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资产阶级就不这么想了,他们对维也纳体系抱有信心。对扩军表示忧虑:
一方面取消后备军和延长现役期,无疑将削弱他们在军队中的影响;
另一方面,这支庞大军队中的2/3的军官、9/10的教官由容克担任,包藏着一种危险,即军队可能会成为容克反对议会的工具。
“谁向它保证,它磨快的武器将被为它自己的目的而使用呢?”
于是,以进步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自由派运用1850年宪法赋予议会的权力与政府讨价还价,拖延扩军方案通过。
为了避免最糟糕的情况发生,资本家们开始鼓吹开辟殖民地的好处,给政府高层画大饼,企图利用发展海军来削弱容克贵族的实力。
现在很多人都被套路了进去,现实的例子摆在眼前。如果开辟殖民没有好处的话,为什么英法奥这几个法国都在开辟殖民地。
就连奥地利海外殖民地亏本,都被资本家们搞来的数据变成了赢利。利用一堆经济术语,把首相、国王都忽悠了进去。
让他们相信,奥地利的殖民地只是行政上亏本。维也纳政府通过货币税、开采的黄金,廉价工业原材料、市场带来的其它税收,已经实现了赢利。
具体表现在国内经济发展速度快,政府财政收入增长快。还附带有抵御经济危机,减少金银流出的好处。
经过了乱七八糟的数据,最后得出了结论:奥属殖民地每年给维也纳政府带来了一千二百万神盾的收益。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几乎是普鲁士王国财政收入的一半。再加上一大堆的好处,很多人都被套路了进去。
实际上这笔账根本就算不清,奥地利的经济高速发展殖民地确实有贡献。可是牵扯到的行业太多,经济循环的次数也太复杂,只要稍微加一点儿,最后的差距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让大家相信的原因是维也纳政府开辟殖民地大动作。以己度人,如果不能赢利,肯定不会这么积极投入。
包括英法西葡荷五国,都被资本家们拿出来当例子分析,得出了结论:殖民帝国势力范围大,国家就强大;殖民地丢了,国家就会没落。
听一遍无所谓,假如天天都有各种专家在耳边说,时间长了就深入了人心,变成公认的真理。
罗恩坚持的说:“不行,陆军军事改革绝对不能够停下。打开地图就知道,我们面临的国防压力有多大。
万一某一天我们和任何一个大国发生了冲突,以现在普鲁士的军事实力,根本就没有一战之力。”
财政大臣菲贝尔阿道夫讥讽道:“将军阁下,如果是基于要对抗三大强国的话,你的扩军计划就算是再增加一倍,恐怕还是不够。
不过普鲁士王国的财力有限,就算是把全部的财政收入投入到军事上,我们也拼不过任何一个大国。
现代战争和往日已经不一样了。近东战争时期,俄国人的总兵力一度突破两百万;奥地利发动统一战争时期,动员的总兵力也接近这个数字。
普鲁士王国就一千四百多万人口,人力资源已经确定了我们的扩军上限。利用各国的矛盾保持欧洲平衡,才是最适合我们的策论。
你或许不知道,我告诉你一组经济数据,你就明白了。
1850年,普鲁士王国的财政收入是奥地利的40.3%、法国人的28.2%、俄国人的30.3%;
1854年奥地利建立新神圣罗马帝国后,普鲁士王国的财政收入是奥地利的31.1%、法国人的27.2%、俄国人的27.6%;
1860年,普鲁士王国的财政收入是奥地利的20.2%、法国人21.3%、俄国人的31.1%。
因为将大量的资金消耗在了军队上,我们的经济近乎停滞不前。我们以奥地利20.2%的财政收入,支出了他们43.2%的军费。”
