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状元是我儿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仙楂

    “实话说,你这衣裳只值十个铜币,再不能多了。”当铺掌柜挑了挑那人手上的衣裳,似乎在看衣裳的完整性。

    “掌柜,再多给点吧,就多给点,我娘子她需要钱,大夫已经给了最后的期限了,求求你了,掌柜爷。”那人祈求道。

    掌柜的把眉心一皱,想了想说道“行吧,行吧,再涨五枚。”

    “谢谢掌柜的,好人有好报,掌柜一定会富贵平安一辈子的。”

    那人拿了钱,给掌柜做了个揖,匆匆忙忙的跑出了店门。

    掌柜这才回头看到了黎清。

    ……

    “这竟然是琴绝大师的真迹。”掌柜看了看黎清,觉得她也不像是缺钱之人,怎么连这样的宝贝都给当掉

    掌柜叹了口气问道“娘子选择活当还是死当”

    黎清道“活当,他日定来赎回,还请掌柜小心保管。”

    “琴绝大师可是制作首饰的高手,曾经是宫廷匠人,后来眼睛不好才被放逐出来,可他制作的首饰依旧令人趋之若鹜,娘子这件若是被那些喜欢收藏之人得知,定会卖个更好的价钱。”

    “我并不打算卖,若非家中遭逢乱事,我也不会当掉它,掌柜开个价吧。”黎清道。

    “如果娘子死当,我倒是可以给到千两白银,可若选择活当,就得折半了。”

    掌柜的看上去是个实诚人,黎清道“活当,我还会赎回来。”

    “既选择那便签下这份契子。”掌柜推出来一张纸。

    黎清看了看上面的内容,最终她拿起笔,写下典当赎回日期为一年之后,签上了自己的大名,随后按下手印。

    一年后黎清将携带千两白银来赎回这套首饰。

    当铺怎么可能会有好人的存在,方才是黎清想多了,掌柜看似纯善的背后,装的是商人的无利不往。由此黎清断定这套首饰的价值远高于千两白银。不同的是,这个掌柜对宝物持着欣赏的态度。

    掌柜将首饰放进盒子里,拿出五百两银票递给黎清。

    “这是天齐通用银票,凭借此票可在任何钱庄提钱。”

    黎清顺手接过道“多谢,一年后我会赎回我的东西。”掌柜点点头。黎清在上京城里逛了逛。

    这里的繁茂是无法想象的,房屋建筑高大上,门前摊贩林立,屋舍铺子串联,水边船只拥挤。挑担的,推车的,背篓的……多不胜数。

    这里让黎清看到了一种乐旭县从未有过的人的活跃气息,还有文化和古韵。

    黎清什么也没买,她走了好久才出了城,城里实在是太多人了,她找不到机会瞬移。

    回到十里塘之后,黎清去县衙,买了几十亩地,花了差不多一半的银子。

    朝廷抑制土地兼并,黎清差点儿就被定义为土地兼并者了,要是像上次买房一样交税,她得吐血。

    “这里是二百两,城西的荒地我买了一部分下来,带着你的人去那里造屋住下来,先种一季的粮食。”黎清对梁山显说道。

    &n




第99章三锭脚踏纺车
    “黎娘子,我按这图纸造出来的东西可对”

    黎清刚进柳二爷家的门,就见他欢喜地迎了上来,院子里摆着一架纺车。

    上面有三个锭子,转轮是竹、木制结构,整体是脚踏型。

    “试一试方可知道。”黎清拿起一旁的棉花条子,捻了一根线出来,穿在转轮上,然后叫踏踏杆,棉线逐步拉长,最后将黎清他们分成三股,挂在锭子上。

    这个纺纱机整体呈现的是圆周运动,通过皮带拉动转轮转动,所有的动力来自于脚踏。

    只是一踏,锭子便疯狂转动,柔弱的棉丝被逐渐滚较为结实的棉线。

    “果然合适,成功了。”黎清手中的棉丝应声而断,她还没有练就纺纱技能,断掉只能说明技术不成熟。

    黎清放下棉花条子,笑着说“如此一来纺纱效率大大提高,至原来的三倍,这得多生产多少棉纱呀,二爷失败了多少次才做出来”

    “七八次吧。”柳二爷痛心疾首,就为了这么个玩意儿耗费了他多少精力和木材,这其中的苦只有他自己说的清。

    “放心吧,损失我会照付。”黎清看柳二爷一副肉痛的模样,忍不住笑起来。“还请柳二爷再做个十架八架的。”

    “啥”柳二爷以为他听错了。这东西会做之后也不难,只是要那么多干什么摆在那里好看吗

    “我自有妙用,工钱一样不会少,难道二爷不想把他推广出去吗”

