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现在想要收买沙皇政府,联邦政府手中的筹码太少了。除了外交上互相支持外,实际上美国政府能够对沙皇政府提供的帮助也非常有限。
现在俄国人最缺钱。如果联邦政府有钱的话,砸上几亿英镑,保管俄国人可以搞出一个大新闻,同时牵制英法奥三国的精力。
可惜现在的美国还不是那个财大气粗的美帝国,根本就拿不出这么大一笔巨款出来。
沙皇政府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没有足够的好处,他们凭什么要帮美国拉仇恨?
国务卿萨法尔辩解道:“总统阁下,这个话题并没有任何意义。俄国人正在改革,现在他们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他们是不可能为我们火中取粟的。”
不是他不努力,实在是家底太薄了。为了换取俄国人的口头支持,他都费尽了心思。
话题到此结束,解决不了问题,再谈下去已经没有了必要。
战争部长赛蒙·卡美容匆匆赶了进来,急切的说道:“总统阁下,前线急电。”
林肯总统平静的说:“说吧,又有什么坏消息,我能够撑得住。”
只是看了一眼赛蒙·卡美容的脸色,他就知道准是哪里又打败仗了,貌似从战争爆发开始北方军队就还没有赢过。
战争部长赛蒙·卡美容阴沉着脸说:“ 1861年5月1日,叛军向辛辛那提发起了进攻。我军奋力苦战三个昼夜,最后因为寡不敌众而战败,俄亥俄州告急。”
林肯立即站了起来,一把夺过了战报,仔细的看了起来。艺术加工的词汇直接省略,总结起来就是:
有五万南方军队进攻辛辛那提,联邦政府派出了一个1.2万人的步兵师,加上俄亥俄州的3.2万民兵和印第安纳州的2.1万民兵防守,最后战败了。
确实是寡不敌众,忽略掉两个州的民兵部队后,联邦政府才一个步兵师,只有敌人兵力的四分之一,能顶住三天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战争的经过林肯不关心,他只知道联邦政府派出的步兵师还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兵力,战死、或者是被俘若干人,两个州的民兵也损失惨重,具体数据未知。
“俄亥俄州上面就是五大湖,一旦让叛军占据了这里,联邦政府就被敌人从陆地上一分为二了。
战争部无论如何,也必须要想办法保住这个州。军事上或许我们损失的起,但是政治上不允许我们丢掉一个州。”
林肯凭借着自己那半桶水的军事常识,立即做出了判断。
战争部长赛蒙·卡美容一脸苦涩的回答道:“是,总统阁下。不过现在我们需要更多的援兵,原来的计划已经不合时宜了。”
这一仗直接让战争部明白了敌人不是乌合之众,原来计划是:周边各州民兵建立包围圈,加上政府征调了7.5万民兵和正规军,直接辗压过去。
现在包围圈已经被撕开了,一旦俄亥俄州沦陷,隔壁的宾夕法尼亚州就会沦为战场,美国的钢铁中心匹兹堡就暴露在了南方的兵锋之下。
就算是南方政府实力有限,无法长期占领这里,只要他们搞一次大破坏,北方政府的工业优势就消失了大半。
没有办法,五大湖地区是美国的核心工业地区,真心是损失不起。光俄亥俄州沦为战场,他们就已经损失惨重了。
林肯毫不犹豫的回答道:“我会再次发布全国征招令,从各州征招30万民兵来服役。不过这需要时,短时间内还是需要你们自己想办法。”
准备不足的后遗症暴露了出来,只要任何一条战线失利,联邦政府手中就没有足够的兵力。
人口优势、工业优势都只是战争潜力,如果无法转化为军事实力,那么潜力永远都只是潜力。
战争部长赛蒙·卡美容狮子大开口道:“联邦政府的军队数量有限,要守卫的地方太多,短时间内我们只有命令临近各州的民兵赶往增援。
考虑到敌人可能四面出击,打乱我们的兵力部署,我们至少要拥有一支七十万的机动兵力,才能够扑灭这次叛乱。”
最初的计划,只需要十万大军就扑灭这次叛乱。结果一仗过后,赛蒙·卡美容就变得保守了起来。
林肯诧异的问:“需要这么多军队?”
