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烽皇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瑞根
江烽有些无奈的摇摇头,本来有点儿性质都被对方给败了。
许宁见江烽有些意兴索然,但是也知道这种事情自己肯定不能僭越,否则日后就是家宅不宁,而且自己这也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尤其是李瑾只怕会把自己恨一辈子。
“大王,瑾公主还在等您,妾身虽然也很希望大王留下来,但是却不能不守规矩,否则无以成方圆,还请大王见谅。”
江烽站起身来,一把拉过许宁的手,另一只手挑起许宁的下颌,微微点头:“你很好,那蓬门就等着某来开吧。”
说完,江烽便径直出门,只留下一脸羞意的许宁。
云收雨住,李瑾在这个成为丈夫的男人怀中轻轻喘息着,江烽的手仍然在她的胸前蓓蕾和光洁的肩头上流连,这让她既感到得意,更多的还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全感。
几年前在床上那一幕似乎就发生在昨夜,这也许真的是一种缘分。
“在想什么?是在想船上那一夜么?”江烽嗅着已经成为自己妻子额际淡淡的香气,温言问道。
李瑾也许不会是一个好王后,但是却肯定是一个好妻子,一个关系更亲密的好友。
太过单纯或者喜欢用善意去猜度别人,这不符合一个王后的标准,但是江烽却喜欢她这样。
王后的职责可以由许宁、尉迟燕姗、刘玬甚至以后更多的女人去承担,但是妻子和密友的身份却是其他人难以取代的。
相识于微末,这不是谁都有这份机缘的,而他江烽却遇上了。
“啊,你怎么知道?”李瑾又惊又喜,江烽不允许在只有他们俩的时候以大王王后相称,而喜欢用你我,或者烽郎小瑾。
“心有灵犀一点通嘛。”江烽笑道。
“义山先生这首诗写得实在太好了。”李瑾把头靠在夫君的肩头上,“他那首《锦瑟》更好。”
“义山先生本是一个君子,奈何在那个时代却难以出头。”江烽似乎也颇为向往那个时代,“孤就是希望打造一个能让君子仁人有所为的时代。”
江烽的话语一出,李瑾的身体也是微微一颤,这等抱负可谓心声,但对于名义上仍然是唐臣的夫君来说,未来对朝廷的态度,几乎就决定着李氏一族的命运。
江烽也敏锐的觉察到了李瑾的忧惧,宽颜温言道:“日后的事情,谁又能说得清楚呢?孤的敌人只有两个,一个是契丹人,半个沙陀人,半个党项人,等到解决了这些敌人之后,才谈得上其他,而那个时候也许小谨已经替孤生下了儿子呢。”
略一回味,李瑾就明白了这个男人的意思,如果自己生下了儿子,那么宋代唐,那也是他江烽和自己的儿子继位,李唐一脉的血缘帝系一样可以得到传承,只不过是转到了自己这一脉来。





烽皇 第三百零七节 乱火
李瑾身体慢慢又放松下来,依偎在夫君怀中,良久,才幽幽道:“烽郎,其实我也知道朝廷怕是坚持不下去了,听说甘州鹘和党项人都进了关中平原,杨文昌为了拉拢他们,也是对他们不加约束,所以关中局面很乱,弄不好哪天这些胡人就要进长安城。”
江烽自然之道李瑾这边肯定和长安还有联系,从无闻堂传来的消息也差不多。
甘州鹘和党项人时而大打出手,时而联手掳掠,总而言之把关中平原搅得一团糟,而杨文昌则是在后面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正好乱中取利。
现在杨文昌更把手伸进了南阳盆地,看来在吐蕃人和关中得手,极大的刺激了杨文昌的野心,让他觉得也可以参与中原争霸来了,不过这家伙倒是挺狡猾,居然把党项人和甘州鹘拉进来给他当帮手。
“嗯,杨文昌野心勃勃,不过他恐怕还是有些分寸的,倒是那些党项人和鹘人,值得担心。”
江烽也觉得头疼,让朝廷到自己地盘上来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还不好说,但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情形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存在了,现在不是汉末,朝廷大义有一些作用,但是已经达不到那种状态了。
李瑾自然也清楚这里边的奥秘,且不说江烽态度如何,就是江烽的大臣武将以及那些既得利益阶层都不会容忍这种喧宾夺主的局面出现,弄不好还会引来更大的危险,到时候反而让两边都难做。
