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祸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余人
虽然有些夸张的成份,但这座历时达二十八年、前后动员二十八万民工,约3.5亿块城砖修建的都城,其围合面积逾230平方公里。
正是这座城太大了,故而居住着三教九流之人。既有用金樽喝酒的达官贵人,又有粗碗盛酒的莽夫,还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文人骚客等。
陆凤仪虽然已经贵为南京吏科给事中,但还是保持着勤俭的作风,不仅住所显得很是寒酸,平日的吃食亦是很随意。
由于晚上他想要前去拜访南京大理寺卿徐陟,他并没有步行返回家中,而是在附近找了一家物美价廉的饭馆中吃食。
“好咧,两块烧饼和一碟咸菜,客官请稍候!”一个伙记唱着菜名,便是朝着厨房走了进去。
陆凤仪坐在饭厅的角落处,淡淡地扫了一眼周围,这里的食客都是一些贩夫走卒。正是饭点的原因,这些的桌子几乎都坐满了。
“听说了吗?林青天到松江清剿吴淞江的匪寇了!”
“他不是负责盐政吗?怎么突然跑去清剿匪寇了呢?”
“林青天在离京之时,手里却是握着一道密旨,他有便宜行事之权!”
……
在邻桌之中,正好有几个行商在那里窃窃私语,不过声音却是越来越多。只要稍微用心倾听,都能够听到他们在谈论些什么。
陆凤仪听到他们谈论的竟然是当前大明朝风头最盛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林晧然,却是不由得上了一些心,便是认真地听了起来。
:。:





寒门祸害 第1500章 陈凤仪的机会
饭堂之中,那几个商人的声音渐渐变大,并将话题进行了引申。
“如此说来,那帮匪寇是要倒霉了!”
“可不是,林青天又为南直隶百姓做了一件大实事!”
“呵呵……你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这事实则另有玄机!”
……
在两个人力捧林晧然之时,那个最为沉稳的中年男子却是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将话题又引向了另一个方向。
陆凤仪的烧饼已经送了上来,只是他的心思已经不在烧饼之中,而是默默地喝着饭馆提供的免费粗茶,则是继续听着那边所谈论的内容。
那个中年男子发现了陈凤仪正在“偷听”,先是朝着这边得意地递了一个眼神,这才对着友人讲出了其中的玄机。
陆凤仪从那个中年男子断断续续的话语中,终于梳理出事情的始末。
林晧然有一道“便宜行事”的密旨,因为他的妾室花氏的货物在吴淞江被劫,所以这位钦差大人愤而前往松江府,并调动松江卫对吴淞江的匪寇进行清剿。
陆凤仪虽然入仕的时候不算长,但却拥有很强的嗅觉,一道电流从脑海一闪而过,很多疯狂的想法随之喷涌上来,旋即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般。
林晧然何许人也?
年仅十七周岁便以连中六元的科举成绩横空出世,而后他重返广东主持开海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在担任顺天府尹期间亦是可圈可点,现今已经成为正三品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跟着大明很多走关系靠资历的官员不同,林晧然能够走到这一步,更多是靠他自身过硬的能力,且现在拥有很高的官声。
只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陆凤仪已经看到了林晧然的“过”,心里萌生了一个疯狂的决定:他要利用这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上疏弹劾当朝风头最劲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林晧然。
别人畏惧吏部尚书吴山,别人畏惧林晧然的前程远大,但他陆凤仪做的便是刀口舔血的事情。
去年他上疏弹劾胡宪宗之时,他一个小小的给事中便敢于跟正二品的朝堂大员进行硬碰硬,而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现如今,一个天大的机会摆到了面前,他同样不会瞻前顾后,而是要借着“林晧然的尸体”上位,直接迈入正四品京官的前例。
此时此刻,饭堂还是一阵吵吵闹闹,那几个商人已经谈论生意上的事情了。
他三下五除二便吃掉了一块烧饼,另一块烧饼直接塞入怀里,便是放弃前去拜访徐陟的计划,出门匆匆朝着家中走去。
天色已经彻底暗了下来,而他住的地方多是没有灯火的街道。
由于他走得比较急,却不小心被路上的石头拌了一下,重重地摔了一跤。只是他的身体并不觉得疼痛,反而还显得越来越兴奋。
老仆打开门看到陈凤仪的衣服满是泥土,显得关切地询问道:“老爷,你没事吧?”
