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农门娇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花柒迟迟
林大山没想到孩子们连这个也要比,很是有些哭笑不得,但仔细想想,学堂里倒也应该有个信物。
于是,他就摆手安抚道,“这事我会安排,你们先好好读书。读书不好,什么好东西也轮不到你们。”
“是,先生。”小子们总算满意了,兴高采烈等着他们的平等待遇。
当晚回去,林大山当真同家里提出了这件事,笑道,“爹,这些小子们说的也有道理。咱们学堂确实该给他们一个信物,证明他们在这里读过书,也是个念想儿。”
老爷子点头,也是笑道,“这些小子,才读了多久的书,就学会替自己争取同等对待了。”
说罢,他就问向坐在一旁的孙女,“娇娇可有好主意?”
娇娇正怨念不能坐在爷爷怀里,过了这个年,她就虚岁七岁了。所谓男女七岁不同席,自家人也要守规矩。董氏一早就同家里老少宣布了这事儿,然后乐呵呵的抱了孙女,那个骄傲得意啊,气得老爷子瞪眼睛也没有办法。
娇娇倒是没有觉得如何,只不过哀叹自己从此一去不复返的童年啊,以后她就是少女了,不能随意撒娇任性了,甚至也不能随便坐在哥哥肩头满院子跑了…
听得爷爷问询,她脑子里立刻想到前世那些学院的毕业仪式,于是就道,“爷爷,学生学成之后,可以给一个证书,有先生的评语,再盖上咱们学堂的印章就成了。至于信物,可以刻一个木牌,挂在腰间,方便识别。”
“评语?木牌?”林大山第一个赞成,“这个好,就这么办吧。”
学堂里的事儿,老爷子一向不太参合,很是信得过儿子和孙女,于是点点头,这事儿就算定了下来。
娇娇原本还想跟着参谋一下,看看四叔想要做什么样的信物,结果却被另一件事儿吸引了注意力。
林家的鸡场里,终于有小鸡下蛋了。
说起来从孵化鸡雏到如今,也足足有三个多月了,在娇娇看来是漫长的过程。但村里闻询赶来的婶子大娘们却是欢喜的嚷嚷着,“哎呀,这么快就下蛋了,是不是整日吃地龙的关系?”
“肯定是,就是咱们整日吃肉也要胖得快啊!”
“这以后可是好了,捡鸡蛋都见不过来了。”
周心秀平日照料鸡场最多,这会儿也是欢喜之极。
娇娇拉了四婶的手,嚷着,“婶子,晚上让我娘蒸蛋羹。”
“好,多蒸一些,随便你吃几碗。”
周心秀揽了侄女在身边,心里感慨良多。她初始帮忙孵化鸡雏的时候,也是没想到会这般顺利。当真没用家里多少粮食,二百多小鸡就真养到下蛋的时候了。
去年下手晚了,等今年夏日时候就开始准备,是不是一入冬,就可以捡鸡蛋了…
显见,别的妇人也想到了这件事,纷纷嚷着,“老四媳妇儿啊,夏日时候孵鸡雏,你可忘了大伙儿啊,一定带我们一起。”
“婶子放心,忘不了。今年落雪时候,保管你们都一起捡鸡蛋。”
这事儿,老爷子和董氏早就吩咐下来了,所以周心秀难得大包大揽。
众人说下几句就算去了,第一日的鸡蛋,林家吃了蛋羹算是庆贺一下。待得第二日开始,小鸡下蛋的越来越多,之后就是一日三次的蒸蛋羹也吃不完了。
于是,鸡蛋就送去了城里点心铺子。
蒋师傅接了鸡蛋,简直大喜过望。这些时日,林家囤积的鸡蛋用没了,很多点心已经下架了。如今鸡蛋补充上来,他这个无米的“巧妇”终于可以大展身手了。
如同往年一般,正月十五的元宵一吃完,北风里就带了一丝温柔的气息,太阳的热力也是悄悄增长。田里的残雪,白日里消融一点点,夜里就勉强保持一下,这般拉锯一般,到底抗不过春天的催促,慢慢消散了。
有心急的农人,已经开始把家里积攒的肥料往田里运送了,恨不得天气一下子跳进春日,他们就可以甩开膀子,奔向丰收的秋日了。
林家村外的地窨子里,这些时日也是越来越躁动。
经历了一个冬日的守候,眼见归乡在望,就是再冷清的人,也忍不住躁动起来。
