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盛世娇宠之名门闺香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天泠
这个时候,连时间似乎都放慢了,连皇帝的心情都被影响,有些意兴阑珊。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一个小內侍悄无声息地进了殿来,在岑隐耳边说了一句,跟着岑隐又低声对着皇帝转述了一遍。
皇帝顿时喜形于色,忙道:“宣!快宣!”
那小內侍又匆匆下去了,而岑隐微一抬手,殿内的乐人就停止了奏乐。
众臣皆是一头雾水地互相对视着,只能隐约从皇帝的面色猜出应该是有什么好事。
不一会儿,殿外就有了动静,那小內侍带着一个身穿铠甲的士兵气喘吁吁地朝这边跑来,随着他渐渐走近,那铠甲碰撞的声音倏然传入殿内。
那风尘仆仆的士兵在殿外停了一下,然后大步流星地走到了殿中央,恭敬地单膝下跪,抱拳对着高高在上的皇帝禀道:
“参见皇上,江城捷报!江城水匪‘浪里蛟’残匪数百人已尽数剿杀,周边江淮一带大小十余股水匪也一并歼灭。”
“好!”皇帝喜形于色地在雕龙的扶手上轻拍了一下。
在万寿节这一日接到这个捷报,真是锦上添花!
立刻就有机灵的大臣下跪,赞颂“此乃托皇帝洪福”云云,紧接着,其他大臣也纷纷响应,华盖殿内一片喜气洋洋。
皇帝脸上的笑意更浓,朗声问道:“李廷攸何在?!”
身穿绣虎豹的四品武官绯袍的李廷攸赶忙自他的席位中站起身来,躬身抱拳:“臣在。”
“李廷攸,此次江城之难,多亏你助江城官兵守城,与匪徒做殊死鏖战,厥功甚伟。”皇帝含笑赞道,又当场赏了李廷攸百亩良田与白银三千两。
李廷攸半垂眼帘,抱拳聆听。
此时,他再回想当时的情景,仍然觉得心有余悸。
这次江城围城之危委实惊险,几乎是用上了全城的兵力,甚至是百姓中的青壮男丁,然而,敌强我弱。
江城号称有五千守军守城,然而军中吃空饷,纪律散漫,军备不力,皖州总兵浮报军籍以冒领粮饷,军中“有籍无人”占十之四五,这五千兵马实际不足三千人。这人且如此,军马、军备就更不用说了。光江城就有将近两千人的“空饷”落入了皖州总兵的私囊,更别说还有皖州的其他城镇。
兵是将之威,将是兵之胆,江城兵不精,将不勇,不过是一帮子酒囊饭袋。
彼时,若非封炎率领援军及时赶到,部署有力,凭江城守军这些贪生怕死的窝囊废,就算自己死守,江城也早丢了!
江城的这一仗分明就是封炎的功劳,自己早在抵京后就向皇帝大致禀明了军情,只是避开了吃空饷的问题不提,然而皇帝却似充耳不闻般,把军功都归到了自己身上,只字不提封炎。
李廷攸虽然抵京才月余,但对京城诸事却并非一无所知,早在他从闽州启程前,祖父与父亲就与他说了不少朝廷之事免得他两眼一抹黑,不小心惹祸,所以他很清楚封炎和安平长公主府如今在大盛朝的尴尬处境……
江城打了胜仗,皇帝现在正在兴头上,倘若自己当着众臣坚称功劳当属于封炎,不是帮助封炎,反而是在替封炎惹祸。难怪父亲总说,朝堂上的权力斗争、勾心斗角可比战场上要危险复杂多了!
这件事委实是麻烦……等等!
李廷攸的脑海中忽然闪过某只喜欢装乖卖巧的小狐狸,这件事不能明刀明枪地直接上,也许那个装模作样的小丫头能另辟蹊径!
只是弹指间,李廷攸已经是心念百转,当下先单膝跪下谢恩道:“谢皇上隆恩!”
一道道审视中带着艳羡的目光齐刷刷地射在了那宛如盛夏骄阳般耀眼的少年公子身上,其中暗藏着一道嘲讽的目光。
冒领军功的无耻之徒!楚青语眸中闪过一道冷芒,这李廷攸不过是个会点花拳绣腿的跳梁小丑罢了,前世也不知道是怎么让他蒙上了武状元,这一次,只要自己稍加出手,就能拨乱反正。
这一次,不会再有什么意外了!
