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神圣罗马帝国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不知道,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只要是欧洲大陆发生了大的事件,不管和自己有没有关系,大家都爱跑过去凑热闹。
美其名曰:关心国际政治。在弗朗茨看来,这就是为了刷存在感,引起大国的重视。
不要看这些小国没有多少话语权,就以为他们的态度不重要了。事实恰恰相反,当大国僵持不下的时候,这些小国的立场就决定了最终的结果。
现在欧洲大陆没有超级大国,各大列强的实力差距并不悬殊,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真的以一敌二,更不用说压服所有国家。
不是说谁比强,就一定拿对方怎么样,真要是爆发了战争,更大的可能还是两败俱伤。
近东战争的事实已经告诉了大家,现代化战争是需要高额成本的,并且最终的收益和付出往往不成正比。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大家的观念都发生了改变,各国政府都在尽可能避免和大国爆发战争。
在这种大背景下,各方都是带着诚意来参加维也纳会议的。
英国人想要尽快从近东战争抽身,投身殖民地开扩运动中,因为战争的关系他们的殖民速度都被拖延了。
法国人也不例外,拿破仑三世身受英国殖民运动的影响,对开辟海外殖民地非常有兴趣。
近东战争除了遏制俄国人的扩张外,本质上是不会给法国带来什么好处的,现在争夺世界霸权的是英俄,他们没有必要继续死磕下去。
俄国人是最想要结束战争的,君士坦丁堡都拿到了,尽管是通过暗地里交易拿到的,尼古拉一世也不在乎。
政治利益、宗教利益都拿到手了,战争要是继续打下去,除了让俄罗斯帝国的财政更加恶化下去外,就再也没有半点儿好处。
现在的俄罗斯帝国已经是外强中干,除了表面上的强大外,内部早就是矛盾重重,沙皇政府急需修养生息。
奥斯曼帝国更加不用说了,苏丹政府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再打下去国内的民族起义就够他们受了。
黑山公国没有发言权,即便是他们打的非常勇敢,给英国人带来了大量的伤亡,还是不能给他们带来话语权。
……
维也纳圣斯特凡大教堂内,会议主持者梅特涅一脸肃穆的说:“欢迎诸位来到维也纳,今天的这次会议,我们是为了世界和平而召开的。
纵观人类历史爆发了太多的战争,这些战争带来的往往都是灾难,其实这里面很多战争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大家多加强交流与沟通,很多误会就不存在了。
……”
梅特涅是一个和平主义者,这一点全欧洲都是公认的,高举和平的旗帜,也是这位“欧洲宰相”的习惯了。
政客们都是知道装裱的,各国代表纷纷开始作秀,这一刻仿佛大家都是和平主义者。
等所有人都把逼装完了,记者们被请了出去,谈判正式开启,和谐的气氛不翼而飞。
作为小弟奥斯曼帝国代表幅阿德,率先开口控诉俄国人的暴行:
“这场战争,完全是俄罗斯帝国一手挑起的,他们应该为这次战争负全部责任……”
不等幅阿德说完,俄国外交大臣卡尔-渥赛尔就针锋相对道:“阁下请注意自己的言辞,我们只是在收复失地。
君士坦丁堡是基督世界的圣地,不能因为被你们侵略了几百年,就让你们变成这里的主人。
至始至终,你们才是侵略者。我们只是完成了十字军东征没有完成的任务,请不要污蔑这场神圣且正义的战争。”
扯上了宗教,奥斯曼帝国就吃亏了。在这个问题上,英法也不敢否认君士坦丁堡是基督世界的圣地,更不可能承认这里是奥斯曼帝国的领土。
那怕,这里早就被大家承认过了,可是在有书面文件记录的谈判会议上,大家都不敢说出来。
见奥斯曼代表一开始就被带坑里了,托马斯当机立断转移话题道:“卡尔公爵,这些历史遗留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
战争打的现在,指责谁的责任都没有必要了,现在我们还是讨论一下怎么结束这场吧!”
“没有问题。”俄国外交大臣卡尔-渥赛尔冷冷的回答道
托马斯一本正经的说:“为了世界和平,为了欧洲大陆的稳定,我提议现在交战各方回归战前状态,结束这场不必要的战争!”