    柳二爷点点头“这倒也是,只不过我和三生两人要在短时间内做出来,怕不太可能。”

    “所以我给你找了帮手。”黎清朝门外拍了拍掌。

    “他叫李敖,以前是城里木匠铺子的学徒,二爷可以放心大胆的把一些事交给他。”

    李敖身穿粗布麻衣,背这个包袱,长得魁梧有力,是个能干的大汉。

    之前在西郊造屋的时候,他就表现出了非凡木匠的创造力。这让黎清很是欣赏,觉得是个可用之才,现在派上用场了。

    柳二爷望着身旁比他高一个头的大汉,顿时感觉压力山大。李敖这幅不苟言笑的样子,确实能让人感受到压抑。

    “劳烦柳二爷管他吃住,钱一并付给你,这是定金。”黎清从袖子里拿出五两银子。

    李敖身上有她给的水力纺纱机图纸,她对着河水以及各种小工具思考了几天,才形成了初具雏形的水力纺纱机。这种东西是元朝的时候出现的,在历史上昙花一现,不知其真假。

    万事总要试试才知道。

    黎清不知道李敖能否成功。她本来就不是专业选手,能够勉强画出来已是万幸,接下来就看其创造力了。

    水力纺纱机可以将水转大纺车,为了适应现在的叫法,黎清给它定名为水转大纺车。这样的纺车并不适合棉花纤维,而是适合蚕丝等长纤维。

    只有一个雏形的图纸,还需要不断的试验才知其真假。

    “接下来就看你们的了。”

    黎清告别了柳二爷,回到家中。云及和管尚轩已去上学,姜氏在家织布。她已经好久没有享受过这样轻松闲暇的时光了。

    开店营业至今,未曾赚钱,还欠了当铺一千两。黎清觉得她的事业还能营业下去,全靠她的人品支撑了。好在古代商业的资金流通链不全是环形结构,她做这种小生意,还能够维持下去。

    西郊那边不需要她再投入大量的资金。年关将至,还需准备年货。年后云及和尚轩就得备考院试,看来姜家就要出一个十岁小秀才了。

    若不是之前因为天灾取消了一年,云及九岁就会成为秀才。

    可惜,老天爷不让。

    黎清算了算,她手上只有十几两银子,购置年货肯定要考虑到西郊,那么这点银子完全不够。

    是时候拿



第45章管尚轩
    县试本来就比较水,县令虽然做了密封线,但是这东西形同虚设。

    他偷偷翻看了一下云及的籍贯。嗯,父十里塘村姜氏族嫡支脉姜汤臣,母十块田村姜黎氏,有长辈姜贺氏。苏徐宁脑袋中闪过一丝熟悉,似乎这姜黎氏之名听过,还有姜云及,莫不是之前有见到过?

    苏徐宁又瞟了一眼云及,却没任何熟悉之感。

    陆陆续续有人交了卷儿,也容不得苏徐宁再多想了。他又翻看了几人的试卷,年纪大点儿的墨义和诗都做的不错,年纪稍小一点儿的就不是那么如意了。但没有一人的诗作可以和第一份姜云及的比肩啊。

    苏徐宁自然不能武断,这些卷子至少也得有三人同阅,进行对比之后才能出结果。

    三日后便是县试最后一轮——面试。他倒是对这个只有七岁的小娃子好奇得很。若是一个可造之材才,那可就意味大了。培养一个厉害的读书人,可比上交的赋税多一成更有价值。

    要是自己的地盘儿出了个大文豪,苏徐宁不敢想象自己的前途有多光明。咳咳,何况自己也不是挺有文化的么,至少现在比那小孩儿强多了。

    终于等到了考试结束,大门一开,又是欢声笑语,又是怨声载道的。云及乖巧的提着考篮儿走着,忽的一人拍了他的肩膀一下。

    “这位,我看你是第一个交卷的,不知答的如何?”

    “这位大哥,问问题前不应该自报家门吗”云及白了他一眼,反问道。

    “抱歉,是在下疏忽,在下乃乐旭县中管家书铺管尚轩,今年十一,目前跟随父亲学习。”管尚轩俯身一礼。

    云及亦是礼道:“我是十里塘樗夫子的学生姜云及。”

    “等等,小兄弟说自己是姜云及,请问你父亲可是名唤汤臣?”管尚轩惊喜道。

    “正是。”云及诧异,这人怎么会知道自己的父亲?

