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若不是日军南下入侵菲律宾,西班牙也不会下定加入反法同盟的决心;没有西班牙加入,反法同盟的四面围攻战略也无法成功。
没有汇聚战略大势,拿破仑四世也不会绝望,更不会急匆匆的甩锅跑路。
拿破仑四世不跑,法兰西也不会那么快投降。
如果法国人选择死磕到底,纵使无法翻盘,那也能够拖上一年半载。
一年半载看似不长,却也能够做很多事了。要不是法国人投降的太快,英国政府也不至于战后陷入被动。
尽管这样的推论有些理想化,但还是有人忍不住这么想。至少伦敦的报纸上,没有少出现类似的报道。
……
伊藤博文严肃的说道:“如果贵国继续袭击我们的船队,那么我们将无法保证移交工作有序进行,由此导致的后果全部都要贵国自行承担。”
摊牌了。
日本政府现在最大的筹码就是:日军占据了菲律宾群岛的大部分地区。
如果西班牙想要获得一个相对完整的菲律宾,就少不了日本人的配合。
破坏永远比建设容易,要是任由日军自由发挥,西班牙就算是夺回了菲律宾群岛,也是一片白地。
抛开基础设施不提,光日军手中的几十万西班牙裔人质,就足以令西班牙政府投鼠忌器。
欧陆各国在一边看着,日本人自然不敢直接玩儿屠杀。不敢动手,不等于他们就没办法下黑手了。
借欧陆联盟的势可以压住日本人,却吓不倒长年生活在丛林中的土著部落。
无知者无畏,日本人只要挑拨忽悠一下,完全可以借土著的手玩儿大屠杀。
只要手脚干净一点儿,把自己从屠杀事件中摘出去,日本政府就可以全身而退。
说白了,还是欧陆联盟不愿意为了西班牙的利益发起战争,这不符合大家的利益。只要面子过得去,就不会有人深究。
这其中还有一个不能追究的深层次原因,那就是:在殖民地的问题上,各国的手脚都不怎么干净。
甭管死的人是土著、还是西班牙裔,对欧洲各国来说,都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以西班牙目前的情况,明显是经不起这样的折腾。真要是两百多年的苦心经营毁于一旦,想要重新恢复对菲律宾群岛的统治都非常困难。
一旦土著手中占满了西班牙裔的血,双方就再也没有缓和的余地。哪怕只是为了给国民一个交代,西班牙政府也必须要进行报复。
你来我往的杀戮下去,原本每年能够为西班牙政府贡献几百万神盾收入的菲律宾群岛,就变成了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
不光是政府财政受不了,被断掉了财路的西班牙贵族老爷们,同样也受不了。
当然,真要是发生了大屠杀,日本政府也别想好过。
不光要和西班牙结成死仇,就连刚刚有所起色的国际形象,也会毁于一旦。“残暴”、“野蛮”的恶名,将令他们在政治上“孤独终老”。
包括现在的老大不列颠,也会毫不犹豫的抛弃他们。欧洲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和他们交往,至少在短时间内是如此。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又是一场豪赌。伊藤博文以两国未来的国运做赌注,赌西班牙政府会让步。
“这不可能!”
