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弗朗茨觉得伤亡吓不倒俄国人,没准军费开销先把俄国人给拖垮了。单单是几百门重炮,没有几千万卢布就搞不定,一轮齐射下来还要几十吨弹药。
既然要达到狂轰的效果,一天打出去几千吨弹药,都只是普通操作。要轰平君士坦丁堡,天知道最后要消耗多少弹药。
可是不这么打,按照俄国人目前的进攻方式,交换比都打出了四比一,就算是灰色牲口不值钱,也经不起这么消耗啊?
按照现在的情况,弗朗茨可以肯定的说,最多再坚持一年半载时间,沙皇政府就会因为伤亡过大而被迫放弃。
弗朗茨想了想说:“参谋部整理一份计划,转交给沙皇政府,用不用就随他们去吧!”
他不信俄国政府中没有聪明人看出来,在没有火力优势的情况下,盲目的拿人命去填君士坦丁堡这个巨坑,完全就是找死的行为。
根据弗朗茨收到的情报,君士坦丁堡战役爆发以来,俄军的伤亡人数已经逼近了两次保加利亚会战的总和。
圣彼得堡都在准备换掉缅什可夫了,在这位“天才”指挥官的指挥下,俄军的伤亡一直都是居高不下。
这份计划不是给圣彼得堡政府看的,而是给俄军巴尔干总指挥缅什可夫看的,如果不想灰溜溜的回到圣彼得堡,他就一定会考虑奥地利的建议。
作为俄军的高层将领,没有人能够忍受攻克君士坦丁堡的诱惑,只要完成了这一伟业,就会以俄罗斯“民族英雄”的身份,被记录在俄国历史上。
不光是俄国人有兴趣,实际上弗朗茨也想要完成这一伟业,哈布斯堡王朝和奥斯曼帝国也是世仇,攻克君士坦丁堡同样可以给他们带来大量的政治声望。
欧洲绝大部分国家都对这座城市有特殊的感情,现在法国人帮奥斯曼人守卫君士坦丁堡,弗朗茨可以肯定如果有机会的话,拿破仑三世不会介意夺下这座城市。
完成了这一伟业,丝毫不比击败俄国人带来的声望低。如果克里米亚半岛会战失败,拿破仑三世多半就会直接把君士坦丁堡吞了,挽救战争失败带来的政治灾难。
伦敦政府多半也会默认这一切发生,君士坦丁堡落在法国人手中,怎么也比落在俄国人手中好。法俄两国死磕,英国人绝对是乐见其成的。
如果可能的话,弗朗茨也不介意推一把,让法俄两国的仇恨更深一些。
可惜俄国人不争气,沙皇政府的官僚拖了后腿,克里米亚半岛俄军赢得战争胜利的希望太渺茫。
做不到这一点,弗朗茨只能寄希望于俄国人爆发攻克君士坦丁堡,一举把英法的仇恨拉到满值。
拉德斯基元帅的办法,站在维也纳政府的立场上无疑是最有效的办法,实际上对俄国人来说,从头到尾都是一个馊主意。
原因非常的简单,战争消耗太大,不适合毛熊这种农业国玩。
这种打法很容易超过了俄罗斯帝国的承受极限,纵使攻克君士坦丁堡,他们也会因为财力耗尽无法进行下一步战略。
毕竟还有一个达达尼尔海峡呢?光掌握一个博斯普鲁斯海峡,并不足以让俄国人掌控黑海海峡,况且夺下了君士坦丁堡,他们才掌握了半个博斯普鲁斯海峡。
从战略上来说,现在分兵夺下加里波利半岛封锁住达达尼尔海峡,同样可以结束这场战争。
不是什么地方都有一座君士坦丁堡,守卫加里波利半岛的难度,绝对要比守卫君士坦丁堡难得多。
就算是夺不下这里,分兵进攻也可以给逼迫英法驻扎重兵守卫,减轻克里米亚半岛上俄军的压力。
只能说君士坦丁堡的诱惑力太大了,俄国人无法抵御这种诱惑,就直接一波莽上去了。
弗朗茨自然不可能提醒俄国人,近东战争提前结束,没能最大限度消耗掉英法俄三国的实力,这不符合新神圣罗马帝国的利益。
况且,再好的战略也需要人去执行,弗朗茨不认为俄国人有这么强的执行能力,至少缅什可夫将军就做不到。
以俄国人的效率,想要打英法一个突然袭击,无疑是在痴人说梦。现在加里波利半岛只要几个奥斯曼守备团,很容易被突破。
一旦英法反应了过来,进攻希腊人的联军马上就可以增援加里波利半岛,到时候又是一场大会战。
英法的国力雄厚,纵使再开一条战线,他们咬咬牙也就撑住了,俄国人就不行了,国内的组织能力就快到极限了。
如果再增加战线,恐怕毛熊也会感受到什么是兵力不足。当然这不是说他们缺兵,而是无法在短时间内把军队投入到前线。
后勤补给更不用说,就算是可以从奥地利获得物资,以他们的效率运到前线去,黄花菜都变凉了。
一个操作不好,好心办了坏事,因为后勤补给不到位,让俄国人输了战争,弗朗茨就只有和尼古拉一世一起哭了。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一百一十八章、巴尔干半岛开发计划
布拉格一座古朴的城堡内,一名年过五旬的长者严肃的问:“霍尔斯特,你真的准备好了么?
