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中年男子慎重的说:“我们是没得选择,你在后勤部队可能还不知道,这些日子前线的伤亡太惨重了,每天都可以看到熟悉的人离开这里。
我们营一半人都是陆续补充的,要是再继续待下去,要不了多久大家都会死在这里。
乔伊,不管我们能不能跑出去,都谢谢你了。
你可以放心,我们已经摸清楚情况,在进攻的时候找机会装死,等天黑了再偷偷离开。
就算是被发现了,我们也可以说被炸弹震晕了过去,脑子迷糊了。”
一场有预谋的逃跑开起了,他们不是第一批,也不会是最后一批,残酷的伤亡已经让他们神经崩溃。
大家宁愿冒险逃跑,去搏一把未知的生活,也不愿意继续在这里待下去。
反正他们一家老小都是农奴,都属于贵族老爷们的财产,就算是被发现了,也不用担心牵连到家里。
……
中年男子低声问道:“快走,华莱士呢,怎么不见这个小子?”
福克斯回答道:“马尔尼叔叔,没有看到他跟上来,怕是出了意外,要不我们回去找找?”
中年男子想了想说:“不用管他了,战场上生死有命,这黑灯瞎火的,上哪儿找去?
现在大家快走,这里不安全了,如果不能快速从这里穿梭过去,天亮了我们一个也跑不掉。”
他们的运气不错,有人提供路线图,没有跑错方向,安全的度过了逃亡的第一天。
不过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好运了,就在他们离开不久,另一波逃兵就非常不幸的遇上了巡逻队,然后自然就被逮住了。
军法官问道:“司令官阁下,昨天晚上又抓住了七名逃兵,是否照旧?”
“嗯!”
缅什可夫看似只是随意的说了一个字,实际上他的心不平静了。
逃兵的数量越来越多,作为一名不算白痴的高层军官,他知道这意味着快要到这支部队的承受极限了。
在现实面前,缅什可夫迅速做出了妥协,他还不想变成国贼,所以这一仗必须要打下去。
钱的问题,就让沙皇政府头疼好了,反正现在谁也不能退缩。
缅什可夫说道:“来人啦,借用奥地利人电报网,把这封电报转给圣彼得堡政府!”
自从奥地利接管多瑙河两公国后,有线电报也迅速的铺设了过来,在1853年底就连通了国内的电报网。
这个时候,俄国人传递不是特别需要保密的消息,常常都会借用奥地利人的电报网,两三天时间就可以搞定。
要是走俄国人自己的通信网络,先要跑到波兰或者是乌克兰的大城市,才能够发电报。没有十天半个月时间,是不可能把消息传回圣彼得堡的。
显然缅什可夫不认为这份作战计划需要对奥地利人保密,就算是想要保密也办不到,火炮还要从奥地利人手中采购。
缅什可夫可没有准备让国内的军工企业供应,等他们把大炮生产出来,运到前线谁知道是一年后,还是两年后?
在进攻君士坦丁堡的问题上,尼古拉一世可是全力支持他工作的,谁敢在这里搞事情,就是在和伟大的沙皇陛下作对。
要是没有沙皇的支持,缅什可夫也不可能改变巴尔干半岛俄军的后勤运输体系,要是不改变的话,前线俄军的日子可没有这么好过。
皮球被踢到了圣彼得堡,缅什可夫把各种情况都进行了详细说明,怎么选择就由尼古拉一世决定了。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一百二十章、君士坦丁堡拆迁队
圣彼得堡
收到了缅什可夫的急电,尼古拉一世头疼了,尤其是看到后面备注的弹药消耗量预估后,他的心就在滴血,这都是钱啊!
