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七十四章、猪队友集合了
伦敦
收到撒丁王国要参战的消息,约翰-罗素首相非常的高兴,这种有眼色的小弟,没有人会不喜欢。
近东战争爆发过后,由于他们支持奥斯曼人的做法,令很多人都不爽,站在了欧洲舆论的对立面。那怕是英国国内,很多人媒体都逮着政府骂。
现实再次证明了一个好名声的重要性,奥斯曼帝国的名声实在是太臭了,那怕是英法联手都无法帮他们洗白。
舆论只是一个小问题,站在国际舆论的对立面,英国人也不是第一次了。这些嘴炮党也就是骂骂,又不能伤到他们一根毫毛,约翰-罗素是不在乎的。
可是最近不但黑山公国加入了俄国人一边,就连他们的小弟希腊也搞起了小动作,仿佛在诉说他们和奥斯曼联手是多么的不得人心。
为了应对在野党的压力,约翰-罗素急需拿出成绩来,证明这次行动的正确性。
军事上取得突破,约翰罗素已经不期待了,这种几率太小了。就凭前线的两万英军,在一场参战人数过百万的战争中,能够打出什么战果出来,还真的值得怀疑。
军事上不行,那就外交上来好了。这是他们的强项,不就是拉队友么,大英帝国经验丰富。
当年拿破仑那么彪悍,都被他们组建的反法同盟给坑死了。现在俄国人的威胁虽然大,不过还没有反法战争时期形势严峻。
可惜欧洲各国都学精了,任他们威逼利诱,大家就是岿然不动,各国纷纷表示中立。
这就让约翰-罗素首相头疼了,强力盟友支持他已经不期待了,欧洲强国就这么几个,大家都不是傻子,没有人会替他们火中取粟。
约翰-罗素降低了标准,只要有几个摇旗呐喊的存在,可以给国内民众一个交代就行了。
“撒丁人有什么条件?”约翰-罗素高兴的问道
他已经打定了主意,只有撒丁王国的条件不是太过分,他就同意了。要建立世界霸权,少不了收小弟,千金买骨也很重要。
他们的小弟不少,比如说葡萄牙、荷兰、比利时等国。可惜这些小弟都不上道,见没有好处可拿,一个个都是缩头乌龟,不愿意得罪俄国人。
撒丁王国的表态就尤为重要了,毕竟是第一个投奔过来的,尽管在军事上的作用几乎为零,可是在政治上多一个国家摇旗呐喊,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来希腊人也有资格担任这个角色的,可惜他们同奥斯曼帝国的矛盾太大,双方没有缓和的可能。
“撒丁人的要求不过分,他们要求盟军采购一批撒丁王国的商品,同时在战争结束前延期支付贷款。”帕麦斯顿轻描淡写的回答道
毫无疑问,奥撒战争的失败还是打击到了他们的信心,对自身的实力有了清醒的认识,这个时候根本就不敢狮子大开口。
约翰-罗素继续问道:“撒丁王国能够出兵多少?”
帕麦斯顿不屑的说:“两个步兵团,只能算是聊胜于无。加富尔首相表示,如果我们能够提供武器装备,承担战争经费那么他们可以出兵两万。”
约翰罗素笑呵呵的说:“可以答应他们,不过我们要拿到指挥权。
我们的陆军迟迟没有抵达战场,已经让盟友很不满了,现在就先拿撒丁王国的军队去凑数吧。”
撒丁王国的计划他已经猜的七七八八了,无非是想要获得英法的支持,然后统一意大利地区。
对于撒丁人的信心,约翰-罗素有些莫名其妙,他都不认为意大利地区能够统一。奥撒战争过后,撒丁王国经济直接倒退二十年,现在都没有恢复过来。
正常的情况是应该修养生息,缓和同奥地利的关系,改变外交上的困境。
毕竟这个时期,奥地利在意大利邦国中影响力很大,还组建了神圣罗马经济同盟将他们从意大利地区排挤了出去。
想要统一意大利地区,奥地利就是一道绕不开的坎。无法击败奥地利,他们的一切努力都是白废。
伦敦政府支持撒丁王国统一意大利地区没错,可是这种支持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最多支援一笔贷款,亲自上阵是不可能的。
法国人想把奥地利赶出意大利地区,可是法国人同样也反对意大利地区统一,如果不是发生了变故,早在三年前法奥两国就瓜分撒丁王国了。
想不明白没有关系,既然撒丁人愿意当炮灰,他怎么能够拒绝呢?
