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摄政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虫豸
钱通答道:“在罪臣觐见陛下之前,后金、漠南蒙古各部、以及朝鲜等国,已经相聚议定、共同推举陛下您为‘昆都伦英明汗’!而这面金牌,就是您作为‘昆都伦英明汗’的证明,乃是后金、漠南蒙古各部以及朝鲜共同出金锻造而成!”
德庆皇帝不由一愣。
由周边各国各部落共同推举为大汗,这种事情在汉人的历代王朝之中也就发生了寥寥几次罢了,每个享有这般殊荣的帝王都是名垂千古了。
德庆皇帝的表情有些纠结,既是想要维持自己的表情冷肃,也忍不住心中有些激动,问道:“这个‘昆都伦英明汗’是什么意思?”
钱通答道:“根据蒙文,就是指‘宽仁、慷慨的王者’的意思。”
宽仁、慷慨……
听到钱通的回答,赵俊臣眉头一皱,突然觉得事情并不简单。
所以,趁着德庆皇帝尚未表态,赵俊臣突然出列道:“陛下,臣认为,这件事颇为不妥!”
……
……





摄政大明 第1041章.德庆寿辰(四).
......
......
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傻子毕竟只是少数,某些人的某些决定看似是愚不可及,但实际上还是因为利益考量的角度有所不同,有些人眼里只能看到短期好处、有些人认为长期利益最重要、有些人相较于实际利益更为重视舆论影响,有些人则是认为政治利益应该为经济利益让步。
德庆皇帝当然不是一个傻子,当他听到了“昆都伦英明汗”的蒙语解释之后,顿时就知道了建州女真、漠南蒙古与朝鲜的真实目的——就是想要打秋风、占便宜罢了。
若是你不能急公好义、仗义疏财,资助建州女真等部大量钱粮渡过今*的粮荒,又怎能算是一位宽仁、慷慨的王者?
然而,德庆皇帝身为一个统治者,尤其还是一位好大喜功想要留名青史的统治者,他思考问题的角度与寻常的臣子百姓是完全不同的。
相较于实际利益,他更为重视这件事情的政治意义,尤其是自己的后世史书评价。
能够被周边少数民族共同推举为汗,这件事情对于汉人皇帝的历史地位提升实在是太大了,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天可汗”称号、以及隋文帝杨坚的“圣人可汗”称号,皆是史书之中大书特书、重墨描述的事情。
若是德庆皇帝能够被建州女真、漠南蒙古与朝鲜共同推举为汗,德庆皇帝的历史地位岂不是就能与隋唐二朝的开国皇帝相并肩了?
一时间,德庆皇帝不由是****、心情激荡,哪怕是明知道这件事情只是建州女真等部的打秋风手段,也难以是忍受它的诱惑。
不过,德庆皇帝终究还留有一些理智,很清楚**自身的钱粮状况也只是勉强维持周转罢了,若是赵俊臣的农务改革今*无法见到显著成效、再遇上几场天灾**的话,只怕是**内部也会出现问题,说不定就会有流民之乱,这也是德庆皇帝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的事情。
这般情况下,德庆皇帝自然是心中犹豫、想法**,既想要咬牙拿出一部分实惠、接受建州女真等部共同推举的尊号,又担心**自顾不暇、内部会出现问题。
于是,见到赵俊臣突然站出来说话之后,德庆皇帝并未阻止,一方面是想要听一听众位臣子的想法,另一方面也想要争取时间考虑利弊,就点头道:“哦?赵爱卿反对此事?说吧,朕也想听一听你有何独到见解。”
赵俊臣表情严肃的大声说道:“陛下,臣认为,建州女真、漠南蒙古、以及朝鲜等部等共同推举您为昆都伦英明汗,固然是出于一片‘好心’,但这件事情既是不合天理、也是不符祖制!陛下您是天子、是皇帝,乃是天授君权!您的尊号又岂能被几个周边部落所决定?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又岂是‘可汗’的称号可比?举个不恰当的例子,难道我等臣子还能推举陛下您担任内阁首辅不成?”
这个时候、这般场合,赵俊臣自然是不能当众说出“朝廷钱粮不足、无法为建州女真等部提供更多援助”这般自暴其短的言论,也不能当着各国使节的面前大肆宣扬“养虎为患”的道理,索性就直接**这件事情的正当性以示反对。
但这般道理,显然是无法说服绝大部分人。
像是程远道这般清流,对于这种宏大叙事一向是极感兴趣,毕竟他只需要张一张嘴巴就可以了,朝廷的钱粮周转从来都不需要他来操心。
于是,赵俊臣的话声刚落,程远道就站出来反对道:“陛下,老臣认为赵阁臣所言才是真的不妥!朝廷周边各部族共同推举您为昆、昆伦都英明汗,这全是出于他们的恭顺与忠孝,也正是一举解决边疆隐患的大好机会,又岂能因为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就错过?”
