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虫豸
但还望陛下明鉴,臣当时送给太子殿下的建议,是说这件事情一定要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只是针对一部分罪行最为严重的藩王就好,绝不能把事情闹大,否则就很难收场!当时太子殿下也是从善如流、答应得好好的,谁曾想他如今依然是大动干戈、同时弹劾了十余位藩王,所列罪行又是这般严重,臣收到消息之后也是大吃一惊,完全想不明白太子殿下的心思变化!”
赵俊臣的这一番话,固然是**任何作假,但也隐瞒了一部分关键**。
德庆皇帝听到赵俊臣的解释之后,并**表现出任何相信之意。
只见他再次从御案上拿起一份奏疏,轻轻抛到赵俊臣的脚下,冷声问道:“这么说,太子他在这份密疏之中的种种表态,也不是出于你的主意了?”
见到自己脚下的奏疏、听到德庆皇帝的询问,赵俊臣又是心中一凛。
赵俊臣完全没想到,太子朱和堉呈给德庆皇帝的奏疏共有两份,除了一份弹劾众位藩王的奏疏之外,竟然还有一份密疏!
然而,所有人皆是被那份弹劾奏疏吸引了注意力,再加上御书房这些天一直是消息封闭、严守机密,这份密疏的存在也就无人得知了。
很显然,太子朱和堉与德庆皇帝二人这段时间以来的种种奇怪表现,皆是与这份密疏有着密切关系。
犹豫了一下,赵俊臣弯腰拾起了这份密疏、翻开细读。
然后,赵俊臣的表情很快就发生了变化,满是不可思议。
太子朱和堉为何是明明知道事情并不可为、却依然是一头撞上南墙?德庆皇帝的态度又为何是这般的暧昧不清?他们二人的真正目标究竟为何?
读完了这份密疏之后,赵俊臣终于是明白了这件事情的各种蹊跷之处。
“太子他果然是长进了......包括我、包括德庆皇帝,所有人皆是小觑了他的变化,也就被他算计了一次!......但这般成长速度,却是有些超乎预料了!”
读完了这份密疏之后,这就是赵俊臣心中的唯一想法。
......
ps:工作上的事情没完没了,有种撂挑子的冲动!
......
摄政大明 第1050章.各方的表演(完).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摄政大明最新章节!
......
......
“......儿臣愚钝无能,不明世事、不谙人心,担任太子至今已有八载,却是毫无建树、屡次犯错,扪心自问也仅有持身端正、忠心守孝值得一提,余下皆是不足为道,深辜父皇之器重,每当思及于此,总是傀作难安......”
“......时至今日,儿臣虽有明悟,奈何已是朝中树敌无数、自身威望尽失,为时已晚、悔之莫及!儿臣左思右想,自认德不配位,经由再三考量,不敢让父皇两难、亦不敢扰乱社稷,自当是主动退位......”
“......然,历朝之储君废立,必是有正当理由,或为失德、或为不孝,然儿臣向来谨守本分,从未有失德与不孝之举,若是强行退位,定会引发朝野之非议,于父皇之天威也有损害,亦不可行,须是另寻缘由,方可有废立之事......”
“......儿臣深知,父皇不满于宗室之糜烂久矣,故而才安排儿臣调查此事,但宗室之弊深积百*,诸藩亦是妄自尊大久矣,若只是敲山震虎、点到为止,恐是治标不治本,众藩只会蛰伏一时,今后必是固态复萌,父皇之心患、朝廷之弊政依旧不改......”
“......但若是朝廷出手惩治宗室太重,亦是多有不妥之处,不仅损伤国本、朝野动荡,亦会影响父皇之史书评价......轻重皆不可行,却令人左右为难......”
“......是故,儿臣已是下定决心,当是不计后果、矫枉过正,以自身为弃子,趁今日之机以重典惩治违法乱政之众藩,引天下宗室之仇怨于一己之身!待到天下宗室牵连愈广,必将是人心惶惶、敬畏天威,亦将是铭记教训、再不敢似往日般肆无忌惮......”
“......尔后,再待到各地宗室怨气最重、恨不能将儿臣食肉寝皮之际,父皇也可趁机出手、****,只需赦免部分宗室之罪行、恢复少数藩王之尊位,以怀柔之手段安抚人心,即可收获天下宗室之感恩戴德、亦可平息朝野之动荡,宗室之怨恨也只针对于儿臣一人......”
