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虫豸
对于赵俊臣而言,他希望造舰出海的事情能够尽量低调进行,担心朝野非议只是一方面,主要还是不希望朝野各方势力太早发现官方**的甜头,不仅从自己这里分一杯羹,还会增添许多掣肘。
德庆皇帝并**猜到赵俊臣的小心思,却是直接点头道:“朝廷的禁海之政未变,这件事情自然是低调进行为好。”
赵俊臣接着说道:“其次,依照太子殿下的设想,各地藩王的势力这一次必然会是受到重创,他们用以敛财的‘八王船行’也肯定会被朝廷查封,据臣所知,这‘八王船行’一向是暗中经营着海外***意,拥有二十余艘可以远洋的大舰,还有数百名经验丰富的船手,臣希望陛下可以把‘八王船行’的船舰与水手尽数交给臣来处理。”
德庆皇帝还是点头答应,道:“这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拥有了这些船舰与水手,不仅是可以减少许多初期投入,出海寻仙的进度也可以加快许多,朕自是准了。”
赵俊臣又说道:“最后,就像是陛下所说,臣就算是负责出海寻仙之事,也只能留在京城中枢主持大局,不可能是事无巨细、处处皆管,最好是遣派一位可以信任、也拥有足够能力的**,长期留于东南临海港口,负责出海寻仙的具体事宜......臣以为,大学士霍正源乃是最佳人选!”
关于这件事情,赵俊臣早就与霍正源沟通过了,霍正源的能力与心智也足以担当这般重任,眼下正好有一个正大光明的理由可以把霍正源安排过去,德庆皇帝也不会心生怀疑。
德庆皇帝沉吟片刻之后,问道:“霍正源的心思缜密,也与你关系紧密,倒是一个合适人选......但若是出海寻仙之事不宜宣扬的话,又要用何般理由把他安排过去比较合适?”
赵俊臣心中早有腹案,但还是表现出一副认真思索的模样,片刻后答道:“朝廷目前已经开始逐步从南京六部收权了,闽浙各地也渐渐出现一些乱象,就给霍正源安排一个镇抚钦差的身份,表面上是让他稳定地方,实际上则是让他负责造舰出海之事,到时候只需要随意寻个地方不稳的理由,就能让霍正源一直留在东南,每两*回京述职一次就可以,也不会引人怀疑。”
德庆皇帝再次思索片刻后,点头道:“倒也算是周详,就按你的想法来办吧。”
见德庆皇帝再次答应了自己的提议,并**猜测到自己的真实计划,赵俊臣的表情依然平静,但他的心情却是隐隐有些激动。
这段时间以来,德庆皇帝一直都盯着赵俊臣在陕甘三边的势力扩张,也一直都在竭尽所能的打压赵俊臣在陕甘三边的影响力,倒也收到一些成果,却不知道赵俊臣在**东南疆域的布置更多、布局也更久!
如今的朝廷东南方向,南直隶巡抚是赵俊臣的盟友、前阁老黄有容,台湾郑家不出意外的话也很快就会与赵俊臣达成结盟,徽浙商人一向是以赵俊臣马首是瞻,广东总兵则是赵俊臣的军中心腹张成勋,又有“联合船行”暗中渗透长江与京杭运河沿岸的地方官府......可以说,赵俊臣在东南疆域的势力已经逐渐成型了,但这些势力一直都无法统合起来,相互间也缺乏配合与照应,却是难成气候。
但若是让霍正源拥有了朝廷钦差的身份、代表朝廷中枢长期巡视东南各地,不仅是可以负责造舰、出海、**等等事宜,还可以把赵俊臣布置于东南疆域的各方势力逐渐统合起来,只需要几*时间,赵俊臣在东南各地的影响力就可以赶上陕甘三边了!