这一点尉迟燕姗之前也就和她谈过了,这就要求李唐一族需要认真审视未来的前途了。
“那烽郎的意思是”
“如果觉得不稳当的话,可以先撤到浍州吧。”江烽沉吟了一下,浍州名义上是自己的起家地,地位虽然高,但是实际上意义和作用都在下降,到浍州,能给大家都留下一个缓冲的余地。
“那好,我给父皇去信,请他考虑。”李瑾也无法替自己娘家做主,毕竟她是嫁出去的女儿,只能建议,却无法决定。
“嗯,那就睡吧。”江烽拍了拍妻子的裸肩,轻声道:“明儿个还有很多事情。”
大婚之后,还要见群臣和将领们,这也是应有之意,要让大家明白主君已经中馈有人了。
*********************
收到第二封紧急来函时,崔尚也坐不住了。
第一封信是从关中传来的。
党项军和鹘军肆虐良久,终于还是忍不住向长安发起了进攻,十一月初九,也就是昨日,党项军在长安城内的内应接应下,打开了城门,入城大掠,而紧接着就是鹘人也一样的举动,整个长安城乱成一团。
杨文昌的大军却在城外止步不前,大批官民士绅逃出城外,部分官员向蓝田方向逃跑。
长安乱终于还是来了。
事实上这一天许多人都预料到了,尤其是当甘州鹘也来到关中平原上时,长安城内的公卿世家们就意识到局势已经无可挽转,阴毒的杨文昌不会自己来干那些容易激起众怒的事情,却用借刀杀人这等歹毒龌龊的手段来实现目的,反正像甘州鹘和党项人根本就不在意这些汉人的朝廷。
在此之前,公卿世家们已经开始提前向中原江淮转移财产和人口,但是杨文昌死死的扼住了武关这条通道,而沙陀人又卡住了潼关和中原,可以说无论走哪条通道,他们都不得不面对如狼似虎的沙陀人或山南军。
权衡利弊之下,这些公卿世家还是只能选择走武关,杨文昌好歹也还要留几分颜面,而通过江烽的疏通,杨文昌除了收取高额的过关费用外,还是勉强同意了这些公卿世家们向东的迁移。
杨文昌本来就是要利用这种方式来逼迫这些在关中盘踞了数百年的世家豪门离开,在他看来这些都是一帮蛆虫,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只要能把人口、土地和财富留下来,这些人最好能自动消失。
当然这些公卿世家要想把财产全部带走那是不可能的,那么留下买路财也是必须的,这个尺度杨文昌掌握得相当好,既让这些公卿世家肉痛无比,但是又不至于激起他们的反抗,这些公卿世家如果真的翻脸相向,空啊也真会给山南军带来不少麻烦。
这几个月间陆陆续续从长安出来的九公卿世家家族的子弟亲眷不少,大多都到了徐州或者寿州,也有仰慕扬州繁华去扬州的,不过除开这些公卿世家,仍然有相当多的士绅商贾留在长安不愿离开,总是幻想着这一劫能熬过去,只是他们没想到这一天还是来了。
这个消息对于大宋来说影响不是很大,甚至大宋的政事堂和枢密院也早就对此有所预料,现在的大宋也还没有那份力量能插足到关中去。
但是第二封紧急信函传来时,崔尚就无法淡定了。
信是王邈来的。
平卢军、魏博军与吐谷浑人攻下了成德军最后一个重镇恒州,张处瑾自焚而死,其余余部皆归降,大宋对河朔的攻略取得了全面胜利,但是在这个时候却传来了一个天大的噩耗,契丹发大军十五万大举南下,刘守光投降了契丹,被封为南院大王,整个幽州、易州、莫州尽皆易帜,归于契丹,加上原来已经控制在契丹人手中的檀州和蓟州,整个卢龙镇全数被契丹人取得。
王邈已经未经请旨就将整个成德军原来的各个降部接近五万余人全数进行整编,并发来急函请求成立新成德镇,荐从幽州南奔的高行珪、高行周堂兄弟为成德镇正副都督,统领成德军,准备迎战在控制了整个卢龙镇之后南下成德的契丹大军。
高氏兄弟乃是幽州望族,因不满刘守光对于契丹的懦弱,无闻堂也早就和其有联系,但是高氏兄弟一直坚持只要刘守光不降契丹,他们便不会归附大宋,但是现在刘守光终于踏出了归降契丹的这一步,高氏兄弟也就如约南奔,王邈也是临急权断,任命高氏兄弟为刚收复的成德镇正副都督。
由于王氏一族在成德军颇有影响力,有王邈的支持,所以这一临时任命并未引起多大波澜,但面临数十可能南下入侵的契丹大军,光靠平卢军和新组建的成德军根本就不是对手,所以王邈也才将三封急函合为一道用游隼送来。
契丹人突然出手逼降了刘守光,而且赐予其南院大王之位,且不说这是不是一个笼络之举,但解决了卢龙镇的威胁,契丹人便可心无旁骛的南下了,这极其危险。
目前枢密院中王邈在河朔,杨堪在蔡州,梅况还在颍亳一带巡视,仅有刚晋位枢密使的无闻堂首座张万山在,所以崔尚在召见了张万山之后,两人商议决定还是需要立即向大王禀报,哪怕这是大王的新婚之夜。
被女官唤醒的江烽还有懵懂,本来就宴饮了不少,加上一夜操劳,突然被人从睡梦中叫醒,自然有些不悦。
