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虫豸
近段时间以来,赵俊臣的朝野声誉逐渐扭转,除了赵俊臣刻意结交各地大儒、自身政绩也是过硬之外,同样也与清流们弹劾赵俊臣的次数逐渐变少有关系。
周尚景自然是清楚程远道的心中想法,却也没有强求,只是话锋一转又说道:“若是四川距离太远,那辽东如何?辽东很近吧?
自从建州女真向朝廷称臣之后,朝廷中枢就一直想要削减辽东镇的军费,但辽东镇却一直都不愿意配合,暗中动作频频,今天说是境内出现暴民,明天说是某营发生兵变,时不时还会冒着撕毁和约的风险挑衅建州女真,反正就是不愿意削减军费开支!
朝廷目前正因为此事而头疼,也同样需要一个有声望、有魄力的大人物前往坐镇,不妨就把这件事情交给七皇子殿下如何?程阁老完全不必担心名正言顺的问题,老夫自然会处理妥当!若是七皇子殿下能稍稍改善辽东镇的尾大不掉,老夫对他的担当与魄力也就没有任何担心了!”
听到周尚景的这般说法,程远道又是吓了一跳,再次的连连摇头,道:“不行,绝对不行!周首辅您也知道辽东镇不仅是尾大不掉,更还是胆大妄为,朝廷派去那里的监军已经有好几位死的不明不白了!正所谓贵人不涉险地,又岂能让七皇子前去犯险?”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只要是稍有困难之事,七皇子就完全不能参与,若是这样的话,又如何能证明他的担当与魄力?
既然如此,老夫依旧会坚持自己的想法,就算是今后陛下责问老夫,老夫也依旧是现在的这般态度,我朝的目前情况绝不能把基业交给一位从善如流的无为之君!今天程阁老刻意宴请老夫,老夫也会念情,但接下来咱们只需喝茶就好,也没必要继续商议了。”
表态之际,周尚景的表情平淡,但态度却是极为强硬——若是七皇子朱和坚无法证明他的担当与魄力,周尚景今后还会全力阻挠他的上位!
以周尚景的权势影响,庙堂之中任何事情,只要他不愿意点头,都一定是极难办成!更别说庙堂中另一位权臣赵俊臣目前也同样是倾向于太子朱和堉,这段时间以来就是因为周尚景与赵俊臣二人的联手阻挠,储君废立之事已是一拖再拖,谁也不知道这般情况还会拖多久!
正所谓“迟则生变”,程远道自然也明白这般道理,所以他迫切想要尽快改变周尚景的立场,不愿意让七皇子朱和坚上位之事继续拖延。
于是,程远道摆出最诚挚的态度,严肃道:“周首辅,无论是川盐开发、还是辽东军费,七皇子殿下他今后一定都会努力解决的,但如今确实是时机未到!
还望周首辅认真考虑一下,有没有还有别的选项?不能距离京城太远、不能耗时太长……当然也不能太危险!老夫提出这些要求,并不是七皇子不愿担当,确实是现下时机不合适!”
其实,周尚景心中很清楚,程远道一定不会同意自己前两项提议,但他依然是刻意提了出来,就是为了给自己最后一项提议做铺垫罢了,增强说服力与成功机会、迫使程远道与朱和坚认真考虑。
可以说,周尚景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让程远道与朱和坚接受自己的最后一项提议!
眼见到如今已是时机成熟,周尚景摆出一副“事不过三”的态度,缓缓道:“既然如此,那老夫就再提一事,这件事情同样是关系重大、却又搁置太久,若是七皇子殿下能够顺利解决,也可以让老夫看到他的担当与魄力。”
“何事?”
“这件事情,就是南京六部的收权与废置!早在一年以前,朝廷就已经决心要收回南京六部的权柄,将六部之权责尽数归于京城中枢……这项计划当初同样是赵俊臣带头提议、也制订了详细计划,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为了推行此事,现任太子太师王保仁也已经在南京坐镇了近一年时间,迟迟不能返回京城,如今时机已是成熟,按理说早就该办了,但因为朝廷近期事情太多,庙堂局势也一直不大安稳,所以就一直拖到现在……
但这种事情关系重大,无论如何都不能继续拖延下去了!若是七皇子殿下能够前往南京协助太子太师王保仁一同促成朝廷对南京六部的废置与收权,自然是功莫大焉,今后任谁也不敢说七皇子的魄力与担当不足了!”
