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无限历史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江南黄沙
接下来回乡祭祖的路途坦荡,滕国公府其实在建国百来年间早已没落,区区一个县男的爵位说是贵族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眼下嫡系的子孙却从文道开辟了一条新路,众家丁不免有喜气洋洋昂首挺胸之感。
可惜的是,老爷还是那个老爷,考完了科举却和原来完全不同了。整天眉头紧锁,口中不断喃喃自语,连上门提亲的媒婆都暗自讶异新贵人是不是欢喜疯了。
大登科之后当然就是小登科,在赵高心智不清的时候,自然会有族中的长辈帮他物色安排,最后聘定了庆国公之后,现任安定知府的女儿为妻,考虑到赵高即将上任,一切仪式从简,小定大定问名纳吉一套程序走完,两个月内就把人抬了过来。
本来像团队任务这种长时间的剧情,特别是这种长达二十年的,一些生活上的问题都会由方舟空间通过影响剧情世界来解决。如果不愿意的话,方舟空间会设置一个合理的理由来规避。当然如果愿意的话,那么找几个人伺候一下也是浪费不了多少资源的事儿。
赵高不是纯洁的小白花,弄个妻子在身边当然是太麻烦也过不了麦玲珑这关,可如果仅仅是解决生理需要的小妾,麦玲珑通常都会当成是npc或者是充气娃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这次赵高却是被任务迷了心智,等到新娘子抬进了新房他依旧还在思索着如何教化的问题,完全没有管这位玉人在大婚的新床上,整整坐了一夜。
不得不佩服古代大家闺秀的忍耐力,凤冠霞帔都不算轻的东西,跪坐在婚床上的姿势更谈不上舒服,可一整夜下来,新娘子不但姿势没变,连正常的生理需求如进食和如厕都没有要求一次。
赵高现在的样子足够糟糕,拜堂时完全被人牵着,连饮食之类的事情也都是心不在焉地做着,这样的状态根本瞒不了外人,城里城外的人现在都知道新科进士是个傻子。
等大红的蜡烛烧到了底部,烛油流了一地,赵高依旧呆呆地看着前方,眼神中全是茫然和迷乱,在深处还有一丝灵智在其中蜿蜒挣扎,试图突破束缚,可惜这点力量太过于微弱,想要成功非一朝一夕之功。
“夫君,天已经明了,蜡烛再点着怕不合适,不如吹熄了吧。”眼看着蜡烛的灯芯已经随着蜡油粘到了桌子上,再烧下去的话恐怕会有火灾的危险,赵高的新婚妻子用委婉的方式提醒了起来。
一声“夫君”让还在迷茫中的赵高浑身一个激灵。对于外界的事他并非不知,只是现在所有的身心都被“教化”两个字占据,再也分不出来兼顾其他的事。可婚姻大事无论如何也算是个大刺激,身体的本能还是让他的灵智有了一丝松动,也正是这一丝松动,犹如堤坝上的蚁穴,一旦有水渗透,立即就是决堤之势。
“教化,无非就是统智,以教而化当然极难,可如果把顺序颠倒过来的话……”赵高的眼睛盯着蜡烛,眼神逐渐清明起来。
就像眼前这些这些流下来的蜡油,如果跟它们讲道理,通过提高自身觉悟的方式让它们成为固定的形状当然不容易,可如果定好了模子,那么从结果往上反推,也许蜡油自己都会觉得应该就是那个样子。
历史上的大洗脑运动,可不止一次有成功的先例。
空间提示:
“编号2511的探索者勘破了史诗级历史人物王阳明设置的悟道结界,智力属性永久增加3点,迷惑类控制效果抗性增加50%。
你获得了王阳明的认可,正式接取了特殊支线任务。”
清醒过来的赵高不由得苦笑起来。他的感情记忆全部停留在王阳明布置任务时那一点微笑之后,后面所有的事情都好像是仅仅用他的身体去参与而已,现在回忆起来,仿佛看了一场电影,全是别人的事,完全没有切身体验的感觉。
赵高出于接取任务的需要,用大不敬的语气刺激了王阳明。心学讲究“心即是理”,心中有了“念”就需要去实行,所以他转身给赵高一点教训也是理所当然,更何况这样一种教训对于赵高而言还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除了方舟空间明示增加的属性,长时间的精神锻炼也会让他的精神更加坚韧纯净。王阳明用这样的一种手段,强行剔除了赵高灵魂中的些许“杂质”——这些杂质已经和赵高纠缠很深,也只有这样一种手段才能够这么短时间内就生效。
受了教训但得了好处,哪怕再见着王阳明,赵高也只有磕头感谢的份儿,这一点点被教训的场子,是永远也找不回来了。
更何况连王阳明也没有想到,这种悟道的状态会给赵高带来更大的麻烦——房中新床上那名他在这个剧情世界里的夫人,刚刚说了一句话已经自觉逾矩,隐藏在大红嫁衣下的身体都在不停地颤抖的年轻女子。
在天赋“明察秋毫”技能下,很快就显现出了她的相关数字化信息。
“d级剧情人物方静姝,好感度100,亲密度100”!
