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摄政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虫豸
所以,从一开始就是一场交易,根本没有什么恩义,更没有什么知恩图报,谁也不欠谁,明白了吗?
呵,你还说总兵大人偏心我,其实我倒是觉得总兵大人他在偏心你才对!因为对于总兵大人而言,我远要比你更为重要,也更为不可或缺,所以我从一开始就不应该与你相提并论!”
然后,李世杰也不管史城的表情变幻,又竖起了第三根手指,冷冷说出了一个更加颠覆史城三观的观点。





摄政大明 第1241章.必须是,也只能是(十三).
“第三,也就是你总是挂在嘴边的忠诚”
说话间,李世杰表情间满是高高在上的骄傲,就好似是一位洞悉了世界全部真相的智者,正在慷慨向凡夫俗子传授真理。
“我明白告诉你, 这个世界上,忠心可以分为三种,其一是盲目无知的愚忠,这种人在忠诚之中收获满足、自我感动,比如说你就是这样
其二是权衡利弊,发现背叛的代价更大, 比如西门参将就是这类
其三则是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可谓是卖主无门,根本就没有背叛主人的机会, 也没有被收买的价值, 就算是想要背叛,也不会受到曾经的敌人所接纳,所以他们只能忠诚,这世上的绝大多数忠诚,其实都是如此!
与此同时,所有背叛的起始,则只会出于一种原因,那就是发现自己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各方都在争取他的支持,这般时候背叛有背叛的好处、忠诚有忠诚的好处,所以忠诚不再绝对,也就变成了绝对的不忠诚,然后自然是要囤货居奇、待价而沽!”
说到这里,李世杰的表情不再傲慢, 反而是变成了一种令人浑身冰冷的理所当然, 继续说道:“而现在,我就是这种情况!作为李家嫡子, 我拥有李家的人脉与影响,所以我的选择余地也要远大于你,从一开始就没必要把自己绑在总兵大人的船上,既可以待价而沽、也可以隔岸观火,忠诚则是一个很不划算的选择
你说我立场摇摆,认为这种做法令人不齿,但现实则是即使我立场摇摆,事后也会受到最终胜利一方的积极招揽,哪怕是何总兵他顺利脱身、再次掌控局面,也只会选择无视我现在的立场摇摆,权当是一切都没发生过,继续重用我、提拔我!”
最后,李世杰盯着史城,缓缓道:“所以,明白了吗?你不理解我的做法,是因为我与你本质上就是不同世界的人,我所遵循的做事法则,从根本上就与你不同!”
听到李世杰所提出的种种观点,史城表情变幻不定。
史城曾经以为,李世杰相较于自己,只是家世出身更好罢了, 但思维方式应该是相近的,两人平日里的各种判断与做事方式也一向是大致相同。
然而,直到这一刻,史城才发现,自己一直都没有真正看透过李世杰。
很显然,李世杰平日里所表现出来的兵家思维、军人作风、以及正常人的行为模式,都只是一种伪装罢了,这种伪装能让李世杰减少排斥、更顺利的融入集体之中。
但本质上,李世杰依然是一个豪门子弟,遇到真正紧要的关头,他也只会站在一名豪门子弟的立场,看待与思考问题。
这种视角,只会独属于像是李家将门那样的食利阶层,常人难以理解,也无法具备。
最终,缘于这种看待问题与思考问题的视角不同,许多结论自然也就会截然不同。
就这样,史城只觉得三观受到冲击,表情也是变幻不定,最终只是问道:“所以,你是下定决心要背叛总兵大人了?”
李世杰面现失望,摇头道:“向你说了这么多话,原来你还是没有理解忠诚与背叛,对我而言都只是一个选择而已,我可以选择忠诚,也可以选择背叛,但没必要现在就选,目前还不是我必须要做出选择的时候,因为我同样拥有摇摆不定的选择!这就是我真正的立场,明白了吗?”
史城又沉默了片刻之后,点头道:“明白了我会与西门参将认真商量一下,设法说服你选择‘忠诚’。”
李世杰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才是他慷慨向史城“传授智慧”的真正原因。
李泽荷等人现在已经向李世杰开出了一个很高的价码,方振山那边也提出了一个让李世杰极为心动的提案,但唯有西门盛与史城这一派,则是出于忠于何宇、不敢越权的原因,迟迟没有向李世杰许诺过任何东西,所以李世杰认为自己必须要敦促一下他们。
既然是待价而沽,那买家自然是越多越好。
而就在史城与李世杰二人再次陷入沉默之际,营帐外面突然传来了黄柯的声音。
“本官黄柯,受命前来调查昨晚李泽荷参将的遇刺之事,想要向史城千户询问一些事情,却不知史城千户现在是否方便接受询问?”
