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摄政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虫豸
对了,还有周首辅……历史上也没有姓周的皇帝?但我记得听评书里说有一位神仙太白金星就是姓周,对吧?那咱们就说他的嫡孙周素文是太白金星转世,出生之际满室红光异象频现,曾有算命先生认为周素文今后注定要成为当世至尊……
还有阁老李和,唐朝皇帝都姓李对吧?咱们就说他是李唐后人,那自然也是雄心勃勃、胸怀大志了……当然也不能忘了司礼监大太监吴信泉,历史上总有吴姓皇帝吧?是女真人?那更好了,就说他是建州女真的奸细,自阉入宫啊,那就更是卧薪藏胆了……”
说到这里,许庆彦嘿嘿一笑,满脸都是小人得意的神态,继续说道:“这样一来,各种夸张的谣言一再出现,朝野官民自然是目不暇接,听到新谣言之后就会忘记旧谣言,也根本不会刻意留意其中某个谣言了!
而且,这般做法还有另一个好处,那就是这些谣言广泛牵扯到了‘周党’、内廷、厂卫、禁军等等势力,他们听到这些谣言之后也必然是会像少爷一般忧心忡忡,自然是不敢利用这些谣言制造事端,更还要帮着遮掩隐瞒,绝不敢让这些谣言传入陛下耳中,这样一来,陛下也就不会受到这些谣言的误导,少爷的忧虑自然也就不复存在!”
讲诉之际,许庆彦固然是口齿伶俐,但也称不上是条理清晰、逻辑通顺,甚至还出现了几处常识错误,然而他所讲诉的这个办法,却显然是一个可行之策,说不定还会效果奇佳。
一旁的霍正源听到这里,也不由是对许庆彦刮目相看了,只觉得许庆彦完全颠覆了自己曾经对他不学无术的印象。
另一边,静静听完了许庆彦的讲述之后,赵俊臣终于是满意点头,面带微笑道:“很好,你在这方面果然很有天分,不枉我把‘评书人行会’交给你,确实是没有用错你……既然你已经想明白了,后续的事情就全权交由你来负责,希望你能在最短时间内把谣言彻底平息下去,我就不操心具体细节了,只会询问结果。”
后世有一句话——“这世上并没有无用的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这句话放在用人之道上面也合适。
别看许庆彦性格轻浮、厚颜无耻,但也正因为他总是习惯于夸大其辞,也总是习惯于用小人视角看待世界,更是做事不设底线,所以他在制造舆论、造谣生事、推波助澜、挑拨离间等等方面,却绝对是一把好手。
从这方面而言,许庆彦也算是“不学有术”了。
此时,许庆彦见赵俊臣赞同自己的想法、让自己放手去做,这还是他第一次承担重任,不由是面现兴奋,连连点头道:“少爷放心,我绝对办成此事,咱们的‘评书人行会’如今已是初具规模,对于编故事与讲故事这种事情最是擅长不过了!”
赵俊臣想了想,又忍不住叮嘱道:“切记,传播谣言之际一定要尽量隐蔽,绝不能让各方察觉到咱们的推波助澜……还有,你也不能一心只顾着这件事情,别忘了还有百官俸禄的事情,需要你在暗中助推造势。”
许庆彦再次点头保证,道:“少爷无需担心,造势的事情目前正在稳步推进,绝对耽误不了。”
赵俊臣笑了笑,道:“既然如此,你也不必留在这里耽搁时间,这就去做事吧。”
*
当许庆彦兴冲冲的离开房间之后,赵俊臣的目光终于是转向了霍正源。
赵俊臣与许庆彦刚才的谈话内容,刻意向霍正源透露了一些机密,这既是为了表明自己对霍正源的信任,也是为了进一步增强霍正源的信心。
果然,当许庆彦离开房间之后,霍正源稍稍迟疑一下,却还是忍不住问道:“赵阁臣,下官刚才听您与庆彦的谈话,说是要为百官俸禄的事情助推造势……难道说,前段时间礼部郎中宋焕成饿晕于礼部衙门的事情,与您有关系?”
