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奈杰尔听了约翰内斯的弦外之音,那就是谈成了一切好说,谈不成那么捣捣乱,也就不可避免了。
“那么最好不过了,只要贵国承诺支持我们镇压印度叛乱,那么这笔土地交易案就好商量。”
约翰内斯非常配合的保证道:“阁下请放心,殖民地也是一个国家主权的一部分。
维也纳政府坚决支持贵国政府维护国家主权的做法,反对一切外力干预。”
这就是国际政治,一切靠利益说话。在西非、地中海英奥两国达成了默契,英国人默认了奥地利的扩张,维也纳政府自然就要放弃在印度地区的行动了。
1858年3月12日,新神圣罗马帝国同奥斯曼帝国签订《地中海土地交易条约》,维也纳政府出资4586.8万神盾,购买利比亚、和包括克里特岛、塞浦路斯岛在内的三百余个岛屿。
其中3586.8万神盾都是以债权、滞纳金抵偿的,剩下的1000万神盾才是用实物支付。现金是不要想了,要凑齐一千万神盾的物资可是一点儿都不难。
次日,约翰内斯又分别和英法两国签订《爱琴海岛屿交易条约》和《领土置换条约》。
万众瞩目的地中海冲突得到了解决,英法奥地利三国再次明确了是在地中海势力范围,北非正式被纳入了法国人的势力范围内。
显然,约翰牛这次出了血,放弃了地中海大量的利益,换取了法奥两国在印度问题上的支持。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三十六章、大移民
弗朗茨是有信誉的,和奥斯曼帝国签订条约过后,立即就支付了价值一千万神盾的物资。
这回是维也纳政府没有打丝毫折扣,没有办法产能过剩的后遗症,积压的物资太多了,卖又卖不出去,直接销毁了弗朗茨还没那么败家。
拿来和苏丹政府做交易,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可能的他还想和俄国人做同样的交易,不管是怎么样,都比看着这些物资烂在仓库里的强。
尤其是农产品,这些精加工出来的成品,保质期都不怎么长。这个年代的防腐剂太渣了,加多了会死人的。
那怕是大家不重视食品安全,那也不能毒死人啊,这种砸招牌的事情怎么能做么?
关系到了口碑问题,维也纳政府还是控制的非常严格,不能毒死人这是食品安全的底线,那怕是出口产品也不行。
当然这也仅限于此,更高的标准那是属于高档食品的,比如打上的贵族专供的产品,那个质量档次不比后世低多少。
两种档次商品价格间的差距,基本上都是几倍、甚至是几十倍,充分的证明了便宜没好货。
维也纳宫,听了农业大臣的报告,弗朗茨想了想说:“既然农产品出口额下滑,那么我们就人为的制造出市场来。
刚刚不是和奥斯曼帝国达成了协议,这些土地上的人口,他们都撤回去么?
现在立即组织船舶运输,大不了我们给他们提供一年的口粮,作为提前迁移的补偿,想必苏丹政府不会拒绝这种好事。
等奥斯曼人都走了,我们再组织移民填补上去,把这些地区彻底掌握在手中。
这样一来,航运公司有了新的业务,我们也可以减轻粮食滞销的压力,有助于稳定国内的粮食价格。”
地中海地区不同于别的海外殖民地,维也纳政府是有能力直接掌控的,就算是还没有跨洋电报,传递消息也就一个星期的问题。
只要当地的奥斯曼人全部撤离了,换上了国内的移民,那么就不用担心统治问题了。
农业大臣克里斯蒂安回答道:“是,陛下。”
停顿了一下,弗朗茨又补充道:“记得把伊奥尼亚群岛和西奈半岛上的民众,一起打包送给奥斯曼帝国。如果有问题,就出钱贿赂苏丹政府的官员。
反正奥斯曼帝国又没有户籍,具体有多少人,苏丹政府都是一笔糊涂账,糊弄过去应该不难。
移民问题要尽快完成,经济危机时期,做这项工作是成本最低的时候。还减轻危机,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这不是猜测,这个年代奥斯曼帝国号称是世界上最腐败的帝国,只要给钱,就没有这帮官僚们不敢干的事情。
听到要尽快完成移民工作,殖民大臣约西普·耶拉契奇头疼了。这次的移民需求可不少,要永远控制这些新增领土,不可能少了人。
克里特岛至少移民三四万、塞浦路斯岛至少移民三四万、伊奥尼亚群岛至少移民两三万、利比亚移民十几万,西奈半岛就算是移民五千吧,加起来又是二十多万人。
