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虫豸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摄政大明最新章节!
……
……
其实,与赵俊臣、徐盛二人密谈之际,李纯臣看似是态度坦白,但依然是隐瞒了一项关键信息。
那就是——李纯臣所领导的大内行厂,相较于正德年间刘瑾所创办的那个大内行厂,两者只是名号暂且一致罢了,但性质则是截然迥异!
而赵俊臣与徐盛二人,则是受到了思维惯性与错误情报的误导,并没有及时察觉到这一点——至少徐盛是这样。
实际上,大内行厂就算是将来由暗转明、公开行动,也不会归于内廷节制,而是会成为一个直属于德庆皇帝的情报辅佐机构。
与此同时,大内行厂的未来职责,更像是通政司与厂卫的结合体,除了情报收集、监视百官之外,还肩负着为德庆皇帝转呈密疏的任务。
李纯臣最初会受到德庆皇帝的关注,就是因为他在殿试期间所写的那篇《悬剑论》的缘故。
根据《悬剑论》的内容,朝廷应该降低官员们向皇帝呈送密疏的门槛,让所有五品以上朝廷官员皆是拥有密疏呈奏之权,而且密疏呈奏之际也不必经由通政司衙门转呈,而是直接呈交到德庆皇帝的面前。
这般建议一旦落实,无疑是可以削弱臣权、巩固皇权,自然是引发了德庆皇帝的极大兴趣,但也同样引发了百官们的激烈反对。
于是,德庆皇帝为了稳定庙堂局势,并没有直接采纳《悬剑论》的建议,而是等到风头过去之后,让李纯臣暂借大内行厂的名号,成立了一个全新的秘密机构。
然后,德庆皇帝又向李纯臣交代了两项机密任务,其一是暗中调查内廷受到外部势力渗透的事情,其二则是秘密试行《悬剑论》所提议的密疏新政。
其中,德庆皇帝所交代的第二项任务,就是让李纯臣暗中寻找一批忠心可靠、位置紧要的朝廷中下层官员,赐予他们向皇帝呈交密疏之权,而李纯臣则是负责与这批官员秘密联系、转呈密疏。
这样一来,德庆皇帝就可以绕开百官们的反对与阻挠,率先把密疏新政的大体框架暗中搭建完成,若是小范围试行之后、证明这般方法行之有效,德庆皇帝就可以趁势全面推行,到时候就是木已成舟,百官们就算是想要反对也没有机会了。
那时候,李纯臣明白了德庆皇帝的这般想法之后,顿时就是兴奋莫名。
作为一个通读史书的聪明人,李纯臣自然是看出了德庆皇帝这般想法所蕴含的重大意义!
自古以来,皇帝们若是想要进一步的压制臣权、提升皇权,像是“以下克上”、“以小制大”这类手段,可谓是不二法门、百试不爽。
所谓的“以下克上”、“以小制大”,就是首先寻找一批忠心可靠的官场小人物,然后把一些重要权力交给这些小人物全权负责。
这样一来,这些小人物就会面临“位卑且权大”的情况,必然会受到庙堂高层的妒恨与打压,他们的权力皆是缘于皇帝,为了自保也就只能进一步的依附皇权。
最终,就会形成百官内斗、皇帝坐收渔翁之利的情况。
自秦以来,历朝历代的所有官场制度变化,皆是这种手法的运用体现,譬如秦朝以三公制衡勋贵、汉朝以尚书令制衡三公,隋唐以六部制衡尚书令,明朝则是以内阁与内廷一同制衡六部……
再等到清朝,还会出现以军机处制衡内阁的情况。
李纯臣认为,德庆皇帝让自己所组建的新机构,很显然也会是相同作用,乃是未来用以制衡内阁与内廷的存在,而他本人一旦是妥善完成任务,今后自然是要平步青云、位极人臣!
与此同时,又因为内廷受到渗透、外朝则是受到几位权臣掌控太深的情况,德庆皇帝施展这般制衡手段之际,也并没有太多可靠人选,而李纯臣不仅是《悬剑论》的作者,与朝中各位权臣也是关系疏远,自然就变成了德庆皇帝眼中的最佳人选!
从这方面而言,德庆皇帝之所以是选择秘密重用李纯臣,既是高明的帝王心术、也是无奈的别无选择。
所以,李纯臣也很清楚,他若是想要坐稳这个位置,就必须要绝对忠心于德庆皇帝,“忠诚”二字就是他的最大资本!
