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史上第一密探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沉默的糕点
但是,刚才明明还喊打喊杀的两支军队,全部放下武器,跪在了地上。
那几千个所谓的暴民,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瞬间,皇帝就被架在空中了。
我这上清宫内安全得很,皇帝你带着几万大军来做什么?
总不会是来抓敖玉的吧?抓区区一个敖玉,出动一个大理寺卿就了不起了,怎么还劳动你皇帝率领几万大军来抓啊?
但还是那句话,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而就在此时,肃亲王道:“敖玉呢?出来,看你给太上皇惹了多大的乱子。”
很快敖玉被抬了出来,脸色苍白,身受重伤,仿佛奄奄一息。
太上皇道:“皇帝啊,你们是来抓敖玉的吗?他犯了什么罪过啊?”
肃亲王道:“回禀太上皇,敖玉擅杀了镇海王世子史广,犯下了杀人罪。”
而此时,侯尘在边上道:“肃亲王,我看得清清楚楚,他和史广是公平决斗,签了生死状的。”
肃亲王道:“我们是文明帝国,又不是无主之地那样的蛮荒之地,没有什么生死决斗,大周国法不认生死状,杀人就是杀人了,就算有生死状,也是有罪。”
而就在此时,一个年迈的身影出来了。
“肃亲王这话就孤陋寡闻了。”一个老迈的声音响起。
肃亲王目光一冷,就要发飙,这里哪有你老东西说话的份。
但怒斥的话还没有出口,立刻就止住了,因为他听出来了,这位是大周皇朝真正的老祖宗老梁亲王,今年八十几快九十了,是太上皇的叔叔,辈分最高。
顿时肃亲王赶紧拜下道:“拜见皇叔。”
皇帝也拱手道:“皇叔祖。”
老梁亲王道:“肃亲王,我大周永治九年,当时的威宗皇帝还是太子,我大周帝国和西凉王国有了巨大争端。威宗皇帝和西凉太子比武决斗,并且签了生死状,结果威宗皇帝大获全胜,杀了西凉太子,并且赢了一郡之地。而当时西凉国王也认了这一次比武的结果,也没有兴师问罪。现在你又说我大周不认什么比武决斗,说敖玉在决斗中杀死史广有罪。那莫非你要说当年威宗皇帝杀西凉太子也有罪了?那个生死契约不算的话?那么如今的武安郡也不属于我大周帝国咯?如果当年的生死状算数,怎么到如今又不算数了?”
这话一出,肃亲王顿时哑口无言。
确实有这么一回事的,只不过大周朝廷以此事为耻,所以并没有宣扬此事,也不在史书中记载,在公开宣传中是说威宗皇帝领兵大胜西凉太子,夺取了武安郡。
因为在大周朝廷看来,堂堂一国太子竟然和人比武决斗定一郡归属,实在是太轻浮,太鲁莽了,有失稳重。
但是皇室家谱却是写了这件事情的,不可抹杀。
一般来说,从一个谥号可以看出对一个皇帝的评价。武帝,哀帝,肃宗,威宗,看上去仿佛都挺威风的,但其实都不是什么好的谥号。
这个威宗皇帝,有点类似英明神武版的正德皇帝,比他武功牛逼,也比他勇猛。
但是大周帝国当时的没落,也和这位威宗皇帝有很大的关系,他南征北战威风凛凛,打了不少胜仗,但是却没有给大周帝国带来多大的利益,反而折损了很大的国力。
所谓的好战必亡,也差不多是这个道理。
但就算如此,那毕竟是祖宗,后世的皇族可不能污蔑他的功业。
老梁亲王道:“敖玉和史广的决斗,是我亲自见证的,还有一份生死状契约在我手中。当年威宗皇帝和西凉太子的生死状有效,那今日这份生死状也算,我大周帝国还没有改朝换代吧?”
顿时,肃亲王等人再一次哑口无言。
而就在这个时候,太医署令林中因出列,跪下道:“回禀梁亲王,史广武功超过敖玉千倍,结果却离奇暴死,所以我们怀疑镇海王世子史广不是死于决斗,而是死于敖玉的谋杀,而且我们已经查验了史广的尸体,发现了很多离奇之处。”
肃亲王道:“没错,所以我们想要把敖玉带到黑冰台,将这个案子查清楚。如果确实是公平比武决斗,那敖玉无罪。但如果是谋杀,那就有罪。”
太上皇道:“哦,那就是说,不算是来抓捕敖玉,还没有彻底定罪,只是来找他查案的,对吗?”
