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虫豸
首先,在黄有容的协助之下,霍正源全面接管了当初“八王船行”被查封的各项产业,然后又把这些产业纷纷变卖套现,换成了大笔银子,只留下了那些远洋大舰;
然后,霍正源则是张贴告示,四处招收有远洋经验的商人以及水手、船匠,还拿出银子定制了更多的远洋大舰!
再然后,霍正源又公布了他今后的衙门驻地,而且一公布就是三个地方,分别是——江苏的松江府、广东的广州府、以及福建的兴化府!并且表示自己今后将会轮流前往这三地衙门处理公务。
松江府、广州府、兴化府,这三处地方的共同点是什么?那就是——它们皆是天然的优良海港,还皆是位于远洋航道的关键位置,又都是水陆交通便利之地,最适合发展远洋贸易!
再加上,霍正源这段时间到处收集远洋大舰、大肆招收水手船匠的动作……
将这些信息结合在一起之后,许多心思敏锐的商贾们顿时就兴奋了起来!
难道说,朝廷打算效仿当年的隆庆开关、再次松绑海禁之策、开展远洋贸易?
难道说,朝廷委任霍正源为“东南巡阅使”,就是为了让他具体负责远洋贸易之事?
再联想到霍正源此人乃是赵俊臣的心腹,也许朝廷的远洋计划就是出于赵俊臣的一力推动!
而在明朝商贾眼中,赵俊臣绝对是这个世界上最会赚钱的财神!由他所推动的计划,那自然就是大买卖!
更何况,远洋贸易的惊人利益,天下间的商贾谁人不知?
猜到这些情况之后,徽商们自然是再也坐不住,纷纷是携着重金、赶往巡抚衙门拜访霍正源,希望可以参与其中。
另一边,霍正源当初还在京城中枢的时候,就曾是多次与赵俊臣详细讨论过远洋计划的细节。
那时候,赵俊臣也曾向霍正源提出过几项建议。
“远洋贸易的开展初期,各项开支极为巨大,咱们就算是拥有陛下的全力支持,也依然是捉襟见肘,很难是迅速见到成效……这般情况下,咱们绝不能只用自己的银子做事!
事实上,无论任何时候,想要做大事、赚大钱,就一定要学会善于别人的银子!也恰好,东南诸省有着许多富商巨贾,他们手里的银子花不完,完全可以拿来利用!
然而,咱们开展远洋贸易的初期主要目标,是为了缓解朝廷的粮荒困境,所以就绝不能任由那些商贾拥有太多话语权!商贾们只是一心逐利,若是让他们拥有了决策之权,就必然会放弃利润较低的粮食贸易、只会专注于那些利润更高的货物!
所以,咱们不仅要尽量争取商贾们的全力支持,也要暗中防范商贾们出手干涉远洋贸易的具体运作……这般情况下,想要两全其美自然是不容易,商贾们必然会认为自己吃亏,投资入股的积极性也会大减!
但幸好,世人的性情总是喜欢折中的,你若是一开始就向商贾们直说,只让他们拿出银子入股分红、却又会限制他们参与具体运作,他们必然是不同意的;但你若是从一开始就摆出一副想要垄断远洋贸易的架势,好似是想要独吞好处、防止任何人参与其中,商贾们也就会心甘情愿的放弃决策之权,仅是入股分红就会心满意足了……至少初期会是如此!”
对于赵俊臣的这些说法,霍正源自然是深以为然、引为至理!
也正是因为这般缘故,霍正源抵达江苏之后,对于赵俊臣的远洋计划一直都是秘而不宣,就像是想要垄断独吞一般。
江浙境内的众位巨贾也因为霍正源的这般态度,拜访霍正源表态想要参与远洋计划之际,也皆是把姿态摆得极低,他们的最高目标从一开始就只是想要入股分红罢了,至始至终都没有任何人奢望过拥有参与决策之权。
这样一来,霍正源的计划可谓是进展顺利,短短十余天时间内,已是收获了二十余位江浙巨贾的投资入股,总计高达三百余万两银子,这也让霍正源布局远洋贸易之际游刃有余了不少。
*
这一天,南直隶巡抚衙门之内,霍正源与黄有容二人再次接见了四位江浙巨贾。
这四位江浙巨贾分别是林云璞、戴逢福、白明宇、以及谢炳德,皆是明朝商界之中真正的大人物,即使是霍正源与黄有容二人也不敢小觑。
相较于这几位商界巨贾的财大势壮,霍正源与黄有容前些天所接见的那些江浙富商,就只能算是小虾米了。
林云璞,江苏商贾的领袖人物,不仅是盐商总会的会长,更还是近年来风头最劲的“联合船行”大掌柜,这两个身份任何一个拿出来都是举足轻重!
