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摄政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虫豸
毕竟,百官们都不喜欢圣心独断的皇帝,他们只希望皇帝放手放权,让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做事。”
德庆皇帝再次点头表示赞许,缓缓道:“正是这个道理,这就是人心!……你能看明白这一点,但太子他总是看不清这一点,完全不懂得进退与取舍,所以朕才会下定决心、行废立之事。”
顿了顿后,德庆皇帝又说道:“不过,正所谓过犹不及,你的形象若是过于软弱,也同样不好,只会让臣子们忘记尊卑、得意忘形,皆是以直谏犯上为荣!
朕作为你的父亲,自然是明白你胸中自有沟壑,也一向是极有主见,但若是世人皆是认定你就是一个性格软弱之辈,让百官们一个个皆是魏征附体,那你从今往后也就很难态度强硬了!
哈!唐朝门阀林立、皇权不盛,再加上李世民得位不正,所以才会闹出‘唐太宗畏魏征’的故事,百官们总是乐于谈论唐太宗的垂拱而治,希望所有皇帝都能效仿唐太宗,却不知在朕的眼里,唐太宗的这般表现就是一个笑话!朕也不认为唐太宗当年就是心甘情愿的高居深拱、从谏如流!”
对唐太宗李世民进行了一番讥讽之后,德庆皇帝表情变得阴沉,又说道:“朕想了一下,近段时间以来,与你有关的那些舆情、以及朝廷邸报的别有用心,十有八九就是周尚景那个老家伙的暗中搞鬼,朕与他明争暗斗了几十年,太熟悉他的这些手段了!
接下来,朕将会立刻召见周尚景,严厉警告于他,也会安排厂卫紧盯此事,相信民间舆情很快就会有所缓解,朝廷邸报也不敢继续兴风作浪……
不过,终究是后知后觉、耽误了时机,周尚景为你塑造的形象,如今已是逐渐深入人心,所以你今后若是想要坐稳位置,就必须要做些事情,设法扭转世人印象!”
朱和坚小心翼翼的问道:“父皇您是说……”
德庆皇帝一向是善于趋利避害、占尽好处。
这些年来,若是遇到好事,德庆皇帝就一定会把功劳尽数揽到自己身上,若是遇到坏事,德庆皇帝也一定会把责任全部推到臣子身上。
所以,仅仅是片刻之间,德庆皇帝就已经为朱和坚寻到了一个稳赚不赔的建功之策!
只见德庆皇帝微笑道:“到了明天,朕会传旨,派你前往南京祭祖。”
听到德庆皇帝此言,朱和坚当即是大吃一惊,连忙道:“父皇,您是说南京六部的事情?但这件事情……”
然而,不等朱和坚说完,德庆皇帝已是摆手打断,道:“记得一个月前,周尚景与程远道见面谈话之际,曾是有过表态,认为你缺乏担当与魄力,所以就希望你前往南京、协助太子太师王保仁,处理朝廷中枢从南京六部收权之事!这段时间所发生的种种变故,应该就是周尚景的逼迫手段。
关于这件事情,你很快就告知于朕了,但朕当时思来想去,认为南京六部之事关系重大、情况复杂,并不适合你去趟浑水,所以就没有答应。
但时至今日,为了扭转世人印象,朕认为你还是应该去一趟,抵达了南京之后,你就协助太子太师王保仁一同收拾南京六部,朝廷从南京六部收权的计划已经布局半年多之久,成功机会很大,正是你展现自身魄力与手段的机会。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你前往南京的时候,名义上只是为了祭祖,表面上依然是由太子太师王保仁负责一切,你并没有参与其中……
等到一切尘埃落定之后,若是朝廷顺利从南京六部收权,王保仁一向是聪慧机敏,他向朝廷请功之际,必然会把你列为首功,朕也会当众表示,安排你前往南京祭祖就是为了暗中协助王保仁做事,到了那个时候,你自然就证明了自己的魄力与手段;
但若是朝廷的收权计划失败,那一切责任就由王保仁独自承担,你名义上只是去南京祭祖罢了,这件事情自然是与你没有任何关系。”
听到德庆皇帝的这般说法,朱和坚先是一愣,然后也不得不承认,德庆皇帝的这般计划可谓是万全之策。
自从一个月前,周尚景提议朱和坚前往南京坐镇、协助王保仁处理中枢收权之事后,朱和坚就一直都很犹豫,深怕是中了周尚景的陷阱,德庆皇帝也是相同态度,不希望朱和坚去南京趟浑水。
所以,这件事情就一直拖延着,朱和坚一直都没有给予周尚景明确答复。
到了今天,朱和坚也知道民间舆情与朝廷邸报的情况,必然是周尚景在逼迫自己做出决定,但他依然不想去南京趟浑水,所以才会觐见德庆皇帝,原本只是希望德庆皇帝能为自己做主、亲口警告周尚景不要暗中搞鬼。
