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三十一章、债务危机
威逼奥斯曼政府的同时,非洲殖民地也开始行动了。都不需要从国内调兵,这次只是在尼日利亚沿海地区建立据点,殖民地的部队足够用了。
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这次印度大起义会持续下去,在很多人看来英国人只要反应了过来,就可以轻松扑灭这次叛乱。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维也纳政府也是快刀斩乱麻,趁这个机会先把肉吞掉再说。
这个年代,非洲人存在着严重的恐白症,奥地利军队很快就击败了几个土著部落,建立了移民据点。
尼科斯上校指挥道:“快,给我加固工事,敌人的反扑就快要来了。”
一名青年军官疑惑的问:“上校,用的着这么小心么?不就是一个土著王国,我们直接上去灭了他们不久行了?”
尼科斯上校瞪了他一眼,严厉的说:“阿巴特,收起你那自以为是的傲气,战场上任何粗心大意都有可能带来致命的损失。
如果你还想在军队中混下去,就必须要时刻保持警惕,这是一名军人最基本的素质,做不到的话我可以现在就送你回国。
非洲土著就好对付么,难道你没有听说过人海战术?这里是特克鲁尔王国的地盘,他们可以集结几万人马过来反扑。
不要以为他们都拿着大刀长矛,早在百年前就有人把枪炮卖给他们了。就算是他们的武器装备落后了一点儿,那也不是你可以轻视的。”
作用一名贵族子弟,阿巴特跑到殖民地就是为了建功立业的,自然不可能就这么灰溜溜的回去。
奥地利开启殖民以来,超过千人以上的战斗,就从来没有输过,自然让很多人认为非洲土著不堪一击。
现在听说敌人实力强大,阿巴特不但没有被吓到,反而兴奋不已。
“强大”那只是相对而言的,和土著部落相比,土著王国自然是强大的,但是和欧洲各国比,那怕是黑山公国都比他们牛叉。
不是拿起了热武器,就是现代化军队,还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够发挥应有的战斗力。
别的不说,单单是一个武器后座力,没有经过训练的人一开枪,子弹都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所以近代很多乌合之众的军队,在战场上打的噼里啪啦,最后清点伤亡的时候,才发现根本就没有死几个人。
奥地利这种大国,可以给每名士兵几百发子弹练枪法,非洲土著王国是不可能这么豪气的。
阿巴特低着头回答道:“是,上校!”
……
事实证明,特克鲁尔王国就不是什么高效率的王国,完全保留了他们的本性。都等了一个多月时间,他们才组织了一支军队姗姗来迟。
这个时候,殖民据点的初级工事已经完成了。指挥部中尼科斯上校拿起望远镜,望了望乱哄哄的敌军,冷笑到:“垃圾,永远都是垃圾!”
看到敌人安营扎寨,尼科斯都不由的佩服他们的勇气,敢在敌人海军的火力覆盖范围安营扎寨,他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
当然了,特克鲁尔王国的敌人都是非洲土著王国,根本就不知道海军火炮的厉害,他们的安营扎寨的距离,都是根据以往经验确定的。
不要说海军,就算是陆军中的重炮,同样可以对他们实施打击。尼科斯暗自可惜这次没有带重炮,不然都不用找海军帮忙了。
陆海军之争,在任何国家都是存在的,奥地利也不例外。当然这种矛盾主要是围绕军费展开的,还没有到日本那种陆海军互相看热闹、下黑手的地步。
尼科斯命令道:“阿巴特去通知海军,让他们派军舰过来进行打靶训练。就说来了一群傻子,想要给他们充当靶子。”
“是,上校!”阿巴特回答道
尼科斯有些理解,为什么百八十人的殖民者,都可以击败一个国家了。完全是无知造成的,无知者无畏。
他已经决定,尽可能的多吸引敌军过来了。反正敌人越多,他的战果就越辉煌。
可惜对非洲土著的战功不值钱,不然以一个团击败上万敌军,都可以名留青史了。
……
安塔利亚
英、法、奥地利、奥斯曼四国代表已经齐致了,现在大家正在就这次奥地利和奥斯曼帝国间的矛盾进行谈判。
奥斯曼帝国外交大臣幅阿德一脸肃穆的说:“我们强烈抗议奥地利人强占克里特岛,违背了维也纳条约,侵犯了我国的主权。”
奥地利代表约翰内斯淡定的回答道:“幅阿德先生,请冷静一下。我们可没有强占克里特岛,只是一艘军舰发生了意外需要维修,我们才借用了一下。
放心,我们是会付钱的,不会白白借用你们的地盘儿。
违背维也纳条约更是无从谈起,维也纳条约是维护欧洲和平稳定的,作为发起国我们自然会遵守条约了。
现在我们只是在谈买卖,又没有强迫你们割让这些土地,又怎么算是违背条约呢?最后成与不成,也要等谈完了再说,何必这么激动呢!”
