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虫豸
赵俊臣刚刚端起酒杯,姚让就勐地弹起身来,端起酒壶为赵俊臣小心翼翼的斟了一杯酒。
见到这一幕,赵俊臣不由一愣。
他原本还觉得,姚让刚才自轻自贱的说法只是客套罢了,但现在再看姚让的表现,却发现这个老太监对自己的心中定位,还真就只是一个卑贱奴仆,临场反应完全不似作假。
稍稍思索后,赵俊臣缓缓道:“说来惭愧,本阁与内廷各衙门也是时有接触,但对于姚内臣却不大了解,只知道姚内臣你现在是辽东监军,却不清楚姚内臣的过往经历,所以现在想要与姚内臣拉近关系,也不知该从何处入手。”
赵俊臣的这般说法,显然是在打探姚让的背景来历。
姚让稍稍犹豫之后,道:“说起来,咱家与赵阁臣之间,也确实有些缘分。”
“哦?缘在何处?”赵俊臣一边仔细观察姚让的表情变化,一边追问道。
姚让的表情有些复杂,道:“咱家从前是……东宫出身,从太子殿下出生开始,就是由咱家负责照顾,前后长达二十二年之久!听说赵阁臣与太子殿下目前已是化敌为友,所以这也算是您与咱家之间的缘分了。”
赵俊臣顿时是目光一闪。
这个姚让,从前竟然是太子朱和堉的近身太监!
考虑到姚让与太子朱和堉之间的年龄差距,说是太子朱和堉就是由眼前这位老太监一手带大的也不过分!
赵俊臣再次追问道:“哦?那姚内臣为何没有继续留在东宫伺候太子殿下,反而是沦落成为辽东镇的监军太监?”
在辽东镇担任监军太监不仅是一项苦差事,更还是一项危险差事,事实上别说是辽东镇的监军太监了,就算是江南繁华地区的镇守太监,也远远不及太子朱和堉身边的长随太监。
要知道,一旦是太子朱和堉顺利登基,他身边的长随太监就算不会继续陪伴圣驾,也有很大机会执掌司礼监,可谓是前途无量,但姚让现在却只能担任辽东镇的监军太监,自然算是“沦落”了。
姚让的表情愈发复杂,充满了苦涩之意,苦笑摇头道:“赵阁臣您也知道太子殿下他对于内廷宦官的看法,最是厌恶宦官干政!有一次,咱家忍不住提醒了太子殿下一句,让他一定要留意身边小人,结果就惹恼了太子殿下,很快就把咱家打发回内廷了!咱家在内廷之中混了几年日子,也一直不受待见,所以又被安排了辽东镇监军太监的差事。”
听到这里,赵俊臣顿时是心中恍然。
怪不得自己从前一直都没有听说过这位姚太监的名声,原来他早在多年之前就已经失势了。
随后,赵俊臣就不由是再次陷入思索。
太子朱和堉的身边小人……
以太子朱和堉的性情,就算他再是如何厌恶宦官干政,但也一定会顾念旧情,绝不会轻易赶走一手把自己带大的姚太监。
很显然,姚太监所提醒的那位“身边小人”,一定是身份非同小可,对于朱和堉而言也是意义非凡,所以朱和堉才会出现这般激烈的反应,竟是直接赶走了姚让。
而这个“身边小人”,除了七皇子朱和坚之外,还能有谁?
也许是姚让隐隐间察觉到了七皇子朱和坚的野心,所以就提醒朱和堉一定不要轻易相信朱和坚,但朱和堉当时还是一个天真固执之辈,见到姚让竟是想要离间自己与朱和坚的兄弟之情后,自然是勃然大怒,所以就直接赶走了姚让。
但姚让终究是把朱和堉一手带大的东宫老人,朱和堉就算是赶走了他,也一定会留心他的后续情况,所以朱和坚就算是恼怒于姚让的“离间”,也不敢轻易害死姚让,所以就先是晾了姚让几年时间,等到朱和堉逐渐不再关注姚让之后,就暗中运作把姚让派到辽东镇担任监军太监。
这样一来,说不定就能借着辽东镇之手害死姚让,就算没有害死姚让,也能让姚让远离京城与朱和堉!