“从来就没有强盗在自己家中抢东西,主人不能阻拦的道理。现在贵国运走的每一船货物,都我们的财富。
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伟大的西班牙绝对不能容忍国家主权如此被践踏,我们不会接受这种威胁。
同样,全世界的正义人士也不会容忍这种事情发生。”
从费德里科略微有些颤抖的声音中就可以听出来,此刻他的内心并不平静。
日本政府疯了,敢赌;可是西班牙政府却非常的正常,国内根本就不可能冒这么大的风险。
至少作为既得利益者的贵族、资本家,都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底气不足的费德里科,只能继续扯欧陆联盟的虎皮。寄希望于联盟各国的干涉,杜绝日本人铤而走险的可能。
“阁下误会了,我只是在陈述事实,并没有威胁的意思。
我们的兵力有限,既要防范贵国的偷袭,又要分兵维持岛上的安全,实在是有些力有不及。
尤其是贵国海军不断袭击我们的商船,导致岛上的物价飙涨,社会秩序正在走向崩溃。
至于掠夺贵国的财富,那完全是无稽之谈。我们只是运走自己的行李、物资,并没有动贵国的一分一毫。
贵国的袭击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军的撤离进度,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为了岛上民众的安全,为了两国的传统友谊,为了早日消除误会。出于人道主义考虑,我才提醒阁下的。”
进入了状态的伊藤博文,显然不是好对付的主。利用诡辩之术,将日本政府的责任摘得一干二净。
到了他口中,被国际社会确定的侵略战争,变成一次轻描淡写的误会;明目张胆的财富掠夺,变成响应欧陆联盟的撤军行动;赤裸裸的威胁,都能够变成两国的友谊。
这样的友谊,估计正常人都消受不起。然而,伊藤博文还是面不改色的说了出来。
英国代表克劳斯:“今天我们能够坐到这里,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的。菲律宾战争的核心,实际上还是菲律宾群岛的归属。
现在群岛归属问题已经达成一致,剩下的争议问题,都只是细节上的小事情。
为了能够更好的推进谈判进程,避免再次爆发冲突,我提议双方先签订一份全面停火协议。”
不得不承认,英镑的魅力就是大。即便是作为不列颠的领事,克劳斯还是为了“五十万斗米折了腰”。
脸皮厚,不等于能够解决问题。咄咄逼人的诡辩,固然能够在辩论中占据上风,但这里不是辩论大赛。
伊藤博文在压制西班牙代表气势的同时,也引发了欧洲各国代表的不满。
真要是发生了屠杀事件,我们确实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你不能说出来。即便只是暗示也不行,我们不要面子啊!
“国家之间只有利益”,也并非一定正确。主导国家的政府是由人组成的,人除了理性还有感性。
真要是刺激了过了头,各国代表感性了一把,日本政府就完犊子了。从这方面来看,伊藤博文这个时候就是在玩儿火。
在这种背景下,克劳斯的发言就非常有价值了。明确的告诉了各国代表:我们已经做出让步了,菲律宾群岛归西班牙,你们可以回去交差了。
至于细节上的问题,那是日西两国自己的事情。又不影响你们的利益,给个面子别瞎掺合了。
再配合上,日本政府之前送出去的重礼,那就更有说服力了。
虽说是“吃了上家,吃下家”,但那也是要办事的。不求你们出面支持,关键时刻走走神总可以吧!
见费德里科投了求助的目光,钱德勒总督皱了皱眉头,缓缓说道:“签订停战条约没有问题。不过费德里科爵士提出日军涉嫌掠夺财富的问题,也不能不防。
我看不如限定每天通航的船舶数量,然后由大家派代表组成监督团,确保真的发生恶性财富掠夺事件。”
没有办法,西班牙人底气不足,不敢和日本人一样上赌桌。完全把希望寄托在神罗干涉上,钱德勒总督自然只能提出妥协方案了。
若不然,总不能神罗出面向西班牙做保,日本政府一定不敢鱼死网破吧?
国际政治就没有这么玩儿的。自己不努力争取,就别指望别人帮忙争取。
如果西班牙政府真要是有魄力,那就以岛上的数十万人命和菲律宾群岛变成废墟为代价,赌日本政府不敢动。
赢了是血赚,输了经济上吃亏,但战略上却赚了。
纵使菲律宾群岛废了,西班牙无非是经济上损失惨重,反正经济危机都爆发了,再糟糕也糟糕不到哪里去。
能够以此换取日本这个敌人被国际社会排斥,甚至有可能就此衰落下去,战略上西班牙怎么也不亏。
一个不妥协,敢于为捍卫自家利益拼命的国家,绝对能够令人高看三分。还能够震慑其他对西班牙殖民地有野心的国家。
很遗憾,西班牙人不敢赌。不管有多充分的理由,最终的结局都是一样。
短时间内,或许这种妥协对西班牙更有利;但是长期来看,这次妥协却是动摇了西班牙帝国的列强地位。
列强垫底,那也是列强。凭借列强的地位,西班牙才能够在国际活动中混得风生水起。
一旦丧失了列强地位,能不能维系殖民帝国都是一个未知数。不同于荷兰、葡萄牙,靠外交就能够维系殖民帝国,窥视西班牙殖民地的国家可不在欧洲。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三十章、只在乎曾经拥有的铁路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神圣罗马帝国最新章节!