“没事,快给我掌灯!”陈凤仪很是平淡地摆了摆手,低着头急匆匆地朝着书房走去道。
老仆看着自家老爷如此模样,亦是不敢怠慢。
一盏灯火亮起,当即照亮了这个极其简陋的书房。
陆凤仪的嘴里隐隐念叨着什么,站在书桌前开始整理思绪。
老仆不敢打扰陈凤仪,悄悄地关上房门便退了出去。
陆凤仪的眼睛渐渐放出亮光,思路慢慢变得清晰起来,已然是看到了林晧然的致命点。
林晧然到吴淞江剿匪自然是大好事,但如果他是因为其妾室花氏的货物被劫而采取这般行动,那么就是大大的不合适,是一个挟公报私的行为。
相信奏疏到了皇上那里,定然会惹得龙颜大怒。
若是朝廷因此查办林晧然,亦或许对林晧然进行了贬谪,那么他陆凤仪的名声必定名扬天下,甚至还会因此而青史留名。
至于吏部尚书吴山的报复,则根本不需要担心。不说他背后有着当朝首辅徐阶撑腰,都察院和六科的科道言官定然会一起护着他。
为了防止朝廷大佬打击报复,他们科道言官早已经站在同一战线。若是不然,单是昔日张伟弹劾严世蕃,便足够让他死掉一百回了。
陈凤仪将一张洁白的宣纸铺放在桌面上,接着用镇石压住纸张,提笔便是在墨砚上沾着墨汁,同时脸上露出一个凝重的表情。
他屏息凝神片刻,便是开始草拟奏疏道:“微臣吏科南京给事中陆凤仪谨奏:君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而以其责寄臣工,使之造福于民焉……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林晧然身负隆恩,至淮南整顿盐政,然数月无果,荼毒于地方。其巡盐期间,索要属吏、行贿送礼,花天酒地,苛敛淮南财物,怨声载道。为建瘦西湖供其游玩,索扬州乡绅数万,征民几千,几至民变……今其妾室花氏货物于吴淞江被劫,更置盐事于不顾,其人亲赴松江,调动松江卫清剿匪寇,为民除害乎?实效烽火戏诸侯,为天下之笑矣!……今微臣奏请革其职,下狱查办,以儆示天下百官!”
陈凤仪在路上便已经有了腹稿,此时下笔如有神助,脑海更是文思喷涌,纸上的洋洋洒洒数百字,简直是一笔呵成。
他已经很久没有写出这般赏心悦目的奏疏,若不是考虑到弹劾的奏疏不宜过长,他完全可以写上一万字,将林晧然的所有恶行都揭露出来。
当然,很多所谓的“恶行”都是凭空捏造的。就如同他去年弹劾吴宗宪所用的“银山总督”,有时候想要做成一些事,确实要用到一些小手段。
哪怕前面的事情都不是真的,但只要林晧然是因为其妾室花氏的货物被丢而调动松江卫对吴淞江的匪寇进行清剿,这便已经足够了。
看着这份草拟完毕的奏疏,他又是微微进行了润色。接着,他走到茶桌喝了一杯粗茶,从书架找来了一份空白的奏疏,便是将内容小心翼翼地抄写上去。
今晚的月亮很圆很大,陈凤仪的心情更是欢悦。正是因为这一份出彩的奏疏,令到他兴奋得睡不着觉,次日一早他便差人将奏疏送了上去。
:。:




寒门祸害 第1501章 心头之患
京城,已经是一个秋高气爽的天气。
西苑本是一个皇家御园,只是随着嘉靖入住,在琼华岛上和太液池沿岸增添了许多宫殿和道家建筑,令到这里呈现出连片的宫殿群。
在无逸殿的值房中,由于下个月便是万寿节,是当今圣上第五十七个生辰,徐阶跟着袁炜正在商议着一些具体的操办事宜。
事关到当今圣上的事情,谁都不敢马虎大意。
严嵩兢兢业业侍奉了嘉端二十多年,结果万寿宫被烧之事,仅是提议皇上迁居南宫和返回大内,结果惹得皇上极为不喜。
“懋中,你我二人共同协助于皇上,此事竟然决定由你来负责,那么事无巨细都由你拿主意便是,不必事事都跟我相商!”徐阶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显得很和蔼地推心置腹地道。
袁炜的性情虽然高傲,不过那是对那些平庸之人才如此,对于探花郎出身的徐阶还是感到服气的,便是恭敬地拱手道:“虽然这么说,但有些事情还得由元辅大人来拿主意!”
