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摄政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虫豸
所以,哪怕是黄柯没有提醒,赵俊臣也隐隐认为,自己的计划很可能存在某些问题。
然而,对于自己是否应该再次修正计划,又应该如何修正计划,赵俊臣目前却还没有寻到明确答案。
赵俊臣当初前往陕甘三边之际,虽然也是火中取栗、犯险一搏,但赵俊臣的准备与布局也是极为充分——不仅是提前把禁军精锐尽数调去了陕甘境内进行协防,还提前安排了李如安、关武元等人作为内应,也提前调查清楚了陕甘境内各级官员的身份背景,计划制定之际也是反复推演、多次磋商——所以赵俊臣抵达陕甘三边之后,做事之际自然是事半功倍,遇到各种意外变故之际也皆是可以从容应对。
但在辽东境内,一切计划都是临时起意,准备与布局也皆是远远不够充分,所以当赵俊臣遇到了各种变数之后,也就无法像是曾经那般的从容与果敢。
所以,赵俊臣的此时请教,自然是发自真心。
不过,赵俊臣的请教虽是发自真心,但他对于黄柯的信任,却是近乎于零,还要更低于李泽荷。
黄柯这个人,虽然有立场、有能力,但他的翻脸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对于同盟与同党的要求也是极为苛刻,秉持着一种不切实际的完美主义幻想,容不下任何一丝瑕疵。
所以,当黄柯发现“周党”不符合自己的理念之后,就义无反顾的背叛了周尚景,当他认为“太.子党”也不符合自己的设想之后,同样是毫无犹豫的抛弃了太子朱和堉。
别看黄柯此前谈及周尚景的身体状况之际,满脸都是担忧与关切,但他对于自己当初背叛周尚景的事情,却是至始至终都没有表现过任何后悔之意——对于黄柯而言,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情,一码归一码。
所以,赵俊臣也必须要暗暗防范着,若是黄柯今后有一天发现了自己的某些缺点之后,也会毫无犹豫的背弃自己——客观而言,赵俊臣身上的缺点有不少,也很容易就会引发黄柯的心中厌弃。
而赵俊臣目前想要重用黄柯,也只是因为两人的短期立场一致、可以暂时合作罢了。
*
谷戕
听到赵俊臣的宽慰之后,黄柯的态度也更为坦然了一些,缓缓道:“既然如此,下官就实话实说了!
依下官的看法,任何一项计划,哪怕是最初构想再是如何精妙,在执行之际都应该重视‘轻重’、‘缓急’、‘进退’这几个关键选项,何处应该轻、缓、退,何处又应该重、急、进,都应该仔细考量清楚,否则就会过犹不及、进退失据。
下官并不清楚赵阁臣您的具体计划,但依然是隐隐觉得,赵阁臣您在‘轻重’、‘缓急’、‘进退’这些方面考虑得太少了!
有些地方,赵阁臣您出手过重、过急,所以引起了辽东镇上下的集体忌惮,以至于现在做事之际束手束脚,还有些地方,您出手太轻、太缓,以至于您目前依然无法完全掌控局势
举例而言,您当初提议要改变辽饷的未来分配方式,毫无疑问乃是一招妙棋,立刻就击中了辽东总兵何宇的七寸,也让辽东境内各方势力纷纷滋生异心,可谓是万全之策
但这一步棋,应当是宜缓、宜轻,您下了这步棋之后就应该迅速脱身离开辽东了,然后静静等待局势发酵,三五年之后再来辽东收验成果就好,但您随后却依然是动作频频,手段太急太重,效果也就事倍功半,甚至还造成了许多反效果”
听到黄柯的这般说法,赵俊臣满是心悦诚服的点了点头,检讨认错道:“是啊,我也觉得自己当时太心急了,但时至如今,说这些也晚了,只能是设法尽力补救!”
赵俊臣表面上完全认可黄柯的说法,但心中则是毫无悔意。
毕竟,赵俊臣出于私利考虑,根本就没有耐心等待辽东镇局势发酵的时间,必须要尽快催动局势变化,否则等到时机完全合适之际,必然会被德庆皇帝抢先一步摘桃子。
另一边,黄柯却不知道赵俊臣的心中想法,只看到赵俊臣这般坦然的承认了错误,不由是心生亲近之意,也愈发坦然道:“若说您此前的手段太急、太重、太主动的话,那么自从您逃离了悍匪绑架、安全脱身返回之后,手段却又太缓、太轻、太被动了!
下官大概可以猜到,您看到辽东镇内部已是分裂之后,就想要暂时退居幕后、隔岸观火,打算等到两派人马彻底决裂、甚至是两败俱伤之后再出手!
