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摄政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虫豸
把厚厚一沓银票投入到香火箱的时候,赵俊臣忍不住心中吐槽:“这笔银子由我而出,也不知道事后能不能从内帑报销......以德庆皇帝的性子,十有八九是没办法报销的......
你既然是深信‘南海三圣’,又是这般虔诚,这笔银子就应该自己出啊!为何又要宰我的肥羊?难道是已经习惯成自然了?......罢了,反正我也不亏,‘同济庙’就是我开的,也就是左手倒右手罢了!”
......
ps:最近几天身体状况不佳,各种炎症并发,最主要是晚上也睡不安稳,脑子昏昏沉沉的,这种情况下若是强行码字肯定是质量不佳,所以近期更新速度会减慢一些,见谅。
......





摄政大明 第1103章.路旁.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摄政大明最新章节!
......
......
接下来,德庆皇帝与赵俊臣就乘坐马车离开了“同济庙”,向着京城方向返回。
半路上,德庆皇帝一直是满脸认真的拜读着张道全赠予他的那本《三论经》,表情也是前所未有的专注,期望从这般经书之中收获某些启示,却再也没有闲心搭理赵俊臣了。
赵俊臣也乐得轻松,只是暗自思索着今天“同济庙”内所发生的一切。
在此之前,赵俊臣一直都不大看得上张道全这个神棍——再是如何天才的神棍也终究只是一个神棍罢了——但经过了今天的事情之后,赵俊臣却是对于张道全另眼相待了,只觉得张道全那种引导德庆皇帝自己欺骗自己的手法,很是值得自己借鉴一二。
“但与此同时,对于张道全的控制与监视,也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因为德庆皇帝明显已是深信于他,若是不出意外的话,这种信任关系今后还会进一步的加深、加强......
这般情况下,张道全只需是三言两语之间,就足以影响德庆皇帝的心中决断,可谓是举足轻重,已经不能再视为寻常棋子了!若是他今后还甘愿受我驱使,自然是益处无数、事半功倍,但若是他今后滋生异心、自行其事,那无疑就是一个心腹大患,必须要加紧防范......
事实上,今天因为我的暗示,迫使他直接拒绝了德庆皇帝大建庙宇的提议,这件事情必然会引发他的心中不满,说不定已经让他埋下异心种子,必须要设法尽快安抚于他才行......
然而,张道全对于传教之事野心极重,一心想着开山立派、称宗作祖,德庆皇帝的提议无疑是能让他迅速的梦想成真,但最终则是受我所阻,这般情况下究竟要如何补偿才能让张道全满意,却也是一个大问题......若是交给他太大的好处,无疑是资源浪费,我自己也舍不得,但若是不能尽快安抚补偿于他,他心中的不满情绪就会愈发强烈、最终还有失控之忧......
这样一来,似乎只能给他画饼了,虽然不能给他及时的实质好处,但完全可以向他承诺一些未来的美好远景......至于未来能否实现承诺则另说......
哎!总觉得,因为德庆皇帝对于寻仙访道之事执念太深的缘故,我利用‘同济庙’蛊惑于他的计划,竟是出乎意料的效果极佳,但这般情况反而是让事情发展隐隐有些脱离掌控的迹象,若是操作不当的话,说不定还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暗思之际,赵俊臣不由是紧皱眉头。
就这样,德庆皇帝认真拜读经文,赵俊臣则是专注于思索自己的后续计划,车厢内一时间陷入到沉默氛围之中。
因为德庆皇帝与赵俊臣皆是专心于自己的想法,时间也是流逝飞快,张德驾驭着马车很快就返回了京城城内。
然而,当马车进入到京城城内之后,正走在道路半中间,道路前方却是发生了一场意外。
只见一辆运送货物的马车突然翻车堵住了道路,最终不仅是车夫受伤、货物散落,受伤的车夫还与几名路人发生了冲突,宣称是这几名路人横冲道路所以才造成了翻车事故,一时间周围百姓皆是驻足围观,看样子一时半会也无法解决争端,整条道路皆是被封堵了,张德无奈之下也只好停下马车等候。