军费要养的不仅仅只是军队,还有后面配套的军工体系,在义务兵役制度下,这套产业链才是最贵的。
目前全世界拥有完整军工体系的国家,就只有英法俄奥普美西七个国家,其中法奥普三国走在陆军技术的最前沿。
这也是普鲁士军工一家独大的原因,他们的体量实在是养不起第二家了。为了降低成本,各国都在努力对外卖军火。
弗朗茨更是直接向俄国人输出军工体系。因为财政的缘故,为了节省成本,尼古拉一世时期俄国军工企业就从奥地利引进了生产线。
这么些年过去了,生产出来的装备都充斥了全军,想改回去都难。
普鲁士王国就悲剧了,因为在世界上知名度太低,军火都很难卖出去,军工体系丧失了自我造血能力。毕竟他们卖的只是军火,不能附加政治效力。
工业化时代是残酷的,因为缺乏市场和廉价工业原材料,在工业化进程中普鲁士资本自然无法和对手竞争,只能死守国内市场。
历史上支撑普鲁士王国发展的关税同盟,现在因为利益的缘故早就不复存在。
就连俄国市场,也因为普俄关系恶化,被奥地利人抢夺了一部分份额。
这么多不利因素反馈到了经济上,结局自然是不容乐观。普鲁士经济停滞不前,也就不奇怪了。
面对这种情况,资本家们想要开辟海外殖民,解决原材料和市场问题,也成为了必然。
现在普鲁士政府病急乱投医,实在是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如果再这么下去,普鲁士王国就直接被拖垮了。
看了看众人的脸色,罗恩欲言又止。尽管普鲁士王国穷兵黩武惯了,可现在实在是支撑不住。
这个年代,各国的军费开销都非常大,百分之十几、二十几、三十几都是非常正常的。
几个大国的军费开销都可以超过他们的财政收入,这让他们怎么拼?
如果只是短时间内过苦日子,政府也就想办法忍了。可是现在普鲁士王国扩充陆军,根本就看不到价值。
罗恩清楚继续拼下去,要不了多久因为财政上的问题,普鲁士王国还是会掉队。
这种情况下,唯一的解决办法就发动战争,兼并更多的领土,通过扩张解决国内的矛盾。
历史上普鲁士王国就是这么做的,一路对赌下去,统一了小德意志地区,最后又输掉了帝国。
毫无疑问,现在没有了铁血宰相俾斯麦,执政的弗兰克首相没有那么激进,他主张暂时放弃陆权争霸。
犹豫了许久罗恩才说道:“诸位,这些问题确实非常麻烦,可是大家不要忘了看看地图。
普鲁士王国现在被一份为二,如果没有一支足够强大的陆军,我们随时都有可能被人吃掉。
把自身安全寄希望于一份条约上是非常不靠谱的。原来保障我们安全的北方三宫廷体系,已经不复存在。
尽管我们在努力修复俄奥的关系,可是依然收效甚微。
我们想要加入俄奥同盟遭到了两国的拒绝,没有那么多原因,完全是实力上拉开了距离,不够和他们结盟的资格。
要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要在欧洲大陆上扩张。不然普鲁士王国要不了多久就会沉沦,变成一个在大国狭缝中求生存的小国。”
威廉一世眉头一皱,扩张他也想,可是实力不允许。不要看普鲁士王国可以吊打除了俄奥法之外的任何一个邻居,实际上任何一个邻居他们都不敢动。
丹麦那是俄国人的小弟,现在的俄罗斯帝国虎威犹在,又有俄奥同盟在侧,搞不好没吃到肉反而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德意志联邦帝国那也不好惹,不但有英法的支持,本身的经济实力还在普鲁士之上。
一个操作不好,这些邦国直接转投奥地利,他们就只能哭了。
不要以为不可能。从利益的角度出发,留在德意志联邦帝国大家的权利可以最大限度保留,加入神罗经济上收益最大,跟了普鲁士王国啥也没有。
普鲁士国内无论是容克贵族,还是资本家,最近几年的日子都不好过。大家都饿疯了,哪里还顾得上吃相?
