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瑞根
在外部威胁减轻的情况下,大梁内部矛盾凸显,而蔡州也觉察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果断的主动寻求和大梁和解,这无疑会获得朱允的认可,哪怕军方未必愿意。
忍不住站起身来,崔尚开始踱步。
大梁内部的复杂,哪怕是在大梁生活了几十年的崔尚都难以把握住,太多可以影响到大梁走向的因素了。
朱允从来不算是一个太强势的主公,但是他却总能在关键时刻控制住局面。
而大梁军头们的力量无疑是最强大的,只不过这需要他们态度一致,这种情形又基本上不可能出现。
商人和地方士绅望族影响力的渗透已经让军头们为主导的豪门分成了几块,利益永远无法达成一致。
只有在遭遇外部威胁时他们才能联起手来,一旦外部威胁消失,那么内部的矛盾就会让局面骤然变化。
蔡州的举动无疑是有所图谋的,可以想象得到,一旦获得了大梁的谅解,那么蔡州便可以心无旁骛的东向,这才应该是蔡州的目的所在。
崔尚不认为蔡州目前还要和淮右缠斗,这对双方都无疑,对于蔡州来说,已经暴露出外强中干实质的淮北时家才是其狠咬一口的最佳对象。
“我知道了,小郎,干得不错,学会分析判断很重要,更要善于从那些我们寻常不经意的细节上来现问题。”
崔尚对陈实的表现的确很满意,能够拨开南陈州事务的遮掩现疑点,这对于一个刚刚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很不容易了。
之前崔尚并不太看好陈实,毕竟陈实太年轻了,哪怕现在淮右很缺人手,但对于汴京情报的收集有多重要毋庸置疑,所以他不太认可陈实,但这一次陈实的表现给了他很大改观。
等到陈实离开之后,崔尚才开始陷入了沉思。
虽然这一次来汴京,蔡州的事务不属于之前的考虑范畴,但蔡州从来就是淮右最大的敌人,而大梁的态度变化,恐怕也是有所针对的。
崔尚不得不把这一点考虑进去。
或许大梁对淮右的态度已经有所变化了,当江烽还只有一县之地时,大梁可能是轻蔑的,当江烽一举拿下光浍二州时,大梁应该是最乐于见到的,而且也认为江烽应该是最合适的盟友,但当江烽拿下了寿州之后,大梁的态度如何呢?
崔尚觉得恐怕从朱允到大梁的军头们,现在的感觉和态度都应该是复杂的。
表面上看淮右是对大梁没有任何威胁的,特别是淮右的刀锋是指向东面江南的,但如果淮右继续这样连连得手呢?
这个膨胀度乎所有人想象的势力还会是大梁最好的盟友么?
是不是该安排一个能够制约平衡的对手给其上上眼药更合适一些呢?
这恐怕才是当下大梁复杂的心态。
削弱淮右扶持昔日死敌蔡州固然不合时宜,但是放纵淮右不加限制,恐怕也有隐患,这就需要在一个度上来把握。
崔尚觉得自己基本上算是把握住了目前大梁的心态。
对于大梁来说,内部的问题牵制着它无力对外开拓,但是它绝不会允许周围出现更为强大的藩阀。
一个河东已经足够了,囿于河水和晋地表里山河之险,大梁对大晋无可奈何,但是如果周围再有可能出现可以比肩大晋的强藩,这也许就是大梁的末日,所以这决不允许,只要有这种苗头,就要想办法扼杀。
泰宁军和淮北时家都有自己无法弥补的短板,并不放在大梁眼中。
像泰宁军纯粹是军人干政,文人力弱,根本无力经营起可以抗衡大梁的实力。
淮北则是外强中干,尤其是淮北士绅对时家的统治早有不满,一个蚁贼就将其搅得天翻地覆,大梁更不认为其能威胁到大梁,如果不是大梁囿于内部问题,早就可以一鼓而下灭掉淮北,在大梁眼中,解决淮北甚至比解决泰宁军更容易。
南边的南阳兄弟阋墙,互为牵制,难成大器;西面的关中尸居余气,冢中枯骨。
唯有蔡州表现出来的勃勃生机才是大梁最为忌惮的,所以大梁要不遗余力的打压蔡州。
但是蔡州的韧劲又让大梁意识到要想彻底解决蔡州,恐怕力有未逮,或者说大梁付出代价太大。
那么就只能限制蔡州展,所以才会扶持浍州来牵制蔡州,甚至支持南阳刘玄来攻击蔡州。
没想到这个战略却被浍州为了自身利益所破坏,现在局面已成,对蔡州既然无力控制,就只能采取挤压手段,让其向东展,为大梁减轻压力,赢得时间。