肃亲王道:“是的,太上皇。”
太上皇道:“可是,如今敖玉受伤,昏迷不醒,也要先把他救治好了,再进行审讯问话吧?”
听到这群人一直在扯敖玉的事情,皇帝皱眉。
这次来的目的是敖玉吗?几万大军来逼宫太上皇,难道只是为了敖玉吗?
目的是太上皇。
如今他大军已经带来了,逼宫也逼宫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顿时皇帝来到无为殿门口,目光望向了床上的太上皇。
太上皇仿佛更瘦更苍老了,躺在床上如同枯木一般,瘫痪不能动弹。
皇帝双目含泪,跪下道:“父皇啊,今日先有书生来闹事,之后又有暴民来围攻,甚至乱军都差点在您的上清宫内开战。万一惊扰到您,万一有三长两短,可怎么是好啊。”
太上皇动情道:“三郎,都跟你说了,我没事,看把你吓得。”
皇帝叩首嚎啕大哭道:“父皇啊,这几年来,您不在儿臣身边,儿臣每一日都如履薄冰,每一日都对您无比思念。寻常百姓人家,都知道赡养父亲,都知道在父亲身边尽孝。我大周帝国以孝治国,难道还不如一个寻常百姓人家吗?”
“父皇啊,之前您要修道,要成仙,那儿臣不敢拦您。但是现在看看您的身体,真是让儿臣忧心如焚啊。今日又是读书人,又是暴民来围上清宫,太不安全了。”
“父皇啊,上清宫太不安全了,儿臣是万万不能让您再住在这里了。”
“父皇啊,您这就跟着儿臣回皇宫,儿臣每日给您尽孝。”
“寻常百姓人家,老父亲都在儿子身边颐养天年,我岂能让父皇一个人在这里孤苦伶仃?”
接着皇帝接连磕头十几次,然后斩钉截铁大喝道:“来人啊,将太上皇移驾皇宫。这是朕的旨意,任何人都不许违逆,我大周帝国以孝治国,谁敢阻挡朕尽孝,那朕就诛了他!”
这皇帝狠!
他竟然是要强行软禁太上皇。
……………………………………
注:第一更送上,继续冲分类前六,诸位恩公还有月票吗?帮我顶一下好吗?
糕点拼命码字回报之,感恩涕零!





史上第一密探 第244章:太上皇入皇宫!胜负定?
随着皇帝一声令下,侯庆等大太监立刻进入无为殿内,就要把太上皇抬走。
“慢!”太上皇用尽力气高呼。
与此同时,鹰扬将军和几千名上清宫护卫军队猛地站起。
太上皇声音尽管高亢,但是却虚弱无比,而且脖子以下完全无法动弹。
皇帝心中冷笑:父皇啊,活得这么辛苦做什么啊?这么大的年纪了,也应该看开了啊。
太上皇又变得温和下来,然后目光望向了外面的很多大臣。
大概来了几十个人,绝大部分大臣都没有来。
大周朝廷虽然忠臣,直臣不多,但也不是没有,否则也不会因为敖玉之事撞死在上清宫大门前。
这些直臣能够为这件事而撞死,那么也就无法眼睁睁看着皇帝逼迫太上皇吧。
大周帝国毕竟是以孝治国。
“陛下,外面来了一群致仕的老臣,还有上百名官员来到了上清宫门外。”忽然南宫错飞奔过来,在皇帝耳边低声道。
皇帝寒声道:“他们来做什么?”
