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王首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陈证道
嘉靖差点连两耳都耷拉下来了,本来想证明自己,没成想最后还是要徐晋出山替自己收拾烂摊子。
“准奏,传朕旨意,令北靖王徐晋接任平西大将军之职,火速挂帅出征,不得有误!”





明王首辅 第1317章 连夜入宫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明王首辅最新章节!
正月的京城地区还是相当寒冷的,特别是太阳下山之后,此时夕阳已经挂在山尖上了,橘红色的晚霞照在身上已感受不到一丝一毫的热力。徐晋紧了紧身上的斗篷,挥鞭策马飞驰,跨下的骏马——乌云盖雪宛若一束乌光在官道上追风逐电,宋大眼打马勉强跟在后面几十米远的地方,但胯下的座骑已显得有点吃力了。
话说徐晋今日正陪谢小婉和费如意两女在京西潭柘寺拜佛,本打算住一晚再回城的,结果下午三点多时却接到了嘉靖的急召,于是便立马带着宋大眼下山赶回城。
潭柘寺位于京西约七十里的宝珠峰,即便是骑马快奔也得一个多时辰,若是乘马车就更慢了,所以每回陪诸女到潭柘寺烧香,徐晋通常都会选择住宿一晚,顺便品尝潭柘寺的斋饭,尤喜这里的红烧豆腐,一绝!
只是北靖王爷今天注定没口福吃到潭柘寺的红烧豆腐了,边疆告急,嘉靖大老板急召,只好把口腹之欲暂时放下,仅带着宋大眼急驰回城。
“俞大猷竟然出了如此大的纰漏。”徐晋一边策马,一边剑眉深锁,他实在没料到西域的形势竟然能突然间恶化到如此地步。
话说腊月二十六那天,徐晋从宋大眼那里得知叶尔羌汗国国内生变,黄大灿和翘儿他们被困叶城,可惜他目前只是个富贵闲人,手头上没有一兵一卒,再加上嘉靖并没有主动找他商量,所以只能干着急。
另外,马上就要过年了,芝儿入宫在即,徐晋便也只好暂且耐着性子,本打算等过完年后,再主动找嘉靖商议出兵叶尔羌的事的,谁料短短十天不到,坏消息便接连传来,西边的形势急转直下,倒是急得嘉靖这小子主动派人来召见自己了。
眼看夕阳就要从山尖上沉下去了,苍茫的夜色下,远处高大的城廓已经隐约可见了,料想可以赶在城门关闭之前赶入城的。
“大眼,跟上!”徐晋回头招呼一声,便又在马屁股上猛抽一鞭。
好一匹乌云盖雪,跑了这么远的路依旧精神抖擞,希律律地嘶叫一声,撒开四蹄跑得更欢了,忽然官道上迎面奔来十数匹马,马上骑士清一色的飞鱼服,嗖的一下便交错而过了,倒来不及看清面目。
“北靖王爷请留步!”
徐晋隐约听到身后有人吆喝,连忙勒定马回身望去,只见一队锦衣卫正拨转马头行来,定眼一看,原来竟是韩大捷那货。
韩大捷目前已经升任锦衣锦指挥佥事了,妥妥的正四品武官,但在徐晋面前还是不够瞧了。只见老韩策马来到徐晋跟前,翻身下马行了礼,这才惊喜道:“刚才太快看不清,幸好王爷这匹坐骑扎眼,要不就错过了。”
徐晋解下斗篷的头罩,奇道:“老韩,天都黑了,你这匆匆出城是为何?”
韩大捷轻咳了一声道:“皇上有旨,王爷接旨吧。”
徐晋神色一整,撩起长衫下摆便要席地而跪,韩大捷却连忙摆手道:“皇上准许王爷站着接旨。”
徐晋闻言也不矫情,顺势站直起来!
韩大捷取出一卷圣旨徐徐展开,朗声诵道:“奉天承云皇帝,敕曰:今西陲军情危急,兹任命北靖王徐晋为平西大将军,封少保,晋银青光禄大夫,令率三军西征,速平西疆之乱,不得有误,钦此!”
徐晋剑眉扬起,肃然道:“臣领旨谢恩!”
韩大捷把圣旨卷起,恭敬地双手转交到徐晋手上,这才笑道:“恭喜王爷,贺喜王爷,新年加官进爵,预祝王爷西行马到功成,旗开得胜!”
徐晋倒是神色平静,郑重地把圣旨收好,这才问道:“皇上可还有其他吩咐?”