但当得知是崔尚和张万山的联袂而来时,江烽立即就恢复了清醒。
这种事情好像不是第一次了,能让他们联袂而来,肯定是发生了大事,没有苏铁,那么肯定是军事方面而不是国内的问题。
李瑾也被惊醒过来,这个时候她才发现这个王后也不好当,连新婚之夜都能被唤起,可以想象得到肯定是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了。
江烽本来不欲让李瑾起身的,毕竟初遭重创,但李瑾还是坚持起身,而且在得知有来自长安的军情时,更是要求参与旁听。
江烽也不知道李瑾这种行为算不算出格,不过考虑到她急于得知自己父母兄长的情况,他觉得也可以理解,日后自己若是不在府上,她也需要参与这些事务,甚至还要做出决断。
“这么说长安城只是进了党项兵和鹘兵,但还没有其他情况?”
“消息中没具体说太多,但已经有些胡将开始纵兵作乱,估计这种局面如果杨文昌不弹压的话,会很快演变成大规模的混乱。”张万山皱着眉头,他当然清楚大王这么问是想要替王后分忧。
实际上关于李唐皇室成员去处的方案也早就有了,只是一直迟迟未能落实,一方面要考虑李唐皇室那边的想法,一方面也要考虑这边的影响,所以就这么拖下来了,但现在看来,这一局已经拖不下去了。
李瑾脸色煞白。
胡兵入城,也就意味着朝廷军队已经完全失去了控制能力。
纵然公卿家族中有不少高手强者,但是对于大规模的军队来说,这根本无济于事,尤其是李唐皇室成员及其亲眷多达数百人,哪里可能顾及的过来?
也幸亏自己来徐州时,带了数十人过来,但这却意味着其余人就有可能落入那些荒淫残暴的胡人手中。
“立即给杨文昌去信,要他确保皇室成员的安全,若是其能将皇室成员及其亲眷安全送到光州,孤可以将泌阳和慈丘交给他,或者送给其粮食十万石!”江烽的话语不容置疑。
..............................




烽皇 第三百零八节 真正的挑战开始
崔尚和张万山都吃了一惊,显然对江烽的这个决定有些难以接受,但是江烽话已经出口,而且是当着新婚王后的面,他二人也不好反对。
崔尚思考了一下,缓缓点头:“臣下估计胡兵虽然放荡嚣张,但是应该还是冲着财货而去,对于皇室一脉,起码的尊重应该还是有,短期内应该问题不大,属下下来就马上安排人送信过去,杨文昌这份薄面还是要给我们大宋的。”
江烽也是骑虎难下,当着李瑾的面如果毫无表示,自己这个夫君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好歹那边还是老丈人老丈母呢,哪怕这个朝廷的威信已经降到了极致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是起码自己这个宋王还是蒙他所封。
“另外也在信中和他提一提,关中可以交给他,但是请他善待长安士绅,如果有欲东出到宋国的士绅商贾,请予以放行。”江烽补充道。
“大王,关中交给他,可否需要名义?”崔尚皱起眉头。
“名分不能给他,估计杨文昌也不在乎这个,他只想要关中平原而已。”江烽叹了一口气,“这厮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枭雄之辈,也亏他隐忍多年,总算是被他等到了这样一个机会,白陵,说说河朔那边情况吧。”
李瑾起身想要离开,被江烽拉住,“坐吧,日后若是孤不在,你免不了也要接触这些事情。”
崔尚见江烽并不避讳李瑾,心中也是一凛,看来大王对王后的信任程度比想象的更高。
“大王,王邈来信,成德诸州已经拿下,张处瑾自焚身亡,但刘守光已经正式投效了契丹人,并担任了南院大王,耶律德光已经正式改契丹国为辽,年号大同,率军十五万南下幽州,与刘守光的五万大军会和。”
虽然之前已经知晓了此事,但是听到耶律德光十五万大军南下,还是让江烽为之一震。
“这十五万大军数量可否落实?”江烽的目光落在了张万山脸上。
“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契丹全国大军不过十五万,这应该是一个虚数,其北面尚有不少未曾完全臣服的野人,能有十万南下已经是极限。”在这一点上张万山回答很肯定,“但契丹人寓军于民,其动员能力较强,也不排除其动员了部分部族辅兵南下,但正规军绝无可能有十五万之多。”
“白陵,九郎那边可曾提到刘守光麾下军队状况?”江烽思维已经急速的旋转起来,开始思索着如何应对,这才是一场真正的国战,问题是如果契丹人大举南下,沙陀人那边怎么办?