属性先不说,光那两项最难提升的数值直接是满值就有点夸张了,茂德帝姬赵福金到现在好感度就没超过65,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赵高这个主人反过来伺候着她。
不过两人身份不一样,以方静姝这种大家闺秀的教养,铁定是按照出嫁从夫来教的,自己作为她的丈夫,初始度全满是再正常不过的情况了。
“居然还是一个剧情人物模板。”赵高默默地感慨了一句,上前掀开了红盖头。
方舟空间也未免对自己太厚爱了一些,这下到底该怎样向麦玲珑解释!
征战无限历史 第二百五十八章 把水搅混了
赵高最后还是带走了这位新婚夫人,他可不是道貌君子,一块肉都已经烂锅里了,再不吃那就是二傻子了。
方静姝长得温婉动人,这种脆生生的大家闺秀也别有一番情趣,赵高当天晚上就把她给正法了。话说如果新婚之夜不正法,新娘子一定会不开心的,这种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事,赵高是从来不介意的。
下面自然是满室生春风光旖旎了。(鉴于扫那啥形势严峻,详情请加群608622674细聊)
一夜洞房之后新贵人一切都恢复正常,这让等着看笑话的人大跌眼镜,更有几个人后悔没能及时抓住机会去攀附一下,新婚第三天,赵高就带着新夫人上任登州去了。
在他出发的同时,暗中召唤了十名翼军护卫,把自己改变的后续计划写成了十份,分别向老八和麦玲珑送过去。现在团队中三人的距离已经过了团队联系的最大距离,所以也只能采用这种最原始的办法。
至于信有没有送到,三人早就约定好了,团队空间中某些道具取出的特别含义,这一点小技巧是方舟空间允许范围之内的。
嘉靖六年(一五二七年)一月,赵高终于再次赶到了登州任上,此时距离他进入剧情世界已经过了四年之久,距离剧情世界结束还有十六年整。至少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一丝实际的行动来清剿倭寇,任务的完成度上只有老八和麦玲珑,自己这一块还没有任何进展,除了通过科举获得的这个官职。
成为登州卫镇抚,这样一个官职说小也不算小,但是要影响朝廷对于倭寇的决策那就真是说笑了。这两年朝廷最主要的议题并不在倭寇上,大多数庭臣和嘉靖皇帝都认为倭寇不过是疥疮之患,就算劫掠一些沿海小镇,对于朝廷大局几无影响,甚至放到廷议的资格都没有,现在朝廷之上,主要的争议还在大礼议以及嘉靖皇帝生父的谥号上。
礼即国本。这样的争论在现代人看来完全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对于以礼治国的朝廷来说,就是动摇国本的大事了,更何况这里面还牵扯到了君权和相权之争。
王阳明的大弟子邹守益都牵涉其中难以自拔,更不会有人管倭寇这点小事了。
除非有人把这件事上升到比大礼议更大的争执上去。
这种扯虎皮做大旗的事,大概没有人比赵高更擅长了。虽然现实中对于目前的情况没有预设,但赵高本身就擅长搞乱局势。既然朝廷不把倭寇当一回事,那么赵高就让他们不得不当一回事。
不过这一切当王阳明还在沿海的时候是不敢动的。
嘉靖六年,王阳明复出平叛,到嘉靖七年的时候已经率军抵达南宁,短时间内不可能回归,众多沿海诸将因为牵扯大礼议事件遭到贬斥,卫所防守糜烂不堪,据庭报,绝大多数卫所内军户实际人数不足一半,军械更是破烂无比。
也就在这时,匪首劳巴率领众匪寇,沿黄河一线向内地进发,接连攻克多所内陆重镇。比较奇怪的是,这次倭寇的进攻,少杀人口,多掠富户,甚至有将富户之田分于贫民的行为,迥异于平日里只顾劫掠的行径。
最让人震惊的一点是,每攻下一座县衙,匪首都会在县衙前当众出示一个孩童,指认其为先帝正德皇帝之子,受奸臣篡位者迫害,不得已才流浪海外,受众义士扶助,早晚回来夺回大明江山。
这条消息当然快马加鞭被送入了还在纷争的朝廷之中。
一时之间朝廷上下,从皇帝到群臣全部愕然。
嘉靖皇帝本身就是小宗入大宗,所谓的大礼议无非就是得位更正一些,现在居然有人直指他为篡位,武宗皇帝的遗诏也成了伪诏,这简直比捅了他的菊花命门还要紧。
这件事情几乎完全不需要推敲就可以认定是假的,可民众不会这么想,众多的文人不会仔细去分辨。匪寇每攻下一个县城,就意味着数万人口知道了这个消息,哪怕后面的解释再多再正确,也会成为掩饰,说不定就会成为历史疑案记载入正史野史之中,到时朝廷中每一个人,从皇帝到大臣统统洗不干净。
嘉靖皇帝排挤杨廷和的行动会变成事成之后的灭口,杨廷和的据理力争会变成挟恩图报,所有一切的人和事都会换个面目,这根本就是不能容忍的事,廷争双方都不能容忍的事!
