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洪武末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干脆死了算了!
我身边都是一帮什么玩意啊?
就没有一个带良心的?
徐增寿痴痴凝望着姐夫朱棣,就仿佛看着长城的孟姜女……现在只有姐夫能救自己了,你只要否决了提议,谁说都不管用了。
姐夫,只要你给我一条活路,就是我爹,亲的!
就在徐增寿满怀期待的目光注视下,朱棣缓缓开口了。
“太师,粮食的问题,真的这么紧要吗?”
柳淳点头,“陛下,情况或许比数字显示的还要麻烦……虽然这些年民生改善了很多,可一旦人口膨胀起来,就会把增长的部分吃掉,甚至重新回到原来的程度,也可能更糟!”
“唉!”
朱棣用力吸了口气,揉着胀痛的太阳穴。
“柳淳,既然如此,那历代有什么好办法?”
“没有!”
柳淳回答很干脆,没有就是没有。
历经战乱之后,人口会短时间膨胀起来,然后就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之中,土地兼并加剧,大量农民破产,许多壮劳力或是进入城市,或是卖身为奴……从“人”变成奴隶。
所谓穷不过三代,是因为穷人连自己都照顾不了,还想着结婚,想着生孩子?做梦去吧!
历朝历代,人口到达高峰之后,就进入了相对平稳阶段……这个相对平稳,背后却是非常凄凉的现实,许多人失去了生息繁衍的资格,注定一生孤单……所以给自己切一刀,换来一生衣食无忧,也就不是那么难理解了。
“大明不该走这条老路,也不能走这条老路!”朱棣缓慢而坚定道:“我们通过变法,不光改变了自己,也推开了世界的大门!我们有无穷的空间,有机会改变一切!”
朱棣突然抬头,盯着徐增寿。
被姐夫血红的目光盯上,徐增寿直接跪了。
“陛下,臣愿意出海,愿意替大明筹建海外粮仓!”徐增寿说出这话的时候,心都在滴血,古往今来,哪个国舅不是吃香的,喝辣的。像他这么惨的,只怕是空前绝后了!我怎么这么倒霉啊?
大姐,小妹,你们就不能可怜可怜我吗?
徐增寿在心里哭泣呐喊,然而都没有什么用处,朱棣想了想,“定国公,你能深明大义,这点非常好。朕回头一定挑一块好地方,给你充当封地……”朱棣不咸不淡说完,就摆手让他们退下去了。
酒是没心思喝了,朱棣留下柳淳,君臣两个需要好好商量一下了。
至于徐增寿,他跟着朱橚和朱高燧出来,满脸的幽怨,盯着这俩货,气得恨不得撕了他们!
“你们简直混蛋,会遭天打雷劈的!”
朱橚懒得搭理他,打着哈气道:“我还是去医馆瞧瞧,多救几个人,老天爷劈我的时候,没准还会手下留情呢!”
他走了,朱高燧也冷笑道:“我说舅舅啊,你脑子是真的坏了。不趁着现在出海建藩,圈占土地,还等着什么时候啊?告诉你,我师父都天天琢磨着往外跑,你怎么就死脑筋呢?”
徐增寿冷哼道:“你说的轻巧,祖宗坟墓,亲朋好友,山水田园……这大半辈子都活在大明,现在让我出去,还不如杀了我呢!”他眼珠转了转,突然凑到朱高燧的耳边,近乎讨好道:“我的好外甥,你赶快跟母后说一声,让她帮傻兄弟吹吹枕边风,现在就她能救我了。”
朱高燧沉吟片刻,终于点头了。
“我可不能白帮忙啊!”
徐增寿笑道:“好说,好说!我现在手上还有个马场,有三五白匹好马,都送给你了,怎么样?”
朱高燧欣然点头,“我明天下午要见到地契!”
“成!”
徐增寿欣然同意,可转头就啐了一口!
这个该死的玩意,跟他师父学的,见钱眼开,贪得无厌,他的心掏出来,碾碎了,都能做成墨。
不过只要能躲过这一劫,也就好说了,谁办事情,不都要付出一点代价!
