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本来君士坦丁堡有海路连接,后勤补给不用愁,就算是城中有大量的平民,一样也负担的起,留下也就留下了。
现在不一样了,在俄国人的炮火之下,城市秩序失控,奥斯曼政府那可怕的执行能力,根本就无力维护秩序。
想要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秩序,镇压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不给敌人留下可趁之机,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不得不做出这个残酷的决定。
“是,司令官阁下!”中年军官严肃的回答道
君士坦丁堡对法军来说太重要了,丢了这里,这场近东战争他们就输了大半。在坐的有一个算一个,谁都不要想有好日子过。
法军将领安东尼提议道:“司令官阁下,我们必须要组织反击,现在这样光挨打不还手,君士坦丁堡迟早会沦陷。”
显然他是主张海军火力支援了,战争刚刚开起联军海军就给他们提供过火力支持,只不过这个准头实在是太感人。
因为距离的关系,英法海军根本就看不到俄军的影子,只是对着俄军所在的方向进行乱轰。
看起来声势浩大,实际作用速度非常的小,想要进行瞄准连目标都找不到。
当然,就算是有目标也没有用,中间还隔着君士坦丁堡呢?
十几公里的直线距离,海军大部分火炮都射不到俄军的阵地上去,反倒是因为各种意外落入城中的不少。
青年军塔吉克反对道:“不行,从火力上分析,敌人的火炮都是重炮,我们通常只能作为岸炮使用,就算是海军的火力也比他们差了一大截。
况且,我们还必须要考虑到误伤,前面海军给我们提供的火力支援,给我们造成的损失比俄国人的都大。”
现在还是风帆时代,军舰上的火炮还是追求数量,而不是追求威力。毕竟48磅炮都可以击沉敌舰了,就算是换上几百磅炮也是一样的效果。
考虑到海军那低的可怜命中率,与其增加火炮的威力,不是多安装几门火炮,靠数量来提高命中率。
动则一百多门火炮的军舰,自然不能装备大口径火炮了。要是安装百八十吨的巨炮,估计安装几门就到极限了。
这也就罢了,万一脑洞大开,没准还有人去干。问题是大口径火炮的后坐力太大,木制军舰根本就承受不起。
能不能击中敌人还不知道,反正几炮打完,自己的军舰先沉没了,这个可怕后果没有人敢尝试。
英法海军的火炮支持能够发挥作用,君士坦丁堡先得丢失大半再说,不然极限射程打击敌人,误伤没有办法避免。
放弃大半个君士坦丁堡,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还没有疯,不要忘了城防工事大都在那边呢?
把俄国人放进来打,二十万法军龟缩在更小的地方,还丧失了大部分城防工事,这不是在战死么?
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下令道:“我已经向国内请求增援了,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有比敌人更多的火炮,现在大家必须要严守阵地,绝对不可能给他们留下可趁之机。”
用火炮对轰火炮,这是最有效的手段。不过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并没有感到心安,因为这需要时间。
在国内的火炮抵达前线之前,他们还有过一段时间苦日子。这段时间如果挡不住,让俄国人撕破了防线,压缩了法军的活动空间。
那么未来他们即便是拿到了火炮,有没有足够的地方部署都是一个大问题。
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不是军事小白,不会单纯的认为火炮集中使用,就一定威力更大。
如果地域面积太小,火炮阵地被迫集中到了一起,同样也可能成为敌人的活靶子。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一百二十四章、列强时代
君士坦丁堡战正酣的时候,决定希腊王国命运的会议也开始了。
地点还是在巴黎,为了提高法国的国际地位,拿破仑三世继位过后非常热衷于举办这类活动。
在这点儿小问题上,大家都没有和他们争的意思,无论是在什么地方谈判,最终的结果还是一样。