南宫错道:“就跪在外面,不敢说话。但意思是劝诫陛下,善待太上皇。”
皇帝面孔微微一变,尽管看得很紧,但这些人还是跑来了。
他这一次来逼宫太上皇,就只带着几十名已经完全表态的朝廷大员,那些可能会同情太上皇的大员,他一个都没有带来。
毕竟太上皇执政了五十年,拥有无以伦比的底蕴,很多大臣都对太上皇有强烈的感情。
当然了,万允皇帝登基八年来,能够换的大臣都已经换掉了,剩下的都是不太好换的,或者是已经向他效忠的。
但就算如此,朝内还是有很多臣子怀念太上皇的。
当然了,人都是现实的,能够做到朝中大臣的都是人精。
不管这群人内心如何看待太上皇的功业,但他毕竟与世隔绝了八年多,而且病入膏肓,命不久矣。而皇帝正春秋鼎盛,所以这些臣子还是知道该如何选择站队的。
况且万允皇帝登基之后,为了收买人心,把敖心从南境大都护的位置上调走了,满朝的权贵都食到了南境巨大的利益,以至于逼反了土人。
所以你们这些大臣总该念朕的好处吧,真把南境这块肉放出来了,让你们吃了一个饱啊。
“陛下啊,不要苛待太上皇啊。”
“陛下啊,我大周以孝治国,千万不要做出让天下痛心之事啊。”
忽然,外面响起了一阵阵高呼。
听到这个声音就知道是谁了,曾经的太子太傅,做过御史中丞,也做过礼部尚书的左光地。
这也曾经是皇帝最最头痛的人,此人做了二十年的老师,最喜欢就是教训学生。
所以万允皇帝登基后,立刻用很高的待遇,让这位老师回家荣养了。
他今年也快八十了,还真能活啊,没有想到还真的跑来了。
不仅仅是这位左光地跑来了,还有几十名天衍朝的致仕老臣也都跑来了。
还有几十上百名万允朝的官员也跑来了。
这才是正常的,大周帝国养士几百年了,总不能真的连几个忠臣都找不到。
当然这些忠臣未必是忠诚于天衍太上皇,他们同样是效忠万允皇帝的。
而且太上皇年迈体衰,大概命不久矣,所以他们也会选择万允皇帝。大周也讲究以孝治国,他们当然不愿意见到皇帝做出违背天伦之事。
老梁亲王摸着这根柱子道:“这柱子不错,这柱子不错,我这一脑袋撞上去,不知道会不会裂开啊。”
您老人家这个时候就不要诙谐了。
但这个辈分最高的皇族亲王确实在发出威胁了,如果皇帝苛待太上皇的话,那么他就撞死在这根柱子上了。
皇帝顿时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大哭道:“你们这是做什么?这是做什么?”
“朕就是想要把太上皇接到身边颐养天年,这也有错吗?你们这些老臣不也都在儿子身边,共享天伦吗?”
“这上清宫一会儿又是读书人来闹事,一会儿又是暴民来闹事,一点都不安全,万一要是太上皇有什么闪失,谁承担得起这个责任。”
“你们这些人,是要把朕陷入不孝境地吗?”
然后,皇帝膝行进入无为殿,大哭道:“父皇,儿臣做错了什么,竟然让您如此嫌弃?儿臣只是想要将您接到身边尽孝啊,母后也无一日不想念您老人家。少年夫妻老来伴,难道您就忍心看到母后孤苦伶仃吗?”
“父皇啊,您要觉得儿臣不孝,那不需要您说话,儿臣现在就撞死在您面前!”
“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皇帝一声高呼,然后猛地一头,朝着无为殿的墙壁上撞去。
“不要……”
“不要……”
南宫错,还有几个太监高手赶紧冲过去救皇帝。
尤其是老太监侯尘,闪电鬼魅一般,去挡住皇帝撞墙。
现在又是道义之争,道德之争。皇帝选择一头撞墙,也直接扭转了道德优势。
以孝治国必然重要,但是太上皇也不能逼死皇帝吧?
但侯尘还是离得太远了,而其他太监高手,掌握的火候非常到位。
让皇帝成功撞墙,但是又撞得不严重。可是看上去,皇帝的头也已经破了,鲜血淋漓。
太上皇双目含泪道:“痴儿,痴儿,我已经是方外之人了啊,我一心修道,也只有在这上清宫自在啊。”
皇帝哭道:“父皇啊,儿臣早就在皇宫之内给您修建了一个道宫啊,您住进去依旧可以修道啊。儿臣和皇后,每日还能孝敬您,母后也每天都能看到您,这难道不好吗?”
太上皇道:“三郎啊,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皇宫里面只能只能有一个皇帝,你怎么就不懂我的苦心啊。”
皇帝大哭道:“父皇啊,儿臣的命是您给的,这个江山也是你赐给儿臣的。哪里分什么你我啊,父皇执掌朝政五十年,智慧绝伦,您进入皇宫之后,儿臣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也好请父皇指教训诫啊。”
太上道:“不行,不行啊,皇宫里面只能有一个皇帝,我回皇宫算怎么回事。”
皇帝继续叩首道:“父皇,您如果不答应的话,儿臣就磕头死在您的面前。”
然后,皇帝跪在地上砰砰砰地磕头,很快就鲜血淋漓了。
“你们还呆着做什么?”肃亲王寒声道:“请太上皇开恩,返回皇宫啊。”
顿时,皇帝带来的几十名大臣全部跪下,不断磕头道:“太上皇开恩哪,太上皇开恩哪。”
“太上皇,您回皇宫颐养天年吧!”
