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约翰-罗素脸色一变,惊呼道:“不好,我们必须要立即派出舰队前往美洲,震慑住奥地利人,不能让他们倒向北方政府。”
众人都反应了过来,在欧洲各国棉花供应都出现问题的时候,奥地利纺织业还不出来抢市场。
那怕是为了棉纺业的霸主地位,维也纳政府都有理由坑他们一把。至于外交协议,本来就是用来撕毁的。
这种事情英国人干多了,自然也认为维也纳政府也是如此。
为了利益,突然改变立场支持北方政府,换取联邦政府断绝他们的棉花供应,没有毛病。
国务大臣阿加瓦尔补充道:“奥地利人确实有可能在窥视我们棉纺业霸主的地位。他们往年的棉花消耗量来看,西非地区的棉花产量已经超出了不少。
但是他们并没有出口,而是全部运回了国内。因为美国内战的关系,今年世界棉花减产已成定局,但是西非地区的棉花种植园却在增加。
我们可以派人前去试探性购买,如果他们坚持不对外出售的话,那么我们的麻烦就大了。”
……





神圣罗马帝国 第十六章、棉花危机
英国人的担心弗朗茨自然是不知道,这个时候他还在为苏伊士运河工程而头疼。
主要问题有两个:
其一、运河公司大量使用奴工,引起欧洲舆论的谴责;
其二、运河施工经费超支,需要增加投入。
第二个问题好解决,运河公司已经决定对外增发股票募集资金,要不了多久就可以解决问题。
正常情况下,法奥两国联手要压下欧洲舆论并不难。这个年代圣母不多,没有几个人会为了一帮埃及奴工出头。
况且,这些奴工又都是由埃及政府提供,运河公司是向埃及政府付了钱的。
此前,就算是报纸有报道,也都是冲着埃及政府去的。毕竟劳工是他们组织的,又扣发了薪水。
反正埃及不是欧洲国家,欧洲舆论神马的,他们又感受不到,背锅就背锅好了。
现在不一样了,为了在埃及地区推广棉花种植,英国人必须和运河公司争夺劳动力。
英国人修建的苏伊士铁路,同样和运河公司处于竞争状态。
双方的利益冲突无法避免,矛盾也就产生了。为了打击运河公司,约翰牛就挑起了舆论给运河公司施加压力。
搅屎棍一出手,遮羞布就不够用了。法奥两国又不是做慈善的,运河公司要节省成本,不可避免的压缩了劳动力成本。
现在运河公司每年支付给埃及政府一百万神盾费用,看上去是不少,不过分摊在十五万劳工身上,人均也就6.66……神盾。
这个数字,还不足奥地利普通工人一个月的薪水。何况这笔钱还包括了征地补偿款、劳工管理费等等。
约翰牛不但这些内幕全部给揭露了出来,还附带了几张照片,包括劳工们的生活工作照片。
血淋淋的照片,配上艺术加工的文字说明,弗朗茨看了都同情心泛滥。
如果仔细看的话,还会发现施暴的监工是埃及人,这算是唯一的好消息。
劳务分包的好处出现了,多了一个顶雷的。要不是约翰牛故意制造舆论,运河公司把责任往埃及政府身上一推,就什么事也没有了。
弗朗茨问道:“法国人准备怎么办?”