“......事至终末,藩王与宗室之罪行皆受严惩,少数赦免者今后数十*内必是收敛行径、不敢再犯,朝廷供养之压力亦可缓解,所查抄之不义钱粮也可造福于民,此乃善政也,可谓其一;父皇寻机****之后,不仅是稳定朝野、尽收人望,亦可提升史书工笔之评价,被誉仁恕之君、名垂千古,可谓其二;儿臣德不配位,早该退隐,彼时已是与全体宗室为敌,百官亦是受到波及,事后必然有人弹劾儿臣欺压宗室、擅生事端,父皇也可趁机废黜儿臣,另寻合适皇子继承储君重担,进一步平息宗室与百官怨气之余,亦可保证大明江山之传承与稳固,此乃其三......”
“......彻查藩王罪责之事,于江山之稳固、于百姓之福祉、于父皇之天威,皆有大益,可谓一举三得,仅需牺牲儿臣一人而已,然儿臣早已不适合留任于储位,亦是顺水推舟,是故才有今日之举动......
“......儿臣唯恐父皇顾念父子情谊,多有犹豫、错过时机,故而先行后奏......今日之举,既是儿臣之最后任性,亦是儿臣之最大孝心,还望父皇能够最后一次宽恕儿臣,若是办成此事,儿臣总算能为父皇有所分忧,也总算能为社稷有所建树,无论今后**为何,心中再无怨悔......”
*
读完了朱和堉的密疏内容,赵俊臣的心情既是凝重、也是赞叹。
朱和堉这一次所施展的手段,虽然不能说是扭转乾坤,但也堪称是漂亮至极了!
现如今,随着德庆皇帝已经开始默许七皇子朱和坚公开招纳朋党、涉足前朝政务,再加上老朱家一脉相承的固执性子,朱和堉被废黜的事情已是再无可能改变,可谓是板上钉钉。
但因为这份密疏,这件事情的性质却是悄然间发生了改变!
原先,朱和堉失去储君之位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的能力不足、树敌太多、屡屡闯祸,现如今更是众叛亲离、威望大损,已经不再是一个合格的储君人选,但随着朱和堉在这份密疏之中的主动请求废黜,情况就变成了朱和堉是为了朝廷大局的稳定、为了德庆皇帝的史书声誉,自愿牺牲了自己的储君之位!
这是多么崇高的理由!这是多么感人的孝心!
同样是遭到废黜,这里面的差别可就大了。
若是前者,德庆皇帝今后就算是再不满意新储君的表现、又一次生出了换储心思,也绝不会重新考虑朱和堉的,但换成后者的话,今后一旦是朱和坚犯了错,德庆皇帝肯定就会回想起朱和堉的好处。
更何况,在这份密疏之中,朱和堉的字里行间无不是透漏着自己的成长与孝心,也无不是暗示自己依然是储君太子的最佳人选,只是成熟稍晚了一些。
所以,也难怪德庆皇帝这段时间的态度会是这般奇怪了,就算他已经下定决心要废黜朱和堉、一心想要扶持朱和坚上位,但只要是心中尚存有一丝父子亲情,看过了这样一份奏疏之后,也必然会忍不住心生犹豫吧?说不定还会生出一种愧疚情绪,只觉得是自己缺乏了一些耐心、亏欠了朱和堉。
或许,朱和堉的这般“以退为进”的做法,乃是受到了赵俊臣当初的启发。
在朱和堉离京之前,赵俊臣针对未来的夺嫡局势,曾为他量身制定了一个计划,这个计划本质上也是“以退为进”的手段,就是让朱和堉以提升自身庙堂声誉的前提下、不留任何话柄的主动离开储君之位,然后静静等待朱和坚登上储位之后犯下**,再是伺机东山再起。
而朱和堉的今日表现,依然还在赵俊臣当初的计划框架之内,只不过赵俊臣的“以退为进”是针对庙堂百官,而朱和堉的“以退为进”却是针对德庆皇帝,两者结合之后无疑是效果更佳,却也让他为自己争取了一份先机!
根据赵俊臣的最初计划,朱和堉今后若是想要东山再起,就只能是寄望于赵俊臣的全力协助,但有了这份奏疏之后,今后一旦是德庆皇帝不再满意于朱和坚的表现,也不必需要赵俊臣的鼎力相助,德庆皇帝也会主动想起朱和堉的好处。
朱和堉的这般做法,除了**与赵俊臣先行商议之外,赵俊臣也挑不出多少毛病,但他却是利用这般手段挽回了自己与赵俊臣合作之间的劣势,也重新掌控了自己的部分命运。
想到这里,赵俊臣心中对于朱和堉的看法,也再一次发生了悄然转变。
说根到底,赵俊臣之所以会选择支持朱和堉,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朱和堉在目前阶段必须要依赖自己、会受到自己的控制与影响,而赵俊臣也就可以趁机引导庙堂局势的未来走向......但若是朱和堉不再是受到自己的影响与控制呢?这般情况下,自己究竟还有**继续支持朱和堉的必要?