年前,因为各家要送年礼,草编生意更是攀了一个小高峰,进账的银子连林家都跟着惊喜了一下。
灾民们自然心里也是有一本账,不必林家说,他们偶尔忙碌间隙,低头算一算,都会欢喜的忍不住直晃脑袋。
若是一路的辛苦,或者说挣命一回,就是为了赶来北地发家致富,那么他们也认为值得了。只可惜那些没有福气坚持到这里的人,不能同他们一起享受这份幸运了。
这一日,便宜坊那边又送了账册过来,照例,林老爷子是要喊赵熊和几个老师傅过来说一说,让他们心里有数的。
几个老师傅,念着叶落归根,忍不住就提起回乡之事。林家不会拦着,只说让他们自己选定个日期,然后把他们卖草编的工钱发下去,就可以送他们离开了。
几个老师傅很是有些愧疚,毕竟他们为了草编,已经很久没有给林家做工建围墙和水渠了。即便如此,林家还依旧供给他们粮食用物,这才更让他们觉得脸红。
想到这里,他们暗暗决定回去之后同大伙说说,总要有始有终,对得起林家这份恩情才好。
倒是,赵熊单独留了下来,同老爷子说起,他想留下。“老爷子,我家人在北来的路上都没了,只有我一个,回家乡也是无牵无挂,就想留下来做这个草编活计。若是您老不嫌弃,请收容我做个奴仆,我必定忠心耿耿,报答林家大恩。”
说着话儿,他就跪了下来,结结实实磕了三个头。
林老爷子有事没事就去林大江的院子转转,倒是对赵熊这个决定不意外,又很欣赏他平日的行事。
于是就扶起他笑着应道,“草编的生意,若是放弃,确实可惜。正好村里也有后生跟着学艺,以后必定要吃这碗饭。但他们学的时日有限,手艺撑不起这个生意。你留下自然最好,不过我们林家也不要你做牛做马,签份十年的工契吧,到时候你想恢复自由,另立门户,我们也不拦着你。如何?”
“多谢老爷子收留。”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325章 喜忧参半
赵熊本来以为林老爷子不会这么容易应下,毕竟他是一个外人,林家不知道他的底细,万一他存了坏心,以后总有麻烦。没想到,老爷子只让他签了十年的工契,这让他又欢喜又担忧。
欢喜自然是因为不用做奴仆,毕竟他这样有野心的人,给人做奴仆,实在不甘心。忧愁就是林家怕是也不会全然信任他,或者说不那么需要他这个人。
别人不说,就是胡天明吧,签了死契,林家不但把学堂交给他打理,过年时候还把当自家人一样请去上桌儿吃年夜饭,他如今俨然已经是林家的一份子了。
他以后怕是没有这个待遇了…
林老爷子不知道他这么纠结,又道,“你回去也问一问,看看手艺好的工匠里,谁愿意留下,我们林家绝对不会亏待。而且也一样签工契,时间由他们自己决定。”
“好,老太爷,我这就回去问。”
赵熊也是个急脾气,立刻回去问询了一圈儿。许是当初从家乡逃离时候太过狼狈,一路上又受了太多折磨和苦难,大部分人都想要荣归故里。只有七八个汉子和两个老师傅打算留下,汉子自然是没有家小,想要闯一闯,老师傅则是想要报答林家的大恩。
于是,汉子们签了五年的工期,老师傅们则一口气签了二十年,显见是打算为林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林老爷子得了消息,特意开了酒席,请了这些人喝酒。酒席间,定了规矩,以后林家提供稻草,他们负责教授徒弟,每月除了工钱,他们只需编出一定数量的物件儿,草编铺子的利润,他们集体还占两成。
至于赵熊,作为草编铺子的掌柜,工钱高一些,其余都是一样。
众人自觉有了工钱就有了保障,都是高高兴兴应了下来。
林大河不在家,选铺面,张罗开业这事儿就落在了林华身上。
林家如今在县城,大小也算个人物了,没过半月就把事情办得妥妥当当。
草编铺子同便宜坊离得不远,但位置更偏于城南,毕竟草编是风雅之物,城西都是平民百姓,买的有限,主要售卖对象自然是那些有钱有闲的富贵人。
