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这次整治风波,对多尔滚已经是一场重大的打击,若是赵杂毛再攻下盛京,摧毁满人的老巢,恐怕届时不只是反对他的大臣,要赶他下马,就是他的心腹,也不会支持他了。
因此,为了证明他能够领导大清国,多尔滚绝对不允许,赵杂毛攻入盛京。
旅顺港内,数十艘运兵船靠岸,来自山西的六千精兵,由清将姜建勋、李企晟、韩昭宣、虞胤等人率领着,踏上了辽东的土地。
六千晋军将士,来自大同等地,大多都是曾经的明朝边军,是绿营序列之中,粮饷给的比较足,也比较能打的队伍。
洪承畴写信给山东巡抚方大猷,让其调兵增援辽东,不想方大猷将洪承畴的要求又报给了多尔滚。
多尔滚得到消息后,一点也不含糊,不仅同意出兵,还是立时抽调北地精兵,渡海来援。
在一万多山东清军,渡海到达辽东后,六千晋军又渡海到了旅顺的消息,并没有让洪承畴感到欣喜。
“中堂大人在想什么?”大帐内,站在洪承畴身后的清将唐通出声道。
唐通原来是明朝九边八大总兵之一,地位与吴三桂差不多,不过吴三桂开关投降满清后,两人的距离便一下拉开。
如今吴三桂已经贵为平西王,而他依旧只是一个总兵官而已。
“本堂真是希望这次大清朝能够平安的渡过此次危机,否则这天下局势,就不好说了~”洪承畴沉着脸色,转身看着他曾经的部下。
“中堂令方抚台调兵一万入辽,摄政王又遣山西、北直隶、河南各出精兵六千余人,前来增援,辽东应该无忧!”唐通宽慰道。
洪承畴却摇了摇头,“就是因为摄政王又增加了兵力,本堂才心中忧虑啊!”
唐通不禁问道:“这是为何?”
洪承畴注视着唐通,沉声说道:“难道你忘记了松山之役吗?”
松山之战,是明朝与满清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正面对决,松山之战前,明朝还有机会翻盘,松山之战后,明朝最精锐的十多万人马全军覆没,便彻底失去了与清军作战的本钱。
当年松山之战,洪承畴是明军总指挥,唐通是他手下八大金刚之一,对那一战自然映象深刻。
洪承畴继续说道:“当年明朝为了解锦州之围,将九边精锐抽调一空,集结精兵十三万众。现在摄政王虽没有将北地精兵全部抽调,但也调集了三万人马。如果加上之前,本堂调集的三万精兵,大清国已经从北方各地,抽调了六万精兵。当年松山之战,本堂战败,十余万大明精兵飞灰湮灭,自此之后,明朝在北方就没了什么精兵,闯贼才能迅速席卷北方,大清国才能轻易征服北地。若是这次失败,大清国北地精兵便损失近半,关外必被赵贼所据,大清国将无力收回,局势定然逆转~”
当年洪承畴指挥松山之战失败,将明朝的北方精锐,几乎全部葬送,使得明朝面对内忧外患,再无翻身的机会。
这次满清集结北地清军精锐,若是失败,清军无法在组织新的兵力,赵杂毛定然占据关外。
唐通微微皱起眉头,“中堂大人,对岸人马虽众,但真正的精锐也就是万余之数。现在中堂手握四万多精兵,何惧赵杂毛!”
洪承畴叹了口气,然后说道:“本堂现在缺的,其实并非是援兵!而是朝廷尽快开关,迁徒人口充实关外,可是摄政王却否决了本堂的建议。数万大军驻守辽东,粮食不能自足,并非长久之计!”
在洪承畴与唐通商议之时,远在山东登州的施琅,正看着一对对的河南清军,登上运兵的海船。
不远处,五艘清军战船,则正在接受最后的补给。
负责运送六千河南士卒的是二十条普通福船,船舱内放着一些粮食和军资,甲板上则是密密麻麻挤在一起的士卒。
有鉴于明军水师还在朝鲜沿海,清军水师派出了五艘战船,前往护航。
这五艘战船,都是大号的福船,首尾各一门红衣大炮,侧舷摆着九门火炮,一船共计有炮二十门,是清军的主要战船。
“军门,运兵船和战船都准备好了!”这时一员清将上前禀报。
施琅闻语颔首,神情凝重道:“让船队出发,路上小心一些。万一遇见海寇,护航船队,必须要保护好运兵船,将士卒运到辽东。”
“喳!”清军将领当即打千儿行礼。
不多时,港湾内响起一声号角,运兵船和战船上的水手,纷纷发出一声啸叫,便起锚升帆,离开了海港。
施琅站在望楼上,看见船队驶出海港,船身慢慢沉入地平线下,最后连桅杆和船帆都完全消失于视野之中。
这时清军船队在海上乘风破浪,向旅顺方向航行,船队经过老铁山水道,将要抵达旅顺口之时,明军战船发现了他们的踪迹。
铁山岛附近海域,十多艘明军战船,躲在海岛背面。
炮舰的船头,郭忠拿出千里镜,目视着清军船只从身前航行过去。
“指挥使,为何不拦截清军船队?”看着清军的运兵船,向旅顺而去,明军将领不禁疑惑问道。
郭忠微微笑道:“不急!按着大帅吩咐,等他们将人运到辽东,我们在进行拦截。”
从天地会得到的消息,多尔滚从各省抽调三万精锐增援辽东,而三万精兵可能会改变实力对比。
因此赵铭并没等到三万清军全部进入辽东,在清军运来两万四千人后,便决定出手,发起袭击。
(房子装修,太忙了,今天只有一章,明天中午更新。)
第487章赵杂毛的阳谋
登州,码头边上。
施琅站在岸边,眺望海面,目光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大海。
“军门,兴许是在旅顺耽搁了,用不了多久,船队应该就会回来!”一旁满清官员出言宽慰道。
施琅却面沉如水,“近期没有风暴,算时间,应该已经回来了!”