事实上,这项事故并非意外,乃是赵俊臣的刻意安排,许庆彦这段时间没有跟在赵俊臣的身边,就是为了暗中布置此事。
根据赵俊臣的原本计划,他这个时候就应该建议德庆皇帝前往附近茶馆稍候,一边喝茶一边听茶馆里的评书人讲故事——这个时候,评书人所讲的故事内容,自然也是出自于赵俊臣的刻意安排——乃是大名鼎鼎的清官、礼部郎中宋焕成当众饿昏于礼部衙门的事情。
在赵俊臣的全盘布置之中,他下一步的计划就是推动百官提俸之事,这个时候让德庆皇帝在“机缘巧合”之下亲耳听到这个故事、也让德庆皇帝亲眼见证到周围百姓听到故事之后的“真实反应”,自然就能为他的后续计划做铺垫。
然而,赵俊臣经历了“同济庙”的事情之后,此刻却是临时改变了主意。
正所谓“旁观者清”,张道全引导德庆皇帝自己欺骗自己的手法,赵俊臣可谓是洞若观火,甚至还能推测出张道全想要利用“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人类习性,让德庆皇帝误以为自己的今后梦境乃是出于仙人启示,进一步加深德庆皇帝对于求仙长生之事的执迷。
张道全如今还在赵俊臣的掌控之中,所以赵俊臣并不打算破坏张道全的计划,自然也就不希望德庆皇帝这个时候会因为别的事情分心,最好还是让他继续专注于思索仙缘之事,这样一来德庆皇帝近几天晚上会被“仙人托梦”的概率也就更大一些。
根据赵俊臣的推测,德庆皇帝从今往后还会多次前往“同济庙”,让德庆皇帝无意间进入茶馆听评书的机会也还有很多,完全不必急于一时。
也正是出于这般考虑,赵俊臣也就没有向德庆皇帝提议离开马车前往茶馆喝茶,完全无视了马车被堵在道路半中间的情况,依然是暗暗思索着自己的事情。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或许是躲在暗中的许庆彦见到德庆皇帝与赵俊臣二人迟迟没有现身的缘故,一名茶馆伙计突然出现在马车周围,冲着被堵在道路中间的几辆马车与坐轿,大声的宣传拉客道:“各位客官,前方路况显然是一时半会无法疏通,各位总是坐在车轿之内也不舒服,何不来我‘张氏茶馆’饮茶等候?‘张氏茶馆’就在旁边数步之远,一向是茶水清香、价格公道,而且京城境内最著名的评书人张老先生即将要驻足于茶馆内讲书,诸位客官一边喝茶一边听书一边等待道路恢复,岂不美哉?”
这个时代,能用马车与轿子代步的人皆是小有家资,并不在乎一点茶钱,而且他们显然也皆是等得不耐烦,觉得自己长时间困在车厢与轿子之内无法舒展身体很不舒服,于是就纷纷离开了各自的马车与坐轿,陆续进入了旁边的“张氏茶馆”。
但赵俊臣依然是不为所动,只当是没听到,还希望德庆皇帝也同样没听到。
然而,德庆皇帝终究不是聋子,他不仅是听到了茶馆伙计的拉客声音,而且听到茶馆伙计的拉客声音之后更是表情一动,似乎是想到了什么。
同样是因为“同济庙”内张道全的那些话语,让德庆皇帝如今完全不敢忽视自己日常所遇的任何一件意外,担心这些意外就是上苍所安排的机缘,生怕自己会再次错过。
此刻也正是出于这般心理,德庆皇帝秉承着“遇到任何意外都要积极尝试”的想法,却是主动抬头看向赵俊臣,开口道:“这伙计说得有道理,就这样困在此处也不是办法,朕今天东奔西走也是累了,正好是前往路边茶馆饮茶解乏。”
赵俊臣则是劝道:“陛下,时间已经不早了,咱们还是尽早返回宫中为好!若是耽误了时间,让清流们知晓了您再次微服私访的事情,只怕是要引发不少麻烦......既然是眼前道路不同,咱们就绕路而行好了。”
德庆皇帝摇了摇头,却是立场坚定,道:“咱们如今被堵在道路半中间,不仅是前方有翻车事故,后面也堵着好几辆车轿,而且这条道路并不宽阔,又哪里有掉头而行的空间?还是前往路边茶馆之内,一边喝茶一边等候吧,应该耽误不了多少时间。”
说完,德庆皇帝就把手中的那本《三论经》收到怀中,也不等赵俊臣继续开口反对,就率先走出了车厢。
见到这般情况,赵俊臣无奈摇头,只好是随后跟上。
与此同时,赵俊臣心中则是暗暗想道:“最近这几天,总是有各种意外打乱自己的算计,虽然从结果来看都还算是不错,但总有一种局势逐渐脱离掌控的感觉......
也许,是因为我的心中算计太多了?要知道,越是算计周密、越是计划复杂,就越是容易受到各类意外状况的影响......