许是运气好,草编铺子刚刚开业没两日,就接了一大单生意,足足五百个蒲团。
原来是某个信徒,把林家草编的蒲团带去了县城西南百里外的大福寺。
寺庙里的住持,很是喜爱蒲团这份清香,自觉坐在上边打坐,不但更有助静心凝气,甚至参悟佛法都通透了三分。
于是,住持大师在虔诚的信徒想要捐香火银子的时候,就亲自化缘,想要蒲团给庙里的和尚们一人一个。
大福寺在北地也是数一数二的寺庙,大小和尚七八十号。按理说,化缘一百只蒲团就足够了。
但架不住信徒们大方啊,为了下次来拜佛时候跪着的蒲团也是清香的蒲团,纷纷响应住持的号召,你五十,我一百,很快就凑了五百个蒲团的大订单。
于是,林氏草编铺子,来了一个开门红。
赵熊带了七八个大师傅,就是速度再快,一时也赶制不出来这么多。狗剩子几个虽然有些天分,但如今手艺还算不得精湛,赵熊生怕坏了名声,实在不敢用他们啊。
正是为难的时候,所有灾民都放下了手里的活计。手艺好的帮忙编蒲团,手艺差的就自发去了工地,开始凿石头,砌围墙,修水渠。
村人见了,都道这些灾民还算有良心,于是也是纷纷聚去帮忙。
于是,不过七八日,大福寺收到了几车草编蒲团,林家的石墙和水渠也修好了。
灾民们立刻开始收拾了行李,南边不比北地这么冷,种田比北边都要早一个月。
如今正是正月末,他们路上大约一个月左右,赶回去正好可以播种了。
林老爷子把这些人行事看在眼里,到底还是点了头。
人性自私,但有时候又有光华闪现。
赵三发和刘石头那般的人固然可恨,但留下这些灾民却也是知恩图报。
于是,他就寻了娇娇把心里考量之事说了,娇娇当即就同意了。
老爷子再不迟疑,又喊了里正同几个族老,正色说道,“这些灾民来了咱们林家村也有几月了,虽然有些不顺之处,但归根到底都是些老实本分的乡亲。他们家乡又遭了灾,如今回去,即便先前做草编赚了些银钱,但要重建家园,总要几年光景才能恢复元气。我想着,把育秧插秧的技术教给他们,助他们一臂之力。
另外,附近村屯的乡亲,若是有信得过的,想要跟着学,咱们也别掖着藏着了。你们觉得如何?”
这一年里,林大河入狱,再到娇娇被绑,每件事,各村乡亲都是尽心尽力的奔走帮忙,林家村人人看在眼里,自然也是心里感激。
再说,育秧插秧的技术是老爷子一家琢磨出来的,他都尚且不心疼,他们作为同族,谁也没资格拦着啊。
最重要的是,这些十里八村的乡亲,也有他们的儿女亲家,远房亲戚啊,同样会受惠,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那些灾民,他们带了新种田法子回到千里之外的家园,同他们更是没有干系了。
于是,里正同族老纷纷点头,“这是积德行善的好事,我们听大伯的。”
“是啊,大哥你说了算,我们没意见。”
这事儿就这般定了下来,村里的后生腿脚也快,揣了大院儿里得来的肉包子,一边啃一边就奔去了各个村屯。
很快,十里八乡就都知道林家要传授大家种稻丰收的秘技了。
不同于那些灾民的半信半疑,各村家里有水田的,几乎欢喜的都要合不拢嘴了。
毕竟林家秋日时候的丰收,他们可是看在眼里的。如今林家愿意教,他们学到手,就意味着自家秋日里也能早早收割,不怕寒霜,不怕欠收。
倒是灾民们虽然敬重林家,对林家感恩戴德,但他们也是有傲气的。南边不同北地,几乎家家户户种稻。论起技术,怎么也不可能是小小的北茅县更占先啊。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326章 种稻新技
结果,这些人自觉不好扫林家脸面,第二日聚过来,跟着各村赶来的乡亲一起学习,这才发现他们真是大错特错。
先把稻种在精耕细作的土地上育成秧苗,然后再插进水田里,这样几乎有一株算一株,各个都能成活。
而他们种了百十年的稻子,根本就没想到,稻子居然还能这么种!