强行压下了内心的激动情绪,赵俊臣表面上依旧是还有些不情不愿,叹息道:“既然如此,臣不敢辜负陛下圣望,定然是竭尽所能、尽快为陛下安排舰队出海寻仙,但这种事情......终究是希望渺茫,臣不敢保证什么,若是数*之后依然是一无所获,还望陛下到时候勿要怪罪于臣、另择贤能就是。”
见到赵俊臣终于不再提出更多要求,德庆皇帝也是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点头道:“朕又岂是一个不明事理的昏君?这种事情自然不会强求......不过,仙人既然是赐下了祥瑞仙果,只要是我等君臣心诚意真,持之以恒的搜寻仙岛,定然会有所收获才是。”
听到德庆皇帝的这般说法,再看到德庆皇帝表情间闪过的向往期盼,赵俊臣暗暗无奈摇头,明白德庆皇帝已经在寻仙长生的事情上钻入了牛角尖,自己今后安排舰队出海之际,只怕是还要时不时的寻些海外珍奇之物应付德庆皇帝才行。
*
离开了御书房之后,赵俊臣并**前往文渊阁与众位阁老一同处理朝务,而是离开了紫禁城、打算直接返回赵府。
与此同时,赵俊臣又派人去联系了大学士霍正源与户部尚书李成儒二人,邀请他们前往赵府与自己密议,今天发生在御书房的事情与他们二人或多或少都有关系,有些事情必须要与他们提前沟通一下。
尤其是户部尚书李成儒,他表面上依然是忠心于太子朱和堉,这段时间以来愿意配合赵俊臣行事也全是因为朱和堉的缘故,但如今赵俊臣因为德庆皇帝的逼迫,很快就要带头弹劾朱和堉欺压宗室的罪行,朱和堉也即将要因为赵俊臣的弹劾而被废黜......
这种情况下,赵俊臣就必须要与李成儒进行摊牌了,让李成儒做出最终的选择——从今往后究竟是要追随朱和堉一条道走到黑?还是名正言顺的彻底投向俊臣?
乘轿返回赵府的路上,赵俊臣不断思索着自己见到李成儒之后应该采用怎样的谈话策略,毕竟李成儒如今已是户部尚书,赵俊臣今后想要继续掌控户部的话无论如何也绕不开他,并不希望自己与李成儒彻底**,若是能够让李成儒趁着这次机会彻底的改换门庭、成为自己的真正朋党,自然是最好不过。
就这样,暗暗思索之间,时间流逝极快,等赵俊臣回过神来,却发现自己的坐轿已经抵达赵府正门之外了。
“少爷!我回来了!”
当赵俊臣迈步走出轿子之后,马上就听到了一道极为熟悉的声音。
惊讶之间,赵俊臣抬头一看,一眼就见到许庆彦的模样。
许庆彦这次往返台湾与京城之间,只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却要比赵俊臣预想中快得多,再看许庆彦浑身晒得黝黑的皮肤,就知道许庆彦这次往返一定是走了海路。
与此同时,只看许庆彦此时得意洋洋、急于邀功的表情,赵俊臣就知道许庆彦这次的台湾之行很有收获。
经过这一番的历练之后,想必许庆彦也会成长许多。
于是,赵俊臣也是欣慰笑着点头道:“一直都在担心你,回来就好!”
......
......
摄政大明 第1052章.*事如意李成儒.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摄政大明最新章节!
......
......
与此同时,户部衙门之中。
李成儒坐在自己的办公房间里,却完全**心思处理自己面前已经堆积如山的户部公务,他的表情间充满了纠结与**,似乎正在考虑着某些至关紧要的事情。
德庆皇帝今天召集众位阁老与尚书,讨论太子朱和堉与众位藩王之间相互弹劾的官司,考虑到朱和堉的目前处境,这件事情毫无疑问会影响到今后的储君废立。
李成儒作为朝廷高层之中仅剩的一位朱和堉的铁杆拥趸,这个时候自然是充满了紧张与担忧。
至少,理论上李成儒应该是正处于这般状态之中。
然而,出于某种奇怪的心理,李成儒的紧张与担忧仅仅是流于表面,反倒是一种患得患失的情绪占据了他的心头。
而且,李成儒心中的患得患失,也并不是因为朱和堉的未来废立前景,反倒是因为赵俊臣与他自己的往后关系。
若是接下来朱和堉遭到废黜、不再是储君太子,那么......赵俊臣与朱和堉之间的结盟关系,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这样一来,李成儒作为一个朱和堉的拥趸,往后应该如何与赵俊臣继续合作?又应该用何种身份与赵俊臣继续相处?