另一边,礼部尚书林维也是站在程远道一边,毕竟德庆皇帝一旦是接受了“昆都伦英明汗”的尊号,礼部今后一段时间必然是大出风头,一系列活动也是大有油水可捞,就跟着站出来表态道:“陛下,臣也认为,为了百*之计,这般时候应该欣然接受尊号,不能让后金、朝鲜、漠南各部寒心,这也是向天下世人宣扬我大明强盛、陛下圣明的大好机会。”
紧接着,钱通也再次开口表态,依然是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样,道:“陛下,罪臣这些*来一直都留在后金,对于周边各部的想法也有些了解,就像是各位大臣所言一般,后金、朝鲜、漠南蒙古各部共同推举您为昆都伦英明汗,全是出于一片忠孝之心,可汗的称号在草原上也是至尊无上,绝不会有任何降尊之意!历史上像是唐太宗、隋文帝等人,也都是欣然接受了这般尊号,并不是无例可循。”
程远道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林维则是从一开始就坐歪了屁股,赵俊臣也懒得与他们争辩,只是冷笑看着钱通,道:“这位后金的钱使节......你既然是拿唐太宗与隋文帝来举例,那就应该明白,唐太宗的尊号乃是‘天可汗’,隋文帝的尊号则是‘圣人可汗’,这两个称号的尊贵意义要远大于寻常的可汗称号,又岂是这个‘昆都伦英明汗’能比的?若是陛下他接受了这个称号,岂不是表示我大明皇帝要弱于隋唐皇帝一头?
更何况,我若是没记错的话,后金的努尔哈赤,就曾经接受过‘昆都伦汗’的称号,与你们推举陛下的‘昆都伦英明汗’仅有两字之差!而努尔哈赤当*曾是数次降于大明,陛下又岂能与他并肩?”
说话之际,赵俊臣的心情竟是有些暗爽。
这些*来,赵俊臣一直都被人用“大义”、“规矩”、“祖法”之类的理由针对,如今赵俊臣也算是学习借用了,发现这种怼人的手段简直是不要太好用,任何事情只需要高喊几句冠冕堂皇的口号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
动嘴皮子挑毛病果然是天下间最容易的事情。
另一边,听到赵俊臣的这般说法,程远道、林维、钱通等人果然是一时语塞、无法反驳。
与此同时,德庆皇帝也终于下定了决心。
让德庆皇帝下定决心的原因,并不只是因为赵俊臣的说法有道理——当然德庆皇帝本人也确实是受到赵俊臣这般说法的影响,认为自己的可汗尊号实在是有些低了——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绝大多数**们的沉默不语。
百官们皆是明白朝廷目前的钱粮窘态,他们平日里的油水已经减少了许多,这般情况下若是再拿出一部分实惠用以嘉奖建州女真等部,百官们的“日常福利”只会一降再降,说不定还要再发生几次“以俸银换俸米”的事情,百官们平日里喊口号表忠心之际自然是踊跃积极、不甘人后,但若是只为了德庆皇帝的虚名就牺牲自己的实际利益,那就要敬谢不敏了。
所以,除了赵俊臣、程远道、林维等寥寥几人之外,绝大多数**这个时候皆是沉默不语,**表态。
而**表态,有时候就是一种表态。
见到百官们的这般态度,德庆皇帝心中有些不喜,但也终于是有了决定,缓缓道:“赵爱卿、程爱卿、林爱卿、还有钱使节的说法各有道理,朕一时间也是难以决定......既然如此的话,这件事情就再议吧。”
所谓“再议”,一方面是朝廷内部再次讨论德庆皇帝究竟要不要接受建州女真等部所推举的尊号,另一方面也是让建州女真与漠南蒙古、朝鲜等部再次进行讨论,要不要给德庆皇帝推举一个更加响亮高贵的尊号。
所以,这件事情其实还留着一个尾巴,显然是德庆皇帝依然**死心,若是建州女真等部今后当真是拿出了“天可汗”、“圣人可汗”之类的响亮尊号,德庆皇帝只怕是就要从了。
但无论如何,赵俊臣的目标也同样达到了,至少是暂时拖延了德庆皇帝的决定,事情还有挽回的余地。
然而,事情还**结束。
*
因为德庆皇帝至始至终都**收下钱通捧在头上的那面金牌,钱通见到德庆皇帝拒绝之后,也就直接把金牌收回到怀中,连连的摇头叹息。
接下来,钱通并**继续纠缠,反倒是再次掏出一份礼单,又开口道:“既然陛下您心意已决,罪臣自然是不敢强求,返回后金之后,也会让他们再次商议新的尊号,一定会让陛下满意,也不枉罪臣这些*来的奔走相劝......
