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在不正常的地球开餐厅的日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一吨大苹果
张桐把江华当成来吃早餐的了,当然这是一种开玩笑的说法。
江华已经知道面前的这个张老板是一个喜好诙谐的人,心态也是积极乐观的那种。所以她也没有在意张桐和自己的玩笑。
江华反而面色有些凝重的说道:“老张,你出来。我有事和你说。”
张桐看着江华认真的表情有些好奇的问道:“怎么了?是有生命很重要的事情吗?”
江华拉着张桐的肩膀靠近张桐的耳边低声说:“是这样的,我刚得到了消息。那个季老师,就是之前我带他到你店里,然后付了五万块吃帝王蟹的季晓春,你记得吧。”
“当然记得,大好人啊。那么贵的帝王蟹一个人给包圆了。”张桐很感谢季晓春的大方,让他赚了五万块。这笔钱和白捡的一样,拿到钱的第二天他就给自己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又给店里买了一台烤箱。一下子就花掉了一万块。
这种豪爽的客人一下子就把张桐计划的一个月的利润给全做出来了,而且还有多。张桐计划自己的小店一天的利润初期应该是在五百左右,几个月半年以后回头客人多了,应该稳定在一千到一千五左右。
等到利润稳定在一天一千的时候,自己就要请个帮手来帮忙了。因为房租不要钱,所以算一算自己每个月的利润应该实在三万到四万左右。差不多是这个水平。
在淮海算不上是很富裕的那种,但是因为有自己的房子,张桐倒是不需要愁买房子这个最大的开销。他可是问过了,自己这套店铺现在估值要一千八百多万呀!啧啧,自己也是个死有钱人了。
每个月只要有个三四万的利润,自己的生活还是可以过得很舒服的。
不过这个利润是需要时间来慢慢累计的,开店这些天他才刚刚把日利润稳定在了五百每天。店虽然开的时间不长,但是口碑已经开始出来了。很多附近下班来吃过他家晚饭的白领都成了回头客。
还有很多人和张桐说要他中午的时候可以做美团和饿了么什么的。但是张桐嫌麻烦,因为自己的菜单每天都不重样,要是每天都要用手机去修改菜单和定价那就很麻烦了。他这些软件还不是用的很熟呢。
所以张桐暂时放弃了外卖这件事。还是暂时维持着每天五百的利润就好了。
不过季晓春的到来倒是提前让他的小店小发了一笔,虽然季晓春对江华有点歪心思,但是这种财神爷还是不错的。
所以江华说道季晓春的时候张桐自然记得。
江华认真无比的对着季晓春说道:“季老师那天吃了你的帝王蟹之后就不舒服了。”
“啊?!他该不是赖我吧,我的菜可没问题。我们两个不都是吃了吗。”张桐立马表示自己的食物没问题。
江华摇了摇头:“不是,不是吃东西的问题。是季老师自己的身体有问题。”
张桐扬了扬眉:“我说了他确实是肾虚吧。”张桐内心os:血尿一下吓唬吓唬他!这招应该挺管用的。
“哎呀,不是肾虚。是大三阳,也就是乙肝。”江华拉了一下张桐:“这是有传染性的,那天我们和他吃了饭。虽然用的是不同的餐具,也没有动他的东西但是还是去检查一下吧。”
江华最近纳闷为什么季晓春几天没来了呢,她去季晓春的研究室和任教的淮海大学医学院去一问,她才知道季晓春因为乙肝和肝硬化住院了。
好吧,祝季老师赶快康复。但是她转念一想,不对啊!自己和他吃了饭,那么自己也要检查一下啊,要不然也中了乙肝病毒的招那就没处说理了。
这事还真是一个急事,所以江华不得不请了半天的假来处理这件事。而且她一大早就跑到了张桐这里,拉着他一起去做病毒检查了。
好在张桐早上还么来得及吃饭,听了江华这么说也就刚好被她一起拉倒普驮区中心医院去做抽血检查去了。
为了早点知道结果还特意做了一个加急的检查。不过万幸,两人检查出来都是阴性的。
不过等了这么久,今天这中午的店是开不了了。张桐无奈的摇了摇头,看起来自己拿一笔季老师的钱还真不容易啊,还耽误自己一天的生意。
不过难得有机会和江华一起出来,虽然是一起出来看病,但是张桐也是能找到机会搭讪的。
当检查结果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午十一点多了。张桐对江华说道:“忙了一上午都没吃饭。走呗,去我店里吃点。刚好吃完休息一下,你下午就刚好去上班了。”
江华倒是没有拒绝,她本来就饿了。
不过江华好奇的是张桐不是直接朝着自己店的方向走,而是往另一边走。江华问道:“走错了吧,是另一个方向。”
“没走错,没走错。我还要买菜呢。一起去菜市场逛逛呗,看看你喜欢吃什么。”张桐这样发出邀请:“你看着你喜欢吃的买。”
张桐笑的很灿烂,江华有一种错觉,张桐这样算不算是向自己提出约会的邀请。
不过这个约会也确实够奇怪的,别人要是约会的话要么是电影院或者有格调的餐厅,要不然也是咖啡厅。逛菜场?好吧,其实是自己多心了吧。
走在菜市场中,张桐熟门熟路的和一些相熟的菜贩子打着招呼:“哎呀,今天这娃娃菜不错啊。看着挺新鲜。哟,这江团鱼很精神嘛。这块猪大排好,给我切五十块。”
张桐熟门熟路的选着菜,同时还对江华问到:“小江你喜欢吃什么?”张桐的询问很熟练,完全没有任何讨好的意味。就好像是一切都是理所应当一样,没有任何客气的成分。
这是一种能让人感到放松的交流方式,江华不自觉的说到:“大排就挺好,你今天要卖大排吗?”