为了这场战争,沙皇政府都支出了三四亿卢布了,如果加上战争带来的经济损失,这个数字还可以翻倍。
胜利在哪里?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够回答,从战场上的情况来看,距离双方分出胜负还遥遥无期。
如果事先知道,战争会打成现在的结果,尼古拉一世敢保证,他是绝对不会挑起这场战争的。
人员伤亡也就算了,俄罗斯家大业大承受的起,可是战争成本完全超乎了他的预料。
英法参战前,沙皇政府准备多路出击直取君士坦丁堡,三个月之内攻克君士坦丁堡,一年之内干掉奥斯曼帝国。
英法参战过后,沙皇政府认为保加利亚会战结束后,进攻君士坦丁堡轻而易举,拿下了君士坦丁堡过后,大家就谈判解决问题。
没有想到,到了君士坦丁堡门口了,又碰到了法国人拦路。
二十万法军守卫一座要塞城市,这个结果足以令任何人绝望,可是没有办法,迫于国内压力只能硬着头皮上。
即便是俄国人头铁,一样被碰的晕乎乎的,各种手段用完,最后得出来的结论,还是得用大炮轰才行。
尼古拉一世问道:“你们怎么看缅什可夫将军的提议?”
陆军大臣伊万诺维奇回答道:“陛下,从军事上来说,缅什可夫将军的提议没有问题。
君士坦丁堡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要塞,敌人又部署了重兵守卫,想要攻克这里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只能一座要塞一座要塞的拔出。
好在奥斯曼帝国已经腐朽了,忽视了城防工事的建设,我们用大炮才可以一路推进下去。”
这个答案让人很无语,要不是奥斯曼人忽视城防工事升级,现在就算是用大炮都不一定能行。
这是事实,俄国人可以弄来重炮,对面的敌人会缺么?如果战争需要,纵使千门火炮,英法也可以轻而易举的拿出来。
按照缅什可夫将军的提议,在几公里外构筑炮兵阵地,对着君士坦丁堡轰就行了,反正目标那么大,人可以躲起来,建筑物没有地方躲。
二十万法军分散在这座城市内,绝对没有足够的放炮洞,只要乱轰都可以让法国人损失惨重,前提条件是大炮足够多、弹药足够多。
平民伤亡,这从来都不在沙皇政府的考虑之内。知道战争来了,还不知道跑路,那就是自寻死路,枪炮不长眼睛的。
财政大臣阿瑞斯坦利罗德皱着眉头说:“陛下,缅什可夫将军要求的火炮数量,还有弹药消耗量也太恐怖了吧,难道他们就不能省着点儿用么?
要知道这些重炮和弹药都不便宜,就算是奥地利人不趁火打劫,这也是一笔天文数字啊!”
他不是反对这项计划,只是单纯的心疼钱。君士坦丁堡必须要攻下来,不然无法向国内交代,这是大家达成的共识。
这点儿大局观念,阿瑞斯坦利罗德还是有的。问题是沙皇政府真的出现财政问题了,一次性拿出数亿卢布,实在是太为难他了。
奥地利没有乘火打劫,这也是沙皇政府在巴黎会议中支持奥地利,没有被英法忽悠的原因之一。
尼古拉一世是一个讲信誉的人,只要不超过他的底线,基本上都会兑现承诺。
超过了当然不用说,他也是沙皇啊,参考一下他祖宗们的做法就知道了,这是家族遗传的天赋。
“阿瑞斯坦利罗德先生,现在是攻克君士坦丁堡要紧,完成了这一目标,我就可以和英法停战了。
要是战争持续下去,没准到了后期我们的军费开销,还会比现在更多。”外交大臣卡尔-渥赛尔劝说道
他们都是一艘船上的人,要是船翻了,大家都要倒霉。
现在河水已经开始上涨,大浪翻滚随时都有把船掀翻的可能,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到港口靠岸,躲避风浪。
想要靠岸,就必须要攻克君士坦丁堡。拿下了君士坦丁堡,对内可以安抚民心,对外拥有和敌人讨价还价的资本。
财政大臣阿瑞斯坦利罗德不满的说:“卡尔侯爵,我是那种不顾大局的人么?
现在的问题是财政部根本就没有这么多钱,无力支付这笔战争经费。
按照缅什可夫将军的计划,没有两三亿卢布根本就不可能完成,这还是建立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
在实际战场上,肯定还会发生变故,没准到时候,还会继续增加下去。
高加索战场、克里米亚半岛战场,这两个地方同样在打仗,前线的指挥官们都在要求换装,这也是刻不容缓的事情,还是要钱。
俄罗斯帝国一年的财政收入就这么多,因为战争的缘故,我们今年的税收还要继续下滑,我上哪儿去弄这么多钱啊?”