谁曾想,德庆皇帝竟是想到了这样一个万无一失的妙计,可谓是把趋利避害之术发挥到了极致,于是朱和坚自然是心动了。
在朱和坚的心中,对于德庆皇帝一向是并无太多的敬重之意,总是认为德庆皇帝顾忌太多、行事软弱,德庆皇帝刚才曾是讥讽唐太宗的垂拱而治就是一个笑话,其实在朱和坚心里,德庆皇帝也是差不多的形象。
但这一次,听到德庆皇帝的提议之后,朱和坚却是少有的心生敬佩,只觉得德庆皇帝还是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朱和坚心动之后,也明白自己不能在德庆皇帝面现表现得太过虚伪,否则只会引来德庆皇帝的不喜,很快就表态道:“既如此,儿臣当然是愿意前往南京协助王太师……只不过,这般做法虽是万无一失,但就是有些对不住王太师。”
德庆皇帝则是浑不在意,挥手道:“他是太子太师,就应该全心全意为你考虑!更何况,他就算是把大部分功劳让给你,朕也不会亏待他,依然会遵守承诺、让他入阁辅政,他又有何不满意的?”
在德庆皇帝看来,臣子为皇帝牺牲不仅是应该的,更还是一种荣耀。
*
就这样,到了第二天的早朝之上,又陆续发生了两件大事。
其一,大儒杨洵重返庙堂,再次担任大理寺卿之职,而现任的大理寺卿方世文,则是升任为山东巡抚。
其二,是德庆皇帝传旨让七皇子朱和坚代表自己前往南京祭祖,立刻就要启程出发。
对于这两件事情,绝大多数朝廷官员皆是没有提出异议。
毕竟,以杨洵的声望与资历,足以担当大理寺卿的重任,只要他愿意重返官场,就没人能与他相争;
而七皇子朱和坚代表德庆皇帝前往南京祭祖之事,虽然有些名不正言不顺,毕竟这种事情理应是由储君太子出面负责,但太子朱和堉目前并不在京城,而且已是地位岌岌可危,七皇子朱和坚则是公认的下任储君,所以也没人会冒头反对找麻烦。
不过,赵俊臣对于这两件事情,却皆是有一些不同意见。
……
……





摄政大明 第1136章.设想山东.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摄政大明最新章节!
……
……
对于朱和坚前往南京祭祖之事,赵俊臣认为这件事情并不简单。
尤其是考虑到周尚景最近这段时间一直都在利用舆情逼迫朱和坚做事,而且赵俊臣当初所设计的那几颗暗雷,已经埋在南京六部半年有余,很快就会陆续引爆……
所以,赵俊臣对于朱和坚前往南京的真实原因,也隐隐有所推测。
赵俊臣认为,这或许是自己浑水摸鱼的好机会。
然而,赵俊臣这一次身在局外,并不了解德庆皇帝、周尚景、朱和坚这三方的具体计划,所以他心中虽然有所猜测,但并不敢轻举妄动,担心自己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出于这般考虑,在早朝结束之后,赵俊臣并没有前往文华阁处理公务,而是提前返回府邸,立刻给黄有容写了一封长信,提醒黄有容接下来要密切关注南京官场的动向。
黄有容最近与赵俊臣合作之际,已是愈发的诚意十足,而且他身为南直隶巡抚,衙门驻地就在苏州,相距南京只有不到五百里路程,若是南京今后一旦是发生变故,黄有容无疑就是赵俊臣最得力的盟友。
写完长信之后,赵俊臣就交给了许庆彦,表情严肃的吩咐道:“安排快马信使前往苏州,尽快把这封信交到黄阁老的手上。”
见赵俊臣表情严肃,许庆彦不敢怠慢,连忙就去安排了。
*
等到许庆彦快步离开之后,赵俊臣则是靠在椅背之上,皱着眉头继续思索道:“计算一下时间,霍正源目前应该还滞留在苏州境内,也能为黄有容出谋划策、提供助力,这两人的联手合作,堪称是我目前能拿出的最强阵容了……
然而,王保仁当年受到周尚景的忌惮,刻意排挤到南京六部,但黄有容却从来都没有过这般待遇,就足以说明王保仁的手段能力要强于黄有容不少……所以,黄有容与霍正源的联手,未必就能强过王保仁……更何况还有一个七皇子朱和坚……
所以,接下来的南京官场,虽然是浑水摸鱼的好机会,但成功把握并不大!而最好的办法,还是与周尚景暗中合作、参与到周尚景的计划之中,到时候自然就可以借力打力、成功把握大增……
但偏偏,目前时机不好,我刚刚才扳倒了‘周党’的山东巡抚陆远安,目前‘周党’众官员对我敌意很重……所以周尚景也在刻意疏远我,不到万不得已,恐怕是不会与我合作……唉,时机太不凑巧了,也怪我急于扳倒陆远安,并没能考虑周全!”
