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既然手下人这么懂事,他当然不会反对了。这些也不算太过分,最多也就是铁甲舰造了出来,在船坞中等了皇储几天。
目的自然是刷存在感了,不然皇储一诞生,整个新神圣罗马帝国的媒体都去关注了,谁还会记得铁甲舰啊?
新神圣罗马帝国是一个陆权国家,本来民众们对海军的关注度都很有限。一旦错过铁甲舰吸引眼球机会,下一次有劲爆消息吸引大家注意力,就不知道是什么年月了。
国内的民众更加关心皇储诞生,国际上大家的目光就停留在了“腓特烈号”铁甲舰上。
大家都在玩儿风帆战舰,奥地利突然搞出了铁甲舰,这让很多人非常的突兀,这铁疙瘩不会沉么?
1856年12月12日,也就是皇储诞生的次日,腓特烈号铁甲舰从威尼斯港出发,开始试航。
没有媒体在场,这是军事机密,弗朗茨可不会为了面子,就把军舰的内部信息暴露出去。
腓特烈号参数:
排水量:8708吨;
舰长:118米(垂线间长107.2米);
舰宽:17.6米;
吃水:7.9米动力;
蒸汽、风帆混合动力,1座水平往复式蒸气机、10座燃煤锅炉,输出功率5770匹马力;
单轴单桨最大航速:14.56节
载煤:860吨;
武器装备:10x110磅尾装来复炮,20x68磅前装滑膛炮,4x40磅尾装来复炮;
装甲:装甲带厚4.5吋,内衬木板厚18吋;
舰员:695人;
造价:80万神盾。
弗朗茨只是海军小白,看不懂这些乱七八糟的参数,不过有一点他是知道的,那就是风帆战舰的时代结束了。
“腓特烈号”一诞生,就打破了很多项世界纪录,这是目前世界上吨位最大、战斗力最强的军舰。
在同类军舰诞生前,欺负风帆战舰是没有压力的,这就够了。
本来这就是用来吓人的,就算是战斗力再强,也不可能靠一艘军舰抹平奥地利海军同英法海军的实力差距。
蚁多咬死象,这个简单道理弗朗茨还是懂的。用来吓人就可以了,何必要打打杀杀的呢?
伦敦
作为海权国家,腓特烈号铁甲舰的问世,直接震撼了伦敦政府。
格兰维尔首相咆哮道:“我需要一个解释,为什么奥地利人走到了我们的前面,皇家海军每年那么多军费都用来干了什么?”
如果是陆军被人超越了,他可以悠然自得的喝咖啡,反正他们是海权国家,如果对欧洲各国陆军进行排名,他们前五都进不去。
海军就不行了,世界第一的皇家海军,居然在军舰技术上落后了,上千艘风帆战舰一夜之间全部都可以淘汰了。
这种心里落差,显然不是英国人能够接受的。就算是短时间被人超越,再怎么说也不该是没有什么存在感奥地利人。
海军大臣詹姆斯解释道:“首相,皇家海军已经在进行铁甲舰研究了,奥地利人先搞出了铁甲舰,并不是说他们的造舰技术就比我们先进,只是他们动手的时间更早。
从1850年开始,奥地利人就投入了大量经费研发铁甲舰,1855年初就开始正式建造,耗时近两年才完工。
皇家海军今年才获得拨款开始立项研发,暂时性的落后是不可避免的,最多五年时间我们就可以追上去,并且超过奥地利人。”
格兰维尔首相摇了摇头说:“我不想听你的解释,要解释你就去和国会议员们说吧!
现在你们要做的就是公布我们的铁甲舰计划,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建造出铁甲舰来,那怕只是一个样子货,我们也必须要有!”