真正挑战王朝底线的事!
可匪寇来得快去得也快,等朝廷震怒下旨各路卫所务必全歼贼寇的时候,劳巴已经率众从来路撤退了,大明几无海军,只能任由匪寇来去自如。
这里面,有一位进士将军几乎复制了当年王阳明的故事。仅仅带着卫所里不到两千的人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接连收复服了被贼寇攻略的数座城池,更是在征战中接连数次大败倭寇,阵斩敌将一名,贼寇没能深入内陆,此人居功甚伟。
一时之间,各种赞誉纷至沓来。
这故事里的主角当然就是赵高了,老八率军来攻根本就是他安排的。所谓的正德皇帝的子嗣当然是子虚乌有的事,老八一路进攻都很顺畅离不开赵高的布置。
早在数年前,赵高早就派翼军护卫打探清楚沿海的布防情况,特别是黄河两岸的防御,更是事无巨细的派翼军护卫送给了老八。
至于后面的收复城池之战,无非是老八和赵高打的一个配合,阵斩的那名匪首,就是老八打残了之后扔给赵高的,他只不过上前去砍下了头颅而已。
当此非常时期,赵高的功劳立即被报了上去,这种实打实的军功是最容易升官的,况且赵高原先就得了嘉靖皇帝的青眼(殿试时投其所好),又是进士出身(文官不会看他不顺眼),又有着民间的威名(传说度),还有人替他的忠贞背书(特殊称谓忠贞之士),更是忠臣的后代。重重因素叠加之下,等到嘉靖八年时,赵高正式提任都指挥佥事,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
谁也料想不到,这次事件根本就是赵高一手安排里应外合打了个配合,老八借此清除了团队内不稳定的因素,赵高更是凭此跃上了一个大台阶,真正主管一方军事。
更重要的一点是,朝廷终于对倭寇重视起来。一个海外先皇遗子,手中还有着数十万(谣传)的军士,哪怕明知是假的,也足以让嘉靖皇帝寝食难安。
也就在这个时候,赵高献上了平海之策。
征战无限历史 第二百五十九章 血淋的教化
携大胜之势的赵高递上来的奏章成功地被送到了嘉靖皇帝朱厚熜手中。除去大量华丽的辞藻,以及嘉靖皇帝喜欢的青词,赵高提出的唯一一个要求就是组建大明舰队追击倭寇,也就是这一点,在朝廷上引起了巨大争议。
片木不准下海是祖宗定下的规矩,凡事涉及到祖宗成法的建议,都会受到大量的反对意见,其中就包括光禄寺卿,翰林院学士以及都察院左都御史的联名反对,甚至里面直指赵高大逆不道包藏祸心,言辞之间已经直斥赵高为奸佞,言语也颇为激烈,然而内阁里的几位相爷,却少有的同时保持了沉默。
原因很简单,嘉靖皇帝将赵高的奏章留中了,而几位相爷都知道,皇帝这是动心了。
没办法不动心。嘉靖这位爷,生平最大的爱好就是钱,你能帮他攒钱就是忠臣能臣,要是动用内库里的钱简直就是要他的命,而赵高在奏章里,号称组建大明舰队后,每年私缴内库白银能够达到一百万两!