“刘守光的卢龙军大概在五到六万人左右,但目前高氏兄弟带走了接近万人大军投效了我们,加上还有部分卢龙军仍然处于首鼠两端的状态,我们估计刘守光能控制的兵力大概在三万五到四万人之间,但刘守光较为重视军队训练,卢龙军战力不弱,要强于成德军和魏博军。”
崔尚也介绍了王邈传回来的消息。
“九郎任命高氏兄弟为成德军都督做得很好,这等事情便需要当机立断,孤判断契丹人南下幽州之后,幽州会有一段时间的混乱期,刘守光坚守了这么多年都未曾向契丹人屈膝,却在最后关头软了脚,哼,只怕会带来人心混乱,这是我们的好机会。”江烽一字一句的道:“但这个时间不会太久,也许两三个月,也许就半年,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拖住对手,只要能拖到明春,契丹人就只能到明年秋季才能南下了。”
“如果说这样那我们就不怕了,只怕……”崔尚迟疑了一下。
江烽给也知道崔尚担心什么,事实上他也是在担心这一点。
耶律德光和述律平都不是庸碌之辈,自然也看得出来中原局势的变化,为什么会这个时候强逼刘守光降服,其实也就是觉察到一旦被己方在河朔站稳脚跟,日后他再要南下,那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只怕契丹人不会给我们这个时间。”江烽语气也沉郁下来。
指望契丹人拖到明年不现实,耶律德光既然选了这个时间,肯定就是要趁着自己刚进入河朔,一举击溃宋军,彻底拿下整个河朔。
这样一来河北之地尽皆被其掌握,日后他居高临下,对大宋便有地利优势,随时可以渡河南侵。
这也是自己要竭力避免的,没想到居然还是被对手给抢先了一步,这历史上的名人还都不是吹的。
“那大王……”崔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如果契丹人现在与刘守光合并一处南下,以目前的平卢军和新组建的成德军,势难抵挡得住,而魏博军恐怕此时也不会全心全意支持宋军了,整个局面稍有不慎就可能全面崩坏。
“白陵,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在河朔垮掉,你说李存厚会怎么想?”江烽慢慢的道。
“那李存厚恐怕就要担心契丹人反噬他一口了,如果河朔被耶律德光所得,那么大晋的根基所在——河东就在契丹人的威胁之下,恐怕沙陀人也要睡不安枕了。”崔尚皱着眉头思索道:“大王可是要想要联手沙陀人?”
“联手沙陀人,沙陀人也不会出力的,有我们顶在前面,他们正希望我们和契丹人打过你死我活呢。”江烽摇摇头,“但是我们起码要做到让他们别扯我们后腿。”
“怎么做到?”崔尚有些疑惑。
“一方面要让杨文昌野心更大,胃口更大,但还得要防着他咬我们一口,另一方面也要让沙陀人意识到,一旦我们退出河朔,那么契丹人的刀锋就可能指向他们。”江烽一字一句的道。
“大王是打算和沙陀人讲和?”崔尚明白了江烽的意思。
“嗯,本来也没有打起来,谈不上讲和,契丹人真的南下了,要让他们也有危机感。”江烽叹了一口气,“白陵,孤觉得可能拖不过去,所以孤要做最坏打算。”
“最坏打算是什么?”崔尚心中一颤。
“契丹人南下,沙陀人和我们全面开战,杨文昌趁机东进,三重风险同时爆发。”江烽暗沉沉的道:“孤有预感,前期我们走得太顺了,也许这会是我们大宋最艰险的时段。”
崔尚倒吸一口凉气,旁边的李瑾也是脸色雪白,“大王,怎么可能?”