前些日子,朝野之中颇有清誉的礼部郎中宋焕成,堂堂的朝廷正五品官员,竟是当众饿晕于礼部衙门,这件事情很快就在朝野间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朝野间的舆论风向就有些不大对劲了,很多人都认为朝廷官员之中贪官太多,原因就在于朝廷俸禄太低,迫使官员们为了生活不得不贪,寥寥少数像是宋焕成这般坚守底线的清官,却是穷困潦倒、生活艰难,最终竟是让坏人享福、好人遭难,这般情况显然是需要改变,而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提升官员俸禄,实行“高薪养廉”之策。
类似的呼声,在朝野之间不断响起,如今已是初具规模。
面对这般呼声,不仅是有许多百姓受到误导表态支持,百官们作为利益相关方,更是帮着鼓吹造势,只觉得他们多年以来饱受委屈,付出太多却是收获太少——什么?你说百官们还有许多见不得光的敛财手段?别傻了,贪墨受贿那是个人本事,俸禄则是他们明面上的应得之物,一码归一码,完全两回事!
原本,霍正源对于这般呼声也只是乐见其成,还以为是正常现象,但如今才知道这一切都是出于赵俊臣的暗中推动。
听到霍正源的询问,赵俊臣也是笑着点头,道:“随着东南各省的商税整改、川盐的初步开发,朝廷的财政周转已经逐渐宽裕,虽然粮食供应很紧张,但已是逐渐有了余银!
再等到太子殿下调查藩宗的事情做出一些成效,朝廷供养藩宗的压力也会大幅减轻,还有辽东军镇今后几年也会逐步降低军费……嘿,藩宗与辽东二事,向来都是朝廷最大的支出,这两项支出降低之后,朝廷的财政压力自然是大为降低;
与此同时,西北各省的商税整改也正在逐步推进,再加上朝廷中枢很快就要从南京六部收权……这些开源节流的手段加在一起,完全可以预见,朝廷很快就不必为银子的事情而烦恼了!”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in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抽红包!
说话间,赵俊臣明明是在谈论一些于国于民大为有利的好事,但他的笑容竟是逐渐收敛,反倒是面现忧色。
顿了顿后,赵俊臣继续说道:“这些事情固然都很好,却不利于我的地位稳固,一旦是朝廷财政彻底改善,我也就可有可无了,被卸磨杀驴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所以,我必须要重新为朝廷寻到一些全新的开支项目,仅是咱们的远洋计划还远远不够,再加上河套地区的维稳支出依然是稍显不足,所以我就想到了要为百官加俸的手段,这样既能保证朝廷财政继续紧张、让我继续不可或缺,也还可以收获百官的感激,何乐而不为?”
听到赵俊臣的解释之后,霍正源不由是面现钦佩,连连点头道:“阁臣深谋远虑,这般计划当真是极妙,更还是一箭多雕的明谋,下官钦佩!”
赞叹之际,霍正源此前的心中忧虑也是大为缓解,只觉得赵俊臣拥有这般的深谋远虑,今后必然不会轻易垮台,自己也可以安心追随,完全没必要忌人忧天。
见到霍正源的表情变化,赵俊臣就知道自己的目标达到了,于是话锋一转,又谈到了正题,道:“今天早朝上,陛下已经正式下旨,任命你为‘东南巡阅使’,这个职位乃是新设,权责也有些不清不楚……陛下他终究还是暗地里防着咱们一手,不敢给予咱们太大的权柄……但咱们在东南各省也有许多帮手,足以助你完成远洋计划了。”
霍正源点头表示赞同,道:“还请赵阁臣放心,下官奔赴东南之后,就立刻着手安排,咱们很快就能接手‘八王船行’的船队,再加上郑家的全力协助,远洋计划很快就可以收获成果,完全不需要等待太久时间。”
赵俊臣叹息一声,道:“是啊,咱们的远洋计划必须要尽快发挥作用,最好是赶在今年入秋之前,就寻到足够数量的粮食运入内陆,我如今可是全指望着你呢……当然,你明面上的任务,乃是仿照当年郑和下西洋之事,趁机为陛下寻访仙迹,表面上的工作也不能落下、让人挑毛病。”
说完,赵俊臣打开手边一处匣子递给了霍正源,霍正源接过匣子一看,就见到匣子里面摆放着厚厚一摞银票。
这些银票的面额,皆是五千两之巨,所有银票加起来足有三百万之多,霍正源本身也算是见惯世面了,但这一刻猛地见到这般惊人数量的银票,依然是忍不住呼吸加促。
赵俊臣则是表情不变,继续说道:“咱们的远洋计划太过于庞大,朝廷也只会给予部分支持,而且还是户部与内帑一同承担,周转之际颇是耗费时间,所以这笔银子你先拿着,作为初期投入,后续我还会通过各种渠道继续为你提供支持,无论是财力、人力、又或是物资,我皆会竭尽所能,只希望你能尽心做事,尽快拿出成果。”
见赵俊臣竟是拿出私银资助远洋计划,又听到赵俊臣语重心长的叮嘱,霍正源愈发是感受到了赵俊臣的重视与紧迫之意,连忙是再次保证道:“赵阁臣这般重视与信任下官,下官也是无以为报,今天返回府中之后,就会立刻收拾行囊,最迟明天就离开京城奔赴东南各省做事,绝不会耽搁时间、拖赵阁臣的后腿!