不过,后金这一次除了联合各部共同推举陛下您为昆都伦英明汗之外,还准备了丰厚的进贡礼品献给陛下、以表诚心,分别是百*以上的人参两百根、优质貂皮三百张、上好鹿茸五百支、金珠五百颗......三尺高金玉佛像一尊、稀有白虎皮一张......此外,还有一颗成人拳头大小的夜明珠,乃是后金历代相传的国宝,也是趁此机会献于陛下!”
钱通所念的这份礼单,任何一项礼品都是极为贵重,而且数量极多,林林总总加在一起,足以让太和殿内所有**皆是目瞪口呆,只觉得后金把自己的国库都搬了出来一般。
然而,还不等百官们的震惊稍落,漠南蒙古各部与朝鲜也纷纷献上了自己的贡礼,虽然不似建州女真一般惊人,但也同样是出乎意料的丰厚贵重。
但这绝不是一件好事。
众所周知,汉人王朝一向是自诩为天朝上国,接受周边各国的朝贡之后,往往都要翻倍返还的。
尤其是现在这般情况,德庆皇帝刚刚拒绝了建州女真各部的“恭忠之心”,自然是愈发不能吝啬了。
与此同时,因为刚才那件事情的打岔,德庆皇帝对于钱通这个叛臣的杀心也早已是消失无踪了。
于是,德庆皇帝沉吟片刻后,缓缓道:“尔等各国的忠心与恭敬,朕都已经看到了......今日的大典结束之后,朕会安排礼部、户部、与内承运库共同商议,重赏尔等各国的忠孝之心!”
听到“重赏”二字,钱通就知道自己此行的目标已经成功了大半,当即是领着众位使节再次向德庆皇帝行了大礼叩谢。
另一边,赵俊臣则是面沉似水。
这一次,显然是建州女真棋高一着,今日的种种情况也早就在他们的计划之中!
推举德庆皇帝为“昆都伦英明汗”只是第一步,若是不能利用区区一个虚名就捞取到最大好处的话,那就再次给德庆皇帝献上大量的进贡礼品,让德庆皇帝抹不开面子,只好是加倍返还,照样是可以捞取极大的好处。
而且,德庆皇帝也知道仅凭内承运库的积蓄返还回馈建州女真等部的进贡,必然是要大出血的,以德庆皇帝的吝啬性格自然是舍不得,所以就再次拉上了户部衙门,想要让国库与內库一同承担这件事情的支出。
但偏偏,这般时候,赵俊臣已经**立场与机会再次表态反对了!
“算你们狠!但事情还没完!”
赵俊臣盯着钱通良久,心中暗暗想到。
赵俊臣从来都是占惯了便宜,也早就把国库钱粮视为是自己的禁脔,每一两银子、每一颗粮食都有用处,这个时候自然是绝对不愿意吃亏的!
*
经过了德庆自夸、百官贺寿、以及各国使节觐见之后,这场大典终于是来到了第四个环节,这也是百官们最为关注的环节,那就是德庆皇帝封赏陕甘与河套之战的众位有功**。
陕甘三边与河套地区的赫赫战功,按理说就应该是以赵俊臣的功劳最为显赫,他不仅是一力主导了陕甘三边全歼蒙古联军的辉煌大胜,朝廷大军随后反攻河套地区的战事也全是因为赵俊臣奠定了基础。
然而,德庆皇帝封赏之际,却率先是封赏了还留在陕甘三边主持大局的梁辅臣,不仅是给梁辅臣册封了“忠毅侯”的世袭爵位,还晋升梁辅臣为内阁次辅,另还有赏赐金银珍宝若干,就好似梁辅臣才是这一系列辉煌大胜的首功之臣。
德庆皇帝的这般做法,显然是想要打压赵俊臣的影响力与崛起势头,所以才会刻意的抬高梁辅臣、压过赵俊臣一头。
对于这般情况,赵俊臣也是早有预料,并**任何的情绪波动。
但德庆皇帝也不敢做得太过分,封赏了梁辅臣之后,马上就宣布了封赏赵俊臣的旨意。
“不世新成伯、东阁大学士、少傅赵俊臣听旨!”