这是典型的政客们考虑问题方式,格兰维尔首相在乎的不是一艘铁甲舰,而是因此带来的连锁政治反应。
傲气的英国人不能够容忍海军上的任何落后,现在被人超车了,反对党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好在,格兰维尔内阁刚刚上任不久,海军就把铁甲舰项目上马了。那么这个责任就可以推到前任身上,是他们错过了发展铁甲舰的时机,才造成造舰技术暂时落后的。
外交大臣托马斯提醒道:“首相阁下,根据我们搜集到的情报,奥地利人建造的这艘铁甲舰,排水量可能在8500~9000吨之间,还装备了尾装来复炮。
这艘铁甲舰服役过后,地中海的海军平衡就被打破了,我们地中海舰队已经无力压制奥地利海军。
这种情况下,维也纳政府很有可能会搞新的小动作。当然,他们还不敢挑衅我们,可是对奥斯曼帝国就不一定了。”
格兰维尔揉了揉额头,他发现大英帝国的首相位置真的不好做,俄国人刚刚在中亚挑起了事端,奥地利人又要来了。
这年头的国际秩序就是如此,实力强大了就要去多拿一份儿利益,奥地利海军获得短期的区域优势过后,进行扩张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我们能够压制住维也纳政府的野心么?”格兰维尔首相问道
托马斯分析道:“很难,除非我们愿意花大代价,调集更多的舰队进入地中海,或者是抢先一步占领他们的目标,不给他们留下机会。”
格兰维尔否定道:“这是不可能的,我们没有那么多舰队可以投放到地中海,更不可能先对奥斯曼帝国动手。
我们给过奥斯曼帝国承诺,要保证他们的领土完整,那怕只是为了国际声誉,这个时候我们也不能坐视不理。
有没有可能把奥地利人引入别的地区,让他们放弃对奥斯曼帝国的行动?”
托马斯想了想说:“可以尝试一下,如果我们和法国人联手施压的话,维也纳政府很有可能会放弃在地中海的扩张,毕竟他们也不想打破刚刚建立的维也纳体系。”





神圣罗马帝国 第二十六章、反思
中亚战争爆发过后,波斯政府才发现被俄国人坑了,或者说是被沙皇政府中的官僚给坑了。
所谓的援助确实是给了,只不过在行动上慢了那么一点点,在量上打了一个折扣。
平常时期不起眼的小问题,战争时期就变成了大问题,由于的支援不给力,战场上波斯军队一开始就被英国人压着打。
为了自身的安全,波斯政府决定引入第三国势力,平衡英俄的势力,尽快结束这场战争。
遗憾的是波斯政府官员脑子不怎么灵光,第一时间找到了美国人,企图利用美国人的力量平衡英俄两国。
可惜这个年代美国,还不是后世牛逼哄哄的美国,美洲问题上可能还有点儿话语权,到了中亚谁认识他们啊?
见英俄态度强行,只是想要分享特权的美国人,自然在第一时间就怂了。当然,不怂也没有人听他们的。
迫于无奈,波斯政府再次将目光投向了欧洲大陆,向法奥两国寻求帮助。
维也纳
梅特涅将一份文书递给了弗朗茨,说道:“陛下,这是波斯政府发来的外交照会,希望我们可以调停这次中亚战争。”
翻越了一遍过后,弗朗茨摇了摇头说:“拒绝波斯政府吧,我们暂时没有参合波斯地区事务的必要。”
维也纳政府还想要让英俄两国在中亚地区死磕,这个时候跑过去调停,不是吃饱了撑着么?