无论是伦敦政府,还是奥地利政府,都不缺这么点儿声望。又不是交战国涉及到了面子,必须要争个输赢。
这个年代的人不缺乏国际主义精神,希腊政府四处活动,还是拉来了不少国家参与,当然除了几个大国,大部分国家都没有发言权。
英法和俄国正在开战,希腊问题还涉及到了这次战争,英法毫不客气的把俄国人排除在了会议之外,这希腊王国来说也是一个打击。
本来奥托一世还想要在雅典开会的,以中立国的身份把各国代表都请过来,利用国际压力迫使英国人退兵。
显然,希腊政府没有那么大的话语权。法国人提议在巴黎召开会议,维也纳政府是无所谓,英国人也不想为了这个小问题和法国人发生争议,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希腊外交大臣斯克巴塔满脸愤怒的说:“联军士兵未经允许,就擅自进入我们的国土,严重侵犯了我们的主权。
作为一个中立国家,对这种肆意践踏我国主权的行为,提出严重抗议,我们要求联军立即停止这种侵权行为,撤离希腊半岛。”
没有赔偿的问题,斯克巴塔底气不足,只是期望联军撤离就行了,损失他们原因自个儿担着。
这次进入希腊王国的军队,包括英军、撒丁军队、奥斯曼帝国军队。因为法国和这三国在近东战场上联盟的关系,出面调停这次事件的就变成了新神圣罗马帝国。
没有毛病,奥地利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战争还没有结束,但是新神圣罗马帝国却是中立国。
这种奇葩的事情,在神罗帝国时代发生的太多了。某一个诸侯国和外国人交战,神圣罗马帝国依然可以保持中立。
这是历史遗留问题,欧洲各国都承认这种情况,现在再来一次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反正和奥地利交战的又不是英法,他们可不会在乎奥斯曼帝国会不会感觉受到了侮辱。战争进行到了现在,奥斯曼帝国已经开始打酱油了,在联盟中的地位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下滑。
苏丹政府当然不会为这点儿小事抗议了,好歹他们和奥地利也有一份停战条约啊,脸皮厚一点都可以说两国战争已经结束了。
这场战争已经打的苏丹政府彻底没脾气了,让他们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家实力的不足,除了要变法图强外,和各大列强搞好关系也变得非常重要。
俄国人可以算是唯一的例外,他们奥斯曼帝国的死敌,双方没有妥协的可能,现在还在交战。
英国外交大臣托马斯轻描淡写的说:“斯克巴塔先生,这怎么能说是无故进入贵国领土呢?
联军进入贵国疆域,主要问题是追击敌军,这是在为贵国的安全着想。
事先我们也是通知过你们的,得到了你们的默认,联军才进入贵国领土的。
如果你们能够把这帮误入贵国领土的叛军交出来,我们立即就可以退兵。”
抗议要是有用,还要军队干嘛?
现在希腊王国装糊涂,英国人自然也跟着耍无赖。没有武力反抗,就算是默认,这样理解没有毛病。
英国人根本就不承认联军强行进入希腊领土,一口咬定是希腊人默许了,证据就是希腊人没有阻拦。
现在要希腊人交出叛军来,就是在将军了。明面上,希腊政府不可能承认这些军队和他们有关系,英国人直接把这些人视做奥斯曼帝国的叛军。
既然是叛军,那就是奥斯曼帝国的家务事,不适用于中立国解除武装战后遣返条例。
英国人让他们交叛军也就变得有理有据了,要是希腊政府没有能力交出叛军,那么就涉嫌包庇或者是支持叛军。联军采取军事行动跨境打击,也就说的过去了。
斯克巴塔瞬间萎了下去,耍起无赖来,他们还真不是英国人的对手,三五两下子就陷入了尴尬境地。
出兵进攻奥斯曼帝国的事情,他们是万万不敢承认的,英法都是奥斯曼帝国的盟友,如果承认了这一点就完犊子了。
偏偏现在英国人的提议他们也无法完成,把“叛军”交出去?开什么玩笑,要是敢这么干,估计不用等英国人动手,国内的民众就先反了。
这个问题上可没人帮他说话,是非黑白摆在眼前,想要装傻充愣混过去,真当约翰牛是傻子?
纵使法奥两国不希望英国人吞并希腊,也不可能在这个问题和希腊人一样装傻。大家还是要脸的,尤其是还涉及到了英国人,大英帝国的尊严不容亵渎。
谈判一开始希腊代表就落入了陷阱中,作为调停国新神圣罗马帝国代表门特内德,自然不能够让他继续往坑里跳了。
“事情的前因后果,在坐的各位都一清二楚,现在大家就不用继续兜圈子了。我们还是直入主题,商议一下最现实的问题吧!”