英国代表奈杰尔问道:“既然是在谈买卖,现在奥斯曼帝国拒绝了这笔交易,贵国是不是该退出克里特岛了?”
约翰内斯不慌不忙的说:“当然,如果奥斯曼政府不愿意接受这笔交易,我们自然不会强迫。
只是现在奥斯曼帝国出现了两个政府,苏丹政府已经丧失了民心,他们能否代表奥斯曼人民的意志,这还是一个未知数。
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我们认为有必要和圣地政府接触一下,了解了他们立场过后,我们再进行正式谈判。”
威胁,这是赤裸裸的威胁。交易谈不成,维也纳政府就不承认苏丹政府的合法性,转而支持圣地政府。
这令幅阿德很受伤,他们好不容易才面前压制住了那帮乱党,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要是让乱党获得了奥地利的支持,这场内战谁知道还要打多久。
幅阿德底气不足的呵斥道:“约翰内斯伯爵,这是奥斯曼帝国的内政,你们无权干涉!”
约翰内斯耐心的解释道:“幅阿德先生请放心,我们不会冒然干预贵国内政的。
只不过贵国政府的做法令人很担心,我们好心好意来谈买卖,你们连谈都不肯谈,完全无视了两国的友谊,这伤透了我们的心。”
幅阿德严肃的回答道:“伯爵阁下,谈判是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不是我们有意拒绝和贵国谈判,而是现在我们没有出售土地的计划。”
约翰内斯脸色一变,冷漠的说:“当然我们不会强迫交易,现在请贵国立即偿还我们两千八百万神盾的债务,我们只接受黄金和神盾支付。”
幅阿德一脸懵逼,奥斯曼帝国什么时候,欠了奥地利人这么多钱?
“伯爵阁下,我想知道这次债权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据我所知,我们欠贵国的债务不超过两百万神盾。”
约翰内斯淡定的从公文包中取出了一份文件,递给了幅阿德,然后说道:“这是债务明细,你可以派人核实。”
扫视了一眼,幅阿德露出了苦色,他终于明白这些债务是怎么来的了。世界上还有一种债务,是债权转让。
由于奥斯曼帝国财政困难,前不久苏丹政府宣布了政府破产,很多债务就被赖掉了。
这些无法兑付的债权,自然是一文不值。维也纳政府要收购这些债权,债主们自然不会拒绝了。
白菜价也比血本无归的好,没有能力向奥斯曼政府讨债的债主们,只能选择忍痛止损。
维也纳政府却有这个实力,并且已经付出了实际行动。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在这个问题上,英法也不能够阻止,他们才是国际上最大的债主,如果欠债的可以赖账,他们的损失就大了。
尽管苏丹政府没有赖他们的账,他们也必须要承认维也纳政府讨债是合法的。
从这一刻开始,双方的矛盾就不再是军事冲突,而是上门讨债。
英国代表奈杰尔提议道:“伯爵阁下,暂时休会吧!这笔债务还需要进行核实,等幅阿德先生把事情搞清楚了再说。”
反正他的目的就是为了拖时间,至于解决问题?抱歉,奥地利人谋划了这么久,靠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就让人家放弃那也太神话了。奈杰尔没有这份儿自信。
约翰内斯想了想说:“好吧,一个星期过后我们再谈,想必这么长时间,已经够幅阿德先生核实这些债务的真假了。
不过,幅阿德先生最好还是快点儿核实的好,这笔逾期的债务每天都会产生巨额的滞纳金,拖的时间越长对你们越不利。”
幅阿德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声音有些颤抖的回答道:“伯爵阁下请放心,我们会尽快核实这笔债务的。”
他不认为这些债权是假的,既然奥地利人都拿到了谈判桌上,那么肯定不会有问题,约翰内斯不可能拿维也纳政府的国际声誉开玩笑。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三十二章、各有算计
突如其来的债务危机,打蒙了苏丹政府。这笔债权既然转移到了奥地利人手中,那么赖账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还钱也必须要先有钱,显然巴尔干半岛丢失过后,苏丹政府的财政就全完了。
两千八百多万神盾约合英镑一千四百多万,折合黄金102.48吨,要是加上乱七八糟的滞纳金,这个数字还要增加。
不用怀疑,就算是砸锅卖铁,苏丹政府现在也拿不出这么大一笔巨款来。