想到这里,赵俊臣不由是陷入了深思。
但下一刻,赵俊臣已经压下了心中的诸般念头,不再多想。
这种事情的利弊与发展,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理清头绪的,目前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应付德庆皇帝。
看完了朱和堉的密疏之后,赵俊臣大致已经猜到了德庆皇帝的目前想法。
很显然,德庆皇帝并不打算错过这次机会,已经决定要顺水推舟、按照朱和堉的计划行事,但与此同时,德庆皇帝见到朱和堉的孝心与成长之后,也不免是有些心软,并不希望朱和堉会像是历朝历代的废太子一般,在宗人府的囚禁与监管之中渡过惨淡一生,所以就有些左右为难。
也正是因为这般左右为难的心态,德庆皇帝这段时间以来一直是迟迟**任何表态,就是想要寻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保护今后被废黜的朱和堉。
现如今,德庆皇帝显然是寻到了办法,所以才有了今天这般看似古怪的表现。
德庆皇帝此前召见众位朝廷重臣之际,只是让众位重臣观阅了朱和堉与众位藩王相互弹劾的奏疏,却**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就是为了避免众位重臣的态度达成一致,为他今后处理朱和堉的事情留下一些余地。
*
诸般思索之际,赵俊臣的思索时间不由是稍稍漫长了一些。
见到赵俊臣一直是若有所思、沉默不语,德庆皇帝顿时是面色一沉,冷哼道:“太子的这份密疏,究竟是不是缘于你的授意?朕问你话呢,你为何沉默不答?难道是心虚了?”
听到德庆皇帝的追问,赵俊臣终于是回过神来,连忙解释道:“还请陛下明鉴!这份密疏里的内容与臣绝**任何干系!臣事前完全不知道太子殿下他竟会有这般表态!陛下您也明白,太子他与臣的关系固然是有所缓和,但这般重要的事情,太子殿下他是绝不会一味听信于臣的......太子对于臣的信任、以及臣对于太子殿下的影响,都还远远没到达到这个份上!随着肖太师与赵山才二人的先后病逝,太子殿下他做出这般重要的决定,只会是因为他自己的决心已下,绝不可能是受到任何人的影响!”
赵俊臣的这番表态,却是极为少见的**任何虚假与误导,可谓是字字为真。
德庆皇帝的深沉目光紧紧盯着赵俊臣的表情变化良久,似乎是相信了赵俊臣的解释,又似乎是全然不信,却也不再深究,只是再次问道:“那么......对于太子这份密疏之中的说法,你可有何看法?”
赵俊臣再次垂头,快声答道:“太子的这份密疏,不仅是关系到了朝廷的宗室之政,更还涉及到了储君废立之大事,臣......臣不敢有任何任何看法,一切皆由陛下乾坤独断,臣只需领旨办事就是。”
这一次,德庆皇帝轻轻点头表示满意,面无表情的说道:“你能有这般觉悟,自然是最好不过!朕这次把你单独留在御书房谈话,也正是有事情要吩咐于你!”
然后,德庆皇帝用一种不容拒绝的语气,道:“太子他这次自请废黜的事情,朕并不打算拒绝,于公于私都是一件好事,但这件事情若是想办成,就必须要有一位拥有足够份量的朝廷重臣,带头站出来弹劾太子他欺压宗室、扰乱朝政的罪责,引领庙堂的舆论走向,而这件事情......朕打算交由你来负责!”