涉及到了自身利益,俄国外交大臣卡尔-渥赛尔立即反对道:“不可能,我们绝对不能容忍君士坦丁堡沦落到异教徒之手。”
托马斯面不改色的说:“卡尔请公爵放心,我们也不会让君士坦丁堡落入异教徒手中。
作为基督世界的圣地,君士坦丁堡应该为所有基督徒所共有,我建议国际共管君士坦丁堡。”
……
显然,这是俄国人不能够接受的,花费了这么大代价才夺下来的君士坦丁堡,怎么可能这么轻易的放弃呢?
英俄两国代表开始唇枪舌战,一连争论了一个多小时,依然没有任何结果,令人诧异的是法国人居然在旁边划水了。
早就发现了不对劲的托马斯装作若无其事,不是他脸皮厚在装糊涂,实际上他是在试探法俄之间关系到了那一步。
梅特涅笑呵呵的说:“两位午餐时间到了,不如下午继续吧!”
谈判不可能这么容易结束的,现在还只是英俄争议,后面还有法俄利益划分矛盾,英法矛盾、奥地利和奥斯曼帝国的矛盾……
维也纳会议除了调停这次近东战争外,还有构建新国际秩序的目的,涉及到的问题还有很多。
自从维也纳体系崩溃后,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欧洲大陆就就爆发了:奥撒战争、普丹战争、德意志统一战争、近东战争。
英法俄奥普五国都被牵扯了进入,加上撒丁王国、丹麦王国、巴伐利亚王国、黑山公国、奥斯曼帝国、希腊王国,全欧洲大部分国家都参战了。
如果继续这么下去,要不了多久新的欧洲大陆战争又会爆发,这不是大家想要的。
在欧洲大陆上打生打死,实际上大家能够获得的利益非常有限。各国互相牵制之下,谁也不要想把肥肉吃下去。
这一刻大家才发现维也纳体系的重要性,重建维也纳体系的呼声,自然也就变高了。
尤其是欧洲重多小国更加没有安全感,他们迫切的需要一个稳定的秩序,保护自身的利益。
在共同的利益需求下,主导建立了第一次维也纳体系的梅特涅,再次被大家推了出来。
能不能重建维也纳体系?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够回答,总之现在大家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体系。
俄国人需要进行内部社会改革,英法奥地利三国需要进行海外殖民扩张,众多欧洲小国需要一个国际秩序保卫自身的安全,这都需要一个稳定的欧洲大陆。
傍晚时分,第一天和谈的结果传递到了弗朗茨手中,没有任何意外,这次谈判中英国人处于了下风。
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想要在谈判桌上拿回来,又怎么可能简单呢?
毛熊可不是好欺负的主,法国人开始划水,让英国人很多威胁手段都用不出来。
现在他们手中最大的筹码,还是海上优势。一旦谈判失败,俄国人的对外贸易就无法正常展开,主要是粮食出口无法顺利进行。
粮食出口是俄国人最大的外汇来源,因为近东战争的关系,粮食出口贸易断了。
为了购买战略物资,沙皇政府不得不拿出大量的黄金、白银进行交易,金银外流速度大增,给沙皇政府的财政带来了严重的压力。
尽管俄罗斯帝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可是每年几百万卢布的贸易逆差,和每年上亿卢布的贸易逆差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俄罗斯帝国有的矿产,金银真的是不缺,区区几百万卢布还没有他们一年挖掘出来的金银多。
可是上亿卢布就不一样了,这种程度金银外流,已经影响到了俄国金融市场,开采金银也是需要时间的,短期内根本就无法弥补这个损失。