对于朱和坚前往南京祭祖的事情,赵俊臣认真思索了良久,却依然是无法理出头绪,也寻不到突破方向,所以赵俊臣就索性摇了摇头、放弃思索此事,转而是思考另一件事情。
也就是德庆皇帝在今天早朝上的那两项任命——原大理寺卿方世文升任为山东巡抚、大儒杨洵则是再次担任大理寺卿。
对于这两项任命,赵俊臣皆是不满意。
经过前天的那场接触与辩论之后,赵俊臣对杨洵的印象极佳,认为杨洵乃是一位真正的君子,但这般情况并不意味着赵俊臣就会甘愿支持杨洵执掌大理寺。
毕竟,正因为杨洵是一位真正的君子,又一向是公事公办,所以他今后与赵俊臣为敌之际,也绝不会有任何留情!
将来的某个时刻,杨洵也必然会受到德庆皇帝的利用、为德庆皇帝冲锋陷阵。
一旦是想到杨洵未来也许会亲自审问自己的场景,赵俊臣就不由是一阵头皮发麻。
不过,杨洵的威望、资历、专业能力皆是无可挑剔,所以赵俊臣对于德庆皇帝的这项任命也无可奈何,若是直接反对,反而会显得自己心虚。
目前,赵俊臣的心思,主要还是集中在山东巡抚的位置上。
对于这个位置,赵俊臣已经盯上许久了,他这段时间设法扳倒了陆远安,并不仅仅是因为陆远安的阳奉阴违,也同样是因为赵俊臣想要把山东巡抚换成自己人。
譬如说,山东右布政使李立德,就是“赵党”的老资格成员,一向是听话本份,乃是一位最佳人选。
而赵俊臣对于山东一地,心中也早就有了一揽子计划。
*
山东位于北直隶与江苏之间,海岸线漫长、良港极多,还控制着漕运扼要,海陆交通便利,位置极为关键,若是在山东沿海发展远洋贸易,就可以轻易掠夺建州女真、朝鲜、日本等地的财富积蓄;
而且,山东境内人丁相对较少,但耕地面积却是高居明朝前三,又因为盐碱地太多的缘故,人均耕地产粮却是较低,也同样适合赵俊臣推广自己的农务改革计划,更还可以建设大型农场;
与此同时,山东盐场乃是后世的四大盐场之一,产量还在淮盐之上,但这个时代的山东造盐业却是远远不如淮盐发达,只是以小作坊为主,可谓是发展潜力巨大;
更何况,山东人普遍身材高大、性格大气,又饱受孔孟文化之熏陶,拥有较强的服从力,无论是从文、从武,都可以提供大量人才。
简而言之,在赵俊臣的眼里,这个时代的山东,绝对是明朝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或许仅次于四川与辽东两地。
但四川距离太远、交通不便,赵俊臣无法亲手干涉太多,而辽东地区则是大半掌握在建州女真手中,而且还有战火危机……相较而言,山东地区与京城中枢距离很近、便于联系,有利于赵俊臣出手干涉,而且还位于本土腹地,不必担心战火侵扰,自然就是优先选项。
所以,赵俊臣一直都想要全力开发山东、落实自己的诸般设想,让山东成为明朝的重要支柱。
最重要的是,赵俊臣虽然一直都认可“无商不富”的道理,但他对于明朝时期的两个主要商贾集团——也就是晋商与徽商——皆是极不满意。
这两个商贾集团,一个是勾结建州女真,另一个则是勾结海外倭寇,早已是习惯成自然,但晋商与徽商皆是根深蒂固、实力雄厚,赵俊臣短时间内又离不开他们,也只能敲打与引导,却很难从根本上改造他们。
而这个时代的山东,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漫长海岸线,又或是开发潜力巨大的盐场,再或是可以建设大型农场的广阔平原,皆是极为适合发展商业。