白明宇,江浙巨贾之中的后起之秀,一向是以心狠手辣、做事决断而闻名,据传他手里掌握着好几支海盗与倭寇船队,与他为敌之人大多是死得不明不白,又有传言说此人还拥有内廷的背景。
戴逢福,一向是做事低调、不露锋芒,但他的朝中靠山乃是首辅周尚景,却又在赵俊臣创办“联合船行”之际第一时间参与其中,同时拥有周尚景与赵俊臣两位权臣的信任与支持,这般手段可谓是令人叹为观止!
谢炳德,徽商商会会长,他所出身的谢家从百年之前就已是商界巨贾了,相较于绝大多数徽商的短命,谢家至今也未见衰败迹象,在江浙商贾之中资历最深、底蕴最厚,与现任的南直隶巡抚黄有容关系紧密。
也正因为这四位商贾的举足轻重,所以霍正源与黄有容二人接见他们之际,态度也是格外亲切。
而这几位商界巨贾的眼光魄力,也同样没有让霍正源与黄有容二人失望。
却说,双方见面之后相互间说了几句客套话,林云璞很快就切入了正题,直接问道:“黄阁老、霍大学士,草民等人听闻小道消息,说是朝廷想要再开海禁,而霍大学士被朝廷委任为‘东南巡阅使’之职,就是为了具体操办此事,却不知是不是真的?
若是真的,像是这般于国于民大为有利的善政,草民等人皆是愿意共襄盛举、为朝廷大计倾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随着林云璞的话声落下,白明宇、戴逢福、谢炳德三人也皆是目光迫切、心痒难耐,就好似是见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绝世美人。
霍正源与黄有容相互对视一眼之后,目光之中皆是闪过一丝笑意。
最终,霍正源缓缓道:“几位都是消息灵通、神通广大之辈,有些事情也瞒不过你们……事实上,朝廷并没有再开海禁的想法,但确实是有一个远洋计划!
你们也应该知道,前段时间陛下寿辰之际,赵阁臣奉上了几枚仙果作为寿礼,而这几枚仙果乃是来自于一位仙人,仙号是‘南海三圣’,陛下也就滋生了前往南海寻仙访道的心思,所以才安排本官在东南各地组建几支远洋船队,前往南洋各岛寻访仙踪……此事乃是机密,还望各位千万不可泄露出去!
当然了,这几支远洋船队今后出海寻访仙踪之际,也确实是可以顺便做点别的事情……但只是顺便而已!恩,顺便而已!”
说话之际,霍正源在“顺便”二字上加重了语气。
然而,听到霍正源的这般说法,几位巨贾不仅没有感到失望,反而是眼睛愈发明亮了!
只是顺便?顺便好啊!
朝廷若是开了海禁,那远洋贸易就必须要向朝廷缴纳税银!
但若只是为德庆皇帝出海寻仙访道之际,“顺便”与南洋各国互通有无,那自然就不用交税了!
这叫什么?这叫官方走私!
不仅不用交税,就连上下打点的开支都能省下!
在各位巨贾看来,这世上没有任何生意能比走私更赚钱了!
若是必须要找出一个的话,那肯定就是官方走私!
“却不知,我等商贾能否为陛下的寻仙大业出一份力?当然,远洋船舰皆是船体庞大,也可以顺便捎些货物,但只是顺便而已!”
白明宇迫切询问之际,就连呼吸都粗了许多。
……
总算是一身轻松了,恢复正常更新。
……
摄政大明 第1124章.黄有容的转变.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摄政大明最新章节!