不过既然战争结束了,不需要再从外界进口武器弹药,这种贸易逆差很快就会降下来,英国人的这种威胁不足以令俄国人让步。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一百三十七章、新维也纳体系
维也纳会议开启,各国代表团都在合纵连横、各显神通。
俄法企图瓜分巴尔干半岛剩下的土地,被撇开的约翰牛自然不甘心了,拉着奥斯曼帝国摆出一副不惜一战的架势。
英国人的威胁,俄国人是无所畏惧。反正他们手中掌握了君士坦丁堡可以封锁博斯普鲁斯海峡,一旦双方翻脸,黑海中的英国海军舰队就被关门打狗了。
有人质在手的毛熊底气十足,作为一个陆权国家得罪英国人也就得罪了,地大物博的毛熊能够豁的出去,大不了一拍两散。
法国政府先犹豫了,这倒不是拿破仑三世怕和英国人打仗,实际上就为这点儿事情,双方根本就不可能爆发战争。
真要是打起来了,法国海军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或许他们打不赢皇家海军,但是让皇家海军元气大伤还是做得到的。
这种高风险的赌博,伦敦政府是不可能冒然下注的。风帆战舰时代爆海军太容易了,两个大国血拼的结果是不会有赢家的。
主要还是在利益上,和毛熊做邻居任何人都会忌惮三分,拿破仑三世既想要拿好处,又不想其中的承担风险。
法国独吞马其顿、阿尔巴尼亚、色雷斯、伊庇鲁斯等地区,看起来获利丰厚,实际上经历了这一次大战过后,巴尔干半岛的经济早就崩溃了。
战争破坏、难民潮、瘟疫,这么多事情加在了一起,巴尔干半岛上的人口直接少了三分之一,青壮劳动力更是凤毛麟角。
原本是一块肥肉的巴尔干半岛,现在已经去油了。想要恢复社会秩序,势必要投入大量的资源。
简单的来说,这份儿收益已经不足以令法国人冒险了。如果不是因为政治需要,拿破仑三世对巴尔干半岛上的领土都不会有兴趣。
“诸位,这么吵下去也不是办法,不如各自把势力范围划分出来,然后再进行商议吧!”梅特涅提议道
说完,先用笔在地图上把奥地利的控制区标注了出来,然后将地图递给了俄国代表卡尔-渥赛尔。
没有什么好犹豫的,卡尔-渥赛尔在地图上圈出了自己的期待目标,俄奥有过约定的,双方的势力范围没有发生交界。
法国人也紧随其后,划出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轮到英国人的时候,托马斯傻眼了。
好家伙,三国对着地图一分,巴尔干半岛就被瓜分完了。就算是有漏网的岛屿,那也在奥斯曼帝国的手中,这么欺负盟友英国人也干不出来。
灵机一动,托马斯觉得还是要搞点儿事情,不能够让敌人这么轻易的如了愿。
至于奥斯曼帝国这个盟友,很遗憾只能牺牲掉了,只是全体欧洲人民的意愿,也包括英国民众,托马斯也不可能逆流而上。
“三位,巴尔干半岛上的民众被奥斯曼帝国奴役了这么多年,现在回到了文明世界的怀抱中,我们应该帮助他们独立建国,怎么能够继续奴役他们呢?
这种不人道的事情要是发生了,世界各国会如何看我们?国际社会又会作何感想?”
梅特涅翻了翻白眼,他们四个就可以代表国际社会。如果只是一个国家做出格了,还有可能遭到欧洲各国的谴责,四家一起上保管让大家乖乖的闭嘴。
这个年代,全世界斗找不到一个敢同时和英法俄奥四国为敌的存在,就算是把剩下的国家绑在一起,也不是这四家的对手。
“托马斯先生多虑了,我们怎么会奴役巴尔干半岛上的民众呢?
要知道巴尔干半岛民众长期处于奥斯曼帝国的血腥统治下,很多人都受到了野蛮世界的毒害,我们正是在帮助他们重回文明世界。
根据我们收集到的情报,巴尔干半岛上的文化传承都遭到了严重破坏,现在岛上的民众要不就是奥斯曼帝国镇压民众的帮凶。
要么是一群文盲,要么就是文明世界的叛徒,让他们独立建国不是一个笑话么?