听到周尚景的这项提议之后,相较于前两项提议的困难与危险,程远道一时间只觉得这项提议比较容易让人接受。
于是,程远道沉思片刻之后,终于是点头道:“南京距离京城虽然有些远,但有京杭运河的存在,乘快船只需十余天时间就能往返,而且南京位于朝廷腹地,也不会有太大风险……确实是比较合适!
不过,老夫今天宴请周首辅相议,乃是自作主张,事先并未与七皇子殿下商量,所以这件事情究竟是能不能成,最终还要七皇子殿下拿主意才行!”
周尚景老脸一笑,道:“既然如此,老夫就静候七皇子的决定!还望程阁老转告七皇子,只要七皇子殿下能证明自己的魄力与担当,老夫今后不仅不会与他继续为难,更还会全力助他上位!”
*
就这样,好不容易商议出了结论,这场酒席也就进入了尾声。
周尚景年纪大了,与程远道又说了一些闲话之后,很快就表现出了精力不济的情况,所以没多久就告辞离开了。
相较于周尚景,程远道要年轻十余岁,这个时候倒还扛得住,亲自出门送走了周尚景之后,也顾不得这个时间京城之中已是宵禁,当即是命人准备轿子,然后就乘轿赶去了七皇子朱和坚的府邸,想要向朱和坚禀报消息。
当程远道抵达七皇子府中的时候,朱和坚也刚刚收到了周尚景与程远道二人相聚私议的消息。
就像是程远道所言那样,他今天宴请周尚景相议乃是自作主张,事先并未与朱和坚商议,所以朱和坚收到消息之际也是不由心生疑虑,想不明白程远道为何要突然宴请周尚景。
而就在朱和坚暗暗猜测之际,就收到了程远道连夜来访的禀报,于是朱和坚也就收起了心中疑虑,依然是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亲自出面把程远道迎进了书房之中密谈。
程远道进入书房之后,却是摆出一副邀功的架势,把他今天宴请周尚景的起因、经过、以及结果,向朱和坚详细讲了一遍。
听完了程远道的讲诉之后,朱和坚一边是哭笑不得、一边是暗暗恼怒!
这些清流,总是自诩甚高,没有任何实际做事能力却又偏偏喜欢指点江山,更还经常是摆出一副“我是为你好”的态度擅自行事,而朱和坚实际上却是一个独断之辈,对于这般情况自然是极为厌恶。
然而,程远道乃是朝中清流领袖,不仅是“新太.子党”明面上的第二号人物,更还是内阁之中唯一一位全力支持朱和坚的阁老,所以朱和坚也不能驳了程远道的颜面,对于程远道的自作主张,不仅不能出言责备,反而还要昧着真心、忍着恼怒,刻意的夸赞感激几句。
“为了晚辈之事,程阁老竟是这般费心,晚辈当真是感激不尽!周首辅近段时间以来屡次的刻意刁难晚辈,晚辈一直都摸不着头脑,还以为自己得罪于人而不自知,若不是程阁老今天亲自出马打探,晚辈恐怕是永远都无法猜到周首辅的心思了!”
听到朱和坚的连声夸赞与诚挚感激,程远道只觉得自己为朱和坚解决了一个大难题,洋洋自得道:“周尚景虽然权势滔天,但面对老夫的时候,还是要卖几分面子的!
七皇子殿下,咱们从前一直都摸不透周尚景的心思,对于他的刻意刁难也是无从下手解决,只能见招拆招!
但如今,咱们已经知道周尚景其实就是误会了七皇子,错以为七皇子殿下没有担当与魄力,所以七皇子殿下只需证明自己的担当与魄力,周尚景就再无理由与七皇子殿下为敌了,更还要全力支持七皇子殿下,到了那个时候,仅是赵俊臣一人阻挠,根本影响不了大局,储君废立之事也就可以盖棺定论了!”
说到这里,程远道微笑看着朱和坚,问道:“却不知,七皇子殿下对于周尚景的提议如何看?要不要亲自前往南京解决六部收权之事?依老夫的看法,这件事情大有可为!
针对于南京六部,朝廷中枢已是布局近一年之久,可谓是计划周详、准备充分,七皇子殿下去了南京之后,更还能得到太子太师王保仁的帮衬,以王保仁的身份与立场,必然是要全力支持七皇子殿下,所以这件事情的成功机会很大!”
听到程远道的说法,朱和坚却不敢轻易答应。
毕竟,任谁也不敢保证,周尚景的这项提议会不会就是一个陷阱!
