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虫豸
等到刘冶离开之后,朱和坚再次认真思索了南京之行的所有情况,自认为已是准备周全,心中也暗暗松了一口气。
然后,朱和坚喃喃自语道:“只希望……周尚景这次迫使我前往南京的真正目标,只是为了考验我的魄力与手段,而不是故意设下一处陷阱想要构害于我……
若是前者的话,我还可以暂时忍耐于他,只是静静等待御膳房那边的布置发挥作用……但若是后者的话,我与周尚景之间的关系,从今往后就必然是再无挽回余地、也就真要不死不休了……”
说到后面,朱和坚的表情已是异常阴鸷。
*
而就在朱和坚为自己准备后手的同时,周尚景也开始了他下一步计划的布置。
此时的周府书房之中,周尚景与吏部尚书宋启文正在密谈。
周尚景最是擅长连环计,朱和坚虽然是认为自己的计划与准备堪称是万无一失,但实际上就在朱和坚被迫前往南京的那一刻起,后续的事情发展就已经由不得他来做主了。
“陛下还是老样子,对于这种趋利避害、抢功甩锅的手段,堪称是轻车驾熟,老夫逼迫七皇子前往南京、协助王保仁处理南京六部之事,陛下就给七皇子安排了一个南京祭祖的差事……
嘿,当真是好算计,一旦是朝廷中枢从南京六部顺利收权,那就是七皇子前往南京祭祖期间暗中坐镇协助的功劳,但若是朝廷的收权计划失败,那就由明面上负责一切的王保仁担责任,与南京祭祖的七皇子毫无关系……这般手段,一看就是陛下想出来的。”
感慨之际,周尚景的表情有些无奈。
从某方面而言,德庆皇帝也同样有路径依赖的问题,派系制衡、抢功甩锅等等手段,从来都是德庆皇帝考虑问题之际的第一反应。
周尚景此时所表现出的无奈之意,并不是他没办法对付德庆皇帝的这般手段,只是认为德庆皇帝身为九五之尊、天下表率,总是惯于使用这些趋利避害的手段,实在是太掉价了。
另一边,宋启文则是笑着回应道:“陛下的抢功与甩锅手段,对于寻常官员而言,自然是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七皇子毫无风险的尽揽全功……但首辅大人您的下一步计划,却不是这种简单手段就能阻止的。”
周尚景轻轻点头,表情间满是从容与淡定,就好似已经预见到了后续的一切发展,只是开口问道:“七皇子如今已是跳入瓮中,南京那边是否已经安排妥当了?”
宋启文立刻答道:“依照首辅大人的吩咐,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当了!一旦是朝廷中枢的收权计划正式开始,您的下一步计划就可以迅速展开……到了那个时候,七皇子也就别无选择了。”
“那就好……”
说到这里,周尚景不由是花白眉头一皱,感到胃部有些不适,胃酸突然间涌上了胸口。
但这般身体异常状况并不明显,而且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对于这般情况,周尚景也没有放在心上,随着他的年纪愈发老迈,各项身体器官皆是变得不堪重用,时不时就会出现一些不舒服的症状,周尚景也早就习惯了。
于是,周尚景只是稍稍一顿之后,就继续说道:“老夫这一次所布置的计划,不仅是想要算计七皇子,也是想要再最后一次考验他的真实心性……
若是七皇子没有任何伪装与隐藏,就像是他表现出来的那般是一位真正的君子,老夫所布置的计划对于他而言也就没有任何害处……但若是他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皆只是伪装,实际上就是一个心狠手辣、性格偏激之辈,那他就只能自食苦果了!