1894年11月11日,在欧洲各国的见证下,日西两国代表签订停战协议。围绕着菲律宾群岛展开的殖民地争夺战,正式落下了帷幕。
条约内容,弗朗茨已经懒得看了。西班牙政府做出让步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光脚的遇上穿鞋的,结局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论赌性,近代还真没有几个国家能够比得上日本。敢上赌桌的国家不在少数,但是能够平安落地的却没有几个。
不得不承认日本人的运气很好,原时空一路开挂到二战,直到最后野心爆棚才玩儿崩了。
事实上,现在日本人的运气也不逞多让。
欧陆战争没有落下帷幕,就跑去和英法勾搭南下;南下之后又摆了英法一道,没有去搞奥属南洋,反而跑去入侵菲律宾。
这一系列骚操作下来,把英法奥西四国得罪了一遍。加上之前得罪的俄国人,欧洲五大列强都齐全了。
正常情况下来说,日本政府就算没有坟头长草,最起码也是奄奄一息。
然而,日本政府还是好好的。不仅平安下了赌桌,还获得了“战平”列强的声望,大幅度提高了国际地位。
不过在收获这一切的同时,日本也将自身陷入了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
老大不列颠,因为这次调停中的支持,双方情分已经耗得七七八八了。
英日同盟算是画上一个句号,往后再想要扯这张虎皮,那就要看伦敦政府的心情了。
神罗就不用说了,估摸着弗朗茨退位前,双方的关系都好不了。
当然,两国利益交织的地方不多,就算是以日本政府欺软怕硬的作风,爆发冲突的可能性很小,两国外交关系也糟糕不到哪里去。
西班牙,毫无疑问是日本的死敌。凭借菲律宾战役中结下的仇恨,日本但凡是陷入了危机,西班牙肯定不介意落井下石。
可以说,日本商船往后跑南洋业务都要小心谨慎,最好还是换一面国旗挂着,要不然遇到风浪、海盗的几率会非常高。
南边有敌人,北边同样也不轻松。就在十天前,亚历山大三世已经去见了上帝,俄罗斯帝国正式进入了尼古拉二世时代。
就凭那两条伤疤,尼古拉二世也有弄死日本的动机。
唯一的好消息是沙皇政府的战略重心还在印度,一时半会儿不可能东进,短时间内不会和日本对上。
幸好法兰西完蛋了,要不然日本还要多一个敌人。要知道为了拉拢日本南下,法国政府也是下了血本的。
最后不仅被自己拉拢的日本“盟友”摆了一道,还加速了西班牙参战,妥妥的坑队友王者。
在南北都有敌人的背景下,如果日本不能尽快发展起来,末日早晚都会降临。
就算是伊藤博文外交天赋点到满级,破天荒的修复了英日关系,也指望不上。
现在的国际局势已经非常明显,因为海上霸权的缘故,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列颠和神罗都会互相牵制。
对接下来日本人能不能好运长伴,实现“拳打南山板鸭,脚踢北海毛熊”的帝国梦,弗朗茨表示万分期待。
枯燥的皇帝生涯也是需要调剂品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看各国撕逼也成为了弗朗茨的业余爱好之一。
就比如像这次,随便挖挖坑,就把破碎了西班牙在反法战争中汇聚起来的“大国梦”,还顺手敲了日本人一闷棍。
所谓的“扶持西班牙牵制神罗计划”,估摸着是要在英国人的档案室中一直沉睡,直到某一天清理废纸的时候被处理掉。
最重要的是弗朗茨做了这么多,收获这么大。不仅没有拉仇恨,反而在小弟们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一个维护小弟利益,关键时刻能扛事的老大,总是容易获得拥戴的。
至于西班牙的悲剧,那完全是他们自身实力不济导致的。能够做的,维也纳政府都做到了。
没有能够击败日本人,只能怪自己的军队不给力。连日本人都没干过,还好意思以列强自居?