楚青语很快不动声色地收回了视线,低眉顺眼地坐在母亲楚二夫人身旁。





盛世娇宠之名门闺香 090冒领
“皇上,初生牛犊不怕虎,李家后继有人啊!”辅国公捋着胡须,笑逐颜开。
“国公爷,您这话就不对了,”另一个粗犷的中年武将笑呵呵地接口道,“是皇上还有我们大盛又得青年将才才是!”
其他武官也是纷纷附和。
一片其乐融融中,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将领忽然站起身来,声音洪亮地对着皇帝抱拳道:“皇上,末将有一事相求!”
皇帝扬了扬眉,看不出喜怒,道:“许文诏,且道来。”
此人乃是神枢营参将许文诏,也是上一科的武状元,颇有几分圣宠。
许文诏便道:“皇上,先父与李将军之父当年是同科……”
他这么一说,包括皇帝在内的不少人都若有所思,想起十几年前的旧事来。当年李廷攸之父李传庭与许文诏之父许如松一个是武状元,一个是榜眼,皆是年轻俊才,也算是一段为人津津乐道的佳话。
辅国公怀念地说道:“皇上,老臣还记得当年许如松一招之差惜败于李传庭,两人可说是不相上下。”
“先父多年来一直想再与李将军之父讨教一二,可惜两家天南地北,先父不曾如愿,引为毕生憾事,是以末将想与李将军切磋一二,以全亡父之心愿,也是以武会友。”许文诏慷慨激昂地又道。
闻言,四周的群臣不由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目露惊讶地在许文诏和李廷攸之间游移扫视着,谁也没想到万寿宴上还会整出这么一出。
这许文诏未免也狂傲了些!
现在是他挑战李廷攸,若是在比试中输了,那不仅是没有自知之明,还是自取其辱,恐怕会失了帝心。
端木绯歪了歪脑袋,眸子闪闪发亮。这一出还真是有点意思……
她心念一动,从袖中掏出一方月白的帕子,挑了点红胭脂在帕子上写了几笔,然后就对侍立在身后的绿萝使了个手势,悄悄把帕子塞给了绿萝并指了指席位中的李廷攸。
绿萝有些忐忑,点了点头,就悄悄地退下了。
御座上的皇帝转了转拇指上的玉扳指,嘴角露出一丝兴味,目光在殿中扫了半圈,从许文诏转向了李廷攸,“李廷攸,你觉得如何?”
皇帝虽然没有直接应下许文诏的请求,但是他既然这样询问李廷攸就代表他也不反对,不反对,那也就是皇帝也有几分兴致。
谁又能扫皇帝的兴致!
李廷攸微微一笑,抱拳应下了:“皇上,那末将就却之不恭了!”
少年人的声音清朗澄澈,眼神明亮锐利,像是含着寒星的光辉,既彬彬有礼,神色间又带着少年人的骄傲。
如此光风霁月、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只是这么看着,就让人觉得心情明朗,仿佛也被传染了他身上的阳光气息一般。
皇帝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叮咛了一句:“两位爱卿点到为止即可!”
“是,皇上。”
李廷攸和许文诏急忙抱拳应声,毕竟今日是皇帝的寿辰,若是真的见了血光,那反而不美了!
接下来,殿内殿外的乐人艺人一一被遣散,殿外的戏台上迅速地被清空,没一盏茶功夫,外面就变得空荡荡的,只剩下戏台四周那些面目森冷的禁军。
李廷攸和许文诏这才在众人灼灼的视线中走上了那高高的戏台。
十四岁的少年与二十二岁的青年相隔约莫两丈左右,彼此含笑对视着,一个执剑,一个拿刀,当武器在手时,两人的身上都释放出一种莫名的压迫感,英姿飒爽,锋芒毕露,一种剑拔弩张的气氛无声地弥漫开来。
“请指教!”许文诏随口道了一声。
话音未落,长刀已经从刀鞘中拔出,他轻喝着跨步上前,手中的长刀划破空气,顺势朝李廷攸劈了下去。
那锋利的银色长刀在烈日下闪耀着刺眼的光芒,衣袍也随着他的动作猎猎飞舞。
“铮!”
李廷攸毫不迟疑地将手中的长剑一横,架住了对方如电闪雷鸣般的一刀,刀剑相击,火花四射,杀气腾腾,令得四周空气一冷。
殿内那些看客的心不由得提了起来,皆是屏息,心里暗道:看来这许文诏是在动真格的啊!
仿佛在验证他们心里的猜测般,许文诏又连着挥出数刀,一刀比一刀快,一刀比一刀狠,刀光霍霍,只看那银色的刀光快得几乎化成一片片虚影,李廷攸毫无反击之力,整个人被逼得连退了一步又一步……
“铛铛铛”的刀剑撞击声连绵不绝,愈演愈烈……
“铮!”