虽然是心中已经提前有了猜测,但听到德庆皇帝的旨意之后,赵俊臣依然是不由得表情一苦。
这个德庆皇帝,还真是不给人留下任何机会。
显然,德庆皇帝如今固然是感动于朱和堉的孝心,但他天性多疑,依然会忍不住怀疑朱和堉的这般表态乃是出于赵俊臣的授意,是一出专门演给他看的苦情戏,所以就逼迫赵俊臣主动站出来领头弹劾朱和堉,也就迫使赵俊臣亲手斩断了他与朱和堉之间已经逐渐修复的关系,也中断了赵俊臣今后利用朱和堉参与夺嫡之争的手段。
与此同时,赵俊臣与朱和堉化敌为友的事情已经逐渐广为人知,赵俊臣这个时候若是率先站出来弹劾朱和堉**宗室、扰乱朝政,在世人的眼中无疑就是一种背叛盟友、反复无常的表现,也可以打压赵俊臣这段时间以来已经逐渐扭转的朝野声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却也是因为赵俊臣是这件事情上的唯一人选!就像是德庆皇帝所说,弹劾太子欺压宗室之事可谓是关系重大,领头表态之人就必须是一位举足轻重的朝廷重臣才行,而如今的庙堂局势之下,拥这般资格的朝廷重臣唯有三人,分别是首辅周尚景、次辅梁辅臣、以及风头正劲的赵俊臣,但以周尚景的老谋深算与威望资历,这个时候肯定是不愿意趟这潭浑水,德庆皇帝也不能太过于逼迫于他,梁辅臣则是德庆皇帝最为信任的近臣,德庆皇帝自然也不愿意让他因为这件事情沾惹上一身腥臊,所以德庆皇帝的选择也就只剩下赵俊臣了。
说根到底,还是因为赵俊臣的权势威望依然不足,尚且还**拒绝德庆皇帝的资格,哪怕是明知道眼前是一个大坑,但若是德庆皇帝强迫他跳下去的话,他也就只能捏着鼻子跳下去了!
想到这里,赵俊臣的表情却是愈发恭顺了,缓缓表态道:“既然是陛下的旨意,臣自然是责无旁贷!等到朝会重开之后,臣一定会主动站出来、率先弹劾太子他这次在处理宗室之事方面的种种错处!”
德庆皇帝犹豫了一下,又补充道:“这里面的尺寸,你也要仔细考虑一下,太子他这次处理宗室的事情,固然是有些矫枉过正了,但他的初心还是好的,他的孝心朕也看得见,却不能让他太过于难堪。”
赵俊臣再次说道:“臣明白分寸,陛下放心就是!”
见到赵俊臣还算识趣,德庆皇帝再次满意点头,又稍稍宽慰了赵俊臣几句,然后就表示自己谈性已尽、赵俊臣可以离开御书房了。
然而,听到德庆皇帝的明示之后,赵俊臣依然是站在原地不动,又道:“陛下,臣还有事情要禀报。”
德庆皇帝眉头微微一皱,似乎有些无奈,但他沉默片刻后,还是回应道:“哦?你还有何事?说吧。”
德庆皇帝与赵俊臣都明白,妥协是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赵俊臣的权势资历固然是及不上周尚景的根深蒂固,所以他并**直接拒绝德庆皇帝的资格与底气,但赵俊臣依然是庙堂里仅次于周尚景的权臣,在朝堂运转之中也有不可或缺之处,所以他虽然是不能直接拒绝德庆皇帝的某些过份要求,但他已经有资格与德庆皇帝讨价还价、趁机为自己争取一部分好处与补偿了。
这个时候,赵俊臣表示自己还有事情要说,显然就是为了这般目的。
......
虫子的性格不似赵俊臣一般有城府善隐忍,因为某些不能描述的原因,最终还是忍无可忍与上面撕破了脸皮,所以就有了近期的断更,目前已经被调换了工作岗位......有种前途未卜的感觉,但不后悔。
......
摄政大明 第1051章.相同的招数.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摄政大明最新章节!
......
......
在德庆皇帝的注视下,赵俊臣表情严肃,缓缓道:“请陛下恕臣的精力有限、身体状况亦是不佳,如今只是参与内阁议政、监管户部财政,就已经占去了绝大部分心力,还要分心为陛下督造新的园林行宫,今后实在是无力顾及更多事情了。”
听到赵俊臣的这般说法,德庆皇帝先是不由的心中一愣。
赵俊臣这一番话是什么意思?不仅是**趁机索要更多的好处与权柄,反而是主动请求限制自己的权力?这算是什么条件?
但转念一想,德庆皇帝很快就“猜到”了赵俊臣的“真实想法”。
自从赵俊臣拿着几颗印字苹果作为“祥瑞”进献给德庆皇帝之后,德庆皇帝就冒出了出海寻仙的强烈想法——就像是此前的许多有争议的事情一样,德庆皇帝依然是把这件事情交给了赵俊臣负责。
对于德庆皇帝的这项要求,赵俊臣当时依然是答应了下来,但表面上的态度很是不情不愿,就像是自己吃了一个大亏似得。
毕竟,按照**时期的普遍看法,大肆造舰出海是一件劳民伤财、损伤国力的恶政,赵俊臣一旦是接手了这件事情,不仅是户部就要与内帑分摊各项支出、钱粮周转的压力更大,今后一旦是引发了朝野争议,也会不可避免的背黑锅、担责任。
所以,从表面上来看,赵俊臣确实是接手了一个出力不讨好的差事。
此时,赵俊臣的暗示也很明显——让他领头出面弹劾太子朱和堉可以,但作为交换条件,出海寻仙的事情他就不愿意接手了。
想明白了赵俊臣的暗示之后,德庆皇帝不由是心中暗怒!