也许,随着我的自身实力进一步增强,就应该抛弃目前的做事风格,转而是效仿周尚景那般顺水推舟、引导大势的阳谋......
毕竟,以我目前的地位与势力,最重要的事情已经变成了引导局势、控制变数,而不是利用阴谋诡计为自己争取更多收益......这些阴谋诡计固然是收益不小,但终究是不上台面,所产生的变数也多,自然就会让人产生一种利弊未知的彷徨感......”
就这样,自我反省之际,赵俊臣已是跟着德庆皇帝进入了道路旁边的那家“张氏茶馆”。
......
身体情况好转,恢复更新,但今天只有一个小章节。
另,这本书已经被的电脑端官网给屏蔽了,但app还能看,据说是上边严查、保护性屏蔽,希望可以尽快恢复正常,虫子近期的情节内容也会相对谨慎一些,部分内容将会使用春秋笔法带过。
......




摄政大明 第1104章.朕不高兴(一).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摄政大明最新章节!
......
......
张德依然留在外面照看马车,赵俊臣则是陪着德庆皇帝进入了“张氏茶馆”。
却说,德庆皇帝与赵俊臣二人迈步进入茶馆之后,几乎是同时抬头打量,却发现这家茶馆的档次只是寻常。
茶馆面积并不算小,桌椅茶具也都还算干净,但环境颇是嘈杂,遍目皆是形态粗鄙的寻常百姓,茶客们聚集在茶馆店堂之内、三五人凑成一桌,或是嬉笑、或是呼叫、或是争论,喧闹不断。
无论赵俊臣还是德庆皇帝,皆是喜静不喜闹的性子,见到这般状况之后,就不由皆是眉头轻皱。
其实,这也是意料之中的状况。“张氏茶馆”虽是号称请到了“京城境内最著名的评书人”,看似是有排面、大手笔,但这个时代“评书”还只是流行于市井之间,属于下巴里人的娱乐活动,尚未受到社会上层人士的接受与追捧,简而言之就是不上台面——京城境内真正上档次的几家茶馆,揽客手段大多是琴棋切磋、书画鉴赏之类——所以“张氏茶馆”哪怕是请来了最好的评书人,也并不代表它的档次有多高。
然而,也正因为“张氏茶馆”的档次只能算是中等,所以店内众多茶客的身份来历可谓是五花八门、囊括了三教九流,而他们的言谈表态,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这个时代各个阶层百姓的思想动态。
简而言之,这般环境最能向德庆皇帝展示“民心所向”。
见到这般布置,赵俊臣暗暗点头,认为许庆彦虽然没能及时领会自己的意图、临时改变计划,但也确实是下了一些心思。
如今既然已经进入了茶馆,就要按照预定的计划行事,所以赵俊臣并没有太多犹豫,当即是拦下一名茶博士,吩咐道:“这里环境太过喧闹了,给我们安排一处雅间。”
那茶博士先是一愣,但很快就陪笑道:“两位客官,实在抱歉,雅间都已经满了,两位若是想要在店内饮茶,只剩前堂还有两三张空桌......
而且因为今天店里请来了京城境内最著名的评书人张老先生的缘故,前来听书喝茶的客人极多,两位客官接下来说不定还要与别的客官凑一桌才行......
不过,两位客官在前堂饮茶也有好处,虽是环境喧闹一些,但待会听张老先生讲书的时候也更清楚,而且也与雅间一般干净,完全不碍事的。”
听到茶博士的说法,赵俊臣的眉头皱得更紧,向德庆皇帝请示道:“陛......伯父,这里的环境太喧乱了,实在是不适应,咱们还是返回马车里等候吧......依我看,外面的道路很快就会恢复通畅了。”
德庆皇帝思考片刻后,却是摇了摇头,道:“不必,就在前堂与众位茶客一同饮茶吧,平日里也见不到这般热闹。”
说完,德庆皇帝就率先向着一处空桌走去。
显然,德庆皇帝如今还惦记着仙缘之说,任何机会都要碰一碰。
见到德庆皇帝的这般态度,赵俊臣无奈轻轻摇头,只能是跟在后面。
最终,德庆皇帝与赵俊臣二人选了一张位置靠前的茶桌坐下,然后就与众位茶客一同等待着那位传说中的“著名评书人张老先生”现身讲书。
其实,德庆皇帝这次出宫,名义上是微服私访,但他毕竟是九五之尊,绝不会只带着赵俊臣与张德二人,自然还有几名身穿便装的锦衣卫暗中护卫,也一直跟在德庆皇帝身后不远处,如今这几名锦衣卫见到德庆皇帝进入“张氏茶馆”落座之后,也陆续进入茶馆之内,但接下来就陷入了犹豫迟疑之中。
茶馆内人员众多、环境复杂,若是想要更为周全的守护德庆皇帝,锦衣卫们最好是能与德庆皇帝坐在同一张桌子,但他们终究是心中敬畏德庆皇帝的至尊身份,不敢轻易与德庆皇帝并肩而坐,但他们若是落座于远处的另一张桌子,则又很难第一时间护卫德庆皇帝的安全。
而就在这几名锦衣卫迟疑不定之际,却又有两名茶客进入了“张氏茶馆”之内,分别是一名中年男子与一名青年男子,中年男子乃是生意人打扮,青年男子则是一身儒装。
这两人进入茶馆之后并没有太多犹豫,只是稍稍环顾了一下店内环境,似乎是因为德庆皇帝与赵俊臣二人所选的桌子位置更靠前的缘故,就直接走到了德庆皇帝与赵俊臣的桌前。
然后,那名中年男子笑着说道:“两位,拼一桌可好?”