“太上皇开恩啊。”
在皇帝的带头下,所有大臣拼命磕头凄呼,顿时上清宫内哭声震天。
皇帝的脑袋更是磕得头破血流,看上去吓人得很。
太上皇双目望天,泪流满面,沙哑道:“罢罢罢,我这个做父亲的,岂能把你这个皇帝置于不孝之境?是我的亲儿子,我岂能见到你鲜血淋漓?伤在儿心,痛在父心。”
这话一出,皇帝心中一喜。
太上皇道:“皇帝,只要你答应我两个条件,我便跟你回皇宫。”
皇帝叩首道:“父皇,您千万不要说这样的话,您是父亲,您的任何话,儿臣都会照办的。”
太上皇道:“第一,今天发生了很多事情,也死了很多不该死的人。但这一切过错都在我身上,你不要惩罚任何人。我在上清宫的这些护卫军队,还有今日冲入上清宫内的金吾卫将领士兵,提督府的将领士兵,皇帝不要惩罚他们任何一个人。”
皇帝道:“父皇啊,张怀和周牧这二人率兵冲撞了父皇,罪大恶极,岂能饶过?还有这六千军队,就算是救驾心切,但强闯父皇的上清宫,同样是大罪啊。”
太上皇道:“千万不要为了我而杀人了,有伤天和。他们犯了错,就让他们弥补,发配他们去浪州吧,参加浪州重建,也帮助赈济灾民。”
皇帝哭道:“儿臣遵旨便是。”
然后皇帝朗声道:“拟旨,鹰扬,张怀,周牧等将本来罪大恶极,但太上皇慈悲为怀,赦免了尔等罪过,你们立刻前往浪州,戴罪立功,即可成行。”
鹰扬将军双目通红,咬牙切齿,望着无为殿良久,足足好一会儿,他猛地一头磕下去。
“谨遵太上皇法旨。”
金吾卫张怀,提督府周牧将军,也跪了下去,道:“谨遵陛下之旨。”
皇帝道:“你们现在就带兵走吧,立刻去浪州,不要耽误。”
“遵旨!”
鹰扬将军和三千上清宫守卫军队一直站在原地,仿佛想要等到太上皇收回成命。
但是,太上皇始终没有开口。
鹰扬再一次跪下磕头,泪水涌出,额头出血。
然后,鹰扬也带着三千军队离开上清宫。
三支军队,总共九千人,离开上清宫。
太上皇道:“让他们把军粮带足,不要在路上饿了肚子。”
皇帝道:“户部,户部,立刻去调拨军粮,一定要够,总共九千人,就准备一万五的量。”
户部尚书跪下叩首道:“臣遵旨,立刻去办。”
太上皇道:“还有第二个条件,敖玉现在伤势很重,就算要审讯,就算要问话,也等到他把伤养好了。而且总不好在大理寺里面养伤吧,就让他在家养伤如何?等他伤势好了,再行审问如何?”
皇帝道:“下旨,立刻将敖玉送回家中。”
此时,老太监侯尘道:“敖玉已经没家了,全部被烧了。”
皇帝道:“那就赐敖心一座宅院,把敖玉送回家中,太医院全力治疗,等到他伤好了之后,再行审讯。”
“遵旨!”这次开口的是黑冰台大都督南宫错,还有太医署令林中因。
然后,几个黑冰台武士上前,把昏迷不醒的敖玉抬走,出了上清宫。
太上皇道:“上清宫的这些太监们,侍候我这些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就算要遣散他们,每一个人也要发够银子,不要让他们老无所依。”
这话一出,上百个上清宫的太监和宫女全部跪在地上,痛哭不已,真正的肝肠寸断。
皇帝道:“上清宫的太监和宫女们,侍候太上皇有功,每人奖赏五百两银子。”
“遵旨!”
真正是雷厉风行啊,短短两刻钟之内。
上清宫的上百名太监和宫女,每个人手中都多了五百两银子的银票。
然后,哭哭啼啼离开了上清宫。
最后,太上皇道:“皇帝啊,我去皇宫荣养,侯尘跟我时间太久了,还有这四个道长,我实在离不开他们,能够让他们跟着我一起进入皇宫吗?”