“是啊,今天要给我的小胖丁老师做一次酱油西餐。所以要准备一些大排”张桐又在卖蔬菜的摊位上买了一些土豆。
“小胖老师是谁?”江华跟在张桐身边逛着菜市场,这个张给人一种不由自主的放松的感觉。让江华和他走在一起的时候有一种切实的和老朋友再一起的感觉。
“啊,一个教我如何融入现代社会的好孩子。教会了我如何上网,使用手机,告诉了我哔哩哔哩和ac网址。并且还给我下载了七点中文网app和手机淘宝app的,还教会了我如何网购的好孩子。”张桐这样说着。
但是江华却不由自主的缩了一下头,嗯?前面的不好说,但是教会了网购,这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江华摇了摇头继续问道:“那么酱油西餐是什么?”这个东西江华是真的没有听说过。
张桐笑了笑:“就是一种用中式材料和中式烹饪手法来料理西餐的手段。简单来说就是中国在地化的西餐。”
“酱油西餐分两派,廣州一派和淮海一派。淮海一派也叫做海派西餐,我要做的就是海派西餐。”张桐这样的说着。
江华听了以后若有所思:“但是这样就不是正宗的西餐了吧。”
“哈!”张桐笑了笑:“其实食物哪里有那么多的正宗和不正宗啊。适应当地口味就好了啊。你看我们外面的早餐店卖生煎馒头也卖咖喱牛肉汤。但是我们早餐店卖的咖喱牛肉汤让印度人来吃的话肯定是不正宗的。”
“哪里有咖喱是清的和水一样的啊,他们肯定觉得咖喱汤就要黏糊糊的。说到底吃什么,怎么吃,从来都是根据个人来的。”
张桐认真的看着江华说到:“就像今天中午给你二选一:炸大排配酸辣面或者是生鸡蛋配鲑鱼卵盖饭,你选哪一个?”
“大排酸辣面。”江华想都不想的就做出了选择。
“是啦,因为你是中国川渝人,所以选大排加酸辣面。要是我面前站的是个东洋人,那她肯定选的是生鸡蛋鲑鱼卵盖饭。这和哪一个食物更好吃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因为我们喜欢而已。”
张桐转过头认真的对江华说到:“所以啊,喜欢吃炸大排配酸辣面的妹子,要不要去调料店选一下花椒海椒?川渝的娃儿没的花椒可是活不下去的吧,听说川渝妹各个都是挑花椒海椒的高手,闻一闻味道就知道质量如何。怎么样?江处长今天露一小手?”