启文,后续的计划安排你都知晓了,具体操作就由你来安排了……老夫有些倦了,想要提前休息一下。”
听到周尚景的这般说法,宋启文不敢怠慢,连忙是起身告辞,并且是叮嘱周尚景保重身体。
等到宋启文离开之后,周尚景缓缓闭上了眼睛,轻声喃喃道:“若是能年轻二十岁……不,只需是年轻十岁就好……老夫完全可以徐徐图之,大可不必像是现在这般做事急切……唉,岁数不饶人啊……老夫不是好人,也不敢向上苍奢求太多,只要再有三五年时间可活,老夫就能为家族、为朝廷规划好许多事情,然后也就能安心离开了……”
说话间,周尚景的声音愈发低微,似乎是睡了过去。
*
第二天的早朝之上,七皇子朱和坚向德庆皇帝与百官辞行。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南京祭祖之事乃是礼部的权责范围,所以礼部侍郎鲍文杰也要跟着七皇子朱和坚一同行动。
据说,鲍文杰的相伴同行,乃是因为朱和坚亲自向礼部衙门点名要人。
很显然,鲍文杰作为清流之中极为少见的实干官员,很是受到朱和坚的看重,而朱和坚特意点名鲍文杰与自己同行,必然是想要拉近双方关系。
等到早朝结束之后,七皇子朱和坚就领着鲍文杰、刘冶等人离开了京城,一路向西赶去了通州,接着则是乘船沿着运河南下,大约只需要十天时间左右就能抵达南京。
等到朱和坚抵达南京之后,朝廷中枢针对南京六部的收权计划也就会正式开始。
也就在这一天,赵俊臣结束了文华阁的公务之后,就返回到赵府休息。
而他刚刚迈入赵府大门,就收到了两个消息。
其一,是李纯臣想要求见赵俊臣,此时正在门房里候着消息。
其二,则是李传文与肖文轩二人已经从湖广返回了京城之中,现在也同样在等候赵俊臣的召见。
听到这两个消息之后,赵俊臣不由是笑了。
李纯臣这个时候求见赵俊臣,显然是收到了消息、得知自己的家族目前已是陷入了穷途末路的局面,而这一切皆是因为赵俊臣的幕后指使,所以才会忍不住求见赵俊臣。
而李传文与肖文轩二人返回京城的事情,则是意味着太子朱和堉在湖广的事情已经暂时告一段落了。
这两个消息,对于赵俊臣的未来计划而言皆是大有好处。
然后,赵俊臣稍稍犹豫一下,决定先与李传文、肖文轩二人见面,向二人详细了解这段时间以来湖广境内所发生的一切、以及太子朱和堉的近期变化。
至于李纯臣,则是要继续晾一晾他。
于是,赵俊臣吩咐道:“通知李传文与肖文轩两位,让他们前往大书房见我……至于李纯臣,告诉他改天再来见我,我今天没空。”
说完,赵俊臣就迈步向着大书房的方向走去。
*
当赵俊臣来到大书房之后,很快就见到了李传文与肖文轩二人。
见到这两人之后,赵俊臣亲自起身拱手行礼道:“两位先生,这半年多以来,实在是太幸苦你们了!”
说话之间,赵俊臣的表情很诚恳,因为李传文与肖文轩二人在这半年多时间以来确实是极为辛苦。
他们首先是在南直隶境内协助黄有容等人成立了“联合船行”,为赵俊臣整顿了南直隶的官场与商界;
然后则是趁着“联合船行”创办之后的航运商贸格局变化,走遍了京杭运河与长江沿岸各地,也把赵俊臣的影响力从京城扩散到了地方;
随后又在赵俊臣的吩咐之下赶到了洛阳,协助太子朱和堉处理藩宗事务,并且还跟着太子朱和堉“流窜”于湖广各地、不断搞事……
就这样到处奔走之间,哪怕是过年的时候,他们都没有来得及返回京城与家人团聚。
这些事情结合在一起,绝对堪称是劳苦功高了。
所以,赵俊臣的关切问候,也绝对是真心实意。
听到赵俊臣的问候,见到赵俊臣表情间的关切,李传文与肖文轩二人也是心中一暖,只觉得他们数月以来的幸苦没有白废,也连忙是恭贺赵俊臣这半年多以来的诸般成就,譬如是陕甘大捷的赫赫军功、又譬如是入阁辅政的位极人臣。
他们上次与赵俊臣相见的时候,赵俊臣还没有下定决心要去陕甘三边冒险呢。
接下来,相互问候结束之后,赵俊臣就向两人询问了湖广境内这段时间所发生的事情。
听到两人的详细解释之后,赵俊臣若有所思,然后则是问了一个自己最关切的问题。
“你们觉得,咱们的那位太子殿下,经过了这么多事情之后,性情与想法可有变化?”
……
今天状态不好,后半章不管怎么改都不满意,索性就全部删掉了。
……
摄政大明 第1139章.成熟需要代价.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摄政大明最新章节!