除非是维也纳政府肯接受纸币,不然就算是英法也不可能借给他们那么多黄金来填窟窿。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阴沉着脸说:“奥地利人这是在讹诈,我们绝对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众人纷纷低着头,尽可能的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免得被殃及池鱼。这是有前车之鉴的,比如上一届政府中,就有一半的大臣掉了脑袋。
不要看后世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改革评价不错,本质上他还是一名封建帝王,近东战争失败、君士坦丁堡丢失的责任,就落在了上一届倒霉蛋身上,然后被抄家灭门。
这也是内战爆发的诱因之一,面对这样一名君主,不小心警惕都不行。这是奥斯曼帝国的优良传统,从祖上保留下来的野蛮。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不满的训斥道:“怎么都不说话了,没听到我的话么?幅阿德你是外交大臣,告诉我接下来外交部准备怎么办?”
被点了名,幅阿德知道躲不过去了,硬着头皮回答道:“陛下,奥地利人是有备而来的。
我们刚刚得到消息,印度爆发了规模庞大的叛乱,英国人的精力被牵制住了,短期内无力干涉他们的行动。
而法国人似乎和维也纳政府达成了默契,奥地利放弃对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的野心,换取了他们对奥地利人这次行动的默认。”
确实是刚刚得到消息的,这个消息还是英国人通报给他的,搜集情报对苏丹政府来说太遥远了。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被气的半响说不出话来,本来以为有英法的支持,他可以强硬一把装一回逼,现实非常残酷的告诉了他,再装逼就成傻逼了。
似乎意识到闯祸了,幅阿德连忙补救道:“陛下,不要担心。印度的土著叛乱只是一群乌合之众,要不了多久英国人就可以平定叛乱。
伦敦政府是不会看着奥地利人不断扩张势力的,我们只要拖延一下时间,等他们镇压了叛乱……”
不待他把话说完,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就打断道:“不要做梦了,只要维也纳政府和英国人达成了妥协,我们就会被出卖掉。
印度对英国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不让奥地利人搞鬼,牺牲我们的利益又有何不可呢?
睁开眼睛看看世界地图,俄国人距离印度很远么?无论是经过波斯,还是经过阿富汗,俄国人都可以支持印度的乱党。
以英俄两国的关系,沙皇政府会怎么做,只要是正常人都知道。
如果奥地利和俄国人站在了一起,英国人就算能够镇压这次叛乱,也会损失惨重。
在印度问题上,英国人没有盟友,法国人如果不给他们扯后腿,就算是够朋友了,还能指望巴黎政府支持他们不成?”
这个问题大家都看的出来,不过作为聪明人,肯定不能在皇帝面前显摆啊,这种机会必须要留给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表演。
把手下人狠狠批评了一顿,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的心情好了很多,开始认真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做了。
维也纳政府的目标,对苏丹政府来说已经是鸡肋了。无论是那一系列的岛屿,还是利比亚都不能给苏丹政府带来价值。
经济上,这些地区统治起来基本上也就是保本,如果碰到了风调雨顺的好年成,最多也就是略有收获。
战略上,这些岛屿还是很重要的,可惜苏丹政府养不起海军了。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所谓的战略价值,就是一个笑话。
幅阿德不确定的问:“陛下,那么我们和奥地利人继续谈判了?”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想了想说:“当然要继续谈了,先拖延时间,能拖多久算多久。
实在是拖不下去了,就尽可能的保存我们的利益,就算是要卖出去的,那也要争取卖出一个好价钱来。
至少不能低于巴尔干半岛的价钱,这些债权我们一概不承认,必须要奥地利人支付现金!”