还是由我们各国监管,把当地民众引导回文明世界中,避免悲剧继续发生才是最佳选择。”
黑奥斯曼帝国也是政治正确,几百年下来奥斯曼帝国就算野蛮的代言词,已经深深的灌入了每一个欧洲人的心中。
当然,奥斯曼帝国的恶名也是名符其实,历史上他们真的干出了不少天怒人怨的事情,梅特涅可以找出一大堆的证据来证明他们的野蛮。
这些东西不被揭出来,那么什么事情都没有,一旦被拿了出来不管是一百年前发生的,还是两百年前发生的事情,都是罪恶的证明。
无论如何都是洗不白的,这个年代专家们的节操还没有掉光,帮奥斯曼帝国洗地的事情他们还干不出来。
作为一名政客,托马斯更加不敢在这个问题上替奥斯曼人辩护了,不然英国民众就饶不了他。
现在巴尔干半岛上有文化、知识传承的人,基本上都是依附于奥斯曼帝国存在的,就算他们没有当叛徒,他们的祖宗也当了叛徒。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把这些人统一划分为奥斯曼帝国的余孽,也勉强说得过去。
托马斯没有在这里纠缠,直接提议道:“梅特涅先生说的不错,既然如此,那么就国际共管巴尔干半岛如何,由我们共同帮助他们重回文明世界。
等把他们拉回了文明世界,在寻找一个合适的时间,让巴尔干半岛上的民众独立建国,为文明世界尽一份力。”
听了托马斯的提议,法国代表奥弗涅明显有些意动,不过俄国人的反应更激烈。
卡尔-渥赛尔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愤怒的说道:“这不可能!巴尔干半岛民众饱受奥斯曼人的茶毒,必须要由我们监管,才能够回到文明世界。”
看着暴怒的卡尔-渥赛尔,梅特涅揉了揉额头,很显然这一位军人出身的外交大臣,还没有适应外交官的角色,大有一言不合就要动手的架势。
在谈判中把人给揍了,这种事情貌似俄国人真干的出来。
为了避免谈判恶化下去,梅特涅不得不开口解围,当即向托马斯质问道:“巴尔干半岛民族众多,从拜占庭帝国过后就没有建立过统一的国家。难道托马斯先生,你想要重建拜占庭帝国么?”
重建拜占庭帝国,开什么国际玩笑?希腊国内的民族主义者傻乎乎的喊喊口号就行了,在坐谁能够容忍拜占庭帝国重建?
遭到质问托马斯面不改色的解释道:“梅特涅先生误会了,让巴尔干半岛民众独立建国,仅仅只是帮助当地民众重回文明世界。
拜占庭帝国早就已经灭亡了,我们怎么会去想着重建呢?”
梅特涅冷笑着说:“没有最好,不然这个世界又要不太平了。关于巴尔干半岛民众独立建国的问题,我觉得没有必要讨论。
塞尔维亚、瓦拉几亚、摩尔达维亚、波黑等地区的民众,已经加入奥地利国籍了,他们都是有祖国的人了!”
受到了启发的俄国外交大臣卡尔-渥赛尔立即开口说道:“我们已经给保加利亚地区、君士坦丁堡地区的民众发放国籍了,所以就不劳托马斯先生操心了。”
不管有没有国籍这会事,这个借口卡尔-渥赛尔先用了,大不了回头补上。
反正不管托马斯如何施展手段,都不可能让奥地利人和俄罗斯人出来独立建国,这意味着双方要撕破脸皮了。
继续对法国人的地盘下手?这个念头一闪而逝,托马斯可不想让俄法奥抱团,这个组合一出现,他们就是拉上全世界做盟友,也招架不住。
要不要在巴尔干半岛瓜分一块土地?看了看地图过后,托马斯决定不要和这些陆权国家接壤。
一直划水的奥弗涅突然转移话题道:“巴尔干半岛最重要的还是黑海海峡,大部分的国际争端都是围绕这里展开的。
为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我提议国际共管达达尼尔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沿海港口城市全部成为自由港,各国不得部署任何武器。
无论是任何时期,各国政府均保证海峡的自由通航,不得设置任何限制条件,不得收取通航税。”
盘算了一下大家都表示了同意,只是卡尔-渥赛尔有些肉疼,不过考虑到实际情况,就算是他们想要收取通航费最后也收不到,他还是同意了。
他们可以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收税,英法还可以在达达尼尔海峡门口收税,到时候商船不敢通行,这条黄金水道也就废了。
解决航道的问题,托马斯也懒得在巴尔干半岛的问题上继续纠缠了。俄法奥三国共享巴尔干半岛,何尝又不是一种平衡呢?