战争部长赛蒙·卡美容解释道:“总统阁下,根据敌人的兵力部署情况来看,要不了多久马里兰州、宾西法利亚州、印第安纳州、伊利落州、衣阿华等地区都会沦为战场。
如何一个州沦陷,给我们带来的政治麻烦,都是无可估量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兵力,很难在全面防守的情况下,进行反击。”
美国不同于其它国家,联邦政府只要敢放弃任何一个州,他们就要吃不了兜着走。搞不好兔死狐悲之下,这些州政府直接就向南方投降了。
林肯无奈的说:“好吧,这方面你才是专业的。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解决的,可以一并说出来。”
战争部长赛蒙·卡美容尴尬的说:“我们的军官储备不足,必须征调已经退役的军官再次回来服役。
我知道已经征招过了,不过这还是不够。我的意思是征招那些上过战场的老兵,担任基层军官,年龄可以放宽到55岁。”
确实是老兵,在这个人均寿命都不足55岁的年代,征招这个年纪段的老兵,赛蒙·卡美容也实在是被逼得没有办法了。
高层军官可以提拔新人,反正需求量也不大,从联邦陆军中仔细找一找总是可以找到的。
需求量最大的连排级军官,就没有办法了。本来美国陆军规模就小,其中七层以上的军官又来自南方,内战爆发后这些人都离开了。
现在一次性扩军十几倍,就算是把所有的现役老兵都提拔成军官,赛蒙·卡美容都凑不够数。
只能退而求其次,征招超龄退役军官回来服役了。
林肯提议道:“情况已经严重到了这一步了么?我们可以让军校的学生提前毕业,进入军队中服役。”
战争部长赛蒙·卡美容提醒道:“总统阁下,军校中一年级以上的学员,都进入军队中服役的。至于一年级的学员,才刚刚入学不久,什么都还没有学到。”





神圣罗马帝国 第十二章、被坑的军火贩子
北方政府陷入困境,南方政府也好不了多少。首先就是内部权利斗争,刚刚组建起来的南方邦联政府,完全是各州妥协、平衡的结果。
作为一个临时组建起来的草台班子,执行力自然是不能够指望。大部分事务都要建立在州政府配合的情况下,才能执行下去。
在双重领导下,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混乱。
辛辛那提会战胜利过后,本该趁胜追击,集中力量一举端掉北方政府的工业中心,结果南方政府却在四面出击。
先后向马里兰州、宾西法利亚州、印第安纳州、伊利落州、衣阿华州等接壤地区发起进攻。
四面开花的打法看上去声势浩大,实现了御敌国门之外,可是这也丧失了快速结束战争的机会。
这种僵持战是列强最喜欢的,全世界的军火商人都云集北美,想要瓜分这场盛宴。
密苏里州一座庄园内,主人约翰-凯西笑眯眯的问:“菲克尔,谈的怎么样了?”
菲克尔垂头丧气的说:“别提了,我的朋友。这笔生意没法做了,州政府居然要采购后膛步枪。
上帝,现在世界主流武器就是前膛步枪。况且,子弹从前面装和后面装有什么区别,不都是射出去么?”
为了这次战争,菲克尔搞来了两百门火炮和三万条步枪,准备趁机赚上一笔。火炮自然是高价卖了出去,可是步枪就没那么好运了。
战争年代,大家是最现实的,什么武器好用,就用什么武器。毫无疑问,可以趴着打的后膛步枪,要比前膛枪更加有竞争力。
南方政府本来就在人力上处于劣势,虽然由历史上的1:2上升到了2:3,但他们还是死不起,州政府想要尽可能的减少士兵伤亡。
约翰-凯西耸了耸肩说:“抱歉,这个问题上我帮不了你。如果是平常时期,说服州政府采购一批武器不难,但现在是战争时期。
我们必须要考虑军方的意见,一切都是赢得战争。奥地利人提供的后膛步枪确实好用,我还亲自试用过。
无论是射速,还是命中率都有很大的提高。唯一的弱点,大概是射程不够远,不过这也算不上什么弱点。
战场上面,大部分士兵都只能在两百米内有命中率可言,八百米的射程足够了。”
菲克尔报怨道:“该死,你既然知道为什么不告诉我呢?害的我白白浪费精力,早知道就去北方了,我可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才过来的。”
约翰-凯西面不改色的说:“这还不是你自己造成的,是谁告诉我,他手中的武器是全世界最先进的?”