内库就是皇帝自己的钱包,一百万两等于江南数省富庶之地一年的赋税,换句话说等于赵高每年上缴皇帝私人一个超大额的红包,大到超乎想象的红包。
这让贪财的嘉靖皇帝根本就下不了决心拒绝,让内阁的诸位相爷也没办法拒绝。皇帝有了这个大钱包,那么对于户部财政的压力,也是极大的缓冲。
更何况赵高只提出了要当年三宝太监的宝船图纸和一部分的造船工匠,对于筹建舰队所需要的花费一字不提,对于朝廷来说几乎是零投入,失败只需要把赵高拉出来挡替罪羊就毫无损失,有百利而无一害。
就算赵高的话有所夸张,一年只能攒上十分之一那也有十万两,依旧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至于空放大言哗众取宠,以赵高今日今时的地位功勋,根本没有必要去冒这种风险,所以看清楚形势的内阁决定继续沉默下去。
当然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皇帝动心了,将杨廷和赶出朝廷之后,年轻的嘉靖皇帝权威日盛,已经是个不可碰触逆鳞的真龙天子了。
赵高给嘉靖皇帝的奏章里,其实还有一封其余大臣看不到的密折。里面许诺了两件事,一是剿灭假冒先帝遗子的海外叛贼,二是帮皇帝搜寻海外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替皇帝求取仙药。
嘉靖皇帝一生好道,迷信方士,好长生不老之术,后期更是专职修仙去了,最后的死和长期服用丹药未必没有关系。只是这种荒诞的喜好,基本上是没有大臣会赞同的。现在赵高提出的这点,可以说挠到了皇帝心里最深的痒处,更何况赵高还是行动派,许诺三年之内必然有所收获,仅仅这一点就足够嘉靖皇帝将他和其他的方士区分开来,对他另眼相看了。
不花钱,能赚钱,能除逆,能找仙药,这种零成本大收益的买卖,别说是坏一项祖宗成法,就算是十项百项,他也会仔细思考一下会不会对自己的统治造成影响之后再做决定。
半月之后,在皇帝的极力支持,内阁成员集体沉默下,赵高获得了“相机决断”处理沿海事务的权力,当初上书的几位大臣或遭贬斥,或者直接致仕,这一点,还是对赵高的名声造成了直接的冲击。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传说度下降了一点。
这也可以看成他为此付出的代价。
毕竟私贿皇帝,寻仙问药这种事情,都可以看成是奸佞所为了,如果不是有着特殊称谓“忠贞之士”保驾护航,相信反对的声音远不止眼前这一点点。
万一遇上几个向海瑞那样上奏,不从就自杀的言官,皇帝考虑到自己后世的名声,这种事情想办成难度还真不小。
大明文臣里,专门怼皇帝,等着皇帝打板子,最好直接砍头然后留名青史的变态存在可不是少数!
难怪方舟空间都说特殊称谓极其难得,是可以和s级血统并列的奖励,他在团队战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绝不是一件金色装备或者是一个历史剧情技能所能够相比拟的。
这也是合理的结果。在岳飞那个史诗级任务中,赵高才是出力最多的人,按照空间奖励的规则,他的奖励也应该最大,只是当时他自己不知道而已。
到了这一步,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王阳明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庚县青龙港舟中。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赵高在嘉靖八年初收到了王阳明弟子送过来的纸条,上面只有“好自为之”四个字,看来自己的一切行动都瞒不过这位已经成圣的长者。只是到目前为止,赵高的所作所为虽不是正道,却也是实打实地为明王朝打算,所以王阳明也没有直接揭穿他,只是在临终给了他一个警告。
一个史诗级历史人物的警告!
赵高却只能苦笑,如果不是为了完成王阳明那个所谓的“教化”任务,他也根本不必如此安排。
原先的计划,只不过是他,麦玲珑,老八从日本本土,海上,大明沿海三个地方相互配合,同时清剿倭寇。相信就算不能够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完成度,百分之七八十那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这个团队任务对老家伙团队很关键,所以最后采用的是稳健方案,可现在,原来的那一套只好暂时作废,临时换上了更为激进的计划。
所谓的教化,本身是一种很难界定的行为,什么样的结果可以认定教化成功?这恐怕没有一个可以被世人完全确认的答案。
既然如此,那么赵高不介意把这个过程具体化,操作的方案就是上思想政治课。
强制性地给每一个人上思想政治课,大明舰队所占之地,所有人都必须参加“心学”的学习。哪怕你不认识字,也必须把“心学”里几篇给完完整整背下来!