也正是缘于这种奇怪心理,眼见到德庆皇帝单独把赵俊臣留在御书房内谈话之后,李成儒并**留在御书房外面等待赵俊臣、急切向赵俊臣打探消息,反而是直接返回了户部衙门,就像是躲避着什么一般。
返回户部衙门之后,李成儒不由是思索了很多很多,也开始回顾自己这些*的**。
从前时候,李成儒作为一名清流**,性格上难免是有些不合群的清高,所以他的**一直是磕磕绊绊、并不顺利,从来都**担任过任何一个衙门的最高长官、也从来都**担任过任何一地的封疆大吏,一向是在别人手下办差,这也就让李成儒的性格稍软,一直都不够强硬果断。
等他好不容易熬够了资历、攒足了清誉,被德庆皇帝任命为户部尚书,正准备放手大干一场,却很快就被当时还是户部侍郎的赵俊臣给架空了。
李成儒事后回顾那段经历,却发现德庆皇帝也许从来都**重视过他,那时候之所以把他任命为户部尚书,其实就是因为他的性格较为软弱、无力节制赵俊臣的缘故,在德庆皇帝眼里他一直都只是赵俊臣的踏脚石罢了!
所以,随着赵俊臣的迅速崛起,李成儒也很快就黯然退出了**。
但自从李成儒在赵俊臣的支持下,返回庙堂再一次担任户部尚书之后,却是时来运转,这段时间的**经历可谓是截然不同,说是一帆风顺、事事如意也毫不为过!
赵俊臣早已经规范好了户部衙门的运作、以及朝廷钱粮的周转,李成儒担任户部尚书之后只需要萧规曹随,完全不必耗费多少心力,就可以源源不断的收获政绩!
而且赵俊臣这一次也很尊重李成儒,虽然还是在暗中牢牢掌控着朝廷财政大权,但也**完全架空他,所以李成儒依然是拥有着一定实权,**任何人敢小觑于他,朝廷各大衙门想要从户部索要更多经费,就必须要看他的眼色,这自然是大幅提升了李成儒的庙堂地位!
不久之前,在赵俊臣的指示之下,李成儒更是借助一桩“漕船**案”,成功扳倒了当朝首辅沈常茂,一时间可谓是风头无二,今后说不定还能借着这件事情留名史册——身为一名清流**,这简直就是他的人生巅峰了!每当是回想起来,李成儒都会产生一种无法描述的强烈快感。
名望、政绩、实利......这些都是**之人渴求而不可得之物,但对于这段时间的李成儒而言,这一切却是唾手可得!
简而言之,自从李成儒重返庙堂之后,可谓是他步入**三十*以来最为舒坦顺心的日子了。
李成儒自然明白,自己这段时间的顺心如意,皆是源于赵俊臣的支持!若是**赵俊臣,他就只是一个除了自身声誉之外一无是处的赋闲清流罢了!
想到这里,李成儒的目光又不由是转向了自己手边的一封书信。
这是一封家书,今天早些时候刚刚从老家江西送到了李成儒手上。
家书的内容很简单,除了简单的报平安之外,还特意说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李成儒那个不成器的大儿子李子立,如今已经被“联合船行”招聘为江西境内的二掌柜,*薪高达六百两银子,今后将会负责“联合船行”在江西境内的所有公关事宜。
在此之前,李成儒的最大心病,就是他那个不成器的大儿子李子立,整日里游手好闲呼朋唤友,就是不务正业,李成儒也曾把李子立安排到国子监读书,结果李子立很快就因为考场作弊事发被国子监赶了出去,还一度连累了李成儒的清誉受损,从那以后李成儒就彻底放弃了李子立,把他打发回江西老家眼不见为净,开始专心培养二儿子李子徳。
但李子立返回江西老家之后,却依然是毫不安分,整日与一群同样是出身于官宦人家的二世祖到处厮混,动不动就写信向李成儒伸手索要银子,若是李成儒给银子少了,他就会偷偷变卖祖产,所以也就成了李成儒的最大心病,每次想到他都会头痛不已。
却没想到,自己这个不学无术的大儿子,竟然成了那个日进斗金、影响力日渐庞大的“联合船行”在江西境内的二掌柜,从今往后也就有了正业,六百两银子的*俸也足够他挥霍了,李成儒也不必再担心他挥霍败家,却也少了一桩心病。
李成儒自然也明白,“联合船行”之所以雇佣李子立,也完全是因为赵俊臣的缘故!
