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虫豸
显然,经过这一夜的相处与交谈,赵俊臣与宋辉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赵俊臣这些年来在德庆皇帝面前总是察言观色、曲意迎合,可谓是经验丰富,再加上他今时今日的尊贵地位,折节下交之后也容易让人受宠若惊,当他刻意放低身段想要与人拉近关系之际,自然是事半功倍、无往不利。
所以,经过整整一夜的攀谈交心之后,宋辉对于赵俊臣已是尊崇至极、深为信任,只觉得自己此前大半辈子没有遇到赵俊臣这个明主,简直就是白活了。
然而,黄申明只顾着自鸣得意了,对于这一切迹象竟是毫无察觉。
黄申明好不容易停下大笑之后,就向赵俊臣进一步解释道:“赵阁臣,现在经过本将的强力交涉之后,那些辽东铁骑已经答应要释放全部被俘的禁军将士了!
但他们还想要拖延时间,所以是分批释放,每隔两个时辰释放五十人,显然是盼着西门盛回营之后帮助他们扭转局势!
对于这般状况,本将当然是不甚满意,但经过整整一夜的不断交涉之后,本将实在是有些疲了,所以就想着先回来休息一下,待本将稍稍休息两三个时辰、养足精神之后,就会再次出面与他们交涉!
到了那个时候,本将不仅要逼着他们即刻释放全部禁军将士,还要逼着他们彻底放弃抵抗,放下兵器、束手就擒、等待发落!”
说到这里,黄申明则是意有所指的补充道:“到了现在,对方已经释放了百余名禁军俘虏,但本将出于稳定局势、杜绝隐患的考虑,并没有把兵甲交还给禁军将士,只是让他们换了一处营地进行休整,严禁他们随意外出活动,当然也不会允许赵阁臣您与他们进行接触……还望赵阁臣可以体谅本将的苦衷。”
在黄申明看来,局势发展到这一步,对于自己而言已是极为有利,凭着平息兵变之功,自己已经初步稳固了地位,也就拥有了各种各样的选择余地,接下来不论是继续庇护赵俊臣、还是直接出卖赵俊臣,又或是暗中协助赵俊臣做些不会影响大局的小事,皆是稳赚不赔。
这般情况下,黄申明自然是想要趁机为自己攫取更多好处。
作为辽东镇的一名参将,黄申明也沾染了辽东镇的傲慢,认为禁军将士皆只是一些中看不中用的银样蜡枪头,根本就没有放在眼里,所以他并不介意禁军将士们取回兵甲、恢复战力,也不介意赵俊臣与禁军将士们取得联系,认为这种事情根本不会影响大局,也根本翻不起任何浪花。
与此同时,黄申明又认为,赵俊臣如今受庇护于自己,身边没有任何心腹护卫,必然是深感不安,所以赵俊臣一定会竭尽全力的想办法恢复禁军将士的战斗力、与禁军将士们取得联系。
而他此刻的这般说法,其实就是在暗示赵俊臣,若是想要让禁军将士取回兵甲、恢复战力、与禁军将士进行接触,都必须要付出一定代价才行。
然而,让黄申明万万没想到的是,赵俊臣就好似完全没有听懂他的暗示一般,直接摇头笑道:“本阁此前已经保证过,绝不会再给黄参将添麻烦,既然黄参将不愿意让禁军将士们取回兵甲、恢复战力,也不愿意让本阁与禁军将士们进行接触,那本阁自然是不会强求。”
说话间,赵俊臣笑吟吟的看着黄申明,那种眼神就好似正在观察一个毫无用处的废物。
对于赵俊臣而言,黄申明现在已经没有任何用处了,就等着黄申明跌落深渊、自食苦果。
……
……
摄政大明 第1279章.手腕(六).
……
……
以黄申明的性格,就算是决心想要杀鸡儆猴、寻机立威,也绝对不会去招惹那些硬骨头,只会挑选一个软柿子去捏!