根据辽东镇所打探的消息,姚让当初被任命为辽东镇监军太监之后,就当即是表情惨白、惊慌失措,然后就是连续好几天的寝食难安,甚至还偷偷哭过几场,这般表现未必是因为姚让畏惧辽东镇的手段,也有可能是姚让担心自己远离京城之后,就再也无法帮助朱和堉盯着朱和坚。
仔细想想,就是在姚让前往辽东镇担任监军太监之后,朱和坚逐渐变得活跃了起来,也逐渐在朝野间拥有了贤明评价。
思及此处,赵俊臣暗暗想道:“姚让这个老太监,虽然早就猜到他是内廷之中不受待见的边缘人物,却没想到竟然会有这般大的意外收获!看样子,我这一次前来锦州大营主持后勤事宜,不仅是绝对不亏,而且还赚了!”
*
赵俊臣的心中闪过了诸多算计,但表面上则是不动神色,继续在酒席上招待着姚让,似乎是刻意想要拉近双方关系,但也没有与姚让谈论任何正事。
但等到这场酒席结束之后,赵俊臣却是突然屏退了所有闲杂人等,只留下姚让一人私下谈话。
“姚内臣……你认为七皇子这个人如何?”
随后,赵俊臣也没有绕圈子,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
……
……
摄政大明 第1323章.血夜前奏.
……
……
这一天,赵俊臣与监军太监姚让的具体谈话内容,除了他们二人之外无人能知。
而赵俊臣送走姚让之后,就再次召来彭纪,表示自己已经顺利收买了姚让,让彭纪不必再有顾忌、放手去做。
闻言之后,彭纪顿时是大为振奋,完全没有起疑。
在彭纪看来,像是赵俊臣这样的大人物,必然是极为重视自身信誉,又是关系到这般关键机密的事情,涉及了上万斤黄金的好处,赵俊臣又怎么可能说谎呢?
绝对不会有假!
所以,彭纪当即就相信了赵俊臣的说辞,认为自己接下来就可以毫无忌惮、大展拳脚了!
但实际上,赵俊臣还真就撒谎了。
经过一场密谈之后,赵俊臣与姚让二人确实是达成了许多秘密协议,但这些协议之中,并不包括欺瞒德庆皇帝这一项。
正所谓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被姚让亲手带大的太子朱和堉乃是一个坚守纲常、天真固执之辈,仅凭这一点就可以大致推断出姚让的真实秉性。
姚让只是一个内廷宦官,自然是没有天真固执的资本,更善于隐忍与变通,但他对于三纲五常的坚守不移,则是丝毫不逊于曾经的太子朱和堉。
一言概之,用“忠仆”二字来形容姚让,最是恰当不过。
他忠心于太子朱和堉,即使是朱和堉早在多年之前就已经赶走了他;他也同样忠心于德庆皇帝,即使是德庆皇帝根本就不在意他。
所以,让姚太监帮着自己欺瞒德庆皇帝,无疑是违背了他的底线。
与姚让密谈之际,赵俊臣只是稍稍试探了几句,很快就放弃了这般想法,转而是主动表态,同意姚让把所有事情皆是如实禀报于德庆皇帝。
这样一来,姚太监就可以趁机立功、引起德庆皇帝的注意,说不定就有机会重返太子朱和堉的身边。
与此同时,赵俊臣也建议姚让延后几天再把相关消息传回京城中枢,假意是自己已经同流合污,降低彭纪的戒心。
这般做法并没有违背姚让的原则,所以他只是稍稍犹豫片刻,就同意了赵俊臣的请求。
总而言之,赵俊臣说自己已经说服收买了姚让,完全是在信口雌黄。
赵俊臣自然是很重视自身信誉,所以他每次背信弃义之后,就一定会赶尽杀绝、让受骗之人再也无法开口,然后就可以继续维持自己言而有信的形象;
赵俊臣也确实不会轻易放弃上万斤黄金的好处,但以赵俊臣对户部的强大掌控力,这批黄金究竟是存于国库还是放进私囊,也没有任何实质上的区别。
*
随后几天时间,锦州大营的局势很快就有了失控迹象。
首先是辽东铁骑千户闫震。
在赵俊臣的支持之下,锦州守备彭纪很痛快就把三千名锦州大营的驻军转交给了闫震,而闫震拥有了这部分兵权之后,很快就带着自己麾下的辽东铁骑以及这三千名驻军,兴冲冲离开了锦州大营,赶往锦州大营以北的平原上练兵整合了。
赵俊臣也向闫震承诺,一旦是前线战场向锦州大营传来求援消息,他就会率先让闫震领兵出征。