门特内德的意思很明显,英国人不是希腊能够惹得起的,做错了事就要付出代价。在事实面前,企图蒙混过关,还是不要做梦了。
列强做事需要的不是证据,只要认为是真的就可以了。没撕破窗户纸,那只是大家看破不说破,最后该怎么办还是要怎么办。
法国外交大臣奥弗涅避重就轻的说:“鉴于希腊政府在这次战争中的所作所为,我们有必要给予一定制裁。”
他的意思很明显了,用制裁堵住英国人的嘴,让他们无法提出把希腊王国变成殖民地。
这个时候伦敦政府下定决心吞并希腊王国么?答案是否定的。
伦敦政府正被舆论搞的焦头烂额,还在想办法解决远征军的后勤问题,那里还有多余的精力搞事情。
现在伦敦政府中主张殖民希腊王国的声音才刚刚出现,距离成为主流还差的远。
如果各国都不反对,那么他们吞了也就吞了。吃掉希腊王国,约翰牛还有这个胃口。
不过等到法国人提议召开巴黎会议,奥地利人自欺欺人的顶着新神圣罗马帝国的牌子当调停者后,托马斯就知道吞并希腊王国不可能了。
希腊王国的战略价值虽然高,可是本身的利益却不丰厚,还不值得英国人为了他们和法奥两国翻脸。
托马斯试探性的说:“鉴于希腊王国未经宣战,就出兵我们的盟友奥斯曼帝国,我提议废除希腊政府、国王,由我国政府代管希腊事务。”
门特内德反对道:“托马斯先生,这恐怕有些过了。
希腊政府对这次的事情负有直接责任,罢免是应该的,但是废除国王就逾越了。
君主的尊严不容亵渎,主导这次事件的是希腊政府,和奥托一世陛下没有关系,他不应该为此负责。
罢免希腊政府过后,肯定会出现一定的乱子,贵国单独代管希腊事务,恐怕会有些吃力,不如由我们一起共管吧!”
没有毛病,在欧洲大陆废除国王通常就那么几种情况,总结起来就是——得位不正,要不就是被民众给驱逐了,奥托一世的还够不上。
作为君主制国家的一员,维护君王的尊严是大家的必修课。
托马斯也只是试探,真要是坚持废除了奥托一世,对他个人的政治前途来说不会有任何好处,真正的利益还是在代管希腊王国。
“不错,希腊王国发生的事务,属于国际性问题,不能让贵国政府把所有压力都承担了。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法兰西愿意为此尽一份力。”法国外交大臣奥弗涅附和道
不管他话说的多么漂亮,最后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利益。显然近东地区的利益,法国人是不准备让步了。
很快会议就进入到了英法奥地利三国博弈状态,希腊代表已经被晾在一边了。
那不勒斯、托斯卡纳、教皇国、撒丁王国,这四个利益相关国家,从头到尾都是一言不发。
能够参加这次会议,对他们来说就是列强给面子了。
尽管希腊问题关系到了他们的利益,可大家还有自知之明,知道神灵打架凡人遭殃,还是躲开点儿好,免得被殃及池鱼。
欧洲其他国家代表就更不用说了,不是地中海国家涉及不到自身利益,当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
难道一点儿利益都看不到,也要参加三大国之间的博弈?