但蔡州一旦东面得手,势力势必大增,所以扶持浍州(淮右)来牵制蔡州也是必须的。
可浍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淮南核心膏腴之地寿州又让大梁内心有些忐忑了。
从浍州到淮右,江烽的实力迅膨胀,虽然从目前来看,还看不出淮右会对大梁带来什么样的危害,甚至还能对蔡州形成挤压牵制,但从长远来看,尤其是淮右如果在未来的吴地之乱中得益的话,那么淮右的实力就会膨胀到一个令人忧虑的地步。
所以,从长远计,扶持一下蔡州来牵制淮右,也是有必要的。
这大概就是眼下大梁的心态和策略,既然无法压制遏制,那么就干脆同时扶持两个势不两立的对手来相互牵制,这样大梁可以在其中左右其手,扶弱抑强。
想通了这一点,崔尚心中也才要稍微放松一些。
起码目前淮右和大梁并不接壤,而蔡州与大梁的谈判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了,经历了这一年的休整恢复,而淮北的局面又恶劣到了这种程度,崔尚预判只怕蔡州对淮北的攻势恐怕也很快就要展开了,或许蔡州甚至已经和大梁达成了瓜分淮北的计划?
淮北五洲,颍亳徐泗海,若是大梁肯将最西面的颍亳二州交给蔡州,蔡州实力便会立即上一个大台阶,届时或许大梁便可压迫蔡州渡淮南下图谋淮右了。
想到这里,崔尚也不由冷汗涔涔。
若是这样,大梁应该和蔡州的谈判应该已经进入尾声了,甚至可能南陈州的协商也并非掩护,若是大梁能拿下徐泗海三州,哪怕就是一个徐州,纵然将南陈州交给蔡州又如何?
端起翘头案上的冷茶,崔尚一口饮下,冷静了一下自己的心境。
大梁与蔡州的这种联手目前还不能称之为盟约,顶多就是一种临时性的合作。
大梁存着驱虎吞狼的意图,蔡州不会看不出来,但蔡州也需要这个契机的来壮大自己。
等真正壮大了自己,主动权便操与己手,届时听不听大梁的,还要根据情况而定,这大概也是蔡州现在欣然应允的原因。
蔡州存着这份心思,崔尚不相信大梁如此多的谋臣策士会看不出来。
对于大梁来说,蔡州和淮右厮杀不休才是他们最乐意见到的,所以这个时候自己若是向大梁提出交涉河朔军的问题,大梁怕也是愿意支持一把的。
归根结底,还是得看自身的实力,大梁想要让蔡州和淮右互杀,淮右或许没有这个意愿,蔡州想要越过淮水南下,那它也需要评估一下自己能不能在这一战中取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才行。
时间紧迫,崔尚也知道自己需要马上行动起来,河朔军的问题须得要马上解决。
至于招揽吸纳中原人才,那却不急于一时,可以徐徐图之,这一个问题上崔尚已有一些想法。
另外,崔尚也相信大梁内部恐怕对扶持蔡州来牵制遏制淮右恐怕也还是有不同意见的。
蔡州从脱离大梁而独立,甚至变成反噬大梁一口,崔尚相信从感情角度来说,大梁很多高层还是对蔡州袁氏的敌意不减。
哪怕是通过了这个扶持蔡州遏制淮右的大战略,以大梁内部的执行力,也未必能迅的执行下去,其中的牵绊也不会少。
公告:本站推荐一款,告别一切广告。进入下载安装:xsyd ()
烽皇 第七十节 交涉
“淮右来人了?”坐在上首的山羊须老者捋着胡须。
“嗯,崔家子,没想到一年光景,那崔家子居然能当上光浍寿防御守捉使府的行军司马,这江烽可真的舍得。”另外一个壮年绯袍男子有些感慨的道“咱们大梁过去的人在淮右大多身居高位,杨家七郎更是成了淮右第一军的指挥使,算是江烽之下武将第一人,还有那张氏子和丁氏子亦是如此,也不知道……”
“老敬,不要想偏了,这些家族哪一个不早就再打分头下注的主意?连河东那边他们都敢偷偷摸摸的下注,现在河朔那边萎靡,好不容易遇上一个和大梁关系交好的,若非原来江氏太过孱弱,只怕他们动作还会更大。”摇摇头,山羊须老者叹了一口气,“殿下心中心知肚明,都没有任何表示,你我何苦去做这个恶人?更何况,从现在的情形来看,淮右和蔡州本来就是我们培养出来的一对虎狼,只要他们能互相撕咬,咱们就不怕。”