一旦是顺利开发,山东境内必然会涌现出大量的盐商、粮商、贸易商,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其实,这个时代的鲁商也算是小有名气,但相对于他们所拥有的天然条件,这些成就又显得过于浪费赋禀了。
于是,赵俊臣就想要重头开始,亲手把“鲁商势力”扶持壮大,让鲁商发展成为一支可以与晋商、徽商相并肩的商贾势力,还能烙上自己的印记,使其成为自己的真正臂助。
而这个鲁商势力逐渐壮大之后,今后究竟是要完全顶替徽商、晋商,还是要与徽商、晋商相互制衡,则是要视情况而定。
也正是出于这些考虑,所以无论于公于私,赵俊臣都想要把山东巡抚的位置控制在自己手中。
只可惜,德庆皇帝却是把这个位置交给了前任大理寺卿方世文,而且还是直接颁布旨意,让赵俊臣根本没有机会反驳与插手。
“但无论如何,我都必须要把山东巡抚的位置抢到手中!陛下虽然已是任命了方世文,但若是方世文发生了意外、无法赴任,那就只能是重新考虑人选了!到了那个时候,我也就再次有了可趁之机!
所以,如今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让方世文发生意外、无法前往山东赴任……相关手段有很多,无论是攻讦方世文的私德,又或是弹劾方世文的官场失职,再不济也可以制造一场意外,皆是可以达成目的……但必须要尽量隐蔽,绝不能引起德庆皇帝与周尚景的怀疑……”
就这样,赵俊臣沉思良久之后,终于是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杨洵如今接任了大理寺卿之位,也很快就会与方世文交接公务,而这般情况就是赵俊臣的机会!
“杨洵是一位铁面无私的君子,若是他在与方世文交接公务期间,发现了方世文担任大理寺卿期间曾有过办案错失,以他眼里不容沙子的性格,必然会立刻站出来向德庆皇帝弹劾方世文,到了那个时候,方世文自然也就没机会前往山东赴任了!
嘿,从这方面而言,杨洵担任大理寺卿也有好处!既然德庆皇帝可以利用杨洵的公正无私,那为何我就不能利用这一点?……杨洵是一位君子,君子总是要被人利用的,与其让别人利用,还不如让我利用,想来他也不会怪我!”
想到这里,赵俊臣很快就展开了行动,派人向他的几个情报机构与朝中朋党们传去消息,让所有人尽快收集方世文近年来担任大理寺卿期间所审理的所有争议案件。
*
经过赵俊臣的苦心经营之下,赵俊臣的几个情报机构可谓是效率极高,赵俊臣的朋党们对于赵俊臣的吩咐也从来都不敢怠慢。
所以,仅是当天傍晚时候,赵俊臣就已经通过不同渠道,收集到了许多大理寺近年来所审判的争议案件。
而就在赵俊臣坐在书房之中仔细整理这些资料的时候,却又突然收到禀报,称是杨洵再次来访赵府。
听到禀报之后,赵俊臣只觉得时机凑巧,轻声嘟囔了一句“说曹操、曹操到”之后,就亲自出府相迎。
当然,赵俊臣见杨洵的时候,并没有忘记携带他所收集的那些资料消息。
却说,当赵俊臣把杨洵迎入房间之后,首先是违心恭贺了杨洵再次担任大理寺卿的事情,杨洵其实也不大愿意重返庙堂,于是也违心接受了赵俊臣的恭贺。
接下来,赵俊臣就直接询问了杨洵的来意。
杨洵却是把他身后的一位弟子引荐给了赵俊臣,道:“此人名叫江正,乃是老夫的亲传弟子,跟在老夫身边已有八年之久,一向是机敏聪慧,也算是继承了老夫的真传。
自从前天他跟随老夫见过赵阁臣之后,就对赵阁臣心存仰慕,想要投入赵阁臣的门下、作为赵阁臣的幕僚、协助赵阁臣做事,也能有机会发挥他的一身本领……却不知赵阁臣愿不愿意收他?”