听到这道声音,史城与李世杰二人皆是表情微变。
听声音,黄柯此时就站在营帐门外,因为他被西门盛等人授予了一些特权,所以也就没有受到太多阻拦。
与此同时,李世杰刚才向史城“传授智慧”之际,大概是因为觉得自己在气势方面占了上风的缘故,难免是有些得意忘形,说话声音也就稍大了一些。
史城的营帐并不算大,大概只有二十余平米,所以黄柯很有可能已经听到了两人之间的谈话内容。
思及这一点,史城与李世杰二人皆是有些不自在。
但李世杰转念一想,自己也不在乎别人听到自己的观点,所以很快就恢复了正常表情,只是站起身来、摇头道:“黄大人要盘问你,我并不方便旁听,就暂时离开了,等到黄大人的盘问与调查结束之后,我再来与你相伴嘿,希望黄大人尽快调查清楚真相,我也不愿意就这样一直与你耗着。”
说完,李世杰就转身离开了史城的营帐,出帐之际还与黄柯点头示意。
而黄柯看着李世杰的远去背影,则是表情复杂。
他刚才确实听到李世杰所提出的那些观点。
黄柯也一向是自诩忠诚、勤勉、能干,只不过黄柯是选择忠于朝廷,不似史城一般狭隘、仅是忠于何宇一人。
但根据李世杰的观点,所谓的忠诚、勤勉、以及能力,皆是虚伪与无用之物。
所以,现在不仅是史城三观受到了冲击,黄柯的三观也同样受到了一些冲击。
但最终,黄柯还是强行压下内心的思绪混乱,转身进入了史城的营帐之中,开始履行自己的调查任务。
另一边,李世杰刚刚离开不远,正在思索自己接下来要做得事情,就突然听到身后有人沉声唤道:“李千户留步,在下有些事情想要与你谈一下,却不知李千户是否有时间?”
李世杰转身一看,就发现说话之人乃是赵俊臣麾下的禁军护卫百户姜泉。
只不过,姜泉为了遮人耳目,现在穿着一身辽东边军的衣服。
很显然,姜泉并不会无故现身,必然是代表着赵俊臣。
想到这一点,李世杰也迅速换上了一副谦逊面孔,点头笑道:“有时间,当然有时间。”
*
谷蝧
先不谈李世杰与姜泉二人的谈话内容。
却说,黄柯向史城询问了一些事情之后,很快就告辞离开了。
在黄柯眼里,调查结果早已经注定了,这场盘问只是例行公事的走过场罢了,所以并没有耗费太多心思。
离开了史城的营帐之后,黄柯很快就开始着手调查更多线索。
然而,黄柯在调查之际,总是有些心不在焉。
李世杰所讲诉的那些观点,一直环绕在黄柯的心头,总是干扰着黄柯的情绪,也极大影响了黄柯的做事效率,让黄柯无法冷静思索。
最终,黄柯只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索性就直接停下了调查任务,转身赶去了赵俊臣所在的禁军驻地。
因为思绪混乱,黄柯迫切希望能寻到一个人给自己指点迷津、解答疑惑。
黄柯第一时间所想到的人选,自然是他的恩师周尚景,但可惜他现在与周尚景已经决裂,而且周尚景也不在辽东境内,甚至都不在京城之内。
而目前的辽东境内,有资格为黄柯指点迷津之人,也只有赵俊臣一人罢了。
赵俊臣虽然年纪不大,但毕竟是当朝阁老,仅次于周尚景的庙堂权臣。
黄柯认为,赵俊臣或许也同样可以解答他心中的种种疑惑。
当黄柯再次求见赵俊臣之际,辽东众将刚刚离开不久,赵俊臣看到黄柯这般紧急求见,还以为是黄柯的调查任务遇到了什么困难,自然是不敢怠慢,连忙召见。
谁曾想,黄柯见到赵俊臣之后,竟是完全不提调查之事,反而是向赵俊臣详细转述了李世杰的种种观点。
随后,黄柯表情有些迷茫,道:“下官当时站在帐外,听到李世杰的那些观点之后,一时间只觉得无法接受,下官一向是自诩忠臣,但按照李世杰的说法,忠诚只是源于没有选择余地罢了,下官当时就想要反驳这种说法,但一时间又寻不到可以说服于他的道理,思来想去反而是让自己的思绪混乱了
所以,还望阁臣赐教,难道下官所坚持的忠君爱国之道,就真是虚伪无用之物?”