目前的营地之中,汇聚了各方势力的军队与私兵,总兵力约有五千人。
其中,西路防区边军约有一千五百余人,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人依然忠于黄申明,也是黄申明现在唯一可以信任与依仗的力量,另一部分人则是已经转换门庭、投靠了另外几位参将,目前皆是尽量避着黄申明、驻守在另外几位参将的营帐周围。
另外还有辽东铁骑两千五百余人,这些辽东铁骑则是可以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人乃是史城的铁杆拥簇,目前正因为兵变之事被困在禁军营地之中,另一部分人则是忠于李世杰,目前正在禁军营地外围与前者对峙,还有少部分辽东铁骑相对中立,他们与史城的关系不错,但也不能算是铁杆拥簇,所以既没有参与兵变,也没有加入对峙,因为他们的摇摆立场,也就成为了黄申明的重点监控目标。
再然后,则是另外几位参将的麾下私兵总计五百余人,这些人目前皆是守在各自参将的营帐附近,不允许任何人靠近,戒心极重。
除此之外,就是五百余名禁军将士,目前皆是因为兵变而沦为了阶下囚。
这些兵力,来历不同、立场相迥、处境各异,却又被困在同一处营地之中,局面可谓是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变数极多,也是黄申明稳定营内局势之际深感棘手之处。
与此同时,除了那些已经沦为阶下囚的禁军将士之外,这些势力或多或少皆是做过让黄申明威信受损、颜面扫地的事情。
那些背叛了黄申明、改换门庭的西路防区边军自不必提,黄申明现在最恨的就是他们;但即使是那些依然忠于黄申明的西路防区边军,私底下对于黄申明也是多有怨言,同样是动摇了黄申明的威信;另外四位参将的心腹私兵们曾是毫不客气的拒绝了黄申明的调查要求,态度颇是不屑一顾;那些忠于史城、参与兵变的辽东铁骑,与黄申明交涉之际也是态度强硬、毫不客气;那些忠于李世杰的辽东铁骑则是直接拒绝了黄申明的指挥;至于那些立场中立的辽东铁骑,同样是趁机向黄申明索要了更多肉食与酒水……
也就是说,对于这些势力,黄申明皆是可以寻到理由,对他们杀鸡儆猴。
然而,仔细想想,这些势力之所以是敢让黄申明威信受损、颜面扫地,就是因为他们各有依仗与靠山,根本不必担心黄申明的事后报复,黄申明也没那个胆子与魄力招惹他们。
思来想去之后,黄申明发现,这些势力竟是没有一个软柿子、可以被自己随意拿捏、杀鸡儆猴。
若是硬要在这些硬骨头之中进行挑选的话,也唯有两方势力稍是软弱可欺一些。
其一,是那些背叛了黄申明的西路防区边军,这些人的实力并不算强,但他们改换门庭之后,就拥有了另外四位参将作为靠山,若是黄申明刻意针对他们、用他们来杀鸡儆猴,事后必然会引来另外四位参将的反击。
但另外四位参将的实力与资历皆是远胜于黄申明,在他们之间的这场内斗分出胜负之前,黄申明并无胆子随意招惹他们。
其二,就是那些忠于史城、发动兵变的辽东铁骑,这些人的实力无疑是更为强大,但他们发动兵变之后没能及时活捉赵俊臣,就已是失道寡助、进退两难,即使是西门盛今后也很难庇护他们,所以黄申明若是拿这些辽东铁骑杀鸡儆猴的话,看似是难度与危险会更大一些,但后患则是更少。
与此同时,黄申明认真思索之后,发现自己若是想要对付这些辽东铁骑的话,也拥有许多优势可以利用。
黄申明认为,这些辽东铁骑目前看似是态度强硬,但因为赵俊臣及时逃脱的缘故,实际上则是进退两难,也必然是底气不足、暗中慌乱,所以黄申明若是表现出强硬态度的话,对方很有可能就会直接退让,让黄申明可以顺利立威。
当然,若是这些辽东铁骑到时候依然态度强硬、甚至是不惜再次引发一场冲突的话,黄申明也无需担心太多,因为那些忠于李世杰的辽东铁骑早就看他们不顺眼了,目前正在奉命监控对方,若是他们到时候依然是态度强硬、不惜是再次引发冲突,那些忠于李世杰的辽东铁骑不论是出于私怨还是出于职责,都不会坐视不管。
最重要的是,黄申明手里还握着一张王牌,那就是史城本人!
因为刺杀李泽荷的嫌疑,史城本人一直都被严密监禁着,那些忠于史城的辽东铁骑发动兵变之际,也无力分兵营救,所以黄申明全权主持营内事宜之后,也就顺便拥有了史城的控制权。
发动兵变的这些辽东铁骑,皆是史城的铁杆拥簇,黄申明手握史城作为人质,也不怕对方不就范!