但下官就明说了,随着时间推移,辽东镇内部也许还会进一步分裂,但您所期望看到的两败俱伤局面,却绝对不会发生,若是您依然是一心想着隔岸观火、坐收渔利,那么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西门盛、史城那一派大获全胜,他们将会彻底铲除李泽荷、甘成、徐颌那一派,然后把辽东镇再次整合起来到了那个时候,赵阁臣您就再也无力回天了!”
听到黄柯的这般说法,赵俊臣表情终于是微微一变,然后追问道:“本阁看西门盛最近这些天总是出师不利,屡屡被李泽荷等人所压制,本阁也将会有意无意的偏袒着李泽荷他们,你为何会认定西门盛、史城他们一定会大获全胜?甚至还会彻底铲除李泽荷等人?”
黄柯轻轻一叹,道:“因为这里是辽东!虽然朝廷一直都有向这里派遣文官,但总体而言,辽东地区依然是由辽东镇掌控一切,又要常年面对建州女真的侵扰劫掠,所以这里的风气与朝廷中枢那边是截然不同的,朝廷中枢乃是文官主掌一切,所有人都在规则之内做事,任何人都不敢出手掀桌子,但辽东地区则一向是强者为尊、弱肉强食,若是被逼急了,掀桌子发动一场兵变,从来都是摆在面前的选项!”
赵俊臣忍不住质疑道:“本阁当然明白辽东风气与朝廷中枢不同,也明白西门盛、史城二人所掌握的兵力要强于李泽荷、甘成、徐颌三人,但本阁并不认为西门盛与史城二人就有掀桌子发动兵变的底气!
目前的胡家庄附近,除了辽东镇边军之外,还有关宁铁骑、辽东团练、辽东分练,以及本阁的护卫禁军,这些力量皆是变数,哪怕是胡家庄境内的辽东边军,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听从西门盛与史城二人的命令,西门盛身边只带着两百护卫,史城也只能指挥自己麾下的那部分辽东铁骑,但另一部分辽东铁骑、以及数量更多的辽东镇西路守军,则是掌握在李世杰与黄申明这两个中立派的手里
所以,西门盛与史城二人就算是想要利用一场兵变扭转局势,也根本没有多少成功机会!”
黄柯则是摇头道:“赵阁臣你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西门盛已经从辽东镇各路召来了大量援军!”
赵俊臣点头道:“本阁并未忽略这件事情,但本阁并不认为这些辽东镇各路援军将会进一步增强西门盛、史城二人的兵力优势!
譬如说,李泽荷身为辽东镇中路参将,那些中路援军赶至胡家庄境内之后,必然会更倾向于支持李泽荷,同理南路援军只会更倾向于支持南路参将徐颌,东路援军也只会更倾向于支持东路参将甘成
最终,随着各路援军陆续抵达,西门盛、史城一派与李泽荷、甘成、徐颌一派,于兵力方面只会愈发趋于平衡才对!”
听到赵俊臣的这般想法,黄柯稍稍一愣之后,总算是明白自己与赵俊臣之间的观念差异究竟在哪里了。
那就是或许是缘于个人经历的缘故,赵俊臣这个时候依然没能完全理解“弱肉强食”、“强者为尊”这些词汇的真正含义。
于是,黄柯表情严肃的摇头道:“错了!赵阁臣,您又错了!不论是中路援军、南路援军、还是东路援军,他们赶到胡家庄境内之后,绝不会只会一味支持各自防区的参将,他们最终只会支持最终的胜利者!
赵阁臣您还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西门盛这一次所传召的各路援军之中,还包括了另外三千名辽东铁骑!
这三千名辽东铁骑,并不隶属于李世杰与史城二人的麾下,而是由另外三位辽东千户所统辖!因为何宇被绑架的事情,此时赶来胡家庄境内的这三位辽东铁骑千户、以及他們麾下的三千辽东铁骑,必然都是最忠于何宇的铁杆心腹,也就是西门盛与史城的天然盟友
您设想一下,西门盛若是拥有了这三千名辽东铁骑的支持之后,情况将会如何?各路援军看到这三千名辽东铁骑选择支持西门盛之后,又将会有怎样的反应?”





摄政大明 第1235章.必须是,也只能是(九).
一向是城府深沉的赵俊臣,此时终于是面色大变。
这个时候,赵俊臣也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心底深处一直以来的隐隐不安,究竟是源于何处!
弱肉强食、强者为尊、以及三千名辽东铁骑援军!