这些地区需要人,非洲殖民地还是需要人。刚果和几内亚湾就先算了,两地的人口数量已经不少了,暂停大规模移民也可以。
可是刚刚下手的尼日利亚,正在渗透的喀麦隆、贝宁,是绝对少不了移民的。
不然等约翰牛缓过劲来,他们又要搞事情了。最佳选择就像是现在的几内亚湾,即便是英国人非常的眼热,看到了那一大帮的德意志移民过后,他们丧失了兴趣。
这个年代,跑到殖民地去发财的,就没有好欺负的。尤其是开辟农场、种植园的贵族们,那都是上马能提枪的主。
在陆地上,英国人根本就奈何不了他们。如果殖民地只有万儿八千人,某一天和英法翻脸了,殖民地立刻就易主了。
维也纳政府考虑的不光是开辟殖民地,还在考虑如何守住殖民地,在这种背景下没有十几二十万移民真的不够。
除了这些地区,还要考虑巴尔干半岛。为了控制瓦拉几亚、摩尔达维亚、塞尔维亚、波黑地区,维也纳政府还制定了一个百万移民计划。
这个移民只能来自德意志地区,以确保民族融合的顺利进行,这也是刻不容缓的工作。
为了避免令出多门,互相争抢移民的事情,所有的移民工作全部都交给了殖民部统一负责。
约西普·耶拉契奇解释道:“陛下,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好转,愿意移民海外的民众越来越少,短期内我们凑不够那么多移民。
你知道的为了方便同化,每次组织移民我们都要打散安置,不让少数民族在一个地区聚集。
包括从巴尔干半岛迁移过去的难民,都是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的,确保他们在当地无法形成主导优势。
这又给移民工作带来了麻烦,截止到目前为止,国内有意报名移民的民众,还不足二十万人,加上德意志地区总的报名人数,也不超过五十五万。
大部分人都是倾向于移民巴尔干半岛,愿意前往海外殖民地的民众,还不到一半。”
弗朗茨点了点头这是很正常的,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普通人怎么可能愿意背井离乡呢?
移民巴尔干半岛也就算了,还是在本土,沿着多瑙河一个月都可以一次来回,海外就不一样了。
即便是维也纳政府开出了优惠条件,在海外殖民地开辟了农场、种植园,政府直接承认产权,甚至还有政策性贷款,很多人还是忧心忡忡。
“经济才刚刚波及到德意志地区不久,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未来德意志地区的破产民众还会增加,这就是机会。
外交部已经和各邦国政府沟通过了,他们不会阻止你们的行动,在经济危机结束前,都是移民的高峰期。
你们现在要抢时间,以最快的速度把移民送走,运往海外来不及,就往巴尔干半岛送。一旦经济危机结束大家找到了工作,情况又不一样了。”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经济危机时期的失业人口不在是财富,反而是社会隐患,各国政府巴不得他们走快些。
在这种背景下,维也纳外交部还做通了瑞士、比利时等德意志文化圈国家的工作,各国政府对奥地利招募移民持欢迎态度。
当然,这种好机会仅限于经济危机时期。一旦经济恢复了正常,再想去忽悠移民,就算是各国政府不阻止,当地的资本家们也不会答应。
只有劳动力多了才会廉价,这也是欧洲各国政府难以大规模组织移民的原因。
如果维也纳政府不够强势,无法压服国内的资本家,弗朗茨也不可能这么大张旗鼓的组织移民。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三十七章、下黑手
维也纳宫
情报头子泰伦汇报道:“陛下,英法两国在苏伊士运河的问题上,谈判失败了。巴黎政府决定撇开英国人,独自开挖大运河。”
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苏伊士运河不光是对奥地利意义重大,对法国人也非同一般。前期投入了那么大,自然不可能因为英国人的反对,就放弃了。
现在英法之间的实力差距,还没有世纪末期那么悬殊,现在法国人还对世界霸主之位念念不忘。
并且,他们还有和野心相匹配的实力。