这个年代,能够在欧洲大陆生存下来的小国,统治者都是聪明人,没有人会这么作死。
经过了半个多月的唇枪舌战,三国终于达成了一致,各国签订了《对希腊王国决议书》。
奥托一世的王位保住了,希腊内阁政府为此事负责,必须引咎辞职承担责任。
由英法奥三国组成国际督导团,指导希腊王国重组新政府。
名义上三国代管希腊,实际利益分配上,还是英国人拿到了大头,法国人其次,新神圣罗马帝国凑数打酱油收益最小。
这也算是各取所需,英国人拿到了希腊的最大利益,法奥两国阻止了英国人吞并希腊王国,而奥托一世成功的保住了王位。
奥斯曼帝国的利益被牺牲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战争赔款没有拿到,希腊王国穷的叮当响,根本就没钱赔。
希腊政府都落入了三国的掌控中,总不能指望从三国口袋里掏钱给他们支付赔款吧?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希腊王国的财政都会用来偿还英法的债务,因为战争的缘故,希腊政府已经有几笔贷款逾期了。
当然这种代管只是暂时的,三国互相牵制下谁也无法一家独大,自然不可能长期代管下去,新政府建立过后就会把权利移交给新政府。
财政代管时间可能要长一点儿,希腊王国必须要能够按时偿还债务,他们才可以拿回财政自主权。
希腊政府向三国全面开放市场、港口,三国船舶获得在希腊王国的自由通航权、驻军权,海关、铸币权、烟盐税、筑路权全部落入了三国手中。
显然,除了利益分配外,还有针对俄国人的意思。英法在两海峡之外又建立了一道封锁线,利用爱琴海众多岛屿,英法海军可以随时围堵俄国人。
这只能算是示威了,俄国人连君士坦丁堡都没有拿到,第一道博斯普鲁斯海峡都无法掌控,爱琴海距离他们太远了。
《对希腊王国决议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时代的全面降临。
在这个时代,只要列强国家达成一致,就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弱肉强食的世界本质,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一百二十五章、铁甲舰
在近东战争爆发的时候,世界上其它地区同样也不太平,英法俄开打了,这让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感觉机会来了。
先是古巴搞事情,被西班牙人斩断了触手,碰了一鼻子灰,又遭到了英法的警告,不得不继续缩回去装孙子。
不过美国人还是没有死心,1853年7月美国人在日本制造了黑船事件,用武力威胁逼迫幕府政府接受了他们的条件,签订了《日美神奈川条约》。
按照列强的屎尿性,自然不可能看着美国人独吞日本利益了,于是大家纷纷加入其中,英法荷兰等国家率先入场,逼迫幕府政府签订了类似条约。
消息传到了维也纳,让奥地利殖民派看到了机会,想要趁机加入进去。维也纳政府正在讨论,要不要跟着趁火打劫。
费利克斯首相开口说道:“陛下,日本距离我们太远了鞭长莫及,况且我们在那边的利益不大,没有必要花费太大的精力。
现在我们的重点还是发展国内,尤其是梳理南德意志地区,与其在东亚地区采取行动,不如向德意志联邦帝国渗透更加符合我们的利益。”
海军大臣菲尔科斯反对道:“首相阁下,在近东地区采取行动,我们不需要付出多少代价,荷兰人都可以逼迫日本政府妥协,我们想要获得等同的利益并不难。
现在日本政府已经是惊弓之鸟,根本就不敢拒绝我们的提议。
就算是外交手段失败,我们和荷兰、西班牙、葡萄牙有约定,可以从他们殖民地获得补给,派出一支舰队前往亚洲威慑日本并不难。”
想要开辟海外殖民地,奥地利也不是什么工作都没有做。和没落的殖民帝国签订海外港口补给条约,就是措施之一,代价是奥地利不得图谋各国的海外殖民地。
短期来看就是一张空头支票,奥地利手中没有海外殖民地,不过没有人怀疑奥地利有开辟海外殖民地的实力。
按照惯例,新兴帝国入场势必要抢占老牌帝国的势力范围。维也纳政府释放善意愿意和平共处,大家自然不会反对了。
梅特涅分析道:“对日本虎视眈眈的国家很多,现在他们打开了国门,恐怕大家都会蜂拥而至。
实际上俄国人早就有殖民日本的计划,要不是近东战争爆发,恐怕也轮不到美国人抢先了。