……对了,下官当初就曾说过,赵阁臣手下有很多善于理财的幕僚,但下官手底下却是缺少相关人才,能否是请赵阁臣忍痛割爱,安排几位善于理财的幕僚协助下官做事?否则的话,这般庞大的银子数量,下官只怕是难以管好。”
霍正源是一个聪明人,如今也不需要赵俊臣发话,就主动表态要让赵俊臣安排幕僚监督,可谓是极为识趣。
赵俊臣自然是不会拒绝,当即就向霍正源推荐了几位心腹幕僚,霍正源也当即表示自己一定会重用他们。
“你明天就要离开京城吗?”议定了这件事之后,赵俊臣思索了一下,然后遗憾摇头道:“你能这般尽心做事,当然是大好事,但若是明天就要出发的话,我恐怕是无法为你送行了。”
这一次,霍正源却是很清楚赵俊臣无法为自己送行的原因,问道:“可是章神医的那家医学院已经落成了?”
赵俊臣点头,道:“这件事情耗费了我不少心血,也同样是极为重要,等到明天医学院正式招生运转,我必须要亲自出面主持开幕才行!”
……
这几天稍稍整理了一下前期的伏笔,还真是埋下了好多,接下来会逐步填坑,这本书一直是采取着好几条故事线同时推进的写法,必须要时不时整理思路。
明天恢复更新大章。
……





摄政大明 第1091章.杏林风波.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摄政大明最新章节!
……
#送888现金红包# 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
赵俊臣资助神医章德承所创办的医学院,这一天正式招生授课了。
在这个时代,这件事情不仅是具有轰动性,还很有争议性,既有赞成者大肆鼓吹,也有反对者大肆抨击。
毕竟,这家医学院的创办、以及它今后的运转模式,皆是有赵俊臣的亲自参与,自然是不同凡响,简直是一举颠覆了数千年以来的医术传承传统。
数千年以来,中华医术一直是以师徒单对单、手把手的教授形式进行传承,哪怕是一位医术高超、声誉卓著的杏林名医,大多数人一生之中也只会收徒三五人,其中有资格被称作衣钵传人、得到真传的“儿徒”,更是仅有一两人。
而且,不仅是拥有真本事的医生们收徒数量极少,学徒们拜师之后学艺效率也是极低,进入师门的前几年还要饱受欺压与剥削,大量时间都被浪费在毫无意义的打杂跑腿、服侍师父等等事情上面,不仅无法学到真本领,平日待遇也几乎与家仆无异。
就这样,授徒的医生们经过多年考察、直到确定这名学徒已经被完全驯服之后,才会稍稍传授一些极为粗浅的知识,但对于自己压箱底的医术手段却依然是不肯轻授,往往还要考察更多年的时间,一直等到这名学徒完全符合自己心意之后,才肯传授一些真本领,至于他们的看家本领,更是要等到老死之前、弥留之际,才会不情不愿的传授出去。
这般情况下,自然是有许多学医之人无法忍受师父的欺压,也没耐心苦熬几十年才能学到真实本领,只是稍稍学了一些粗浅手段就逃走了,也就让民间涌现了大量庸医,可谓是害人不浅。
说根到底,在这个时代,专业知识是具有稀缺性的,知识传授就变成了师徒之间的一种控制手段,性质也就彻底变了。
如此一来,不仅是医生的数量规模迟迟无法扩大,质量也是参差不齐,百姓们一旦生病之后,不仅是难以寻医、无力支付诊费,就算是好不容易请来医生诊治病人,但这名医生的真实水平究竟如何、是救人良医还是害人庸医,也要看老天爷的脸色了。
再加上,这个时代的畛域之见极重,所有人皆是敝帚自珍,极少会有人愿意拿出真本事相互交流共进,也造成了整个时代的医学水平迟迟不能提升,更还有许多珍贵药方与医疗手段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断了传承!