一旦接受政府调配,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你都要过苦日子了,到时候想要反悔可就晚了。”
霍尔斯特认真的回答道:“父亲,维克斯家族已经没落了,上一次的权利斗争中,我们在政府中的关系网损失惨重。
想要进入政府中谋职位,就只能通过公务员考试。这一条路上的竞争对手太多了,况且我们家族一直都是在军队中发展,在这方面没有优势,我没有把握混出头。
欧洲大陆的局势正在趋于稳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奥地利都不会有战争,这又断了战场上一搏的机会。
现在是一个机会,凭借在战场上积累下来军功,现在我留在国内最多也就成为一名荣耀骑士。
家族补点儿钱,才可以向政府换取一座庄园,但是现在去巴尔干半岛却可以跨越成为世袭骑士,直接拥有面积翻倍的庄园。
正常情况下,我在国内奋斗二十年都不一定能够成功。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冒险一搏呢?”
为了加强对巴尔干半岛的控制,维也纳政府在国内进行了动员。正如费利克斯首相所料的,想要更进一步的低层贵族,抵御不了这种诱惑。
对比开辟海外殖民地,巴尔干半岛好歹也在家门口,就算是现在穷了一点儿,未来的发展还是可以期待的。
作为保守主义的大本营之一,奥地利还保持着古老的传统,长子继承家业,次子出去闯荡。
大贵族还有能力给直系后辈提供足够的爵位,旁支子弟或者是小贵族,就只能靠自己奋斗了。
为了限制国内的贵族数量,保证贵族的质量,维也纳政府还在考虑出台一部《贵族法》。
一旦这部法律落地,贵族继承必须要经过贵族议会考核,纨绔子弟想要继承爵位就难了。
除了继承爵位的长子外,就算是大贵族子弟获得的非军功爵位,也将丧失世袭的能力。
因为影响太大,目前还在贵族议会中讨论中。毕竟这部法律对没落贵族太不友好了,他们想要通过考核的难度太大。
弗朗茨准备在开辟殖民地的时候,再把这部法律落地,让这些没落贵族们去殖民地上搏富贵。
国内的盘子就这么大,显然是不够大家分的,即便是增加了巴尔干半岛的领土,这个蛋糕还是不够大。
英法殖民地崩盘,很大程度上都是源于利益分配不均,资本家们把好处拿的太多了,却需要别人替他们卖命,这怎么可能呢?
自古以来,分封制都是扩张的利器。被中央王朝直接管理的郡县,时常有丢失的;但是分封出去的土地,却很少再分裂的。就算是独立了,也离不开本土文化的影响。
当然,这仅仅只是一方面因素,更大的原因还是阶级固化。要么做大蛋糕给大家留下上升渠道,要么就只能革命,这个选择题很好做。
老者沉思了一会儿后说道:“好吧,我尊重你的选择孩子。现在家族不能给你提供太大的助力,不过可以从庄园内招募一批人离开,正好可以缓解人口压力。
这些人世代依附着家族生活,忠心度不是问题,拥有他们的帮助,相信你很快就可以打开局面。”
这个年代贵族的影响力大,不仅仅只是因为地位,更多的还是手下有一批附庸。
尽管农奴制被废除了,可是这种影响力还没有散去。
现在奥地利政府鼓励这些贵族前往巴尔干半岛发展,可不仅仅只是让贵族本人过去。如果是单打独斗一个人,到了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谁统治谁都说不定。
况且,现在大家的前期的产业都是土地,总不能由贵族亲自下地耕种吧?