也正是因为这般考虑,李纯臣一向是以忠臣自居,就算是不久前遇到准储君、七皇子朱和坚的亲自招揽,也是婉言拒绝、毫不动心!
但这一天,与赵俊臣、徐盛二人见面密谈之后,李纯臣看似是把內厂秘密泄露的事情给顺利遮掩了过去,还顺便收获了两位强力盟友,但唯有李纯臣心中清楚,他究竟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这个代价就是——他对德庆皇帝的绝对忠诚!
李纯臣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就是凭借着德庆皇帝的信任。
他将来若是还想要更进一步,也依然要依靠德庆皇帝的信任。
但德庆皇帝皇帝乃是一位心性多疑的皇帝,更还拥有极为敏锐的政治嗅觉。
所以,对于德庆皇帝而言,忠诚若是不绝对,那就是绝对不忠诚!
而李纯臣一旦是失去了绝对忠诚,哪怕是拥有再多、再强的盟友,他的未来仕途前程,也只是无根浮萍罢了。
所以,当李纯臣离开赵府之后,他的表情看似平静,但眼神中则是充满了忧虑与不安。
“陛下当初所交代的两项任务,其一是调查内廷受到渗透的事情,其二是小范围秘密试行密疏新政……其中,第一项任务目前还没有任何头绪,但第二项任务操作之际并不困难……所以,我必须要迅速推进此事了!
唯有尽快做出实绩,我才能向陛下证明自己的忠心……若是今后东窗事发,我也才能有机会争取陛下的谅解……
甚至于,等到我将来做出实绩、圣眷稳固之后,还可以直接向陛下坦白一切,把所有责任皆是推到赵俊臣与徐盛二人的身上……”
暗思之际,李纯臣的表情变幻不定。
他依然想要做一个忠臣,但经过今天的事情,李纯臣却已是不敢确定,德庆皇帝是否还愿意相信他的忠诚。
但李纯臣向来是不缺赌性,依然要放手一搏。
而就在李纯臣暗暗做出决定之际,只顾着专注思索、没有留意看路,却是猛然间撞到了一个高大身影之上。
李纯臣险些摔倒,连忙抬头一看,却见到赵俊臣的心腹侍卫赵大力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受到李纯臣的相撞,赵大力则是动也未动,只是面无表情的拱手道:“李先生,我家阁臣邀请您再次前往赵府,还有事情相谈,但刚才有旁人在场,有些事情并不方便多说!”
听到这般说法,李纯臣微微一愣,但也并未多问,只是默默跟在赵大力的身后,再次向着赵府方向返回。
与此同时,李纯臣心中暗暗想道:“赵俊臣为何要刻意让我去而复返?说是刚才有旁人在场,有些事情不方便多说……所谓‘旁人’,应该是指徐盛……但赵俊臣究竟有什么事情,要刻意瞒着徐盛,只想与我相谈?”
*
与此同时,徐盛已是提前一步再次返回赵府,见到赵俊臣之后,也询问了相同问题:“赵阁臣,为何要刻意让咱家去而复返?说是刚才有旁人在场,有些事情不方便直说,可是指李纯臣?却不知究竟是什么事情,必须要瞒着李纯臣、与咱家单独交谈?”
赵俊臣笑着点了点头,道:“倒也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只是想要与徐督达成一项约定,以防万一罢了!”
“以防万一?约定?”
赵俊臣再次点头,道:“徐督,你仔细回想一下,咱们二人刚才与李纯臣谈话之际,按照李纯臣的说法,他原本是要向陛下坦白一切的,但之所以是选择向陛下隐瞒真相,全是因为咱们二人的建议与劝说!
嘿嘿,这样一来,今后一旦是东窗事发、被陛下察觉到了事实,咱们三人就皆是欺君之罪,而李纯臣则是可以把所有责任皆是推到你我二人的身上。”
听到赵俊臣的这般说法,徐盛立刻是面色一变,咬牙道:“好嘛,咱家刚才只顾着与新建的內厂拉近关系,一时间竟是没想到还有这一遭!
这个李纯臣,看似是个文质彬彬的读书人,没想到心计这般歹毒,三言两语之间就摘清了自己的责任,要让咱家与赵阁臣当冤大头!
确实!为了以防万一,咱们必须要暗中提防一二!赵阁臣,你所说的约定是什么?”