幅阿德忐忑的回答道:“是,陛下!”
这种自相矛盾的决策,显然不是那么好执行,甚至是没有办法执行,无论最后做的多好,都不可能令苏丹满意。
不想丢失土地,那是因为面子,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不想背上卖国贼的名声,并不是说他有多看重这些土地。
同时他又想要卖掉一部分土地,换取一笔资金,缓解政府的财政危机,好镇压国内的乱党。
毕竟奥地利只是疥癣之疾,图谋的只是奥斯曼帝国的利益,要不了他们的命,国内的乱党才是真正想要他们命的主。
……
圣彼得堡
沙皇政府收到印度叛乱的消息过后,第一反应就是机会来了。
全世界任何一个有野心的国家,就没有不眼红英国人独霸印度的,何况是贪婪的毛熊。
吃一堑长一智,经历了一次近东战争后,沙皇政府也变得谨慎了起来,没钱是一个硬伤。
现在他们的财政可不怎么好,新占领的巴尔干半岛领土,还没有从战争中走出来,原本指望靠富裕的君士坦丁堡弥补财政的不足,现在成为了泡影。
战后重建工作还在继续,想要恢复到战前水平,没有十几二十年时间是不可能的。
因为战争的缘故,沙皇政府又欠下了一屁股的债,尼古拉一世还是要脸的,赖账的事情他还干不出来。
这是争夺霸权的代价了,本来他们的国际信誉就不咋地,要是再赖一次账,那么他们苦心经营几十年的成果就毁于一旦了。
没有信誉,就不会有人跟着他们混,本来沙皇政府都没有几个小弟,要是再折腾一次,连摇旗呐喊的国家都找不到了。
尼古拉一世问道:“机会来了,大家觉得我们现在该怎么做?”
财政大臣阿瑞斯坦利罗德说道:“陛下,我们想要夺取印度,首先就要夺取阿富汗地区,不然很容易被敌人切断后路。
英国人的实力不弱,光靠印度土著是拖延不了多久的。等我们筹集到了资金,再夺下阿富汗地区,英国人恐怕早就镇压了叛乱。
不如,直接支持印度叛乱,给叛军提供武器装备、军事教官,让他们消耗英国人的实力。
印度人口高达三亿,只要动员起来了百分之一,英国人就只能灰溜溜的从当地离开。”
这是最省钱的做法,沙皇政府真的不缺武器装备,近东战争的时候买买买,现在裁军修养生息了,仓库里面就快堆满了。
把仓库中的破烂全部输送到印度,给英国人添乱是符合他们利益的,没准还可以大赚一笔。
外交大臣卡尔-渥赛尔反对道:“阿瑞斯坦利罗德公爵,现在是夺取印度的最佳机会。
我们已经拉拢了波斯人,只要再拉拢了阿富汗人,大家组成联军进攻印度,英国人是挡不住的。
错过了这次机会,再想要夺取英国人的印度,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财政大臣阿瑞斯坦利罗德反问道:“卡尔-渥赛尔侯爵,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就算你们外交部有能耐说服阿富汗人,和我们站在一起,可是战争经费怎么办?
要夺取印度,英国人肯定会拼命的,到时候就会变成两国的全面大战,要消耗的战争经费,比起近东战争只会多不会少。
刚刚打赢了近东战争,我们财政部的仓库里面都可以跑老鼠了,你让我们从哪里去筹集这么多战争经费来?”
外交大臣卡尔-渥赛尔不买账的说:“这是你们财政部的问题,无论是加税,还是发行战争债券,还是国际贷款,筹钱的方式都很多。
夺取了印度,俄罗斯帝国的世界霸权就建立了。在这个紧要关头,我相信阿瑞斯坦利罗德阁下一定能够想出办法的。”
阿瑞斯坦利罗德脸色铁青的瞪着卡尔-渥赛尔冷漠的说:“不可能,就算是把所有的办法都用上,我们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筹集这么大一笔经费出来!”