……
……
听到赵俊臣的这般询问,李传文的目光转向了肖文轩,示意肖文轩先讲。
肖文轩思索片刻后,答道:“太子殿下的心性与观念究竟有没有改变,学生不得而知,也不敢妄自揣测……但太子殿下的做事风格,确实是发生了许多改变。
这段时间以来,太子殿下很是信任李老先生与学生,听取了我们二人的许多建议,但学生也能看得出来,他并不是盲目听从,每次采纳我们二人的建议之前,都经过了认真思索、也考虑了其它办法,只是认为我们的提议最有效,所以才采纳了我们的建议。
我们为他做事之际,只要是进展顺利,太子殿下就不会有任何干涉,只是会派人暗中盯着,而一旦是进展不顺、出现了意外状况,他就会立刻过问,看似是放权放手,但实际上则是把所有事情皆是紧紧抓在手里。
而且,太子殿下也学会了城府与隐藏,若是有某些消息,他认为李老先生与学生不需要知道,就会刻意隐瞒下来,唯有等到我们必须要知道这些消息的时候,他才会把消息公开。
与此同时,无论是在洛阳、还是在湖广,太子殿下都会与各地的‘周党’官员刻意交好,也经常会听取‘周党’官员所提出的不同意见,似乎是有利用‘周党’势力与我们二人相互制衡的意思。”
赵俊臣若有所思,轻声道:“哦?这般行事作风,让我觉得有些熟悉啊……”
说到这里,赵俊臣似笑非笑,然后又把目光转向了李传文。
在赵俊臣的注视之下,李传文沉吟片刻后,缓缓道:“无论是老夫、还是文轩,与太子朱和堉合作期间皆是没有遇到任何阻碍,相处之际很是轻松。”
李传文的评价可谓是言简意赅,只有一句话,但相较于肖文轩的长篇大论,这一句话所蕴含的信息还要更多。
李传文是何人?绍兴师爷这一行的祖师爷级人物,见惯了蝇营狗苟、阴暗龌蹉,行事风格也受到了官场染缸的影响,可谓是精于心术、只看结果不问手段。
肖文轩又是何人?一个郁郁不得志、愤世嫉俗的读书人,脑子里时不时就会冒出一些离经叛道的想法,他的许多大胆提议,皆是在有意无意的冲击着这个时代的朝野规则。
若是从前的太子朱和堉,与这样两个人接触之际,必然会因为理念不同而发生争执,就算是朱和堉刻意忍耐,双方相处之际也一定会出现违和之感。
而这段时间以来,太子朱和堉能与李传文、肖文轩二人与毫无阻碍的合作,而且还是相处愉快,就说明朱和堉已经完全接纳了李传文与肖文轩的理念想法,不再似从前一般拘泥于道德与规则方面的条条框框。
这般变化,不可谓不大。
综合了两位幕僚的描述之后,赵俊臣已是在心中逐渐勾画出了太子朱和堉的目前形象。
怎么说呢……就像是一个稚嫩版的德庆皇帝。
相较于德庆皇帝,也许还残留着一些道义底线,也许并不似德庆皇帝那般灵活变通,也许要更多一些魄力与坚持,但行事作风已经趋于一致了。
譬如说引入“周党”为己所用的制衡手段;
譬如说从来不让任何人知晓全部消息的秘密主义作风;
譬如说看似放权、实则紧盯、随时准备干涉的管理策略;
譬如说兼容并蓄、不问黑白、只看结果的用人之术……
不同于前任太子太师肖温阮的“上行下效”、“以身作则”;
不同于赵山才的“事缓则圆”、“防微杜渐”;
不同于赵俊臣的“利益结合”、“切合时宜”;
不同于周尚景的“因势利导”、“公私兼顾”……
这些手段,完完全全就是德庆皇帝的行事风格,也就是最纯粹的帝王心术、驾驭之道。
做出这般结论之后,赵俊臣的表情有些复杂,似乎是有些遗憾,又似乎是有些满意。
*
当初,在朱和堉离开京城之前,赵俊臣曾与他有过一场密谈,持续了整整一下午时间。