就算是西班牙在战场上表现糟糕,最后维也纳政府还是出手,帮忙善了后。
先是雇佣兵,接着拉着欧陆联盟搞干涉,硬是逼迫日本政府吐出了菲律宾群岛。
能够做到这一步的老大,整个人类历史上都不多见,实在是找不到槽点了。
至于得罪了日本人,这根本就不算事儿。维也纳政府要对日本在欧陆战争中,勾搭法兰西的行为进行报复,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能够这么轻松的过关,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在双方的实力对比,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之前,日本人都只有庆幸的份儿。
相比已经结束的菲律宾战争,弗朗茨更加关心俄国的政权更替。但从原时空的历史评价来看,尼古拉二世就是一个棒槌。
一个能够在“加冕”活动中,因拥挤踩踏导致数千人伤亡的皇帝,整个人类历史中都找不到几个。
发生了这样的大事,不立即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反而继续举行庆祝宴会,不得不承认尼古拉二世的内心是真的强大。
不过现在事情还没有发生,自己折腾出来的蝴蝶效应这么厉害,谁知道尼古拉二世会不会发生改变?
从眼下的情况来看,俄奥友好依然是时代主流。
这不刚刚继位,尼古拉二世就迎娶了黑森一达姆施塔特大公爵——路德维希四世的女儿阿里克斯。
(婚后改名亚历山德拉·费多罗夫娜)
至此大名鼎鼎的“黑森四公主”,全部登上了历史舞台。
若是按照原时空的步伐,尼古拉二世主导的沙皇政府对内把经济搞得一团糟,对外战略重心摇摆不定,最后把自己搭了进去。
现在俄军还驻扎在巴黎郊外,正在替沙皇政府拉法国人的仇恨,法俄协约自然是出不来了。
不过沙皇政府的南下战略,能不能一直持续下去,这个问题就没人能够回答了。
若是俄国人不去捅英国人的印度腚眼,那么接下来的霸权争夺,神罗就只能亲自上阵了。
显然,这不是弗朗茨想要看到的。有现成的棋子不用,亲自上场去搞事情,那都是脑子进水了么?
按照之前的计划,只需要支持俄国人向印度扩张,隔三差五来一次英俄战争,不断消耗英国人的国力就行了。
在陆地和龙虾兵对决,可比在海上和皇家海军对垒容易得多了。
至于俄国人夺取印度做大的问题,弗朗茨只是悄悄的笑。画饼就是画饼,真以为英国人就是软柿子了?
参考原时空就知道,真要是逼急了,龙虾兵也是能够上百万的。
不是弗朗茨看不起俄国人,问题是受限于交通,沙皇政府根本就没有向印度投入几百万大军的能力。
纵使中亚铁路修通也不行,铁路的运载量是有限的,能够支撑百八十万军队的后勤就非常不容易了。
灰色牲口没有了数量优势,威力就没有那么大了。以英国陆军为核心,再加上数不清的印度炮灰,换谁上去都会感到头皮发麻。
失败没有关系,毛熊最大的优点就是皮实耐操。只要能够有所收获,看的到希望就够了。
远的不敢保证,从英军手中夺取阿富汗剩下的地区,俄军还是有实力能够做到的。
现在的问题是中亚铁路未通,尼古拉二世又不像有耐心的主。万一被人忽悠一下,没准又会折腾出幺蛾子来。
沉思了许久之后,弗朗茨缓缓说道:“加快中亚铁路的建设进度吧,务必要在1900年前通车。
必要的时候允许增加建设成本,甚至是牺牲铁路使用寿命也可以,底线是保证十年内不出大问题,二十年内修修补补能用。”
铁路的使用寿命,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某些十八世纪的铁路,修修补补到了二十一世纪都可以正常使用。
一般情况下,铁路的设计理论使用寿命,都是百年起步的。当然,中途的维修、改造肯定是少不了的。
不过这是建设自家铁路的技术标准,放在中亚铁路上就没必要了。
别问为什么会出问题,问就是后期保养不当。
这个说法可是非常有说服力的,俄国境内的铁路都是隔三差五的大修。对比十年不出大问题,二十年内修补能用的中亚铁路确实是良心工程。
事实上,寿命问题主要集中在于桥梁和隧道。普通路段基本上出不了大事,最多偶尔有滑坡,但那是大自然的不可抗力。
为了确保沙皇政府的南下战略不变,弗朗茨不得不下令赶工期,为此降低“节操”也在所不惜。
十几二十年的使用寿命,估摸着也够用了。又不是真让俄国人吞并印度,这么长的时间,都能够挑起两三回英俄战争。
同时陷入陆权之争和海权之争的不列颠,可撑不了多久。这么长的时间,已经足够神罗取而代之。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放在这里恰好合适。
……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三十一章、甲午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神圣罗马帝国最新章节!