……
维也纳
弗朗茨写日记,这是穿越后的习惯了。前世乱七八糟的记忆一大堆,为了担心遗忘,弗朗茨都记录了下来。
为了保密起见,这些内容是以小说出现的。世界背景也替换到了魔法世界,乱七八糟的内容混杂在一起,除了他自己没人能够看得懂。
“陛下,梅特涅先生求见!”侍女珍妮熟悉的声音响起
“请他进来吧!”弗朗茨淡淡的说
“是,陛下!”
……
梅特涅说道:“陛下,撒丁政府正在试探我们的态度,他们正在准备向俄国人宣战。”
说实话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梅特涅根本就不相信,撒丁王国吃饱了撑着才跑去和俄国人开战,要知道他们现在可是债台高筑。
经过多次确认过后,梅特涅才接受了这个消息。
惊慌倒不至于,撒丁王国的军事实力怎么样,奥地利是最有发言权的,这样的一个渣渣,根本就不值得重视。
不过背后蕴含的政治意义,就不得不考虑进去了。万一英法许诺了什么利益给撒丁王国,才是他们出兵的原因,那就要关注了。
想了想后,弗朗茨回答道:“既然撒丁王国想要参战,我们就成人之美吧!给撒丁政府暗示,奥地利对此没有意见。”
撒丁王国参战会不会影响到这次俄土战争?肯定是有影响的,不过这种影响只是停留在政治上;在军事上,他们不给联军添乱就行了。
这个时候弗朗茨猛然间发现,貌似俄国人的胜算还不小。不要看联军实力强大,可是这四个国家中三个都是坑队友的货色,光靠法国人带的动么?
奥斯曼帝国不用解释,他们的陆军战斗力如何,只看战场上如何被俄国人压着打就行了。
撒丁王国军队中核心都完蛋了,剩下的都是一群丧失了精神的残兵败将,他们组建的军队战斗力不要抱任何期待。
英国陆军战斗力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可惜他们的数量上不去,指挥能力也不咋地,关键时刻还爱掉链子、坑队友。
反观俄国人就不用考虑到那么多,几个盟友除了奥地利有实力外,另外两家根本就不用指望。
偏偏在联盟中,奥地利扮演的角色还是奶妈。除非前线的俄军败了,否则根本就没有奥地利军队上场的机会,这是后勤决定的。
希腊、黑山都和俄国人都被隔开了,完全不用考虑相互配合的问题,更加不用担心被人坑了。
理论上,俄国人只要能够把握住机会,击垮了法国人,他们就有可能将敌人各个击破。
……
收到了奥地利默许他们行动的消息后,1852 年7月1日,撒丁政府向俄罗斯帝国宣战,近东战争的范围再次扩大了。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七十五章、俄国人的反击
圣彼得堡
突然收到撒丁王国的宣战书,气的沙皇政府就气炸了。英法奥斯曼帝国也就算了,都是世界上的强国,撒丁王国算什么?
真以为俄罗斯没落了,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过来搞事情了?生气归生气,由于距离太远,俄罗斯也奈何不了撒丁王国。
尼古拉一世冷喝一声:“哼!”
“命令前线的部队,给我好好的招呼一下撒丁人,让他们知道俄罗斯帝国不可轻辱!”
