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是我儿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仙楂
第119章院试 二
云及刚打开饭盒,那香味就飘到隔壁去了。好在隔壁是管尚轩和刘安云,不会有不好的反应。
但是管尚轩和刘安云的旁边是别人,所以注定还是有人遭殃。毕竟黎清一视同仁,给几个孩子都准备了同样的饭菜,并且放了小火炉在旁边保热。
“嚓,是哪个瓜在吃东西,老子好不容易才有了计算思路,又给打回原形了。”刘安云隔壁的人小声吐槽道。
因为在考场,所以他不敢大声喧哗,只好拿出自家娘亲做的秘制酱菜配上馒头吃了起来。尼玛,再不吃隔壁的香味都让自己的让口水都滴道考卷上了。
其实最痛苦的莫过于茅坑旁的考生,他们正塞着鼻孔,嘴巴出气。这个位置真的十分考验人的毅力,还能让人饿着肚子写完考卷儿。
呵!在茅厕旁边吃东西,除非是饿死鬼,一般的书生还是很注重颜面的。通常这个位置的考生都会很难忍受,然后一急之下,脑袋发懵,考试失败。
为了不在茅厕旁边考试,云及通常都会起很早,然后在前十几个入场,所以他一直占领了很好的地势,一般是天时地利人和。
饭后,云及坐在位置上歇了会儿,开始写下面的题。接下来的题就是写诗和词。
好在没有赋,赋太讲究格律了,依照他现在的水平,需要一天的时间,诗词就不一样了,有时候兴致爆发,他一会儿就写出来了。
词兴起于唐末,发展到了天齐的时候,已经历经了几百年,早在天齐建国五十年时,就被文人化了,所以朝廷将词的考查也列进了科考之中。
云及先看了诗的题目,这题是从名家经典中选出来的句子。一般的题目都是这样的。出题人很精明,他可能将一个句子拆分,提取其中的字组成题目句子,来考察学生的辨别能力,这是最难的。
有懒一点出题人,会直接从经典里选句子。得到这样题目的学子就偷着乐吧。云及就拿到了偷着乐的题目。
“有归欤之叹音。”
这句话选自王粲的《登楼赋》,不用多想,这次主旨为乡思。此句前后都在讲如何思乡,这里用了典故。
云及定下了主旨,开始构思诗句了。他从没有乡思之情,遇到这样主旨的题目对他来说是有难度的,一切只能依靠想象。
想了大约半刻钟,云及终于写下了一首中规中矩的七律“寒天尚可一阳生,数九风烟入古城。万户节来思水饺,孤心别后忆羊羹。亲人何必长思我,此夜偏逢梦不成。游子登高身在北,浮云望断第三层。”最后一句正好化题目为典故,怎么感觉越看越完美呢
云及再仔细检查了一遍刚刚写在草稿纸上的诗,觉得应当没有问题了,便慢慢誊抄在考卷儿上。
接着便是词题,题词元宵。
云及的词是黎清手把手教的,不过他现在只会十几个词牌,考试应该没问题。
云及打算用简单的词牌,他先学的诗,后才会写词,词对他来说确实没有诗那般熟练。
至于元宵,他的元宵可是娘亲陪着过得,娘亲亲自做的元宵汤圆,他吃了不少呢。
于是云及提笔在草稿纸上写下
“临江仙——贺年羹
地梨圆团兼菱角,晚松一碗清亨。鲜香别是一时惊。问君何物,此系贺年羹。
瓢饮陋巷虽箪食,荣华富贵皆轻。忘忧犹可梦中行。心怀天下,无计苟营营。”
云及仔细读了,确定没有格律上的错误,也没有用词不当,便抄在了考卷上。
然后他发现自己似乎早早的就完成了今日的考卷儿。
他不敢大意,端坐在位置上仔细检查起自己写的内容来。
隔壁管尚轩被词给缠住了,正在冥思苦想中,而刘安云则才开始写诗。不过还有两个时辰,不必着急。
云及觉得自己写的没什么问题了,便拉响了考铃,管尚轩他们抬头看了一眼,给了个笑容给云及,随后便埋头奋笔。
监考官将云及的考卷检查了一遍,没有出现什么纰漏,便收走了,云及跟在他后面走出了考场。
这次是考完就可以走,外面有很多守着的陪考的,云及怕一出去就引起围观,便找了个柱子倚在那里。主考官苏徐宁见云及不敢出去,暗暗的笑了笑。
云及的试卷他并未翻看,而是将其送去了后屋。
这次依旧是锦州府派人来做副考官,唯一不同的就是,考试不仅要糊名,还要眷录。
从县试到院试,一步一步的走上去,只会越来越严格。其实考试也算是足够的人性化了,采取逐步严格,让学生们逐渐适应考试的氛围。
毕竟这也不算是正式的考试,拿到秀才称号,只是参加科考的敲门砖而已。