    “家父管飞鸿,乃是令尊的同窗好友,家父在家时时常提起这位英才,可惜天不随人……”管尚轩忽觉得云及的脸色不太对,立即转口道:“抱歉,我……呵呵,我们不说这件事了,我只是想问问你,这次考的怎么样”

    云及道:“感觉还行,若是没考上,我便明年再来。”

    “别这么说,我相信云兄一定能考上的。”管尚轩笑呵呵道。

    “借你吉言。”

    管尚轩不管云及怎么想的,自顾自的攀上了云及的肩膀,做出了哥俩好的样子。

    云及觉得这人仿佛有些自来熟,令他不太自在。

    见着了姜氏和黎清,云及从管尚轩手臂下挣脱出来,对他一礼,道:“管大哥,我家长辈在外等候,不便多叨扰,再会。”

    “好,下次再会。”管尚轩挠了挠脑袋,笑道。

    两人拜别之后,云及提着篮子到了黎清身旁,刚到篮子就被姜氏拿走了。

    “娘亲,这次我提前做完了,题目里还叫作诗,我写了一首,觉得还不错,等会儿我背给娘亲听呀。”云及开心道。

    “好啊,那娘亲可要听听,咱们家小白小可爱写了一首什么诗呢。”

    黎清摸着云及的头发,云及七岁,还扎着两个**,若是眉间点上一颗朱砂痣,便像极了善财童子。如果再带个项圈,哪咤也别跑了。

    就是该死的萌萌哒。

    每次黎清见到都忍不住撸两把,直到云及头发快要乱了才罢手。

    “三日之后前两场考试结果会张榜,上榜之人才可参加第三场面试,娘,我们是家去还是在此地等



第33章卖油炸鬼
    “这位小娘子卖的是吃的么?闻起来挺香啊。”

    终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来了。

    黎清微笑着,那笑使人如沐春风。姜氏去买纸袋了,用草纸袋隔着,避免油沾到手上。

    “这是新做的一种吃食,素油炸的,很香,很好吃。”黎清说着便从一旁的篓子里端出一盆儿切成小块儿的油条,递到这人面前,示意他可以尝一块儿。

    那人也不客气,本来就是个新鲜物,又听说是素油炸的,看这通体金黄的模样,肯定废了不少油。

    一口下去,唇齿生香。天,怎么这么好吃?那人还想再吃一块儿,可惜黎清已经将盆子收起来了。

    周围渐渐围了人。

    那人悻悻然,问道:“这东西叫啥?怎么卖的?”

    黎清道:“此物名唤油炸鬼,寓意炸鬼,至于价钱……五个铜板一根。”黎清微笑依旧,但是周围的人一听价格,就散了大半。

    这也太贵了吧!

    一个猪肉馅儿的包子才卖二个铜板呢。这个什么孬子油炸鬼,居然卖出五个铜板的天价,抢钱啊!

    “这么贵?”那人明显咯噔了一下。

    “想必客官也尝出来了,这油炸鬼是绝对用素油炸出来的,素油一百四十铜币一斤,我这里的油炸鬼用了不下三斤油,还不算麦粉和鸡蛋呢,成本高我们也没法子降价啊。”黎清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众人一听,顿时一嘶。

    草市虽然设置在码头旁,但这里不是很富裕,有钱人并不多见。听到这么点儿东西竟然炸了三斤油,顿时对这个东西充满了好奇。不过五个铜板,要不买一根尝尝,也至少吃回来几个铜板的油了。

    无奈啊,这东西真特喵香,是油香啊。

    黎清又把盆子端出来了。这次不止一个人尝,一盆很快被消灭个干净。

    这下众人尝到了甜头,下了狠心。

    “我买两根,这是十个铜币。”尝过的人立即抛出钱来,让黎清打包。

    “我要一根。”

    “来三根。”

    好在姜氏回来了,一下子涌来这么多人,她一个人也应付不过来。

    黎清赶忙开始装油条,姜氏负责收钱。

    一番手忙脚乱之后,总算送走了这批客人,黎清的油条也卖的差不多了。本来就是试卖,也没有炸多少。看来油条确实很受欢迎啊。

    黎清原本想第一次卖肯定是要费上一番口舌的,没想到天齐百姓这般给力,五个铜板一根的油条也不见吝啬,咬牙就买了。

    试卖很成功,黎清打算进行下一步行动了,现炸现卖。这才是油条正确的开启方式。

    殊不知,那些人疯狂的并不是油条好吃,而是吃油。油炸鬼一看就不同于烧饼,这可全是在油里面浸染出来的。不要以为谁都能吃得起油的,很多人家里现在还在吃着桐子油或者是直接空锅子烧菜,然后挤点儿油进去,将就着吃了。

    所以出现这样的油炸小吃不受欢迎才怪呢,这年头谁敢这般浪费油

    瞧着还剩下十几根油条,黎清也不叫卖了,她和姜氏说:“娘,我们寻个摊子,就在这儿炸,边炸边卖。”
1...2526272829...2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