“是,陛下。”陆军大臣连忙回答道
谁都想不到尼古拉一世愤怒之下的命令,居然成为了未来俄军破局的关键,赢得了一次大胜。
1852年7月18日,俄军在高加索地区发起了进攻,打得土军节节后退。受限于地形,俄军打的胜仗不少,可惜战线向前推进却非常的缓慢。
奥斯曼帝国也是有聪明人的,知道高加索地区的有利地形不能够放弃,他们囤积了大量的兵力在这里,前线的部队溃败了,马上又派新的部队顶上。
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可谓是寸土不让。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后,到了8月份俄军被迫停下了进攻。
伤亡太大了,半个多月的战斗伤亡人数就超过了七万,平均每天五千多人的伤亡,胜利却遥遥无期,俄国人也受不了。
想要增兵,受限于地形,后勤补给是一个问题,能够集中二十万军队,这都是提前囤积战略物资的结果。
打了半个月武器弹药也消耗的差不多了,也就是俄军武器装备落后,才能够保障基本后勤供应,要是换了英法奥地利军队,后勤压力要增加四分之一。
高加索地区无法突破,俄国人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巴尔干半岛,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修整,俄军已经恢复了战斗力,总兵力也上升到了48万。
联军一方的兵力更多,法军17万、英军2万、奥斯曼军队54万,撒丁军队还没有赶过来,总兵力高达73万。
不过俄国人也不是太吃亏,保加利亚人组建了五万军队,奥地利还是帮忙拖住七八万奥斯曼军队,黑山公国也动员了两万军队,加上准备背后捅刀子的希腊人也组织了七万军队。
总的来说,双方的战斗力近乎齐平,决定胜负的关键在于双方指挥官间的较量。
“物资都到位了没有?”缅什可夫问道
上一次保加利亚会战,没有能够扩大战果,除了法军的突然出现打破了他们的计划外,还有就是后勤物资跟不上了。
事先俄军对战场上的弹药消耗量估算错误,忽略了部队换装过后,武器弹药消耗量也会大幅度提高。
俄国人的武器装备落后,作为盟友弗朗茨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了。近东战争一爆发,奥地利就向俄国人推销了大量新式武器装备。
俄国人没有财力大面积换装,不过他们还是采购了一批武器装备给主力部队使用,大约有三个步兵师换上了奥械武器,又采购了三百多门火炮增加火力。
事实证明,这些武器装备还是值这个价的,换装过后俄军的战斗力提高了不少,这几个主力师就是最早撕开奥斯曼军队防线的部队。
战场上打的爽了,弹药消耗量自然也就大了。以增加的三百门大炮为例,只需要一轮齐射,一吨弹药就没有了。
消耗大那是后勤的问题,对比问题频发的俄械装备,军官们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奥械装备,纷纷要求更换装备。
如果是和平年代,大规模采购奥地利的武器装备,从事武器生产的利益集团肯定会拼命反对。
战争时期就不一样了,为了这场战争都付出了这么多,尼古拉一世绝对不能容忍有人在这个时候拖后腿,强势通过了军方换装要求。
在修整的这几个月中,俄国人也没有闲着,又陆续更换了一些部队的装备,到了现在这48万俄军中,已经有三分之一的人在使用奥械装备了。
主力部队在武器装备上拉齐了和英法的差距,就算是训练上有所不足,靠着战斗民族的战斗意志也可以弥补两三分。
像上一次那种九万俄军主力,在野战中啃不动五万法军的事情,现在是很难发生了。
“已经全部到位了,部分物资甚至已经超出了我们事先的计划,足以支撑我们全军大战三个月时间。”军需官回答道
缅什可夫满意的点了点头,对这场战争他可是有足够的信心。上一次保加利亚会战中,已经重创了奥斯曼军队的主力。
那怕现在的军队数量并没有下降,可是战斗力还是不可避免的滑落了。新兵和老兵的战斗力完全不一样,精锐和炮灰的战斗力差距更是悬殊。
缅什可夫自信满满的说:“很好,只要后勤到位了,这场战争我们赢得了一半。
国内已经批准了我们的作战计划,在乌克兰地区还有三十万军队,随时可以补充我们在战场上消耗。
奥斯曼人不足为虑,撒丁王国只是英国人拉来凑数的,我们的主要敌人是英法。