……
尼古拉一世愤怒的呵斥道:“够了,你们两个蠢货都给我闭嘴!”
这么明显的唱双簧,怎么可能瞒得过他的眼睛呢?
财政大臣阿瑞斯坦利罗德说没钱,外交大臣卡尔-渥赛尔说出来的筹钱办法,最终都是一个意思:现在国家没钱,筹也筹不出来,想要打仗可以,先解决了财政问题再说。
尼古拉一世想要出兵的念头刚刚升起,就被掐灭掉了。劳师远征印度,可不是那么容易,没钱只是一方面,后勤也是大问题。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三十三章、经济危机爆发
四方谈判还在进行中,一场危机已经悄然而至。资本主义世界产能过剩已经反馈到了市场上,为了去库存,英国资本家加大了对世界各国的倾销。
最先遭殃的就是美国人,即便是弗朗茨的蝴蝶效应下,奥地利分流了一部分国际资本,可这并不能解决美国的危机。
从1848年到1858年,美国人建设了25000公里铁路,比历史上少了8000公里,铁路泡沫总算是没有历史上那么严重。
遗憾的是在美国铁路事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周边产业却并没有被带动起来。在英国商品的竞争下,冶金行业还出现了萎缩,棉纺产业也是发展缓慢。
铁轨、生铁、机车、棉布、五金、机械……都充斥着英国产品,本土产业被挤压的举步维艰。
现在英国人加大了倾销力度,这些产业就受不了。首先受到了冲击的棉纺业,拉开了破产潮的序幕。
很快就波及到了股市,股价一泻就不可收拾了,更多的企业被牵连了进去。
大量的工厂破产,银行、金融公司自然是无法独善其身,大量的烂账出现,挤兑危机爆发,银行破产。
美国的经济危机很快就波及到了英国,市场的萎缩,英国工商业出口也受到了冲击,大量的企业破产,作为投资者的英国资本家们也损失惨重。
资本家们反应是敏锐的,为了止损,应对国内可能爆发的经济危机,英国资本家们纷纷从美国市场抽回资金。
在这种背景下,1857秋季美国金融市场出现了钱荒,整个银行系统都瘫痪了,纽约的63家银行中有62家停止了支付,贴现率超过了60%。
经济危机在美国全面爆发了,没有保护的美国市场是脆弱的,这次经济危机直接诱发了美国内战。
北方的资本家们需要更廉价的劳动力增加利润,需要关税壁垒保护他们的利益;而南方的种植园主们则恰恰相反,他们需要降低关税以便出口棉花,和购买廉价的工商业制品。
在经济危机的刺激下,北方的工业主们决定掀翻桌子了,开始鼓吹废奴和贸易壁垒的好处,准备从源头上掐死南方种植园主们的财源。
显然这不是南方种植园主能够接受的,废除奴隶制大家还可以忍受,包身工制度并不比奴隶制差多少,可是关税上的问题就没法商量了。
北方的工商业产品,质量差、效率低、价格又贵,我们凭什么要用?
何况关税增加,粮食、棉花、烟草出口都会遭到致命打击,每增加一美元税收,他们就要减少一美元的利润,完全就是在抢他们的钱。
双方的利益冲突太严重,根本就不可能谈拢,最后处于下风的南方种植园主们,就开始闹独立了。
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和奥地利没有多少关系,两国间的贸易额非常小,大家都是农产品出口国,双方的竞争大于合作。
可是当经济危机波及到英国后,欧洲各国都难以独善其身了,奥地利也不可能例外。
维也纳宫
首相费利克斯严肃的说:“陛下,美国爆发的经济已经波及到了英国,要不了多久就会影响到我们。
一旦英国人抽调资金离开,国内的很多企业都会出现资金不足,进而爆发经济危机。”
弗朗茨若无其事的回答道:“这是必然的结果,至少我们早有准备,国内不会出现钱荒,只要保证银行业的正常汇兑,危机就在可控范围内。”
众人纷纷点头,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维也纳政府可是做了很多准备,先是套牢了一部分资本,让他们无法流出去,又是发行了巨额债券积攒资金。
1...110111112113114...5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