从登州到旅顺,也就那么远的距离,清军船队走了几次,每次用多少时间,都是清清楚楚。
这次去许久,还没有回来,施琅自然担心遭受了明军水师的袭击。
毕竟,明军水师就在朝鲜沿海,不可能看着大清往辽东运兵,肯定会拦截运兵船。
就在这时,旁边将领却忽然一声惊呼,“军门请看!”
施琅忙抬头望向海面,只见远处,出现一个帆顶。
他心中一喜,急忙拿来千里镜观看,圆形的视界中间,船帆慢慢露出海面,而后船身慢慢露了出来。
忽然,施琅猛地放下千里镜,不可置信的用肉眼扫视海面,而后又连忙再次拿起千里镜,用镜头在海面上寻找,并没有发现其它船只,只有一艘船,摇摇晃晃的过来。
身边的清军将领,不禁纷纷皱起眉头,施琅慢慢放下千里镜,神情沉重起来。
一个时辰后,船只终于航行进入海港,破损的船帆,提前告诉了岸上清军,他们遭受了袭击,而直到船只靠近码头,海面上依旧没有其它船只出现。
这时船只刚靠岸搭上船板,一名将领便匆匆跳下船,正好看见施琅满面寒霜的走来。
“军门!”施显单膝跪地,痛声道。
施琅沉声道:“怎么回事?”
施显哭诉道:“回禀军门,卑职护送船队返航时,遭受了海寇袭击,拼死才杀出重围!”
施琅眉头舒展了一些,“这么说,六千豫军,送到旅顺呢?”
“送到了!”施显痛声说道:“我们在旅顺靠岸后,将豫军送上岸,怕海寇得到消息,进行拦截,不敢停留,立刻就起锚返航,不想还是撞见了海寇!”
要是六千河南军,没送到辽东,就葬身大海,那多尔滚定然大怒。
现在将六千人马送上岸,损失总算是少了一些。
施琅问道:“就剩下你们一条船吗?”
“回禀军门,其它船只都被海寇俘获,只有卑职冒死冲了出来!”施显低头道。
“你先下去休息!”施琅摆了摆手,然后沉着脸道:“将此事速报朝廷!再传令,水师战船,未经本督允许,谁也不准擅自出海!”
施琅明白,清军水师与明军水师,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此时应该尽量避免与明军水师决战。
在施琅为六千豫军上岸,没有葬身鱼腹之事而庆幸之时,洪承畴却泛起愁来。
鸭绿江北岸,九连城。
这里是清军北岸防线的重要支持点,也是洪承畴大营所在。
营地里,洪承畴正听着,属下督粮官员的禀报。
“中堂大人,大军从朝鲜撤退,粮草军资大半落入海寇之手。如今粮草,本来勉强够一万五千大军使用。可现在一下多了两万四千张嘴,粮食就不够吃了!”
洪承畴皱起眉头,问道:“旅顺那边什么情况?”
督粮官道,“回禀中堂,旅顺传来消息,自从月初时,运来六千豫军和少量粮草后,海贼水师开始出现在旅顺口封锁航道,近些时日已经没有山东粮船赶来旅顺。”
洪承畴脸色阴沉,半响说道:“海寇狡诈,此赵贼上屋抽梯之计啊!”