法国陆军常备军总兵力高达四十万,在欧洲大陆上仅此于俄奥两国;法国海军总吨位是皇家海军的六层多,接近七层的规模。
同时拥有世界一流的海军和陆军,法国人是列强中发展最平衡的国家,综合国力不弱于任何一个列强。拥有这么强的实力,就算是他们想安分都难。
唯一可惜的是:这已经是法国人的巅峰了,他们的国力已经不足以支撑他们更进一步了。
想要和俄国人争夺欧洲大陆上的霸权,法国人口数量太少了,在这个人海战术称雄的年代,缓慢的人口增长率直接让法国人出了局。
想要和英国人争夺海上霸权,大陆军的建设又分流了资源,无法做到倾国之力,自然不会是约翰牛的对手。
身在局中的法国人只看到了自身实力的强大,并没有看到在发展潜力,他们已经被竞争对手甩开了,还在做着世界霸主梦。
从这战略上来说,法奥两国面临的困境有些类似,都必须要同时发展陆海军,无法集中力量专攻一面。
奥地利的优势在于人口要多些、本土面积要大一些、资源上更加占有优势;劣势也非常的明显,多民族国家如果不能完成民族融合,等民族主义觉醒就麻烦大了。
捋清楚了手中的底牌,弗朗茨自认为还是要比拿破仑三世幸福一些,奥地利的民族再怎么多,可是他们还是要比法国民众安分啊!
以史为鉴,历史上拿破仑三世做的还是不错的,仅仅一次战败就被头脑发热的民众赶下了台;而原主历史上连续输了法奥战争、普奥战争,还是稳坐皇位就可以看出差距。
从掌权开始,弗朗茨就在一面推动语言文字统一,一面推动跨民族联姻。
目前来看,语言统一做的算是最好,城镇中基本上普及了德语,乡村中暂时不用想了,除了接受义务教育的小朋友,老一辈能够说几句德语就算是积极分子了。
不管怎么说,全国还是有近七层的民众在使用德语。少数民族地区,新占领的巴尔干地区,民间德语普及率反而是最高的。
文字不用说,尽管官方统计的识字率已经超过了百分之六十七,可大半是文盲的社会现状,还是没有得到改变。
弗朗茨可不认为能写几个单词,就算是知识分子了。这个百分之六十七,也可以理解为有百分之六十七的民众,能够写出自己的名字了。
想要真正统一语言文字,还要等接受义务教育的这一代人成长起来才行,这种事情急不来的。
相比之下,混血儿数量增长幅度就要大的多了。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各族民众之间的交流大幅度的增加,联姻自然也就多了。
理论上,只要有三百万对夫妻是跨民族婚姻,整个新神圣罗马帝国的所有种族就绑在了一起。
大家都变成了亲戚,民族观念也就淡化了。说白了,除了极端民族主义者,谁会歧视自己的亲朋好友呢?
弗朗茨吩咐道:“继续盯着法国人,开挖苏伊士运河不光是投资巨大,其中的风险也是未知的,法国政府势必要在资本市场上融资。”
投资苏伊士运河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这条黄金水道一通航就是滚滚财源,弗朗茨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理论上,在遭到英国人的反对后,为了减小风险,法国人多半会拉拢奥地利加入。
可是运河的控股权,法国人是不可能让出来的,弗朗茨也没有指望拿到控股权。
这种情况下,维也纳政府能够拿到的投资份额最多也就三四层,看上去不少,可是分蛋糕的人更多,作为皇帝弗朗茨必须要注意吃相。
与其从政府投资中拿,还不如在资本市场上秘密买下一部分股份,反正这是只拿分红的投资,越隐秘越好。
“是,陛下!”泰伦回答道
停顿了一下后,弗朗茨问道:“普鲁士王国最近有什么消息?”
泰伦回答道:“普鲁士王国还是在进行改革,腓特烈威廉四世的统治有些不稳,国内暗流涌动。他本人的状态也不佳,很长时间没有在公众场合露过面。
具体情况还不确定,普鲁士人封锁了消息。不过从威廉·腓特烈·路德维希频繁在政坛上活动,我们可以推断腓特烈威廉四世身体怕是不行了。”
听了这个消息,弗朗茨才反应过来,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威廉大帝要登上历史的舞台了。
不过一步慢,后面步步慢,这个时候的普鲁士王国已经丧失了天时。
三分德意志的格局是弗朗茨一手缔造的,在维也纳体系重立的情况下,怎么可能轻易打破呢?