现在主导运河施工的是法国人,处于舆论中心的同样是法国人,压力最大的同样是法国政府。
毕竟法国民众富有国际主义精神。法国国内的报纸都在抨击运河公司,更有甚者直接抨击法国政府,要求巴黎政府为此负责。
同样的事情到了奥地利,舆论上就要缓和的多,报纸公正客观的分析责任,坚决不背这口黑锅。
首先被批判的自然是埃及政府,主流舆论认为是埃及政府没有履行责任,要付主要责任。
其次才是运河公司监管不力,这是公司管理层的责任。
上市企业、跨国股份制公司出了问题,自然不关奥地利政府的事。如果小股东都需要为此负责,那么股民不都有责任么?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回答道:“法国人还在犹豫中,没有给出明确态度。法国国内的舆论,给他们带来的压力很大。
大使馆传来消息,巴黎民众已经走上街头游行了,运河公司在巴黎的总部多次遭游行人群包围,已经无法正常办公。
我们的代表已经向运河公司董事会提议,搬迁总部到维也纳,保证办公可以正常进行,目前还在讨论中。”
搬迁总部的问题,弗朗茨没有怀疑。历史上被法国民众逼走的公司也不是一两家,企业无法正常进行办公,不搬家都不行。
作为一个投资人,弗朗茨也不希望法国政府认怂,干预运河公司的运营。
反正运河公司的名声,不在投资人的考虑范围之内。除非是有政府出面干预,不然运河管理层肯定要死扛到底。
现在的情况,怎么说也比历史上好得多。大家都知道苏伊士运河是法奥两国联手的项目,只是民间报纸骂得凶,各国政府都没有发表意见。
政客们都不傻,现在是英法奥三国在进行政治博弈,表明态度就是在外交站队。
英国人确实很牛叉,可是在欧洲大陆上法奥两国说话更加有分量,就算是英国人的小弟现在也知道沉默是金。
弗朗茨想了想说:“这样吧,既然英国人先破坏了规矩,那就不用客气了。
找个机会,把我们搜集到的英国黑历史卖给运河公司。让我们在运河公司的人动手,推动这次反击。”
这不是最好的办法,却是最有效的办法。这个年代的殖民帝国,谁也不比谁干净多少。
英国人可以揭露运河公司的黑历史,那么运河公司自然也可以曝光英国人的黑历史了。
反正苏伊士运河公司的背后是法奥两国,和英国政府对上也就对上了,根本就不用怂。
当大家被拉到了同一水平,舆论忙了起来,也就不会继续盯着运河公司不放。
新闻只因为新,才会引起大家的注意。等风波过去了,运河公司管理层再宣布改善劳工待遇,比如说每天加一个土豆,再收买几家报纸洗洗也就白了。
这是策论问题,现在运河公司是万万不能认怂的。无论怎么做,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甚至有可能引起更大的风波。
……
西非地区,大种植园主卡洛斯的庄园内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卡洛斯爵士,我们这次前来收购棉花是非常有诚意的。我们可以在去年的棉花价格上,再增加了百分之十。”
卡洛斯微微一笑,说:“很遗憾麦克斯先生,我实在是没有感受到你所说的诚意。
美国内战爆发,今年棉花减产已成定局。加上北方政府的封锁,最后能够运出来多少棉花都是一个问题。
而去年棉花大丰收,价格本来就偏低。在这么多利好条件下,棉花价格肯定会保障。
据我所知,伦敦的期货市场上棉花价格,已经上涨了百分之五十六。”
麦克斯若无其事的解释道:“卡洛斯爵士,期货市场上的棉花价格是炒起来的。
你应该清楚棉花价格增加百分之五十六意味着什么,市场根本就承受不了这个天价。”
这是事实,棉花价格上涨百分之五十六,棉纺业根本就无法接受。不然,就算是生产出来了棉布,最后也卖不出去。
这个年代,市场的承受能力有限。工业化的棉布能够大行其道,主要就是因为便宜。猛然间增加一半的价格,民众根本就消费不起。
两人沉默了下来,半响过后卡洛斯爵士报出了价格:“在去年的价格上增长百分之四十,我今年的棉花就全部卖给你了。”
麦克斯摇了摇头说:“在去年的价格上增加百分之十二,这已经是近十年来的棉花最高价格了。”
卡洛斯爵士冷笑道:“据我所知,菲利克商贸公司今年的棉花收购价格似乎也准备提高了百分之十二,如果是同样的价格我凭什么卖给你?”
麦克斯再次报价道:“好,我再提高两个点,这总可以吧?”
卡洛斯爵士摇了摇头:“麦克斯先生,菲利克商贸有限公司长期在西非收购棉花,而你们达维尔公司一直都在美国购买棉花。
这个选择题很好做,我不可能为了些许利益,就得罪长期以来的合作伙伴,整个西非的种植园主都不会这么干。
如果你只是想要购买一批棉花应急,那么我建议你还是直接从菲利克商行买吧!”
