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现在这样软禁这他们像什么话,这让皇太后的面子往哪里搁?
就连两个小萝莉也时常过来缠着他,一副你不给个说法,我们就哭给你看的样子。
好吧,这件事情是弗朗茨做的不道义,说好的给他们换个王位,一直拖到了现在,都没有把这个问题落实下来。
……
为了摆脱被骚扰的日子,在国事会议上,弗朗茨无奈的说:“诸位,别的问题都可以先放放,先给巴伐利亚王室找个好去处吧?”
费利克斯首相想了想说:“陛下,巴伐利亚王国还有一个普尔法茨省,这次也丢给了德意志联邦。干脆恢复普尔法茨公国的地位,让巴伐利亚王室过去继任大公好了。”
梅特涅反对道:“不妥,我们承诺了保证巴伐利亚王室的王位,现在还要要安抚民心,冒然反悔容易引起变故。”
费利克斯首相摇了摇头说:“我也不想反悔,问题是让他们继承塞尔维亚的王位,巴伐利亚王室又不答应。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现在是有恃无恐,想要一片富裕的土地继续做国王,这怎么可能呢?”
梅特涅反问道:“塞尔维亚是一片蛮荒,还比不是希腊王国。为了希腊王位巴伐利亚王室的投资,这么多年都没有收回来,他们怎么可能接受塞尔维亚的王位呢?”
现在的塞尔维亚可不是什么好地方,受战争的影响,当地的人口下降到不足七十万,还大都是老弱病残,16~40岁之间的青年男子被奥斯曼人抽调一空。
经济上完全依赖于农业生产,可以说这个名义上的王国,实际上还不如巴伐利亚的一个行省。
要是做了塞尔维亚国王,估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这里的财政收入都是入不熬出。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雄心壮志都已经磨灭光了,不想再去吃这个苦头。
……
看着争议的众人,弗朗茨提议道:“如果我们把伦巴第-威尼西亚王国拆分,恢复伦巴第王国让马克西米利安二世过去继位如何?”
财政大臣卡尔反对道:“陛下,伦巴第地区经济发达,在我们的财政收入中占比近十分之一,要是让这里独立,我们的损失很大。”
弗朗茨摇了摇头说:“不是要让这里独立,先把马克西米利安二世忽悠过去继位,给巴伐利亚民众一个交代。
然后中央政府通过立宪,拿到当地的人事任免权、财政权,让他安安分分的领取年金就行了。”
独立建国?做梦吧!作为一个外来户,没有奥地利支持,马克西米利安二世凭什么统治当地?
指望意大利人会支持他这个国王,弗朗茨不相信马克西米利安二世有这份儿人格魅力,还能够混的现在这么落魄。
财政大臣卡尔想了想说:“如果不让伦巴第地区独立,只是把马克西米利安二世供养起来,那么问题不大。”
百八十万盾的事情,确实不值得一提。为了巴伐利亚地区的长治久安,这笔钱是必须要花的。
梅特涅忧心忡忡的说:“陛下,如果让马克西米利安二世成为了伦巴第国王,未来英法等国恐怕会策动当地独立。”
独立?坦率的说,弗朗茨从来都不在乎意大利地区会独立。从发展潜力上来说,当地就不可能成为奥地利的核心。
现在奥地利帝国中有六百多万意大利人,这个人口比例已经非常的高了。意大利地区的民族主义已经觉醒,想要长期统治这些人,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现在奥地利政府不会放弃伦巴第-威尼西亚,主要原因还是——利益,所以政府才花大代价在当地搞同化。
要是统治成本超过了收益,估计弗朗茨早就让他们独立了。毕竟这些地区资源匮乏,当地的工业产品正在逐渐丧失竞争力。
在西进战略开起前,奥地利政府当时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以放弃伦巴第-威尼西亚王国为代价,换取大家承认奥地利吞并南德意志地区。
没有想到,英法发起了克里米亚半岛会战,造成了他们短时间内无力出兵干涉,这些地区才保了下来。
弗朗茨摇了摇头说:“就算没有这个国王,我们的敌人也没有忘记策划当地独立。
按照我们的计划,改麦为桑,要不了多久当地的粮食,就要完全依赖于奥地利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当地的纺织业兴起,要是离开了奥地利,他们上哪儿去寻找市场?”