现在英法俄奥都希望欧洲大陆稳定,这不是个人力量所能左右的。除非他能够开挂,让大家脑子集体进水,才有机会。
历史上,普鲁士王国统一德意志地区,就是建立拿破仑三世政府抽风的背景下。不仅仅是抽了一次风,而是连续抽了三次风,才给他们创造了机会。
现在的国际形势更加严峻,除非能够同时让法奥两国在意大利地区开打、英俄两国在印度开打,不然就没有他们发挥的余地。
思索了片刻功夫后,弗朗茨命令道:“泰伦,找机会除掉普鲁士驻俄大使俾斯麦。做的自然一些,不要暴露是我们干的。
如果没有合适的机会,那就先搞臭他,让他丧失更进一步的机会。”
彼之英雄,吾之仇寇。
尽管弗朗茨一直都遵守政治斗争规则,很少玩儿这些阴谋诡计,可是并不代表着他就不会玩儿阴谋诡计了。
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决定先搞掉这位铁血宰相再说。没有他这位舵手,就算是其它的激进派成员上台,普鲁士人也翻不起大浪来。
普鲁士王国国力有限,在争霸赛中败不起,只要任何一次操作失误,就要完蛋。
威廉·腓特烈·路德维希也不是简单货色,在没有胜算的情况下,根本就不会和激进派去冒险。不是所有的首相都是俾斯麦,能够逼迫国王让步的。
“是,陛下!”泰伦回答道
……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三十八章、俾斯麦
对俾斯麦下手的想法,弗朗茨早就有了,可惜欧洲同名的人太多了,在没有崭露头角前,谁知道哪个是哪个?
身份都确定不了,自然是什么也不能干了。
等确定俾斯麦身份的时候,恰好他从普鲁士王国驻法兰克福代表转任驻新神圣罗马帝国公使。
在自家的地盘下手干掉一个公使,这个影响太恶劣了。政治风险太大,弗朗茨就不是冒险的人。
现在俾斯麦调任驻俄公使,那么情况又不一样了。只要做的小心一点儿,杀了也就杀了,就算是有麻烦那也该沙皇政府头疼。
如果可能的话,他不介意把普鲁士三杰一起干掉。可惜另外两位在军队中,想要掌握行踪都难,总不能冲进军营里面干掉他们吧?
弗朗茨不认为自家的暗杀队有那么牛叉,跑到普鲁士王国去刺杀人家的军官,万一被人逮住了,那就悲剧了。
威胁性最大的还是俾斯麦,将领再能打,在热武器时代也摆脱不了国力的制约。这一方面上,弗朗茨不怂。
相比之下,政治家、外交家才是主宰国家命运的存在。现在有梅特涅在,俾斯麦职位也不高,弗朗茨还不担心他搞事情。
可是这位“欧洲宰相”已经老了,离开是早晚的事情,而年轻的俾斯麦在威廉摄政后,又开始平步青云。
偏偏现在新神圣罗马帝国外交部的几位候选人能力只能算是一般,弗朗茨自己也不是外交高手,万一什么时候一不留神,让俾斯麦搞出一个反奥同盟,那就麻烦大了。
现在新神圣罗马帝国实力还没有让大家感到威胁,英俄法奥四国综合国力还是比较平衡的,就算相互之间有差距也不大。
可是在未来数十年之内,法国会因为人口的关系掉队,俄罗斯帝国的情况尚且不清楚,不过弗朗茨不认为延迟改革的沙俄会更加强大。
这种背景下,各国迟早都会注意到新神圣罗马帝国的威胁,一旦实力失衡国际秩序又要发生变化。
正常情况下,只要法俄两国不靠拢,奥地利就不用担心。可如果普鲁士王国要进来参合一下子,情况又不一样了。
现在调俾斯麦出任俄罗斯帝国外交公使,这意味着普鲁士王国外交政策的转变,他们想要修复同俄国人的关系。
在此之前,俾斯麦已经修复了普奥两国的外交关系。威廉·腓特烈·路德维希那怕是非常讨厌俾斯麦,也仍然重用他,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弗朗茨看来,这就是危险的信号。普俄关系迟迟没有改善,那是他一直在从中搞破坏,挑起了两国的对立,本质上普俄矛盾并不是无法调和。
……
圣彼得堡,刚刚成为俄罗斯帝国公使的俾斯麦,还在为如何重新和俄罗斯结盟而头疼。
如果不是为了再次促成北欧三宫廷结盟,俾斯麦也不会接任驻俄公使。毕竟这只是平调,算不上升官。