韩大捷连忙道:“皇上本以为王爷明早才会回城,命你明日回城后先入宫见他。”
徐晋看了看西边的斜晖,翻身上道:“还赶得及,不用等明天。”
驾……
一行十几匹马在官道上飞驰起来,赶在了城门关闭之前穿城而入,直奔皇宫而去……
此刻的乾清宫养心殿内,嘉靖正烦燥地来回走动,竟连晚膳都还没吃,要是以往,这个时候他已经在批阅奏本了。
西边出了此等大事,嘉靖这小子本来就心烦意燥了,偏生吴皇后却不开眼,因为其父被削去爵位的事跑来哭哭啼啼,希望嘉靖能收回处罚,恢复其父的新平伯爵位。
嘉靖正恼火着呢,一怒之下便狠斥了吴皇后一番,后者这才意识到自己撞枪口上了,连忙主动认错,最后灰溜溜地离开乾清宫。
此刻嘉靖余怒未消,当徐晋迈进乾清宫时,这里的太监侍卫一个个紧张兮兮的,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见到徐晋竟立即像见到救星一般。
“北靖王爷来了,小的马上进入通报!”大内侍卫马三问屁颠屁颠地跑进养心殿。
“皇上,北靖王爷在外面候见!”马三问一进殿,立即献宝般吆喝道。
嘉靖愕了一下,继而大喜,连忙道:“快让他进来!”
不一会,徐晋便被两名宫人领了进来,斗篷已经脱去,那脸和鼻子均被冷风吹得通红,头上分明有热汽在蒸腾。
“臣徐晋,参见皇上!”徐晋趋前便要拜,嘉靖连忙上前扶着:“徐卿不必多礼,咦……咱们到御书房中聊吧,哪里暖和些。”
嘉靖不由分说,便拉着徐晋的手往御书房行去,让殿内的侍卫和宫人纷纷侧目,有人甚至露出古怪之色。
进了御书房,里面果然暖和多了,但嘉靖还是命人再加了一只火炉。
“徐卿……朕!”嘉靖执着徐晋冰冷的手,既感动又惭愧,一副欲言犹止的模样,他本以为徐晋明天才会回来,没想到徐晋竟然刚天黑就赶回来了,算算时间,应该是刚收到自己召见的消息便动身急赶了。
徐晋暗汗,轻咳一声:“皇上能不能先放手,免得别人误会咱们有龙阳之好。”
呕……
嘉靖立即像被蛇咬了一般把徐晋的手甩掉,转过身去一阵干呕,又喝了一杯温酒,这才瞪了徐晋一眼道:“亏得朕还没吃晚饭!”
徐晋笑道:“每遇大事需有静气,看来皇上的修行还没到家啊,这就寝食不安了。”
嘉靖没好气地道:“敦煌一线三关丢掉就算了,如今连嘉峪关和肃州城也丢掉了,教朕如何能安稳?”
徐晋自然知道如今西边形势危急,只是随口调侃嘉靖一下而已,正容道:“皇上,敦煌一线是如何丢掉的?”
嘉靖咬了咬牙,愤然道:“还不是因仇鸾这蠢货,擅离职守,出城狩猎夜归,这才让前来偷袭的叶尔羌人乘虚而入。”
嘉靖略略地把俞大猷奏本上描述敦煌丢失的经过说了一遍,徐晋听完后不由暗叹了一口气,当初他见到仇鸾在俞大猷麾下时便觉不妥了,没想到这个天生猪队友竟然真把俞大猷给坑了,想当初自己也被他坑得很惨,差点就全军覆没,亏得三枪及时来报,自己这才抓住机会绝地反击,最后赌赢了,一举反败为胜,只怕俞大猷就没那么好运气了,他如今的处境比自己当初恐怕还要困难。
寒冬腊月,滴水成冰,后援断绝,四面楚歌,难啊!!!
“嘉峪关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难开,又是如何被敌人攻陷的?”徐晋沉声追问道。
嘉靖摇了摇头道:“嘉峪关和肃州失陷的消息是甘州报上来了,现在具体情况还不清楚,只知道嘉峪关是除夕夜被破的,而肃州城第二天也失陷了,具体失陷的原因,恐怕要再等些时日才能查清。”
徐晋剑眉皱起,冷道:“以嘉峪关之险要,只要守将不失误,从外面攻破是不太可能的,更不可能一夜之间被破,如今嘉峪关和肃州仅相隔一天就被敌人拿下了,十有八九是出了内奸。”
嘉靖点了点头道:“朕也是如此认为的,但是事已至此,目前最重要的是稳住局势,扭转乾坤,朕思来想去,只有徐卿能担此大任,今日下午经过廷议,大家也一致推举了徐卿,徐卿啊,现在只能靠你了!”