闫震一心想着建功立业,听到赵俊臣的这般承诺之后,自然是愈发兴奋激动。
所以,闫震也就没有注意到,彭纪转交给他统帅的那三千名边军,在锦州大营之中一向皆是秉持着中立态度,从来都不会直接参与辽东镇的派系之争,乃是锦州大营内部极为重要的缓冲与维稳力量。
等到闫震率军离开之后,锦州大营内部就只剩下了邬霁云麾下的一队辽东铁骑,其余驻军也变得派系分明了起来,或者是完全忠于锦州守备彭纪,又或者是依然忠心于何宇。
随后,彭纪就把刘雄交给了邬霁云看管。
恰如赵俊臣的预想一般,何仁胜见到这般情况之后,当即就察觉到了危险之处,顿时是大吃一惊,很快就联合了那些依然忠于何宇的锦州大营驻军武官,共同出面向邬霁云施压要人。
然而,刘雄乃是邬霁云探寻自己父亲当年阵亡真相的唯一希望,自然是绝不答应放人。
于是,双方很快就爆发了冲突。
锦州大营这个时候已经失去了老将闫震的坐镇,也没有任何态度中立的势力可以出面缓冲与维稳局势,再加上赵俊臣、彭纪等人的暗中推波助澜,所以邬霁云与何仁胜之间的冲突也很快就出现了激化迹象。
邬霁云麾下的辽东铁骑无疑是战力更强,但何仁胜则是拥有更多实权武官支持,实力相差不大。
与此同时,双方也是各有隐忧。
对于邬霁云而言,他麾下的辽东铁骑从前皆是何宇的私兵,即使是何宇现在已是死于非命,也还有许多辽东铁骑依然忠于何宇,邬霁云虽然是他们的领兵千户,但也无法让这些辽东铁骑毫无保留的支持自己、与那些依然忠于何宇的势力为敌。
对于何仁胜而言,随着何宇的遇害身亡,那些目前依然忠于何宇的锦州大营驻军武官究竟还能保持多长时期忠心也很难讲,而且何仁胜本身也是理亏,因为他无法解释自己究竟为何要从邬霁云手里抢走刘雄的看管之权。
事实上,何仁胜也不知道何宇当年究竟有没有暗算背刺邬山琦,他只是与赵俊臣一样,认为以何宇的性格确实有可能做出这种事情,所以他不敢承担这个风险!
就这样,因为实力相当、各有顾忌的缘故,邬霁云与何仁胜两方势力一边是小规模冲突不断,一边也都不敢彻底掀桌子,邬霁云刻意拖延局势,想要抓紧时间审问刘雄,而何仁胜则一向是有谋无断、迟迟不能下定决定,局势就僵持了起来。
而趁着邬霁云与何仁胜两方势力的冲突不断激化之际,锦州守备彭纪也是忙个不停,一边是利用自己的中立地位暗中控制双方的冲突节奏,一边是趁着所有人转移注意力的机会,毫无顾忌的指挥亲信从锦州大营的军库之中搬运大量黄金与各类珍品。
就这样,又过了两天时间之后,彭纪再次向赵俊臣传信,表示锦州大营军库之中的所有黄金与各类特产珍品皆已经被他搬空装车了。
只要赵俊臣一声令下,承载着大量黄金、珍品、特产的车队就可以立刻出发,尽数运往京城中枢。
然而,就在彭纪极度兴奋于自己即将要收入囊中的庞大好处之际,赵俊臣则是再一次秘密约见了邬山琦。
然后,两人之间发生了如下对话。
“知晓真相了?”
“知晓了!刘雄终究不是铁打的,连续两天的严刑逼供之后,他终究还是扛不住,告知了卑职当年真相!”
“真相究竟如何?”
“一切事情正如卑职所怀疑的那般,家父死的很冤枉!”
“想要报仇吗?”
“想!”
“愿意付出多大代价?”
“……卑职是家中独苗,尚未有后,不敢去死!在保住自己性命的前提之下,卑职任何事情都愿意尝试!”
“你麾下的辽东铁骑,有多少人愿意全心全意跟着你?”
“大约只有六百人左右!”
“很好!只要依计行事,本阁保你得偿所愿!”
……
……
摄政大明 第1324章.翻云覆雨.
……
……
这一天,天色渐暗之际,彭纪依然呆在自己府内的一间隐蔽房间之中,迟迟不愿离开。
房间之中,摆放着十五个大箱子,每个箱子皆是掀起了箱盖,箱内之物在烛光照映之下泛射着蒙蒙迷人金芒,让整个室内皆是映成了金黄色。
这十五个大箱子,每个箱子里面皆是存放着两百块小金砖,每块小金砖皆是重达一斤左右,所以十五箱子加起来就是整整三千斤黄金!
而这三千斤黄金,就是彭纪忙碌了整整两天时间之后的惊人收获!
独属于他自己的收获!
“三千斤!三千斤……全是金子!赤金!”