一旦俄国人冲出黑海,法国人就首当其冲,奥地利同样不能够容忍俄国人继续扩张下去。
近东战争,他们虽然没有拿到实际利益,可是在战略上他们还是成功了,利用新的国际秩序把俄国人堵在了黑海中。
解决了近东战争的问题后,英法俄奥四国签订了《四国公约》,以条约的形式重新划定了各国的势力范围。
条约签订过后,四国政府联合发表声明:四将共同维护欧洲大陆的和平稳定,打击任何破坏规则的行为。
随着维也纳和会的落幕,新的国际秩序再次建立了起来,除了黑海海峡自由通航外,各国都按实际控制区为利益范围。
奥斯曼帝国成为了最大的输家,由于本身没有实力维护巴尔干半岛上的统治,不得不把把马其顿、色雷斯、阿尔巴尼亚、加里波利半岛地区等地区,以2亿法郎的价格出售给了法国人。
法国人和奥斯曼帝国是盟友必须要注意吃相,不得不掏一笔钱出来买。奥地利和俄罗斯就不客气了,作为奥斯曼的宿敌,自然是一口吞下了自己占领的地盘。
黑山公国估计自己都搞不清楚这次是亏了,还是赚了。尽管最后被英国人赶回了老家,但是在俄奥两国的支持下,他们的领土扩张了一倍,成功的拿下了出海口。
扩大一倍的领土,实际上也就一万多平方公里,还没有后世的黑山公国大。没有办法,谁让他们本土小呢?
为了这新增的五千多平方公里,黑山公国国内的青壮损失了一半,原来本土总人口下降了百分之二十三,加上新占领土地过后,全国人口也仅仅突破20万。
明面上最大的赢家俄罗斯帝国,这个时候正在默默的舔着伤口。尽管拿到了君士坦丁堡,那只是表面上的风光。
无论是保加利亚地区,还是君士坦丁堡地区,都遭到了战火的破坏,当地经济直接崩溃。
尤其是君士坦丁堡城直接变成了废墟,城内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建筑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当然可能也是一件好事,正好拆除重建,清除掉奥斯曼帝国遗留下来的痕迹,塑造俄罗斯帝国的辉煌。如果不考虑财政的话,应该是这样。
盘点一下伤亡,那么俄国人就笑不出来了,光巴尔干半岛俄国人就付出了六十万人阵亡的代价,加上克里米亚半岛战场和高加索战场,俄军阵亡加伤残总人数逼近了九十万。
要不是拿下了君士坦丁堡,政治上带来的收益抹平了这一切,尼古拉一世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收场。
同样参加战斗的英法也没有捡到便宜,法军阵亡了21万人、伤残4.5万人,英军阵亡了7.8万人、伤残1.1万人。
这个数据是加上了瘟疫、疾病造成的损失,不然这个数据还可以减少三分之一。不管怎么说非战斗损失,总算没有超过战斗损失。
至于奥斯曼帝国,他们的损失就是一个迷,苏丹政府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统计,反正他们前后组建的百万大军被打残了。
巴尔干半岛都丢了,很多士兵都是抓的壮丁,打散了就真的散了,不要指望这些人会回来归队。
破罐子破摔,想必苏丹政府也不会在乎了。首都丢了、统治的核心区域丢了,区区人员伤亡何必再徒增烦恼呢?




神圣罗马帝国 第一百三十八章、经济转型
维也纳会议过后,欧洲大陆再次回归了宁静。
《四国公约》的签订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对大部分国家来说自然是一件好事,国际秩序重新建立大家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秩序意味着稳定,既然欧洲大陆稳定了,对普鲁士王国、撒丁王国来说,这意味着欧洲大陆上的扩张之路断了。
打破国际局势,必定要遭受国际秩序的反噬,这种代价不是他们能够承受的。
都灵,看着手中的《四国公约》,加富尔首相是喜忧参半。稳定的国际形势有利于他们恢复经济,不过想要统一意大利地区也更难了。
奥撒战争过后,撒丁王国的统一路线就发生了改变,大部分人都认为从奥地利手中夺回伦巴第和威尼西亚难度太大,不如先从托斯卡纳、教皇国、那不勒斯王国开始。
加富尔也是这种路线的支持者,先易后难的统一路线是符合撒丁王国实际情况的。
不要看奥撒战争过后,他们损失惨重,到现在都没有恢复过来,可是在意大利地区的几个邦国中,他们的实力依然是数一数二的。
现在《四国公约》一出来,他们的计划就破产了,即便是支持他们的英国人,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让他们打破欧洲大陆的局势。
英法既然在近东战争中输了,那么作为投资者中一员撒丁王国自然也要跟着亏损,白白搭上几千条人命,半点儿利益也捞不到。
没有实力给他们利益,他们也不敢去拿。法国人可以在巴尔干半岛分走一块利益,那是建立在强悍的实力上。
1...96979899100...5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