荷兰、比利时毫无疑问,那也是有老大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威廉一世说道:“罗恩,你的想法太理想化了。我们还没有无视规则的实力,真要是冒然做出了不智的事情,恐怕立即会遭到各国的打压。
据说所知,法国人可捣鼓了一份俄奥法三国分普计划。只不过因为分赃不均,三国利益发生了冲突,才没有下文的。
现在维也纳体系是保障普鲁士安全的最佳选择。如果不利于这个和平时期发展壮大,未来欧洲平衡打破我们就真的危险了。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开辟海外殖民地,解决国内工商业需要的原材料和市场的问题,以便尽快完成工业化。
只有我们的实力强大了,普鲁士王国才能够在下一次欧洲变局中更进一步。”
这样的计划不光是法国人,就连奥地利总参谋部也有,没准俄国人都有内似的想法。
罗恩苦笑着点了点头,现实太过残酷,他没有俾斯麦的口才,能够说服大家继续执行大陆战略。
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就算是俾斯麦复生,也没有办法复制历史上的成功,甚至连踏出第一步的机会都没有。





神圣罗马帝国 第十九章、自治省
普鲁士王国的造舰计划,令弗朗茨大吃一惊。他怎么也想不到一心扑倒陆军上的普鲁士,居然会突然跑去发展海军。
不过查阅了普鲁士王国最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弗朗茨就理解他们的做法了。
国内的工商业需要廉价原材料和市场,欧洲大陆已经稳定,普鲁士王国已经看不到壮大的希望。
按照现在的情况,继续拖延下去,就算是德意志地区统一,他们也是被统一的对象。
没有人愿意做着等死,利用和平时期爆发一波海军,没准还可以绝地求生。
为了让容克贵族们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威廉一世还亲自充当了说客,并且许诺了利益。
海外殖民扩张政府能不能够获利是一个未知数,但是国内的资本家一定可以获利。
如果贵族们愿意充当殖民的主力,自然也少不了他们的一份。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殖民帝国财政上会出现亏本的原因。既得利益者拿的太多了,不愿意向政府缴税,又把行政开销甩给了政府。
这种情况在老牌帝国中更加明显,政府无力压制这些利益集团,收不到税。加上官僚集团的腐败,吞噬了财富,最后出现了亏损。
短期内亏损还可以接受,时间长了超过了政府财政受承受极限,国内的利益集团不愿意继续为此买单,干脆放任殖民地独立。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英国人捣鼓出来自治领,谁能够想得到南非、澳大利亚、印度这几个地方殖民地政府居然会亏损?
美国人最初也吃了这个亏,在西班牙人手中每年还可以赢利上千万的菲律宾和古巴,到了他们手中就一直血亏。
最后赔了十几亿,实在是受不了干脆放手。就是资本家和官僚集团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过了这次教训,美国政府清晰的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连国内的资本家都压制不住,更何况是海外殖民地。
这也是弗朗茨为什么一开始就把非洲殖民地定义为德意志第二家园的原因。
既然是第二家园,就不可能是单纯的殖民统治,当移民达到一定数量过后,就会本土化。
也算是赶上了好时候,电报技术已经取得了突破,通往非洲大陆的海底电缆,已经铺设的差不多了。
便捷的通信是本土化管理的必要因素。这也只是对新辟殖民地有效,建立的时间太短,地方利益集团来不及建立、做大,官僚集团还没有堕落。