由这些人组织移民,可比奥地利政府去组织要容易的多了。
人口稠密的德意志地区,在农业国时代,已经达到了人口容量的极限,现在分流一部分人离开正好缓解内部矛盾。
反正这年头工业化对劳动力需求量并不是很大,奥地利还是欧洲第二人口大国,加上巴尔干地区领土上的人口话,都已经逼近了五千万大关。
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推动民族融合,在语言文字统一的大背景下,下一代又出现了大量的混血儿,谁还能用民族主义搞事情?
可以说现在的新神圣罗马帝国,只要弗朗茨不浪,未来的前途可期。
开发巴尔干半岛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就是前往美国的移民减少了。
毕竟这个年代远渡重洋也是有风险的,相比未知的美利坚,家门口的巴尔干半岛风险就低的多了,又有多瑙河相连交通方便,十天半个月就可以回来。
尤其是有家小的,移民巴尔干半岛还可以拖家带口,要是去了美国,那就是生离死别。
从大革命过后,德意志地区就爆发了移民高潮,平均每年都有六七万人离开,奥地利地区每年也要差不多两三万人离开。
这些移民造成了美国的人口暴涨,1850年美国接收移民31万,1851年美国接收移民37.9万,而美国1850年的全国人口仅有2319.2万,1860年就增长到了3144.3万,简直就是在开挂。
这个年代的移民都是青壮,老弱病残可承受不了海上颠簸,通通都是优质劳动力。
每次想到这里,弗朗茨都只能感叹南美各国不争气,明明自身条件不差,居然不知道和美国人抢移民。
不要说他们一起行动,只要有几个国家重视吸引移民,分流了美国的人口,美国人就不可能发展的那么快。
这种情况,弗朗茨也是无能为力,欧洲各国都还没有意识到美国的威胁,根本就没有采取措施限制他们的实力增长。
当然了,他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做,至少隔三差五的在报纸上黑一黑美国爆发户,这也欧洲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节目,很受大家欢迎。
不管怎么说,前往美国的移民能减少几万,算几万,日积月累之下也不是一个小数字,这也算是削弱竞争对手的实力了。
要知道就靠这些移民,德意志人后来居上成为了美国的第一大民族,可以说美国的崛起德国人是居功甚伟的。
维也纳
弗朗茨正在仔细阅读内阁递交了《开发巴尔干半岛计划书》。
国家的强大不仅仅在于领土面积大、人口多寡、资源丰富,这些只是必备条件之一,更多还是在于领土的开发程度。
俄罗斯帝国是够大了,比两个欧洲都要大,单纯从土地面积、资源、人口上来看,他们的实力应该如同强秦一般横扫六合,侵吞天下。
现实情况却是,拥有这么多优势的俄罗斯帝国,不要说侵吞欧洲了,任何两个大国联手,都能够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最大的问题就是本土开发程度太低了,如果俄罗斯帝国现在已经完成了工业化,那么毫无疑问侵吞欧洲大陆不是梦。
新神圣罗马帝国还没有俄国人那么豪气,就靠粗放式的管理体系,也能够跃居成为顶尖列强的一员。
在弗朗茨看来,如果拿到手的领土不能进行有效开发,那么这些无法转化为国力的领土,就会变成沉重的负担。
欧洲大陆上已经很难继续扩张下去了,精耕细作发展现有的土地,才是王道。
在此之前,维也纳政府已经制定了很多发展计划,除了拥有高度自治权的几个邦国外,剩下的地区都进入了政府规划大纲中,很多地方已经开始组织实施了。
现在的巴尔干半岛开发计划,只是一个初步构想,距离真正实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弗朗茨想了想说:“首相,按照这一份发展纲要,未来多瑙河流域两公国,就是帝国的第二粮仓。
但是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一旦俄奥关系恶化,这些地区的产品出口,就只能沿多瑙河往德意志地区销售,或者是陆路运输出海。
还有配套的这些产业,看上去更像是俄国人的专门定制业务,我很怀疑俄国人有这么强的购买力么?
