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祸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余人
堂下的百姓面面相觑,然后纷纷选择摇头,并不接受沈清这个推断,仍然给汤不元投下了信任票。另外,这事确实是荒谬,亦让他们一时之间接受不了。
大明朝建国至今,还不曾听过如此荒诞不经的事情,朝廷命官竟然还能有假的。
林晧然虽然觉得事情很不可思议,但却没有盲目去否定这个推论,而是凝重地望向了汤不元。
这个看似最荒谬的结论,但却解释了很多的疑惑。若汤不元不是真正的大明从六品知县,那就可以解释得通,他为何会置自身前途于不顾,选择犯下这种种的犯罪行为。
特别福尔摩斯曾经说过:在排除一切不可能后,无论最后剩下什么,即使再不可能也一定是真相。
“你……你休要胡言!”汤不元的脸色大骇,指着沈清怒斥道。却不知道是害怕,还是因为愤怒,那根手指竟然微微地颤抖着。
沈清却不再理会汤不元,而是朝着林晧然作揖道:“府尊大人,小女子已经替大人试出汤不元的真伪,接着提审韩师爷便能知真晓。”
原来这都是知府大人的计谋。
很多老百姓听到这是知府大人定下的计策,心里却有些动摇,不再那般信任汤不元了。
林晧然至今的表现有目共睹,先是为着整顿鱼市跟贾豹翻脸,如今更是屡雪冤案,更是将雷州城第一霸送入牢狱之中。
现在的一切都是有理有据,汤不元没准真是假冒的,这亦是当初府尊大人将汤知县收监的原因。
林晧然迎着沈清的目光,发现这长相清秀的少女还是给她留了一些面子。
今天的种种变故,其实他事先并不知情,甚至都不知道那封书信是伪证,亦是被沈清“戏耍”了一把。不过沈清的这个说辞,算是将功劳都推回给他。
摒弃个人的喜恶,不得不承认,这个女人确实很厉害。先是用一份伪证投石问路,然后在汤不元露出破绽之时,她便顺理成章地揭下了汤不元的面具。
当然,一切都必须建立在汤不元是冒牌货的基础上,不然他亦得承担一定的政治责任。
林晧然选择相信有理有据的沈清,同时采纳了她的建议,以其花费力气撬开汤不元的嘴,倒不如先从他身边的小人物着手,一啪惊堂木,沉声道:“传韩师爷!”
县衙跟府衙只隔着一个府学宫,没多会,两名衙差便到县衙将韩师爷找了过来。
韩师爷年约五旬,身穿着淡青色的生员服饰,是一个干瘦的小老头,模样倒是长得端正,面慈目善不像是坏人。
这时被传召上堂,他却是颤颤巍巍的,显得极为害怕的模样,正想要给林晧然行礼。
“来人,给本官打!”
林晧然一反常态,什么话都不问,一拍惊堂木就下令道。
啊?
韩师爷原本就显得很害怕,突然听到这话,顿时亦是愣住了。他心中的诸多侥幸,在这一刻,似乎都是烟消云散。
两边的衙差虽然不明白府尊为何突然有这么大的火药味,但官命难违,当即就有几名衙差出列。一把将干瘦的韩师爷拔下裤子,按着就开始打板子。
“府尊大人,这是何故?这是何故啊!”韩师爷莫名其妙被打,极为惊慌地问道。
林晧然一拍惊堂木,沉声质问道:“你们好大的胆子!谋害汤知县亦就罢了,还敢拿着他的文书官牒来雷州城为害百姓,你是主犯还是帮凶?”
此言一出,满堂一片寂静。
大家领悟到林晧然高明的手段,都是屏住吸引,目光落在被打的韩师爷身上。
哪怕是躲在屏风后偷听审讯的江夫人,这时都是竖起耳朵,想要听取韩师爷的回答。心里不得不承认,这个小男人确实得刮目相看,绝对不是最初印象中的书呆子。
“哎呀……别打了,我招!我招!”韩师父以为事情彻底败露,便是痛流鼻涕道:“我是帮凶!大人明察,我只是帮凶,是被他们协迫的!”
“我的天啊!汤知县真是假的!”
“这也太大胆了吧!竟然冒充朝廷命官?”
“冒充还是其次,他们竟然将真正的汤知县给宰了!”
……
极静的堂下突然一片哗然,虽然已经有了猜测,但如今证实,仍旧是难以置信。一时之间,这堂下喧闹如同菜市场般。
他们的知县竟然是假冒的,这是何等的天下奇闻,此事必然会传遍整个大明。
果然如此!