要是已经形成利益集团的老牌殖民地,就只有凭借武力强压,或者是来一次大清洗。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还要有镇压叛乱的实力。
……
情报头子泰伦向弗朗茨递交了一份文件低声说道:“陛下,法国人在巴尔干半岛横征暴敛,还清洗了很多反对他们的人。这是详细资料,请过目。”
翻越了一下资料,弗朗茨一脸懵逼状态。不知道是哪个天才给拿破仑三世出的好主意,居然想要利用巴尔干移民开发海外殖民地。
这真的是好主意。巴尔干半岛民风彪悍,这些人如果留在原地自然不是那么容易统治。一旦去了殖民地就不同了,人生地不熟除了依附法国人别无选择。
反正法国人的殖民地多,把这些人打散安置,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成不了主流。
这一点弗朗茨是深有体会的,巴尔干半岛别的不多就是民族多,这也意味着每个民族的人口数量都不多。
有一百万的都算大民族,目前只有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两个民族,希腊人也快要到一百万了。
除了影响最大的战争因素外,这和维也纳政府的移民政策也有关系,直接让保加利亚人成为了巴尔干半岛第一大民族。
法属巴尔干半岛更是没有主体民族,大大小小二十多个民族,加起来还不到四百万人,还内部矛盾重重,就知道这些人想抱团都抱不起来。
弗朗茨犹豫了,他不知道现在要不要搞点儿事情,给法国人添点儿乱。
毕竟现在法国人的移民手段有些垃圾,靠人头税来增加移民,很容易引起反弹的。只要在背后推一把,一场武装爆动就会发生。
“继续关注法国人的行动,有机会的话,可以挑起黑山公国和他们的矛盾。”
弗朗茨不是约翰牛没有干损人不利己的事。法国人从巴尔干移民对奥地利也是有好处的,省的这个动乱之源什么时候又爆发了,波及到奥地利。
不过列强的本能还是具备的,不破坏法国人移民,并不等于不能给他们捅刀子。
黑山公国也不是安分的主,只不过周边两个邻居太恐怖了,暂时收敛了野心。
为了奥属巴尔干半岛稳定,弗朗茨毫不犹豫的决定祸水东引。
这只是小麻烦,影响不到法国人的计划,就算是发生了冲突,相信拿破仑三世也兜得住。
或许都用不着挑起,他们本身就存在着矛盾。法国人的到来让黑山公国丧失了吞并阿尔巴尼亚的机会,双方的关系一直都不好。
……
加里曼丹岛,正发生了一件震惊南洋地区的大事,1861年9月12日兰芳共和国的上空飘起了双头鹰的旗帜。
只要了解点儿国际常识的都知道,这一面旗帜意味着什么。
兰芳共和国也被降级了,成为了新神圣罗马帝国旗帜的兰芳自治省,共和国的称呼被丢进了历史长河中。
不对,兰芳共和国这个称呼是欧洲人给的,在华人圈中的称呼一直都是兰芳公司。
从自家私营公司变成了自治省,只能算是被收编了。兰芳总长刘阿生被任命为了首任总督。
外面盛大的庆祝宴会,刘总督破天荒的缺席了。他还在研读新神圣罗马的邦国法案,不要看已经加入了进去,实际上他心里还是没底。
东西方文化不一样,在欧洲人看来非常正常的事情,东方人看来就非常震惊。
在很多东方人看来,这些邦国不就是藩王么?甚至邦国政府的权利比藩王都要大,都快接近周天子分封的诸侯了。
一名青年男子走了进来,微笑着说:“父亲,你又在研究这些法典。”
刘总督点了点头说:“淳儿啊,这些法典是越看越令为父心惊,难道皇帝就不会削藩么?”
青年男子信心十足的说:“父亲放心吧,欧洲非常重视法理。我在在英国留学的时候了解过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这种制度已经延续了几百年。
就连几在年前爆发的统一战争中,巴伐利亚国王站在皇帝的对立面,也只是转封伦巴第。
如果皇帝要是想要削藩,根本不需要那么做。奥地利的实力比这几个邦国加起来都要强大的多,可是弗朗茨陛下依然严格遵守法典。
我们就更不要担心了,本土尚且如此,皇帝怎么可能为了一块海外自治领,就违背他制定的法典呢?”