等人上了梯子,爬上屋顶,再把梯子给撤了。
这像是赵杂毛能够干的事情。
明军等清军向辽东增兵,然后再切断清军的补给,几万清军粮食匮乏,明军便能轻易的击败清军。
“中堂大人,您的意思是说,海寇故意让我们增兵,这都是海寇的计谋。”唐通惊呼道。
洪承畴其实早有预感,不过赵铭这是阳谋,明军大举逼近辽东,威胁盛京,清军不可能不派兵增援。
“现在说此事已经没有意义!”洪承畴一脸严肃道:“督粮官,粮食还够几日之食。”
“回禀中堂,本来还有三月之粮,现在多了两万多张嘴,大概只够一个多月了!”督粮官沉声说道。
洪承畴闻语不禁站起身来,神情沉重起来,他在房间内来回踱步,忽然停住脚步,阴沉着脸道:“唐通立刻派人去关内,当立刻派人从陆路运送粮草。”
现在明军水师出现在旅顺口,让洪承畴十分担心,明军不仅是上屋抽梯,意图歼灭增援辽东的清军,还想引蛇出洞,埋伏大清的水师。
水师可是洪承畴的心血,他说完又急声道:“本堂要上书提醒朝廷,赵杂毛狡诈,千万要小心应对。”
九连城对面的义州,乃是联军主营所在。
此时十余万联军,并没渡河的迹象,而是抓紧时间操练。
为了让朝鲜仆从军,能够形成一定战力,明军将官们正对朝鲜士卒进行操练。
城中帅府节堂内,赵铭听了属下禀报,水师已经封锁了旅顺口,切断了清军海上补给的路线。
赵铭微微笑道:“各军将士抓紧时间训练,特别是攻城演练,斥候则注意清军动向,洪承畴近期必然会再次溃逃。”
赵铭胸有成竹,等着清军粮食告急,然后自乱阵脚。
北京,摄政王府邸。
多尔滚看着奏报大发雷霆,他刚抽调四省精兵,准备搬回一城,不想洪承畴便再次像他求援,并想让他从辽西走廊,运送军资。
眼下大清主力和军资都被牵制在南方,近期孙可望再次进犯成都,吴三桂已经有些顶不住,急需增援,满清短时间内,哪里能够组织大批人马,跋涉数千里,去给洪承畴运粮。
多尔滚本想在辽东打个胜仗,稳定军心,巩固自己的地位,现在却有可能再次大败。
这让多尔滚不能接受,恼羞成怒道:“水师耗费巨万,训练多年,为何不用水师,让水师护送粮食去辽东,洪承畴要是再败,本王要他的脑袋。”
第488章兵力旅顺
一个月的粮草,看上去还有不少,可是实际情况,却已经非常危险。
如果清军从海上运输,四五天的时间,粮食就能到达旅顺,半个月之内能够抵答九连城。
这么看来,一个月的粮食,足够洪承畴的大军用度。
可是现在,明军水师截断了清军海上运输的路线,清军想要获得粮食,就必须从路陆走辽西走廊。
这样一来,一个月的时间内,清军的粮食显然很难运到辽东。
九月间,夜空中星月高挂。
在夜幕的掩护下,驻扎于鸭绿江北岸的清军,开始悄悄拔营,向西而去。
粮食只够一月之用,万一到时候粮食不至,大军立时崩溃,洪承畴不可能坐等粮食到来。
作为战场老帅,遇见问题,解决问题,洪承畴绝对不会坐以待毙,也不会将希望,寄托在让别人来救上。
为了能够方便获得粮草,也为了自救,洪承畴决定放弃鸭绿江一线,向辽中撤退。
“本堂算是看清了!赵杂毛完全有实力渡江,偏偏他却按兵不动,就是在等本堂粮尽。”一座小山丘上,洪承畴驻马山头,看着山丘下方,悄悄前进的军队,沉声道:“现在本堂退往辽中,便能方便获得补给,缩短运送粮食的时间,而且有盛京城为依托,足以抗衡赵杂毛的进攻!”
唐通点了点头,“中堂英明,退一步,我们的补给线变短,海寇的补给却要延长,而且盛京远离海岸,海寇海上运送的优势被限制,必须跋山涉水,战争的主动权,便会逐渐改变。”
洪承畴微微颔首,“除此之外,盛京与旅顺互为犄角,若是明军进犯旅顺,本堂待海寇久攻不下,可包抄其后路,将海寇歼灭于辽东。若是海寇攻击盛京,旅顺之兵,亦可包抄海寇后路,将海寇歼灭于辽河平原!”
洪承畴脸上信心满满,面对危局依然气定神闲,很有老督师的气派,各名清将都被他说服。
洪承畴说的轻松,不过他心里其实清楚,退往盛京,其实是无赖之举,从山海关到沈阳,依旧有八百里地,运输队一天走五十里,得半个月的时间,而且清军在关内的粮草,并非储存于山海关,满清朝廷要掉运粮草,恐怕时间还要翻倍。
当然,这些他并不打算告诉属下。
这时洪承畴看了看天上的夜色,然后对唐通说道:“唐军门,咱们就在这里分别吧!旅顺本堂就交给你了!”
猜你喜欢