……
……
听到白明宇迫不及待的询问,霍正源与黄有容二人皆是再次笑了,似乎是很欣赏白明宇的直白表现。
但实际上,黄有容的脸上笑容或许是发自真心,但霍正源蕴含笑意的目光之中,却又暗藏着一丝审视之意。
同样是在霍正源离开京城之前,赵俊臣也曾向霍正源介绍过眼前这几位江浙巨贾的具体情况,当赵俊臣提及白明宇之际,评价只有一句话——“小心此人,绝不可信”。
霍正源暗中推测,赵俊臣对于白明宇的暗中戒备,应该是因为白明宇与内廷暗中有关系的缘故,但又似乎是另有内情。
在世人眼中,皆是认为赵俊臣乃是庙堂之中最为重视信任商贾的官员,一边是与晋商们合作开发川盐、一边是与江浙商贾们共同创办“联合船行”,并且还给予了晋商、徽商们很大的自主权,简直就是天下商贾的庙堂代言人,也赢得了不同商贾势力的共同信任。
然而,霍正源作为赵俊臣的心腹,却深知赵俊臣每当是提及这些巨贾富商之际,总是离不开“见利忘义”、“短视妄为”之类的评语。
而且,赵俊臣心里很清楚晋商集团如今依然还在暗中勾结建州女真、江浙商贾目前也依然还与海外倭寇保持着联系,今后迟早都会出手清算,只是现阶段还抽不出手罢了——又或者说,这些商贾在目前阶段还有利用价值。
心念转动之间,霍正源已经收回了审视目光,点头答道:“若是各位愿意为朝廷大计出一份力,朝廷自然也愿意为各位提供一些便利……不过,我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想要征询各位的看法。”
林云璞见霍正源的表情稍稍严肃了一些,就知道霍正源的提问必然不是小事,连忙问道:“还请霍大学士询问就是,我等必然是知无不答。”
霍正源再次轻轻点头,道:“在场各位皆是与赵阁臣关系匪浅,也都是自己人,有些事情也不必藏着捏着……
据我所知,在‘联合船行’创办之前,各位也都有自己的走私生意,但只是一盘散沙,虽然偶尔会有合作,但基本上都是各做各的,等到‘联合船行’创办之后,各位就把各自曾经的走私船队合并于一处,在户部衙门的监督之下统一调配、统一行动……
却不知,在各位看来,究竟是‘联合船行’创办之前的生意模式好?还是‘联合船行’创办之后的生意模式好?”
听到霍正源的这般询问,戴逢福表情间满是知足常乐的憨厚笑意,几乎是毫无犹豫,迅速答道:“自然是‘联合船行’创办之后的模式更好!而且要好得多!
‘联合船行’创办之前,我等走私货物之际必须要到处打点,还必须要面面俱到,无论是朝廷中枢、地方衙门、河道衙门、镇守太监、各地驻军,疏通门路之际皆是不能落下,不仅是耗时耗力,还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纰漏,时不时就会遇到翻脸无情的官员,稍有不慎就是人财两失,可谓是提心吊胆……
又哪里像是今日一般,只需是在户部登记之后,船队就可以畅通无阻,不仅是省时省力,更还是安全无忧!”
谢炳德亦是连连点头,附和道:“霍大学士乃是赵阁臣的亲信、黄阁老的好友,小人也无需隐瞒任何事情,自从加入‘联合船行’之后,小人的相关生意皆是增加了六七成利润,心中只有欢喜与感激,自然是极为满意!”
林云璞眼珠一转,则是面现疑惑,道:“对于‘联合船行’的创办,小民身为‘联合船行’的大掌柜,自然是最为满意不过!说起来,小民一向是自诩精明,但对于‘联合船行’的运作,却有一件事情总是想不通!
那就是,自从‘联合船行’创办之后,为了防止各方势力的眼红与阻碍,依然是留出了大约三成利益,分润于相关各方,无论是朝廷中枢、地方衙门、河道衙门、镇守太监、还是各地驻军,所收到的好处皆是不减反增,与此同时‘联合船行’还会依法向朝廷纳税,该缴纳的税银更是一钱也没少过……
按理说,开支增加了这般许多,但最终利润反而是提升了更多,当真是令人好生奇怪!”
说完,林云璞就抬头看向霍正源,似乎是希望霍正源能为他答疑解惑。
然而,不等霍正源说话,白明宇却是抢先解释道:“林会长的疑惑,晚辈也认真思索过,认为应该是出货量提升与成本压低的缘故!
从前走私的时候,我等走私之际皆是小心翼翼,从来都不敢一次性运输太多货物,但如今有了‘联合船行’,也就有了赵阁臣与朝廷的撑腰,出货量一口气翻了两番,利润自然也是大增!
与此同时,无论是中间环节的减少,还是出货运输之际的统一安排,又或是生意效率的提升,皆是让我等的生意成本降低了许多,这利润也就随之提高了许多!
晚辈只能说,‘联合船行’的创办,堪称是化腐朽为神奇!赵阁臣的智慧手段,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敬佩不已!”