没钱这是一个大麻烦,和平年代还好,一旦战争爆发沙皇政府的封建统治弱点就暴露了,在筹集资金上远远无法和资本主义国家比。
说句不好听的话,英法奥这些国家,实在是没钱了还可以印钞票,大不了就是通货膨胀,用来解燃眉之急还是可以的。
俄罗斯帝国能这么干么?他们用的卢布,从来都是真金白银,纸币这玩意儿别的欧洲各国发行的也就算了,沙皇政府发行的国际资本市场一概不认。
即便是在国内,也没有几个喜欢纸卢布的。主要是前科太多了,俄国人同样对沙皇政府的信誉持怀疑态度。
“资金缺口有多大?”尼古拉一世关心的问
缺钱这是意料之中的,关键是缺了多少,如果数额不大的话,他们还是有办法解决的。
财政大臣阿瑞斯坦利罗德分析道:“陛下,如果缅什可夫将军的计划实施,初步估计1854年我们的军费开销可能会突破4亿卢布,超过前面一年半的总和。
通过发行债券,我们筹集6500万卢布的资金,政府税收可以提供8000万卢布,从国内银行筹集了5800万卢布。
现在君士坦丁堡已经近在眼前,这个时候我们还可以征收一次战争税,估计可以征收1.2亿卢布。
最后的资金缺口是7700万卢布,这只是理想状态下,如果情况发生了变化,这个数字还有可能继续增加。”
尼古拉一世沉默了,这个缺口数字太大了,国内的税收已经不能继续增加了,再加就要出大事了。
陆军大臣伊万诺维奇问道:“有没有可能从海外获得贷款,比如说奥地利人那边?”
财政大臣阿瑞斯坦利罗德摇了摇头说:“这是不可能的,海外能够筹集资金的渠道,我们都已经用完了。
如果去年奥地利人没有发起统一战争,或许他们能够给我们提供这笔贷款,现在不可能了。
不要看他们几乎是兵不血刃的吞下了巴伐利亚,但是为了震慑英法,他们一口气动员了近一百八十万军队,还是消耗了政府大量的财力。”
没有办法,奥地利的财政情况比俄罗斯略好。可是维也纳政府正在加快工业化进程,大量的财力都投入到了国内建设上。
加上去年的战争开销,从专业的角度上出发,阿瑞斯坦利罗德判断维也纳政府拿不出这笔钱了。
犹豫了一会儿,尼古拉一世缓缓的开口问道:“先暂停高加索地区的战争,可以节省多少军费?”
现在三线作战,对沙皇政府来说,最重要的是拿下君士坦丁堡,其次才是克里米亚半岛,这两处都是不容放弃的。
至于高加索战场俄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战争的主动权一直都在他们手中掌握着。如果他们停止进攻,半身不遂的奥斯曼帝国只会感到庆幸,主动挑衅是不可能的。
盘算了一遍,财政大臣阿瑞斯坦利罗德回答道:“大约可以节省四五千万卢布,如果我们先和奥斯曼帝国停战,撤回大部分部队投入到克里米亚战场,那么还可以再多节省一千万卢布。”
这相当于削减军队数量了,既然高加索地区的部队撤下来了,他们兵力缺口也就不存在了,国内动员的军队就不需要那么多了。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这是一点儿都不夸张,甚至还说小了很多。这个时期的战争,万两黄金还真的不够,至少也是百万两黄金起步的。
尼古拉一世毫不犹豫的说:“好,就这么办。先放过奥斯曼人,在高加索地区我们转攻为守,抽调部队增援其它两处战场,等攻克君士坦丁堡后再说!