如果让意大利地区长治久安,奥地利政府也是进行过研究的,答案就是:粮食上的控制,经济上的依赖。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一百一十四章、新
维也纳宫
得知了弗朗茨拿出伦巴第国王的王位和维特尔斯巴赫王朝交易后,苏菲皇太后松了一口气,这个结果对大部分家族成员都可以交代了。
欧洲贵族关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是奥地利政府铁了心,硬塞一个塞尔维亚的王冠给维特尔斯巴赫王朝,苏菲皇太后就没脸回家见人了。
要知道战争爆发的时候,弗朗茨可是给巴伐利亚王室做出了承诺的,苏菲皇太后也被拉出来做了担保。
慕尼黑可以靠谈判拿下来,一方面是真的打不过,另一方面是大家的利益有保障,自然就没人和奥地利死磕了。
如果不是王室选择了放弃,以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百年经营,不至于连慕尼黑保卫战都打不起来。
普尔法茨公国的公爵只能算是搭头,这本来就是巴伐利亚王室统治的地方,就算是奥地利不支持他们,最后爵位多半也是他们的。
大贵族的根基保住了,在政治上伦巴第肯定比不上巴伐利亚,可是在经济上巴伐利亚王室可没有吃亏。
就算是被中央政府拿走了最重要的权利,也不可能真的把国王变成橡皮章,至少在奥地利这种体制下是不被允许的。
被架空只是暂时的,只要国王有点儿能力就可以拿回大部分权利,作为皇帝弗朗茨不可能容忍官僚放肆。
不然今天可以架空底下的国王,明天这些人就敢架空皇帝了。
猜忌是一个皇帝的本能,犯忌讳的事情必须要坚决打压,不能给官僚留下半点儿机会。
慕尼黑王宫,巴伐利亚王室已经开始搬家了,他们在这里已经不受欢迎了。无论是民众,还是官僚,都不希望他继续留下。
在大家看来,巴伐利亚王室和奥地利交换王位是最好的选择,这样大家才能愉快的相处。
在战争中宣布中立的人们,再也不用担心被秋后算账了。王室有了一个好去处,他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向哈布斯堡王朝效忠。
望了望缓缓关闭的宫门,马克西米利安二世叹了一口气,维特尔斯巴赫王朝对巴伐利亚王国的统治就这么结束了,要不了多久他就是伦巴第王国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了。
仿佛是中了诅咒一样,维特尔斯巴赫王朝统治过的地方不少,可是基本上都待不长,巴伐利亚王国只是其中之一。
维特尔斯巴赫王朝还是有些家底的,即便是离开了仍然有很多人追随,很快就汇聚了一支数千人的队伍,在王室卫队的护卫下向伦巴第王国的首都米兰城进军。
这也是奥地利政府不愿意用强的原因,根深蒂固的王室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现在这样多好,他们自己就主动离开了。
要是撕破了脸皮,这些人搞起破坏来,估计三年五载巴伐利亚都太平不了。
……
巴黎
拿破仑三世愤怒的砸了不知道多少个花瓶,原因非常的简单他的婚事出现了问题,欧洲大部分王室都看不上他这个爆发户。
前不久他准备和瑞典退位王室的卡罗拉郡主联姻遭到了拒绝,现在向霍恩洛厄-朗根堡的阿德尔海德公主提亲,再次遭到了拒绝。
不光是他,实际上就连大名鼎鼎的拿破仑都为这个问题发过愁,大贵族看不上他们这些爆发户,可是偏偏欧洲大陆就是看血统的世界。
血统不够高贵,统治合法性就要受到质疑。自身血统不够高贵,那么就靠联姻来弥补了。
拿破仑三世是深有感触,他只是拿破仑的侄子,国内民众对他的认可度不高,急需一场政治联姻来稳固地位。
从1851年开始,他都在为这个问题头疼。一直到了现在都没有成果,大贵族看不上他,他又看不上小贵族。
不怪他生气,好歹也是法兰西的皇帝,就算是嫡系公主娶不到,旁系公主总可以吧?结果不要说正牌公主,退位王室的公主都看不上他。
三番五次的被人拒绝,这种事情他能忍才怪。
或许是发泄后了,拿破仑三世冷冷的问道:“还有什么备选人员?”