菲克尔不满的说:“我的这批枪确实是全世界最先进的,至少在前膛枪中是这样的。”
约翰-凯西无奈的说:“好吧,就算是如此,这也没有什么用。谁让你来晚了呢,如果早上一个月,这批枪政府都是敞开收购。
现在不行了,事实已经证明,前膛枪正在被淘汰。政府不会拿士兵的生命开玩笑,采购这批落后装备的。
要不你把这批枪改装一下,我看过了改装成后膛步枪不难。虽然增加了一点儿成本,不都可以在后面赚回来么?”
菲克尔眉头一皱,不满的情绪一闪而逝。改装说起来简单,可是这里不是欧洲,而是美国南方,有能力改装步枪的工厂可没有几家。
而其中之一,就是约翰-凯西的兵工厂。说是兵工厂,实际上也只是刚刚改建的。
在南北分裂前,还只是一家机械厂。不过约翰-凯西精明,南方刚宣布独立他就从欧洲订购了设备,又从国内的几家兵工厂挖人,把机械厂变成了兵工厂。
临时创立的草台班子,要研发新式武器,自然是不可能做到的。
产能也没有达到约翰-凯西的预期,现在每个月仅能生产3门火炮、八百条步枪、五万发子弹。
想要发挥生产线的全部产能,没有一两年时间,是不可能做到的。
显然这是约翰-凯西等不了的。谁知道这次内战会打多久,一旦战争结束,兵工厂想要生存下来都是一个难题。
后膛步枪的出现,给约翰-凯西带来了转机。改装前膛步枪,无疑要比生产一条步枪要快得多。
以他在密苏里州的关系,把改装后的旧枪以新枪的价格卖给政府,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不过,也不是什么枪都可以改装的,有的步枪改装容易,有的步枪改装起来得不偿失。
菲克尔这几万条步枪,无疑是适合改装的。两人之间的关系还不错,不过在利益面前,关系是最靠不住的。
约翰-凯西的兵工厂设备就是从菲克尔手中买到的,现在风水轮流转,这次他准备狠宰菲克尔一刀。
至于,菲克尔会不会拒绝,自然是不会了。只要用脑子想想,都知道这批枪在南方卖不动,到了北方还是卖不动。
总不能指望奥地利的军火商人,只是给南方政府推销武器,就不卖军火给北方政府吧?
后膛步枪又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拿到了样品想要仿造也就个把月的时间,奥地利要是不卖欧洲各国还是会卖。
况且,北方政府还会自己山寨。现在美国可是世界第一山寨大国,抄袭一款步枪还不容易?
离开了美国市场,再想要把这几万条步枪推销出去,那就难了。这还要考虑增加的运输成本,还不如选择合作,多少都可以赚点儿。
菲克尔直接说道:“好吧,我的朋友开个价吧,只要价格合适我就卖给你了。”
作为一名合格的军火商,既然猜到了约翰-凯西的目的,他自然不会选择改装,再被坑一笔钱。
约翰-凯西笑呵呵的报价道:“两万五千英镑。”
听到了这个数字,菲克尔立即就怒了,站起来说:“你怎么不去抢?”
约翰-凯西安慰道:“至于大惊小怪么,我的朋友。在商言商,这种被淘汰的武器,现在已经不值钱了。
除了进行改装外,你就只能卖给土著部落,这么多枪你准备卖到那年去?
我收购这批枪进行改装也是有风险的,改装需要时间,万一内战突然结束,那就全部砸在手上了。
看在老朋友的面子上,我再加三千英镑,这已经是最高价了。
你要知道南方政府刚刚和奥地利签订了巨额军事订单,他们一次性卖了二十万条后膛步枪给南方政府。”
菲克尔脸色大变,这无疑是一个坏消息。随及他又恢复了正常,二十万条步枪看起来很多,实际上分散在十四个邦联州后,平均下来每个州还不到一万五千条步枪。
这远远不能够满足大家的需求,尤其是对密苏里这种处于前线的州,更是杯水车薪。
前膛枪不好卖,那是因为美国人自己手中就有很多了。在这个全民持枪的国度,要是没有一支属于自己的枪,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美国人。
菲克尔讨价还价道:“十万英镑,这已经是国际军火市场上的最低价了。”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约翰-凯西再次报价道:“两万九千英镑,谁让我们是老朋友呢!”