皇帝表现得非常为难啊,因为太上皇进入皇宫之后,住的也是后宫啊,而后宫是不能有其他男人的,但四个道长是正常男人吧。
不过皇帝也仅仅只是假装为难一下,然后道:“儿臣遵旨。”
太上皇道:“如此,便走吧!”
说完之后,太上皇闭上眼睛,浑浊的泪水流了下来。
皇帝道:“来人啊,把太上皇抬上御冕,朕亲自骑马护送太上皇回宫。”
几个太监上前,把太上皇抬出了上清宫。
此时上清宫外面,整整有几万大军,还有上百个致仕的老臣,上百个大臣。
见到太上皇被抬出来之后,这些人纷纷跪下道:“拜见太上皇,拜见太上皇。”
然后这些致仕的老臣们纷纷泪流满面。
太上皇道:“哭什么哭啊,我这是回皇宫和妻儿团聚了,是好事,也是皇帝的孝心,有什么好哭的啊?”
但是说着说着,太上皇也跟着泪流满面。
接下来,几个太监小心翼翼将太上皇抬上了豪华无比的巨大御冕之内。
皇帝上马,护送在太上皇身边。
“太上皇起驾回宫了。”随着大宦官侯庆一声高呼,几十名大力士抬起巨大的御冕。
恢宏的奏乐声响起。
皇帝骑上马,亲自护送在太上皇的御冕身边。
文武百官在后面走路,几万大军将太上皇的车驾保护在中间。
整整几万人,浩浩荡荡前往皇宫。
太上皇闭上眼睛,他想要回头看一眼上清宫,他住了整整八年的上清宫。
但连这一点动作都做不到,因为他脖子以下全部瘫痪了。
皇帝见到这一幕,心中冷笑快意,但是脸上却更加恭敬了。
“太上皇起驾回宫了!”
“太上皇起驾回宫了!”
这几万人走得很慢,而且完全不禁止百姓围观,皇帝这就是要让所有人看清楚。没有你们想象中的那么黑暗龌龊,朕只是请太上皇回宫荣养。
这完全是朕的孝道,你们这些百姓不要瞎猜,你们这些读书人也不要瞎写。
而且皇帝头上鲜血淋漓,也没有怎么整理,就任由几十万民众看得清清楚楚。
朕这是磕头磕出血了,朕对太上皇是何等之孝敬?岂不是要感天动地呢?作为万民表率?
这二十几里路,整整走了几个时辰。
而此时太后、皇后带着所有的后宫嫔妃,所有的太监,全部都在皇宫大门之外跪迎。
整整几千人,已经站在这里等了几个时辰了。
太上皇的车冕刚刚到达皇宫,太后带着几千人,整整齐齐跪下。
“恭迎太上皇回宫!”
“恭迎太上皇回宫!”
几千人的声音震天,皇帝对太上皇的回宫,用了最高礼仪。
几个太监上前,就要去把太上皇抬下来。
“不用,朕自己来。”皇帝来到御冕前,跪下道:“父皇,我们回家了,我们回家了。”
太上皇睁开眼睛,望着眼前这个金碧辉煌的皇宫。
比起上清宫,皇宫是庞然大物,金碧辉煌,威严万千。
这里才是真正的天下中心,这里才是真正的权力中心。
但是太上皇的目光却无比复杂,仿佛熟悉而又陌生,眼角再一次湿润了。
皇帝恭敬道:“父皇,儿臣来背您。”
然后,皇帝真的背起了太上皇枯瘦的身体,朝着皇宫之内走去。
皇帝亲自背起自己的老父亲回宫,这孝顺难道还不感天动地吗?你们还不感动得热泪盈眶吗?
果然,很多嫔妃和太监懂事得很,立刻用无比仰慕的目光望着皇帝,仿佛被无比感动到了,完全热泪盈眶。
皇帝武功很高,背着太上皇轻飘飘的身体,表情无比濡慕,但是心中却无比得意。
太上皇,你输了吧!
上一次你离开皇宫的时候,还是这里的主人。但你这次再回皇宫,就已经是一个囚徒了。
朕常常听闻,寻常百姓人家中,当有外人在的时候,给自己老父亲吃的是白米饭,但回到屋中常人看不到的时候,就给老父亲糠粥。
1...205206207208209...34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