麦克斯头疼了起来,这是最大麻烦。正是因为今年美国的棉花供应无法保障,国内才让他在西非地区收购棉花。
可是这里的市场早就有人做了,他们想要插足进去,除了提高价格外,根本没有任何办法。
至于从棉花商人手中购买,不被敲诈才怪。本来他想打一个时间差,忽悠一下消息不灵通的种植园主,结果刚刚开始就失败了。
……
伦敦达维尔棉花收购公司总部,正在讨论从西非抢购棉花失败的消息。
采购主管肯尼斯说道:“现在的情况很明显,美国内战的消息已经传来了。除非我们大幅度提高棉花收购价格,否则根本就抢不赢奥地利人。
要知道我们从西非地区购买棉花,还要支付进出口关税,本来成本就要比他们高得多。
现在要是打价格战,最后就算是收购到了足够的棉花,也未必能够赚到钱。”
这是一个现实问题,美国的棉花到底能不能运回来还是一个未知数,这关系到来年棉花的价格。
如果北方政府封锁了南方,那么棉花价格肯定会疯涨,他们这些囤积棉花的商人要大赚特赚。反之,就要考虑怎么把手中的棉花卖出去。
市场主管马尔蒂分析道:“因为内战,今年美国棉花产量下跌了至少三层,因为战乱印度地区的棉花已经连续三年绝收了。
就算是西非地区的棉花丰收了,国际棉花产量总体上还是呈下跌趋势,棉花价格上涨已经成为了必然。
现在距离棉花收割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如果我们要抢够棉花的话,就必须要快。”
……




神圣罗马帝国 第十七章、善于学习的法国人
受棉花危机影响的不只是英国人,法国人同样也不好过。作为一个完成工业化的大国,法国人对棉花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棉纺织业也是法国经济的重要一环,重视发展国内经济的拿破仑三世,自然不可能忽视这个问题。
看到奥地利人在非洲推广棉花种植成功后,拿破仑三世也起了效仿心思,甚至连地方都选好了。
凡尔赛宫,殖民大臣斯特恩为难的说:“陛下,我们在西非的殖民地,缺乏足够的移民,想要推广棉花种植非常困难。”
棉花是一个劳动力密集的产业,尤其是收割的时候,需要大量的人手。
法国的人口增长速度,比蜗牛前进的速度还要慢,几乎就是原地不动。要是从国内组织移民开发非洲大陆,搞不好本土人口还会负增长。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人口下降会导致劳动力不足,势必要造成人工成本上升,国内的资本家们肯定是不能忍的。
拿破仑三世问道:“如果我们出台优惠政策,在欧洲地区吸纳移民,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陛下,每年从欧洲离开的移民,大都是出自德意志地区。自从奥地利开辟非洲殖民地过后,这部分移民大都进入了奥属殖民地。
从1854年到现在,短短7年时间内,奥属非洲就吸纳了一百四十多万移民。
靠着这批移民,奥属非洲的发展速度,远超非洲大陆任何地区。他们打着再造德意志第二家园的旗号,我们很难和他竞争。”
外交大臣奥弗涅直接打破了拿破仑三世的幻想,从19世纪初起开始,德意志地区就是欧洲最主要的移民地,占据了欧洲移民的一半。
紧随其后,就是爱尔兰地区、意大利地区、南欧地区。爱尔兰地区不用说,移民高峰期已经过去。
南欧是奥地利基本盘,就算是移民,大家也都是去发展更好的奥属殖民地。
因为法国入侵撒丁王国,引起了意大利地区民众的抵制,很少有移民去法属非洲。
拿破仑三世点了点头,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人口资源不足,从事海外殖民自然困难重重。
这点儿困难没有吓倒拿破仑三世,反而激发他吞并意大利地区的野心。拿破仑家族出自意大利地区,对意大利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衣锦还乡,这是很多人的梦想,拿破仑三世也不例外。以法国皇帝的身份回去,固然是显赫。如果再兼任意大利国王的话,那就更加完美了。
财政大臣佩利西斯开口说道:“陛下,如果想要解决非洲劳动力不足,也不是没有办法。”
拿破仑三世欣喜的问道:“哦,说说看,你有什么好办法?”