在又一声激烈的对撞后,一把银色的长剑脱手而出,在半空中划出一道长长的曲线,然后“咣当”一声落在了地面上。
时间在这一刻似乎静止了,四周瞬间陷入了一片沉寂,无论是殿内还是殿外,都没有一点声响。
戏台上,许文诏和李廷攸仍然是面向而立。
前者的手里还牢牢地握着长刀,后者却是两手空空如也;前者意气风发,后者却面沉如水。
胜负已分。
许文诏嘴角微翘,傲然一笑,把长刀插回了刀鞘,对着李廷攸抱拳道:“承让。”
华盖殿内观战的众人皆是面面相觑,许文诏比李廷攸年长七八岁,他会赢众人并不意外,只是没想到这才过了不足十招,李廷攸的剑就脱手而出,可见两人实力悬殊!
李家的这一代看来是大不如前啊!
众臣心思各异,有唏嘘,有嘲讽,有衡量,也有的人只当看了一场好戏……
御座上的皇帝望着戏台上的许文诏和李廷攸皱了皱眉,右手又下意识地转动起玉扳指来。
华盖殿内的沉寂还在蔓延着。
众臣大都观察着皇帝的脸色,没有轻易出声表态……直到一个留着山羊胡的中年文官霍地站了起来,群臣皆是一惊。
这一位是左都御史黎大人,在朝中素有刚正清廉之名。
然而,御史在朝堂上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十有八九都是为了弹劾,这位黎御史素有“黎阎王”之称,众臣一看他那副“臣有话说”的样子,就暗暗心道:不知道这一回是谁要倒霉!
果然,下一瞬,就见那黎御史蹙眉对着皇帝作揖道:“皇上,许将军与李将军这才过了三四招,李将军就败了,足见其手不能提,难当武将之名。臣不敢相信如此花架子如何能在强敌围攻之下守住江城!”
他铿锵有力的声音响彻殿堂中的每一个角落,掷地有声地发出质疑,“皇上,臣怀疑李将军该不会是冒领了军功吧!”
闻言,不少大臣皆是倒吸一口凉气。
这个黎御史果然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一鸣惊人,这寥寥数语就要断那李廷攸一个冒领军功之罪!
这个罪名要是成立,李廷攸这辈子就毁了,连李家都难逃一句“门风不谨,教子不严”。
四周先是一静,跟着又是一片哗然,众人皆是交头接耳,各抒己见。
黎御史所言初初听来,似有几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感觉,但细想,又似乎不无道理。这李廷攸若是真有真才实学,又怎么会轻易地败于许文诏之手!
难道说,他真是冒领军功?!
殿内如同一锅快要烧开的热水般骚动起来。
好戏才刚刚开始!席位上的楚青语从容淡定地捧起一个茶盅,看着茶汤里沉沉浮浮的碧螺春,自信地勾唇笑了。
一切尽在她的掌控之中。
朝堂中人又有哪个是真的清白无瑕的,各种把柄多的是,以她两世为人,就占了他人没有的优势,只需要谨慎地拿捏住,自然能让一些人为自己所用。
这次必不会让封炎再被人强占了军功!
楚青语的眸中闪过一道精光,信誓旦旦地告诉自己。
“黎大人请慎言!”
下一刻,一个沉稳的男音在殿内响起,众人循声看去,就见兵部尚书缓缓站起身来,眉宇紧锁,方正的脸庞上写着不敢苟同。
“皇上,”兵部尚书郑重其事地对着皇帝作揖禀道,“七月十三武试那日,李廷攸亲往演武场与臣言明,他六月在江城时为水匪所伤,不得已只能放弃武试,至今虽已经养了月余,但是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恐怕李廷攸的伤势还未痊愈。请皇上明鉴!”
他言下之意就是说李廷攸是因为旧伤未愈,所以才会在刚才的切磋中输给了许文诏。
李廷攸为了守江城,身受重伤,若这样都担不起一声有功,谁还能担得起?!