锦州大营那边得知了何宇被绑架的事情之后, 第一时间赶来支援的兵力必然都会是何宇的铁杆心腹,当他们抵达胡家庄境内之后,也必然会成为西门盛、史城二人的天然盟友。
这种情况,赵俊臣其实早就有所预料。
然而,赵俊臣总是下意识认为,这三千辽东铁骑援军的出现,并不会立竿见影的改变局势。
毕竟,西门盛也从中路、南路、北路这三处防区分别召来了一批援军,总数高达六七千人,兵力足足是辽东铁骑援军的两倍有余,这几路援军理应是忠于李泽荷等人的。
再加上胡家庄境内原本就是风云际会,还有关宁铁骑、辽东团练、辽东分练、以及禁军将士的存在,各方势力相互制衡、彼此牵制之下,西门盛、史城等人就算是拥有了三千辽东铁骑援军的支持,但兵力方面依然是捉襟见肘,最多也就是勉强压制各方势力的异动,却根本没有掀桌子的底气。
就算是掀了桌子,也是变数无穷,无法保证胜算。
所以,只要不把西门盛、史城等人给彻底逼急了,他们大概率是不会掀桌子的,而赵俊臣也就可以利用自己棋高一着的权谋心计、合纵手段, 徐徐图之。
赵俊臣的这般结论,若是放在其它地方,自然不能算错——这个世界上到处都不乏聪明人,聪明人就会瞻前顾后、权衡利弊、考虑太多, 更不会轻易犯险做没把握的事情。
但正如黄柯所言——“这里是辽东”。
所以, 赵俊臣这个结论的前提就是错的!
赵俊臣所期盼的相互制衡、彼此牵制的情况,从一开始根本就不会出现!
长期处于军镇势力的直接管辖之下、又常年受到建州女真的大举侵袭、还经常处于治安失序状况、更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繁琐规则所束缚,辽东之人对于“弱肉强食”、“强者为尊”这些概念的认知,远要比赵俊臣更为直接。
简而言之,就是或者成为强者、或者服从强者!
对于辽东边军而言,一旦是遇到了生死抉择之时,他们根本不会考虑什么合纵连横、相互制衡,也根本不会有多少人认真考虑利益得失、胜算多寡,他们只会出于本能、做出最简单的选择,也就是依附于强者!
站在强者这一边,至少可以保证短期利益不受损失,哪怕是这个强者存在各种各样的隐患,也完全不会在乎。
至于长期利弊?至于全盘考量?还有各种各样的变数影响?辽东之人根本不习惯考虑这些事情,对于辽东这样一个苦寒之境、战乱之域、无序之地,又有多少人有资格考虑这些事情?
这些事情,只有那些高居庙堂之上、善于夸夸其谈、精于利益算计的衮衮诸公——也就是赵俊臣这种人——才会认真思索。
所以,西门盛、史城一旦是拥有了三千辽东铁骑援军的鼎力支持,自然就成为了公认的最强势力,也就会拥有最强的号召力。
这是辽东镇高层们的内部斗争之事,与民族斗争、保境守民无关,各路辽东边军也根本不会考虑联手制衡的事情,更不会考虑什么鱼死网破,很快就会纷纷选择追随与依附。
至于李泽荷、甘成、徐颌等人,既然是实力不足,被抛弃也是活该,总不能拉着所有人与他们陪葬!
随着各路边军的纷纷依附,西门盛、史城等人就拥有了压倒性的兵力优势,自然是立于不败之地,接下来不论是出手清算李泽荷、甘成、徐颌等人,还是彻底控制包括赵俊臣在内的各方势力,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而赵俊臣则是至始至终都没有意识到这般情况。
赵俊臣前一世成长于新中国,这一世则是大多数时间都留在京城繁华之地养尊处优,虽然也同样明白强者为尊、弱肉强食的道理,但显然还不够深刻。
或者说,赵俊臣一向是自诩强者,所以他根本就没有认真考虑过那些所谓“弱者”的想法。
于是,作为一名政客、一名强者、一个精算家,赵俊臣错估了辽东各方势力的思维模式,下意识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像是自己一般思索事情,结论自然就会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按照后世的说法,就是赵俊臣脱离群众太久了,许多想法必然就会不切实际。
而这种不切实际的认知错误,也正是赵俊臣计划之中的错漏之处,亦是赵俊臣心底深处一直隐隐不安的源头所在。
*
明白了自己的疏漏之处后,赵俊臣表情变幻连连。
然后,赵俊臣还是心存侥幸,问道:“你是说,只要那三千名辽东铁骑援军明确表态支持西门盛、史城等人之后,那么不论是东路援军、中路援军、还是南路援军,又或是周围的西路驻军,都将会直接抛弃他们的防区参将,然后跟着辽东铁骑援军一同支持西门盛、史城等人?