在现在的国际形势下,我们加入其中分一杯羹问题不大,但是想要获得更大的利益,就必须要派出海军舰队。”
奥地利的海军不怎么样,即便是弗朗茨上位过后,进行了一定的扩充也一样。
不过强弱都对比出来的,比起英法两个海军强国那就不值得一提,欺负这个时代的日本自然不存在压力。
不过这并不能成为奥地利向远东地区派出海军舰队的理由,关键还是要看利益。
犹豫了片刻功夫,弗朗茨做出了决定:“远东地区不是我们扩张的重点,就算是进行海外殖民,我们也必须要尽可能的避免和欧洲各国发生冲突。
现在大家还是把目标放在无主之地上吧,那怕是荒凉了一点儿也没有关系,刚刚开始就当积累经验了。
现在我们应该做的是多派出探险队,对尚未被各国占领的土地进行探测,只要是便于统治的地区,我们都可以拿下来练手,没有必要过分追逐眼前利益。
在日本问题上就跟随各国的脚步好了,拿到我们一部分利益即可,不用继续进行扩张。”
这话弗朗茨表面上说的轻松,实际上内心深处在滴血。好不容易赶上了殖民帝国的末班车,可因为海军实力的关系,只能去捡一些英法残羹冷炙。
要是不知死活的去抢夺肥肉,不要说英法两国了,估计西班牙、荷兰这些老牌殖民帝国都能让奥地利吃不了兜着走。
海外殖民也不仅仅只是看实力,还有看统治的方式方法。作为一个新丁冒然加入进去,这些老牌帝国都不用武力干涉,随便挖个坑,就可以让你赔的底朝天。
包括历史上美国人抢占了菲律宾群岛,看似赢得了胜利,实际上有苦自知。在西班牙人手中富得流油的土地,到了他们手中就变成了赔钱货。
这还是富裕的菲律宾群岛,要是换了一个穷乡僻壤,估计会赔的更惨。
殖民统治也是要看成本的,没有殖民地管理经验,盲目的加入殖民大军中,就准备赔死吧!
相比之下,弗朗茨更加愿意去无人岛屿插上国旗,随便派几个兵驻守就可以宣誓主权了,还不要担心有人抢夺。
当然这种岛屿,要么地质条件恶劣,要么就是太小了,也不要指望有多大的利益,最多只能当资源储备地区。
海军大臣菲尔科斯提议道:“陛下,我们一直在欧洲大陆发展,没有在世界上发出声音,这对我们未来开辟海外殖民地来说非常的不利。
不如组织一次海军巡航全球,访问世界各国,顺便找机会拿下一些无主之地,作为我们踏出欧洲的第一步。”
几乎每一个海上强权的兴起,都离不开一场大规模的海战。显然奥地利没有这种机会,也找不到这样一个踏脚石。
英法根本就打不赢,发展二十年还是打不赢,弗朗茨还不想去作死,没有挑战海上霸主的意思。
退而求其次,很遗憾剩下的国家都不值得奥地利挑战。看看地图就知道了,大家根本就够不着,也没有足够的利益冲突。
除非去揍奥斯曼帝国,历史上奥斯曼帝国海军一度排名世界第五,勉强算是够格了。
可是按照现在的情况,弗朗茨非常的怀疑奥斯曼政府还有没有钱打造这么一支舰队出来。
没有合适对手就只能走另一条道路了,反正奥地利是老牌帝国,也不需要通过战争确定列强地位,本来就在场上,又何必再去抢入场券呢?
作为一个文明人,弗朗茨是讨厌战争的。在他看来战争就意味着风险,没有足够的利益就冒然挑起战争的疯子,在这个时代绝对是混不下去的。
现在海军大臣的提议,实际上就是基于国际政治环境做出来的。既然奥地利采取保守的殖民策略,那么武力震慑就很重要了。
就算是吓唬不了英法,好歹也要展露实力震慑一下其它国家啊,免得到时候海外殖民的时候,遇到不必要的麻烦。
历史上,20世纪初美国人就通过一次耀武扬威的环球航行,确立了自己海上强权的地位。
可行归可行,前提条件是奥地利海军有那个实力才行。这一点弗朗茨非常的怀疑,远渡重洋也不是那么简单,这个年代环游世界还是有挑战性的。
万一中途发生了意外,装逼不成变就成了傻逼,到时候的乐子就大了。奥地利海军可没有环球行业的经验,军舰能不能吃得消都是一个问题。
军舰中途要是发生了故障,在什么地方维修?远洋行业,如何获得后勤补给?海军官兵如何承受长期的海上生活?这些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要考虑到。
弗朗茨直接问道:“菲尔科斯,你确定我们的海军能够做到这一点,不会闹出国际笑话来?”
事关重大,菲尔科斯自然不敢保证。不要说奥地利海军,就算是英法海军都不敢保证,进行一次环球航行不出问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