总而言之,黄申明若是拿这些发动兵变的辽东铁骑杀鸡儆猴的话,不仅是后患更少,而且危险与难度说不定也会更小。
再考虑到这些辽东铁骑发动兵变所造成的种种恶劣影响,若是黄申明可以顺利逼着对方服软退让的话,还能造成更大的影响,也能为黄申明树立更大的威信。
这样一来,只要黄申明不是一个纯粹的蠢货,他就一定会挑选那些发动兵变、忠于史城的辽东铁骑作为自己杀鸡儆猴的目标。
赵俊臣认为,黄申明一定会想清楚这一点,所以他根本没必要急着提醒。
*
果然,在赵俊臣的注视之下,黄申明表情变幻良久之后,终于是挥手道:“既然是要杀鸡儆猴,本将就不怕任何硬骨头,也不怕任何麻烦与后患!
所以,本将现在就要赶去禁军驻地,与那些发动兵变的辽东铁骑进行交涉,哪怕是不能逼着他们释放全部禁军将士、束手就擒、等待发落,也一定要让他们认错服软、不敢再闹!
等到本将顺利压服了这些胆大包天、发动兵变的辽东铁骑之后,营内各方将士自然也就明白了本将的决心与魄力,自然是不敢再次挑战本将的威信!”
听到黄申明的这般说法,赵俊臣眼中闪过了一丝讥讽笑意,但表面上则是抚掌赞道:“黄参将好魄力,竟是迎难而上、选择了攻坚克硬,不愧是当世勇将!”
然后,赵俊臣又善意提醒道:“不过,为了以防万一,黄参将最好是带上被监禁的史城,让那些辽东铁骑多些顾忌。”
黄申明原本就想要以史城作为人质,但这种事情让他自己主动说出来总是显得有些卑劣,此时听到赵俊臣的善意提醒之后,黄申明顿时就皱起了眉头,道:“你是说……要让本将拿史城作为人质?恐怕是不够堂堂正正吧?”
赵俊臣劝道:“只是以防万一的手段罢了,黄参将乃是边军大将,深谙兵法之道,自然是明白有备无患的道理!”
黄申明当即是顺坡下驴,“勉为其难”的点了点头,转头向宋辉吩咐道:“宋千户,你立刻派人去把史城带到本将面前、不容有失!”
见到黄申明终于展现出了魄力,宋辉也多了一些振奋之意,郑重点头之后,就迅速转身离开了。
赵俊臣则是再次问道:“黄参将你出面压服那些发动兵变的辽东铁骑之际,是否需要本阁相伴陪同?”
黄申明犹豫片刻后,直接摇头道:“你就留在本将的营帐之中,不可离开一步!等到宋千户把史城带来之后,本将就会让他留在这里‘护卫’于你!”
说是护卫,其实就是监视,经过了此前的种种事情之后,黄申明认为自己被赵俊臣利用了,对于赵俊臣已是愈发猜疑与不信任,也不敢再让赵俊臣寻到兴风作浪的机会。
事实上,局势发展到这一步,黄申明已经开始认真考虑,等到何匪等人率军回营之后,自己是否应该及时把赵俊臣给交出去。
尽早把赵俊臣交出去之后,黄申明也能最大程度摘脱自身责任。
当初黄申明愿意出手庇护赵俊臣,是因为赵俊臣利用了黄申明对于那位武定侯府郭四小姐的执念,但一时冲动之后、麻烦临头之际,黄申明却又逐渐发现……他的心中执念,其实并没有想象中一般深切。
对于黄申明的心中想法,赵俊臣大致都可以猜到,但他并没有表现出来,只是点头轻笑道:“既然如此,本阁就留在这里静候黄参将的好消息!”
*
接下来,一切就像是黄申明所安排的一般,宋辉把史城带过来之后,黄申明就把宋辉留在营帐之中负责监视赵俊臣,而他自己则是带着史城匆匆赶去了曾经的禁军驻地方向。
等到黄申明离开之后,营帐之内就只剩下了赵俊臣与宋辉二人,营帐外面则是守着黄申明的两名心腹亲兵。
于是,赵俊臣的注意力也就转向了宋辉,认真观察了几眼。
在赵俊臣的盯视之下,宋辉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宋辉此人年近四旬,也就比黄申明稍稍年轻两三岁,面容与身材皆是有些枯瘦,神态间总是带着一丝郁郁之色,但举止还算干练,浑身上下并无任何一件贵重饰品。
事实上,赵俊臣此前的种种表现,不仅是为了鼓动黄申明表现强硬起来,也是为了营造自己与宋辉单独相处的机会。
对于宋辉,赵俊臣事先并无了解,但他大致可以猜到一些基本情况,那就是此人在辽东镇内部并没有多少人脉,也没有任何强力靠山,所以也就没有多少晋升机会。
理由也很简单,此前另外四位参将纷纷出手挖黄申明的墙角之后,因为黄申明麾下有相当一部分武官皆是这四位参将的老下属,所以也就毫无犹豫的纷纷背叛了黄申明,而宋辉至始至终都没有背叛黄申明,也依然能被黄申明所信任,就意味着他与另外四位参将并无关系。
与此同时,宋辉也不可能拥有总兵何宇、将门李家这样的强大靠山,否则以他的年纪与资历,绝不可能依然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边军千户。
所以,宋辉在辽东镇内部的最大靠山,也就是黄申明罢了。
也正因为这般缘故,所以宋辉只能继续忠于黄申明,因为他就算是去了其他阵营,也不会受到待见。
思及此处,赵俊臣冲着宋辉一笑,挥手道:“宋千户,不必拘束,坐下说话吧,闲着也是闲着,咱们唠唠家常打发一下时间可好?”