这种情况,未免是太极端了吧?李泽荷、甘成、徐颌这三位参将在各自防区之内皆是经营多年,他们也都不是蠢人,平日里也必然会经常做些收买人心之事,他们麾下的边军将士当真会毫无犹豫的背弃他们?”
黄柯缓缓点头,道:“赵阁臣不必怀疑,只要辽东铁骑援兵明确表态之后,辽东各路边军就必然会纷纷闻风而动、追随依附,而李泽荷、甘成、徐颌这三人也必然会被他们的麾下边军所抛弃!
这三位参将,虽然在各自防区之内经营多年,但这种经营不外乎就是招募更多私兵、与境内的乡绅豪族们关系更为密切一切,就算是收买人心,也只会针对自家私兵、重要武官、以及那些豪族乡绅!
但他们麾下的绝大多数边军,忠心则是十分有限,也没有受过他们多少恩惠,这些边军将士遇到站队抉择之际,自然是不会考虑什么忠心与恩义,他们只知道辽东铁骑乃是当世强军、以一敌十,自己根本不是对手,最佳选择就是与辽东铁骑站在同一立场,既然绝大多数辽东铁骑皆是选择支持西门盛等人,那么绝大多数辽东边军也就一定就会跟风支持!
至于李泽荷、甘成、徐颌这三位参将,最多也只能保证少数私兵的忠心,但这些私兵不仅是数量不足,也不如辽东铁骑精锐,自然就会沦为刀俎下的鱼肉!
到时候,随着各路援军以及西路驻军皆是选择支持西门盛等人,西门盛所掌握的兵力也就不再是捉襟见肘,反而会拥有了压倒性的优势,胡家庄附近所驻扎的关宁铁骑、辽东团练、辽东分练、乃至于赵阁臣麾下的禁军护卫,也就不足为惧了!”
赵俊臣思索片刻后,又问道:“但本阁还是想不明白,若是西门盛等人的胜算当真是有这般之大,而李泽荷、甘成、徐颌这三人皆不是蠢货,也要比本阁更加了解辽东情况,那他们为何还敢滋生异心、与西门盛争锋相对?”
黄柯叹息一声,解释道:“李泽荷等人自然是明白西门盛一方的巨大优势,所以也一直是动作频频!
一方面,李泽荷等人一直都在设法拉拢李世杰与史城二人,甚至还把这二人拉进了决策圈子之中,虽然史城事后并未领情,依然是选择忠于何宇,但李世杰却是因此与他们关系紧密了许多;
另一方面,李泽荷等人还想要赶在各路援军抵达之前,以辽东镇高层集体决策的名义,针对近期以来所发生的种种事情、宣布相关人等的功过赏罚,进而是盖棺定论!
与此同时,还频频放出风声,说是为了振奋士气,打算要犒赏全军,这些事情究竟是出于何般意图,赵阁臣您自然是一眼即知!”
赵俊臣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轻声自语道:“拉拢同盟、排挤异己、收买军心,进而是积攒实力、以图后效!”
黄柯点头道:“正是如此!这段时间以来,因为赵阁臣的出面巡察,辽东镇频频发生变故,先后发生了三件大事!
其一是西路参将黄申明的罪责,他默许麾下边军欺辱同袍亲属的事情,被赵阁臣您抓住了话柄,所以就造成了军心不稳;
谷谐
其二是李世杰的罪责,因为他的指挥失误,让辽东铁骑在一场公开较量之中,意外惨败给了关宁铁骑,更是引起了军心震荡;
其三则是史城的罪责,他与李世杰二人皆是辽东总兵何宇的亲卫首领,何宇被绑架的事情发生之后,他无论如何都要承担责任,反而是李世杰当时正被赵阁臣所监禁,所以不必担责!
这三件事情,一旦是认真追究起来,到时候不仅是黄申明、李世杰、史城这三人要被问责,他们各自麾下的中下层武官们也皆是逃不了问责,说不定就会彻底断送军中前程。
而李泽荷等人的如意算盘,就是想要趁机弱敌强己,一边是设法减免李世杰、黄申明等人的相关罪责,然后就可以把李世杰麾下的那一部分辽东铁骑、以及黄申明所统辖的大部分西路辽东边军,尽皆是拉拢到自己这一边;一边是重点追究史城的罪责,趁机削减史城的兵权与威望
一旦是让李泽荷等人的这般计划得逞,那么他们就会拥有一部分辽东铁骑以及大部分西路边军的支持,自然是实力大涨!