俾斯麦吩咐道:“备车,我要去拜访亚历山大皇储。”
沙皇政府官员对普鲁士王国大都没有多少好感,不过两国皇室之间的关系一直都不错。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俄国沙皇中亲普的一直比较多,甚至还出现过脑残粉彼得三世。现在亚历山大皇储,也就是未来的亚历山大二世也是一名亲普派。
仅凭这显然还不够,在利益面前光凭这份亲近,还不足以让沙皇政府转变立场。
历史发生了转折,俄国人没有丢掉欧洲霸权,那么沙皇政府就不可能抛弃丹麦王国,作为霸主不能没有小弟,这已经上升到了霸主国的尊严问题了。
只要普鲁士王国对丹麦占领的两个德意志邦国有野心,双方的关系就无法缓和。
维也纳体系再次建立,普鲁士王国没有打破规则的实力,摄政的威廉·腓特烈·路德维希认为最好的时机已经丧失了,主张先发展国内,暂时放弃对外扩张。
要发展国内经济,和各国修好外交关系就势在必行了。这种背景下,才有了俾斯麦的圣彼得堡之行。
……
踏出使馆,俾斯麦就感觉心神不宁,仿佛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不过外交会面,既然约好了就不能够放鸽子。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俾斯麦顺利的进入了皇宫中,似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
一名慈眉善目的老者严肃的说:“阿力克塞,刚刚内线传来消息,目标已经出去了,你们可以准备了。
大家出手的机会只有一次,无论成败,今天晚上必须离开圣彼得堡。一旦让沙皇政府反应了过来,后果你们清楚。”
阿力克塞无所谓的说:“知道了安德烈,你还是那么啰嗦,我们办事你放心。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们就在大门口堵他,只要他在马车上就难逃一死。”
安德利的老者瞪了一眼说:“如果想要在这一行里活的更长,就收起你的傲气,阿力克塞。
不仅仅是马车里面的人,车夫、卫兵同样也在猎杀范围内,你们要知道贵族的癖好。
这次的目标非同一般,替罪羊,我已经准备好了。只要你们几个不被当场逮住了,就不会有事。”
见老者说的严重,阿力克塞轻松的神色不复存在。做杀手他们也不是第一次了,可是老者这么严肃的表情却是第一回出现。
阿力克塞疑惑的问:“我不明白,不就是一个普鲁士外交官么,得罪了什么人,要花大价钱除掉他?”
老者语重心长的说:“再警告你一次,做我们这一行知的,好奇心越重死的越快。
我训练你们几个也不容易,不希望看到你们英年早逝,干完这一单大的,我们就各不相欠,你们就是自由人了。”
显然他们用的化名,老者看上去年纪一大把,实际上都是化妆化的,真实年纪并不大。
作为弗朗茨情报组织中的一员,还是专门干杀人的活计,安德烈自然不可能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了。
而阿力克塞几人,都是安德烈训练出来的杀手,在此之前还借过买凶杀人的单。这次任务非常重要,这些发展的外线,就只能被舍弃了。
俾斯麦是一国公使,一旦在圣彼得堡被刺杀,沙皇政府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不把凶手抓出来,他们是无法向国际社会交代的。
这种事情不能和奥地利扯上关系,所以只能由这种尚未被收入情报组织的外线干,反正就算是失败了,这几个杀手也什么都不知道。
买凶杀人,大家想到的只会是俾斯麦的仇家,谁知道毫无关系的弗朗茨,会策划这次不相关的谋杀呢?
就算是要刺杀,好歹也刺杀身份更高的存在啊,俾斯麦就算是碍了眼,明显也不够格被弗朗茨专门重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