赵俊臣解释道:“本阁想要与徐督约定,若是今后东窗事发、被陛下发现了咱们的隐瞒,咱们二人必须要一口咬定,就说咱们从来都没有向李纯臣提议过隐瞒之事,乃是李纯臣信誓旦旦的表示,说他会亲自向陛下坦白一切,又因为这件事情关系到陛下的秘密计划,咱们二人出于避嫌考虑,也就一直都不敢多问……
但最终,李纯臣则是欺下瞒上,不仅是欺骗了咱们,也欺瞒了陛下,所以陛下才会受到隐瞒,一切全是李纯臣的责任!……如何?”
对于这般趋利避害的手段,徐盛自然是欣然接受,稍稍思索之后就点头答应道:“自当如此,咱们帮着李纯臣遮掩了纰漏,今后一旦是东窗事发,自然是要让李纯臣承担所有责任,一切就按照赵阁臣的说法来办!”
约定了此事之后,徐盛对于赵俊臣的谨慎多智自然是大为称赞,但他眼看到时间已是不早,依然是不敢多留,很快就再次告辞、匆匆离开了。
而徐盛离开之后不久,赵大力也领着李纯臣再次返回到赵府之中。
见到赵俊臣之后,李纯臣依然是保持着泰然自若的模样,拱手问道:“赵阁臣,却不知您再次召见学生有何事?究竟是什么事情,必须要瞒着徐督?”
赵俊臣也依然是保持着温和笑容,道:“特意把你唤回来再次相见,主要是为了两件事情……首先,是你的家族生意目前所遇到的困境,我刚才已经派人向南直隶方向传去口信,让他们不可继续刁难李家,相信你的家族生意很快就会恢复正常。”
李纯臣听到此言,连忙向赵俊臣致谢,他刚才只顾着考虑自身前程,一时间竟是忘记了自己的家族基业。
与此同时,李纯臣依然是心中好奇,如果只是为了这种事情,赵俊臣又为何要刻意避开徐盛?
就在李纯臣暗暗思索之际,赵俊臣则是继续说道:“至于第二件事情,则是与你目前的心中困惑有关系……你不是觉得很奇怪,徐盛为何会察觉到內厂存在的秘密吗?”
李纯臣目光连闪,问道:“难不成……赵阁臣您竟是知道此事真相?”
赵俊臣摇了摇头,道:“我并不知道真相,但我这里有一项情报可以告诉你,至于这项情报是否有用,则是要你自己考虑!
而这项情报就是……在徐盛命令西厂调查內厂之前,曾与七皇子殿下有过接触……而且就在同一天,也就是七皇子殿下去见徐盛之前,还曾前往通政司衙门,借着关心太子殿下近况消息的名义,特意与你单独交谈了很长一段时间,我想你对于这件事情应该会有印象!”
说到这里,赵俊臣的笑容意味深长,道:“那次见面,七皇子殿下与你究竟谈了一些什么事情,本阁并不清楚,而你必然是清楚的……但若是本阁没有猜错的话,七皇子殿下当时曾是想要招揽你,却遭到了你的拒绝,对不对?”
听到赵俊臣的这一番话,李纯臣的表情再次是变幻不定,隐约间还透着一丝惊喜之意。
一时间,许多线索与疑点在李纯臣的心中已是串联了起来。
与此同时,李纯臣虽然没有完全相信赵俊臣的情报,但也为自己寻到了一个绝佳借口,可以在将来向德庆皇帝合理解释他今天的隐瞒行为!
于是,李纯臣当即是向着赵俊臣深深躬身一礼,竟是语气诚挚的说道:“多谢赵阁臣的指点!”
说完,李纯臣见赵俊臣没有别的交代,也同样是匆匆告辞离开了。
看着李纯臣的离去背影,赵俊臣满意的轻轻点头。
经过他的这般挑唆之后,也就不必担心徐盛与李纯臣二人未来相互勾结、越走越近,也可以唆使李纯臣与朱和坚二人继续狗咬狗!
做完这一切之后,赵俊臣已是实现了所有目的,忍不住伸了一下懒腰之后,也就打算休息了。
然而,还不等赵俊臣离开座位,却又收到消息,称是章德承与温采宁两位神医从周府回来了。
事情一件接一件,但赵俊臣并没有任何抱怨,而是立刻召见了章、温两位神医。
……
……
摄政大明 地1152章.时机.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摄政大明最新章节!
……
……
“两位神医,周首辅的情况如何?”