这次会战的战略目标,就是在巴尔干半岛上歼灭英法的主力,将战线推进到埃迪尔内,为了攻克君士坦丁堡奠定基础。
为了最终的胜利,这次战争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不计伤亡,在最短的时间内撕破敌人的防线,围歼英法联军。
只有把他们打痛了,我们才能够赢得这场战争。”
俄国的军制有些乱,沙皇政府用人也很随性。缅什可夫原本是陆军出身,担任过驻维也纳的外交武官,参加过反法战争、第八次俄土战争,担任过沙皇的侍从官。
从陆军退役过后,进入外交部混过。然后进入了海军服役,先后担任过黑海舰队司令官、海军总司令部参谋长、海军大臣,现在是海军上将。
能够从陆军跨越到海军,并且成为上将,或许有人会认为他的海军天赋超强,才有了破例提拔,实际上恰恰相反,他就是去添乱的。
缅什可夫进入海军的直接后果,就是拖延了俄罗斯海军技术进步和战斗训练,把陆军的训练模式运用到了海军身上,算得上是俄罗斯海军的掘墓人。
这个时候他这位海军上将,被派来指挥几十万陆军作战,担任巴尔干半岛的远征军总司令官,自然不会让人服气。
尽管他是陆军出身,可是离开了陆军十几二十年,专业能力不可避免的发生了退化,不能令人信服。
现在说他是军人,不如说他是一名政客,更加贴切。沙皇政府的用人机制,给这场即将爆发的大战蒙上了一层阴影。
俄军参谋长费兹罗伊·萨默塞反对道:“司令官阁下,柿子要找软的捏,要赢得这次战争,最容易的突破口明显在奥斯曼人身上。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寻找机会,将奥斯曼军队给打残,然后再来啃英法这块硬骨头。
没有了奥斯曼军队做附庸,英法这不到二十万军队,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干掉他们。”
缅什可夫胸有成竹的解释道:“如果我们重点打击奥斯曼人,英法军队见势头不对就会开溜,我们根本就没有能力同时留下他们。
如果不能打疼英法两国,就算是我们占领君士坦丁堡,这场战争依然会持续下去。
他们可以通过海路,源源不断的把军队送到巴尔干半岛,这场将变得遥遥无期。
从战争爆发到现在,我们至少付出了1.3亿卢布的军费,如果加上前期的战争筹备,我们的军费开销已经突破2亿卢布了,这是俄罗斯帝国一年的财政收入。
如果战争长时间持续下去,我们的财政就会难以为继。在财力上,我们是拼不过英法的,就算是加上奥地利人也不行。”
拼财力,这个年代英国人是无敌的,那怕只看财政收入,他们都是一骑绝尘。处于第二梯队的法奥俄清四国,是拍马也赶不上的,大家都只有英国人的六七层。
这个差距,要各国完成工业革命过后,才能够慢慢追上去。
“可是司令官阁下,现在我们并没有优势,战争的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达不到最终目的。”费兹罗伊·萨默塞皱着眉头说道
缅什可夫摇了摇头说:“两败俱伤也必须要打,不管怎么说我们都必须要打英法打痛,逼他们退出战争。
如果按部就班的打下去,这场战争我们是准备打一年、两年,还是十年、八年?
现在和以前已经不一样了,当年一次战争,我们可以和奥斯曼帝国打上十几年,可是现在可能么?
高昂的战争成本已经告诉了我们,速战速决是最好的选择,要是拖延下去,我们付出的代价只会更加惨重。”
军人看问题,只是从军事上出发就够了。政客看问题,更多的还是从政治上考虑。
缅什可夫已经向政客过度了,他可以不在乎俄军的损失,但是他无法接受这场战争持续下去。
俄国政府上下都清楚,战争持续的时间越长,对他们越不利。到了后期,那就只能看谁的承受能力更强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战场上惨烈的伤亡,吓到英法两国,逼迫他们让步。
历史上克里米亚战争过后,英国人干涉欧洲事务,就收敛了很多,尽可能的避免自己亲自参与,为普鲁士统一德意志地区垫底了基础。
可以说克里米亚战争是帮德国人打的。战争过后,俄罗斯内部矛盾爆发,必须进行改革,十几年时间都没有走出来;英法两个胜利者也心有余悸,没有第一时间干涉普鲁士发起的统一战争。
统一的认识,俄军就开始准备了起来。好在这个年代信息传递不方便,有线电报虽然出现了,但是只在大城市中有,巴尔干半岛还没有普及。