当年姜氏很骄傲自家出了一个秀才,并且姜汤臣的学识和一般书生比,确实醇厚许多,很有希望考取功名回来光宗耀祖。
毕竟姜家祖上是做过官的,虽然都是些小官,但底蕴在那里。所以姜家其实也算的上是一个小小的书香之家。
云及的天赋比起姜汤臣更上一层楼,发光是迟早的事儿。如果这次云及能够夺得院试第一,那么苏徐宁将会把云及以神童的身份举荐给朝廷。
管尚轩终于写完了元宵词,他检查了一遍之后,没有发现大的疏漏,便拉了考铃。管尚轩交了卷子之后,哪管什么形象,挎着考篮,向云及飞奔而去。
“云及弟弟不愧是你啊!有几把刷子。”管尚轩一把拍在云及的肩膀上,笑道。
“嘘!”云及示意管尚轩安静。“里面的人还在考试,莫要激动,若是他们考试失败,找你寻仇可如何是好”
“哦!你说的有道理诶。”管尚轩拉着云及就往外面走。
云及本意就是不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却不曾想被管尚轩破坏的一干二净。
“快看有人出来了,是两个小娃子。”路边有人惊呼。
云及扶额,管尚轩才不管三七二十一呢,对云及道“我们是第一个出考场的,要走出英雄的步伐来。”说罢,管尚轩挺胸抬头做出很帅的样子,如果忽略他挎着的篮子。
状元是我儿砸
第120章院试 三
云及觉得自己的脸快被烧化了,他还没有经历过引人注目呢。
樗夫子和管家老爷子在客栈等待两人,至于黎清因为忙着和魏西晨交接事务,而回了芋头嘴。今日樗夫子一大早便去见多年的老朋友了,没有和他们一起。不然黎清请去铺子喝茶的还有他才对。
晚上去黎清开的食肆吃饭,黎清让郭罗氏做了几样小菜,给樗夫子和管家老爷子下酒。
魏西晨下午就回去了,他和黎清讨论了几个时辰,终于确定了最后的计划,一旦计划便要开始着手完成了。黎清没有收魏西晨送来的礼,而是在他那里预支了一千两银子,等院试结束就将西郊那片地完整的买下来。
云及等几个明日还要考试的,都在后院儿吃饭,黎清是女人,也没有和樗夫子他们在一桌。
樗夫子虽然是个文人,但他不拘小节,和管家老爷子谈的十分尽心,何况,管家老爷子也是个文化水平颇高的。
明日的考试还需几个学生全力以赴,所以黎清早早的就赶了他们去客栈休息了。管家老爷子邀请樗夫子去了他家的书铺,两人一同研究学术去了。
对于考试的几个孩子,樗夫子是相当放心的。之所以此次他会出现在县城,作为村学的陪考,还是因为苏徐宁的邀请,顺便见见老朋友。
人家千里迢迢远道而来,樗夫子也不忍心拒之不见。当年他是一怒之下,弃官归隐,留下一堆门生和朋友在朝堂之上。上次天灾,让有些人把他在蜀地的消息走漏了出去,才有了这次老友的千里来相会。
总之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儿做。黎清也没有闲着,她趁着云及考试期间,在县城的种子铺里大肆收刮棉花种子。
之前还要守着云及考试,现在云及长大了,已经长到她胸口一般高,她也不用一直守着了,尚轩和安云两会照顾好他的。
古代的孩子多半都知世早,在七岁之前是幼稚阶段,七岁之后就逐渐走向成熟,等到了十六岁就可以肩负起兵役了。
黎清自然也不会放任自家娃子不管。
只是改变了教育策略,更多的是实际行动的榜样。
翌日,天还未亮,街道上就已经走着三三两两的读书人了。听说这次参加院试的有接近二百五十人,却只录取一百人,直接咔嚓掉其中的五分之三。
若是云及此次成了秀才,他便不会在村学里读书了。樗夫子可以继续教他,但是樗夫子却让云及多去接触外面的世界。
届时会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去县学,另一个便是考进洛阳书院。云及好像有意愿进入书院就读,进入书院可不容易,书院考核的内容比科考还可怕,走的都是些偏门暗法。
能够进去的人少之又少。
所以大部分的人都选择去县学就读。考秀才很容易,考举人就不容易了,一个是录取名额的下降,另一个是难度的增大。往后的考试就不会再考诗词,而是直接考经义策问,也没有面试。
云及想要往上走,所面临的难度会越来越大,管尚轩亦是如此。