林晧然听到韩师爷的答案后,心里亦是震惊万分。这陈家灭门血案和李县丞焦尸案两起大案中,竟然藏着汤知县遇害案和令人匪夷所思的冒牌知县大案。
这扑朔迷离的雷州城,似乎渐渐变得清晰,在恶霸贾豹之后,隐瞒着一位极深的冒牌知县。
在韩师爷招认后,汤不元被带回公堂上。
汤不元发现大家望他的目光明显亦得不同,这让他感到一阵疑惑。
原本还想着抵死不认,想保留着知县这道护身符,让林晧然会有所忌惮。但得知韩师爷招认后,便如同斗败的土鸡般。
其实从沈清指出他不是汤不元,他便知道一切都完了,所有的挣扎都是徒劳的了。一旦对他的身份进行核查,他哪里还能遁形,身上有着太多的破绽了。
“你是想要本府对你动刑,还是老实招来!”林晧然一拍惊堂木,目光冷漠地望向堂下的汤不元道。
扑通!
汤不元再也坚持不住了,双膝跪在地下,眼泪夺眶而出,开始坦露他的罪行。
他原名叫刘三,跟着其他五人占据鸡鸣山为盗,渐渐成为一股强大的势力。由于地处两省交界处,倒没有招来大规模的官兵围剿。
他们这伙人以心狠手辣而著称,主要洗劫往来于广西和贵州的客商,经他们洗劫的客商,从来都不会留下活口。
只是冥冥之中,老天似乎将他们指引到了这里。
在一次洗劫一支运送私盐商队的行动中,他们的老四在械斗中身亡,让他们亦暗暗记下雷州城盐商陈家的这一段仇恨。
接着没多久,他们又洗劫了一支普通的商旅。只是在核查身份时,他们发现其中有一位竟然是大明的官员,而任职的地方正是雷州城。
这杀掉一名朝廷命官,罪名绝对不低,甚至会因此惹来官兵的围剿。
经过他们兄弟五人的一番商议后,结果一不做二不休,找最符合汤不元相貌的刘三假装汤不元,一起前去雷州城赴任。
他们不是不知道这样做所蕴含的巨大风险,若是被汤不元的亲朋好友识破了身份,他们这伙人将死无葬身之地。
只是他们经过分析,雷州府城跟内陆的府城不同,雷州府地处大明最南端,极少有官员会恰好“经过”,这大大降低他们被识破的可能性。
在赴任之初,他们确实担惊受怕了好一段时间,甚至刘三一度得了失眠症。
特别一位宋姓师爷主动找上门来,更让他们差点吓破了胆。不过,他们的行事历来都是果决和狠辣,便将那位宋师爷变成了一具不明身份的焦尸。
渐渐地,他们发现李代桃僵的计划很是成功,根本没有人能够识破他们的真实身份,而他们亦掌控了海康县衙。
只是他们却是清楚,这种事情不可能永远隐瞒下去,事情迟早会有败露的一天。
正是如此,他们带着复仇的心情和贪婪的欲望锁定了雷州城第一富商陈家身上,从而制定了洗劫陈家的残忍计划。
计划进展得很顺利,他们成功血洗了陈家,为着他们的老四报了仇,并将陈家的金库洗劫干净,成功地得到了一笔远超他们想象的财富。
但事情还是出现了一点偏差,李县丞的一个友人似乎在信中提及了汤不元的什么东西,从而让李县丞对刘三的身份产生了怀疑。
很是凑巧的是,洗劫陈家的灭门案还被李县丞偷听到的。
好在,他们亦当场发现了偷听的李县丞,从而选择将李县丞杀害,并焚尸于西湖山。
在血洗陈家之后,他们原计划是带着财物逃到海上去,但却突然面临到一股巨大的压力。
一来是贾豹已经注意到他们的存在,亦想要从中分得一杯羹;二来新任的知府突然到任,让他们转运银两可能会暴露。
为了稳妥起见,他们没有冒然选择大逃亡,而是再次潜伏下来,想消除这二大隐患再离开雷州城。
经过一番商讨,他们一方面希望新知府能够帮他们解决掉贾豹,另一方面他们又想要除掉林晧然。
在确实这个目标后,他们便主动了散布不利于贾豹的言论,将李县丞的死推到贾豹身上,并在新知府落脚的驿站马厩放火,然后将带血的马鞭放到他房间的桌面上,挑拨年轻气盛的新知府对付贾豹。