当即就有人激动的疯跑回去,喊了所有灾民过来习学。各村乡亲见此,更是打起了精神。南边的人都这么看重,他显见这种稻秘技特别珍贵,他们绝对不能错过。
众人都抱了这样的想法,学习起来尤其认真。聪明人几乎一听就懂了,就是脑子笨的,也拼命死记硬背,回家之后甚至让自家孩儿,或者识字的人帮忙再抄写下来,珍而重之的藏在家里。
其实,说来话长,不过也就是两三日的功夫。
这一日下午,林华特意从城里回来了一趟,爬犁上装了三四口箱子,他和几个小伙计都是跟在爬犁下走,但爬犁依旧在残雪上碾出了深深这车辙印。
赵熊得了消息,就聚集了所有灾民到林家大院子门外。
林老爷子特意喊了林大山帮忙,一本厚厚的账册放在桌子上,娇娇贡献的中性笔,代替了需要暖炉保温的砚台和毛笔,于是一切都变得简单了。
每念到一个名字,就有人迅速上前,林大山低声交代清楚这人做了多少草编物件,或者多少活计,该得银钱多少。
站在林大山身侧的赵熊和几个老师傅作证,领取人也觉得没有错处,一边的林华就会带着小伙计把银钱装进缝好的布袋,然后交到领取人手上。
众人本来就是手艺有好有坏,有些甚至半点儿不会编制,一直在做些泡稻草送货之类的活计。自然,拿到的银钱也有多有少。
银钱多的人欢喜之极,银钱少的人心生羡慕。但却没一个怀疑甚至诬赖林家贪墨藏私。
因为他们出的是编制的手艺和体力,而稻草却是来自林家,林家若是要银钱,直接收一半的银钱作为购买稻草的费用就好了。
但林家免费送了这么好的稻草,甚至还每日照旧供给他们吃喝。
这份心胸和仁善,可不是谁都能做得到的。
最后赵熊和孙槐,还有几位老师傅拿到的只有少少十几两银子,其余就是薄薄的银票。这是林家惦记他们路上钱财露白招来祸患,特意安排的。
几人更是感激,纷纷弯腰行礼道谢。
林老爷子也没多说什么,只道,“大伙来到北茅县,在我们林家村落脚儿也是缘分。若是这几月,我们林家待大伙有什么不周全的地方,还望大伙儿多担待。
我请村里老少妇人们帮忙,蒸了五十筐馒头,大伙儿每人背十个,回乡路上垫垫肚子。另外,大灶上还有四半猪肉,二十坛酒。大伙儿今晚好好吃顿饱饭,喝碗酒,明早儿就奔着家里去吧!”
灾民们怀里揣着银钱,再听说林家还给他们准备了干粮和送行酒菜,哪里还忍得住眼泪。
说起来,他们在马上冻饿死掉的时候,被林家接过来,一直吃林家的,喝林家的,靠着林家赚了回去重建家园的银钱,如今还要拿林家的干粮,吃壮行的酒菜…
他们何德何能,会得到这样的善待?
“老太爷,我魏大宝一辈子,不,世世代代都感念林家的大恩。”
“我也是,我们全家做牛做马也要报答林家的救命之恩。”
“死也记得这几个月的活命大恩!”
“老太爷,林家是大越最心善的人家!”
“我这条命是林家给的,以后只要林家一声召唤,我就是死了,我儿孙也会赶来报恩。”
众人扯着脖子喊着,末了也不用赵熊召唤,齐齐跪倒,梆梆磕头,声音响的好似密集的马蹄声。
林家众人待这些灾民,其实心里的滋味很是复杂。初始,当真动了恻隐之心,待得知道救助他们性命对娇娇的神术有好处,这救助就成了公平的交易。但没想到最后又出了绑架一事,林家多少对这些灾民生了厌恶。
如今他们要归乡了,到底几个月处下来,养小猫小狗还舍不得,更何况是这么多大活人。
恩恩怨怨,一笔勾销了,林家问心无愧,仁至义尽,灾民们也重新开始他们的新生活就最好了。
若是看在草编铺子这事上,还要感谢灾民们出现,给林家多添了一份产业,也给村人多寻了一份生计。
“大伙儿都起来吧,地上凉!”
林老爷子摆手,第一个弯腰扶起了几位老师傅。
几位老师傅年岁大,看过太多的世态炎凉,待林家这份善意愈发珍惜和感激。
他们坚持多磕了好几个头,这才爬起来,抹着眼泪,哽咽道,“老太爷,我们这把年岁了,许是活命的时候,没有机会再回来给您磕头了,但我们下辈子就是做牛做马也要托生在林家,给林家出力,报恩!”