虽然管家在乐旭算是一个大族,又与沐州穹县的方家结为姻亲。但是管家的能力也紧紧限制于这一隅,没有能够让管尚轩直接获得秀才称号的本事。所以管尚轩也只能靠考试,一步一步的上去。
云及几人吃了早饭,带着同样的装备通过检查之后进了考场。在这期间发生了个小插曲,有人身上被搜出了小抄。这就很尴尬了,夹带小抄入内,直接取消考试资格,被监考官派人扔出了考院儿。
那个被发现作弊的书生拼命的否认,说自己没有作弊,小抄不是他的,他没有做过小抄,一定是有人陷害他。
可是证据确凿,就算那书生在门前撞破了头,也不可能放他进去考试了。
围观者众,皆大为惋惜。
这好端端的靠实力不行吗偏要走这旁门左道,这下子曝光于人前,丢了名声,失了脸面。
那书生失魂落魄,考篮也不要了,往客栈里钻,躲在里面不肯出来。
“云及,走吧,别看了。”管尚轩拉着云及进入考棚。
“我觉得那个人是被冤枉的。”
“何以见得”刘安云道。
云及沉默了半晌,轻轻吐出两个字“直觉。”而且他还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这种预感转瞬即逝。
“别多想,我们就要考试了,还是找个好棚子吧。”管尚轩拍了拍云及的肩膀。云及只是疑惑了一会儿,便将全身心都投入进了考试中。
他觉得自己面试的运气不会差,但是这第二场考试是硬战,必须好好打下去。
经义与策问,只有两种题型,但却是科考最难的两种。
云及认真的磨好了墨,再仔细的看题。
幸运的是,经义题都书樗夫子平日里讲过的,只需要他稍加润色就可以做答。云及提笔先在草稿纸上写上答案,经义一共五题,每一题大约用时一刻钟。
策问也同样是五道,看题目就感觉很多了,云及仔细读下去,却发现考题似乎没有表面上的那般简单。
云及只好坐下来仔细思考着,反正时间很充足,他还能耗的起。
之前自家娘亲有买过策问题的册子给他们研究,再加上樗夫子每次都会讲到策论,云及对策问题目的做答还是有一定的心得的。
策问须得小心谨慎,稍不注意自己的观点可能偏了,导致文章产生了歧义,后果很严重的。
云及稍微组织了一下语言,便往草稿纸上写自己的答案。云及不知道,由于他们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考题,所以策问的题目都出的很简单。都是一些对经典的解读,以及经义的理解性回答。
只有最后一个题涉及到了对家国政治的看法。
比如第一题问《孟子》有“性善”之说,《中庸》言天命之谓性,其旨同否孟子言君子三乐,何解君子慎独慎独之为何周子《太极图说》言“五性感动而善恶分”《通书》言“诚无为,几善恶”,其义若何
状元是我儿砸
第121章云及陷入思想桎梏
第一题到此处还未完结,后面还有几个问。相当于一个策问实际上问了很多问题。
好在之前的经义五题用的时间尚且不多,否则这策问五道,恐怕时间不够。
云及虽然心里感觉不慌不忙,但手底下的笔速却暴露了他。他写着写着,汗水不自觉的析了出来。云及只能停下来,掏出手帕擦汗,然后又低头奋笔疾书。
时间一分一厘的流逝,云及越写越进入状态,连午时过了也未曾感知。直到最后一个字写完,他才恍然松了一口气。
他和时间赛跑成功了。
云及写完一个题便眷抄一个题,保证每一个字都不弄错。
他又检查了一遍,发现其实时间不多了,也就放弃了填饱五脏庙的想法,转而又仔细检查起来。
这一次不容有差错。
果然没有几个人提前交卷,大家都尽量挨到考试结束。
直到监考官都催促了,大家才依依不舍的将卷子交出去。
因为没有提前交卷,所以云及出来的时候很挤。通道实在是太小了,他一个人被护在中间,挤出了百人齐出的大军。等到了街上就好了,人都散开了。
接下来就是等待出结果。
之前黎清说了不来接他们了,所以几个人也没有逗留,而是直接去了芋头食肆。
云及早就饿了。
今天的题量实在太大太深,以至于他忘记了补充体力,做题实在是太消耗了。
“回来啦!”
姜氏下午的时候赶到了县城,见到云及几人归来,忙笑着相迎。
“奶奶。”云及跑过去牵着姜氏的手。
“姜奶奶。”剩下的几人异口同声喊道。
“哎,都考的如何”姜氏一脸奶奶笑。她看这几人愉快的模样,判定应该考的还不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