对面的白面书生模样的男子目光里却多了几分警惕,“大人,淮右势力膨胀太快未必是好事啊,看样子势必插手吴地,扬吴内乱,其得利必大。”
“但奈何?”山羊胡须的老者再度摇头,“蔡州袁氏一样不是善茬,敢向我们提出索要南陈州,就是瞅准了我们对淮右的不放心,口气倒是挺大,居然已经把颍亳二州视为囊中物了。”
“时家已经势穷力竭,颓势难挽,蔡州袁氏就是看中了这一吧,秦权把时家折腾得不轻,尤其是海州泗州都被蚁贼肆虐,伤了时家的根基。”绯袍男子沉声道“若被蔡州袁氏得颍亳二州,势必坐大难控。”
白面书生模样的男子有些心有不甘的游目四顾,目光中多了几分茫然,淮北势穷力竭,这本该是大梁的好机会,但是……
大梁太大了,太强了,以至于已经无力将所有人的心思凝聚在一起了,哪怕是殿下也不行。
噢,说错了,殿下更多的心思还是放在如何平衡内部了,崇政院那帮人的攻讦争斗比政事堂这边激烈几倍,这等情况下,若是没有外界的刺激,要让大梁自己主动寻找机会,中间的羁绊实在太多了。
似乎是感受到了白面书生内心的纠结和遗憾,山羊胡子老者也有些黯然。
大梁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而且积淀了这么几十年,内部的复杂程度远非外人能想象的了,就像一头沉睡的巨象,如果没有长矛刺中让它疼痛难忍的地方,它是不会轻易醒来的。
之所以同意崇政院那边提出的扶持蔡州对淮北的进攻,未尝不是一种自我的刺激。
只有当看到蔡州对颍亳二州的攻势得手,也许才能让大梁内部的利益群体们躁动起来,让他们意识到其实大梁也可以在这场瓜分盛宴中分一勺羹,大梁才能有所作为。
这其实有儿像养虎遗患,扶持蔡州未必是明智之举,老虎养大了它是要吃人的,甚至会反噬大梁自己,所以培育另外一头恶狼——淮右来牵制蔡州,也是必要的,最好能促成它们的相互撕咬,不死不休。
“等一等吧,看看淮右来人意欲何为,蔡州这边事宜已经基本敲定,崇政院那边的人费了这么多心思,某在想,恐怕他们也是坐不住了,大梁再这样下去不行了,但他们可能太小觑了蔡州袁氏的韧劲,一旦他们在淮北得手,恐怕会让我们都感到惧怕。”山羊胡子老者揉着额际的皱纹,语气里充满了疲惫和无奈,“今年多州收成不佳,恐怕明年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户部那边恐怕要做好应对。”
***********************************************
崔尚终于忙碌起来了。
首要任务还是解决迫在眉睫的河朔军南下问题。
解决的方式也很简单,通过大梁对河朔三镇的影响力,让其给卢龙节度使刘守光和成德军节度使张处瑾施压,让其同意淮右在河朔招募的军队南下。
这其实不是问题,淮右在卢龙和成德招募的都是在刘守光和张处瑾心目中的隐患,能让这些隐患离开对刘守光和张处瑾是求之不得的。
当然本来视为祸患,但一旦要离开,恐怕刘守光和张处瑾心里又会不痛快而留难,这种情形也可能会有,但不难解决。
更为关键的是这些河朔军的亲眷家属也需要跟随离开,这恐怕就是两地不愿意的了,需要大梁来施压疏通了。
连续三日到了崇政院,崇政院也还算比较重视,两位直学士见了崔尚,而且作了长谈。
对于崔尚提出的要求,大梁崇政院没有拒绝,但也没有马上答应,而是表示兹事体大,需要商议。
这也在情理之中,大梁对河朔三镇的影响力这几年里一直在持续衰退,契丹正在取代大梁昔日的影响力,但是毕竟大梁还是河朔三镇的最强盟友,河朔三镇也同样需要大梁来延阻和抵御契丹越来越强的渗透。
崔尚相信大梁应该会接受自己的要求,尤其是在获知大梁与蔡州的来往日益密切时,他相信大梁的有识之士,应该清楚该如何来平衡蔡州和淮右,这才应该是一个大国应有的手腕。
不出崔尚所料,几日之后,大梁崇政院同意了崔尚的请求,表示愿意帮助协调卢龙和成德两军这一事宜,同时也同意河朔军可以经由大梁境内南下,具体路线可以商议,但最终可能需要经由颍州渡淮,这一段距离就需要淮右自己解决了。
这也是无可选择的路线。