刚开始的时候,李成儒还担心一向是不务正业的李子立进入“联合船行”之后会给人拖后腿,但当他看到李子立在“联合船行”的任务是“公关”之后,却又放心了许多——李子立在江西境内结交了大量的狐朋狗友,全都是各级**与各地豪族的公子哥,人缘还算不错,“联合船行”显然是想要通过李子立打通一条“衙内路线”,这种事情交由李子立去做,倒也算是人尽其才了。
李成儒的目光在手边家书上稍稍停留了片刻后,很快又想起了自己曾经在无意间所听到的一场谈话。
那场谈话发生在*关之前,谈话双方分别是大学士霍正源与户部侍郎***,两人的谈话内容颇是俗气,就是讨论他们这一*从赵俊臣那里所领到的分红银子。
赵俊臣所创办的各项产业,不论是“联合船行”、“聚宝商行”、还是“悦容坊”,都会拉着众位“赵党”**一同参股,*关之际也会给所有参股**分发红利。
或许是因为李成儒与“赵党”之间的合作还算愉快的缘故,霍正源与***的这场谈话并**刻意避开他。
当然,霍正源作为“赵党”的首席智囊,一向是深谋远虑、善于布局,让李成儒听到了这场谈话,也可能是他的刻意为之。
总而言之,哪怕是李成儒一向自诩清高不喜钱财,但当他听到两人的分红数字之后,依然是忍不住的目瞪口呆。
再然后,李成儒忍不住幻想了一下,若是他彻底投靠赵俊臣、真正成为“赵党”一份子的话,以他的地位身份又能参股多少、每*领到分红几何......那是一个让李成儒忍不住怦然心动的数字。
*
思绪百转之间,李成儒愈发是患得患失,忍不住在心中暗暗祷告道:“还望老天保佑太子殿下,一定要让他顺利渡过这场难关,千*不能丢失储君之位......否则,我今后又该如何与赵阁臣合作做事?”
暗暗**之余,李成儒却又忍不住冒出了另一个念头——既然自己这段时间与赵俊臣之间还算是相处融洽,与“赵党”众**也已经逐渐熟悉,若是朱和堉被废黜之事最终不可避免的话,自己趁机改换门庭、彻底投入赵俊臣的门下,不仅可以保住眼下的一切好处,今后还可以拥有“赵党”**的福利分红,岂不是更好?
这个念头刚刚冒出来,就连忙被李成儒强行压了下去,心中羞愧不已。
“无论如何,我都不能丢掉自己的志向与底线!我自幼饱读圣贤书,一向是以天下大义为己任、以清流身份为自傲,又岂能被区区名利所腐化?
赵阁臣纵然有千*般好处,对我也算是态度尊敬、待遇优厚,文武功绩足以记载史册,陛下寿辰之际还被赐下一面免死金牌,听说他的朝野风评也在逐渐扭转......但我绝不能背叛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他哪怕有千*般不好,性格固执了一些,也有些不通人情,眼下的庙堂局势也对他极为不利......但、但他本性极佳,只要是顺利登上大位,就肯定是一代圣主!我一向是志向高洁,自然是要忠于太子......,”
自责之余,李成儒开始罗列各种理由,想要坚定自己的立场,却又发现自己的立场愈发动摇了!
“人性本堕啊,即使是自诩清高如我,也沉溺于这种腐化手段了......”表情变幻良久之后,李成儒苦笑摇头,轻声喃喃自语道:“无论如何,我当初就已经与赵俊说好了,我只会忠于太子殿下,这段时间与他合作也只是因为他与太子殿下达成结盟而已!这般立场绝不能变!太子殿下若是最终遭到废黜,那就另说,但现在太子殿下尚未失去储君之位,我不仅不能改换门庭,更还要想办法督促赵俊臣鼎力支持太子殿下才行......”
就在李成儒喃喃自语之际,突然有人敲响房门,然后在门外禀报道:“尚书大人,赵阁老派人送来了名帖,邀您尽快前往赵府相见,说是有重要事情要谈。”
听到禀报之后,李成儒下意识的立刻站起身来,快声回复道:“赵阁老邀我相见?告诉赵阁老的信使,就说我马上就去!”
刚才还在反复坚定内心立场的李成儒,这一刻并**发现,当他提到赵俊臣的时候,态度神情要比他念及太子朱和堉的时候更为恭敬。
*
世间的诱惑有多种,缘于人性,有名、有利、有色,每个人都有不同弱点......它们的可怕之处在于,诸般好处轻松收获的快感、各种难题迎刃而解的舒畅、轻松与沉重的强烈反差,只要尝过一次,就会让人们不知不觉间深陷其中,食髓知味、欲罢不能......赵俊臣一向是深谙此道。
事实上,从李成儒当初决定要配合赵俊臣做事的时候,许多事情就已经决定了结局。
......
......
摄政大明 第1053章.有觉悟!.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摄政大明最新章节!
......
......