“哈哈!这还真的我最擅长的,今天本姑娘就给你露一手。”听着张桐这样说,江华心情大好。
选海椒,挑花椒,在菜市场门口的点心店又买了一盒云片糕犒劳江华。跟着张桐在菜市场内买菜闲逛,偶尔和张桐的轻松聊几句天,让很少下厨房也很少买菜的江华觉得原来逛菜市场也有另一种乐趣。
虽然人声鼎沸,环境也比不上沃尔玛这种大超市,但是在这里却有另一种生活的感觉。看着张桐背影,江华第一次觉得这个男人还挺有意思的。





在不正常的地球开餐厅的日子 第五十七章 母与子与酱油西餐(上)
牛晓丽最近两天心气不是很好。
牛犇和牛晓丽置气说不花那个钱出国之后,牛晓丽就一直有些生气。不过这种气不是对牛犇生的,而是对自己生的。
只怪自己没用,自己的孩子很懂事。但是自己却给不了他那些同学可以享受到的童年。
那天黄泽英对牛犇的嘲笑牛晓丽也听到了一些,那些话就像是刀子扎在她的心里一样。是啊,别的孩子都在用好的品牌电脑,全班就牛犇一个人用的是个杂牌子。
别的孩子一个月的零花钱少的也有三四百,多的一个月能有一两千。自己一个月给牛犇的零花钱最多不超过一百五。
实际上到了牛犇这个年纪,正是一个孩子开始发育的时候。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包括心理上的。
初中开始,孩子已经开始出现正式社交活动的雏形了。比如说放学以后大家一起去奶茶店喝奶茶,或者是去学校对面的面包店吃蛋糕。
要么就是可以约在一起去开封菜、金拱门、薯霸王这样的地方一起去吃个汉堡套餐要么点一杯饮料,大家一边吃东西一边聚在一起写(抄)作业。
这些几乎都是淮海市孩子的日常活动了,而支持这些活动是需要钱的。这是很现实的一个问题,没有钱谁卖奶茶给你?
大家一起去奶茶店喝奶茶,然后一起联机开黑玩王者荣耀,大家都有吃有喝,就你一个没有。这心里会不会有落差?
牛晓丽从前没有注意过这一点,一直到昨天牛犇被黄泽英嘲笑的时候她才忽然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实际上在和那些同学交往的时候是不是也有很大的压力。
因为别人有的东西,他总是没有的。会不会有很多孩子和黄泽英一样,其实都在偷偷的嘲笑牛犇。
牛晓丽想到这里眼泪就忍不住的流。自己是没什么本事,也就是做做街道办的工作,除了这个自己也干不了别的。
甚至连出国学习交流这样的机会牛犇都不敢和自己说,反而要私下里和老师拒绝。他就是害怕自己多花钱,因为牛犇知道自己赚不到多少钱。
牛犇越懂事,牛晓丽就越伤心。她觉得自己愧对了这个孩子。
所以当牛犇今天突然提出想吃西餐的时候,牛晓丽没有多想,她立刻就答应了下来。
牛犇很少和自己提要求,牛晓丽也有一点想要补偿牛犇的想法。而且借着吃西餐的功夫,她也想要和牛犇谈一谈。让他明白去美国学习交流表演的机会很难的,自己一定会支持他去的。
这事还是要和牛犇说明白的,不然自己强硬的让他做什么很容易适得其反。因为牛犇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孩子。
不过当牛犇带着牛晓丽一路走到张桐的小店的时候,牛晓丽有些惊讶的看着牛犇说道:“牛犇,你没搞错吧。你不是要吃西餐吗?”
“妈,没错。就是这儿了。张桐大叔做的西餐可好了。”牛犇拽着牛晓丽的手就往里走。
牛晓丽是知道张桐开的这家店的,因为注册和执照之类的流程还是她帮着跑的。不过这个小店不是卖简餐的吗?什么时候也开始做西餐了?
不过牛犇带都带来了,那么牛晓丽也就跟着他进来了。
其实从中午和江华吃过午饭之后,张桐就开始为牛犇准备做酱油西餐了。因为今天被江华拉去做了大半天的检查,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为晚饭准备食材。
张桐一合计干脆今晚就暂停营业算了,就当牛犇包场好了。自己也可以放一天假。
酱油西餐这种东西其实是一种很有意思的产物。实际上传统中国是一个非常包容并且对外来文化接受度很高的国家。