许多时候,“唠家常”这三个字其实就是“调查背景”、“寻找破绽”的同义词,但宋辉乃是一名寻常边军武官,并不清楚这般门道,听到赵俊臣的建议之后稍稍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坐在了赵俊臣面前不远处,然后就在赵俊臣的不断询问之下逐渐打开了话匣。
*
而就在赵俊臣与宋辉二人交谈气氛愈发融洽之际,黄申明也带着史城赶去了曾经的禁军驻地,与那些发动兵变的辽东铁骑进行交涉,想要设法压服对方。
这场交涉,进展远要比黄申明的预想之中更为顺利。
正如黄申明所料一般,那些忠于李世杰的辽东铁骑虽然不愿意听从黄申明的命令,但他们见到黄申明想要压服那些忠于史城的辽东铁骑之后,当即就义无反顾的站在了黄申明一边,给予了黄申明最大程度的支持。
与此同时,那些发动兵变的辽东铁骑果然只是表面强硬、暗中心虚,当黄申明突然间展现出强硬态度之后,他们很快就表现出了退怯之意。
这般情况下,当黄申明搬出史城作为人质要挟之后,也很快就顺利压服了对方!
……
……
摄政大明 第1280章.手腕(七).
……
……
根据此前的谈判结果,这一天的卯时三刻,马渚、张壮、郑伯伦等人就会率领他们麾下的辽东铁骑离开禁军驻地,放下兵器、卸下身甲,彻底放弃一切抵抗行为,接受黄申明所安排的监视与禁足。
与此同时,黄申明则是要保证自己不会虐待与羞辱对方,要确保他们的日常伙食供应,也不能擅自公布他们的罪行与惩处,最终发落要等到辽东镇高层武官们集体商议之后再做决定……除此之外,黄申明还要把史城交还给他们,监禁于同一处地方。
简而言之,这个谈判结果可谓是各取所需,那些发动兵变的辽东铁骑也不算是一无所获,至少是确保了他们与史城的暂时安全,而黄申明本人则是收获了面子、威信、与功绩。
于是,等到卯时三刻之际,黄申明就准时赶到了曾经的禁军驻地之外,急不可耐的等待着马渚、张壮、郑伯伦等人向自己投降。
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与威信,黄申明还刻意邀请了营地之内的许多中层武官旁观见证。
所以,当黄申明现身之后,他身边还跟着许多辽东武官,譬如辽东铁骑百户张翼扬、马贲、秦夜白等人——这几人皆是忠于李世杰的辽东铁骑武官;又譬如是几位辽东参将的私兵首领,北路防区千户谢昌德、南路防区千户白勇、东路防区千户庞无伤等等。
除此之外,黄申明还把辽东按察使黄珂也请了出来,一同旁观见证。
其实,黄申明原本还打算唤来几位禁军武官出面旁观这场“盛况“,但那些禁军武官则是直接拒绝了黄申明的召唤,说是禁军将士们皆是因为这场兵变而被俘禁了两三天时间,如今只是刚刚脱困,正值兵心不稳之际,所以他们还要全力稳定兵心,并不方便离开驻地。
对于禁军武官们的这般解释,黄申明自然是大为不满,他认为自己营救了这些禁军将士,乃是他们的大恩人,他们就应该对自己言听计从。
但最终,黄申明还是没有强求,毕竟他只是辽东镇参将,无权指挥这些禁军将士,而且他只是想要在辽东镇内部树立威信,所以只要辽东镇的各方势力代表皆是出面见证就好,至于禁军代表有没有出现,都只是细枝末节罢了。
相较于这些禁军武官,让黄申明更为恼火的是,那些曾经背弃了自己的西路防区武官们,同样是寻了各种理由没有现身,显然是下定决心要躲着黄申明,于是黄申明当场就传下军令,进一步减少了这些人的后勤供应,还当众扬言要严惩他们的不听军令。
然而,黄申明很快就会后悔自己的这些决定!