说完,中年男子也不待德庆皇帝与赵俊臣回应,就直接坐下了,而那名青年男子冲着德庆皇帝与赵俊臣善意一笑之后,说了一声“麻烦了”,也同样是跟着落座。
见到这两人不经自己同意就自顾自的同桌而坐,德庆皇帝顿时是面现不快,但终究没有多说什么,毕竟民间的茶馆酒楼每当是遇到客满之际,几波客人拼桌而坐乃是常见状况,德庆皇帝若是因此而闹出干戈只会失了身份。
另一边,几名便装锦衣卫见到德庆皇帝并未提出异议,也只好是坐到了远处的另一张桌子上。
很快的,茶博士已经为前堂众位新来的茶客们奉上了茶水,赵俊臣还特意多要了一份点心与坚果。
因为同桌有外人的缘故,赵俊臣与德庆皇帝这个时候只是安静饮茶,皆是没有说话,但“张氏茶馆”所提供的茶水属实一般,让习惯了奢华的两人饮茶之际皆是苦着脸。
同桌的那两名茶客,却没有赵俊臣与德庆皇帝的顾虑与讲究,他们似乎都是话多之辈,很快就聊了起来。
那名中年生意人率先说道:“嘿,今天倒是撞巧了,堵路竟是遇到了张老先生讲书,却也是因祸得福。”
青年儒生对于“张老先生”并不了解,疑惑道:“霍叔,只是一名说书人罢了,你天南海北跑生意,也是见惯市面的,竟也会这般推崇?”
“霍叔”笑着解释道:“你懂什么?你可不要小瞧这位张老先生,他可不是寻常人物,乃是说书人这一行当的魁首,不仅是口才了得,更还兼有机巧之思,他从来都不会讲那些咱们早就听腻了的老套故事,而是紧跟时事新闻,这朝野之间每当是发生了任何瞩目的新鲜事,张老先生就会迅速编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新故事,所以听张老先生讲书不仅每次都会感到新鲜有趣,还能增涨见识,今后与人聊天之际也能多一份谈资。”
说着,“霍叔”转头向德庆皇帝与赵俊臣看去,问道:“两位也是为了张老先生而来?从前可有听过张老先生讲书?”
德庆皇帝不动神色的轻轻摇头,道:“此前从未听过此人,但听到你的介绍,倒是有些兴趣了。”
那“霍叔”却是一个自来熟,完全没有在意德庆皇帝的冷淡态度,满脸惊讶道:“哦?两位从前竟是没有听过张老先生的名气?不过,这京城境内的众多吃评书这碗饭的人,大多是拾着张老先生的牙慧,每当是张老先生编出新故事,他们就会有样学样跟着讲,所以两位就算是从前未曾听过张老先生的名气,也一定听过张老先生所编撰的那些精彩故事。”
德庆皇帝再次摇头,道:“我很少听人讲书,只怕也从未听过此人所编撰的故事。”
说完,德庆皇帝已经有些不耐,对于“霍叔”所讲的事情毫无兴趣,暗暗考虑着如何让这人闭嘴。
然而,“霍叔”接下来的话,却是很快就让德庆皇帝改变了心意。
只见“霍叔”先是遗憾摇头,道:“那你可真没耳福,要知道张老先生的讲书一向是极为精彩......我上次听张老先生讲书,还是半个月前,当时张老先生所讲的故事,是咱们当今陛下接受万国使节朝拜的事情,那叫一个让人拍案叫绝!”