听到杨洵的这般说法,赵俊臣不由一愣,没想到杨洵竟是打算把自己的弟子推荐给赵俊臣当幕僚,赵俊臣一时间不由是有些怀疑杨洵的居心,认为杨洵也许是想要在自己身边安插眼线。
赵俊臣是小人,自然是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另一边,见到赵俊臣的惊讶与迟疑之后,杨洵也明白赵俊臣的顾忌,于是再次说道:“当然,江正想要投入赵阁臣的门下,只是他本人的想法,老夫只是负责引荐,而赵阁臣你要不要收他、收他之后又究竟要不要重用,一切都还要看赵阁臣自己的想法,老夫绝不强迫……
哈哈,江正他本人倒是信心满满,认为自己的才能必然会受到赵阁臣的重用!所以,赵阁臣若是有些犹豫,何不在这里考一考他?”
赵俊臣认真打量了江正一眼,见到江正身材挺拔、精神饱满、气质之间充满锐气,倒是有些好感,于是就开口问道:“所谓幕僚,就是为幕主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你若是想要当我的幕僚,主要任务也是如此!
而我如今,心中也正好有一项疑难之事,想要听一听你的主意!
想必你也有听说消息,就在昨天早朝上,因为我的屡次弹劾,‘周党’的山东巡抚陆远安被陛下罢免了,而我也因此引发了‘周党’众人的敌视……我虽然并不忌惮‘周党’的报复,但毕竟是有许多朝务需要与‘周党’紧密合作,不能总是相互排斥!所以,你可有什么主意,能让我在短时间内化解‘周党’的敌视、甚至是能让‘周党’与我主动提议合作?”
赵俊臣提出这个考题,本意上是为了刁难江正。
毕竟,对于这个难题,就算是赵俊臣本人也一直都无法想出对策。
然而,让赵俊臣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江正竟然很快就给出了解决之策。
而且,这个解决之策,不仅是完全可行,而且还完全可以称之为巧妙!
……
明天恢复正常更新,每天都至少会更新一个大章节,偶尔两更。
……




摄政大明 第1137章.无中生有.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摄政大明最新章节!
……
……
江正思索之际,表情很是专注认真,就像是正在大脑之中迅速翻阅资料。
大约只是半盏茶时间之后,江正已是答道:“学生这里有一个粗略想法,还望赵阁臣赐教!”
听到江正的这般说法,赵俊臣与杨洵二人皆是一愣。
赵俊臣万万没想到,江正竟然还真能想出办法,而杨洵则是万万没想到,江正竟然是这般迅速就想出了办法——听到赵俊臣的询问之后,杨洵也同样是陷入了思索之中,但也没有寻到任何对策。
毕竟,“周党”与“赵党”这两大派系如今皆是过于庞大了,必然是“船大难掉头”。
赵俊臣再次认真打量了江正一眼,点头道:“你来说说看。”
江正缓缓道:“若是无外力干涉的情况下,想要化解两派势力的利益矛盾,往往只有两种解决方法,一种是己方主动退让一步,另一种则是对方主动退让一步,前者需要让利,后者需要有筹码。”
这是一句废话,但废话往往都是正确的,于是赵俊臣点头表示同意。
江正又说道:“依照学生的猜测,赵阁臣并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化解双方矛盾,若是赵阁臣愿意主动退让、分给‘周党’一部分利益,其实是可以缓和双方关系的,而赵阁臣您只是不愿意这样做罢了!
但与此同时,赵阁臣手中也没有足够的筹码,可以逼迫‘周党’主动退让,所以才会局势僵持、无法化解双方矛盾,却不知是否如此?”
赵俊臣再次点头,道:“正是如此!我若是主动让给‘周党’一部分利益,这场矛盾自然是迎刃而解,说不定还会让双方关系蜜里调油,但我并不想这样做……与此同时,‘周党’毕竟是势力庞大、根深蒂固,想要寻到足够份量的筹码、逼迫他们主动退让,也是极难实现。”
江正似笑非笑,又说道:“其实,在学生看来,筹码这种东西,完全是可以无中生有的!”
赵俊臣若有所思,隐约间已是有了灵感,追问道:“有点意思……你详细说一说。”
江正则是当场讲了一段看似完全不相干的故事,缓缓道:“这些年来,学生追随在老师身边,居住于贵州境内,而贵州境内有大量少数民族,因为习俗、信仰、以及利益等方面的缘故,不同民族、不同寨子经常会发生冲突,也经常会发生火并械斗之事,所以学生也经常跟着老师到处奔走、化解矛盾……期间,学生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
1...560561562563564...6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