*
眼看着卯时三刻即将到来,马渚、张壮、郑伯伦等人已经开始指挥他们麾下的辽东铁骑集合整队、弃兵卸甲,也撤掉了所有防线与戒备,随时都会正式投降,聚拢在黄申明身边的辽东武官们,就纷纷是出言恭贺。
“恭喜黄参将,顺利平息了这场兵变,大功一件啊!”
“等到何匪何千户与各位参将返回营内,见到黄参将平息兵变的功绩,必然也要高看一眼。”
“卑职代表全体东路防区的边军将士表态,只要您不是想要调查我家参将的营帐,就一定会全力配合黄参将的军令!”
听到各位辽东武官的各种恭维,也皆是暗暗表达了服软之意,黄申明不由是面现微笑,只觉得自己已经全盘掌控了营内局势。
得意之余,黄申明暗暗想道:“接下来……就是要想办法对付那些背叛本将的西路防区叛徒了!
哼!禁军也就罢了,本将原本就管不到他们,但那些叛徒们竟然也敢违背本将军令、纷纷是避而不见……接下来,本将一定要让他们好看!
再次削减他们的后勤供应只是第一步,本将还要给他们安排各种吃力不讨好的繁重任务,等到他们的麾下将士皆是叫苦连天之际,就是本将出手惩治他们之时……”
但就在黄申明浮想联翩之际,一旁的辽东按察使黄珂则是忍不住出声问道:“请问黄参将,如今可有寻到赵阁臣的下落?赵阁臣已经失踪了近三天时间,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啊!必须要全力搜寻才行!”
询问之际,黄珂的表情语气可谓是格外焦躁。
自从与赵俊臣几次攀谈“交心”之后,黄珂就已经把赵俊臣视为是自己的一生追随目标,甚至还把自己的一生志向都寄托于赵俊臣身上,所以发现赵俊臣的不知所踪之后,黄珂就是全营之中最为焦急担忧之人。
听到黄珂的询问之后,黄申明的表情有些怪异,摇头道:“对于赵阁臣的下落,本将也是格外关心,每天都要搜寻全营,可谓是掘地三尺……但依然是无法寻到赵阁臣的踪迹!
不过,黄大人也不必过于担心,本将也认真询问过马渚、张壮、郑伯伦等人,他们发动兵变之后确实是没有见到赵阁臣,更不可能对赵阁臣造成伤害,所以赵阁臣应该是见到兵变发生之后,就及时躲在了一处咱们想不到的地方,并没有受到任何伤害,随着本将顺利平息了这场兵变,也许赵阁臣很快就会现身了!”
说话之际,黄申明眉头微蹙,也觉得自己不能就这样一直庇护赵俊臣,也应该让赵俊臣当众现身了。
黄珂则是再次出声打断了黄申明的思路,忧心忡忡的再次说道:“但本官听到各种流言之后,还是有些担心……那些流言固然是听着荒缪,但也未必就不会发生,若是那些流言成真的话,又该如何是好?”
黄申明微微一愣,问道:“流言?什么流言?”
这两天以来,黄申明只顾着与那些发动兵变的辽东铁骑进行交涉,根本顾不上关注营地之中的各种流言,此时听到黄珂的说法之后,才知道了营地之内正有流言散播。
另一边,听到黄申明的反问之后,反而是轮到周围众人吃惊了,他们没想到相关流言散播如此之广,但黄申明竟是至始至终都没有察觉到任何迹象。
要知道,领兵之人需要及时关注麾下将士们的言论心态,乃是一项基本职责。
然后,众人就向黄申明详细解释了相关流言的具体内容,也就是“赵俊臣见到兵变发生之后慌不择路逃入密林之中,然后就遭到密林之中的绑匪们再次绑架,如今正在遭受各种酷刑折磨,也许已经惨死于绑匪之手”等等。
听到相关流言的各种版本内容之后,黄申明当然是不以为然。
赵俊臣现在究竟藏身于何处,别人不知道、他还不知道?说什么“赵俊臣逃入密林再次遭到绑架”、甚至是“酷刑折磨之下已经惨死”,简直就是一片胡言。
然而,不以为然之余,黄申明却又隐隐觉得不对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