从魏博南下,需要过大梁的濮曹二州,然后既可以绕道从陈州进入颍州渡淮,也可以直接从亳州西面进入颍州渡淮,若是河朔军本身倒也不惧,但是河朔军的家属亲眷,那就还是一个麻烦。
算下来这近万人的河朔军家属亲眷估计应在四五万人左右,哪怕是分批陆续南下,都相当麻烦,沿路的消耗不说,在大梁境内虽然无妨,但最终却要过淮北境内,哪怕现在淮北眼下控制力极度薄弱,但这数万老弱妇孺要过淮北境内数百里,那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确定了大梁这边没有问题之后,崔尚心中也放下了大半。
剩下的事情就需要马上布置安排了,这里边有几个方案,其中之一是请大梁派兵护送穿过颍州。
现在驻扎在南陈州的是淮右老熟人——李固的天兴军,貌似可以请求援手,但这也有些难度。
关键在于要从项城过沈丘渡小汝水,然后渡淮,这中间也有两百里地,路途不短。
估计就算是能凭私下交情请天兴军护送,但不太可能让其一直护送渡淮,能入颍州数十里过沈丘,就已经是极限了,剩下的路程就得要淮右自己来解决。
目下颍州经过了蚁贼的荼毒,整个颍州局面很是混乱,淮北时家在这个区间的控制力相当薄弱,但是随着蚁贼的离开这一区域,其控制力正在缓慢恢复。
这中间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蔡州袁氏已经对颍州表露出了野心,如果淮右出兵渡淮北上接应,会不会被蔡州视为淮右有意吞并颍州而使得蔡州提前出兵颍州爆发冲突。
这就不是崔尚能解决的问题了。
这需要返回浍州之后向江烽汇报之后,再来议定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
留给崔尚在汴京的时间不多,他需要尽快处理完在汴京的事宜,返回浍州,河朔那边已经等不及了。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淮右都需要向河朔军那边明确承诺,淮右有能力保证其亲眷家属平安南下进入淮右,这是一个最起码的条件。
********************************************
江烽一行返回浍州时,看到的是第二军、第三军在野外一片龙腾虎跃的演练景象,尤其是道藏所大规模的介入战事演练,这让江烽一行也是大为惊讶。
像这种大规模的战事演练,一般说来都是需要主君在的时候才会进行的,否则很容易被人视为有不轨企图,但是不但江烽不在,而且甚至连长史陈蔚和行军司马崔尚都不在,这一演练竟然是临时代掌军务的防御守捉使府衙推王邈强行推动的。
无闻堂的报告在江烽进入霍山时就已经送到了。
江烽没有置评。
王邈不是不识大体之人,出身藩阀世家的他应该明白其中利害关系,但是既然王邈还是这么做了,那也意味着他有他的道理。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江烽的行事原则,既然让王邈来担任衙推,崔尚不在,那作为衙推,王邈就有这个临时调动军队的权力。
而且很简单一件事情,王邈在当下的淮右军中并无根基,他可以调动军队演习训练,但是诸军不会接受超出演习训练这之外的命令,这一,江烽相信王邈比谁都明白。
完美破防盗章节,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来+),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烽皇 第七十一节 合成作战
“没想到龟年和甘泉他们这一段时间里也没有闲着啊,动作很猛啊。”江烽站在塔台上遥望着前方三百步开外正在鏖战的双方。
接连不断的术法攻击不断爆,土系陷阱,木系阵法,火系攻击,除了主要局限于单兵攻击的金系术法武器没有展现外,基本上都一一展示出来了。
第二军第五营和第三军第二营的对战算是比较大规模的实战演练了,尤其是加入了道藏所术法师们辅助进攻和防御。
千人规模的对战在战场上已经能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了,除非是大规模的战役,寻常的数千人对战,一个营的失利,都会对战场形势演变起到一定影响。