期间,赵俊臣也曾向朱和堉讲解与灌输了许多东西,包括认知观念、思考角度、以及方法论等等,就是希望朱和堉的想法理念能与自己逐渐趋近。
在赵俊臣看来,朱和堉若是能够全盘接受自己的想法与理念,两人的未来目标就会完全相同,也就可以成为真正的盟友。
但很明显,在朱和堉的内心深处,对于赵俊臣依然是存着芥蒂、隔阂、以及防范。
所以,他最终并没有完全接受赵俊臣所灌输的诸般理念,反而是刻意仿效了他所熟悉的另一个人——也就是德庆皇帝。
毕竟,肖温阮所指引的那条道路,实在是太艰难了,时不时就会受到挫折;赵山才所指引的那条道路,随着赵山才的英年早逝也同样走不通了;周尚景的行事风格对于心机智慧要求太高,也同样不适合朱和堉……
这般情况下,若是朱和堉还想要为自己寻到一条未来出路,又无法接受赵俊臣的理念与做法,那么他也就只剩下了一个选择,也就是效法德庆皇帝。
或许,对于朱和堉本人而言,这不仅是最后的选择,也是最稳妥的选择。
想明白了这一点,赵俊臣自然是深感遗憾。
这般情况,就意味着两人之间的未来合作,最多也只能是貌合神离。
但与此同时,赵俊臣也是乐见其成,因为德庆皇帝见到朱和堉刻意模仿自己的情况之后,必然是深感欣慰,认为朱和堉终于是理解了自己。
这样一来,朱和堉将来遭到废黜之后,东山再起的成功机会也会再增一分。
在赵俊臣的未来计划之中,朱和堉接下来必须要被废黜,被废黜之后也必须要东山再起。
毕竟,一个曾有过被废黜经历的储君太子,就算是将来顺利登基,也必然是威望不高,许多事情也只能向百官做出妥协。
唯有这般情况,才最为符合赵俊臣的利益。
至于朱和坚,在赵俊臣眼中,至始至终都只是朱和堉被废黜期间的临时替代品罢了。
并不是说赵俊臣心中轻视朱和坚,以朱和坚的能力手段、行事作风,他将来若是顺利登基为帝,赵俊臣绝对是二话不说、立刻潜逃保命。
但赵俊臣目前已是暗中寻到了朱和坚的好几处破绽,也完全有把握在将来的某个时刻一举扳倒于他。
*
就这样,赵俊臣低头静静思索了许久。
大约一盏茶时间之后,赵俊臣抬头再次问道:“依你们推算,太子殿下将会何时返京?”
李传文思索片刻后,答道:“新钦差王佑伦目前已是与太子殿下彻底翻脸,还硬着头皮把太子殿下软禁在衡州官府衙门之内,也完全不敢让太子殿下自行返京,担心太子殿下脱离掌控之后就会继续搞事……
所以,若是不出意外的话,太子殿下将会与王佑伦一同返城,但王佑伦在返京之前,必须要收拾太子殿下所留下的那些烂摊子,至少也要耗时一个月时间,再加上返京路上的耗时……他们应该要等到一个半月以后才能返回京城中枢。”
赵俊臣轻轻点头,道:“一个半月以后吗?这般长的时间,也足以让七皇子结束南京之行、返回京城中枢了……这样看来,太子与七皇子这二人,返回京城的时间也就是前后脚,差不了几天……到了那个时候,京城中枢必然就要再次热闹了。”
另一边,李传文稍稍犹豫了一下之后,却是问道:“赵阁臣,老夫观你对待太子殿下的做法,似乎是有些矛盾,一方面是想要驯服太子殿下,一方面又想要让太子殿下迅速成熟,但……赵阁臣您难道就不担心,太子殿下的心智愈发成熟之后,就会变得无法驯服吗?”
赵俊臣微微一愣,但很快就摇头道:“许多时候,‘成熟’并不一定就是一件好事!
这个世界上,总是有得就有失,随时都要面临取舍之难题!太子的成熟并不重要,他在逐渐成熟期间,不经意间所舍弃的那些东西,才是真正重要的!”