转眼间,1894年又到了尾声。亏空了许久的维也纳政府,终于在这一年摆脱了财政赤字。
令人尴尬的是,让维也纳政府摆脱财政赤字的主要原因:不是经济发展税收增加,反而是超发货币。
凭借欧陆联盟联合背书,维也纳政府超发了十二亿神盾,此刻正在缓缓流入市场中。
尽管这些钱要和大家分,可是拿大头的仍然维也纳政府。初步估计,在扣除印刷成本和利益分赃之后,属于维也纳政府的铸币税收入仍然高达7.8亿。
比正常时节,一年的财政收入都要多。要是还不能扭亏为盈,那就真说不过去了。
联盟背书,只是稳定了神盾币值,但货币超发带来的恶劣影响仍然存在。
根据维也纳政府的统计,今年国内的通货膨胀率将高达3个点。这还是超发货币没有全部流出去的结果,要不然通货膨胀还会更加厉害。
如果搁在后世信用本位时代,3个点的通胀率根本就不算事,七八个点的通胀都时有发生。
全世界都在发生通胀,没有通胀才是新闻。甚至有超过两位数的国家,长年保持着两位数的通胀率。
可是现在不一样,金本位时代通胀率微乎其微。除了十六、十七世纪金银大量涌入出现一波通胀外,进入工业时代之后,就很少出现大通胀了。
3个点的通胀率,已经令维也纳政府上下紧张不已,生怕引起市场崩溃。
对国家经济来说,通胀提高了工业生产成本,明显不利于工业产品出口。
若不是维也纳政府借出了一大笔神盾,又被限定了在神罗的消费数额,现在已经反噬到出口产业上了。
利弊相生,冒了这么大的风险,自然有相应的收益。
凭借这笔额外收入,维也纳政府不仅弥补了财政亏空,还开启了环线铁路计划,顺便也偿还了一部分政府债务。
最重要的是压制了革命浪潮,遏制了经济危机继续扩大,稳定了欧洲局势,坐稳了欧陆霸主之位。
看看今年的报表就知道了。年初的经济危机爆发,出现了弗朗茨继位以来最大经济下滑。
第一季度,拉开经济危机的帷幕,gdp比去年同期下滑8.7%;
第二季度,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gdp比去年同期下滑12.8%;
第三季度,政府采取的措施开始发挥作用,经济出现了一定的好转,但gdp比去年同期仍然下降了10.8%;
第四季度,欧陆各国达成一致,联合启动“放水”救市计划,不过和去年同期相比gdp仍然下降5.1%。
年度综合计算,1894年神罗的经济下滑了8.93%。总算是没有突破10个点,在下滑点数控制了个位数。
很遗憾,实际情况比这更加严重。以上数据,将已经本土化的非洲领土也纳入计算范畴中,摊薄了下滑比例。
若不是非洲地区的贵族领主们正在玩命的大搞建设,保持了经济高速增长,拉升了经济数据,1894年神罗的经济数据绝对万分感人。
光欧洲部分本土,gdp增长速度决对是两位数,可惜是负的。具体数据是—13.7%,简直就是骇人听闻。
没有办法,这就是战争后遗症。如果政府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这个数字甚至有可能直接翻倍。
家大业大的神罗,现在都是如此凄惨,其他国家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1...434435436437438...5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