不然,以俄国人现在的做法,他们的行动还没有开始,敌人收到消息,就准备好了。
……
战争都是需要对比的,俄国人再指挥混乱,也比英法奥斯曼联军要好,他们可是三头并进。
英法互不退让,奥斯曼帝国只能中立,他们生怕一个不好让英法退出了,那么他们就完蛋了。
历史上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担任了联军统帅,勉强能够指挥联军作战,现在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只是三大指挥官之一。
后遗症就是,需要协同作战的时候,大家必须要上报到联军指挥部,经过三位总指挥达成一致过后,才能够进行。
俄军准备发起进攻了,联军一方却什么也不知道。奥斯曼帝国不重视情报工作,所有的情报来源,都是国人主动提供。
在官僚体系之下,这些情报很多都没有进行核实,都直接拿来用了。可惜俄国人也不重视情报工作,不然的话传递一些假消息过去,就可以让联军吃大亏。
英法都是过江龙,没有搜集情报的能力,他们的官僚主义同样不容小觑,直接认为奥斯曼帝国会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七十六章、联军的计划
1852年8月15日,俄军发起了第二次保加利亚会战,俄军主力倾巢而出,翻越了巴尔干山脉向联军发起进攻。
俄国人这种不管不顾把主力全部压上去,弗朗茨是很难理解的,再不济也要留下足够的军队守住后勤运输线啊?不理解归不理解,他还不得不帮俄国人善后。
奥地利需要这场战争继续下去,只有俄国人和英法打出了真火,才出现奥地利西进的良机。
弗朗茨皱着眉头下令道:“命令前线的部队随时待命,一旦联军突进了过来,就冒充巴尔干游击队,帮俄国人守住运输线。”
要不是奥地利是多民族国家,军队中的少数民族数量不少,想要帮俄国人都难。
政治就是不要脸,只要没有揭开盖子,英法没有证据证明是奥地利干的,那么大家都会继续装糊涂,下次找机会报复回来。
要是盖子被揭开了,那么没得说只能背水一战了,这种走极端的事情,弗朗茨是非常讨厌冒险的。
拉德斯基元帅提议道:“陛下,直接插手容易暴露,要不我们支持保加利亚人的地方民兵和游击队。
俄国人不把他们当成一回事,可是前线军事观察员提供的消息,认为他们的战斗意志很高,有一定的战斗力。
只要我们给他们提供一批武器装备,将这些人武装起来,有他们这些地头蛇在,联军想要偷袭几乎不可能。”
奥地利需要俄国人打下去,可没有准备亲自上阵去帮俄国人打仗,那意味着西进战略破产。
总不能指望俄国人会讲信用,奥地利帮他们打下君士坦丁堡,他们就会出兵帮奥地利统一德意志地区吧?
换位思考,假如奥地利的战略都实现了,现在弗朗茨还会这么尽心尽力帮俄国人么?
精诚合作是建立在共同利益下的,一旦利益不在了,大家的立场就会发生变化。
弗朗茨摇了摇头说:“支持保加利亚人简单,我们不缺那点儿军火。
可是俄国人那边怎么交代,按照盟约规定,保加利亚地区是俄国人的地盘,我们不能向里面伸手。”
为了避免发生矛盾,俄奥同盟约定的非常清楚,两国势力划分的非常明确,自己的地盘上可以随便搞,盟友的地盘不能伸手。
现在俄国人在保加利亚地区宣传斯拉夫主义,在黑山公国宣传斯拉夫主义,可是塞尔维亚和多瑙河流域两公国,他们可没有动。
俄国人守规矩,奥地利自然不能坏规矩了。这是两国结盟的基础,破坏容易建立难。
费利克斯首相提议道:“要不安排人向保加利亚地区走私军火,最近巴尔干地区活跃的军火商不少,我们可以找人做代理。”
梅特涅反对道:“不行。如果是几千条步枪,我们自然可以让军火商卖给保加利亚人。
可现在我们让保加利亚人拥有挡住联军突袭的能力,这至少需要一两个师的武器装备。
要是这么多武器流入到了保加利亚地区,我们什么都不知道,说的过去么?
况且,现在保加利亚人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钱购买武器,军火商人卖军火不收钱,这么奇葩的事情发生了,俄国人只要不傻都知道是我们干的。”
走私军火只能够小打小闹,一旦规模大了就难以保密了。
1...6465666768...5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