宫相低声说道:“陛下,后面的备选人员身份有些低,配不你的身份地位!”
拿破仑三世狠狠的瞪了他一眼,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么?配得上的,他也娶不到啊!
在这种背景下,有苏格兰血统的西班牙女贵族欧仁妮·德·蒙提荷出现在了法国宫廷中。
拿破仑三世不想继续折腾下去了,娶不到身份相当的,那么就娶一位自己喜欢的吧。
1853年12月1日,拿破仑三世向全体高级官员宣布他即将结婚的消息。同时指出,他要让这一婚姻既不受法国人束缚,也不受外国王朝束缚:
“我喜欢一位我所爱、所尊重的女子、更甚于一位陌生的与其联姻将利弊兼而有之的女子。”
自由恋爱的先驱出现了,可以说拿破仑三世开了一个好头,后面不少效仿着都是以他为榜样。
这场贵族眼中茶余饭后的笑谈,很快就传递到了维也纳,引起了维也纳宫廷的重视,直接后果就是弗朗茨的单身日子即将结束了。
……
梅特涅提醒道:“陛下,大典真的不用筹备了么?这会让人笑话的!”
新的帝国即将建立,弗朗茨的头上即将再增加一顶皇冠,大典自然是少不了的。
现在弗朗茨居然下令不用提前筹备,简单的举行一下仪式就可以了,在很多人看来都是儿戏。
弗朗茨苦笑着说:“没有办法,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几个月,可是民众们还是对德意志地区分裂耿耿于怀。
这个时候我们搞的太盛大,容易引起大家的不满,不如简单一点儿算了,以示我们向巴黎会议结果的抗议。”
人设不能崩,现在他在外界眼中就是一名热血、仁慈的皇帝,所以对巴黎会议不满才是他该做的。
无论是发表抨击会议的言论,还是直接写文章装逼,都是围绕着这个人设而进行的。
年轻气盛的皇帝,一怒之下做出这个决定没有任何毛病,正好可以获得民众们的认同,免得遭到无妄之灾。
刚刚从汉诺威国王升级为德意志联邦帝国皇帝的坎伯兰一世就是这样的倒霉蛋,从头到尾他什么都没有干,就被德意志地区的文人墨客骂的狗血淋头。
国家都是喜剧帝国,皇帝自然也是喜剧皇帝了。这个雅号估计会伴随着他的一生,并且一直流传下去。
当然他的王位来的本来就很喜剧,1837年前汉诺威和英国是共主时代,在这一年威廉四世驾崩维多利亚女王继位,情况发生了变化,因为错误引申的萨利克继承法的内容,王位落到了他的头上。
之所以说喜剧,那是当时大家忽略了,在此之前神罗皇帝卡尔六世的《国本诏书》,可以作为女子继承王位的法理依据,玛利亚特蕾莎女皇的法统就是这么来的。
当被人找出来的时候,王位已经确定了。对坎伯兰一世不满的人常常就拿这个问题说事,现在更进一步升级为了喜剧皇帝。
偏偏他这个皇帝权利有限,管不到地方各个邦国的舆论,民众们心情不好,就逮着他这个皇帝骂出气。
实际上坎伯兰一世非常的安分,几乎不怎么搞事情,包括这顶皇冠能够落到他头上,都是各方博弈的结果。
奥地利自然是主张弗朗茨兼任德意志联邦帝国的皇帝,理由是民间支持率最高。
显然这是各方都不能接受的,要是弗朗茨做了皇帝,估计几十年后德意志地区就统一了。
哈布斯堡家族在这方面可是经验丰富,现在奥地利帝国就是这么整合起来的,让弗朗茨兼任皇帝和神罗再生有什么区别?
英国人推出了汉诺威王室,新建立的联邦帝国是以汉诺威为核心,他们是拥有竞争力的,缺点是汉诺威国王在德意志地区的声望不够。
如果弗朗茨推出一个弟弟去竞争皇位,凭借哈布斯堡家族的声望,加上邦国政府不想汉诺威做大,当选的可能性几乎是百分百。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奥地利还想要统一德意志地区呢,要是让某个弟弟成为了德意志联邦帝国皇帝,不是给自己找麻烦么?
