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奋斗在洪武末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设置内阁的目的不就是减轻负担吗!

    “所以……恭喜殿下了,当下大明的牢房里,能发配过去的人足有三十万之多!足够殿下大展拳脚了。”

    朱高炽先是一喜,可随后也发愁了,三十万人,如果是老实巴交的良家子还好,全都是一帮刺头儿,自己的命也太苦了!

    “师父,你说弟子岂不是成了坏蛋的头目了?这样会不会有损我的形象啊?”

    柳淳赏了他个大白眼,现在要良家子去澳洲,人家会跟着冒险吗?不发配犯人,谁替你干活?

    “那就只有等若干年后,发展差不多了,殿下可以下令,凡是去的人,都要提供无罪证明,才能登陆,如何?”

    朱高炽咬了咬牙,自语道:“似乎只有如此了,不过听起来怎么有点无耻啊?”

    柳淳耸了耸肩,这算什么无耻啊!只要以后不以道德自居,不四处指责别人,胡乱泼脏水,就已经比某些人高尚多了。

    从永乐十二年开始,几乎每天都有船只驶向澳洲,里面装满了来自大明的犯人,一船又是一船。

    成千上万的人被送到了这片陌生的土地上。

    他们不得不自己动手,修建房屋村社,形成一个个聚落,然后开垦土地,种植养殖,寻找一切能养活自己的方法。

    所以在很短时间内,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职业,那就是动物贩运!

    澳洲的野生动物太有趣了,长时间的与世隔绝,保留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像什么鸭嘴兽啊,有袋类的动物,稀奇古怪的毒蛇,硕大到不会飞的鸟……无不吸引了大明子民的兴趣。

    尤其是把雪豹当成驺虞的事件之后,生物学开始在大明兴起。

    人们越来越想弄清楚,跟自己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伙伴们到底有什么稀奇之处……从澳洲弄回来的生物,单独建了个“万牲园”。

    并且对外售票,一张门票就要一百文,刚刚开门的第一天,就吸引了三万人前来,贡献了三千两的门票收入!

    “好啊,这小子还真是发了大财!”

    朱棣心说一天就是三千两,这一年下来,还不有百万两之多!这钱也太好赚了吧!

    “陛下,看稀奇古怪的动物,也就是一时新鲜,不可能天天这么多人的!而且捕捉动物,长途运输,租用场地……都是要花大钱的,殿下真的赚不到太多,”

    柳淳的话,总算打消了朱棣想要抢一票的冲动。

    可接下来转出的消息,确然朱棣彻底坐不住了。

    在澳洲发现了金矿!

    一个非常大的金矿,朱高炽很直接干脆,就把发现黄金的地方命名为金山市!

    朱棣抓狂了,果不其然,这么快就找到了金矿,而且储量非常惊人,这小子绝对是早有准备的。

    “柳淳!你给朕说实话,是不是你处心积虑的结果?”

    柳淳怎么会承认,他连忙摆手,矢口否认。

    “陛下,臣以为这是太子殿下的福气所至,殿下发了财,是好事情啊!”

    “他的好事情,可未必是朕的好事情!”朱棣咬着牙道:“早知如此,朕就不该同意,让他延迟给钱!现在他就必须上缴金子,立刻,马上!”

    柳淳苦笑道:“陛下,其实淘金并不容易,您不能光看贼吃肉,不看贼挨打。现在发配到澳洲的人才几万人。他们又要照顾生活,又要兼顾采矿,真的很不容易。一年下来,也就几十万两金子罢了,陛下不能干杀鸡取卵的事情吧!”

    柳淳是费了无数的吐沫,总算打消了朱棣的念头。

    当他拖着疲惫身躯,回到府邸的时候,朱高炽已经笑嘻嘻等着了。

    “师父,您老人家太够意思了,弟子有点礼物,正要送给师父。”

    柳淳斜眼瞪着朱高炽,冷哼道:“你小子又有什么坏主意?都赶快说出来!别藏着掖着的!”

    朱高炽不敢废话了,赶快将一份礼单递给了柳淳。

    五十万两黄金!

    柳淳忍不住瞪大眼睛,“你怎么弄到的?”

    五十万两黄金,就是五百万两白银,相当于两千万的四分之一了,要是赚钱这么容易,应付朱棣,一点也不难啊!

    “师父,这都是弟子辛苦弄来,孝敬师父的,真没有别的意思!”

    柳淳微微眯缝眼睛,突然冷笑道:“我相信是你弄来的,可是靠着那点人不够吧?你是不是抓了黑奴?”

    朱高炽一听就摇头了,“师父,黑奴不爱干活的,所以弟子抓的是白奴!”