盛世娇宠之名门闺香 091下套
李廷攸回到了殿中。
他在距离皇帝三四丈的地方停了下来,抬眼望着高高在上的皇帝,抱拳朗声道:
“皇上,末将六月北上京城途径江城,因为水匪来袭,被困城中整整二十日,断粮断水,最后守城官兵与百姓只能食树皮挖草根,水匪攻势越来越猛,最后末将几乎是三天三夜不曾合眼,不慎被一支流箭射穿右肩……”
“幸而皇上所派援军在千钧一发时赶到,方才解了围城之危。”
“江城之战末将不敢居功,只能说末将问心无愧,皇上可与江城守备以及前往江城支援的封公子求证。”
李廷攸说话的同时,浑身紧绷如那拉满的弓弦,那双乌黑如墨玉的眼眸通红一片,瞳孔中泛着些许水光,神色之间既悲怆又倔强。
随着李廷攸的最后一个字落下,殿内再次安静了下来,群臣皆是暗暗交换着眼神,连大气也不敢出一下,气氛在沉寂中就变得凝重了起来。
李廷攸没再说话,半垂下脸,维持着抱拳的动作,如同雕塑般一动不动,似乎在等待着皇帝的判决,心中暗暗咋舌:他那个最爱装模作样的表妹小小年纪,这脑子也不知道是怎么长的。
莫非是似其祖?!
一阵唏嘘后,他又是后怕。
此刻再回想刚才发生的事,从许文诏对他的挑战开始,一环扣一环,可说是步步紧逼,绝非巧合……如果说许文诏和黎御史之间有所关联,他们选择了万寿宴这样的场合来设计他,恐怕所图不小!
这莫非是有人想要算计他们李家?!
想着,李廷攸的心提了起来,头脑反而越来越清醒。
不管许文诏和黎御史是否主使者,他们这一系列的行为绝非一时半会儿决定的,定是经过一番周密详尽的计划……
倘若当初他没有理会端木绯的劝告,强行用“鬼见愁”来治伤,并顺利通过了武试,此刻多半已是落下了一身伤病,再有人向他提起切磋比试,他恐怕是输定了……试想若有人像此刻一般“义正言辞”地斥责他冒领军功,那么,他恐怕就是有苦说不出,根本就无法反驳!
他不但会害了自己,还会连累他们李家的几代清名!
想到这里,李廷攸几乎是心惊肉跳。
幸好,端木绯刚才给自己递了一方帕子,上面只写了一个字:“北”。
北,不仅意为北方,也有败北的意思。
看来端木绯这小狐狸第一时间就隐约瞧出了是有人想要针对李家!
“败北”一来可作试探,而二来能借着兵部尚书之口将自己在江城受伤之事正大光明的宣扬出去,免得以后再有人以此做文章。
李廷攸对这个小表妹的感觉更为复杂了。
很快,前方就传来了皇帝亲切的声音:“廷攸,李家历代皆是血性好男儿,保家卫国,朕还信不过吗!”
皇帝这一句话就算是对这件事下了定论,之后,皇帝又额外赏赐了李廷攸五百年人参和何首乌令其好好调养滋补身体以示安抚。
殿内的气氛又变得轻松了起来,众人又继续吃酒说笑,一片语笑喧阗。
只不过许文诏和黎御史就难免引来不少嘲讽的目光,有人觉得许文诏胜之不武,有人说幸灾乐祸黎御史这次可栽跟头了……
不远处的楚青语气恼得额头青筋凸起,心底愤愤,那纤细的手指几乎要把那薄薄的茶盅捏碎似的,暗道:这李廷攸果真是卑鄙无耻,竟然借着受伤轻描淡写地把他冒领军功的事情揭了过去!
可恨那兵部尚书坏了她的好事!……又或许,是自己太过急于求成了?
楚青语懊恼地咬了咬后槽牙,说来上一世李廷攸被人揭开冒领军功是三年后的事了,当时的他拉不开弓,提不起剑,根本就是个花招子!这样的人如何守得住江城?!