听到黄柯的请教,赵俊臣顿时是哑然失笑。
没想到黄柯这般精明坚定的人,竟然也会因为这种观点而思维混乱,赵俊臣只觉得不以为然。
不过,赵俊臣一向是好为人师,此前却是被黄柯上了一课,虽然是坦然承认错误、接受了黄柯的指正,但心中也有不甘,再加上赵俊臣不愿意看到黄柯因为这种事情就影响了做事效率,所以也愿意趁机给黄柯上一课。
于是,赵俊臣思索片刻后,突然问道:“黄大人的家世出身,应该不是很高吧?”
黄柯一愣后,点头道:“下官出身于世代务农之家,为了供养下官读书,下官的父母族人皆是颇为幸苦,可谓是竭尽所能!”
赵俊臣点了点头,道:“所以也难怪黄大人会受到李世杰那些说法的冲击了,就是源于家世出身的不同!
李世杰所讲诉的这些观点,对于那些豪门子弟而言,都是常识罢了,而李世杰能讲出那些道理,也并不代表他本人有多高明,实际上哪怕是一个毫无用处的豪族纨绔,也都是自幼深谙这些道理,但平民出身之人,却往往需要很久才能接触这些道理,甚至是一辈子都无法明白这些道理,皆是要吃亏不少。
至于黄大人你,目前终究是权位不高,又曾经受到周首辅的重点提拔,仕途方面也大致是顺风顺水,所以就一直都没有机会接触这些道理,等到你的权位足够高之后,许多事情也就不学自通了!”
顿了顿后,赵俊臣又摇头道:“不过,这些观点,看似是难以辩驳,但千万不要把它视作真理,是否愿意接纳与实践这些道理,也要全凭个人选择!
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万世不易的真理,也没有适用于任何情况的规则,所有观点都会有局限与狭隘之处,而这些局限与狭隘,则是源于视角的限制!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不论是儒家的观点、法家的观点、兵家的观点、又或是纵横家的观点,各不相同、又各有可取之处,根本上就是源于观察世界的视角不同!
儒家观点乃是士族观察世界的视角,法家乃是统治者观察世界的视角,兵家乃是军人观察世界的视角,纵横家则是说客观察世界的视角,这些视角往往是不可兼顾,所以也就各有局限之处。
那么黄大人在你看来,李世杰所提出的那些观点,又是出于何种视角观察世界?”
黄柯思索片刻后,迟疑问道:“是豪门勋贵的视角?”
赵俊臣摇了摇头道:“差不多,但还不够准确,在本阁看来,这种唯利益论的观点,乃是既得利益者观察世界的视角,而这种观点的核心,就是讲究要如何稳固自己的既得利益,然后利用自己的既得利益,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
黄柯再次思索片刻后,恍然点头,认为赵俊臣的说法很有道理。
李世杰的种种观点,核心就是“既得利益”四字,李家将门的人脉与影响,就是他的既得利益,而李世杰目前所追求的一切东西,也都是为了维持与壮大将门李家的人脉与影响。
想到这里,黄柯喃喃道:“所以,这种观点只会滋生于那些拥有既得利益的食利阶层,也只适用于那些拥有既得利益的食利阶层,若非是既得利益者,就根本无法接受这类观点,也根本无法适用这类观点,这就是它的局限性!”
赵俊臣笑了笑,道:“正是如此除此之外,这种观点还有更大的局限性,那就是秉持这类观点之人,看似是自视甚高、实则是自轻自贱,已经不把自己当人了,而是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论是人格、命运、还是财富,都视为是一件商品!就像是李世杰自己所言一般,囤货居奇、待价而沽,这不是商品又是什么?而这种心态,也注定了秉持这种观点之人必然是无法走远!”
黄柯再次恍然,连连点头称赞道:“赵阁臣不愧是当朝阁臣,睿智远非常人能及,一眼就看穿了根底,不似下官一般竟是被人轻易影响了思绪!