现在他们还是农奴帝国,纵是未来进行了社会改革,我认为他们普通民众的购买力,最多达到奥地利民众的一半。
如果针对俄国市场的产业,最好是走两种路线,要么高端卖给他们的贵族;要么走低端路线,卖给平民,这些商品的价格必须要足够的便宜。”
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多瑙河流域两公国经济必然会受到奥地利和俄罗斯的双重影响,对内是奥地利本土市场,对外就是俄国市场。
经济发展也必须要以这两个市场为核心,至于更远一点儿,才会考虑其他欧洲国家。
费利克斯首相解释道:“陛下,未来的俄奥关系,谁也不能够说清楚。不过就算是关系恶化了,他们封锁我们的可能性也很低。
就算是沙皇政府想这么干,他们国内的利益集团也不会答应,以沙皇政府的执行力,根本就执行不下去。
这一点看现在的情况就知道了,因为战争的关系,俄国人断绝了同英法的贸易往来,可实际上也就乌克兰、俄罗斯中部地区真的断绝了。
断绝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沙皇政府的封锁令,而是因为战争阻隔了黑海运输通道,这些地区被我们的商品抢走了市场。
从波罗地海进入俄国英法商品,从来都没有断绝过,没有进入中南部的主要原因是运输成本太高,丧失了竞争力。
至于产业的问题,这些只是初步设想,最终的选择权在资本家手中,他们对市场的灵敏度绝对在我们之上。
政府只是制定相应的政策,不会直接投资这些轻工业,相信资本家们会做的更好。”
弗朗茨点了点头,沙皇政府的执行能力他从不抱有幻想,被封锁的可能性确实很低。
历史上俄奥关系破裂后,俄国人都没有封锁多瑙河,显然这种可能挑起战争的做法,沙皇政府也不会真的那么莽撞。
产业上的问题,就更不用说了,既然内阁政府不准备亲自投资,那么就让资本家们自己上吧,盈亏后果自负,这不需要他这个皇帝操心了。
从发展的角度上来说,未来俄奥两国在经济上恐怕还会成为竞争对手,俄国人的支柱产业就是粮食出口,这同样也是奥地利的支柱产业。
只不过奥地利出口的精加工后的农产品,而俄国直接出口了原生态的农产品,但是双方的竞争同样是存在的。
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解决,利益上的竞争,影响到两国关系几乎是必然的。
从这方面来说,弗朗茨还不得不庆幸,沙皇政府是独裁政府,短期内这种矛盾不会爆发。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一百一十九章、无奈的选择
经过了两个多月的苦战,联军终于击败了希腊“民间武装”,取得了近东战争爆发以来英军的首个大捷。
奥立弗少将悬着的心也落了地,他终于有拿得出手的战绩了。以己方不到五千人的伤亡,击毙敌军1.8万,俘虏敌军1.4万,怎么看都是战果辉煌。
敌军是乌合之众的事情,已经被他果断忽略了,只要再接再厉继续击败黑山公国军队,他就完成了全部的作战任务。
一名青年军官汇报道:“将军,国内传来军令:命令我们继续追击敌军,如果希腊王国收留这些敌军,国内授权我们可以采取必要手段。”
必要手段?实际上就是找个借口进入希腊王国,教训一下希腊政府。显然伦敦政府对奥托一世政府已经非常不满了,想要给他们点儿颜色瞧瞧。
“知道了。”奥立弗少将淡定的回答道
对希腊人他可没有好感,如果不是希腊人的偷袭,逼迫奥斯曼人抽调了前线的兵力,索非亚战役也不会输。
尽管把责任都推给了别人,奥立弗少将心里还是清楚的,那一仗他是难辞其咎,会伴随着他的一生,成为一个难以磨灭的污点。
现在有机会找希腊人算账,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了。
借口总是会有的,即便是奥托一世装怂了,这次伦敦政府想要敲打一下这个不安分的小弟,还是会动手的。
想要蒙混过关,显然是不可能的。只不过希腊政府不承认这次出兵,那么在明面上英国人也不能以此为由,把他们怎么样。