哈布斯堡家族出局了,剩下的就只有这些邦国王室争了,拥有英国人支持的汉诺威王室自然击败了众多竞争对手,摘取了胜利果实。
……
在弗朗茨的坚持下,1853年12月22日,在维也纳宫加冕为“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这场加冕仪式堪称是儿戏,没有邀请任何宾客参加,都是“新神圣罗马帝国”的自己人,在接受了几个邦国宣誓效忠过后,就算是完事了。
从头到尾,所有人都是一脸肃穆,看不到任何喜色。
大典结束过后,弗朗茨就在国民议会发表了自嘲的演讲:
“今天我的头上又增加了一顶皇冠,肩上的压力又重了几分。
老实说我并不感觉高兴,与其说是新神圣罗马帝国,不如说南神圣罗马帝国更加贴切。
不管怎么说神圣罗马帝国总算是重新建立了,就算是被人笑话,成为世界的笑柄,那也比没有的好。
前方的路还有很长,需要我们走下去。今天我们比昨天更进了一步,那么明天是不是能比今天更进一步呢?
历史的使命既然落在了我们身上,那么就必须要去完成。
有人问过我,德意志地区什么时候才能够统一,我给出的答案是:什么时候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再考虑这个问题吧!
我们距离这个目标很近,因为前面就只有那么两个国家需要我们去超越;我们距离这个目标也很远,因为国力差距真的很大。
路在前方,你们怕了么?
……”
好在弗朗茨有自制力,知道有些话是不能乱说的,要不然“既不神圣,又不罗马,更不帝国”都差点儿冒了出来。
现在的新神圣罗马帝国,虽然没有神圣和罗马,可是好歹也勉强是帝国了啊!至于前两者,很遗憾这是永远不可能完成的。
弗朗茨又不是上帝,哪里来的“神圣”?
“罗马”除了名声大外,还有什么用?
似乎是弗朗茨的自嘲,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又或者是奥地利政府重视引导舆论,新神圣罗马帝国总算是没有引起群嘲。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一百一十五章、未雨绸缪
神圣罗马帝国重新建立,乱七八糟的事情一大堆,政府行政机构改组,邦国政府和中央政府的权利、义务划分,都需要弗朗茨亲自参与。
政府行政机构改组,实际上就是把奥地利中央政府变成了新神圣罗马帝国中央政府,中央政府直辖奥地利帝国和巴伐利亚王国。
考虑到国内的稳定问题,在权利分配上,弗朗茨还是非常克制,除了拿到军队指挥权、外交权外,别的权利他都没有动。
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央政府就无法干涉地方了,只不过在正常情况下,中央政府是不会干涉邦国内政的。
如果邦国发生了问题,比如说:发生了地方叛乱,又或者是发生了政变等重大变故,中央政府自然可以介入。
除了这些问题外,最麻烦的还是财政收入分配。地方政府肯定是要上缴一部分财政收入给中央政府的,这个具体比例就成为了争夺的焦点。
邦国政府自然希望,上缴几个点供中央财政开销就行了,剩下的经费完全自由分配;而中央政府则希望拿到更大的比例,再根据实际需要划拨给地方政府。
财政争夺的背后,更多的还是权利争夺,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短时间很难捋清楚。
具体情况,还是要等宪法制定出来后,才能够最终明确。弗朗茨是主张以法治国的,在没有法律依据前,他是不会妄动的。
就算是中央政府和邦国政府夺权,也必须要合法。破坏规则的事情,弗朗茨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
美泉宫
费利克斯首相汇报道:“陛下,预备役部队已经全部复员,战时经济体制已经解除,国内经济正在恢复正常化运营。
总的来说,这次西进战略是圆满结束了。不过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在少数,好在没有爆发大战,不然我们的麻烦就大了。
主要体现在组织经验不足,各部门的协调能力太弱。