而赵俊臣联合神医章德承创办这家医学院之际,就是为了规避这些弊端,想要给中华医学开辟一条新的发展道路,造福于百姓之余,赵俊臣本人当然也可以收获声望。
所以,这家医学院的教学模式,也就与这个时代的普遍情况截然不同。
首先,这家医学院不再是只招收少数学徒,而是大规模招收学生,任何一名年轻人只要是有心学医,只需要经过初步考核没有犯罪记录,就可以顺利成为医学院的学生;
其二,这家医学院也摒弃了曾经手把手、单对单的教学手段,医学院的教授们会根据自己所擅长的学科不同,分别开设不同的课程,每堂课程都会同时教授三十名以上的学生;
其三,学生们进入医学院之后,也不再需要浪费数年光阴打杂跑腿、服侍老师,而是直接学习医术知识,若是学生无力支付学费,也完全可以暂时拖欠,等到该名学生顺利毕业、行医赚钱之后,再把他曾经欠下的学费逐步补交,利息也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其四,为了保证学生们的医术水平,每批学生毕业之际都要接受学院考核,唯有学术有成的学生才能允许毕业,医学院也会向他颁发一身特别定制的服饰作为证明;
其五,这家医学院还完全摈弃了曾经的畛域之见,内部设立了一处医书馆,天下任何一名医生只要是身上没有不良记录,都可以随意进入医书馆内查阅医书,若是有人能够为医书馆内补充任何一条没有记录在册的有效药方与诊治手法,更还会得到医学院的丰厚回馈,这种回馈不仅是包括金银,还可以在医书馆外的石碑上留下姓名;
最后,这家医学院也不仅仅只是一处传授医术的学府,更还要成为天下医生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不仅是每个月都会邀请几位杏林名医当众交流医术,而且任何一名医生若是遇到了自己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都可以随时访问医学院,与医学院的教授们进行交流;与此同时,医学院内还设立了一个“深造班”,面向于那些已经拥有一定诊治经验与医术水平的医生,就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他们的行医水平。
简而言之,就是赵俊臣所熟悉的后世医学院那一套模式。
可以说,这般模式之下,这家医学院的成立不仅能很大程度上改善民间缺少医生、寻诊困难的情况,更还会提升这个时代医生们的平均水平,就算是整个中华医学也会受益匪浅。
在这个时代,这样的一家医学院,就好似一只大象闯进了猪圈,不仅是瞬间就踏坏了猪圈围栏,更还把猪圈里的猪群惊得四处乱窜,它的章程与运转模式一经公布,就震惊了整个杏林!
最开始的时候,各地的杏林名医普遍是秉持着敌视与反对态度,这不仅是因为人们一时间难以接受新鲜事物的缘故,更还是因为这家医学院的成立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在这家医学院创立之前,他们完全可以随意压榨学徒,但等到这家医学院创立之后,恐怕就不会有多少人愿意忍受他们的压榨了,更别说这家医学院大规模培训出合格医生之后,还会与他们争抢生意,这简直是断人生路!
所以,这段时间以来,各地杏林的抗议声音颇有不少,更还有几十名“杏林圣手”联合起来到大理寺状告这家医学院,宣称医学院使用卑鄙手段骗走了他们的学徒;
然后,各地的杏林医生也在到处鼓动百姓,宣称医学院的这种教学模式简直就是粗制滥造,根本无法培育出优秀的医生,只会耽误百姓病情、谋害百姓性命……
那些日子,医学院的创立可谓是引起了整个杏林的公愤,更还有不少朝廷官员与民间大儒出于各种考虑,与整个杏林站在一起表示反对,一时间就连赵俊臣也感到了一定的压力。
但也只是如此罢了,杏林医生们看似是地位不低,但又如何敌得过赵俊臣这样一位当朝权臣?
于是,一出好戏很快就开演了。
首先,是那些向大理寺状告医学院的“杏林圣手”们,很快就因为“诬告罪”反被官府抓进了大牢,至今也没有放出来;
然后,就是各地反对态度最为激烈的医生们,也纷纷惹上了麻烦,在有心人的组织之下,曾经与他们闹过矛盾的病人家属们皆是被动员了起来,或是把他们告上了官府、或是直接砸了他们的医馆,让他们自顾不暇;
再然后,几位立场摇摆不定的当世名医,则是陆续被赵俊臣利用各种手段邀请到医学院授课,并且还向世人公布了他们的丰厚待遇,引得许多杏林名医皆是眼红不已,也就分化了杏林的反抗力量;
最后,那些原本与杏林站在同一阵营的官员大儒们,则是直接收到了赵俊臣的一封书信,书信的内容很简单,只有两句话——“与我为敌否?遗臭万年否?”