这样一来,就算是等到忠于何宇的辽东铁骑援军赶至胡家庄境内,又公开表态支持西门盛与史城等人,其余各路援军也不会立刻选择依附,李泽荷等人也依然还能拥有一些胜算。
这两天以来,就为了这件事情,西门盛一直是与李泽荷等人争论不休,双方皆是寸步不让,因为这件事情关系直接到了他们两派之间的最终胜负!”
顿了顿后,黄柯总结道:“李泽荷指责史城昨夜派人暗杀于他,这件事情目前还不知真假,但若是李泽荷的指责并无虚假的话,那么史城的这般冒险做法就是想要打乱李泽荷等人的这项计划!
而下官认为赵阁臣您自从脱困归来以后,一直是出手太轻、太缓、太被动,也是源自于此!
事实上,因为您毫无预兆的提前脱困,原本就已是在无意间转移了辽东镇各方的注意力、影响了李泽荷的计划进度
然后您又开始摆出一副脱身事外的态度,对李泽荷等人的支持力度太小了,不仅是没有支持李泽荷等人拉拢同盟、打压异己、收买军心的计划,而且在李泽荷遭遇刺杀之后,也没有摆出明确态度给李泽荷撑腰
但实际上,西门盛一派与李泽荷一派根本就不是势均力敌,李泽荷等人一直都在极力扭转劣势,您这种态度也根本就不是隔岸观火、坐收渔利,而是眼睁睁看着李泽荷等人走向穷途末路!再然后,一旦是让西门盛一派完全掌控了局面,您也就再也无力回天了!”
*
黄柯确实是一个有眼光、有智慧的人,而且直言不讳、表达欲望极为旺盛。
与黄柯交谈至今,赵俊臣一直都在听着黄柯讲话,自己竟是一直都没能寻到几次机会插话。
这大概也是黄柯与“周党”、“太.子党”等等势力皆是格格不入的另外一个原因。
这种人,往往都是异常固执、坚持己见之辈。
不过,通过黄柯这一番抽丝剥茧、长篇大论的分析,赵俊臣心中也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曾经的疑惑、不安、以及迟疑,亦是随之消散了许多。
与此同时,赵俊臣的心情也很复杂。
怎么说呢,赵俊臣发现,他又一次被自己的私心给坑了!
赵俊臣现在之所以是会奉旨北巡、现身辽东,就是因为当初德庆皇帝强迫周尚景出京南巡之际,赵俊臣本人出于私心算计、暗中乐见其成,等到德庆皇帝转而又强迫赵俊臣出京北巡辽东之后,也就失去了周尚景的支持,最终只能是乖乖奉旨、离京北上。
再然后,赵俊臣依然是出于私心算计,等不及任何酝酿时间,不折手段的推动辽东局势加速变化,就是不希望今后让德庆皇帝出手摘了桃子,于是也就让目前的辽东局势隐隐出现了失控之忧。
再到现在,黄柯指责赵俊臣自从脱困归来之后就出手太轻、太缓、太被动,没有给予李泽荷等人更多支持这同样是源于赵俊臣的私心作祟,因为赵俊臣同样不想让李泽荷摘桃子,认为像是拉拢同盟、打压异己、收买军心等等这些事情,理应是交由自己亲手来办,所以才会减少了对李泽荷等人的支持力度。
类似事情,已经连续发生好几次了,也许未来还会持续发生——赵俊臣已经把教训记在了心里,但他却不敢保证自己就一定不会再犯类似错误。
毕竟,“私心”二字,很难彻底摒弃,总是如影随形,成也是它、败也是它。
但下一刻,赵俊臣已是收敛了复杂心态,只是起身向黄柯拱手致谢,诚恳道:“多谢黄大人的赐教,听君一席话,犹如拨开迷雾之豁然,本阁心中的不解与迟疑,亦是一扫而空!若不是黄大人的直言不讳,本阁或许还要再等很久才能察觉到自己的错漏,但那时候恐怕一切都已经晚了!”
在此之前,黄柯并未见过赵俊臣,只是私下里使用密信手段相互间联系了两次。
所以,黄柯还以为赵俊臣的所作所为,皆是为了一举扭转辽东镇尾大不掉的情况,却还没有重视赵俊臣意欲插手辽东兵权的野心;
对于赵俊臣的种种失策之处,也认为是赵俊臣临时起意的计划终究是不够周密、对于辽东地区的具体情况也不够了解的缘故,自然是情有可原,却还没有察觉到这里面的私心作祟。
1...618619620621622...6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