看着眼前这笔数量惊人的黄金,彭纪的表情间满是迷醉,就好似自己已是身处天堂,忍不住再一次的喃喃自语道。
同样的喃喃自语,彭纪也已经反复说了好几十遍,但依然是不觉得过瘾。
但就在这个时候,密室之外突然响起了叩门声。
彭纪身体一颤,连忙迈步向前,把十五个大箱子的箱盖皆是迅速合上。
随后,彭纪稍稍整理了一下心情,然后才转身打开房门,皱眉问道:“究竟是何事打扰本将?”
察觉到彭纪语气中的不满之意,禀报消息的那位亲兵吓了一跳,连忙道:“启禀守备大人,赵阁臣说有急事找您,要求您立刻去见他。”
急事、立刻……
注意到这些词汇之后,彭纪不由是表情一肃,然后也顾不得继续迷醉了,当即是转身亲手锁上了房门,然后就匆匆奔去了赵俊臣的房间方向。
赵俊臣来到锦州大营之后,彭纪忌惮着何宇的余威,不敢占用总兵府的房间交给赵俊臣使用,索性就把自己的守备府腾空了一半交给赵俊臣。
所以,彭纪与赵俊臣二人目前皆是住在同一处府邸,相互联系见面之际倒也方便。
大概一盏茶时间之后,彭纪已经来到了赵俊臣的房间之外,还不等他出声禀报求见,守在房间外面的令狐光已经直接推开了房门,挥手催促道:“彭守备快进去吧,赵阁臣急着见你,现在没时间耽搁。”
见到令狐光的这般表现,彭纪愈发是觉得事态严重,连忙是闪身进入房间。
进入房间之后,彭纪抬头一看,却发现房间之内只有赵俊臣一人,表情既是肃穆也是愤怒。
“赵阁臣,您急着召见卑职,究竟是为了何事?”彭纪迅速出声问道。
赵俊臣咬牙切齿的答道:“姚让!那个老阉货,他欺骗了本阁!他竟然敢欺骗本阁!”
彭纪又是一惊,追问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赵俊臣深吸一口气,再次答道:“三天之前,为了以防万一,本阁收买了姚让之后,也同时在暗中收买了他身边的一个亲信锦衣卫,就是担心姚让这个老阉货出尔反尔、与咱们虚以委蛇!结果,本阁还真没有浪费功夫!
就在刚才,本阁收到消息,说是姚让已经准备好了相关奏疏,打算把咱们搬空锦州大营军库的事情尽数禀报于朝廷中枢!”
彭纪顿时是吓了一跳,惊慌失措道:“什么?他怎么……咱们该怎么办?”
赵俊臣则早已是恢复了冷静,冷笑道:“你此前不是有过主意吗?一不做!二不休!”
说完,赵俊臣模彷着彭纪当初的动作,抬手在脖子上虚划了一下。
彭纪微微一愣,然后也迅速冷静了下来。
对啊,这里是辽东镇,对付监军太监完全没必要有任何顾忌,让这个监军太监战死于沙场,他就只能战死沙场,让这个监军太监病故于床上,他就只能病故床上!
不过,事到临头,彭纪也不愿意承担责任,又问道:“那赵阁臣您说究竟要怎么办?卑职听您吩咐!”
赵俊臣冷声道:“姚太监已经向本阁请示,说是他明天一早就要离开锦州大营,想要去锦州大营以北巡阅闫震的练兵事宜!当时本阁还没有收到消息,所以也就同意了!现在再看,姚太监就是想要让他的信使趁机离开大营奔去京城传信!
所以,事不宜迟,动手时间就定在今晚!务必要赶在姚让向京城通报消息之前,把一切隐患尽数掐灭!姚让身边除了几名负责侍候的小太监,就只有二十余名锦衣卫,想要灭掉他们并不困难!”
彭纪微微一愣,没想到赵俊臣竟是这般急切,不由是犹豫道:“这……太仓促了吧?不妨是等明天姚让离开锦州大营之后再动手也不迟!也可以向朝廷禀报说姚让巡查边军之际不小心遇到了建州女真的劫掠分兵!”
赵俊臣挥手道:“不行!姚让性子谨慎,同时准备了好几份内容相同的奏疏,若是等到他明天离开大营之后再动手,恐怕他刚刚离开锦州大营,就会立刻会派出多个信使脱离队伍,皆是携着奏疏从不同路线迅速奔向京城,咱们只要漏掉其中一人,就会功败垂成!
更何况,营外还有闫震正在练兵,他未必会配合咱们!说不定就会引发意外变数!为了万无一失,今晚就要动手!必须要斩草除根!不仅要尽数杀死姚让及其随从,还要一把火烧掉整个监军府,彻底掐灭所有隐患!