随着张德的一声宣旨,赵俊臣在百官注目之下,再一次的缓步出列。
......
......




摄政大明 第1042章.心有*一.
......
......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古帝王平定天下,式赖师武臣力;东阁学士、少傅赵俊臣,先平陕甘之侵寇,后定河套之故土,以致海宇安定、大振国威,克承忠勉之风,嘉兹报政,用慰显扬之志,畀以殊荣......特封为新成伯、世袭罔替,另赐予免死金牌一面,钦此!”
随着张德扬声读完了圣旨,太和殿内的百官们顿时是一片哗然,绝大多数人都是面现震惊。
相较于梁辅臣的封赏,赵俊臣的赏赐算不上是多么丰厚,甚至还有些吝啬。
梁辅臣被直接册封为忠毅侯,还晋升为内阁次辅,金银珍宝也赏赐了许多,而赵俊臣只是摘掉了爵位前面的“不世”二字,今后可以把爵位世袭罔替的传承下去,但以赵俊臣的地位与功绩而论,这也算不得是多么优厚的重赏。
不过,这是早有预料的事情,赵俊臣当初被德庆皇帝召回京城的时候,他在陕甘三边的赫赫战功就已经得到了嘉奖与册封,今日的封赏只是针对赵俊臣在朝廷收复河套地区之际的庙算之功罢了;而且赵俊臣的*纪太轻,若是封赏太厚的话很快就会面临赏无可赏的尴尬局面,无论德庆皇帝还是赵俊臣,都会竭力避免这般情况出现。
真正让百官们感到心中震惊的,却是德庆皇帝赐给了赵俊臣一面免死金牌!
其实,德庆皇帝今天要赐给赵俊臣一面免死金牌的小道消息,早就在**之中悄悄流传开了,但绝大多数**都不相信德庆皇帝会对赵俊臣这般慷慨、承诺未来,大都是认为这个消息只是谣言。
但这一刻,百官们震惊发现,德庆皇帝竟然还真给了赵俊臣一个长远承诺!
百官们虽然也知道,**历史上有许多重臣都被皇帝赐予过免死金牌,但这些重臣的结局大多数都算不上好,但听到这道圣旨之后,百官们看待赵俊臣的目光,依然是悄然间发生了转变!
*一,这面免死金牌当真有用呢?
*一,德庆皇帝是真想要给赵俊臣一个长远承诺呢?
*一,赵俊臣今后将会像是周尚景一般成为三朝老臣、权倾朝野呢?
若是赵俊臣不再有兔死狗烹的远患,朝野各方今后对待赵俊臣的态度,就必须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了!
而这种“*一”的想法、这种悄然间的态度转变,也正是赵俊臣所需要的。
就这样,在百官们的震惊目光之中,赵俊臣满是感恩戴德的出列,答谢了德庆皇帝的封赏,又向德庆皇帝表忠心说了许多漂亮话,但他的眼神依然平静,甚至还有些不以为然。
*
封赏了赵俊臣之后,德庆皇帝又陆续嘉奖了许多位陕甘与河套战事的有功之臣。
排在梁辅臣与赵俊臣之后的受封**,却是这段时间以来风头最劲的关武元,他也是去*一系列战事的最大受益者。
自从关武元凯旋返京之后,就多次得到了德庆皇帝的召见,德庆皇帝对于关武元的形象气质颇是印象深刻,关武元又一向是善于夸夸其谈、装腔作势,每次说大话、吹法螺的时候总是拍得胸膛啪啪作响,也就轻易蒙骗过了不懂兵事的德庆皇帝,让德庆皇帝愈发认定关武元是一名赤胆忠心的当世名将了,自然是刻意的怀柔笼络,颇是赏赐了关武元许多好处。
见到德庆皇帝的这般态度,百官们也都知道关武元很快就要一飞冲天了,不仅是禁军将领们这段时间以来争相讨好于他,“帝党”**们也纷纷是与关武元刻意拉近关系,还有传言说兵部尚书王寿与关武元已经在私下里拜了把子、结为了异性兄弟。
时至今日,关武元赫然已经成为了禁军之中的魁首人物,也成功融入了“帝党”的核心圈子,成为了最受德庆皇帝宠信的心腹武将。
这般情况下,德庆皇帝封赏关武元的时候,自然是毫不吝啬,不仅是晋升关武元为京营大都督、负责整个北直隶的防务事宜,还册封关武元为右柱国、武忠伯,爵位已是不逊于赵俊臣了。
事实上,关武元的今日封赏能有如此之厚,主要还是因为赵俊臣前段时间为众位**争取好处的时候,至始至终都**提及过关武元的名字,也就让德庆皇帝愈发是认定关武元与赵俊臣不是一路人了,自然是放心重用。