徐晋肃然躬身道:“臣自当不辱使命!”
嘉靖轻咳一声道:“这年还没过完,徐卿又要披挂出征了,朕心甚不安啊。”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精忠报国是臣子本份。”徐晋慨然道。
嘉靖闻言欣喜道:“好,徐卿尽管全力施为,要人给人,要枪给枪,要炮给炮,要银子给银子,总之,替朕好好收拾那些可恨的叶尔羌人,最好把那谁……宰桑哈斯木给活捉回来,朕要砍了他的狗头!”
徐晋凛然道:“皇上且静候佳音!”
嘉靖本来就对徐晋有着一种近乎盲目的信任,这时见徐晋胸有成竹般谈定,顿觉胜利已经在望了,喜道:“徐卿需要调多少人马?”
徐晋淡道:“兵贵精而不贵多,而且这时再大量调兵,少说也得一两个月准备才能成行,所以臣只带神机营即可,等到了甘州再就近调兵,另外,臣还打算从讲武堂中挑选一些成绩优秀的学员随行,加以磨砺一番,日后可作军中栋梁。”
嘉靖一拍大腿道:“准奏!”




明王首辅 第1318章 意外收获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明王首辅最新章节!
讲武堂位于西直门外的护城河附近,面积达一千二百亩,规模相当宏大,乃大明最大的书院,不过讲武堂可不是普通的讲学书院,而是大明版的黄浦军校,是培养军事人才的地方,至今已经成立三年,培养的第一批军事人才即将在六月份毕业了。
讲武堂是徐晋当初倡导建立的,旨在建立起一套系统科学的军事人才培养机制,以取代传统落后的武举制度,同时打破陈旧僵化的卫所武官世袭制度。
正如所有食品都有保质期,一种制度,乃至一个帝国也有保质期,一旦保质期到了,食品会变质腐烂,制度会僵化落后,帝国会灭亡。
众所周知,添加防腐剂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那么能不能延长帝国的保质期?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不断地改革,切掉僵化落后的制度,制定更有活力的更合适的制度。
大明立国已有一百五十多年了,说得不好听一点,保质期已过大半,很多制度已经腐朽僵化,不再适合大明的现状,譬如养猪式的宗室世袭制度,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徐晋提倡的爵位降级世袭制,有效地缓解这种负担;又譬如土地兼并、卫所军户世袭制等,全都已经僵化腐朽了。
卫所军户世袭制,这玩意在开国初期确实保证了兵源的稳定供给,但目前已经不再适合了,严重拖累了明军的战斗力,君不见各地卫所军户出逃严重,十个有十个都是严重缺员的,而且战斗力还不忍直视。
军户世袭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阶级固化,颇如普通士卒后代只能一直当士卒,而千户的儿子成年后就能继承老子的衣钵当千户。
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一定就是这样吗?恰恰相反,老子英雄儿草包的反而更多,试想一下,武官如果一直世袭下去,久而久之,整个帝国的军事领导系统就会被无能的草包所充斥,这样一支军队能打胜仗就有鬼了。
徐晋正是看到了问题的所在,所以才力推以讲武堂的方式来培养军事人才,打破这种世袭制造成的阶级固化。
讲武堂招生不看背景,不看资历,只要符合年龄、身体、智力等条件便可以报名入学,成功通过考核毕业后便包分配到各地军队担任初级武官,按军功和资历获得公平升迁的机会。
徐晋和嘉靖的计划是,当讲武堂能源源不断地培养人才后,便逐步废除原有的卫所世袭制,同时与募兵役制相结合,保证兵源供给。
言归正传,今日是正月初十,讲武堂本来还在放年假,但是初八那天,京城附近的学员均收到了通知,初十这天必须回讲武堂,因为届时,北靖王徐晋将亲临讲武堂挑选将才,被选中者有幸随北靖王行军西征。
一时间,京城附近的学员都炸窝了,激动得睡不着觉,只盼着正月初十快点到来,好在北靖王面前大展身手,然后被他“老人家”光荣地选中,进而扬名疆场,封妻荫子。
毫无疑问,文官出身的徐晋可谓是军中第一人,这些年来纵横沙场,大杀四方,从未尝败绩,堪称战神一般的存在,无论是在各路武将,还是普通士兵眼中,徐晋都是高山仰止般的偶象,自然也包括了讲武堂中那些年轻学员。