说到这里,赵俊臣又想到了大儒杨洵,继续说道:“太子殿下从前曾是受到过许多智者的影响与指点,或许他将来不久后,还会再次受到某些高人的影响,然后他就会继续成长、继续成熟……
但与此同时,他所舍弃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而有些东西一旦是舍弃之后,就再也捡不回来了!所以,当他舍弃了全部东西,只剩下了所谓的‘成熟’之后,他也就没有更多选择了。”
听到赵俊臣的这般说法之后,则是变成了李传文若有所思,隐隐间已经猜到了赵俊臣的某些核心计划。
谈话进行到这里,赵俊臣见到李传文与肖文轩二人皆是面现疲惫,显然是返回京城之后还没有来得及休息,只顾着向自己汇报情况了,所以就及时中止了这场谈话、让他们返回各自房间休息。
李传文与肖文轩这个时候也确实是觉得累了,也立刻就起身告辞。
而就在李传文与肖文轩二人即将要离开书房的时候,赵俊臣突然间想到了什么,又开口补充道:“对了,有一件事情,你们最好是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就在昨天,我招收了一位新幕僚,乃是大儒杨洵的亲传弟子,名叫江正,乃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奇才!但此人目前还没有证明忠心,所以你们也要留心一下,所有涉及机密的计划皆是不能向他泄露……
不过,这个江正可不好糊弄,他昨天傍晚时候才刚刚搬到赵府,但仅仅是一个晚上,就快要把牛辅德他们给逼疯了……”
……
……
摄政大明 第1140章.江正的惊人表现.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摄政大明最新章节!
……
……
这个世界上,愚者总是千篇一律,智者则是各有特色。
赵俊臣初次见识到江正的才华与心智之后,对他评价极高,认为杨洵的这位弟子已是不逊于当初的赵山才。
但赵俊臣很快就发现,江正与赵山才根本就不应该一概而论,他们两人除了都是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之外,根本就没有任何相同之处。
赵山才乃是前任太子太师何明的关门弟子,江正则是大儒杨洵的亲传门生,何明精擅于帝王心术,杨洵则是律法大家,何明通过《二十三史》、《资治通鉴》等巨著,让赵山才明白了兴衰、治乱、成败、安危的规律,杨洵则是经常领着江正在云贵境内到处奔走,一切从实践出发。
两位名师的擅长领域完全不同、教育方法也不相同,所以他们的弟子自然也就截然不同。
赵山才温文尔雅、韬光养晦,深谙利害关系,做人做事皆是滴水不漏;
江正则是不拘言笑、锋芒毕露,见惯了世情变故,行事之际务实且又严谨。
赵俊臣把江正收为幕僚之后,江正当天傍晚时候就搬到了赵府之中,然后就迫不及待的表态想要熟悉自己的工作环境、任务安排,可谓是雷厉风行。
当时,见到江正这般快就想要参与幕僚工作,赵俊臣不由是有些惊讶,但还是安排自己府里的几位主要幕僚协助江正熟悉赵府幕僚的工作环境。
对此,牛辅德、苏西卿、王伦三人皆是欣然答应,他们对于江正的印象极好,也皆是推崇江正的身份,想要趁着这次机会与江正进一步结交。
然后,仅是一个多时辰之后,牛辅德、苏西卿、王伦三人就纷纷跑到赵俊臣面前诉苦了。
因为,江正的眼光极为敏锐、更还是见多识广,只是初步熟悉了工作环境之后,就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察觉到了许多赵府幕僚工作的异常之处。
而这些异常之处,皆是与赵俊臣的几项机密计划有关系,也是赵俊臣暗中要求牛辅德等人务必要对江正隐瞒的事情。
譬如说,在赵府幕僚之中,牛辅德一向是负责赵俊臣的渗透兵权计划,但江正目前还没有证明忠心,所以这件事情自然是要刻意瞒着他。
然而,江正只是与牛辅德、以及牛辅德身边的几位帮手稍稍交谈了片刻之后,就已是完全确认了牛辅德的工作范围。
又譬如说,赵府的核心账目以及大笔收支皆是由苏西卿负责管理,但赵俊臣的许多秘密收支都是不能公开的,所以苏西卿为了以防万一,还刻意伪造了一系列假账本。
然而,江正与苏西卿交流之际,只是随意看了一眼,就已是断言了摆放在苏西卿书房之中的那些账册皆是假的,顺便还挑明了真账本的存放位置。
再譬如说,李伦不仅是善于奇思妙想,经常会提出一些另辟蹊径的建议,更还是李传文的独子,所以赵俊臣看在李传文的面子上,对他颇是照顾,一边是让李伦留在赵府之中担任幕僚,一边还为李伦安排了一个贡生名额、让李伦前往国子监读书。
当然,赵俊臣的这般做法,也并不仅仅是为了给李伦安排一个好前程,也同样是为了今年的秋闱乡试做准备,想要趁机为自己招收一批才俊新血,而李伦的任务就是趁着自己在国子监读书的机会、为赵俊臣暗中收罗人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