当关武元出列领旨的时候,也是仰头挺胸、满脸傲气,一副舍我其谁的样子,丝毫不认为自己受之有愧。
但偏偏,关武元的这般架势,还当真是蒙骗过了绝大多数**,百官们只觉得关武元举手抬足之间充满了霸气与自信,果然是实至名归的一代名将。
对于这般情况,赵俊臣一方面是乐见其成,另一方面却又觉得有些讽刺,心情颇是复杂。
*
封赏了关武元之后,则是轮到了陕西巡抚章晟德。
在陕甘与河套的战事期间,章晟德一直是负责后勤与安民之事,也算是功不可没,但他的过错也有许多——不仅是参与了前任三边总督王铮的绥靖计划,辖区内的天水城还发生了一场民乱——最重要的是,章晟德已经成为了赵俊臣的朋党,也就让德庆皇帝愈发是不喜欢他了。
所以,德庆皇帝认为章晟德只是“功过相抵”,并不需要特意封赏,但因为赵俊臣的据理力争,终究还是给了章晟德一些好处。
这个时候,在德庆皇帝的旨意之下,章晟德被调任为四川巡抚,并**提升官级品阶,但四川有着“天府之国”的美誉,环境好歹要比陕西优越一些,又有川盐整改的事情容易出政绩,倒也算是一个优渥肥差。
所以,章晟德接受德庆皇帝的封赏之际,表情间满是欢喜之意。
*
章晟德之后,则是固原总兵方振山。
这个人同样是军功不俗,但就像是章晟德一样,他与赵俊臣走得太近了,不论是留在京城中枢担任要职、还是外放到地方执掌实权,德庆皇帝皆是无法放心,索性就把他调任到辽东担任都督同知之职。
都督同知乃是朝廷的正一品官职,拥有协助地方大员整顿军备之权职。
这项任命,德庆皇帝显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也得到了赵俊臣的赞同,双方可谓是一拍即合。
所谓政治就是如此,德庆皇帝想要打压赵俊臣,赵俊臣也提防着德庆皇帝,但两人遇到共同目标的时候,依然还会默契的携手合作。
在**九边军镇之中,就要以辽东镇耗费钱粮最多,如今已是尾大不掉之势,德庆皇帝任命方振山为辽东都督同知,既是限制了他的手中实权,也可以利用他来制衡辽东镇总兵何宇,让朝廷今后有机会逐步削减辽东镇的军费与势力。
最近几*,随着建州女真的主动请降,短时间内并不会出现太过于严重的边患,辽东军镇的重要性有所降低,也正是朝廷出手削权的最佳时机。
而且,方振山这个人领兵作战的本领倒是寻常,但他讨好上司、串联同僚、拿捏下属的手段却是一绝,让他负责这件事情也算是人尽其才了。
对于德庆皇帝的封赏与任命,方振山自然是有些不乐意,他不愿意去趟辽东镇的浑水,但因为赵俊臣的劝说与某些承诺,方振山终究还是勉为其难的接受了。
*
再接下来,则是轮到了老将何漳。
在表面上,何漳乃是赵俊臣的军中心腹,也是赵俊臣最为倚重的武将,而且何漳也认为赵俊臣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平日里对于赵俊臣可谓是马首是瞻。
但赵俊臣却是清楚知道,何漳此人颇有原则,他固然是感念赵俊臣的知遇之恩,但还是更加忠心于朝廷大义与德庆皇帝,真到了某个****,何漳绝对会站在德庆皇帝的那一边。
所以,赵俊臣就把何漳树立为吸引德庆皇帝注意力的靶子,一直是态度积极的为何漳争取好处,而赵俊臣的这般态度也让德庆皇帝愈发是敌视何漳,无论如何也不同意何漳执掌实权。
最终,迫于德庆皇帝的压力,赵俊臣“百般无奈”之下,只好是做出了“让步”,何漳被安排到了五军都督府、担任后军都督府的右都督,这是一个看似尊贵却无实权的官位,从今往后只怕是再也**领兵作战的机会了。
不过,因为赵俊臣在这件事情上做出了让步,德庆皇帝的态度也是稍稍软化了一些,同样是在章晟德、方振山等人的任命封赏方面做出了让步。
1...499500501502503...6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