听问偶象要亲自前来招人,试问这些学员怎能不激动,有些学员甚至专员赶了几百里路,通知已回家过年的同窗好友回来参加考核。
正月十一大早,数百学员便蜂拥入讲武堂,在武德殿前列好队翘首以盼,不过北靖王却没有出现,而是由讲武堂的教习每人发了一份策论题考笔试,只有通过了笔试才能参加后面的武试,据说题目正是北靖王亲自操刀的。
约莫半个时辰左右,笔试便考完了,因为徐晋出的题目并不多,主要考的是学员的应变能力,打仗不同做文章,讲究随机应,兵贵神速,那有时间给你慢慢琢磨。
直到试卷上交后,北靖王始终都没有出现,估计要到第二天的武试才会亲临现场,所以学员们有点失望地散了,各回各的宿舍,静候下午放榜。
此时的武德堂内,徐晋一袭玉色的襕衫,头戴四言平定巾,坐在案后淡定地品着茶。
“禀王爷,策论考完了!”监考官走了进来恭敬地禀报道,身后五名教习各捧着一大沓试卷。
徐晋点了点头,示意把试卷搁在案面上,微笑道:“辛苦诸位了,事出突然,所以咱们这次就不按规矩办了,但日后讲武堂的毕业考核必须严格按照流程来。”
“是是是,下官等不辛苦,倒是王爷辛苦了,下午就要出结果,实在太仓促了些,要不王爷明天再出结果吧,好歹时间充裕些。”监考官体贴地道。
徐晋摆了摆手道:“不必,时间足够了,你们且下去休息,未时之前不要进来打扰本王。”
监考官和一众教习连忙应诺退了出去,徐晋便开始一目十行地阅起试卷来,觉得可以的便打个勾,不行的打个叉搁一边,效率相当高。
当一个人全神贯注的时候,无论做什么事情,效率都会很高,徐晋便是那种随时随地都能聚精会神的人,而恶且是竞赛型的“选手”,事情越有挑战性,精神便越亢奋。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着,五大沓试卷也渐渐从左边的案面消失了,而案面右边则多了两沓批阅完的试卷,一沓将近半米高,一沓却只有薄薄的两三厘米。
下午三时前,徐晋终于批改阅完所有试卷了,将近四百份,被选中的却只有七十六份。
徐晋伸了个懒腰,揉了揉有点酸痛的手腕,然后命人把监考官和几名教习了叫进来。
那名监考官是兵部的武选司郎中,名叫姜镗,见到徐晋真在未时之前把所有考卷都批阅完了,不由露出佩服之色。
徐晋把那七十六份选中的试卷交给了姜镗,吩咐道:“把名字誊写好便张榜,所有入选者,明日卯时在校场点卯,迟到者将取消武试资格。”
“是,下官这就去办。”姜镗接过试卷,与数名教习一起退了出去。
徐晋又伸了个懒腰,只闻腹中如鸣鼓,顿觉饥肠辘辘,这才醒起中午只吃了一块糕点,便招呼上宋大眼和赵大头等一众亲兵准备离开讲武堂,结果刚行出武德殿便见两名学员模样的家伙在那探头探脑地张望,表情焦急而忐忑。
“嘿,你们俩个二货鬼鬼祟祟,干啥呢?”赵大头双目一瞪,凶神恶煞地喝问道。
那两名学员都约莫十七八岁的模样,其中一个估计有一米八九的个头,另一个则矮了近个头,恐怕不够不米七,不过身材结实匀称,皮肤黝黑。
两人见到赵大头喝问,显然都有点胆怯,最后矮个的咬了咬牙,一把扯着高个的行了过来,扑通地行了个单膝礼道:“学生李光启(刘显),参见北靖王爷。”
徐晋不动声色地打量了一眼两名青年,问道:“你们是讲武堂的学员?”
“正是!”
“哦,尔等拦住本王的去路,所为何事?”
“学生来迟了,错过了文试,恳请王爷让我们补试。”矮个青年大声道。
赵大头不由乐了,笑骂道:“你这瓜娃子,个头不高,口气倒是挺大的,你们迟到了,凭什么让你们补试?也亏得是在学堂里,若是到了军营,大帅点卯你们敢迟到,三十军棍非打你个屁股开花不可,嘿嘿,还想补试,作梦吧,快滚犊子去!”
两名青年不由面红耳赤,徐晋此时却是露出思索之色。
“这场文试不公平,王爷若不准补试,学生便不赖着不走。”矮个青年倔强地道,旁边的高个青年却是面有惶恐之色,偷偷戳了矮个青年一下,示意他别孟浪。
徐晋见状倒是来了兴趣,淡道:“如何不公平,若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本王不仅打你军棍,还削了你的学籍。”
矮个青年夷然不惧道:“学生乃靖虏卫子弟,家住大同镇,眼下正是年节,学生回家过年了,王爷初八才通知选将,学生能在初十赶回来就不错了,有些离京远的同窗甚至现在都还没收到王爷在讲武堂选将的消息,试问这公平吗?”