事后再向朝廷通报消息,就说姚让是死于火情!到时候就算是朝廷中枢心中存疑,也好过让朝廷中枢拿到确凿证据!再说了,以辽东镇的风评,姚太监不论是何种死法,朝廷中枢都一定会起疑,那不妨是把事情做的干脆利落一些!等本阁返回京城之后,只要没有确凿证据,也更容易把这件事情给压下去!”
赵俊臣说法很有道理,彭纪稍稍犹豫片刻后,也终于是下定了决心,狠狠点头道:“好!以卑职的实力,想要对付姚让以及他手底下那二十余名锦衣卫并不困难,等到今晚丑时,卑职就会派出心腹,把监军府的所有人尽数灭口!”
赵俊臣则是再次摇头,道:“不行,不能只是派出亲信,这件事情你要亲自带人动手!”
彭纪又是一愣,只觉得不必要,刚想抬头质疑,就见到了赵俊臣的阴鸷目光,不由是心中一怯。
与此同时,彭纪也自以为猜出了赵俊臣强行要求自己亲自带人动手的原因。
因为姚让的背叛,赵俊臣现在谁也不信,甚至就连彭纪也不再信任,所以这件事情必须是让彭纪亲自动手,彭纪杀死姚让之后也就相当于投名状,赵俊臣才能继续信任彭纪。
于是,彭纪点头答应道:“好!今天晚上,卑职亲自带人动手,一定不会让赵阁臣失望!”
赵俊臣深吸一口气之后,迈步走到窗前,抬头看着窗外夜色,又说道:“还有,效忠于你的那些营内驻军也不能闲着,叮嘱他们一定要在今晚全力控制营内局势,一旦是监军府的动静引起了各方关注,就让他们立刻出动,以最近营内局势不稳、防止兵变的名义,阻拦各方势力接近监军府,这样一来你也就能毫无后顾之忧的处理姚让与那些锦衣卫!”
彭纪眼睛一亮,连连点头道:“有道理,营内驻军目前只剩下了忠于邬霁云的辽东铁骑,以何仁胜为首的何宇残党,以及忠于卑职的数千驻军,但最近邬霁云与何仁胜二人闹得很不愉快,随时都会爆发冲突,咱们就以这般理由命令他们不可随意行动,任谁也挑不出毛病!”
说到这里,彭纪又犹豫道:“不过,卑职固然是有把握拦下那些普通驻军武官,却毫无把握拦下邬霁云与他麾下的关宁铁骑!赵阁臣您也知道,邬霁云虽然只是一名千户,但他是辽东铁骑的千户,在辽东境内地位不次于寻常守备……”
赵俊臣沉吟片刻后,似乎也是破釜沉舟,道:“邬霁云那里,就由本阁亲自出面阻拦,以本阁的身份地位,到时候就算是无法彻底拦下他,也至少可以争取大量时间!”
说完,赵俊臣转头紧紧盯着彭纪,道:“本阁亲自出面为你争取时间,你可千万不要让本阁失望!切记,一定要斩草除根!”
彭纪也是面容一肃,点头立誓道:“卑职绝对不敢让赵阁臣失望,今晚一定会斩草除根,绝不留手!”
赵俊臣轻轻点头,似乎相信了彭纪的保证。
与此同时,赵俊臣也在心中暗暗感激已经死去的何宇。
这些年来,彭纪一直是小心翼翼的活在何宇的阴影之下,时不时就会受到敲打,所以彭纪也不似寻常辽东镇武官一般态度强硬,反而是超乎意料的性子软弱,很容易就会妥协。
所以,赵俊臣鼓动与引导彭纪做事之际,也要比想象之中容易的多。
*
而就在赵俊臣与彭纪二人谈话之际,监军太监姚让也派了一位锦衣卫秘密拜访了何仁胜。
这几天时间以来,因为何仁胜与邬霁云之间的冲突不断,姚让也是一改从前的低调态度,时不时就会亲自出面、为双方缓和矛盾。
姚让的这般做法,倒是让何仁胜高看了他一眼。
与此同时,何仁胜也能感觉到,姚让每次出面缓和双方矛盾之际,都会稍稍偏向于自己一些,虽然何仁胜也不明白姚让偏向自己的原因,但也让何仁胜对姚让更添了一丝好感。
于是,见到姚让又派出一名锦衣卫来见自己之后,何仁胜还以为姚让又想要维稳局势,但也不敢怠慢,当即是召来那位锦衣卫谈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