“没什么不可能,李存厚和冯道都非愚人,不会看不到一旦契丹人南下我们大宋面临的危局,这个时候也许就是他们在中原扩张的最佳时机,一旦沙陀人倾尽全力发动一战,北面我们要和契丹人在河北对抗,中原要和沙陀人对决,你觉得杨文昌会放过这样一个机会?”
被江烽这么一说,崔尚也是一惊之后,细思恐极。
这种可能性还真的存在,如果沙陀人真的要趁着河朔与契丹人战事爆发之机挑起中原之战,恐怕局面就会骤然变得凶险起来,杨文昌觉得有机可乘,只怕真的会扑上来。
见崔尚脸色灰白,江烽知道恐怕对方也意识到了这种可能性有多大。
这几乎是一环扣一环,乍一看似乎不可能,但是一旦契丹人大举南下,而己方应对不力,形成僵局或者对己方不利,那沙陀人有很大可能要进兵宋濮曹这一线。
他们不会考虑不到契丹人的威胁,但是他们可能会认为趁着宋军与契丹人对峙,他们一举吞下中原,便有了和契丹人对抗的优势,江淮和中原如果都被沙陀人所得,他们也的确有实力和契丹人决一雌雄。
“那大王,我们该如何应对?”崔尚也有些乱了方寸,见到江烽冷静深邃的目光,这才冷静下来,“大王,关键还是在河朔,只要我们能击败契丹人,沙陀人便不敢轻举妄动!”
“唔,白陵你也看到了这一点,沙陀人一样是其软怕恶,杨文昌更是如此,所以要让他们意识到在我们身上啃一口只会崩掉牙,他们才不敢轻易动手,才会想不如向别人动手。”江烽站起身来,背负双手,“所以孤准备带牙军、天平军、河朔军、淄青军亲征河朔!”
崔尚盘算,如果牙军、天平军、河朔军、淄青军北上,那么中原就只剩下宣武军和武宁军两军了,加起来仅有六万人,与驻扎在中原的沙陀人相比实力悬殊,江淮这一片实力也很单薄,淮左镇柴永那边需要威慑吴越,而淮右镇还要守御颍亳,哪怕加上刘玄的军队,也未必能抵挡得住野心勃勃的山南军。
“白陵,孤知道你担心什么,没错中原和江淮都兵力单薄,但是这不重要,沙陀人不会在河朔局面未现端倪时就大举进攻的,顶多也就是一些试探,无关大局,杨文昌更是会坐观局势变化,只要孤能在河朔打垮契丹人的锐气,中原江淮都无比安全。”
江烽越想思路越清晰,“当然,我们也不能让沙陀人和山南太闲,襄阳萧家,鄂黄杜家,还有党项人与甘州回鹘,既然大家都入局了,都要动起来才对,无外乎就是诱之以利,一切都可以谈。”
***************
继续推一本书,俺觉得不错的历史类,写南北朝后期北周的,《逆水行周》,前面有点儿生硬,但中段渐入佳境,历史养成类的可一看。




烽皇 第三百零九节 改变历史,再出发!
十一月十五,江烽在徐州发布了总动员令,将牙军、河朔军均扩编为十四个军的满编军,加上本来就已经满编的天平军和淄青军,共计五十六个军北上,并擢拔朱茂入枢密院担任枢密使。
王令一下,整个政事堂和枢密院便迅速运转起来。
经过这几年连续不断的培养,大道学堂和政务学堂、武备学堂源源不断的向从大总管府到州县输送了数百名中基层官吏,这些官吏中表现优秀者已经有担任一州长史的高位,更有相当一部分人担任县丞、县尉乃至知县这一级别的官员,已经逐渐开始挑起大梁。
正因为有这几批学员的充实,徐州大总管府治下诸州的情况才得到了很大改善。
在政事堂的设置下,徐州大总管府将治下诸州分为三等。
一等州便是那些要么地位尤其重要,土地人口众多,要么就是工商业发达,或者处于交通要隘的州,比如徐州、寿州、扬州、青州、宋州、蔡州、庐州,以及尚未完全纳入控制范围还处于军管下的沧州、冀州等。
1...3203213223233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