“九万五千英镑,不能够再低了。”
“我再加两千英镑,不能够再高了。”
……




神圣罗马帝国 第十三章、异想天开的计划
华盛顿
国务卿萨法尔淡定的说:“总统阁下,这是各国军火商报价,还有国内资本家们的报价。
当然,这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多少意义。在这场战争中联邦政府准备的太仓促了,无论是政府军还是各州的民兵现在都缺武器。
目前,我们很多部队还是士兵们自带的猎枪。在武器装备上,根本就没有办法和南方军队比。
现在把这些军火商的存货全部买下来,都无法满足我们需求。所以选择只是一个谬论。”
林肯总统揉了揉额头,他非常怀疑国务卿是专门过来找茬的。既然没得选择,那就将就买憋,有啥好说的。
“派人和他们谈,尽可能的压价,把报价最高的踢出去。”
萨法尔摇了摇头说:“恐怕不行,报价最高的奥地利人,他们的产品是后膛步枪,性能上要优越一些。
最关键的是他们手中的现货最多,可以一次性给我们提供十万支后膛步枪、十五万支前膛步枪,还有八百门各类火炮。
前不久他们刚刚卖给了南方政府二十万支后膛步枪,和一千门火炮、若干弹药,如果不是南方那帮人太蠢了,这些武器根本轮不到我们。”
在国务卿先生看来,南方政府就是太蠢了。
战争时期,不第一时间利用和各国良好的关系扫货,让这些武器装备流入敌人手中,不是蠢是什么?
至于付出的代价,购买武器装备的钱再多,也比不上战场上带来的损失。
如果南方政府第一时间扫货,那么至少在未来半年内,北方政府都无法获得足够的武器装备。
这是通信不变带来的优势,可以打一个时间差。不要看国际军火商们云集北美,实际上大家手中的现货仍然有限。
几万条步枪、几百门火炮、几千吨弹药,那都是大手笔了。再多除非是弗朗茨那种穿越者开挂,普通人谁知道南北战争规模有多大?
要是囤货太多,南北双方突然停战妥协了,那就全部砸在了手中,成本都收不回来。
除了美国人,全世界都找不到这样的冤大头当接盘侠。
把活跃在美国的军火商人仓库扫空,也花不到一千万英镑。用一千万英镑换取敌人半年内武器装备不足,这样的买卖完全是大赚。
听了萨法尔的解释,林肯总统差点儿吓出了一身冷汗。
半年时间,已经足以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还好南方政府没这么干,不然北方政府就惨了。
调整了一下心绪,林肯反问道:“国务卿阁下,你找我不会就是为了说这些的吧?”
国务卿萨法尔不慌不忙的解释道:“当然不是。现在英法奥西四大列强支持南方政府,在他们的影响下,欧洲各国大都站在了南方立场上。
这些军火商人基本上都有政治背景,在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他们肯定更加愿意和南方政府做生意。
如果我们出价更高,情况又不一样了。在利益面前,军火商们可不会在乎政府的想法。
所以,我准备提高武器装备价格,尤其是一些先进武器。南方各州的工业实力薄弱,自身产能有限,他们只能跟着我们加价。
和南方那帮叛徒不一样,我们自身的工业能力不差,缺乏武器装备只是暂时的。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从明年开始我们的武器自给率就可以达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南方政府恐怕百分之三十都达不到。
既然军事上无法取得胜利,那么我们在经济上拖垮他们。”
这是北方政府的优势,可林肯总统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看国务卿的计划是准备打持久战了。
林肯皱着眉头问道:“你对我们的军队就这么没有信心么?”