听到白明宇的解释,林云璞满脸都是恍然大悟之状,但眼神瞥向白明宇的时候,却又闪过了一丝责怪。
身为商界巨贾、盐商总会会长、以及‘联合船行’大掌柜,林云璞又岂会真的想不明白这个道理?
事实上,林云璞提出这般疑问,一方面是为了试探霍正源的智慧眼光、以及对经商之道的了解程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送给霍正源一次卖弄见识、人前显圣的机会,无论霍正源的最终回答正确与否,林云璞都会摆出一副恍然大悟、醍醐灌顶之状,然后就是连连称赞、趁机讨好。
然而,就因为白明宇的抢先回答,不仅是破坏了林云璞的算计意图,更还让他显得愚笨无知了,林云璞自然是心中不喜,更是暗暗猜测——白明宇的这般做法究竟是有心还是无意?
听到几位巨贾的回答,霍正源依然是笑着点头,似乎完全没有看出这几人的小心思,只是缓缓道:“当初赵阁臣创办‘联合船行’,乃是为了解决朝廷境内走私泛滥的问题,如今可谓是成效显著、皆大欢喜,但也仅是解决了境内走私的问题,但远洋走私却依然猖獗!”
对于霍正源的这般说法,几位巨贾皆是表情尴尬。
相较于境内走私,远洋走私的门槛与投入皆是要高得多,寻常意义上的巨贾富商根本没有能力参与,但霍正源眼前的这四位却不是寻常意义上的巨贾富商,乃是江浙境内财力、势力、人脉最强的几人,所以他们也都有在暗中经营远洋走私贸易,虽然规模远远不及八王船行与台湾郑家,但也是不容小觑,手底下皆是拥有十余条远洋大舰。
但几位巨贾的尴尬只是持续了片刻,他们很快就想明白了霍正源的深意。
林云璞代表几人轻声问道:“霍大学士您的意思是……今后的远洋贸易也要效仿‘联合船行’的模式?大家联合起来一同做生意?”
霍正源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则是轻轻摇头,道:“准确的说,并不是我的意思,而是赵阁臣的意思!赵阁臣说过,集中力量才能办大事,也才能赚大钱!
赵阁臣的意思是,借着为陛下出海寻仙的机会,把各位手下的远洋大舰集中起来,尽数归于东南巡阅使衙门的名下,有了东南巡阅使衙门的名义,今后与南洋各国互通有无之际,无论是出海还是入境,就皆是没有任何人敢刁难,到时候大家的远洋贸易利润,也会像是当初加入联合船行一般大为增涨,各位认为如何?”
这一次,林云璞等人不由皆是面现迟疑。
毕竟,这一次的事情与当初创办“联合船行”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首先,“联合船行”的创办,拥有朝廷明文法令的背书,可靠性要强得多,但这一次只是赵俊臣与霍正源的私下行动,极为依赖赵俊臣与霍正源的权势稳定,今后一旦是赵俊臣失势垮台、又或是霍正源调离了东南巡阅使的位置,这项计划很容易就会夭折。
其次,“联合船行”的创办合法合规、毫无风险,但这一次则是假借为德庆皇帝出海寻仙的名义、实质上做着远洋走私的事情,依然是违背了朝廷法令,他们若是毫无保留的参与此事,就相当于把自身罪证拱手送人,今后一旦是朝廷清算,也很容易就会被一网打尽。
最后,他们与“联合船行”之间乃是加盟关系,虽然是把各自的船队交由“联合船行”统一调配,但这些船队依然是属于他们名下的财产,但这一次则是让他们把各自手里的远洋大舰尽数归于东南巡阅使衙门的名下,今后说不定就要不回来了。
考虑到这些情况,林云璞等人虽然皆是心动,但也皆是犹豫,一时间所有人都是沉吟不语,并没有及时没有回应。
眼见到气氛显得有些沉闷与尴尬,林云璞就打算说些“关系重大需要几天时间仔细考虑”之类的场面话。
但就在此时,一直是含笑旁观的黄有容,却是向着谢炳德微微点头示意。
当初“联合船行”正式成立之际,谢炳德与黄有容二人里应外合、配合默契,近乎是一网打尽了那些敌视“联合船行”的江浙商贾,可谓是立下大功,自那以后谢炳德就深受黄有容的信任,平日里也是以黄有容马首是瞻。
相较于林云璞、白明宇、戴逢福三人乃是“联合船行”创办之后就第一时间加盟,与赵俊臣也多次相见、时常联系,谢炳德加盟“联合船行”的时间要晚得多,与赵俊臣更是毫无交情,但他依然能在“联合船行”之中拥有一席之地,就是因为他紧紧抱着黄有容的大腿。
此时,留意到黄有容的暗示之后,林云璞虽然也同样是心中存有疑虑,但终究是不敢违背黄有容的意志,却是咬牙站起身来,抢在林云璞的前面,大声说道:“对于赵阁臣的智慧手段,我等江浙商贾一向是格外钦佩,也极为信任赵阁臣他不会让我们吃亏,如今这项计划既然是赵阁臣的提议,又是霍大学士亲自主持,又有黄阁老的全力协助,我等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从今天开始,谢家名下的十艘远洋大舰、以及相关的水手、船匠,就尽数归于东南巡阅使衙门名下了!”