这种包容是源于一种文化自信,而在食物上这种包容性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比如说面,中国传统是没有小麦这种东西了。而在今天,全中国却有百分之三十五的人以面为主食。
中国明明是通过张骞出塞打通的西域丝绸之路才得到小麦的文明,但是中国却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小麦制作成面的国家。
而之后,面又通过丝绸之路传回到了西方,形成了人类流传到了现代文明依旧食用的模样。
面对陌生的东西,我们的祖先从来都不是以一种抗拒的心态来对待。而是如同赤子一般充满好奇,总是愿意尝试。
不过历史的车轮在转动的时候,曾经的赤子成了垂暮的老人。他开始抗拒一切他所不了解的东西,顽固而守旧。一直到人用枪炮逼着他重新开始学习。
而淮海的诞生就是如此。
百年前,淮海是个不值一提的地方。但是因为坚船利炮的关系,这里被迫成为了一个通商的口岸。
大量的西洋人带着他们的货物、文化、语言、思想当然还有食物,登陆了这个从前的小渔村。
淮海市值得辉煌和夸耀的历史不长,这里见证了一个腐朽王朝的倒毙,也见证了一个新生政权的崛起。
百年间,这座城市深受西洋文化影响。而酱油西餐的诞生就是源于对西洋食物的演变和改革。
在从前落后的中国淮海,西洋人带着自己的骄傲自大和领先中国百年的科技水平随意的践踏这片土地。
浦江上停着全钢铁制造的蒸汽动力远洋巨轮让只知道木质帆船的中国人惊掉一片眼球。
莫说崇洋媚外,当一个文明和另一个文明处在完全不对等的时候,人的心态总是会发生变化的。
就比如说追逐对方的文化,追逐对方的生活习惯等等。上世纪初,因为西洋文明的入侵,那些商人所带来的西餐也成为了淮海市受到追捧的食物。
西式的糕点烘焙,鹅肝酱、莎朗牛排和鱼子酱等等,这一切都在淮海市萌芽。但是正宗的西餐是很贵的,一般淮海市的市民是吃不起这种东西的。
所以有淮海市的厨师看中了里面的商机,用中式的材料和烹饪方式来仿照西餐的手法来制作西餐。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海派酱油西餐。
牛晓丽跟着牛犇进入小店,她有点错愕的看着张桐:“小张啊,我儿子说要吃你做的西餐诶。你什么时候会做西餐的啊?”
张桐摆了摆手笑道:“牛大姐,坐吧。西餐我会不会做你等下一吃不就知道了?”




在不正常的地球开餐厅的日子 第五十八章 母与子与酱油西餐(下)
牛晓丽有些怀疑的跟着牛犇找了个位置坐下。传统西餐都会有一道前菜,酱油西餐也不例外。一般西餐的前菜有蔬菜沙拉,而海派酱油西餐的前菜是土豆沙拉。
说起来土豆沙拉的诞生很妙,上个世纪初的淮海人虽然吃西餐,但是普遍都不能接受吃带血的牛排和生的蔬菜。很多人都觉得这和茹毛饮血没差别。
而淮海厨师别出心裁的制作了一道土豆沙拉。以新鲜的土豆去皮,蒸熟/煮熟后切小块。在把豌豆胡萝卜丁要焯水煮熟后混合一起。再加上切成小丁的大红肠,最后用蛋黄酱搅拌均匀即可。
这是一道几乎不存在任何烹饪技巧和难度的菜。但是却莫名其妙的很好吃!
土豆起沙,豌豆甜软,胡萝卜脆爽,红肠弹而富有肉香。再加上富含油脂但是口感却很清爽的蛋黄酱。明明是很简答的食材搭配却形成了一种美妙的组合。
这种沙拉在淮海市广受欢迎,并且流传广博。甚至被冠以了淮海沙拉的名头。
而这种做法的沙拉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淮海市特有的情怀。走遍全世界,恐怕都找不到某一种沙拉是在卤味店里卖的。
而在淮海,这种土豆沙拉一般都是在卤味店熟菜店里称斤出售。所以很多淮海人已经压根不觉得土豆沙拉是一道西餐,而已经认为是淮海菜了。
所以当张桐端着两份淮海沙拉到牛晓丽和牛犇面前的时候,牛晓丽有点懵,她说:“小张啊,这也算是西餐嘛?怎么看着是菜市场卤味店卖的?”