“你办事,我放心,尽可放开手去做便是!”徐阶大手一挥,显得很是豪迈地道。
现在内阁仅有徐阶和袁炜二人,由于徐阶不是强势的首辅,袁炜并没有将徐阶取而代之的心思,二人相处得很是融洽。
袁炜看看徐阶如此信任自己,亦是没有再推让,便进行告辞道:“元辅大人,下官务必不会让此事出现纰漏,先行告退了!”
“如此甚好,不送了!”徐阶显是微笑着回应,并温和地目送袁炜离开。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这个首辅的宝座越发的稳固。袁炜虽然是写青词的鬼才,但论到处理具体的政务却不合格,更别说跟自己相提并论了。
袁炜走的是词臣路线,原本应该是清流派的楷模,但他是以青词媚上。
原本这并不算什么,毕竟严讷、董份、郭朴、李春芳,乃至他这位首辅都是如此。只是偏偏地,袁炜在日食一事上彻底寒了清流派的心。
日食,这是自周朝以来百官最重视的天象,是一种极为凶险的天象。
发生日食,说明帝王“失德”;发生月食,说明国家刑律混乱。为应对这些所谓的天变,皇帝必须采取措施,纠正自己的过失,即“日食修德,月食修刑”,否则就会遭到上天的惩罚。
对于百官而言,这是一个借机指责当朝弊政的好机会,是一个不用过于避讳向皇上建言的大好时机。
袁炜为了得到皇上的恩宠,为了粉饰太平盛世,却是抛出了“日食不见,即同不食”和“食止一分,与不食同”,令到原本摩拳擦掌的清流派只能是无功而返。
此事更是对一些先一步上疏请皇上“修德”的清流造成了打击,特别一度令到主张救护的吴山差点被免职,这已然成为了袁炜仕途上的一大污点。
正是那个时候开始,袁炜跟清流派的关系已经降到冰点,双方虽然没有进一步的冲突,但清流派已经将袁炜视为了“奸佞”。
现如今,袁炜既无门生,又没有清流的支持,还没有自己的朋党和旧属,别说是争夺他的首辅的位子,恐怕自己真的退下去,亦是轮不到他来担任。
纵观整个朝野,能够对他首辅宝座形成真正威胁的官员,只有现任吏部尚书吴山。而能够给他泼脏水的,则是上个月在江西跟人叫嚣着要卖杀手行刺自己的严世蕃。
今天是一个明媚的好天气,秋日正将无逸殿的前院渲染得很耀眼。
徐阶抛开了那些乱七八糟的思绪,伸手翻开眼前厚厚的奏疏,便是开始进行票拟,这已经是他每天所要做的一项工作。
处理这些奏疏,既需要相应的头脑,又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徐阶翻开了蓟辽总督兵部侍郎杨选的奏疏,却见上面提出了建议:“沿边境将士全仰月粮,没有其它耕种贸易。每遇到灾荒年和严防的时期,领取艰难,借贷无门,应该设立预备仓。在各营堡借民兵工钱银两,趁时召买收积,大致仿照常平仓法,以备各军年荒救济以及遇到紧急情况协调集使用。”
徐阶看到事关钱粮之事,脑袋不由得暗中生疼,不过他早就有了一套应对之策,便是在一张小纸条上面写下:“令户部诸官集议”。
虽然他这样做,会令到权力从内阁下移六部,只是责任同样分摊到了六部衙门。一旦事情出了问题,他还可以拿户部出来顶事,而不是什么都压在他一个人的身上。
他没有严嵩或严世蕃那种把持朝政的野心,他只希望能够稳稳当当地坐在这个位置上,哪怕权力小一些都无所谓。
咦?