每一方都有过七名以上的术法师助阵,或者说用助阵这个说法已经不太准确了,而是最为单独的一支打击或者防御力量在挥作用。
比如集体催术法陷阱和术法阵,又比如两三名术法师共同启动术法盾来防御敌人尖兵箭头的冲击,再比如以合成术法来达到延阻敌人攻势的效果。
如果说以前两者是割裂的,但是现在术法力量和军队的作战配合已经初见雏形了,这让江烽也颇为兴奋。
吴地素以术法昌盛著称,可以想象得到,无论杨溥和徐知诰打成什么模样,淮右要想去摘这个桃子,都免不了有一战,届时,不可避免要遭遇吴地术法力量。
如果不及早适应,寻找如何来应对这种术法打击,损失巨大都还是一回事,如果影响了战局,那就成了大问题了。
两个营的对战相当激烈,完全看不出有半演练的模样,这也是王邈力求要达到的效果。
一都人马从侧翼动袭击,原本是通过绕行到高处,准备居高临下动冲锋,但是却被对方提早现。
三名术法师在一什刀盾兵的保护下,动土系术法,当即在对方冲锋的道路上裂开一道长约十丈宽逾一丈的沟壑,虽然深度也不过五尺,但是就是这样也足以打乱袭击者的攻击进程。
然后这边的弓弩手趁机隔着沟壑起攻击,使得对方在企图通过沟壑的企图遭到彻底失败。很快就被裁判方判定这一都人马失去战斗力,退出战场。
“干得漂亮!”杨堪也忍不住抚掌赞叹。
他还没有返回寿州,和梅况、田春来都留在了浍州,现在他们的伤势都还没有痊愈,要想彻底恢复,尚需时日。
“没想到这术法一道和军队的进攻相配合,竟能挥出如此巨大的威力,这种土系术法阵恐怕需要术法师消耗的玄神不小,如果针对骑兵的袭击,却能挥出更好的效果,值得借鉴。”
田春来目光闪动,忍不住向前走了两步,显然也被眼前这一幕震惊住了。
要知道江南缺乏战马,加上地形以浅丘为主,而且水道纵横,所以历来骑兵是一大弱项。
但骑兵在野战中的强大冲击力和高机动能力又是步军和水军都无法相比的,所以在淮水以南,骑兵强弱几乎就是一个藩阀是否算得上强藩的门槛。
像昔日寿州虽然富庶,却因为地势和自身原因,一直没有像样的骑军,就更不用说如何来应对骑兵拿出专门的战术对策了。
梅况同样脸色剧变,他也知道原本浍州道藏所的实力不弱,后来随着寿州术法一道的人才也加入了浍州道藏所,成了淮右道藏所,实力更是突飞猛进。
包括梅田郑三家的术法人才回寿州时都谈到了到淮右道藏所之后的所见所闻,以及对自己的术法一道水准的提升,尤其是一些他们之前从未想到过的研究方向和思路,都让他们脑洞大开。
但是毕竟田春来和梅况都对术法一道不是很精通,之前寿州的术法一道虽然也有造诣,但是更多的还是局限于局部的防守和预警,以及单个的术法武器研究,根本没有形成体系,所以虽然这些子弟们回来说得眉飞色舞,但是对他们来说,却没有太直观的感受,触动不大。
一直到今天见到眼前这一切,看到那土系阵法带来的裂地沟壑,看到那火系术法的火海无边,看到那木系术法的遮天蔽日,都让他们真正意识到术法一道可以改变一场战争的结果,尤其是在恰当时候挥出来,其效果更是难以预测。
“主公,吴地术法一道某也有所闻,或许他们在某些方面有精专之处,但是某以为,像这等专门为军队进攻防御所设计的术法阵法和攻略,他们绝对没有。”梅况语气里也多了几分肯定,“甚至可能从未想到过这些方面,更谈不上研究了。”
江烽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一些提和指引会给道藏所带来这么大的变化。
他不懂术法的原理,哪怕和邓龟年、甘泉以及许静他们多次探讨,仍然难以理解其中奥妙,但他却能从邓龟年他们的演示和描述了解到术法的威力所在,而如何将这些威力糅合到术法阵并运用于进攻和防御中去,江烽却大有心得。
所以他在和罗真他们研究是也提出了许多看似不切实际异想天开的想法,最初大家都难以接受,但是当慢慢摸索之后,他们才现很多东西不是做不到,而是需要一个过程,或者需要分解成更多的步骤方才能达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