张桐笑了笑:“保证是西餐,中餐那里有用沙拉酱和蛋黄酱的啊。而且这是我自己做的,不是菜市场那种卤味店卖的。土豆是蒸熟的,比水煮的口感更好。蛋黄酱也是自己做的,尝尝吧。”
牛晓丽还没开始准备吃呢,牛犇到是已经不客气的用筷子开始吃了起了。这是酱油西餐的另一个特色,既给客人提供刀叉,但是也给客人提供筷子。
“好吃!”牛犇吃了好几口以后忍不住对张桐竖起大拇指。他本来就喜欢吃土豆沙拉,不过一般市面卖的土豆沙拉有一种【假假】的感觉。
这种感觉主要来自于伴土豆的沙拉酱和蛋黄酱。一般商户舍不得买很贵的沙拉酱和蛋黄酱来做调料。而张桐可是自己制作的蛋黄酱。
没有任何添加剂,把六个鸡蛋黄打发起来,在加入少量的橄榄油、盐、糖、白醋、胡椒。没有任何值得大书特书的炫耀技巧,也没有任何夺人眼球的特殊食材。
唯有在调配的时候注重蛋黄打发的程度,选择鸡蛋时注意鸡蛋的新鲜程度,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仅此而已。没有炫技,只有真实。
所以牛犇吃着这种土豆沙拉有一种其他市面上卖的土豆沙拉没有的真实感。
牛晓丽也吃了一口,味道却是和张桐说的一样。跟市面上卖的土豆沙拉完全不同,食材很新鲜,蛋黄酱特别清爽。而且还能感觉得到那种淡淡的鸡蛋黄的香味。
而前菜过后,酱油西餐里要上的就是汤和主菜了。
在海派西餐里,汤一般是淮海罗宋汤,主菜一般是炸大排。就如同为了淮海人口味改良的土豆沙拉一样,淮海罗宋汤也和原版罗宋汤大相径庭。
淮海罗宋汤中没有不会使用甜菜,并且加入了红肠减少了牛肉,而且不加奶油,奶酪的使用数量也少。同时欧芹也因为有的人不能接受它的味道而弃之不用。
张桐做的淮海罗宋汤是老派的做法,把洋葱土豆炒软后混合着牛肉与去皮番茄一起炖煮。在起锅前加入红肠丝和奶酪碎。最后用黄油加面粉的西洋勾芡手法做了一下勾芡。
淮海罗宋汤没有原版的罗宋汤酸,也没有原本的罗宋汤油重而腻。可以说是酸甜适口的一道菜,偏向于清爽的味道。
而搭配这种清爽味道的主菜则是淮海炸大排。
张桐比较疑惑的一点,他回来现代一段时间了。去过一些地方吃过一些饭店,他就有点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炸猪排成了东洋料理了?
这不是十足十的淮海西餐的代表吗?怎么就摇身一变成为东洋食物代表了?要说的话,东洋的炸猪排也应该是从淮海学过去的吧。
炸猪排算是一道硬菜了,四两重的猪大排放在案板上用肉锤锤松。准备鸡蛋液,干淀粉,面包糠过三关。也就是大排先沾蛋液在沾淀粉,然后又沾一遍蛋液最后去粘面包糠。
这种炸猪排的手法是受到了西餐的影响。在西洋人来淮海之前,淮海没多少人见过面包糠这种东西。
不过炸大排在淮海却很有历史了,最早做的是面拖大排。后来接触到西洋菜的做法,才有厨师改进了炸猪排的做法。
现代炸猪排炸鸡排之类的手法几乎全部脱胎于这种做法。
油温六成热,猪排下锅,中火炸至金黄。出锅于案板切成小段,咔嚓咔嚓,每一刀下去都发出清脆的响声。
大排因为外面面衣的关系,所以整个大排并没有和热油直接的接触,这保持了肉质依然多汁的特点。
炸的金黄的猪大排被装进了白色的浅瓷盘子里。在淋上伍斯特辣酱油,一道淮海传统炸大排完成。
张桐为这顿饭收尾的则是一份极具淮海特色的甜品:栗子蛋糕。
不是栗子口味的蛋糕,而是用栗子来当做蛋糕。早年间白面粉很贵,鸡蛋和牛奶也很贵。制作一个蛋糕的成本太高,很多平民是吃不起的。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享受到蛋糕所带来的甜蜜幸福感,有一位淮海厨师别出心裁的想到了用栗子来代替蛋糕胚的做法。
将新鲜的栗子煮熟后混合一些白糖搅打成栗子蓉,然后把这栗子蓉装入原型的模具里定型。最后在上面铺上奶油造型,一份栗子蛋糕就算完成了。
栗子蛋糕降低了蛋糕的制作成本,在从前大家都不富裕的年代让许多人品尝到了关于蛋糕的甜蜜。而今天栗子蛋糕已经只有少数几家老字号的淮海西点店在做了。
时过境迁,牛晓丽上一次吃栗子蛋糕还是十几年前的事情,那个时候牛犇还没有出生。
她和牛犇的爸爸第一次约会去的就是红宝石吃的栗子蛋糕和灌奶油。后来做栗子蛋糕的店越来越少了。因为栗子的口感粗糙,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人并不是很能接受。
今天牛晓丽有点惊讶,因为她以为牛犇会带着自己去一个正经的西餐厅吃西餐什么的。因为自己平时也不太舍得带他去很贵的餐厅吃那些东西。
而现在他却是带着自己来吃张桐做的“洋泾浜”西餐。不过牛晓丽确实要承认,张桐做的这些菜更符合自己的胃口。正宗西餐吃带血牛排什么的,牛晓丽还是比较不能接受的。
1...2021222324...51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