萨法尔一本正经的回答道:“总统阁下,战争爆发已经三个多月了,联邦政府损失的总兵力已经超过八万。
我承认军方已经很努力了,他们也取得了不小的战果,可是处于下风的仍然是我们。
如果马里兰州战场上出现任何变故,联邦政府马上就要打一场华盛顿保卫战。我认为短期内,联邦政府不具备赢得战争的可能。”
国务卿的态度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代表着联邦政府内部官员们的态度。既然准备打持久战,那么也意味着大家对短期内平定叛乱丧失了信心。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如果战争拖延了下去,国内主和派的声音还会高涨。
作为一名合格的政客,林肯知道内部的敌人才是最恐怖的,这些人潜伏在暗处,甚至他还不知道都有谁。
犹豫了一下,林肯开口说道:“好吧,按照你们的计划去干吧!不过我们首先要解决财政问题,南方政府利用棉花做抵押在海外发行债券,我们可没有抵押品。”
联邦政府不是没有抵押品,问题是这些抵押品,他们根本就不敢抵押出去。不然国内的民众们,就要先爆发了。
……
新几内亚岛,现在已经被改名为新巴伐利亚。随意取名似乎是欧洲人的习惯,弗朗茨都已经习惯了。
这座世界第二大岛,现在就属于哈布斯堡王朝了,可是弗朗茨并没有感到任何惊喜。
从资源上来说,新巴伐利亚也堪称是丰富,各种矿产资源不少,南部的三角洲平原还是全世界最肥沃的土地。
岛上也没有什么强有力的土著王国,初略估计这座岛屿上的原住民不会超过一百万,甚至有可能低于三十万。
可是这片土地,并没有受到欧洲各国殖民者的眷顾。显然,这是非常不正常的。
此前,奥地利的殖民活动也是先抢占领新巴伐利亚周边的岛屿,比如说:美拉尼西亚群岛、实珍群岛、阿鲁群岛……
这是划定势力范围,宣誓主权的一种方式。四周都是我的地盘,中央地区你自然不能来抢了,不然就坏了规矩。
现在加快殖民步伐后,殖民团队大举进入新巴伐利亚岛,问题就出现了。
1、该岛为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
2、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3、河流汛期长,易淹没周围地区;
4、沿海受潮汐影响,海水入侵、多滩涂;
5、全岛多山、多沼泽地,人口稀少。
总结起来就是要开发这座岛屿,必须要花费大价钱。
至少要解决排水问题,变沼泽地为农田,最好还要修筑防海堤,保障沿海地区不受海潮影响。
弗朗茨问道:“殖民部准备怎么干?”
殖民部长约西普·耶拉契奇回答道:“陛下,我们准备暂时搁置对新巴伐利亚岛的开发,只是开发部分地区,在合适的地区建立几座城市宣誓主权。
重点还是开发周边岛屿,南洋地区真的非常富裕。这里的原住民根本就不从事农业生产,就靠大自然的馈赠为生。
这些岛屿盛产热带水果,适合种植咖啡、可可、椰干、棕榈油、茶和橡胶等经济作物。”
这是最明智的选择,殖民是为了赚钱,盲目进行投入是非常不明智的。
反正岛上人口稀少,又不从事农业生产,如果没有外力影响,一百年过后还是那样。
岛屿就在哪里又跑不掉,等世界上的殖民地瓜分完了,维也纳政府再开发这里也不迟。
弗朗茨点了点头说:“新巴伐利亚就这么办,兰芳共和国又是怎么回事?”
如果不是文件中提到了兰芳共和国,弗朗茨都险些忘了南洋地区还有一个华人共和国。
约西普·耶拉契奇解释道:“陛下,加里曼丹岛盛产金矿,因此聚集起来了一群华人,建立了兰芳共和国。
前不久远洋舰队还访问过这个国家,还和胡梅尔伯爵签订了友好协议,我们不好直接翻脸。
这个小国实力很弱,殖民政府正在寻找战争借口,应该要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灭亡他们。”
犹豫了一下,弗朗茨还是心软了。
“先不要急着采取行动,派一个能言善辩的人去忽悠他们加入新神圣罗马帝国。
我们可以给他们自治权,可以参照国内王国的标准,再宽松点儿也无妨。
1...126127128129130...5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