徐阶将杨选的奏疏丢到一边,便是又翻开了几份来自南直隶的奏疏,脸色慢慢变得凝重起来。
刚刚翻开第一份的时候,他仅是以为陈凤仪是想为自己提供发难的机会,故而杜撰林晧然的“恶劣”并上疏弹劾于他。
只是接连又翻开三份奏疏的时候,看着都是在弹劾于林晧然,他知道事情怕是八九不离十,林晧然确实做出了大逆不道之事。
想到林晧然终究是一个二十三岁的年轻人,又是处于气血方刚的年纪,却是免不得会掉进美人乡之中,为着红颜做些出格的事情亦不足为奇。
正所谓,人无完人,林晧然没准到地方真是得意忘形,却是自以为做得很是高明,不想使出了这么一个大蠢招,心里不由得微微意动。
现在一个天大的机会摆在面前,何不轻轻地推上一把呢?如果失败了,那亦能给林晧然减分,但如果成功的话,这个心头大患则是彻底根除了。
一念至此,徐阶并没有急于进行票拟,而是在脑海中认真地进行推演。
林晧然并不是普通的人,他是在皇上心里挂着号的人,甚至有一定的份量。哪怕是要动林晧然动手,无疑亦是要找到最合适的时候递交上去,这样才能达到更佳的效果。




寒门祸害 第1502章 难念的经
中秋节将近,节日的气氛渐浓。
南京城虽然已经沦为备都,但失去了政治方面的制约,其经济和文化得以更加突显。留守的官员和士子将秦淮河的娱乐业推向了鼎盛,更是充斥着很浓的传统文化气息。
魏国公府,门前已经开始张灯结彩,呈现着一副节日即将来临的喜庆。
若论整个南京城,既有地位又金银堆积如山的府邸,当属现在的魏国公府。
魏国公府经过一百多年的繁衍,从中山王徐达到徐鹏举已经是第七世,族人可谓是枝繁叶茂。每逢重大的节日,都会有很多内亲外戚来访。
刘管家刚刚安顿完一批亲戚,便见到几辆高大的马车停在魏国公府大门处。得知来访的竟然是五小姐,他并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忙不迭地招呼家丁帮着搬运行李到里面早已经安排好的房间中。
徐容是徐鹏举的第五个女儿,嫁给了灵壁侯的世子。
灵壁侯府虽然没有魏国公府显贵,但东瓯王汤和同样是明初开国功臣,袭封灵璧侯爵位,到现在的灵壁侯汤世隆同样是第七世。
徐容的年纪只有二十几岁的模样,性子显得有些活跃,进门瞅了两眼周围,便是进行打听道:“刘管家,这府里最近可有什么新鲜事发生?”
“五小姐,你不要为难老奴了,老奴岂敢乱咬舌根子!”刘管家深知这位五小姐喜欢打听八卦的事情,便是苦笑着回答道。
“你还是跟当年一般,难怪我爹一直重用于你!”徐容瞥了一眼,经过一个栽满兰花的庭院,便是好奇地询问道:“我爹今年又从扬州带回了花魁,却不知安顿在哪座院子呢?”
刘管家的脸色微微一变,忙着小心地观察左右,便是认真地告诫道:“大小姐,关于花魁这号人,您切勿在老爷面前提起了!”
“怎么了?”徐容微微一愣,显得疑惑地放慢脚步道。
刘管家轻叹了一声,便是压低声音回答道:“这花魁的性情历来都孤傲,只是这位花魁亦是太过犟了一些。老爷只是想磨一磨她的心性,结果她不仅不懂得变通,竟然耍脾气说要离府回扬州,结果触怒了老爷!”
“她若是真的回扬州重操旧业,那我爹的脸面还往哪里放,然后呢?”徐容显得不满地冷哼一声,便是继续打听道。
刘管家的脸色迟疑,小心地观察了一下左右,这才压低声音说道:“她昔日犯了些事情,现在已经被调查出来,江宁知县将她判处流放三千里了!”
徐容身后的两个丫环听到这话,暗暗地咽了咽吐沫,却是将头放得更低了。
“又是这一招!”徐容如何不知道其中的门道,便是轻轻地摇了摇头道。
只是不得不承认,这招式虽然老旧,但却是行之有效。这既是惩罚了这种不听话的女人,又是保住了自己魏国公府的好名声。
在说话间,一行人已经到了庭院,这便是徐容昔日的居所。却不是每个嫁出去的女儿都有这种待遇,而是徐容嫁得好,这边自然会更重视一些。
夜幕降临,灯火亮起。
虽然离中秋还有一些时日,但魏国公府的家宴显得很是热闹,特别是大世子和二世子今天从京城归来,令到整个魏国公府洋溢着欢乐。
徐鹏举今天是身穿盛装出席,显得容光焕发地坐在首座之上,正是接受着亲友们的敬酒,很喜欢这种其乐融融的气氛。
“爹,这是孩子送给你的琉璃杯,祝你年年益寿!”一个风度翩翩的青年男子递上来一个礼盒,对着徐鹏举进行道贺道。
徐鹏举看着眼前这个最疼爱的儿子徐邦宁,心情变得更加的舒畅,先是缓缓地点了点头,接着伸手打开了那个盒子。
“这可是宁儿特意从广东给你带回来的,那些番人说是从万里外的远洋运送过来的呢!”旁边的一个贵夫人微笑着解释道。
徐鹏举将那个晶莹剔透的琉璃杯取出,当即引起了周围的一阵惊叹,而他亦是满意地点了点头道:“为父收藏多年,此琉璃杯亦是不可见,宁儿此番有心了!”