佩利西斯提议道:“陛下,据我所知奥地利在开辟非洲殖民地初起,最早的移民是来自巴尔干半岛的难民。
现在虽然没有难民了,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巴尔干半岛上想办法,解决移民不足的问题。”
巴尔干半岛殖民地也算是法国殖民地中开发最好的一块,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恢复,法属巴尔干半岛人口已经达到了380万。
只不过因为地理位置紧靠着俄奥两国,面临的军事压力非常大。
俄奥两国又在暗地里给他们捅刀子,当地民众时常暴动,法国人在当地的统治非常艰难。
此前,法国政府还有人提议把法属巴尔干半岛卖掉,只是保留达达尼尔海峡就可以了。
可惜在国际上硬是找不到买主,英国人不想在陆地上和俄奥两国做邻居,俄国人没钱买不起,弗朗茨嫌法国人要价太高,而且容易引起俄国人的反弹。
绕了一个圈过后,最后还是留在了法国人手中。为了守住这片富烁的殖民地,法国政府在巴尔干半岛驻扎了8万军队。
庞大的军费开销,抵消了法国政府从巴尔干半岛上获得的收益。这块看上去美味的土地,实际上早就变成了鸡肋。
拿破仑三世有些犹豫的说:“巴尔干半岛民风彪悍,俄国人又在输入大斯拉夫主义,当地人恐怕不会愿意去殖民地。”
这也是法国政府的殖民策略失误,既没有第一时间进行大清洗,又没有往巴尔干半岛输送移民进行民族融合。
如果没有外力干预,那么凭借法国以往的经验,统治巴尔干半岛也不是问题。
可惜俄奥两个邻居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偏偏两国又是盟友,法国殖民政府的日子就难过了起来。
好在大家都是帝制国家,没有输出什么民族共和思想,不然法国人的麻烦更大。
现在法属巴尔干半岛最流行的就是大斯拉夫主义。本来弗朗茨也准备玩儿文化输出的,残酷的现实告诉他,日耳曼文化在这里真的没有市场。
财政大臣佩利西斯胸有成竹的说:“我们可以征收人头税,再出台移民优惠政策。我们需要的只是廉价劳动力,又不需要当地的知识分子。
为了殖民地的稳定,我们可以先进行一次大清洗,把当地的顽固分子全部干掉,再慢慢的组织移民。
现在是最佳机会,亚历山大二世和国内的贵族斗得天昏地暗,根本就没有功夫干涉我们。
奥地利人同样不喜欢大斯拉夫主义,我们打压这些歪理邪说,维也纳政府是不会干预的。”
各自的出发点不同,陆权国家看问题和海权国家是不一样的。最初大家对奥地利的殖民政策,都是不屑一顾。
到了现在,仅仅因为一个棉花自足,就让同为陆权国家的法国人就理解了奥地利的做法。
大力组织移民开辟殖民地,虽然成本高了一点儿,可是对殖民地的控制也加强了,还可以给国内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和市场。
法国人本来对非洲殖民地就是直接控制,想要把北非消化掉,奥地利的做法就给他们打开了新思路。
巴尔干半岛民众识字率非常低,如果不是因为近东战争,这些人还是农奴,根本就没有文化传统可言。
如果是发展工业,这些人就是劣质劳动力,要是发展初级农业,这些人又变成了优质劳动力。
因为认知的关系,雇佣这些人只需要按巴尔干半岛的薪水支付工资,不到法国薪资水平的一半,就可以让他们卖命干活。
因为没有文化传承,自己都不知道是神马民族,进入法国殖民地过后,要不了多久,这些人就变成法国人。
此前,奥地利组织的那一批难民就是例子。到了非洲殖民地,才区区几年时间,就被初步日耳曼化了。
就算是言行举止还有差别,可是这些人都以奥地利人自居了,还怕融合不了么?