果然,新上任的年轻知府将矛头指向了贾豹,二人在鱼市出现了冲突。
接下来的发展中,年轻的知府果然将主要精力放在对付贾豹一事上,并借着阮姚儿一案进行发难,从而帮他们牵制住了贾豹。
当林晧然将贾豹收监的时候,他们的第一个目标便达到了。
在这个时候,他们先前的精妙布局亦终于可以发动了,想让假冒的樵夫除掉林晧然。
让他们万万想不到的是,林晧然竟然早有警觉,让到樵夫行动失败。这个精妙的布局,不仅没能成功除掉林晧然,反而让刘三有了暴露的风险。
后续的发展,让他们陷入更大的被动之中。
先是哑巴沈清亮明身份,从而让新知府的矛头直接指向了刘三,并雷厉风行地将刘三进行收监处理。
不过,他们知道解决目前困局最有效的手段,仍然是设法除掉林晧然。
正是如此,他们接受了贾武的“雇佣”。跟随着贾武攻进府衙,他们想趁机杀掉林晧然,从而让刘三以海康知县的身份重新掌权。
但这一次,他们又失败了,几乎是全军覆没。
在刘三还没来得及觅得生机之时,他又被沈清撕下了面具,让他这个假知县的身份公之于众,而他亦注定再无回天。
“草民刘三,请府尊大人饶命!”刘三失去了知县的伪装,如今跟一介平民无异,悔恨的眼泪更是如同雨线般落下。
林晧然听着这种种的阴谋,背脊亦是冒起层层的冷汗。
若不是因为他长得帅,惊险地避过了刘三这伙强盗的杀招,恐怕他已经成了一具死尸。而这伙人亦带着那些财物,跑到海外逍遥快活了。
“天啊!陈氏灭门血案也是他们干的!”
“这帮人真是胆大包天,竟然屡犯重案!”
“亏我们还觉得他是个好官,这人当真罪该万死!”
……
得知真相的百姓亦是震惊万分,没想到事情竟然会如此曲折,更没想到他们知县的直面目会如此的不堪,竟然是一名强盗头目。
“你犯下如此大错!为盗杀人如麻,伪官更是血洗陈家三十口,你让本府如此饶你!”林晧然一拍惊堂木,然后注意到沈清的表面,便又补充道:“宋师爷/李县丞/沈六,这每一桩都是人命大案,你这脑袋砍下一百遍都不足惜!”
对于这种穷凶极恶,林晧然自然不会同情,更不能同情。他又是接连提审了其他同伙,让他们逐一签字画押,打算将这件天下奇闻的大案上禀刑部。
值得一提的是,他先前最关心的赃银亦是找到了。赃银就存放在县衙后宅的一处暗室中,只是数目似乎有些出入,里面只堆积十万两白银。
当然,这十万两白银其实并不是小数目,已经能够让林晧然办很多事情,包括进行他的振兴雷州城的百年大计。
寒门祸害 第425章 影响(舵主加更)
仅是数日,贾豹的罪名亦是被裁定。
自从贾豹被关押,加之后来的劫狱失败,状告贾豹的状子如同雪片般飞来。大到试图密谋造反,小到随地吐痰不讲文明,雷州百姓对贾豹的痛恨可见一斑。
在这些状子中,又是坐实了几起凶杀大案,特别于贾府的后花园中掘出了十余具无名死尸,贾豹更是罪责难逃。
在这些无名死尸中,除了那些失踪的农奴,还有一些无辜的百姓。消息一经披露,当真是令人发紫,纷纷指责贾豹是个大魔头。
至于他侵犯和杀害阮娟儿一案,随着那几名心腹招供,案子亦成了一桩铁案。
贾豹在越狱计划失败后,亦是知道难逃一死,面对着铁一般的人证和物证,亦是供认不违,承认他犯下的种种罪行。
在提审当天,雷州城的百姓几乎是挤爆了府衙大院,其中不乏遇害者的家属,哀嚎声不绝于耳。在贾豹承认所犯下的种种罪行后,很多人都恨不得扑上去生啖他的肉,剖开他的心是什么颜色的。
时代使然,全国的恶霸可谓是数不胜数。
贾豹犯下如此多的恶行,又有此等有违人伦的大案,其恶名注重会名扬于整个大明,已经被好事者冠以“大明恶霸之首”的称号。