听到林云璞的抢先表态,又抬出了江浙商贾对于赵俊臣的信任,林云璞不由是面色微变。
随后,谢炳德的话声刚刚落下,白明宇亦是表态道:“正是如此,我等江浙商贾对于赵阁臣一向是信任备至,别说只是十几条远洋大舰,赵阁臣就算是今天向晚辈索要全部身家,晚辈也能毫无犹豫的双手奉上!
从今天开始,晚辈名下的十三艘远洋大舰、以及相关的水手、船匠,也尽数归于东南巡阅使衙门名下!”
再随后,戴逢福转头看了林云璞一眼,嘴角闪过了一丝无奈苦笑,但很快就恢复了一贯的老实厚道模样,同样是起身道:“小人的远洋生意一向是规模不大,两年前又因为一场海啸的缘故损失惨重,远洋大舰仅有七艘,今后也尽数交于霍大学士了!”
最终,林云璞心中轻叹,知道已是事不可违,也连忙是摆出一副愿意为赵俊臣掏心掏肺的模样,扬声道:“小民名下拥有远洋大舰十一艘,同时还招募了几名西洋水手,今后也尽数交于霍大学士了!对于赵阁臣、黄阁老、霍大学士三位,小民没有什么担心的,哪怕是托付性命也是!”
说话之际,林云璞表面上慷慨激昂,心里却在暗暗滴血。
远洋大舰不仅是造价昂贵,亦是有市无价,造舰所需的时间、工艺、各类资源,更是难以评述,林云璞乃是历时十年之久,才好不容易凑到了十一艘远洋大舰,如今却是要拱手送出,心痛之处不逊于做生意损失了百万两巨银。
事实上,白明宇、戴逢福、谢炳德三人也是相同的心思,天知道他们为了收集这些远洋大舰耗费了多少财力与心力。
就这样,趁着这次见面的机会,霍正源手下的远洋大舰一口气增加了四十一艘,较之从“八王船行”所查抄的远洋大舰数量都要多了八艘。
对于这般收获,霍正源自然是满意至极,笑容也是愈发亲切,道:“各位愿意信任我,我也绝不会辜负各位,一定会用心使用这些远洋大舰,各位今后的收益只会多、不会少!若是各位三年之后的利润增涨低于五成,那就是我霍某人无能!
另外,还请各位放心就是,这些远洋大舰只是表面上归于东南巡阅使衙门的名下,但实际上依然是各位的财产!各位今后若是想要索要回去,只需是开口提一声即可,我归还之际决不会设有任何阻碍!当然,因为事情敏感的缘故,我也不会与各位写下书面保证,就当是咱们之间的君子协议吧!”
虽然不知道霍正源是不是君子、愿不愿意遵守协议,但听到霍正源的这一番话,几位巨贾总算是心情好受了一些!
接下来,霍正源又与几位巨贾商议了一些细节问题,顺便又从他们手中敲到了八十万两银子的参股,这场见面也就在“宾主尽欢”的气氛之中结束了。
*
大约是因为敲到太多好处的缘故,当林云璞、白明宇等人告辞离开之际,霍正源与黄有容二人竟是亲自起身把他们送出了大堂门外。
看着几位江浙巨贾渐渐远去的背影,霍正源突然一笑,转头向黄有容说道:“黄阁老,下官看这几个商贾……小心思很多啊!不仅是对我暗藏着小心思,相互间也同样是暗藏着小心思……看他们相互使绊子倒也算是有趣!林云璞号称是江浙商贾之魁首,但也无法服众啊。”
黄有容身为前阁老,虽然斗不过周尚景、赵俊臣等人,但也绝对称得上是眼光老辣、见解不凡,悠悠道:“人无远忧,必有近虑;外患若消、内乱必生!这世上的事情,也就是这么回事,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别想是永远的顺利太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