剩下的资金缺口,财政部再想想办法了,总之现在是关键时刻,我们不能因为缺钱导致战争失败。”
“是,陛下!”阿瑞斯坦利罗德无奈的的回答道
这是一个难题,不要看资金缺口似乎已经解决了大半,实际上剩下的缺口依然是一个天文数字。
尤其是在各种筹集资金的渠道都用光了的情况下,要解决这个问题绝对不是那么的简单。
可是坐在这个位置上来了,阿瑞斯坦利罗德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必须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资金问题算是勉强解决了,在大家一致决定下,以缅什可夫将军为队长的君士坦丁堡拆迁队正式成立,大家口号是把君士坦丁堡夷为平地。
保护古建筑的问题,现在沙皇政府还考虑不了那么多,先攻克了君士坦丁堡再说,大不了战后进行重建。
还可以把责任推给法国人,只要收复了圣地,没有人会再乎这么点儿小瑕疵。可以说为了攻克君士坦丁堡,俄国人已经不顾一切了。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一百二十一章、国际政治外交
关键时刻,沙皇政府的官僚们难得高效率了一回。
大家都是聪明人,知道后果的严重性,要是这点儿眼力劲儿都没有,早就在官僚集团的内部斗争中被淘汰了。
武器弹药需求量这么大,显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拿出来的,必须要下订单生产。即便是弗朗茨有所准备,也不可能囤积几百门巨炮和几万吨炮弹,在那里放着。
万一俄国人要是不买了,他能够把这些军火卖给谁?
奥地利陆军用不上这些移动不方便的大家伙,海军是穷鬼,根本就没钱采购这么多火炮,况且海防也不需要这么多火炮。
做出了决定过后,沙皇政府立即派人向奥地利下订单,遗憾的是巨炮产能不够。
由于平常时期奥地利陆军最多采购6磅、12磅火炮,这些是最常用的现役装备,24磅野战火炮装备的都很少。这个年代海军巡洋舰大都是24磅炮,主力舰也就装备48磅炮。
现在也进攻君士坦丁堡的要塞工事,这些火炮的威力显然是不够用的。俄国人需要那都是68磅以上的重炮,显然这种炮大都是作为岸炮使用,实际需求量很少。
(备注:这个年代火炮口径误差比较大,同款同批的火炮误差几毫米是常有的事情;同款火炮,不同兵工厂生产出来的,口径误差可能高达十几毫米。用口径计量火炮的大小就不合时宜了。)
这些重炮不但是攻城利器,就算是对英法军舰都足以造成致命威胁,显然俄国人是想要改变目前被动挨打的窘迫局面。
市场需求小,军工企业开设的生产线自然就少了,很多兵工厂都只是拥有生产大型火炮的能力,要拿到订单过后才会开生产线,这都需要时间。
产能不够?没有关系,俄奥不是盟友么?弗朗茨可是热心人,现役装备也是可以卖的,只要奥地利军队有的,随便挑好了。
后膛炮时代马上就要降临了,这些火炮马上就要被淘汰,现在就当提前换装了。
旧货?你可以不买啊,等几个月过后就有新货了。
显然沙皇政府等不起,前线的俄军更加等不起。甭管什么旧货不旧货了,能够正常使用就行了,大不了让奥地利人提供售后维修服务。
就连奥地利海军的订单的火炮,都被俄国人给截胡了,反正短时间内海军没有仗打,为了俄奥友谊还是优先满足盟友吧!
事实证明,任何计划都是理想状态的。拖了两个多月时间,奥地利才凑出了一百五十多门巨炮,剩下的都只能用24磅炮和48磅炮凑数了。
火炮拿到手了,并意味着马上就可以进攻了。从奥地利经多瑙河流运送到保加利亚容易,后面要运送到前线就麻烦大了。
动则几十吨、上百吨的大家伙,运输起来可是相当的麻烦。本来这些火炮都是做岸炮用的,只要威力足够大,重一点儿、个头大一点儿都无所谓,现在运输起来自然麻烦了。
火炮没有到位,缅什可夫放缓了前线的攻势,他也不想让俄军白白的送死,灰色牲口不值钱,可要是死的多了,那也令人心疼啊!