这个称号自然不是好事,但对于林晧然这个打倒贾豹的官员而言,确实算得上是一个意外之喜,间接加重了他的“功绩”。
关于刘三冒充知县一案,这起案件的裁决权并不在林晧然这里,甚至都不在广东按察使司那里。虽然刘三已经招认,但事关朝廷的从六品知县的处置,这事还得上呈朝廷做最后的栽决。
只是相对于大明第一恶霸贾豹的人伦大案,刘三冒充知县一案的关注度要更广,影响会更加深远。
陈家灭门血案和李县丞焦尸案本就倍受瞩目,如今这案件中还包含着刘三冒充知县一案,更是令到整个官场为之动容。
倒不是大明官场对刘三冒充知县的行径多么的深恶痛绝,而是担心刘三这起案件不是孤案,没准身边人就有这种冒牌货存在。
正是如此,刘三冒充知县一案注定会传遍整个官场,甚至会引发一场辨别真伪官员的大行动。
从广东到北京,有着数千里之遥,只是这个案件如同火箭般直达京城,到了刑部的案头上。事情到了这里并没有结束,刑部又将消息传到了内阁。
无逸殿,值房内,檀香袅袅。
老迈的严嵩正埋首在案前票拟着奏章,一本本奏章在面前徐徐展开,他那雪白的长眉毛却紧蹙着,一直没能够舒展开来。
单是大明的海疆,因为倭寇就已经让他忙得焦头烂额,而大明的疆土何其宽广,这两京十三省大小事不断,从来就没让他省心过。
翰林院修撰兼内阁司直郎曹大章从外面回来,恭敬地朝着他见礼。
严嵩微微点了点头,抬头望了曹大章一眼,心里不免又是叹惜一声。身处于大明首辅的高位上,却事事都得头疼着。
特别是户部那一边,贾应春没有方钝那种精打细算的能力,只知道一昧地能省则省,简直是一只抠门的铁公鸡。
大明朝如今糟糕的财政,其实有个抠门的户部尚书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很多事情都是过犹不及。如今贾应春竟然连御马监的草料银都拖欠着,以致御马监的掌印大监都找上他诉苦。
御马监的由来跟养马有关,是由宫廷养马演绎而来的,如今成为整个大明的养马机构。现拥有十九个大牧场,放养的马有一万多匹,其中不乏各种宝马。
虽然牧场归内监管辖,但由于大多是战马,所以草料银则由户部承担。
由于北京周边无法购得足够的草料,户部历来是直接拨银给御马监自行购买,这种模式自迁都于北京后,便延续至今。
只是贾应春却是异想天开,有推脱这个包袱之嫌。看着御马监的皇庄、皇店每年有二三十万两的进项,就想着能拖就拖,甚至希望转由御马监自掏腰包养马。
但这种事能推吗?战马关系着军队的战力,关系着大明的国防,就算御马监再如何有钱,户部亦不能丢下这个责任。
正是如此,在听到李公公的哭诉后,声称已经有战马饿死。他便派遣曹大章前去交涉,让贾应春将草料银拨给御马监,不能让战马有任何闪失。
“贾尚书怎么说?”严嵩拿起一份奏章,淡淡地询问道。
“启禀元辅,贾尚书说户部实在抽不出钱,让李公公这边再让他缓上半个月!”曹大章小声地回答道。
严嵩听到这个答案,却不觉得意外,知道贾应春那只铁公鸡能痛快答应就怪事了,但又不动声色地问道:“你当时怎么说的呢?”
“下官说李公公那边催得很急,让贾尚书务必将银子凑足给御马监,但贾尚书说户部现在没有银子,钱都拨去……修宫殿了,让下官找……严侍郎去要!”曹大章苦着脸,吞吞吐吐地说道。
严嵩的眉头微微蹙起,心里更是涌起了一团怒火,其实贾应春将矛头指向他儿子严世藩不是一天二天了,但如此反对重修三大殿为何不上奏劝谏圣上,偏偏拿这种不着边际的事情来兑对于他,便摊开奏章淡淡地问道:“所以你就回来了?”
“是的!”曹大章回应道。他心里亦是一阵叫屈,那位可是堂堂的二品大员,掌控着大明朝的钱财,又是徐阁老的盟友,他还能拿刀子逼着人家给钱不成?