书房之中,见到章德承与温采宁二人之后,赵俊臣表情凝重,开门见山的问道。
在赵俊臣的眼中,相较于李纯臣与內厂的事情,周尚景的身体情况自然是要重要得多。
听到赵俊臣的询问之后,章德承与温采宁二人相互对视一眼,也同样是表情凝重。
很显然,经过诊断之后,他们二人皆是认为周尚景的胃疾并不简单,并不容易治好。
然后,章德承与温采宁二人就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向赵俊臣详细解释周尚景的具体情况。
然而,这两人解释之际所使用的中医术语实在是太多了,什么“脾胃虚寒”、什么“肝克脾土”、什么“热盛迫血”、什么“寒热错杂”……赵俊臣仔细听了良久,却发现自己依然是一头雾水。
最终,还是温采宁更善于察言观色,发现了赵俊臣的懵懂,然后就用浅显易懂的说法再次解释道:“总而言之,周首辅就是胃部受了损伤,甚至还有溃疡出血的迹象……但奇怪的是,这般病症一般是多发于那些易怒易躁、饮食与作息不规律的人,但周阁老一向是精擅于养生之道,不仅是脾性平和,也一向是注意饮食与作息,为何会出现这般症状,当真是令人不解。”
另一边,章德承则是皱眉道:“出血也就罢了,重点是溃疡!也就是说周首辅的胃部受创已经持续了较长时间,至今已是有了化脓迹象,这就难以处理了!”
赵俊臣若有所思的轻轻点头,又问道:“关于周阁老如厕之际的具体情况,两位神医可有询问?”
章德承点头道:“自然是问了,但周阁老并未是像赵阁臣所预想的那样出现血便现象,而是黑便!所以,周阁老目前只是伤在脾胃,而不是伤在肠道。”
“黑便?”
赵俊臣微微一愣,只觉得情况有些出乎意料。
根据赵俊臣所总结的规律,若是有人长期食入了大量的金刚石粉末,这些金刚石粉末就会首先黏在胃壁之上、不断磨损胃部,随后还会逐步进入消化道,进一步的损伤肠道,接着就会演变为极为严重的胃溃疡、胃穿孔、肠道穿孔,最终则是惨死于胃溃疡的并发症。
具体的临床表现,则是分为四个阶段。
其一是胃部不适、胃酸上涌,也就是金刚石粉末刚刚开始损伤胃壁;
其二就是章德承所说的“黑便”,也就是大便呈现黑亮色,还会有间歇性的肠胃剧痛,这个时候胃壁已经出现大量无法愈合的伤口,但胃部伤口所渗出的血液经过肠道消化之后,与粪便混合在一起,所以就会出现“黑便”现象;
其三则是血便,也就是大便之中带有大量血液,这就意味着金刚石粉末已经进入了直肠与结肠之中,所以除了胃部之外,就连肠道也出现了大量伤口;
其四则是不断呕血,这个阶段所有肠胃器官都已是千疮百孔,以明朝时期的医疗条件,就算是寻到了正确疗法,也必然是回天无术。
而周尚景出现胃疾现象已有一个月有余,再加上周尚景已是年迈体衰,症状发作之际要比寻常年轻人更为迅猛,赵俊臣原以为周尚景若是服入了大量金刚石粉末,这个时候应该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也就是“血便”阶段,没想到周尚景目前只是刚刚进入了第二阶段,也就是“黑便”阶段。
得出这般结论之后,赵俊臣不由是陷入了沉思。
“温采宁所言很有道理,周尚景的饮食作息一向很有规律,既善于控制情绪,也善于养生之术,按理说是绝无可能出现胃溃疡的病症……
但他如今出现了黑便情况,显然是因为胃部受损出血,再加上他受到名医诊治之后依然是迟迟无法治愈,十有八九就是他的食物之中混入了金刚石粉末……
他的相关症状已经持续一个月有余,按理说这些症状应该更为严重才对,但根据章德承与温采宁的诊断,周尚景目前才刚刚进入第二阶段,近期只出现过一次剧烈胃痛……
也就是说,周尚景虽然食入了金刚石粉末,但数量并不算多,所以他的症状发作之际才会这般缓慢……这也就意味着,周府的日常饮食并无问题,否则周尚景若是每日三餐皆是食入金刚石粉末,症状发作之际绝不应该是这般缓慢……”
然后,赵俊臣突然想起今天早朝结束之后,周尚景无意间所说的那一番话。
“……就是有些对不住御膳房的厨子了,老夫昨天才特意叮嘱过他们,说是老夫今天中午想吃荷叶糕,却是让他们白忙活了……”
想到这一番话,赵俊臣顿时是灵光一闪!
“难道说,周尚景之所以是服入了大量的金刚石粉末,并不是因为周府的饮食有问题、而是御膳房那边出了问题?
