小,才七岁,又是双胞胎,共同负责一个班级,也是合适。
他们平日跟着娇娇,早就把三字经和弟子规诵读的倒背如流,其中的故事也是张口就来,写算更是比几个哥哥学的都好。
娇娇有意借着这个机会,让哥哥们锻炼一下,无论以后他们发展如何,人前不怯场是第一步。
林大山喊了侄子和儿子们到跟前,很是认真考教了一般,最后就极力支持娇娇的建议了。
倒是几个小子,听说让他们教授新学童,各个都是摇头。
“我们不成,我们没教过别人读书啊。”
“对啊,我不敢…不知道怎么教啊!”
“我怕一着急就忘了怎么说。”
娇娇握了小拳头给哥哥们打气加油,“哥,四叔也不是一开始就会做先生的啊。学堂里教授的都是先前我教过你们的,你们只管照着教给学生们就行,很简单的。”
“不成,还是不成,我怕教别人多少遍,他们都听不懂,太没面子了。”
几个小子还是不答应,特别是林护,做了几日孩子王,把脸面看的比什么都重要。
娇娇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换了另一种嘲讽模式劝说。
“哼,我原本还以为护哥哥是个厉害的,先前还说以后要出人头地呢,原来就是嘴巴说说啊。如今教人家读书写字都害怕,以后能做好什么呢。说不定有什么厉害的人,欺负到头上,直接就吓得尿裤子了,还要保护爷爷奶奶,保护…”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166章 小小先生
“哎呀,我才不是害怕呢!”林护被妹妹挤兑的脸色通红,再看几个互相挤眉弄眼的弟弟,自觉做哥哥的地位不保,赶紧硬着头皮说道,“好,我教就是了。”
“那好,以后每晚你们都来寻我,我带你们备课,以后慢慢熟悉了,不用我支招,你们自己也知道怎么教了。”
娇娇达成目的,又变成了笑眯眯的娇俏妹妹,哪里还有方才的奸诈模样。
林护忍不住抗议,“娇娇,你故意挤兑我!”
娇娇躲去了四叔身后,得意的冲着哥哥做鬼脸,惹得众人都是笑起来。
倒是林大山嘱咐几个儿子和侄儿,“娇娇也是为了你们好,你们以后都要走出去看看大越天下,看看这个世界,学了本事,再来庇护家人。如今若是连在人前说话都胆怯,那真是不如一辈子老死家里算了。”
林护几个想起往日的雄心壮志,都是羞愧低头,末了保证道,“四叔放心,我们一定会用心。”
“这才对嘛,都是平日我同你们讲过的那些故事,你们也讲一遍给别人听,把字教会就成了。至于算学,你们核账都同翻书一样容易了,难道教别人一加一等于二,还会难吗?”
娇娇努力给哥哥们添底气,笑道,“若是真碰到那种愚笨或者不用心的,一月后考核不合格,就送回家去,换认真好学的过来。”
不等几个小子说话,林大山已经是点头,“对,这事倒是疏忽了,一会儿我同你们爷爷说一声。左右咱们家里不收束脩,劝退几个不用心的学生,谁也说不出什么。虽然家里米粮和银钱都不缺,但总不能明知是来咱们家里混吃喝的,还要糊里糊涂养着。”
说罢,林大山就寻林老爷子说话去了。留下几个小子硬着头皮,在娇娇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下,努力学习怎么做个好先生。
于是,开学第一日,当五个班级的新生,眼见他们的先生居然是比他们大不了两岁的林家小子,都是惊讶的张大了嘴巴。
就是窗外的学童家长们也是惊得厉害,这些孩子能成吗?
原本他们还以为林家已经请了足够多的先生,并且还打算给先生行礼,恳求先生对自家孩子严厉教导。不想林家居然举动如此…惊人,难道以后,课上是先生和学生,课下还要一起尿尿活泥…
咳咳!
想到那个诡异又好笑的画面,无数人都被口水呛个半死…
但就同林大山先前考量的一般,林家自己出银钱建了如此气派的学堂,打制桌椅,甚至一日供给两顿饱饭,他们想抗议两句也没有底气啊。索性也就不管了,就算孩子学不到什么东西,起码混个饱饭,长点儿肥膘。若是能学到东西,自然更好不过了。
带着这样的心思,众人乱了那么一瞬,又安静下来。
这时候,各个教室里已经想起了小先生们的声音。
“今日我们来学启蒙的第一课,《三字经》。大家跟我读一遍,我再给大家解释这几句话的含义。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近…”
孩子们见外边的爹娘没有进来阻拦,小先生的脸色又板的冷硬,就跟着读起来,但是声音明显不高,心思也有些犹疑。
结果,小先生手里的戒尺就敲在了桌子之上,“早晨都没吃饭吗,说话都没力气?”