拿破仑三世做出了决定:“那就先尝试一下,命令驻巴尔干半岛总督,进行一次大清洗,把我们所有的敌人和潜在的敌人都干掉。
我记得奥地利人在吞并奥属巴尔干的时候,就将当地十分之一的人变成了苦力,才有现在的安定,我们也可以效仿一下。”
说到了这里,拿破仑三世还有些暗自惋惜。
撒丁王国还没有吃下去,不然的话,能够提供移民的地区就更多了。
不过意大利地区不同于巴尔干半岛,当地有完整的文化传承。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要大得多,不能够妄动。




神圣罗马帝国 第十八章、别无选择
看着各大列强搅动风云,刚刚继位的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按耐不住了,或许说容克贵族们按耐不住了。
蝴蝶效应是强大的,随着奥地利的重新崛起,普鲁士政府发现他们的强国梦,就真的快要变成了梦。
危机意识是普鲁士走向强大的动力。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中,普鲁士军队的表现并不出色,甚至可以说是垃圾。
军事改革的呼声在普鲁士军队中居高不下,主要领导者就是普鲁士三杰之一——阿尔布雷希特-冯-罗恩。
罗恩的知名度低,干的事情却惊天动地。不但主持了普鲁士军队改革,还一手提拔了毛奇,并且把俾斯麦推上首相宝座。
没有他这位伯乐,毛奇或许还有机会爬上去,俾斯麦这位王室公敌就不用想上位了。
现在罗恩将军非常的烦,前不久他才以陆军大臣的身份兼任海军大臣,就要面临一个大问题:国内对开辟殖民地的呼声越来越高。
别人怎么想罗恩不知道,反正他是反对开辟海外殖民地的,理由只有一个——没钱。
为了打消大家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他必须要获得威廉一世的支持。偏偏现在威廉一世也想要从海外殖民地攫取财富,改变普鲁士王国的财政困境,这就令他头疼了。
……
柏林王宫政府会议上,首相弗兰克再次重申了开辟殖民地的好处,提出要建立属于普鲁士的殖民帝国。
葡萄牙、荷兰这两个小国在海外都有大片的殖民地,以普鲁士王国的实力,开辟海外殖民地似乎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
罗恩反对道:“首相阁下,我知道开辟殖民地很重要,可以给国内的工商业提供廉价原材料和市场,改变政府的财政困境。
可是,你似乎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任何一个殖民帝国都是一个海军强国。
以我们海军的那几条船,恐怕连大股的海盗都不一定能够搞得定,凭什么在海外开辟殖民地?”
这是事实,就凭陆军大臣可以兼任海军大臣,就知道普鲁士海军有多落魄。但凡是海军有点儿实力的国家,都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弗兰克首相解释道:“政府已经准备扩建海军,普鲁士王国需要一支自己的铁甲舰队。”
罗恩脸色铁青的问道:“军费从哪里来?”
弗兰克淡定的回答道:“现在维也纳体系已经重建,各国矛盾趋于缓和,欧洲大陆趋于稳定,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不大。
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迫切进行军事改革。陆军这次为国家牺牲一回,接下来过几年苦日子。
可以将一部分士兵转入海军,以节省军费开销,政府再想办法凑一点儿,先建立一支铁甲舰队。
等殖民地开辟,解决了国内工商业原材料和市场的问题,国内经济好转过后,再进行军事改革好了。”
为了应对奥地利崛起,和法兰西新生带来的冲击,前不久罗恩才提出了军备改革的具体方案:
要求把军队的服役年限从2年延长为4年;取消国民后备军;改换常备军装备,从下年度起每年拨款1750万塔勒。
这些措施意味着征兵额从4万人增至8.5万人,军队从102个团增至163个团,平时兵力由20.8万人变为32.7万人。
这份比历史上更加激进的军事改革措施,主要是建立在普鲁士王国承受了更大军事压力的情况下。
目前俄国人的常备军是99万,新神圣罗马罗马帝国的常备军是58万,法国人的常备军是50万。
三个邻居这么变态,再不扩军的话,普鲁士王国的准列强地位都要没了。
况且,弗朗茨想要统一德意志之心是路人皆知,拿破仑三世垂涎莱茵兰地区也是不加掩饰。
以罗恩为代表的容克贵族们,自然产生了危机之心。
如果不扩军的话,普鲁士王国的兵力还不到任何一个对手的三分之一。要是战争突然爆发,他们连一战之力都没有。
1...128129130131132...5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