这段时间以来,若是遇到公务繁忙之际,周尚景就会留在文华阁食用午膳,而这些午膳、以及文华阁平时所备的那些糕点茶水,皆是由御膳房负责提供……
这般情况,很有可能!若我是朱和坚的话,一旦是下定决心要用金刚石粉末害死周尚景,也会选择从御膳房那边下手,不仅能绕开周府的森严防备、降低暴露风险,还可以及时控制局势变化……
若是这样的话,一切情况就都可以说通了!为何周尚景会被人下毒暗害却又毫无察觉、又为何周尚景的症状发作竟是这般缓慢……十有八九,就是御膳房那边有人在周尚景的食物之中混入了金刚石粉末!”
*
想明白了朱和坚的下毒手法之后,赵俊臣心中有些兴奋,但也是愈发犹豫了。
兴奋是因为,发现了朱和坚的下毒渠道之后,赵俊臣就有机会抓住朱和坚的罪证!
而犹豫则是因为,他依然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出手搭救周尚景!
其实,赵俊臣当初把金刚石粉末的害人用法暗中传授给七皇子朱和坚,自然是存着借刀杀人的想法。
只不过,赵俊臣这个借刀杀人之计的真正目标乃是……德庆皇帝!
相较于周尚景,德庆皇帝才是赵俊臣的真正威胁、悬顶之剑!
若论心机手段,德庆皇帝较之周尚景自然是稍逊半筹,但德庆皇帝牢牢掌握着兵权与厂卫,可谓是立于不败之地,他若是想要用权术手段对付你,一次不成可以再来一次,他若是要掀桌子使用暴力手段,那就更是三下五除二,所有人都只能束手待毙!
与周尚景交锋之际,赵俊臣就算是略处下风,也还能有来有回、讨价还价,但与德庆皇帝交锋之际,赵俊臣除了一招“朝廷财政还离不开臣啊”之外,几乎就没有任何应对之策。
所以,德庆皇帝只要是还有一天在位,赵俊臣就永远都是束手束脚,也永远都要面临着鸟尽弓藏的威胁!
根据赵俊臣的最初推算,朱和坚将来一旦是登上储君之位,也必然会像是曾经的朱和堉一般,要被迫接受“半君半臣”、“亦君亦臣”的尴尬局面,想要坐稳储君之位并不容易,既要受到皇帝的刻意压制,也会承受百官们的过高期待,稍是出现一点失误就会被人无限放大。
以朱和坚的偏激性格与无限野心来看,他必然是无法忍受这般局面,也必然是急切想要改变自身处境……这样一来,让德庆皇帝尽快殡天归西、让自己尽快荣登大宝,就是摆在他面前的最佳选项。
朱和坚心中一旦是出现了这般选项之后,杀人无痕的金刚石粉末自然就是他的首选!
到了那个时候,赵俊臣不仅能利用朱和坚除掉德庆皇帝,还可以拿出确凿证据、向百官揭露朱和坚弑君弑父的罪大恶极,也就可以同时消灭两大威胁,最终也就可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然而,赵俊臣的如意算盘虽然打得很响,但他依然是忘记了一句俗语,那就是——“手持利刃,杀心自起”!
对于寻常人而言,一旦是手持凶器,大概率也会滋生恶念,更何况是朱和坚这般偏激狠毒的人物?
所以,自从朱和坚发现了金刚石粉末的害人用法之后,就好似一个酒鬼发现了绝世美酒,简直是恨不得见人就用!
时至今日,仅是赵俊臣所知道的例子,赵山才、张玉儿二人皆是被朱和坚使用金刚石粉末投毒谋害,其中赵山才已是死于非命,张玉儿则是假死脱身,至今也不敢离开赵府后宅。
现如今,朱和坚又打算利用金刚石粉末害死周尚景!
这也是赵俊臣犹豫自己究竟要不要搭救周尚景的关键原因!
若是赵俊臣这一次出手搭救了周尚景,周尚景自然是不可能假死隐藏,所以朱和坚就会立刻发现,有人已经掌握了金刚石粉末的解毒手段,然后他就会迅速弃用金刚石粉末的害人手法。
而这样一来,朱和坚也就不会利用金刚石粉末对付德庆皇帝,赵俊臣借刀杀人的如意算盘,也就会彻底落空。
更何况,以周尚景的性格为人,就算是赵俊臣出手搭救于他,他也不会念情与赵俊臣彻底结盟,不仅会依然打压赵俊臣,甚至还会通过这件事情进一步察觉到赵俊臣的未来计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