没想到,自己贸然把事情提前,反而令事情失控了……
哎!楚青语在心中幽幽地长叹一口气,为封炎抱不平。
封炎明明是人中龙凤,天之骄子,却是虎落平阳遭犬欺……幸好,总有一日他会一飞冲天动九霄,令得所有现在轻视他的人对他另眼相看。
悠扬悦耳的乐声如溪水叮咚般再次响起,不知何时,那些乐人又回到了殿内,奏响一曲曲乐章。
看了一出好戏的端木绯只遗憾寿宴中什么都不缺,偏生缺了一碟瓜子,所幸这里的点心好吃得紧,她又拈了块枣泥山药糕送入口中,小脸歪了歪,眸中似有沉吟之色。
殿外的戏台上又有一群舞姬翩然上台,如那月宫中的嫦娥般优雅起舞……
席宴中的酒意越来越浓,一片觥筹交错声,不少人的脸上都染上了微醺的醉意。
端木绯一个小姑娘家家,当然不会去喝酒,没过一炷香功夫就吃得有七八分饱了,她放下筷箸,觉得有些无趣,便随手招了在一旁服侍的小宫女,说是要“更衣”。
小宫女就带着她绕道东稍间从小门出殿,正好与另一位进殿的姑娘交错而过,两人无声地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这寿宴至少要近两个时辰,菜肴也不过如此,很多姑娘家在殿里待久了闷得慌,就会借口更衣出来吹吹风,放松片刻。
“端木四姑娘,请跟奴婢往这边走。”
小宫女在前方给她引路,带着她在一条条蜿蜒曲折的抄手游廊中迂回绕走,偌大的皇宫空旷而幽深,这一道道游廊乍一眼看似乎都一般无二,看不出太大的差别……
不知道第一次转弯后,端木绯忽然在转弯的岔道收住了脚步,笑吟吟地看着不远处的几丛红艳似火的一串红。
“端木四姑娘,”那小宫女在几步外停下了步子,疑惑地看着端木绯,眼神闪烁,笑着指了指前方说,“前面就是绫绮殿了,请您去那边更衣。”
“不着急。”端木绯嘴角翘得更高了,眸子晶亮,心里却是一冷。
对方说得没错,走这条路确实可以去绫绮殿。可是,另一条路也可以,而且还要近上一半。
这个小宫女分明就带着她往西南边多绕了一个圈子,倘若是那些鲜少进宫之人,恐怕早就被这看似千篇一律的游廊和宫殿绕晕了,可惜,却骗不了她——楚青辞自小不知道进宫多少回,对宫里的格局再熟悉不过。
现在的问题是,这小宫女为何要大费周章带着她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
前面又有什么在等待着她?!
端木绯看着那几丛一串红笑了,随意地说道:“这些一串红开得真好。”
话语间,她已经朝花丛走了过去,小宫女只能无奈地跟上,嘴里委婉地催促道:“端木四姑娘,绫绮殿没几步远了……”
端木绯仿若未闻,俯首从花丛里摘下两朵赤红色的花苞,一朵塞给了那小宫女,一朵则凑在自己唇畔,轻轻地对着花苞吸了一口,陶醉地半眯眼眸叹道:“好甜的一串红……你也试试吧!”
那小宫女的额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冒出涔涔冷汗来,眼神游移地不时往她之前指的方向看去。
端木绯不动声色地又摘了朵一串红,心念飞转。如果走那个方向,应该要先经过一片名为“千石山”的假山,然后才到绫绮殿,难道说,对方煞费周折就是为了让她“路过”千石山?!
她正沉吟思索着,忽然眼角瞟到一道熟悉的身形,穿着大红麒麟袍的岑隐带着一个小內侍从右前方的一条游廊朝这边走来。
不仅是她看到了岑隐,那个小宫女也看到了,神色间更为局促了,汗水刷地自额头滑落脸颊。
“端木四姑娘。”岑隐微微挑眉,停在了一丈多外,神色间似有惊讶,“你怎么会在这里?莫不是迷路了?”说着,岑隐的目光不免就看向了那个小宫女,魅惑幽深的眼眸透着如剑般的锐利锋芒。
小宫女吓得差点没腿软地跪了下去,樱唇微颤,俯首避开了岑隐的目光。
端木绯笑着对着岑隐福了福,一脸天真地说道:“岑小公公,我去绫绮殿的路上看到这里的一串红开得正好……花蜜的味道甜极了,岑小公公您要不要也试试?”她还殷勤地替岑隐也摘了一串鞭炮似的花骨朵。
岑隐接过了那串花,漫不经心地在指尖转了转,那嫣红的花瓣在他手里似乎变得更为鲜艳,娇艳欲滴,又带着一种危险的感觉……像是那刺目的鲜血。
小宫女瞥了一眼,头伏得更低了。
岑隐是聪明人,稍微一想,就知道其中有问题,眯眼朝绫绮殿的方向看了一眼,然后又再次看向了端木绯……以这小丫头一贯的聪颖,恐怕也感觉到自己被人给算计了,所以她才在这里“磨磨叽叽”地吃起花蜜来。
岑隐的乌眸中闪现了赞赏之色,如墨玉般流光溢彩,让他那张绝世丽颜变得更为艳丽夺目。
“端木四姑娘,你想不想瞧热闹?”他含笑问道,那轻柔缓慢的语调就像是在哄小孩一样。




盛世娇宠之名门闺香 092黄雀
小宫女愣住了,心中更为骇然,她还不曾见过岑隐对人这么客气过,身子微微发起抖来,自己恐怕是招惹到了不该招惹的人……
1...2930313233...7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