至于波斯政府许诺的经济利益,实际上对奥地利来说,也非常的鸡肋。目前奥地利在国际贸易中的拳头产品是精加工的农产品,也出口少量的工业产品和机械设备。
波斯人的粮食可以自给自足,买不起奥地利精加工农产品。波斯人还是传统的封建王朝,对工业产品和机械设备需求量不大,又要面临英国人你竞争,根本就没有多少利润。
在苏伊士运河还没有挖通前,弗朗茨都不准备参合波斯地区的事务。要是有那功夫,他还不如向阿拉伯半岛渗透,起码有西奈半岛作为据点。
“是,陛下!”梅特涅回答道
显然,他对干涉波斯事务也没有兴趣。或许是年纪大了,变得保守了,又或许是单纯的从利益角度出发。
这些都不重要,在不断推进改革的大背景下,弗朗茨还需要保守派出来拉刹车,不然一下子飙出了线就惨了。
很多老牌帝国越是改革往往死的越快,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把握住那个度。需要下猛药的,那是已经半死不活了,才进行的背水一战。
显然,新神圣罗马帝国还没到那个份儿上,隔壁的奥斯曼帝国到是真的需要下猛药了,自从丢失了巴尔干半岛后就奄奄一息了。
海军大臣菲尔科斯提议道:“陛下,科浮岛素来有威尼斯门户之称,不拿下这里亚得里亚海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安全。
尽管英国人只是把伊奥尼亚群岛纳入保护地,并没有驻扎重兵,可是潜在的威胁依然存在,我们必须要伺机拿下这里。”
实力永远是最好的底气,随着腓特烈号的服役,奥地利海军已经开始按耐不住了,想要拿下门户之地。
弗朗茨点了点头说:“这个问题现在处理起来,还有些麻烦,不过外交部可以先和英国人接触一下,看看可不可以卖给我们。
据我所知,貌似当地的居民对英国人非常的不感冒,他们在当地扶持的傀儡政府并不得民心,必要的时候可以策划当地民众暴动。”
英国人会不会放手,弗朗茨并不担心。一旦印度叛乱爆发,英国政府想不妥协都不行。
只不过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拿到了这里,就没有办法在其他地区和英国人进行利益交换了。
梅特涅回答道:“陛下,如果只是一个科浮岛,英国人多半会放手,他们还担心我们对奥斯曼帝国趁火打劫。
最近英国外交部和法国人频繁接触,他们有很大可能在拉拢法国人,阻止我们在地中海扩张势力。”
科浮岛只是伊奥尼亚群岛中的一员,对奥地利来说非常的重要,可是对英国人来说也就那样。
自从1815年获得当地的保护权后,伦敦政府就没有在岛上驻扎过重兵。一方面是为了不刺激奥地利,另一方面是真的没必要。
至于围堵奥地利?无论是在马耳他,还是在直布罗陀海峡都可以,何必要跑去家门口呢?
每增加一个军事基地,都伴随着巨额的军费开销。伦敦政府是财大气粗,但是他们不傻。
费利克斯首相说道:“地中海地区已经没有多少地方可以扩张了,剩下的地区不是英法的地盘,就是奥斯曼帝国的势力范围。
维也纳体系刚刚建立,还非常的脆弱,这个时候我们的任何行动,都必须要小心谨慎。”
海军大臣菲尔科斯分析道:“埃及地区不能碰,这是我们和英法达成的协议,不能够违反。
摩洛哥我们已经放弃了,阿尔及利亚是法国人的囊中之物,突尼斯同样被拿破仑三世视为案板上的肉,如果不想和法国人发生冲突,这些地区都不能动。
奥斯曼帝国的本土更不用说,真要是打垮了他们,只会便宜俄国人,对我们来说是得不偿失。
剩下的最有战略价值的地方就是克里特岛。占领了这里,我们的势力范围就延伸到了爱琴海,还增加了在地中海的话语权。”
至于塞浦路斯现在只是对奥斯曼帝国拥有战略价值,对奥地利来说或许要下个世纪中后期,才能够看到战略价值。
利比亚就更不用说了,沙漠之国可不是浪得虚名,总人口也就五六十万游牧民族,英法都没有向这里扩张,不是因为没有实力,主要是没有价值。
同一个时代的精英,大家的眼光都差不多,英法看不上眼的地方,维也纳政府自然也没有兴趣了。
弗朗茨若无其事的说:“奥斯曼帝国的财政非常糟糕,如果不是将巴尔干半岛剩下的地盘卖给了法国人,估计他们连利息都还不上。
现在苏丹政府正在改革,想必非常的缺钱,外交部可以和他们接触一下,购买或者是租借克里特岛和塞浦路斯地区。
如果他们肯卖利比亚地区的宗主权,也可以拿下来。未来没准我们可以修一条铁路,从利比亚连通到几内亚湾,这对我们的巩固当地的统治非常有帮助。”
说别的都没有用,什么预知未来、战略性眼光,那都是脑残才会干的事情。没有主角光环,都是活不过三集的那种。
用来忽悠普通人还可以,忽悠这个时代的精英,还是不要做梦了。人家只会得出一个结论——皇帝疯了!