第874章 道衍的最后一计
    朱高炽胖胖的大脸,被笑容挤成了一圈圈的肥皮,每一个褶子里都透着喜气,“师父,你不是看好西夷吗?弟子就把他们都变成奴隶,我看他们还怎么威胁大明?”

    柳淳沉吟道:“这倒是个办法,不过我好像还说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万一你用力过猛,激起了整个欧洲的反抗,到时候烽火连天,你可就不好收拾了。而且经过战火的淬炼,他们没准真的能威胁到大明呢?”

    “这个吗?”朱高炽陷入了思考,的确有点麻烦,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朱高炽咬着牙,恶狠狠道:“那就只有斩草除根,把他们彻彻底底杀个干净了!”

    柳淳愕然半晌,不愧是老朱家的子孙,哪怕憨憨的朱高炽,也有这份杀心。

    正在柳淳感叹的时候,突然杨士奇从外面赶来,见到了柳淳和朱高炽,急忙施礼,他的神色当中,带着一点慌张。

    “太师,殿下,我刚刚去拜见姚大人,结果听说他病了,而且还病得不轻。”

    柳淳一愣神,朱高炽也忍不住站了起来。

    老贼秃道衍差不多是硕果仅存的老臣了。

    他深受朱棣的信任和倚重,光是从朱棣册封他吴国公就看得出来。姚广孝既是他的谋主,又是他的长辈,论起感情,丝毫不在柳淳之下。

    而且姚广孝还负责教导太孙,地位更加尊崇,要是他真的出事了,绝对是朝堂的灾难。

    “师父,姚老已经七十多了,他年纪这么大,万一生了重病,只怕恢复困难……弟子打算去探望姚老。”

    柳淳也站了起来,深以为然道:“理当如此,我也该去瞧瞧。”

    经过商议,师徒两个带着礼物,直奔姚广孝的府邸。

    和别的高门大院不同,姚广孝的府邸不大,只是个小三进的院子。而且这个院子很有趣,是个葫芦形的,前后都有个大空地,能隔绝噪音,闹中取静。院落里面,树木森森,郁郁葱葱,非常茂盛。

    而且院子里面有许多小石墩,小桌子,充满了趣味。

    相比起柳府单纯的宽大,姚广孝这里可是太精致了,而且富有设计感。

    柳淳和朱高炽赶来,递了名帖,管家并没有像杨士奇那样,直接拦在外面。

    而是请他们进来,然后道:“陛下刚刚来了,正在和老爷谈话,太师是要小的立刻通报,还是等一等?”

    朱棣也来了!

    柳淳也不意外,毕竟他们君臣的确是太好了。

    “我们还是等着吧,让陛下和姚老好好谈谈。”

    管家点头,连忙献上了小龙团,柳淳就和太子朱高炽,一边喝着茶,一边等着消息……在姚广孝的书房里,朱棣正盘腿坐着。

    道衍斜倚在矮床上,老脸蜡黄,几乎找不到一丝的肉。

    他本来形如病虎,如今真的有病了,就更加憔悴虚弱,连坐起来的力气都没有,好在朱棣也不在意这些。

    “大师,现在朝堂上下,可离不开你啊!这都察院和六科廊改革在即,还要听你的意见呢!”

    姚广孝淡然一笑,声音沙哑道:“陛下,官制改革,并非老臣所长,有太师在朝,陛下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朱棣深吸口气,摇了摇头,“柳淳的确很能干,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朝廷上这么多事情,也不能都压在他一个人的肩头上。更何况朕现在心急如焚,时不我待啊!”

    见朱棣真的着急,姚广孝勉强动了动,探出上身,三角眼中,冒出幽幽的光彩。

    “陛下,老臣若是没有猜错,陛下是为了接下来的修路工程发愁吧?”

    朱棣没有隐瞒,而是点了点头。

    两京铁路的修建,绝对是空前成功的。

    可接下来要怎么办,朝廷上出现了许多争论的声音。总体上有三种意见,第一,就是以应天为中心,修江南的铁路网。

    这个建议得到了包括内阁和户部的一致支持,道理也很简单,江南人口密集,对货运的需求巨大。

    如果再有铁路助力,势必一飞冲天,不可限量。

    倒是柳淳,他虽然没说,但是却有意把资源投放到中原,修建横穿河南的铁路,让中原发展起来。

    只不过修中原的铁路难度稍大,投资更多,地方筹措资金的能力不足,预估缺口在三千万以上。

    柳淳也在寻找填补窟窿的办法,所以他才会帮着朱高炽从澳洲榨取利益。

    同样看上这块利益的人还有朱棣!

    他的想法和谁都不一样。

    朱棣打算什么呢?

    他想往草原修路!