就这样,再加上赵俊臣当时赢得了陕甘之战,一时间风头无二,又趁着前段时间那场文祸也结交了许多民间大儒,民间舆论也逐渐偏向于赵俊臣,所以杏林医生的这场抵抗很快就平息了下去,再也掀不起任何风浪!
时至今日,摆在所有杏林医生面前的道路唯有两条,或是依附于医学院,又或是等着被医学院淘汰!
反抗无效的情况下,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各地名医很快就认清现实、选择了前者,他们或是向医学院的医书馆捐献了医书,或是把自家子弟送入了医学院学习,又或是直接跑到医学院毛遂自荐担任教授之职,就好似他们曾经的抵抗从来都没有发生过。
对于赵俊臣本人而言,杏林的这场抵抗并不是什么大事,不仅是早有预料、也早有布置,而且杏林医生的抵抗力量也是极为微弱分散,根本没必要耗费赵俊臣的任何心思——实际上,赵俊臣也并没有亲自出手处理杏林医生们的抵抗,负责这件事情的人至始至终都是张玉儿,赵俊臣只是事后询问了一句结果罢了。
在赵俊臣的眼里,相较于杏林医生们的“激烈抵抗”,这家医学院的创建本身才是一件真正具有挑战性的事情!
这段时间以来,不仅是购地盖房、招收师生、收集医书、购买大量各类药材之类的繁琐事宜需要赵俊臣逐一过问,而且这家医学院的运转章程也需要赵俊臣亲手制定,不论是学校纪律、师生考核、课程安排、教学手段等等,皆是离不开赵俊臣的心血投入——章德承与温采宁二人固然是当世首屈一指的名医,但他们完全不了解后世医学院的运转情况,这个时候也只能稍稍为赵俊臣提供一些建议罢了——也正因为如此,章德承与温采宁二人如今对赵俊臣可谓是钦佩至极,也完全是对赵俊臣马首是瞻了。
最重要的是,赵俊臣对这家医学院抱有极大的期望,甚至还希望这家医学院能够成为中华现代医学的开端与象征!
据赵俊臣所知,西方古医学原本要比东方古医学落后很多,最为主要的医治手段就是“百试不爽”放血疗法,但最终西方古医学却是率先完成了理论构建、蜕变成了现代医学,而起因就是西方率先开启了合法的尸体解剖,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东方医学逐渐变成了落后于时代的产物。
所以,赵俊臣也希望这家医学院能够拥有合法解剖尸体的资格。
而这件事情,才是真正的困难。
考虑到这件事情的风险与后果,赵俊臣也曾犹豫了许久,只觉得自己一旦是推行此事的话,就必然是收获与风险不成正比,可谓是得不偿失,但出于穿越者的历史责任感,赵俊臣还是咬着牙去做了。
当然,赵俊臣的这个决定,也同样是有权术方面的考量。
*
赵俊臣为医学院投入了这么多的心血,自然是无比重视。
这一天,早朝结束之后,赵俊臣依然是没有前往文轩阁处理公务,而是乘坐马车赶到了京城以南,那里正是医学院的建址,打算亲自主持医学院的开幕仪式。
不过,在前往医学院的路上,赵俊臣则是眉头紧皱、沉思不已。
“我想要让医学院合法解剖尸体,这件事情显然是违背了中华民族这个时期的基本伦理观念,稍有操作不慎,就会受到所有朝野官民的敌视与口诛笔伐,从某方面而言,这件事的风险甚至还要大于我当初前往陕甘三边迎战蒙古联军!
这些天以来,我看似是稳坐钓鱼台,每天点卯上朝、按时回府,但实际上他一直都在暗中推行此事,数次觐见德庆皇帝、又或是与周尚景秘密相见,想要设法说服他们支持自己的这个提议。
德庆皇帝与周尚景二人固然都是聪明人,但他们受限于时代,也完全无法看出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最开始的时候只觉得我已经疯了,完全不肯同意,还曾严厉训斥于我……
但最终,因为我的反复说服、摆事实讲道理,他们还是部分同意了这项提议……也就是——朝廷绝不会正大光明的允许医学院解剖尸体,但刑部每年的死刑犯若是被杀之后没有家属认领,那么朝廷也可以默许医学院领走尸体进行秘密解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不会追究调查。
1...531532533534535...6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