徐晋点了点头,淡道:“确实不公平,可是这世上不公平的事多了去了,本王若是为你们俩破例,等过几日又有学员要求补试呢?本王可那没时间浪费。”
高个青年连忙歉然地道:“王爷所言极是,学生不补试了,显之兄,我们走吧。”
矮个青年急道:“惟明兄,你是因为骑马赶到靖虏卫通知在下才错过文试的,我可以不补考,但恳请王爷准许刘显他补考。”
徐晋心中一动,问道:“你叫刘显?字惟明?”
高个青年愕了一下,点头道:“学生正是刘显,江西洪都人士。”
徐晋脑中灵光一闪,倒是醒起一个人来,刘显啊,莫不就是刘綎他老子。刘綎被称为晚明第一猛将,在万历年间大放异彩,一生中经历大小上百战,还参加过两次的朝鲜战争,与侵入朝鲜的倭国军队正面较量,最后因中伏力战而亡,在当时名气非常大。
当然,刘綎他老子刘显虽然稍差,但也很有名气,甚至官至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徐晋不是专门研究历史的,因此对他不是很熟悉,只是有点印象。
“好吧,既然你们俩如此讲义气,本王便破例让你们俩补试,不过,若是考不过关,每人打十军棍,可有异议!”徐晋说到最后把脸一板,冷冷地道。
刘显和李光启两人惊喜地对视一眼,连忙表示没有异议。于是徐晋便让监考官姜镗安排两人补试,考完后把试卷直接送到北靖王府。
安排完,徐晋便径直走出了讲武堂,乘马车回城下馆子找吃的,他都快饿死了。
“大眼,大帅为何让那两小子补试?就因为他们讲义气吗?”赵大头一边策马,一边问旁边的宋大眼道。
宋大眼倒是有些眼力,淡道:“那两小子目光炯炯有神,身手、体力、骑术都相当不错,大帅让他们补考,保不准是看中他们了。”
赵大头瞪大牛眼道:“大眼,你咋知道他们身手、体力、骑术都不错?”
宋大眼指了指脑袋,赵大眼翻了个白眼道:“大眼,你知道哥的脑子向来不好使,就别卖关子了。”
“那李光启说他是靖虏卫的,靖俘虏卫在那儿?”赵大头反问道。
“这个……好像是在大同吧!”
“这不就结了,大同到京城少说也有六七百里路,马不停蹄,换马不换人,也得一天的时间,刘显初八出发赶往靖虏卫,然后初十便带着李光启赶回来了,虽然最终没赶上文试,但三天不到便跑了上千里路,还有能有精力赶考,身手、体力、骑术若不行,那能办得到?”宋大眼冷道。
赵大头不禁恍然大悟,挠着光头道:“大帅果然洞察入微,嗯,大眼你也不错,要是我可想不到这层。”
宋大眼撇嘴道:“我也是后来琢磨才想到的,就咱们的脑子,加起来也不及大帅万一。”
“那是!”一众亲兵深以为然地齐点头附和。
马车内的徐晋不禁哑然失笑,他哪想到这么多,只是觉得刘显这名字耳熟,疑似是个牛人,这才破例让他们俩补考而已。
事实上,刘显和李光启都确实是嘉靖年间的抗倭名将,都曾与俞大猷和戚继光共事,所以徐晋这次是捡到宝了。
且说徐晋回城后找了家酒楼吃饱喝足,然后回到家里,在美婢月儿的服侍下舒服地洗了个澡,正准备小憩片刻,监考官便把刘显与李光启的考卷送回来了。
徐晋打开一看,不由眼前一亮,李光启考卷答得不错,而刘显的考卷更妙,是目前看来最令人满意的一份。
当下徐晋也不废话,直接打勾评优,让人通知那俩小子明日参加武试。




明王首辅 第1319章 北靖王是信人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明王首辅最新章节!
第二天卯时三刻,天色才蒙蒙亮起,所有入围的学员都在讲武堂的校场内集合了,自然没有人敢迟到,也没人想迟到。
晨风凛烈寒彻肌骨,曦微的晨光下,七十八名棒小伙精神抖擞,腰杆挺得笔直,队伍整齐划一,跟刀切过的豆腐一般,非常标准的中国式军姿。
七十八名小伙,平均年龄不到二十,清一色鸳鸯战袄,制式腰刀挂在腰间,雄赳赳气昂昂,一个个目光坚定而热切,浑身上都散发着蓬勃的朝气。
1...477478479480481...5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