    没错,最好能一直修到西域,这样朱棣就可以挥动大军,收复整个西域,并且进军哈烈,把庞大的疆域,纳入大明的版图。

    他已经打败了二十万哈烈大军,可现在已经过去了好几年,那里还是一团乱麻。

    而朱棣却没有办法把这块肉吞下,怎么能不着急呢?

    可朱棣也清楚,修这条通往草原的铁路,开销最大,收益最低,除了国防上的好处之外,别的收益少得可怜,至少暂时看不出多少经济效益。

    和江南方案,中原方案都没法相提并论。

    所以他把澳洲封给了朱高炽,也希望儿子能挣点气,弄出一大笔钱,好把这条路修成了。

    朱棣无奈摇头,对着姚广孝感叹道:“大师,朕现在是越发感觉到,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想要做的事情,总是做不完。可是真正能替朕分忧的人太少了。朕身边的人一个个走了,老了……朕现在也年过半百,朕要给后人留下一点东西啊!”

    姚广孝颔首,笑道:“老臣虽然是个没儿子的人,可陛下的心情,老臣最是理解。这治国说白了,就是两件事,一个是把钱收上来,一个是把钱花出去。收钱讲究公平合理,而花钱则要用在刀刃上。”

    朱棣微笑着点头,“大师一语中的,只可惜这个刀刃在不同人的眼里,是不一样的。哪怕是太师,他也未必真心支持朕的设想。”

    姚广孝笑道:“陛下,您和太师是君臣典范,又是良师益友,还是亲戚……可是说到底,太师并非陛下的臣子,而是大明的臣子,他有他的选择,老臣甚至觉得太师没错!”

    朱棣哈哈大笑,“这件事本就无关对错,朕也不是非要钻牛角尖儿……只可惜朕手上能动用的财力和人力太少了,想干的事情又太多了。”

    朱棣摇头感叹,他过来一是看看道衍的身体如何,二就是谈谈这些心里话,毕竟这个天下间,有资格听朱棣心里话的人,已经少之又少了。

    话说出来,朱棣就轻松了不少,他冲着姚广孝微微点头。

    “大师好好养病吧,回头朕再来看你。”

    姚广孝略微沉吟,突然道:“陛下,老臣有件事,本来不想说的,但想了想,还是要告诉陛下。”

    “哦?有什么要讲的?”朱棣好奇道。

    姚广孝又顿了顿,这才开口,“陛下,你知道太师向澳洲发配了不少犯人?可陛下知道吗?郑国公那边,又帮着太子殿下弄了不少人啊!”

    “是吗?”

    朱棣被这个消息气到了,忍不住冷哼,“果然,这几个东西都藏着一手!他们想要骗朕,朕是半点也不知道!东厂的那帮废物,也不堪用了。朕早就让他们去海外安插人手,结果一个个贪图安逸,到现在也没有落实。真是可恶透顶!”

    朱棣怒道:“朕现在就去找他们,让他们把这些人都弄过来,还有,那些钱也要入国库,给朕修铁路!不然朕就治他们欺君之罪!”

    姚广孝见朱棣杀气腾腾,连忙摆手,激动之下,老贼秃都冒汗了。

    “陛下不可!不可!”姚广孝连忙道:“陛下,老臣可不是要弹劾太师,更没有怂恿陛下的意思。老臣只是有个想法。”

    朱棣忍着怒火,“大师有何高见,赶快教朕!”

    姚广孝笑道:“陛下可知三代之治吗?”

    朱棣把脸沉下来,这都什么时候了,还跟朕提这个?儒家的那一套,不是都被柳淳给推翻了吗?

    道衍的确是病了,莫非还要朕恢复三代之治不成?

    见朱棣满脸疑惑,道衍笑了起来,又咳嗽了两声,这才缓缓道:“陛下,老臣所说是三代之治当中,用的五服制。”

    “五服制?”

    “嗯!”道衍点头,他用手指画了个方框,“这个象征天子的王城,距离王城五百里,这叫甸服、再五百里,是侯服、又五百里是宾服,然后是要服、荒服。”

    朱棣眉头深锁,“大师,以此计算,南北也不过五千里,虽然辽阔,却远不及大明。而且天子把自己局限在王城之内,未免也太小气了吧?”

    道衍笑道:“三代之时,疆域当然不是今天可比的。不过这个思路陛下或可以效仿。”

    朱棣也不笨,他略微沉吟,就问道:“大师,你是说朕在分封天下诸侯之后,还应该定下五服制?”

    道衍颔首,“没错,若是陛下定下了五服制,各个国家之间也就有了规矩……若是他们愿意遵守,就老老实实进献钱财劳力。”

    “若是不愿意呢?”朱棣似乎已经知道了答案,还是笑呵呵问道。
1...453454455456457...5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