三个月前,渭水大捷的消息传到京城,一时间朝野震动、各方势力或喜或忧,即使是一向处变不惊的周尚景也惊讶了好生一阵子。
当时,却唯有霍正源的表现异常平静,只是突然寻了一个**不好、屋舍老旧的理由,决定要搬家换府,把整个霍家都迁到了一处与赵府相距不远的巷子里。
新迁的霍府面积较小,环境也不似从前那般幽静雅致,但只需要步行一炷香时间就可以抵达赵府——从那时候开始,两家族人平日里的走动与联系也就愈发频繁紧密了。
毫无疑问,霍正源乃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他从来都不会大张旗鼓的为赵俊臣摇旗呐喊、冲锋陷阵,也从来都**踊跃主动的表述忠心、大拍马屁;他的存在感很低,总是隐于幕后,甚至会有不知底细的人错认为他只是“赵党”的边缘人物,党争之际也很少会受到波及......但霍正源经常会借着某些看似不经意间的“小动作”,向赵俊臣证明自己的立场与作用。
赵俊臣一向喜欢聪明人,也就愈发重用于他了。
这一次,收到了赵俊臣的传讯之后,正是因为两家府邸相距较近的缘故,霍正源也较之李成儒更早一步抵达赵府。
就在李成儒匆匆赶向赵府之际,霍正源的脸上挂着僵硬笑容、端坐于赵府正堂之中,正与赵俊臣一起......听许庆彦吹牛皮。
*
在霍正源满是无奈的目光注视下,许庆彦站在赵府正堂的中间,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口沫横飞、滔滔不绝,大声叙述着自己这段时间的“辉煌”经历。
“少爷、还有霍大学士,你们两位可不知道,郑家多*以来割据一方,族人一个个都是眼高于顶、傲得没边了,我从登岛之初,就饱受轻慢,还碰到过好几次下马威,但我乃是代表少爷与他们洽谈,一举一动都意味着少爷的脸面,又岂能退缩示弱?
每次遇到挑衅,我都是针锋相对、寸步不让!若要口舌争辩,我总能让他们哑口无言,若要比武争锋,小林他也是未逢敌手,连续挫败了郑家后辈的好几次挑衅之后,他们也终于不敢小觑,让我们拜见了郑家老爷子郑芝龙!
郑家老爷子能闯下偌大家业,到底是眼界大为不同,他从第一眼见到我和小林二人,就看出了我们的与众不同,再加上我的据理力争,他不仅是当场就拍板同意了咱们与郑家的今后合作之事,还当众认了我和小林二**干侄孙,那叫一个态度亲近......”
许庆彦每当是大吹法螺之际,总是会忍不住得意忘形,这一次的牛皮更是破绽百出,以霍正源的眼光见识,自然是一眼拆穿、全然不信。
别的不说,郑家数十*以来在海上称王称霸,实力雄厚割据一方,郑芝龙更是一只老谋深算不逊于周尚景的千*狐狸,又岂是区区许庆彦与莫小林二人可以轻易折服的?
不过,看在赵俊臣的面子上,霍正源这个时候不仅不能拆穿,还必须要安静倾听、保持笑容,时不时的点头表示赞许、配合许庆彦的谈性,只觉得浑身不自在。
另一边,与许庆彦一同返回京城的莫小林,则是表情尴尬、欲言又止,显然也认为许庆彦的吹嘘过份了。
霍正源忍不住用眼角余光观察了一下赵俊臣的反应,却发现赵俊臣的表情平静,只是任由许庆彦胡闹,毫无阻止与责备之意。
“早就听说,许庆彦乃是一个不学无术之辈,但他与赵阁臣是总角之交,多*来一直都跟在赵阁臣的身边,他的父亲对于赵阁臣亦是多有恩情,所以赵阁臣也向来是最为信任亲近于他......
但如今来看,赵阁臣待他的态度何止是信任亲近?简直就是刻意纵容了......唉!我早就觉得,以赵阁臣的身份地位、睿智眼光,却偏偏是宠信这样一个痞子,实在是大不应该、有失身份,今后说不定就会酿出隐患、成为赵阁臣身边的破绽......必须要寻个机会向赵阁臣劝诫几句才行......”
而就在霍正源暗暗思考之际,许庆彦长篇大论的自我吹嘘终于是告一段落。
见到许庆彦终于住口,霍正源与莫小林皆是在心里长吁了一口气,只觉得房间里的尴尬气氛顿时间消散了不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