“这是孩儿应当做的!”徐邦宁当即进行拱手,只是眼睛的余光却是瞥向了另一侧的大哥徐邦瑞。
徐邦瑞看着其乐融融的一幕,却是敛着脸又喝了一杯闷酒。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而他家里的经令到他很是愤懑。
按说,原魏国公夫人张氏早亡,并没有留下子嗣,魏国公的爵位应该由他这个庶长子接任。却不想,他这个老爹不仅历来偏爱徐邦宁,还曾请托严世藩封郑氏为魏国公夫人,令到徐邦宁成为了“嫡长子”。
一念到此,他突然又想到了前些天遇到的一个广东商人,那个人似乎真的能帮到自己。
“好好,你们且继续吃喝,我且先回房了!”徐鹏举今天喝得尽兴,但却没有醉酒的意思,对着在场的众亲友道别。
徐邦瑞虽然心中颇为不快,但还是跟着大家起身相送。
徐鹏举喝得酒并不少,但可谓是“酒精考验”,令到他的头脑异常的清醒。领着一名极得信任的陈主事和刘管家,三人直接走向书房。
由于他并不喜欢读书,所以书房并没有书,主要是一些古玩字玩,算是徐鹏举的最重要收藏品。
刘管家送来一壶茶水,并小心翼翼地倒了一杯,这才悄然退了出去。
徐鹏举喝过茶水,将二儿子刚送的琉璃杯放到架子上,然后从旁边的暗格取出了一个木盒子。到了这个时候,他已经没有了半点醉意,却是无头无脑地问了一句道:“船应该快到了吧?”
“按照我们的计划,应该是中秋前二、三日便会到达!”陈主事显得恭恭敬敬地回应道。
徐鹏举将盒子打开,取出账本递过去并吩咐道:“你手抄一份送过去,让他们务必不可出差错!”
“是!”陈主事双手接过那份账本,很是郑重地点头应道。
徐鹏举知道陈主事抄录要花费一点时间,便把玩起那个琉璃杯,只是他突然发现陈主事仍然愣在原地,不由得疑惑地抬头询问道:“怎么了?”




寒门祸害 第1503章 流放之路
陈主事的脸色苍白,并没有作任何的回答,而是将账本朝向徐鹏举。
徐鹏举看着朝向自己的账本,眼睛当即闪过一抹震惊之色,手上那个精美的琉璃杯从手中脱落,在地上应声而碎。
琉璃杯已然是仿制品,亦或者,这本就是一个精美的玻璃杯。不过关于这一点,似乎已经全然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却见那一份被打开的账本上面,呈现的是一片空白,已然是被人偷梁换柱,这一本关系重大的账本竟然早被人盗走了。
徐鹏举没有了往日的国公风范,一把伸手夺过那个账本,连翻几页都是空白一片。他最后的一丝侥幸,在这一刻,已经被撕得粉碎。
他最大的秘密,国公府最重要的东西,竟然就这般被人偷梁换柱了。在确定账本真的失窃后,随着一些记忆片段不断在脑海中闪现,他突然扭头朝着南方望了过去。
“老爷,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陈主事已经从震惊中醒悟过来,抬头看着徐鹏举似乎知道一些实情,便是小心地询问道。
徐鹏举的脸上闪过一抹阴霾,旋即怒不可遏地命令道:“你即刻前去江宁县衙,一定要将那个女人给追回去,一定要追回来!”
陈主事虽然有诸多不解,但还是慌慌张张地跑了出去。他自然知晓老爷口中那个女人是谁,那个花魁的事情便是他亲手操办的,只是他对将人追回来已经不敢抱什么希望了。
为了快些将人给流放,他可谓是费尽了苦心,如今又岂能那般突然将人给截住。不过任何事情,都要做过才知晓结果,他亦是匆匆赶往江都县衙。
在早些时候,南京的城门外的官道中,一行人朝着西南方向而去。
“你们都给老子走快点,前面二里地有一间破庙可以对付一宿,若是不然,咱们今晚通通都得在荒郊野外过夜了!”
1...470471472473474...6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