直接拿大家看得到的利益说话,才是最管用的。要是不能让大家信服,就强行去蛮干,那就准备做孤家寡人吧,还是那种随时可能众叛亲离的。
就像是现在,弗朗茨认为刚果盆地才是奥地利最有价值的殖民地,而维也纳政府则认为几内亚湾才是奥地利最有价值的殖民地。
知道归知道,可是弗朗茨没有准备说服大家。
几内亚湾的利益是看得到的,再过一两年就可以赢利了,而刚果盆地没有三五年的持续投入,都看不到回报。
说未来是最扯淡的,国际形势千变万化,未来殖民地的归属都是未知数,谈什么发展前景?
欧洲各国对待殖民地的态度都差不多的,短期内能够赢利的殖民地,那就是好地,无法获得收益的地区那就是烂地。
路易斯大公反对道:“陛下,我们没有必要在地中海地区投入太大的精力,除了科浮岛外别的地区都非常鸡肋。
既没有多少战略价值,又看不到经济价值。不如趁机向太平洋地区发展势力,前不久远东地区还传来了消息,英法准备搞一次大行动,我们也可以参加进去。”
弗朗茨摇了摇头说:“跟在英法后面,我们能够拿到多少好处?
海军往远东地区一个来回,一年时间就过去了,加上战争时间,没准要两年。
要是有这功夫,不如我们继续在非洲大陆上开辟殖民地。战线拉的太长对我们没有好处,守得住的利益才是真的利益。”
这个理由并不充分,不过却很对大家的胃口。维也纳内阁没有激进派,弗朗茨认为自己已经够激进了,要是维也纳政府中再增加几位激进派,那么就要出事了。
纵观世界历史,凡是激进派执政的国家,最后都是悲剧收场。就算是成功,那也只是一时的成功,最终免不了连本带利的赔出去。
就像是现在,如果是激进分子主政,谁会用外交手段,早就直接莽上去了。
在很多人看来,欺负奥斯曼帝国而已,完全不需要担心。
实际上呢?在不断扩张攫取土地的同时,敌人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距离失败都更近了一分。
各国的容忍都是有底线的,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绝对不仅仅是因为各国看到了德国的威胁,就发动了战争。
更多的还是德国不断的扩张,挑动了各国的神经,一次两次涉及的利益不大,大家也就忍了,十次八次过后,还有什么好说的,当然是揍他丫的了。
如果威廉二世政府能够忍住,不去刺激英国人,多装几年孙子,情况还会那么糟糕么?
答案是:不会!
只要德国人不盲目扩充海军,不急着拉意大利上船。那么外界看来,德奥同盟和法俄协约就是势均力敌,出于欧洲大陆平衡战略,约翰牛也不可能亲自下场。
别的情况不敢保证,多争取十年时间还是可以做到的。
十年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德国国力可以更进一步,人口可以增加一千万,对咸鱼法国的优势将更加明显,西线消耗战法国人根本就打不起。
同样意味着俄罗斯帝国更加衰落,内部矛盾更加激烈,东线的压力也变小了。
一增一减之下,就算是不能够取得完全的胜利,也可以打垮法俄两国,逼迫英国人妥协,共同分享世界霸权。
历史没有如果,激进的容克贵族们一手造就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辉煌,同样也一手埋葬了这个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 第二十七章、撤退
弗朗茨最近很忙,经济危机要来了,他必须要把手中大部分产业都进行套现,能上市圈钱的企业,都要上去走上一遭。
股票、债券之内的投资,更是要全部清空。没有足够的钱,怎么能够抄底呢?
凡是涉及到巨额资金的,弗朗茨都亲自过问了。都是自己的钱,完全不过问全部交给手下人打理,谁能够放心啊?
尤其是经济危机爆发前的关键时刻,任何一个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都是天文数字。
不光是个人资产要处理,哈布斯堡家族的产业同样需要进行处理,这么多产业交织在一起,搞的弗朗茨都有些头皮发麻。
这也算是幸福的烦恼了,在主导哈布斯堡王朝的这几年,家族产业也在急剧扩张,在不少领域都有投资。
平常时期这是一件好事,遇上经济危机就不一定了,一旦决策失误,这几年幸苦努力的结果,都会烟消云散。
蝴蝶效应的作用力是强大的,历史上这次经济危机是1857年下半年从美国开始的,现在增加了一个快速工业化的奥地利,谁知道结果会怎么样?