人都是逐利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兰芳公司高层也不会加入新神圣罗马帝国。
除了能够获得安全上的保护外,最重要的还是大家的利益得以保障。除了要分摊军费、支付皇室年金外,他们实质上的利益并没有受损。
对外的时候,反而可以打出神罗的旗帜,阻挡其它殖民帝国窥视。
至少对他们步步紧逼的荷兰人,现在就停下了脚步。维也纳代表也做出了承诺,各国在兰芳的特权,将由帝国外交部派人搞定。
刘总督说道:“最好如此,不然这笔保护费我们就白交了。”
意识观念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在老一辈心目中这就是花钱买平安,借助奥地利的实力保护自身安全。
反正所有的事务都是自己处置,还拥有自己的军队,自主权全部保留了。
外交上的事务丢出去正好,他们才懒得和洋人打交道,几乎每一次接触吃亏的都是他们。
小字辈接受了西方式教育,知道了怎么利用规则保护自己的利益,他们才是最支持加入新神圣罗马帝国的。
本来最初大家是想要加入满清的,连内附都可以接受,可惜清政府嫌麻烦不敢收。
这个年代,身处南洋地区的华人都有危机意识,生怕一不小心就惹来灭顶之灾。
没有实力,财富就是招灾引祸的源头。
作为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他们非常清楚兰芳公司已经危在旦夕。没有一个有实力的后台,凭借他们自身的实力根本就生存不下来。
所以在同维也纳政府签订协议后,才会有外面的大肆庆祝。
并不是说大家真的多么喜欢加入新神罗帝国。本质上还是为了扯虎皮,声势弄的越大,带来的好处就越大。
这次兰芳政府给各国在南洋代表都发了邀请函,就是为了告诉大家,现在兰芳共和国已经是新神罗帝国的兰芳自治省,想要从这里占便宜去找维也纳政府说吧。
刘总督不参加宴会,也有政治目的。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各国代表,作为新神罗帝国的高官,有资格和他们说:不。




神圣罗马帝国 第二十章、若要取之,必先与之
增加了一个自治省,除了在维也纳的报纸上刊登了这一消息外,没有在新神圣罗马帝国引起半点儿浪花。
民间没有什么反应,维也纳政府就不一样了。每年几十万神盾的收益虽然不多,可是他们的付出也小啊!
不要看奥地利的殖民地不少,实际上根本就赚不到什么钱。
截止到1861年末,除了最早开发的西非地区,因为拥有金矿和种植园,实现赢利12.6万神盾外,别的地区都是亏损状态,无非是亏的多少问题。
中美洲地区殖民地亏损216.4万神盾;
尼日利亚殖民政府亏损144.8万神盾;
刚果地区殖民地亏损68.4万神盾;
南洋地区殖民地亏损68.2万神盾;
喀麦隆殖民地亏损34.2万神盾;
利比亚殖民地亏损21.6万神盾;
西奈半岛亏损20.5万神盾;
塞浦路斯岛、克里特岛等地中海岛屿亏损18.6万神盾;
巴塔哥尼亚高原据点亏损2.8万神盾;
其它地区若干殖民据点共计亏损12.8万神盾。
林林总总加起来,1861年奥地利的所有殖民地加起来共计亏损595.7万神盾。
这还是建立没有大举对外用兵的情况下,要是爆发了战争,这个数字还要增加几倍,甚至是十几倍。
巨额的亏损是制约奥地利殖民扩张的核心因素,尤其是殖民地开辟初起,那完全是纯投入状态。
新增加的兰芳自治省虽然不值得一提,可是在1861年末的年度核算中,他们却分摊了58万神盾的军费。
名义上是分摊军费,保护邦国的安全,实际上这和直接上缴中央政府没有任何区别。
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神盾的流通,还有一笔铸币税可以收。
这些收入加起来,从1862年开始南洋地区,就会由投入阶段转变为回报阶段。
如果考虑到增加的工商业市场,为国内提供的工业原材料,价值就更高了。
维也纳政府需要付出的仅仅是安全保护,这根本就不需要说,财源所在自然要保护了。
财政大臣卡尔兴冲冲的提议道:“陛下,我们的殖民方式是否要改变一下,这种间接统治获得的收益,并不比我们直接控制收益低。
要是武力占领加里曼丹岛,至少五年之内我们无法赢利,后面能够带来的利润未必会增加多少。”
奥地利在海外开辟殖民,也只是表面上风光,实际上有苦难言。
作为财政大臣卡尔可以负责任的说:就算是综合各方面增加的税收计算,维也纳政府仍然处于亏损状态。
当然,从事殖民活动的贵族、资本家们赚到了钱,奥地利国内的经济也因此受益。
突然出现了一种不需要投入,仅仅只是提供安全保护,就能够获利的模式,财政大臣卡尔自然有兴趣了。
弗朗茨摇了摇头说:“不要做梦了,兰芳自治省这种好事怎么可能天天遇到。
海外的土著王国不少,可是这些国家自己经营都要破产,还能指望他们给我们提供助力不成?
1...129130131132133...5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