只不过,据下官所知,赵阁臣您也是平民出身,年纪又不大,考虑到您的庙堂地位,深谙这些观点也就罢了,为何还能轻易洞悉这些观点的弊处?有什么诀窍不成?”
赵俊臣轻轻一笑,道:“还能有什么诀窍?下棋博弈之际,自然是要提前理解棋子的移动规则才行。”
黄柯微微一愣,然后也是哑然失笑。
很显然,那些既得利益者虽是自高自大、机关算尽,但在赵俊臣这般层次之人的眼里,也就只是棋子罢了。
这也佐证了赵俊臣的此前论点,那就是秉持这类观点之人注定是无法走远的。
因为,只要是棋子,就必然会有被抛弃的那一天。
一时间,黄柯只觉得内心舒服了不少。
但随后,黄柯又想到了什么,再次问道:“但李世杰的观点之中,把‘忠诚’二字贬低得一无是处,还是言之凿凿、坚信不疑,又应该要如何反驳?”




摄政大明 第1242章.必须是,也只能是(十四).
黄柯再次询问之际,赵俊臣正盯着黄柯若有所思。
赵俊臣没想到,听到自己对于既得利益者们的贬低言论之后,黄柯竟然会面现畅快与安心之色。
很显然,黄柯乃是发自本能的厌恶着那些食利阶层的既得利益者。
其实, 不论古今中外,对于食利阶层的既得利益者,也就是所谓的“特权阶级”,绝大多数人都会表现出强烈的厌恶情绪。
但细究起来,这种厌恶心理的源头,却不是人们真的厌恶既得利益者所拥有的种种特权, 也不是因为既得利益者所拥有的种种特权,乃是建立在剥削劳苦大众之上, 而更多是出于一种不甘心。
“凭什么自己不是既得利益者?”
“凭什么自己没有特权?”
“凭什么自己不能食利肥己?”
一个很残酷的事实是, 若是把一个成为特权阶级的机会摆在世人面前,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的背叛自己曾经的阶级立场,幸喜若狂的成为特权阶级的一员,然后也会成为李世杰所讲那些观点的坚定拥护者。
从这方面而言,李世杰所言其实没错,绝大多数人的“忠诚”,只是源于没有背叛机会罢了。
人性本能就是趋利避害,但“趋利避害”这四个字,许多时候就是“忠诚坚定”的反义。
所以,黄柯会发自内心深处的厌恶食利阶层的既得利益者,乃是赵俊臣万万没想到的。
身为辽东按察使,黄柯哪怕是不受各方势力的待见,被排挤到辽东这种军镇势力占据绝对优势的苦寒之地任职,但勉强也算是朝廷高层官员了, 自然是有机会让自己、让自己的家族,同样成为掌握既得利益的食利阶层。
所以,黄柯理应是天然亲近食利阶层的。
但偏偏,黄柯就是对食利阶层的既得利益者们深感厌恶, 还会因为发现既得利益者的局限性而感到高兴与安心,这种厌恶似乎是发自本能。
“难道说这个黄柯,竟是天生拥有革命者倾向?”
赵俊臣不由是暗暗想到,也是暗暗称奇。
古今中外,有些人天生就是与众不同的,譬如汉时王莽、譬如新中国的许多先烈、譬如后世大名鼎鼎的卡斯特罗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人曾经都是特权阶层的一员,完全可以舒舒服服的享受特权,但他们就是可以一举跃出自身阶级的局限,从更高维度看待与改造这个世界。
就以古巴的卡斯特罗为例,此人乃是古巴国内的顶层大地主出身,但他天生就同情无产阶级、厌恶特权阶层,在尚未接触到革命理论之前、还只有十三岁的时候,就开始组织家里的雇农们进行大罢工了,第一個革命对象就是自己的家族。
还有许多新中国先烈的事迹,则是更加令人动容。
所以,一个人天生拥有革命者倾向, 就是发自本能的厌恶食利阶层, 这种情况虽然罕见,但也不算是特别出奇。
只不过, 在目前的中华文化氛围之中,一个人若是天生拥有这种倾向,则无疑是极为痛苦的。
就像是一朵白莲,却生长在荒漠之中。
目前的明朝大环境,根本不适合这种人生存,后世国人所熟知的那些伟大理论,在这个时代也根本没有出现。
“若是这样的话,也难怪此人会屡次的改换门庭了!