林老爷子也五十岁开外了,这话让他听得心酸,于是赶紧道,“老哥,不要这么说,不过是搭把手儿的事。以后回了家乡,好好养身体啊。”
其余村人也是把灾民们都扶了起来,众人平日多少都有些交往,这会儿也是互相拉着手互相说说话儿。
春芬几个在院里听得动静,就忍不住扒了门缝儿偷看。雪融的爹爹在人群里,她就抹了眼泪。
娇娇突然想起忽略了什么,赶紧出去寻了老爷子说话。老爷子听了,就示意大伙儿安静,然后又添了几句。
“先前大伙儿来到我们林家村的时候,咱们互不相识,也怪我多心,生怕出什么乱子,把大半孩子买进了家里。如今,大伙儿要回乡去了,必定舍不下孩子。我们林家也不是让大家骨肉分离的狠心人,但是这些孩子学了我们林家的秘技,不好立刻放他们归乡。
所以,三年后,若是大伙还念着孩子,就尽管来把孩子赎买回去,我们林家绝不阻拦。”
“什么?”众人听得简直太意外了,毕竟是身上掉下来的肉,那些儿女卖进林家的人,回乡的心思就掺杂了悲伤,总没有那些独身的人轻松。
从此骨肉分离,天南海北,谁也舍不得啊。
重生之农门娇女 第327章 仁至义尽
如今林家居然如此大方,只要三年,就会放他们的孩儿自由身。
以林家的人品,这三年孩子们不但能学到本事,还能赚到工钱,回家之后不论是娶媳妇还是嫁人,兴许都不必家里操心了。
林家这哪里是留人,根本就是替他们养孩子,教导孩子呢。
原本还提着心的孩子爹娘,都是再次跪倒,越发真心实意的磕头磕个不停。
就是院子里的雪融,还有从学堂赶来同爹娘道别的孩子们,也都是欢呼雀跃,齐齐跟着跪倒在地。
其实林家如今很缺人手,但一来实在是于心不忍,以己度人,娇娇和家里小子有一个不在身边,家里老少也是吃睡不香。都是人,谁舍得让人家骨肉分离。
二来,这些孩子就算林家不准许他们赎身,他们想走,留人不留心,兴许还要生出事端来。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三年后,林家对各村的承诺早就到期了,这些孩子回去南边,把新式算法传授出去,就是一颗颗小火种,慢慢扩散,最后受益的百姓和孩子越多,那么林家的功德必然会越累越厚…
众人都是放了心事,心头也就彻底轻松下来了。
天下无不不散之宴席,就是有再多话,天色黑透的时候,众人也就散去了。
大灶上,炖菜锅里,油花儿翻滚,油润的肉片,每人一陶碗的炖菜上几乎铺满了,众人一口肉,一口酒,吃的是眼泪不停。最后带着满肚子的温暖,回了地窨子睡下。
第二日一早,天色还没亮,林家门外就满是黑压压的人头了。众人谁也没有说话,沉默的磕头,沉默的紧紧包裹,沉默的踏上了回乡的路。
来时是为了挣命,惶恐又绝望。回去的时候,带了重建家园的希望,还有对新生活的向往。
来时,他们是一群蝗虫,拼命往肚子里抓挠,只为了活命。回去时候,他们各个带了银钱,结伴而行,衣锦归乡。
林家老少照旧同每天一样,天亮起床,妇人们带着丫鬟整治饭菜,擦抹打扫,男人们则去田里转转,村里走走。至于林护几个小子和他们的小厮,早就在学堂里,被胡天明这个笑面虎训练的汗流浃背了。
娇娇幸福的睡到日上三竿,爬起来,由丫鬟们伺候着洗了手脸,梳好花苞头,换好干净衣衫,再吃了饭…
她忍不住叹气,真是太腐败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妥妥的地主婆生活啊。这么下去,她会不会变成真正的娇小姐,谁也说不准,但她肯定会…胖成球。
不行,要奋斗,好女孩是不会甘心变成球的!
于是,冯氏惊奇的发现,闺女居然捡起了被她抛在脑后的针线。她不但没有欢喜,反倒忐忑的摸了摸闺女的脑门儿,生怕她昨晚发烧,烧傻了…
“哎呀,这丫头怎么动针线了,难道是哪里不舒坦?”
“娘,”娇娇羞恼,抗议道,“你这话说的,外人听见,还以为我多懒呢。”
“你不懒,难道还勤快啊?”冯氏毫不留情的打击闺女,“一块帕子你绣了半个月了,本来还说要给你奶奶做年礼,结果呢,我看啊,后年过年能让你奶奶用上帕子就不错了。亏你奶奶那么疼你,用块帕子都要盼三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