“哦?那故事是怎么讲的?”
听到这篇故事的主角竟是自己,而且不出意外的话故事之中还会有很多吹捧推崇的内容,德庆皇帝顿时就生出了兴致。
“霍叔”就像是后世的粉丝一般,似乎是急切想要向同桌几人证明这位张老先生的不凡,竟是当场就绘声绘色的转述起了这篇故事。
这篇故事若是概括起来,就是对前段时间德庆皇帝寿辰之际接受各国使节称臣朝拜之事的加工与改编,讲诉各国使节前来朝拜德庆皇帝之际看似是态度恭敬,但实际上则是各怀鬼胎,有些使节一心想要讨占便宜,有些使节乃是落难王子想要寻求德庆皇帝主持公道,更还有些使节则是仗着自己国家兵强马壮暗含威胁,局面不可谓不复杂。
与此同时,在这篇故事之中,德庆皇帝的形象可谓是英明神武、睿智果敢,简直就是千古帝王之楷模,可谓是极尽美化与夸张之能事,面对各怀鬼胎的各国使节之际,不仅是轻描淡写就妥善处理了所有复杂问题,更是软硬兼施、手段不凡,充分展现了天朝皇帝的威严与睿智,几番敲打之后就让各国使节皆是心悦诚服,尤其是那几名原先曾是耀武扬威的女真使节,在德庆皇帝的天威之下更是五体投地、彻底臣服,表示“天朝有德庆皇帝这般伟大人物,建州女真今后绝不敢再有异心”云云,可谓是大涨明朝官民之威风与志气。
这位“霍叔”或许是从前听多了讲书的缘故,口才也是不凡,仅是两盏茶的功夫就把这篇以吹捧德庆皇帝为主题的故事转述了一遍,竟也是跌宕起伏、精彩纷呈。
听到这样一篇故事,德庆皇帝自然是心中大快、面现得色,只觉得这篇故事要比平日里所听到的那些溜须拍马之言更让自己心情舒爽,若不是他如今还顾忌着要隐藏身份,简直就恨不得要重重赏赐眼前这位“霍叔”了。
“这篇故事......确实不错!百姓们可都喜欢?评价如何?”
听完故事之后,德庆皇帝面现笑意,也不再觉得这个“霍叔”聒噪,反而是追问起了细节与反响。
见德庆皇帝终于是生出兴趣,“霍叔”也是得意洋洋,道:“各国使节敬畏我天朝国威,咱们老百姓也是与有荣焉,张老先生的这篇故事,自然是博得了满堂喝彩......”
德庆皇帝脸上笑意更甚,对于编出这篇故事的张老先生也就多了几分好感,只觉得这名说书人虽然身份低微,但颇是有些见识眼光。
而就在德庆皇帝正打算进一步询问什么的时候,那位被誉为京城境内最好的评书人、被众位茶客翘首以盼的张老先生,终于是姗姗来迟、现身于茶馆前堂。
这位张老先生的年纪大约是五旬出头,身材枯瘦矮小,身穿青色儒衫,气质间充满了亲善之意,让人一见就会下意识的心中生出好感。
此人现身之后,一边向着众位茶客拱手示意、一边向着茶馆前方的讲台走去,众位茶客见到他的出现之后,也纷纷是面现兴奋之意,叫好声不断。
显然,张老先生在众位茶客之中颇有声望,像是“霍叔”一般对他推崇备至之人并非少数。
很快的,张老先生已是登台站定,只见他举起惊堂木一拍,原本还满是喧闹的茶馆大堂顿时就安静了下来。
然后,就听这位张老先生缓缓说道:“各位,老夫今天将要为大家讲诉的,乃是我朝一位大清官的故事......盛世之下,堂堂朝廷大臣为何会当众饿晕于衙门?京城商贾听闻消息之后,又为何都是弹冠相庆?半夜丢在房门前的巨额银两,究竟是何人所留?又到底是出于善意还是构害?败家兄弟的所作所为,究竟是寡廉鲜耻还是事出有因?这一切的背后,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这一切的事情,且听老夫细细道来!”
这段开场白,在这个时代可谓是与众不同,顿时就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另一边,赵俊臣则是有些苦笑不得,暗暗想道:“当初与许庆彦讨论‘评书人行会’的事情,说到评书内容如何才能更加吸引人的时候,我曾向他讲过几个例子,原本只是随意一提,没想到这段开场白还真的用上了......”
1...540541542543544...6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