截止到巴黎会议落幕,我们一共动员预备役部队124.7万人,加上现役部队54.2万人,共计178.9万人。
这种规模的动员,后勤补给难度远超过各部门的估计,还好最终战争没有打起来,不然这么多部队作战,我们的准备最多也就坚持三四个月。
这是最终的统计报表,请过目。”
说完,费利克斯首相还有几分心有余悸。显然这次奥地利帝国的突然爆发,向各国展示实力,并没有表面上那么光鲜。
这么多部队,按照一万五千发子弹每吨计算,每人打一颗子弹,那都是119吨弹药没了。
不说打仗了,光这几个月日常训练,平均下来每个月也要消耗上千吨弹药,这还没有算炮兵。
实际上当奥地利动员这么多部队过后,炮兵严重的缺乏,步兵预备役容易建立,炮兵这种技术兵种,就没有那么容易储备了。
并不是说会开炮,就能够算是炮兵了,击不中目标等于白搭。合格的炮兵,除了具备一定知识外,还要靠弹药喂出来。
弗朗茨点了点头,心说:现在的消耗还算是小的,要是再过上几年,武器更新换代后,武器弹药消耗量翻上几倍那才是大问题。
接过了报表,初略的看了一遍,弗朗茨理解费利克斯首相感慨的原因了,耗费实在是太大了。
一场武装游行+示威活动下来,军费开销就高达1.37亿盾,如果算上国内的预备役动员、各项物资消耗,总支出就高达2.11亿盾。
看到这个数据,弗朗茨突然明白为什么克里米亚战争过后,欧洲各国都在尽量避免战争了。
这还是没有打起来,如果真的打起来了,最终的军费开销还不知道飙到了什么地方去。
当然爆表上的2.11亿盾,并不是全部表现为现金支出,大部分还是以物资支出的,只不过为了计算方便被直接折了现。
弗朗茨关心的问:“内阁准备分封一批功臣前往巴尔干半岛,考虑过实际情况么?”
没有打起来,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功臣了。这种规模的军事调动,怎么也会有人立功,只不过没有直接爆发战争产生的功臣多。
有功就要赏,大贵族弗朗茨不会封,但是小农场主级别的骑士他是不会吝啬的,这些可是大部分人参军入伍的奋斗目标。
费利克斯首相回答道:“陛下,这次西进战略中,战争没有能够打起来,所以大家的军功都非常的有限。
想要在国内获得爵位、土地,基本上都没有可能。内阁建议将封地放在巴尔干半岛,可以释当的放宽条件。
同时,我们还准备鼓励国内的贵族置换封地,前往巴尔干半岛,以便加强对当地的控制。”
有贵族愿意换么?答案是否定的!
大家都不是傻子,谁愿意放弃开发好的封地,跑出去重新创业?
可是有一种人愿意去,那就是军功卡在了贵族门槛之下,迟迟无法跨越这道坎的新兴准军功贵族。
这个年代,想要成为贵族的难度非常大,比如这次战争,能够跨越贵族门槛的官兵不会超过两位数,分布到这么多军队中一个师都不一定有一个。
自从弗朗茨军制改革后,这种卡住了的人不在少数,即便是有的人靠战功都跨入了将军的门槛,依然没有拿到贵族爵位。
爵位意味着社会地位,巴尔干半岛紧挨着奥地利。无论是多瑙河流域两公国,还是塞尔维亚,都是以土地肥沃的平原,只是缺乏有效开发。
有眼光、有野心的人,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这些人一旦过去了,奥地利在当地的统治根基就建立了起来。
为了自己的利益,这些人会自发的维护奥地利统治,镇压奥斯曼余孽。
至于奥地利能不能拿到这些土地的主权,这个问题可以忽略了。就算是拿不到主权,也不会影响大家的实际地位,奥斯曼帝国又没有能力收复失地。
想要让当地独立,扶持傀儡政权,也要有人可以扶持啊?奥地利军队在当地可不是什么都没有干,首先干翻的就是原来的统治阶级。
奥斯曼帝国的贵族抓了,奥斯曼帝国的官员抓了,奥斯曼帝国的商人抓了,拥护奥斯曼帝国的人还是抓……
总之,只要和奥斯曼帝国扯上关系的,威胁或者是可能威胁奥地利统治的全部都在蹲监狱。
换句话说,就是当地的上层社会被一扫而空,剩下的不是农奴,就是平民,这些人能够写出自己名字都算知识分子。
鼓动他们闹独立,先要让他们知道“独立”这个单词是什么,这不是短时间能够搞定的。
弗朗茨可以肯定,要是现在奥地利结束对当地的军管,社会秩序马上就会崩溃。
1...8586878889...5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