徐增寿这么想着,回府之后,赶快交办下去,还没到中午,他就把地契,还有那些马匹都转给了朱高燧。
这位赵王殿下也很给力,当即就进宫见了徐皇后。
到了傍晚时分,徐皇后的亲笔信就摆在了兄弟的面前。
徐增寿满脸笑容,很是得意。
到底是亲姐姐,就是知道疼人,比起外人强多了。
他欣然展开,上面赫然写着“听闻四弟深明大义,体察国家之难,愿意挺身而出。姐姐倍感欣慰。四弟拳拳报国之心,世所共见,我徐家深受皇恩,理当比别人更加明事理。四弟能如此,姐姐倍感欣慰……”
徐增寿彻底懵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没说这些话啊?
大姐,这是误会!
误会啊!
徐增寿突然意识到,自己被坑了,而且还是被外甥朱高燧坑了!
“兔崽子,我要撕碎了你!”
徐增寿气势汹汹,直接向外冲去。眼睛都红了,别让他抓到朱高燧,不然一定宰了他!
气势汹汹的定国公,一路冲到了赵王府。
预想之中的闭门羹没有吃到,反而是一路畅通,直接冲到了王府书房。
“国公爷,您先喝杯茶,一会儿王爷就过来。”
“让他给我滚过来!要是敢迟疑,我烧了他的王府!拆了他的家!敢骗长辈,谁给他的胆子?”
徐增寿破口大骂,下面人连滚带爬,去找朱高燧了。
书房只剩下一个人,徐增寿四处看了看,突然发现在桌面上,竟然有一份报纸。他随手拿起来,才看了一眼,就神色凝重了。
谁来养活大明百姓?
通栏标题,字体又黑又大。
以现在的增长速度,要不了十年,大明的耕地就不够用了……眼下能做的无非开源增产两途。
开源就是向外拓展,寻找更多的良田,种植更多的粮食,供应大明百姓的胃口。
至于增产,那就更简单了,各地要修建水利设施,持续投入,实现亩产提高。
徐增寿一路看下来,在最后竟然提出,要兴建一大批农学院,培养农业人才,刻不容缓。
再也不能小觑农民,轻视农村,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徐增寿眉头紧皱,事情真的这么严峻吗?
如果是这样,柳淳也不算危言耸听。
只不过让自己去海外种田,还是太残酷了,明明我是领兵打仗的,我可是勋贵啊!徐增寿觉得以现在大明的实力,对外用兵,只要不是笨蛋统帅,战败的可能性就不高。
与其种田,还不如打仗呢!
对!
我也是会带兵的!
正在他思前想后的时候,一份崭新的报纸,又塞到了他的手里。
“舅舅,你瞧瞧这个。”
徐增寿竟然忽略了发怒,从朱高燧的手里,接过报纸,认真看了起来。
报纸的内容不复杂,只是盛赞定国公徐增寿,不畏艰难,注定请缨,去海外种田,即将掀起第三轮开发海外的浪潮,成为天下武人表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山王徐达后继有人……
徐增寿看着看着,情不自禁抓着胡须,露出了矜持的笑容。
“过了,太过了!我怎么能受得起这样的夸奖啊!”徐增寿眯缝着眼睛,忍不住幻想起来,“此刻怕是整个京城,甚至大明的百姓,都知道了吧?”
“还没!”
朱高燧很无情打破了徐增寿的幻想。
“这份报纸还没发出去呢!如果舅舅答应了,外甥一定会请人润色,写得更加妙笔生花,把舅舅的风采展现给天下人!”
“如果不答应,那就没有了!是吧?”徐增寿终于清醒了,他气得把报纸扔在了桌上,愤然站起,怒吼道:“你,还有你师父,你爹!都想逼着我出去,你们处心积虑!你们不安好心!”
朱高燧无奈道:“舅舅,要真是不安好心,师父就不会再次召集所有县令以上官吏进京了……上一次是为了兴学,这次是为了粮食……父皇和师父是玩真的!”
第879章 争着做柳家女婿
徐增寿还是很愤怒,但是他这个人还算识时务,知道小胳膊拧不过大腿。
为了缓解人口膨胀,开拓海外,解决粮食问题,是天子和内阁的共识。
分封藩国,确立五服制,解决粮食缺口……这三者终于汇聚到了一起,变成了可怕的洪流,江河流淌,扑面而来,抵抗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只能乖乖从了。
徐增寿就剩下一件事情了,那就是如何选择一个不错的封地。
他盘算来,盘算去,觉得那些人都是坏蛋,根本不可靠。
究竟谁能帮忙呢?