于是,沉吟片刻后,缓缓道:“对于朝廷针对南京六部的计划,晚辈并不是特别了解,所以也不敢轻易答应此事,还望程阁老能给晚辈几天时间、让晚辈详细考虑一下,然后再作答复。”
程远道也知道朱和坚必然不会轻易答应,于是点头道:“既然如此,七皇子殿下认真考虑就是,也许还能征询一下陛下的意见。
而且,七皇子殿下也不必担心周尚景事后会反悔,据老夫所知,周尚景为官数十年以来,总体上还是言而有信的。
显然,程远道总体而言还是倾向于让朱和坚答应周尚景的提议的,毕竟这件事情至始至终都是缘于程远道自作主张,若是最终成功了,程远道本人就能以功臣自居了。
听到程远道的暗示,朱和坚眼中再次闪过了一丝怒意,但表面上依然是态度诚挚,连连点头道:“晚辈一定会认真考虑!”
接下来,眼见到时间已晚,朱和坚就亲自把程远道送出府外,目送着程远道的坐轿渐渐远离之际,却终于是忍不住轻哼一声,冷声道:“这些清流,当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偏偏还喜欢自作主张!
程远道仗着自己的声望与资历高,更是胡作非为,擅自与周尚景商议这般要事,事先竟是完全没有征询我的意见……这种人,今后绝不能用!”
在朱和坚的身后,太监贾伦稍稍犹豫之后,却是说道:“依咱家来看,其实周尚景的说法也有些道理,殿下您对待这些清流太过于柔和了,自然是给人一种没有主见的印象,也正因为如此,像是程远道这种自诩甚高的老家伙,才敢是擅自行事!”
顿了顿后,贾伦又问道:“这段时间以来,因为周尚景的屡次刁难,咱们已经准备好了各种反击手段,原本已是就要出手了,但如今……咱们还要不要反击周尚景?”
朱和坚稍稍犹豫一下,道:“暂且先不要出手反击……周尚景既然已经开出了价码,我也确实要认真考虑一下他的提议,不能彻底撕破脸!”
贾伦又问道:“那利用御膳房用金刚石粉末给周尚景下毒的计划呢?”
这一次,朱和坚则是毫无犹豫,答道:“这项计划要继续执行!周尚景这个老狐狸,无论如何都不能继续留着!”
……
……
摄政大明 第1120章.西北方向.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摄政大明最新章节!
……
……
对于周尚景的提议,朱和坚表示会认真考虑。
然而,因为关系重大的缘故,而且朱和坚也暗暗忌惮周尚景的提议或许是包藏祸心,所以就足足是考虑了近半个月时间,却依旧没能给予周尚景准确答复。
在此期间,庙堂中枢的局势基本还算稳定,此前就在逐步推行的诸般计划,期间依然是稳步推行,譬如说农务改革计划、又譬如说西北各省的商税整改等等;而此前就在扯皮的事情,期间也依然是不见有丝毫进展,譬如说朝廷削减辽东镇军费的计划、又譬如说储君废立之事。
相较于朝廷中枢的局面稳定,地方上则是动静不断。
在西北方向,梁辅臣亲自前往河套平原坐镇,想要尽快稳固朝廷对于该地区的统治,也频频向朝廷中枢呈送奏疏,或是汇报进度,或是索要钱粮物资,所以国库开支也是随之大增。
与此同时,德庆皇帝整顿陕甘官场的行动,也依然在稳步推行中。
在此之前,东厂就已经大力整肃了陕甘境内的文官系统与地方势力,所有与赵俊臣关系过密的地方文官、搢绅名士,一时间皆是受了牵连,或是明升暗降、或是罢官免职,还有许多人受到了抓捕与抄家,可谓是“成果斐然”。
然而,东厂的整肃行动才刚刚结束,还不等陕甘各界稍稍松一口气,立刻就迎来了西厂的接棒行动。
相较于东厂的整肃行动乃是针对于文官系统与地方势力,西厂的整肃行动则是针对于陕甘边军!