欧洲各国还看着呢,一旦做过了头,大家还是会出面干涉的,约翰牛还做不到一手遮天。
纵使是英国国内,也不认为希腊进攻奥斯曼人有什么大问题,只不过他们选择的时间不对。
希腊政府最后关头迷途知返,没有加入俄国人的阵营,这就有了回旋余地,显然奥托一世的政治判断力还是及格的。
……
君士坦丁堡外俄军总指挥部,缅什可夫将军再次收到了尼古拉一世的斥责信。
进攻了这么长时间,付出了十几万人的伤亡,君士坦丁堡还在敌人的手中,看不到半点儿要被攻克的迹象,沙皇政府自然着急了。
缅什可夫的压力大增,如果再想不到办法,圣彼得堡政府就要换人了,到时候攻克君士坦丁堡的荣耀,就和他永别了,这是缅什可夫万万不能容忍的。
一名中年将领提议道:“司令官阁下,可以考虑一下奥地利人的建议,只要能够攻克君士坦丁堡,剩下事情都好办。”
缅什可夫摇了摇头说:“奥地利人的建议,耗费太大啊!他们不是攻克君士坦丁堡,而是要用大炮轰平君士坦丁堡。
他们推荐的那些重炮,除用来攻城外,后面就只能当岸炮用了。真要是按他们的提议,弄几百门巨炮过来,每天的弹药消耗量都是几千吨。
不要说我们消耗不起,估计奥地利人就算是全力生产,也不一定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
每天打掉上价值百万卢布的弹药,要攻克君士坦丁堡,至少需要消耗数亿卢布,甚至是十几亿卢布的经费,你觉得我们打的起么?”
这还不是最坑的,更坑的是钱花了,君士坦丁堡也不一定能够打的下来。
奥地利推荐的巨炮,在战场上移动非常的不方便,万一被敌人给摧毁了炮兵阵地,那就更惨了。
中年军官提醒道:“可是司令官阁下,这是唯一看上去能够攻破君士坦丁堡的办法。
对面的敌军非常顽固,他们依托工事进行防御。我们手中的六磅炮,根本就是给他们挠痒痒,就算是十二磅炮,也只能对付一些普通工事。
无法摧毁这些要塞堡垒,我们拿什么攻克君士坦丁堡?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我们就是俄罗斯的罪人。”
这才是最令人无奈的,不管这个办法靠不靠谱,却是唯一有可能成功的办法。
沙皇政府是不会管那么多的,国内的民众更加不会外乎,都到了君士坦丁堡脚下了,要是不拿下这座城市,对得起祖宗么?
……
巡视了一遍营地,看着日渐衰落的士气,听着哀嚎的惨叫声,即便是铁石心肠的缅什可夫,也不由自主的动摇了。
他知道不能再这么下去了,这么打下去,估计君士坦丁堡还没有攻下来,俄军就先要哗变了。
灰色牲口也是人,当伤亡达到了一定程度过后,他们同样也会崩溃,这个后果是缅什可夫万万承担不起的。
……
营地的一个角落里,几名士兵正在进行密谋。
一名灰头土脸的青年士兵语气低沉的说:“乔伊,路线搞清楚了么?再这么下去,恐怕要不了多久,我们都会倒在战场上。
你知道么,就在昨天劳斯比基那家伙被炸伤了左腿,为了避免感染,只能截肢。受不了这个打击,当天晚上他就自杀了。”
旁边的一名中年士兵提醒道:“福克斯,不要这样子。离开路线必须要规划好,不然一旦出现闪失,我们就会被挂在大营门口!”
为了杀一儆百,震慑逃兵,俄军采取非常的残忍的方法:把人吊在一根立杆上,活活的晒死、渴死、饿死……
看了满脸期待的众人,乔伊叹了一口气,拿出了一份草图指着解释说:“路线已经找到了,不过这条路很难走。
从这里离开,沿途都有人把守,你们必须要躲过这些人,进入巴尔干山脉才算暂时安全。
这只是逃往的第一阶段,后面你们还要穿越巴尔干山脉,才能进入奥地利的占领区。
在这期间,你们无法从外界获得任何补给,只能在山林中寻找食物,除了要小心毒虫猛兽外,还要担心迷失方向。
到了奥地利人的占领区,也不意味着就安全了。他们是我们的盟友,你们就算是误入了,也不会被解除武装,多半还是会被遣返回来。
想要混过去,你们只能冒充战争难民,语言是个大问题。俄语和保加利亚语很相近,但仍然存在着差别,一旦被识破了会发生什么就没人知道了。”
1...8788899091...5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