……
雅典
陆军大臣惶恐的说:“陛下,英国人以追击敌军为由,跨越了边界线,进入了我们的国界。这是前线的发来的文件,请示该怎么办。”
奥托一世随手打飞了文件,该怎么办?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问么?当然什么也不办了。
挡住英国人,他们没有那个实力。帮英国人追击溃兵,那更加不可能,希腊政府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无耻到这个地步。
“让各地政府想办法,把逃回来的士兵都藏匿起来。不行就往后方送,必须要小心行事,不能让英国人抓住把柄。”奥托一世下令道
到了这一步,不付出代价是不行的了。从政治上来说,英国人的做法,实际上还给他脱身的机会。
大英帝国是海洋霸主、顶尖列强,输给了他们总比输给奥斯曼人更加能够让民众们接受。
这不是政府不努力,实在是敌人太强大。
如果奥托一世不要脸一点儿,还可以吹嘘他们打奥斯曼帝国是如何势如破竹的,没有想到会遭到英国人的卑鄙偷袭,所以才输了,这完全是非战之罪。
至于会不会造成民间反英浪潮,现在也顾不上那么多了。自从上一次英希冲突过后,两国的关系就没有好过,再增加一笔想必也无妨。
外交大臣提醒道:“陛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次近东战争的结果已经和我们没有关系了。
英国军队进入了希腊半岛,现在我们已经丧失了选择权,必须要考虑善后问题了。”
尽管他们对俄国人有信心,可是英国人已经来了,要是再不想办法,不等俄国人赢得胜利,他们就先要变成流亡政府了。
想到了这里奥托一世就头疼了,本家才刚刚从巴伐利亚王国被赶了出来,要不是奥地利注意吃相交换了伦巴第王国王位,现在就是流亡政府了。
现在家族的资源都投入到了伦巴第王国,可没有精力再来支援他。这么多年的纯投入,看不到回报,家族中很多人都不满了。
历史上,奥托一世退位过后,让巴伐利亚王室派人接任王位,结果他的兄弟、侄子都不愿意接手这个烂摊子,才轮到了乔治一世。
没有外力支持,他面临的问题比历史上更加麻烦,一个不好就要被英国人赶下台。
徘徊了几步,奥托一世开口说道:“外交部派人和英国人秘密谈判吧,现在的情况只能止损了。
同时派人接触一下俄国人、法国人、奥地利人,想必他们也不愿意看到英国人一家独大,现在我们需要他们的外交支持。”
“是,陛下!”外交大臣回答道
现在是列强的时代,没有列强的支持,这次他们想要摆脱这次危机是难如登天。
……
事实证明,奥托一世的判断是准确的。希腊王国虽然实力不济、经济不发达、资源不丰富,本身也没有太大的利益,但是他们的地理位置好。
俄国人无法容忍英国人主宰这里,挡住他们进入地中海的道路;法国人也不想看到英国人在近东地区扩张势力,影响到他们的利益。
奥地利就更不用说了,出了亚得里亚海就是希腊,让英国人在这里做大了,同样也威胁到了奥地利的海上安全。
……
维也纳
接到希腊政府的求助之后,弗朗茨就决定要干预英国人在希腊的行动,怎么干预就成了问题。
武力干涉是不可能的,除非他把奥地利陆军派过去,海军就算了,奥地利海军还不够格。
梅特涅提议道:“陛下,这次我们可以和法国人联手,拿破仑三世也不会愿意看着英国人夺权他们利益的。
在地中海地区,只要我们两国达成了一致,英国人也无法不可能无视。”
没错,法奥海军绑在一起也不可能是英国人的对手,但是英国人的殖民地多,海军驻守的地区自然也多。
相比之下,奥地利海军就全部窝在地中海,是地中海仅次于英法的海军力量。法奥两国在地中海的海军力量加起来,又超过了英国人。
实力就是话语权,纵使英国人是海洋霸主,也无法无视奥法两国共同的意志。
历史上希腊王国存在下来,就是利用了各国之间的矛盾,现在奥托一世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可以说国际政治,上午在这个问题上大家是盟友,下午在家另一个问题上大家又变成了敌人。
完全没有利益冲突的盟友,在这个时代几乎已经不存在了。决定盟友关系的核心因素,主要是看相互之间利益大还是矛盾大。
弗朗茨想了想说:“先和法国谈谈吧,看看他们想要什么。希腊国内的利益不值得一提,我们不用要求什么,只要不让英国人完全控制希腊就行了。”
无欲无求,这就是弗朗茨对希腊的态度。原因非常的简单,抛开战略上的因素不提,历史上在希腊投资的各国全部都亏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希腊王国马上就要因为财政困难,无力支付各国贷款,然后被各国托管了一段时间他们的财政。
这还不是一次两次,这个小弟谁收了,谁就要给他们提供贷款,让他们维持下去。
英法那种金融占主导的国家,这种生意他们还可以做,资本家可以利用各种手段筹集资金,从中谋取利益,最后就算是贷款、债券还不上,也只是普通民众倒霉,他们提前就获得了足够的利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