总而言之,德庆皇帝就是铁了心要彻底根除赵俊臣遗留在陕甘境内的势力影响。
在德庆皇帝的眼中,赵俊臣在京城中枢以及文官系统的权势再是如何庞大,也根本不足为惧,因为德庆皇帝在京城中枢的优势地位根本无法动摇,京营禁军与厂卫机构皆是只听从德庆皇帝一人的命令,只要德庆皇帝下定决心翻脸,只需是安排禁军封城、派出厂卫抓人,任何权臣皆是毫无还手之力。
但德庆皇帝决不允许赵俊臣在地方衙门拥有过大权势,更不允许赵俊臣插手地方兵权,因为地方衙门与各地兵镇乃是德庆皇帝的权势薄弱之处,一旦是任由赵俊臣坐大,就很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今后想要翻桌子也会投鼠忌器、容易出现变数。
所以,德庆皇帝的决心极大,态度不容动摇。
然而,西厂虽然明白德庆皇帝的决心,但他们想要顺利整肃陕甘边军却也不容易。
毕竟,在陕甘三边,各地军镇与千户所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地方文官与搢绅豪族,许多军官皆是握有兵权,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兵变,所以相较于东厂在整肃之际的肆无忌惮,西厂在行动之际则是要谨慎得多,所投入的心思与精力也要更多。
为了顺利实现德庆皇帝的意志,不仅是西厂厂督吴忻彦亲自前往花马池营坐镇、担任陕甘三边督军之职,德庆皇帝更还安排了三百锦衣卫与三千禁军一同抵达花马池营,为吴忻彦的行动保驾护航。
而随着吴忻彦与三百锦衣卫、以及三千禁军入驻花马池营,德庆皇帝整肃陕甘三边的计划也正式进入了高潮阶段。
*
吴忻彦今年不过是四十余岁,在内廷高层之中也称得上是年轻力壮,一向是以谨慎低调的作风而受人称道。
自从西厂重建之后,随着赵俊臣卸任了厂督之职,吴忻彦就成为了现任的西厂厂督,但相较于赵俊臣担任西厂厂督之际的屡屡建功、风光无限,吴忻彦接任西厂厂督之后,西厂的表现则是要逊色不少,这一点也就让吴忻彦颇是受人非议。
然而,吴忻彦却认为西厂的目前状态很好,相较于东厂的多做多错,东厂厂督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已是换了三人,西厂虽然立功不多,但也极少做错事,他的西厂厂督之位亦是依然稳固。
像是吴忻彦这般性格,让他大刀阔斧的整肃陕甘边军,自然是颇感为难。
所以,吴忻彦率领锦衣卫与禁军入驻花马池营之后,最开始并没有任何的激烈动作,只是四处收集消息、仔细分析情报、设法收买可以信任的武官。
然而,德庆皇帝整肃陕甘边军的决心很是坚决,而吴忻彦的这般做法虽然稳妥,却也颇有敷衍怠慢之嫌,所以前几天就收到了德庆皇帝的一封密旨,被德庆皇帝严厉训斥了一番。
对于德庆皇帝的训斥,吴忻彦只觉得心中委屈,要知道陕甘三边乃是久战之地,各地武官的军阀习气极重,也根本不会把吴忻彦这样的监军放在眼里,近百年莫名其妙死在陕甘三边的朝廷监军绝不比莫名其妙死在辽东军镇的少,这般情况下吴忻彦又如何敢肆无忌惮的做事?
幸好,御马监掌印徐盛的一封密信也与德庆皇帝的密旨同时送到了吴忻彦的手中,在这封密信之中,徐盛却是告诉了吴忻彦一个好消息,那就是现任的御书房管事太监李如安当初担任陕甘监军之际,曾在陕甘边军之中收买拉拢了好几位实权武官,而吴忻彦拥有了这些武官的协助之后,再是出手整肃陕甘边军自然是要稳妥得多。
收到这般消息之后,吴忻彦不由是大喜过望,当即是按照徐盛所提供的名单,把名单之中的几位武官尽数邀请到花马池营议事。
因为德庆皇帝的催促太紧,所以吴忻彦也已是下定决心,一旦是他确定了这几位武官的忠心可用之后,就立刻展开整肃行动!
在吴忻彦看来,这般做法还是太急了,但他也没有别的选择,若是他继续拖延下去,这西厂厂督的位置就要换个人坐了。
这一天,吴忻彦正在花马池营处理公务——作为陕甘监军,随着梁辅臣亲自前往河套平原坐镇,他如今已是花马池营实际上的头号人物,许多事情都需要他亲自决定,可谓是任务繁重。
而就在吴忻彦盯着一份补给河套平原的后勤物资动脑筋的时候,一名西厂的小太监匆匆进入房间,把一封书信呈给了吴忻彦,禀报道:“厂督,梁阁老的回信到了。”
吴忻彦眉头一皱,立刻拆开了梁辅臣的书信,迅速看过之后却是面现怒色,道:“这个梁辅臣,都说他是一个有担当的柱国,但我看他实际上也是一个奸猾之辈,自从本督抵达花马池营之后,他就恰好去了河套平原那边坐镇,明摆着就是不想参与西厂整肃边军之事、害怕自己参与此事之后失了军心!