因为他出于天性,必然是觉得这个世界所发生的一切都不合理,但又受到时代限制、以及儒家三纲五常观念的束缚与洗脑,也就无力探究答案、自然是深感迷茫。
于是,他先是投靠周尚景,然后又背叛了周尚景投靠了朱和堉,最后又背叛了朱和堉投靠了沈常茂这种看似三姓家奴的做法,实际上就是源于这种迷茫,他出于本能的想要寻找答案,但不论是周尚景、还是朱和堉、又或是沈常茂,都无法给他一个满意答案,所以他为了继续寻找答案,背叛之际也是毫无犹豫他会轻易受到李世杰那些观念的冲击,也正是源于这种迷茫”
想到这里,赵俊臣看向黄柯的眼神有些复杂,忍不住轻轻摇头。
*
另一边,看着赵俊臣的表情动作,似乎是走神了,黄柯有些疑惑,提醒道:“赵阁臣,难道下官的询问有什么问题?”
但下一刻,黄柯似乎想到了什么,表情间也浮现出了自嘲之意,苦笑道:“是了,下官被许多人称作为三姓家奴,屡次的改换门庭,名声早就臭了所以在赵阁臣看来,下官这种人竟然也会这般在意‘忠诚’二字,必然是十分可笑了。”
说到这里,黄柯有些黯然,就打算告辞离开。
但赵俊臣则是轻轻一挥手,道:“黄大人你多想了,本阁从未认为你的态度可笑你的过往经历,本阁也有了解!但本阁认为,若是你与周首辅、太子殿下他们理念不合,那也只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罢了,又岂能算是背叛?事实上,你只要忠于江山社稷的立场没有改变,本阁就不会怀疑你的忠心与坚定!”
听到赵俊臣的这般说法,黄柯顿时是双眼发亮,表情激动的愣愣看着赵俊臣,好似寻到了知己,想要说些什么,却又说不出来。
这个时候,若是赵俊臣愿意与黄柯交心,顺便抛出一些未来高论,很有可能就会彻底折服黄柯,让黄柯今后心甘情愿的追随自己。
但赵俊臣稍稍犹豫了一下,却没有选择这般做法,而是话锋一转,开始回答黄柯的此前提问。
“我刚才若有所思,乃是因为正在思索应该如何回答你的问题这个问题稍有些复杂。”
见赵俊臣言归正传,黄柯也连忙是收敛心神、专心听讲,却不知道赵俊臣刚才已是放弃了趁机拉拢于他的大好机会。
赵俊臣顿了顿后,继续讲道:“首先,要明确一点,李世杰所讲诉的那些观点,皆是源于利益角度,而‘忠诚’这两个字,则是源于信仰,但利益与信仰这两者则是截然不同的东西,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所以,从利益角度去解析‘忠诚’二字,本身就是一件很荒谬的事情,自然就会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荒谬结论!
就像是用法家理论去解析儒家观点,最终结果自然是儒家观念被证伪,反之若是用儒家理论去解析法家观念,最终结果也会是法家观念一无是处!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用佛家理论去解析道家,用道家理论去解析佛家,用游牧民族的观念去解析农耕民族,用农耕民族的观点去解析游牧民族,结论也都会显得很荒谬,因为这种情况从一开始就不合理!
你若是与偏远农户讨论皇帝的生活,那些农户说不定还会认为皇帝会用金锄头耕地呢!
说根到底,这些理论就像是一颗蛋,它若是一颗鸡蛋的话,再是如何孵化,也只会孵化出一只鸡崽,绝不会孵化出一只鸭崽,更不会孵化出一只老虎出来!因为这些理论已是自成逻辑,通过这些理论所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只会符合理论本身所宣扬的观念!”
听到赵俊臣的解答,黄柯再次恍然,只觉得心中疑惑消散了许多。
但与此同时,黄柯依然是心存不安。
就像是赵俊臣所言一般,忠诚的合理性源于信仰,背叛的合理性源于利益,那么信仰是否能胜过利益?
黄柯本质上是一个实际主义者,所以他当初才会背弃“太.子党”,也正是因为这种实际主意思维,所以黄柯也就隐隐觉得,信仰想要战胜利益恐怕是很不容易,所以忠诚的合理性,恐怕也很难强于背叛的合理性。
赵俊臣也是一个实际主义者,看到黄柯的表情变化之后,也很快就猜到了黄柯的想法。
1...621622623624625...6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