前段时间维也纳政府,不断的启动市政工程项目,吸引资本家们投资,本质上这也是延缓经济危机爆发的一种手段。
这些基础工程项目启动,自然要消耗掉一部分工业产能,缓解了产能过剩的危机。
利用这个机会,维也纳政府也出手了很多利润微薄的产业。黑暗一点儿的说法,弗朗茨这也是在给自己撤退争取时间,只不过这也是对国家有利的。
这个撤退还必须要慢慢进行,寻找到足够多的接盘侠,不然一下子从市场上抽调了这么多资金离开,还不马上崩盘啊?
不确定经济危机什么时候爆发,弗朗茨从1856年初,就开始缓缓的将手中产业变现,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约翰-斯特瓦汇报道:“陛下,最后一批铁路股票已经全部抛出去了,共计套现一百八十万神盾;这个月出售了五家水泥厂,共计套现了七十八万神盾……
预计在未来两个月内,我们手中准备抛售的产业将全部清空,大约能够筹集到6680万神盾。”
弗朗茨点了点头,对约翰-斯特瓦的工作他还是满意的,从1856年初开始,平均下来每个月,他都要从市场上套现四五百万神盾。
没有引起市场动荡,约翰-斯特瓦是居功甚伟的。这些钱当中大约有十分之一是弗朗茨的个人财产,剩下的都是家族产业。
足以看出来,这个年代欧洲皇室还是非常富裕的,几百年的积累不是开玩笑的。
而这些资金只是皇室资产的一部分,更多的还是不动产。包括维也纳都是皇室直属领当中的一部分,哈布斯堡家族怎么可能穷呢?
在弗朗茨掌权前,哈布斯堡家族的主要靠土地和不动产收益过日子,流动资金自然不多了。
自从维也纳政府实施土地赎买政策过后,作为皇室自然要带头了,弗朗茨一口气放出了七十万公顷偏远地区的土地,换取了大笔的现金。
这些钱大都投资到了房地产和制造业中,目前套现的部分就是制造业,在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中,制造业已经变成了不良资产。
相比之下,房地产就稳定的多了。在自家的土地上盖房子,拿地成本都省下来了。像维也纳这样的大城市,还是只租不卖。
反正没有房产税,囤积不动产没有任何压力。什么时候价格到了极限,又找到了接盘侠,房产税就差不多该出炉了。
貌似这关系不大,皇室直属领的税收属于皇室,不然弗朗茨怎么养的起私军?
包括维也纳的城防军,都先属于皇室私军,其次才是奥地利军队。不然弗朗茨当初也不可能那么轻易的拿下军权,没有引起反弹。
改革归改革,对自己统治有利的方面,弗朗茨可是不会碰的。要是把这些权利都给了政府,谁知道下面的官僚会不会有一天把他给架空了?
一个人再厉害,也不可能斗得过整个官僚集团,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开始,就把他们的权利给限制住。
“从现在开始收缩银根,对贷款客户进行严格的评估,不再接受股票和债券抵押。”
弗朗茨可没有忘记自己的皇家银行,已经是奥地利数一数二的大银行了,一旦经济危机爆发不知道要出现多少烂账。
他筹集资金是为了抄底,可不是为了给皇家银行填窟窿。现在没减少一笔贷款,就降低了一分风险。
约翰-斯特瓦解释道:“陛下,这么做很容易引起市场动荡,还有可能造成连锁反应。
目前,我们的贷款审核标准,一直都是同行中最严的,出现烂账的几率不会太大。
从两年前开始,我们重点开发了殖民地贷款业务,贷款给那帮幸运儿。截止到目前为止,皇家银行已经陆续发放了八百万神盾贷款。
这些贷款业务,大部分客户都是用黄金还款的,加上从殖民地收购的黄金,目前皇家银行的黄金储备已经高达五十八吨,足以应对任何危机。”
听了约翰-斯特瓦的解释,弗朗茨突然间明白了,为什么财团们不在经济危机前收缩银根,减少损失了。
这些损失都是必要的,要是提前收缩银根,不是告诉了大家危机要爆发了——快跑。
这个世界永远不缺乏聪明人,一旦消息提前泄露,想要撤退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穿越小说中,主角在股市崩盘前提前预警,美其名曰减少民众们的损失。弗朗茨想想就笑了,都跑了谁来接盘?
1...108109110111112...5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