孩子被惊了一跳,赶紧直起了腰,结果就把小先生从桌下拿出的一盘子各色糖果看了个清清楚楚。
果味糖!林家铺子独有的糖果,有果子的香气,还甜的掉牙,谁吃了都忘不掉。可惜,两文钱一块,价格太贵,谁家都不会买个孩子吃,难道…
果然,小先生扔了一块进自己嘴里,咯嘣嚼碎了,馋的孩子们都是咽口水,这才说道,“以后课堂上,学习最认真的学生,我就会给块糖果做奖励。不只这样,每月月末有小考,每半年有大考,年底有终考,奖励更多,甚至敲锣打鼓送你们荣耀归乡。但若是不认真读书,月底考试太差,那我也不客气了,直接撵了回去。到时候可别怪我们京华堂不近人情。这里是读书的地方,不是养猪的地方,读书不好,还来这里做什么?”
孩子们原本还为了糖果做奖励欢喜,但听说学不好就要被退回去,想起家里老娘的嘱咐,老爹的鞋底子,爷爷的烟袋锅,奶奶的“二指禅”,他们果断选择了正确的道路。
“先生放心,我们一定好好学。”
“好,那我们继续。跟我读!人之初,性本善!”
“人之初,性本善。”
童声朗朗,书香处处,传到窗外,被初春的风送到更远的地方。
天地万物,好似都被书声唤醒,春意更浓了三分。
原本还心有疑虑的众人,都是改了脸色,纷纷同林老爷子行礼,“多谢老爷子厚恩,给孩子们一个读书识字的机会,给他们爬出地垄沟的机会。”
林老爷子还礼,神色很是郑重,应道,“大家都是乡亲,守望相助,如此助孩子们一臂之力,也是应该。但方才小先生们说的也不是吓唬孩子们,一月后小考,若是真有孩子不善读书,那就真要送回家去,换别的孩子过来。”
几个里正和老爷子听得这话,原本还是一惊,但听到最后一句又放了心。毕竟他们选择孩子的时候,难免有些私心,大半是自家的子侄儿孙,平日瞧着伶俐,但读起书来,是不是同榆木疙瘩一般不好雕琢,他们也不知道啊。不过,林家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就好。这个不成,还有那个,村里百十个孩子呢,这样机会,简直是抢破头,不会没有孩子可送的。
这般,众人就站在院子里听了半个时辰的三字经,听得这些三字短句,居然含了这么多道理,甚至还有一些小故事,他们也是听得津津有味,自觉受益良多。但却没人怀疑这《三字经》的出处,顶多是猜测林大山从京都等地寻来的,却不知道,他们的孩子居然是大越,甚至这个世界第一批“先驱战士”。
眼见日上三竿,西厢房的大灶间里,赵氏正带了几个妇人忙碌。一口大锅上,摆了七八层大笼屉,热气蒸腾下,隐约带着面香。另一口大锅里,则熬了粘稠的二米粥。
一旁的菜墩上,是切好的咸菜疙瘩,只等拌上酱油,香油和葱姜丝,就是最开胃的下饭小菜了。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167章 添置田产
孩子们用了所有精神跟着小先生读书,昨晚又是激动的半宿没睡,早起被老娘拎着洗涮,都是耗神的事情。这会儿已经饿得前新帖后背了,听得先生吩咐门口排队,就蜂蛹而出,很快就站的整整齐齐。
五个班级,五个队伍,鱼贯进了西厢房的大饭堂,按照桌椅上的编号依次做好。
桌上早就摆好了一碗一盘一双筷子,赵氏带着妇人们,给每个碗里都盛了满满的二米粥,盘子里夹了一筷子的咸菜,两个热腾腾的馒头。
孩子们平日在家吃的也是粥和馍馍,但名字相同,东西却是天差地别啊。家里的粥是照得见人影的粟米粥,馍馍是谷糠掺了高粱粉,吃下肚子,不顶饿,还割嗓子,最难受的是早晨去茅厕的时候,那个痛苦简直不能详诉。
但学堂里的粥比米饭也稀不哪里去,馍馍更是白的让人流口水,就是咸菜疙瘩都添了芝麻油,嗅着香喷喷…
一时间,闹腾的孩子们第一次都闭了嘴巴,半点儿声音没有。
一来,是怕开口就惊醒了眼前的美梦,二来是怕口水流出来,太过丢人。
赵氏眼见所有孩子面前都摆好了饭菜,就道,“以后,辰时末打尖儿,午时末是午饭,准时开饭。没有特殊情况,不准剩饭,浪费粮食要受罚。另外,吃完饭,自己刷碗盘筷子,放到架子上。下次吃饭,自己用自己的碗筷,记住编号,不要拿错了。听懂了吗?”
“听懂了?”孩子们心思早就黏在了白馒头上,就是听不懂也跟着吆喝。就算不明白,过后可以问同伴,但白馒头的呼唤可是太强烈了,晚吃一秒,肚里的馋虫就要暴动了。
赵氏家里伺候了十几个淘气小子,怎么可能猜不到学童们的心思,又是怜惜又是好笑,于是手里的勺子爽快一挥,“开饭!”
“哦,终于可以吃了!”
孩子们欢呼着,抄起馒头就狠狠咬了一口,有些吃的太急,噎得直抻脖子,好在粥是温热的,喝一口,顺一顺才好过很多。
1...4647484950...57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