他想来想去,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徐增寿急忙下令,准备酒宴,菜色不多,务必要精致,而且以江南口味为主,还弄了不少海鲜,最后他亲自搬出来一坛子三十年的绍兴花雕。
“于谦,你看这些酒菜,可还地道?”
于谦含笑,无奈道:“多谢定国公费心了,其实我很小时候就跟着师父,基本上柳府吃什么,我就吃什么,家乡菜还真不熟。”
徐增寿摇头,“这可不成!”
他煞有介事道:“我跟你讲,你师父这个人,在吃上面,其实是很糙的,远不及我们徐府精致。现在我手下的厨师,有好些比宫里的御厨还强,你尝尝这道炒豆芽,你仔细品品。”
于谦心说一道豆芽菜有什么稀奇的,不过他还是夹了一筷子,等放到嘴里,于谦立刻瞪大眼睛!
口感不对劲儿啊!
见于谦惊讶,徐增寿才夹起一根豆芽,笑嘻嘻道:“你看这豆芽这么细,厨师还能把肉糜塞进去,有了这点肉,豆芽的口感当然不同了。”
于谦总算知道了豆芽的不同之处。
可是他也想不通,往豆芽里面塞肉,这要多无聊才干得出来啊?
干脆用肉丝炒豆芽,不香吗?
不光香,而且还新鲜,鬼知道塞肉浪费了多少时间!
“定国公,您这里的确不同凡响,只可惜晚生吃不习惯。”于谦很耿直道。
徐增寿也不生气,他笑嘻嘻的,“菜放在一边,再尝尝酒。”他主动倒了一杯,于谦接在手里,抿了一口。
“晚生只觉得酒香浓烈,味道醇厚,若是再多,就说不出来了!”
徐增寿哈哈一笑,“于谦,这酒叫女儿红,很多人家生了女儿,就买一些好酒,藏在梅花树下,等到女儿出嫁的时候,取出来喝……我这一坛子,足足有三十年的时间,可是顶级上品!”
于谦轻笑,转了转手里的酒杯,随口道:“定国公,三十年都嫁不出去,应该叫老姑娘红才对啊!怎么叫女儿红?”
徐增寿被噎得无话可说。愕然了半晌,点着于谦的鼻子,笑骂道:“果然不愧是柳淳的得意门生,算是把你师父的那套都学会了。”
于谦也不辩驳,只是轻笑道:“定国公,您是长辈,又是我师娘的兄长,有什么事情,只管吩咐就是了。准备这么精致的酒菜,让晚生不敢消受啊!”
徐增寿重重一顿,把手里的酒杯放下,然后拉开椅子,坐到了于谦的身边,主动勾肩搭背。
“于谦,说实话,我是有所求的。不过这事情放在一边。你也知道,咱们陛下一直存心跟太师联姻,他们来个亲上加亲。”
提到了婚姻大事,于谦从容的神色有一丝的违和,不过很快恢复了过来。
“这事情还要看师父的意思,要看本人的意思!”
徐增寿顺势点头,“没错,说起来,我就是担心陛下脑袋一时发热,乱点鸳鸯谱。我这就要离开,去海外建立藩国,管不了这事情了。”
“可一边是大姐,一边是小妹,我不能坐视不理啊!说起来普天之下,最合适当媒人的,就是我了。”
这话说的,真是好有道理!
哪怕于谦知道徐增寿话里有话,他也不敢马虎大意。
毕竟他惦记这事,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相比之下,这可比什么都重要!
想到这里,他挺直了脊背,上身前倾,听着徐增寿的话,看看他有什么打算。
“说实话吧,我是不希望两家联姻的,亲上加亲固然好,可皇家跟柳家搅在一起,不分彼此,这就不是好事情!当年王莽可就是篡夺了女婿的皇位……我怕有朝一日,会惹出大祸。现在皇家是皇家,太师是太师,我觉得很不错,不必弄成儿女亲家,对谁都不好。”
徐增寿又笑了,“但是话说回来,柳家的女儿,除了皇家之外,能配得上的人可不多啊!”
徐增寿说着,巴掌用力,捏了捏于谦的肩头。
“你说是不是?”
于谦一激灵,他已经明白了徐增寿的意思,天赐良机,真的不能错过!
“定国公爱护后辈之心,晚生五体投地。若是定国公相信晚生,愿意成就连理,晚生感激不尽!”
说完,于谦站起,恭恭敬敬,一躬到地。
徐增寿看着他,眼里都是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