经过了寿辰那天的无限风光之后,德庆皇帝对于文治武功之类的帝**绩就已经不大上心了,但对于出海寻仙、问道长生之类的事情却愈发是内心炽热,若不是这几天发生了太子朱和堉与各地宗室的相互弹劾的事情,德庆皇帝只怕是已经传旨工部斥巨资大肆建造远洋大舰了,没想到还不等德庆皇帝做出实际动作,赵俊臣就打算撂挑子不干,这自然是让德庆皇帝很不高兴。
若是赵俊臣这次讨价还价的手段是伸手要钱要权,德庆皇帝说不定还会稍稍考虑一下,但对于这件事情,德庆皇帝却是绝无可能答应的。
于是,德庆皇帝原本还算温煦的表情,顿时就再次阴沉了下来,冷哼道:“赵俊臣,你这是在向朕讨价还价不成?别以为朕不知道你的小心思,你从一开始就不认同朕派人出海寻仙的事情,总是在暗中百般阻挠!朕告诉你,这件事也同样容不得你来拒绝!
别忘了,太子他会与各地宗室闹出今天的乱子,最初的由头就是你手下的户部**与藩王们暗中勾结、私自纂改土地图册!朕一直都**追究你在这件事情上的责任,就已是格外开恩!如今让你带头出面弹劾太子、平息乱象,也是给你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你不仅是**感念皇恩,反倒是还认为自己受了委屈、拿这件事情要挟与朕讨价还价?......你的胆子,还真是越来越大了!难道你真以为朕不敢治你的罪不成?”
见到德庆皇帝的反应激烈,赵俊臣不仅**惶恐,眼中反倒是闪过了一丝笑意。
当然,赵俊臣表面上依然是表现出了足够的恭顺与敬畏。
造舰出海之事的利益与意义究竟有多大,赵俊臣自然是心知肚明,也早就已经眼红了许久,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自然是不会把这件事情让给别人负责。
说根到底,赵俊臣的此时表态,依然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手段。
在这个世界上,当你拥有不可或缺之处的时候,“以退为进”往往会是一个很好用的招数。
见到德庆皇帝的愤怒表现之后,赵俊臣就明白自己的手段奏效了,因为内廷与帝党**的各种不足之处,德庆皇帝在这件事情上确实是离不开自己。
朱和堉对于朝廷与德庆皇帝而言,显然不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他使用了“以退为进”的手段之后,效果只是保全自身声望、顺便让德庆皇帝稍稍心软而已,但赵俊臣则是截然不同,足以让德庆皇帝临时乱了阵脚。
所以,别看德庆皇帝如今一副咄咄逼人的模样,最终必然是要让步的。
果然,德庆皇帝怒声训斥了赵俊臣几句之后,见到赵俊臣只是垂头不语,既**当面反驳自己、也**马上服软示弱,就这样静默不语许久,他的心中怒意愈盛,但语气却是稍稍软化了一些,又说道:“对于出海寻仙之事,朕的寄望甚高,把它交由来你负责,乃是朕最为信任于你的缘故,你又岂能辜负朕的期望?当然,朕也知道,你近段时间的身体情况并不算好,身上的朝务也很繁重,但这件事情并不需要你事无巨细的具体负责,你只需要留在京城主持大局即可,这又能为你增加多少担子?”
见到德庆皇帝开始苦口婆心,赵俊臣则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终于是抬头道:“若是陛下您一定要让臣来负责此事的话,臣这里还有几个请求,还望陛下您一定要准许,否则臣只能恳请陛下您另择贤能了。”
德庆皇帝皱眉问道:“是什么请求?说来听听,朕自会决断。”
赵俊臣一边思索一边说道:“首先,臣希望出海寻仙之事可以尽量的低调行事,绝不能闹得人尽皆知,否则必然会引来朝野非议,若是那样的话,臣只怕是就要在朝野非议之中应顾不暇,也就**精力去做实事了......依臣的的意思,这件事情咱们只做不说就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