这样实行下来,算不算“教化”成功?
也许这一点在大明境内一点一点实施起来太过于困难,那么索性把目光放开,只需要完成了征服,在日本,琉球,夷州,吕宋这些只要有人的地方,都可以用来“教化”。
王阳明安排了一个无限制的任务,那么赵高就敢无上限地去做:不是教化一个人,也不是教化一郡一县的人,这些可以预见的结果都不会出乎王阳明的预料,最后给出的奖励无非就是心学的边边角角,绝不会是赵高满意的结果,所以赵高的计划是一国人,乃至于数国之人,到时候哪怕王阳明不愿意承认,在方舟空间的规则之下,也不得不给出相应的奖励!
至于怎么去完成这样的教化,赵高只好举起血淋漓的屠刀来和当地的土著来讲道理了。
征战无限历史 第二百六十章 郑和的宝船
赵高既然准备组建舰队,那就不是小打小闹,中国的航海技术在这个历史阶段,放到全世界里也是bug级的存在,无论是造船技术还是航海技术,都不是其他任何国家能够望其项背的。
郑和宝船号称巨舶,大船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相当于现代船身长约138米,宽约56米,排水量超过万吨。在这样的巨轮面前,倭寇的那些船只能算得上小舢板,根本不用交战,直接从它旁边开过去,掀起的浪花就足够让它翻船了。
造这样的船也不容易,除了从皇宫里随着圣旨一起送出来的图纸,还有江浙一带数千户的造船匠户,历经两年时间,才拢共造出了两艘大船和七八艘小一号的宝船,几乎已经是所有人不眠不休日夜加工的成果了。
至于造船花费的来源,这两年赵高也没有闲着,有了“相机决断”沿海事务的权利,就等于拥有了独家合法的海运贸易权,吕宋岛上随便一船的香料,运到大明立即就被哄抢一空,在这样的情况下,别说造船的花费,连上贡给嘉靖皇帝私库的银子,也凑了一个七七八八。
嘉靖皇帝当然不会对赵高放心,按照规矩专门派了一个太监监视着赵高的一言一行,然而在赵高新时代无孔不入的腐蚀手段下,这名太监没挺过一个月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至于在暗处的探子,赵高都懒得去管他们,反正自己的所作所为到目前为止都可以称得上光明磊落,过手的银两自己故意抹一个零头自己占了然后才献给皇帝,给自己加一个小污点,同时第一年上缴的银两也只达到了奏章上的一半,挨了皇帝好一顿训斥。
然而训斥未必就不是信任的一种,有缺点的人才值得重用,嘉靖皇帝重用贪财好色的严嵩二十年为相,看中的就是这一点。
所以赵高的权柄并没有任何削弱,毕竟五十万两白银也不是一笔小数目。特别是赵高根据现代中医弄出来的人参海狗粉,效果堪比万艾可,能够大大提高皇帝的精神力和某方面的能力,在训斥的旨意里,暗藏着今年上贡的分量要翻番的谕旨。
皇帝也辛苦,三千佳丽嗷嗷待哺,想想都觉得腿软,况且这种副作用小的药粉,远比重金属的仙丹危害要小,赵高也没有心理负担。
嘉靖十年,也就是赵高进入剧情世界的第八年,大明舰队终于组建成功。这两年中,在老八的暗中帮助下,赵高用小型的船只也训练出了一批海军,等到宝船一下海,立即就对周围所有的倭寇形成了巨大的威胁。
倭寇之所以嚣张,并不因为他们有多高的战斗力,纯粹就是因为大明没有近海追击的能力,乃至于一些犯了法的地痞流寇,划搜小艇就能躲避朝廷的追捕。现在赵高直接爬升了科技树,直接把大明原有的科技给点亮了,在巨大的时代落差碾压下,倭寇们的实力基本都可以忽略不计。
往往倭寇集结数数十艘甚至上百艘战船,郑和宝船根本就不用管,径直对着匪首的旗舰开过去,一会儿海面上就只剩下一堆散落的小木板了和扑腾的倭寇了。
当然,赵高所谓的舰队和当年郑和举全国之力建造的还相差着十万八千里,当时郑和可是率领着两百多艘中型的宝船,沿途看哪个国家不顺眼,分分钟就能灭了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