本督已是第三次写信让他返回花马池营协助西厂整肃,他依然是托词不愿出面!哈,陛下之所以是整肃陕甘,最初就全是因为他的建议,但如今行动开始之后他却立马躲开了,真是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
而就在吴忻彦怒斥之际,又有一名小太监匆匆进入房间。
而这一次,吴忻彦则是收到了一个好消息!
“吴督,刚刚收到消息,固原镇北路守备官刘蛮牛、榆林镇南路千户官李丕、固原军镇北路千户官聂成等人,如今已经领军进入了花马池营的境内!”
……
最近有事,下周二之前只能更新小章节,见谅!
另,虫子其实很不擅长写小章节,总觉得每章两千字根本无法推进情节……大概是自己的行文太罗嗦了。
……
摄政大明 第1121章.味道对了.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摄政大明最新章节!
……
……
“吴督,刚刚收到消息,固原镇北路守备官刘蛮牛、榆林镇南路千户官李丕、固原军镇北路千户官聂成等人,如今已是领军进入了花马池营的防区!”
听到禀报之后,吴忻彦顿时是大喜过望,连忙吩咐道:“快把他们请进来……算了,本督亲自去迎他们!”
说完,吴忻彦就亲自起身向着门外走去。
吴忻彦对于刘蛮牛等人的格外重视,不仅是因为吴忻彦今后很需要他们的全力协助,也是因为吴忻彦见到这些武官的同时抵达花马池营之后,嗅出了一丝不一样的味道。
要知道,刘蛮牛、李丕、聂成等人的防区、驻地各不相同,按理说他们抵达花马池营的时间也不会相同,但如今这些武官竟是同一时间抵达花马池营,显然意味着这些武官私下里联系紧密,抵达花马池营之前也曾有过密切沟通!
这也就意味着——这些武官并不只是一群军中同袍,更还是一个同进同退的利益集体!
作为一个利益集体,他们所能发挥的影响力与实力,显然是会更强许多,若是能顺利争取到这个利益集体的协助,所发挥的作用也要比预想中更大许多。
但同样意味着,吴忻彦为了争取这个利益集体的全力协助,必须要付出更多好处。
虽然有李如安的引荐,但吴忻彦自然不会天真认为这些实权武官仅是因为李如安的引荐就会全力协助自己。
所以,吴忻彦这个时候就必须要竭力表现自己的诚意,亲自出面迎接也是应有之意。
却说,当吴忻彦亲自赶到花马池营的城门之外迎接众武官的时候,眼前所见的景象顿时就把他镇住了。
只见在花马池营之外,正有几队边军将士整齐列队等候,人数大约是三千余人,规模并不算大,但所有人皆是兵甲整齐、站姿挺立、神态悍勇,透着一股漠视生死的冷意,吴忻彦虽是不通军事,但也能轻易看得出来,这些将士皆是久经沙场、杀敌如麻的精兵!
而这些边军将士列队等候之际,所展现的军纪严明、令行禁止,更是吴忻彦前所未见,三千多人的队伍虽然不算多,但也不算少,但竟是一点杂音都没有,列队更是井然分明,三千多人汇聚在一起就好似一头沉默的嗜血巨兽一般,随时都准备着要用爪牙撕碎敌人。
吴忻彦身为堂堂西厂厂督,按理说他的身份贵重与这些边军将士乃是云泥之别,然而他此时只是稍稍观察了几眼,就忍不住是心中发虚、只觉得一股军煞之气扑面而来,下意识的移开了目光。
移开目光之后,吴忻彦的注意力又转向了队伍前方的那十余位武官。
这些武官的形象气质各不相同,有人身材壮硕、有人表情阴冷、也有人神情精干,但无一人像是易于之辈,以吴忻彦的眼光来判断,只觉得这些武官一个个皆是可以称之为“上将之姿”。
吴忻彦没有任何怀疑,若是让他麾下的三千禁军与眼前的三千边军对阵厮杀,他麾下的三千禁军必然是一触即溃!
见到这般情况,吴忻彦的心情又是欢喜、又是生疑。
欢喜是因为,他若是拥有了这批骄兵悍将的支持,今后出手整肃陕甘边军之际也会底气大增,就算是不慎酿成兵变,镇压之际也是游刃有余。
生疑则是因为,他完全无法想象李如安当初是如何能把这些边军将士收为己用的!在吴忻彦看来,以李如安的手段能力,根本不足以收服这些骄兵悍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