虽然已经猜到曹大章无法帮他“分忧”,但听到这个答案,严嵩心里很是失望。他现在要的不是什么传话筒,而是一个能办他分忧的司直郎,一个能将这种事情处理好的司直郎。
正想让曹大章出去,但他的目光落到手里的奏章上,这是刑部呈送上来的奏章,当看到那个熟悉的名字,不由得为之一愣。
寒门祸害 第426章 铬印
雷州知府林晧然?
严嵩对这个名字自然不会陌生,甚至就在刚刚,他还想起这个人来着。若是今天这件事情交由林晧然去处理,林晧然肯定会给贾应春指明利害让他乖乖拨款,而不可能像曹大章这般无功而返。
心里带着几分好奇,以及对这位前司直郎的一丝好感,他将这个案件认真地阅读了一遍,当即是一阵目瞪口呆。
在大明的最南端,十几名强盗拿着官牒和文书赴任,在海康县冒充知县,竟然整整一年都没被人发现。这伙强盗借着权力的庇护,将城中的大富之家屠杀并洗劫金库,后又将撞破此事的李县丞给灭口焚尸,可见其手段是何等凶残。
只是面对着这伙穷凶极恶的强盗,新上任的知府林晧然不仅将这伙强盗一网打尽,更是让这起隐藏一年之久的假冒知县一案浮出水面。
“当真是天下奇闻啊!”
严嵩将案子看完,心里亦是一阵震惊。大明朝的一名知县竟然是由强盗所扮,亦是难怪刑部会将案子转交到内阁,恐怕刑部也被这事给惊到了,认为需要派遣钦差核查这起离奇的大案。
虽然在案件的描述中,对强盗围攻府衙是一笔带过,但严嵩知道这事必定是凶险万分。
先前,他觉得林晧然是一个人才,应该能勉强掌管一个下等府衙。但到了此时此刻,他突然发现还是低估这人的能力。
从时间上推算,林晧然到任恐怕不足半个月,但却将这起惊天大案给破了,而且还将那伙强盗一网打尽,这不是能力又是什么?
有时,他都不得不感叹,此人没准真是文魁下凡。
在科举创下连夺六首的壮举亦就罢了,偏偏还如此有能力,做为词臣能创刊《谈古论今》宣教天下,做为事务官亦能为天子守牧一方。
先前他对开海一直保持着悲观的态度,毕竟雷州府太过贫穷。但此时此刻,他突然多了一些期待,因为主持开海的人是那个文魁君。
“你下去吧!”
严嵩抬头望着还愣着的曹大章,淡淡地说道。
或许都需要比较,先前他的司直郎其实都跟曹大章一个模样,他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但在使用林晧然这个司直郎后,他发现像曹大章这种司直郎都是在渎职,林晧然才是天下司直郎的标配。
只是他心里尽管抱怨,但亦是明白一个事实,这辈子他是再也遇不上那般好用的司直郎了,林若愚这种人才将不会再出现。
“是!”
曹大章恭敬地行礼,但却捕捉到严嵩眼中那丝失望,心里不由得咯噔一声。
在林晧然被外放后,司直郎的位置出现空缺,最终由他进行填补。只是他很快就发现,这个位置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先是很难赢得严阁老的欢心,而到了六部衙门,往往又会成为受气包。
不管他多努力去跑腿,但他发现严阁老对他的态度还是很冷淡。后来经严世藩打听,这才知道并不是严阁老讨厌于他,而是觉得他远没有林晧然办事妥当。
但让他极为费解,他有哪一点不及林晧然了,哪件事不是按着他的吩咐去做的?绝对比那个时而回修检厅晃悠的林若愚要勤快十倍。
曹大章带着失落的心情走出内阁值房,但没有像往常般回到属官厅,而是选择离开了西苑。他打算偷一回懒,便直接返回坐落在西长安街上的翰林院。
翰林院的一切如旧,在经过李春芳被调任所引发的人事大风波后,人事便没有再出现大规模的人员变动。
走进了修检厅,他的位置已经排到第二位,仅在邓长生之后。
至于先前位居首位的徐远平,他在跟林晧然争夺翰林侍讲失败后,主动选择了外放。跟着林晧然有所不同的是,徐远平恐怕再难返回京城。
走到公座前,曹大章却发现陶大临和徐渭正在争执着,双方各执一词。当看到那边堆积的一份份文章时,便知道矛盾出在应试举人的文章挑选上。
却不知道是谁的天才想法,竟然要在应试举人中挑选文章刊登在《谈古论今》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